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有理数除法

有理数除法

2016-09-24 11:11: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理数除法(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有理数除法(一)
有理数的除法练习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8)×(-4) ×(-3) =96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5)如果5a>0,0.3b<0,0.7c<0,那么 ____0.

(6)-0.1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___.

(7)(-84)÷(-6)=_______,3÷(-8)=________;

(8)0÷(8

三、计算: 11)=______,-5÷(-2)=________. 22

(1)(-27)÷9; (2)-0.125÷

(4)0÷(-35

(7)(-81)÷(+3

(9)(8; (3)(-0.91)÷(-0.13); 31117); (5)(-23)÷(-3)×; (6)1.25÷(-0.5)÷(-2); 321914121)×(-)÷(-1); (8)(-45)÷[(-)÷(-)]; 4935131572311-+)÷(-); (10)-3÷(-). 369241812

提高训练:

1、已知│3-y│+│x+y│=0,求

2、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为a*b=x+y的值. xy1ab,计算[(3*2)]* . 61-ab

3、若│a+1│+│b+2│=0,求:

(1)a+b-ab; (2)

6.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且a≠0,那么3a+3b+

ba+. abb-cd的值是多少?(7分) a

有理数除法(二)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43()___;(6)(1)(2) ___;(7)(-3)×(1)92633

2、填空:(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2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_;(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5

59272()(); (2)(-6)×5×(); 4103673、计算:(1)(2)

(3)(-4)×7×(-1)×(-0.25);(4)(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5831)() 241524

A、符号必定为正 B、符号必定为负 C、一定不大于零 D、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3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

A、a>0,b>0 B、a<0,b>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1)49

(3)7.8(8.1)019.6; (4)0.25(5)4(

245(5); (2)(8)(7.2)(2.5); 25121)。 25

4、计算:(1)(8)(

5、计算:(1)(1)(3) (2)13

6、已知x2y30,求2

11111311); (2)()(48)。 248123646144522150.34(13)0.34 373715xy4xy的值。 23

m的值。 7、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求(ab)cd2009

1、(2009年,吉林)若a5,b2,ab>0,则ab___。

2、(2009年,成都)计算2()的结果是( )A、1 B、1 C、2 D、2

1.4.2 有理数的除法

随堂检测 填空:

(1)(27)9 ;(2)(1293)();(3)1(9) 2510

(4)0(7) ;(5)

2、化简下列分数:

(1)43(1) ;(6)0.25341612549; (2); (3); (4). 4860.32

311)4; (2)(24)(2)(1). (3)293. 11533、计算:(1)(12

拓展提高 计算:(1)(0.75)

2、计算:(1)2.5

51(0.3); (2)(0.33)()(11). 435114311(); (2)272(24);(3)()(3)(1)3; 8449524

(4)4112411341()2; (5)5(1)(2)7; (6)1. 227548432

3、如果ab(b0)的商是负数,那么( )A、a,b异号 B、a,b同为正数 C、a,b同为负数 D、a,b同号

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a,b异号,则ab<0,aaaaaaa D、 <0 B、若a,b同号,则ab>0,>0 C、bbbbbbb

5、若a0,求a

a的值。

6、一天,小红与小丽利用温差测量山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4℃,小丽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6℃.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体验中考

1、(2009年,威海)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 B、ab0

C、ab0 D、a0 b

3111三、解答1.计算: (1) 8; (2) 2(6) ; (3)(-7.6)×0.5; (4) 32. 4323

3332.计算. (1) 8(4)2; (2) 8(4)(2); (3) 8(4)(2). 444

3.计算

111111(1) 111111; 234567

【有理数除法】

111111(2) 111111. 223344

214.计算 (1)(+48)÷(+6); (2) 35; (3)4÷(-2); (4)0÷(-1000). 32

235.计算. (1)(-1155)÷[(-11)×(+3)×(-5)]; (2)375÷; 32

12(3) 13(5)6(5). 33

111116.计算(1) 13; (2) 81. 33982

1.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选择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6)3C.(-5)×(-2)×(-4)=-40 D.(-3)×(-2)×(-4)=-24 2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11÷(-3)=3×(-3) B. (5)5(2) C.8-(-2)=8+2 D.2-7=(+2)+(-7) 32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4; B.0-2=-2; C.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1122341; D.(-2)÷(-4)=2 43

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5.如果40,10,那么

abab_____0. 6.如果5a>0,0.3b<0,0.7c<0,那么____0. bac

7.-0.1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________. 8.若a>0,则aa=_____;若a<0,则=____. aa

有理数除法(三)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年级】 七年级 【版本】 人教版 【内容】有理数的除法

【培养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准确地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会化简分数。【有理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推导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学生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正确运用法则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计算方法的合理选取体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取舍,懂得转化的思想。

【重点】准确地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会化简分数。

【难点】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强烈,教师充分把握之一特点,在已有有理数乘法运算和小学阶段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规律。

【教法设计】本堂课先通过唤起学生的以往经历,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除法运算方法,再以三个实例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设疑是否能沿用原有方法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再通过除法的逆运算来验证结果,学生仿照有理数乘法法则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运用教材中的例题巩固有理数除法法则,其不同类型的数之间的除法归纳出不同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有理数除法】

【课堂实录】

一、回顾旧知 1 师:计算下列算式:(1)8÷4= (2)8÷ —= (3)8÷0.5= 2

(让学生回忆起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学生总结出:能整除直接除;不能整除,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师:在上述式子中除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那么除数可以是任何一个有理数吗?

生:不可以为0

师:为什么?

生1:0没有倒数

生2:分母不为0

师总结: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所以除数不为0.

师再次追问:如何来检验算的结果是否准确?

生:看商乘以除数的结果是否与被除数一致,相等表示结果正确,反之,错误。

学生总结出:商可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

二、探究规律

思考并讨论如何计算下列算式:

(1) (—18)÷6 = (2)(—27)÷(—9)= (3)0÷2 =

(已经预习的同学能够迅速的说出答案,教师要求只报答案不说出原因,在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检验)

(1)(—3)×6 =(—18) (2)3 ×(—9)= (—27) (3)0×2 =0

经检验共同得出算式的结果:

(1)(—18)÷6 = —3 (2)(—27)÷(—9)=3 (3)0÷2 =0

提示学生回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兩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师:我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都是分两步走的:先确定符号,再用绝对值进行计算,那么有理数除法也是如此?

再讨论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1)(—18)÷6 (2)(—27)÷(—9) (3)0÷2

= —(18÷6) = —(27÷9) =0

= —3 =3

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兩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学生齐读两遍法则加深印象。

【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有理数除法计算中,是否能将除法化为做乘法?引导用上述的(1)(2)两式检验。

(1)(—18)÷6 (2)(—27)÷(—9) 1 1 = (—18)× — =(—27)×(— — ) 6 9 1 1 = —(18×— ) = 27×— 9 6

= —3 = 3

师生共同总结:有理数除法同小学学过的除法一样,表述为: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1 表示成:a ÷ b = a × —b ( b≠0 )

三、运用规律 3 12 『一』出示教材例5:(1)(—36)÷9(2)(— — )÷(— —) 25 5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思考适用的法则和计算步骤。学生口述解题步骤。

12 3 (1)(—36)÷9 异号两数相除 (2)(— — )÷(— —)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25 5 12 3 = —(36÷9 )得负,把绝对值相除 =(— —) ×(— — ) 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25 5 12 5 = —4 = — ×—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把绝对值相除

25 3

= 4

【讨论】:我们刚发现了两种有理数除法的法则,(1)用的是先确定符号,再用绝对值相除的方法,

(2)则把除法变为做乘法。那么能不能调换法则来用呢?

学生尝试后发现:(1)可以把除法变为做乘法,(2)确定符号再用绝对值相除后仍然要把除法变为做乘法

师生共同归纳:确定符号后能整除直接除;不能整除,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小试牛刀】计算:

(1)(—18)÷6 (2)(—63)÷(—7) (3)1÷(—9) 2 6 )÷(—— (4)0÷(—8) (5)(—6.5)÷0.13 (6)(——) 5 5 学生板演后再口述运用的运算。

—12 (2)____ —45 (提示:分数可以看作分子除以分母) 『二』出示教材例6:化简下列分数(1)____

3 —12

12 (2)____ —45 (1)—____

—12 3

= (—12)÷3 =(—45)÷(—12)

= —4 = 45÷12

= 15 — 4

_____

—30 (3)____ —72 (2)____ 0 【小试身手】(1)____

—45 —75 9

三、综合运用 5 出示教材例7(1)计算:( —125—)÷(—5) 7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和数字的特点: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再把绝对值相除,被除数为带分数, 计算时化为假分数。(教师板演)

680 5 5 1 1 = 136 ( —125—)÷(—5)= 125—÷5 = — × —— =25— 5 7 7 7 7 7

我们在确定符号后,把除法变为做乘法,把带分数看成是整数部分加小数部分如何计算?

1 5 5 1 1 5 1 ( —125—)÷(—5)=125—× —=(125+—)×—=25+—=25— 5 5 7 7 7 7 7

(提示:已经学过乘法的分配律,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火眼金睛』判断下列计算过程是否准确?

1 5 1 1 1 = 5÷(—2)+ 5 ÷(——)(1)5÷(—2—)=5 ÷(—2——)= ———10=—12— 2 2 2 2 2 1 1 1 3 4 2 1 = 1—÷(2)(—1—)÷(—2—)2—= —×— = — 4 9 3 2 2 4 2 生:第(1)题对的,就是用了分配律。

生:不对,只有乘法的分配律,没有除法的分配律

生:他错在把除数拆成整数部分加小数部分后,用被除数分别除以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师:这题该怎么算?学生板演 2 1 5÷(—2—)= —5 ×— = —2 5 2 师:我们再来看第(2)题的解题过程。

生齐答:对的。都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计算。

师:你能找出在做除法运算时出现带分数的计算规律吗?

【归纳】被除数是带分数可以化为假分数,也可以拆成整数部分加小数部分后,再用乘法的分配律; 除数是带分数必须化为假分数。

五、小结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两种表述:

①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②兩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补充说明:①确定符号后能整除直接除;不能整除,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②被除数是带分数可以化为假分数,也可以拆成整数部分加小数部分后,再用乘法的分配

律;除数是带分数必须化为假分数。

六、教材 P38T4、5、6

【教学反思】【有理数除法】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对比、类推、发现结论后,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的互逆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整节课以 “合作、引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学生通过已学的方法自己检验结果,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经历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也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有理数除法(四)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求一个负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除法法则有两个,在运用时要合理选用法则1和法则2,当能整除时用法则1,在确定符号后,往往采用直接相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特别是除数是分数时,用法则2,把除法转变为乘法比较简便.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然后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片六张

第一张:练习(记作 2.9 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 2.9 B)

第三张:法则(记作 2.9 C)

第四张:例1(记作 2.9 D)

第五张:练习(记作 2.9 E)

第六张:做一做(记作 2.9 F)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能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谁能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生]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师]好,根据法则能口答下列各题吗?(出示投影片 2.9 A)

(1)(-3)×4; 1(2)3×(-); 3

(3)(-9)×(-3);

(5)0×(-2); (4)8×(-9); (6)(-8)×(-6);

[生](1)-12;(2)-1;(3)27;(4)-72;(5)0;(6)48

[师]从回答问题中,知道大家已经掌握了有理数乘法法则,我为此很高兴. 假如: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要求另一个因数.那么我们用什么运算来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对,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理数的除法.

Ⅱ.讲授新课

[师]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及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那10÷5是什么意思,商为几?0÷5呢?

[生]1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0,商为2;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为0.

[师]很好.那(-12)÷(-3)是什么意思呢?商为多少?

【有理数除法】

[生](-12)÷(-3)表示一个数与-3的乘积是-12,商为4,对吧?

[师]对,你是怎样考虑的?

[生甲](-12)÷(-3)表示一个数与-3的乘积是-12,那什么数与-3的乘积

是-12呢?+4.即:4×(-3)=-12.由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除法是互为逆运算,所以:(-12)÷

(-3)=4.

[生乙]老师,我们在小学学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那么计

11算(-12)÷(-3)时,就可以转化为(-12)×(-)即:(-12)÷(-3)=(-12)×(-)=4.33

这样可以吗?

[师]可以,两位同学的思路都很正确,分析得也很好.那大家现在想一想:(出示投影片 2.9 B)【有理数除法】

(学生分析、计算、讨论)

[生](1)-3;(2)8;(3)0;(4)-8;(5)-3;(6)-25;(7)3;(8)9;(9)-2;(10)3.

[师]很好,大家来观察一下算式,看看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有没有关系?有,总结出规律.

[生甲]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不为0的数得0.

[生乙]两个有理数相除总结出的规律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类似.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然后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老师,是吧?

[师]对,大家总结得很好.在两个有理数相除时,首先确定商的符号,若两个

数是同号两数,则商的符号为“+”,若这两个数是异号两数,则商的符号为“-”;其次确定商的绝对值,即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还有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为什么要除以非0的数呢?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很好,这时,我们就总结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出示投影片 2.9 C)

(学生念一次,背一次)

注意:(1)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除”的.

(2)0不能作除数.

[师]好,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熟悉有理数除法法则.(出示投影片 2.9 D)

下面我们来做一练习.(出示投影片 2.9 E)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学了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在运用这两个法则进行运算时,首先要确定结果的符号,然后再求结果的绝对值.下面我们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2.9 F)

[师]得出计算结果后,比较每一小题两式的结果,有规律吗?

[生]结果一样,说明两式相等.即:

25)=1×(-) 512

3100.8÷(-)=0.8×(-) 103

111(-)÷(-)=(-)×(-60) 44601÷(-

由此得出: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师]对.通过计算总结,又得到有理数的除法的另一法则,我们可把这个法则称为法则二,把前面的那个法则称为法则一.这两个运算法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这两个法则.一般来说,两数能整除时,应用法则一较简单;两数不能整除或除数为分数时,应用法则二.

法则二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那什么叫互为倒数呢?

[生]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是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五)
有理数除法练习题

2014/9/6

33

(1)()()

( 2)(2)

3

105

(3)(323)(512)

(5)(3)11(21

424)

(7)(31

4)(13

)84

2

(9)

5(2283

5)21(14

)0.75

5

(4)(3.3)(31

3

)

(6)1125

3

(0.25)

(8)(212)(5)(31

3

)

113 (10)(2724 3

1

(1)(15)(3) (2)(12)()

4

(3)(0.75)0.25

1

(4)(12)()(100)

12

73

(5)3.5()

84

1

(6)6(4)(1)

5

33(7)(51)(34)() (8)-3.5÷7×(-4) 88

二、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倒数是2,

课外拓展,推广法则

abcd

的值.m

1.若a0,b0,则____0 若a0,b0,则____0 2.

若a0,b0,则____0 若a0,

ab

ab

aba

b0,则____0

b

一.填空

(1)-的相反数为 ,倒数为 。 (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为-1,则这个数为 ,

这个数的倒数为 。 (3)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

(4)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 (5)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积是 。 (6)若两个数互为负倒数,则它们的积是 。 (7)若一个数的是-3,这个数是 。

(8)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它的相反数的倒数,其积为 。 (9)若a和b互为相反数,c和d互为倒数,则3(a+b)-5cd= . (10)2÷(-7)= 0÷(-3.75)= (11)(-72)÷9= 10÷(-0.25)= (12)÷(-2)+0.25= 25×376×(-4)= 二.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是最小的有理数 B.0的相反数还是0 C.0的倒数是0 D.0除以任何数得0

(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0,则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 A.2 B.1 C. D.0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 ①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②一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

12

35

2535

47

13

12

③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④两个数的商为0,只有被除数等于零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一个有理数与它的倒数相等,这样的有理数是 ( )。 A.1、0 B.-1、0 C.1、-1 D.-1、0、1

1、相反数-m相比较,正确的大小关系是( )。 (5)一个正整数m与其倒数

A.-m<1m≤m B.-m 三、计算

1、(63)(9)

5、1142

9、(1)5

6

12、(81)214

4

9

m

<1m<m C. 1m>m>-m D.-m≤m≤1

m

2、(63)(9)3、(63)(9)

448

8

6、12757、(1)2

143

8、45114

10、1.2(0.3)

11、3241

1324

13、142334

14、84(2)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有理数除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有理数的除法视频 有理数除法法则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理数除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理数除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10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