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2016-09-23 11:07: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共5篇)...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一)
题目534a97c758f5f61fb73666a5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二)
题目43a1f55abe23482fb4da4c7c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三)
第11章 试题解析54

实验学案54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目的

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学习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图1

利用油酸的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________油膜(如图1所示),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________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为一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______.

实验器材

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

1.用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数出每毫升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算出每滴液滴体积的平均值.

2.把洗干净的浅盘水平放置,倒入约2 cm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的痱子粉(或石膏粉)轻轻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滴管距离水面约1 cm)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4.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小方格的个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格),估测出油膜的面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5.清洗浅盘,擦去玻璃板上的油膜轮廓线,重复做2次至3次实验. 数据处理

根据上面记录的数据,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实验误差.

2.痱子粉和油酸的用量都不可太大,否则不易成功.

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不宜长时间放置.

4.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5.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水面受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二是酒精挥发后,油膜回缩.

6.滴油酸酒精溶液的滴口应在离水面1 cm之内,否则油膜难于形成.

7.因为水和油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要用痱子粉来显示油膜的边界.注意要从盘的中央加痱子粉.由于加粉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变小,水将粉粒拉开,同时粉粒之间又存在着排斥作用,粉会自动扩散至均匀.这样做,比将粉撒在水面上的实验效果要好;撒痱子粉后,不要再触动盘中的水.

8.当重做实验时,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边缘会残留油酸.为防止影响下次实验时油酸的扩散和油膜面积的测量,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脂棉擦去,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可保持盘的清洁.

9.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的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 误差分析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为减小误差,不足半个格子的舍去,多于半个格子的算一个.方格边长的单位越小,计算出的面积越精确.

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 mL的滴数时,注意正确的观察方法. 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题型一 实验原理和步骤的考查

【例1】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题型二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2】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配制好油酸酒精溶液,其中油酸

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为k.在量筒中滴入N滴油酸酒精溶液,读出总体积为V.现将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在水面上,其散开的油膜在带有方格的玻璃板上描绘的图形如图2所示.已知玻璃板上每个小方格的长和宽均为a.由此计算:

图2

(1)油膜的面积等于多少?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题型三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例3】 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1 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

1.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做了哪些科学的近似( )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要考虑分子间隙 D.将油酸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

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油酸酒精溶液、滴管、痱子粉、浅盘及水、玻璃板、彩笔.还缺少的器材是( )

A.只有量筒 B.只有坐标纸 C.量筒和坐标纸 D.不再缺少仪器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

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2 cm深的水.

V

D.用公式d,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S

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1)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全,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油酸,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 mL溶液滴250滴,那么1滴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所以一滴溶液中油酸体积为V油酸=________cm3.若实验中测得结果如下表所

示,请根据所给数据填写出空白处的数值,并与公认的油酸分子长度值L0=1.12×1010 m作

5.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纯油膜的形状如图3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25 mm,试问:

图3

(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________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________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图中油酸膜的面积为________m2;每一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________m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距水面约2 cm的位置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形成油膜,

实验时观察到,油膜的面积会先扩张后又收缩了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请写出你分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6.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4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2;

(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

7.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方法及步骤如下:

A.向体积V油=1 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 mL.

B.用注射器吸取A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

C.先往边长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然后将________加到盘的中央,让其自动扩散至均匀.

D.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E.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5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正方形边长l=20 m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有数值计算的问题,先用信息中字母写出表达式再代入数值并统一单位算出结果【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

图5

(1)步骤C中应填写:________.

(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纯是______ mL. (3)油酸分子直径是________ m.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四)
实验06_用单分子油膜测分子的直径

实验六:用单分子油膜测分子的直径

实验目的:

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实验原理:

将油滴到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散开,几乎形成单分子层油膜。如果把分子堪称是球形的,那么单分子层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被认为等于油分子的直径。只要先测出油滴的体积,再测出油酸的面积,就可以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实验器材:

油酸、酒精、滴管、痱子粉、量筒、刻度尺、蒸发皿。

实验步骤:

1) 把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记下滴数,测量并根据浓度计算出每滴溶

液中油酸的体积V;

2) 在蒸发皿内盛有一定量得水,把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

待其散开;

3) 用透明方格纸(1cm×1cm)描出油酸的形状,测量油酸的面积S;

4) 根据dV 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S

练习五:

1. 用油膜法粗略测分子直径实验的原理是:油滴滴到水面,会在水面上散开,形成

________油膜;在水面上洒痱子粉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那么油分子的直径_______油膜的厚度。若测出n滴油滴的总体积为V ,一滴油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为S,则可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d=___ _____。

3332.将1cm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油膜,测出油膜

2的面积为0.2m,由此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_ ______m。

3.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的浓度为

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

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

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形状,再把

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15-10-12所示,坐标中

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图15-10-1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mL。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为_________m。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五)
讲义:第11章 实验十二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盛水浅盘、注射器(或滴管)、容量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或细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2.实验步骤

(1)用稀酒精溶液及清水清洗浅盘,充分洗去油污、粉尘,以免给实验带来误差.

(2)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取油酸1 mL,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内注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500 mL刻度线为止,摇动容量瓶,使油酸充分溶解在酒精中,这样就得到了500 mL含1 mL纯油酸的油酸酒精溶液.

(3)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并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Vn时的滴数n.

V(4)根据V0=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 n

(5)向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6)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7)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

(8)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求面积时以坐标纸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上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9)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配制比例,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并代入公式dV=d. S

(10)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平均值,即为油酸分子的大小.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如实验原理图甲所示形状的一层纯油酸薄膜.如果算出一定体积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用V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用S表示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用d表示分子的直径,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则d=VS

2.数据处理

根据上面记录的数据,完成以下表格内容.【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3.(1)注射器针头高出水面的高度应在1 cm之内,当针头靠水面很近(油酸未滴下之前)时,会发现针头下方的粉层已被排开,这是针头中酒精挥发所致,不影响实验效果.

(2)待测油酸薄膜扩散后又会收缩,要在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①水面受油酸液滴冲击凹陷后又恢复;②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3)当重做实验时,将水从浅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边缘会残留油酸,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脂棉擦去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做可保持浅盘的清洁.

(4)本实验只要求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结果的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1.[实验原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

(1)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C.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D.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3)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0.22 m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1毫升)、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答案 (1)ABD (2)B (3)1.1

解析 (1)计算分子直径是根据体积与面积之比,所以需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选A、B、D.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对油酸起到稀释作用,酒精稀释油酸是为了进一步减小油酸的面密度,使油酸分子尽可能的少在竖直方向上重叠,更能保证其形成单层分子油膜,也就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

x-106

50(3)0.22,解得x=0.001 1,所以千分比为1.1 ‰. -102.[实验操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

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2 cm深的水.

VD.用公式d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S

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1)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全,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见解析 (2)CFBAED

解析 (1)①C步骤中,要在水面上均匀地撒上细石膏粉或痱子粉.②实验中,要有步骤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

(2)合理顺序为CFBAED.

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3.[实验数据处理]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 000 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6 mL,用滴管向量筒内滴75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1所示.

(1)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10 mm,则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m2;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图1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15×102 (2)8×10--12 (3)7×10-10

-解析 (1)从题图中数出方格数约为115个,则油酸薄膜的面积为115×1 cm2=1.15×102

6 mL-m2;(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8×1012 m3;(3)根据上述数10 000×75

V8×10-10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d= m. m≈7×10S1.15×10

4.[实验数据处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0.1 mL注入250 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 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 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 cm的浅盘内注入约2 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 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12

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

(1)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

(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为________m3,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________m.(结果全部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直径 (2)4.0×10-12 4.9×10-10

解析 (1)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10.1--V= mL=4.0×106 mL=4.0×1012 m3 100250

形成油膜的面积S=1.0×(67+14) cm2=8.1×103 m2 -

V-油酸分子的直径d=4.9×1010 m. S

5.[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

(1)(多选)某同学计算出的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2)在做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膜的近似轮廓如图2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________nm.

图2

答案 (1)AC (2)0.4

V解析 (1)若油酸未完全散开,则测得的面积偏小,根据d=可知计算得到的直径值偏大,S

V选项A正确;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则测得的面积偏大,根据dS

偏小,选项B错误;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则测得的面积偏小,根


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相关热词搜索:单分子油膜法 单油酸甘油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油酸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原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475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