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2016-05-23 10:01: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共4篇)大班科学僵蚕作用大大班科学:僵蚕作用大活动目标:1 认识僵蚕的外形特点。2 了解僵蚕的作用。活动准备:僵蚕图片、实物。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回忆蚕的生长过程,引出僵蚕: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二、基本部分。1...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班科学僵蚕作用大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一)

大班科学:僵蚕作用大

活动目标:

1.认识僵蚕的外形特点。

2.了解僵蚕的作用。

活动准备:僵蚕图片、实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忆蚕的生长过程,引出僵蚕: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僵蚕图片,认识僵蚕。

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僵蚕长2~5cm,直径0.5~0.7cm。僵蚕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僵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僵蚕气微腥。味微咸。

2.幼儿观察实物,可通过看、摸、闻了解其特性。

3.了解僵蚕的作用。

僵蚕生用或炒用。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僵蚕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

4.了解蚕的贡献。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九虫御金方-僵蚕功效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二)

九虫御金方-僵蚕功效

(一) 僵蚕:

a) 《中国药典》:僵蚕

【拼音名】 Jiānɡ Cán

【英文名】 BOMBYX BATRYTICATUS

【别名】 白僵蚕、僵虫、天虫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弧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

【炮制】 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黄色。

【性味】 咸、辛,平。

【归经】 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 5~9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蝉花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三)

蝉花[chán huā]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蝉花英文名称:Cordyceps sobolifera;C. cicadae定义:感染蝉类的一种虫草属昆虫病原真菌,因其僵硬的虫尸上形成的子实体(子囊座)形状似花而得名。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病理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蝉花

蝉花(CordycepsciecadaeShing)也称蝉菌蝉蛹草,是一种具有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开花分枝。据有关的研究提出,蝉花属于生物病态现象,是一种虫菌相依的组合体。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在羽化前被冬虫夏草菌类寄生,当生活备件适宜时,就开始萌发成菌丝体,吸收虫体的营养,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转化为有性阶段,渐渐从顶端开花分枝,故而得名蝉花。 中文学名: 蝉花

别称: 蝉蛹草、蝉茸、冠蝉、胡蝉、蜩、螗蜩、唐蜩

界: 真菌界

门: 真菌门(Eumycota)

亚门: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on)

纲: 核菌纲(Pyrenomycetes)

目: 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

科: 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属: 虫草菌属

种: 蝉花

分布区域: 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西藏

目录

基本信息

有效成分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

动植物形态

生药材鉴定

相关研究

饮片与相关药物

展开

基本信息

有效成分【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

动植物形态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生药材鉴定【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研究

饮片与相关药物

展开

基本信息

蝉花

药名:蝉花【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蝉花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1] 汉语拼音:chanhua

英文名:CicadaSloug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ria cicadae Miquel;Cordyceps cicadae Shing

有效成分

含肝糖、虫草酸、多种生物碱及麦角甾醇等。日本从虫 体部分分离出碱溶性蝉花多糖,为β-(1→3)葡聚糖。

中医药书介绍说,蝉花含有大量甲壳质和氮等,其功能有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中药学资料 考证:出自《本草图经》:

1.《本草图经》: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GUI至都下者,医工云,入药最奇。 2.《证类本草》: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科属分类:麦角菌科

蝉花

拉丁文名:Isaria cicadae;Cordyceps cicadae

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生态环境:生于蝉幼虫上。

采收和储藏: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寒;无毒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 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中药化学成分:大蝉草果实含 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由D-甘露糖(D-mannose)和D-半乳糖D-galactose)以4:3比例组成。虫体部分含多糖CI-5N、CI-P及CI-A。 最古老的虫草

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而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见百度文库吕迪《金蝉花》)。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

[2]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作用,蝉花抗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等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实现的,《中国癌症治疗保护网》吕迪主任及国内外肿瘤权威专家认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天然屏障,可产生抗癌症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接受放、化疗患者可提高对放化疗治疗毒性的耐受性,能消除癌症特有的剧痛,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脱发,食欲减退,呕吐等副作用,能改善恶病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大蝉草多糖(galactomannan)也有抗肿瘤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然蝉花或人工培养品稀醇提取物

蝉花

能明显减少其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催眠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眠率;延长中枢兴 奋药士宁和戊四氮所致辞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经化学刺激法和热板法证明:两者镇痛作用明显。给正常和酵母致热大鼠腹腔注射,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另有资料进一步证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3] 毒副作用

毒性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然蝉化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h

蝉花

,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h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2.1g/kg,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三组大鼠分别以1g/kg,3g/kg,9g/kg灌胃给药,连续28d,结果动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改变,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3]

动植物形态

1.蝉棒束孢菌孢梗束丛生,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0.1-

蝉花(6张)0.2cm,基部有时联接,顶部分枝并布有一层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μm×(2-2.5)μm,常含有2个油球,透明无色。

2.大蝉草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径1-1.4cm,形似蝉蜕。虫体头部具1-2枚棒状子座,长条形或卷曲,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径3-4mm,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状突起。[4]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蝉棒束孢菌该品由虫体与其头部长出的孢梗束组成。虫体长椭圆形,微弯

蝉花

曲,长约3cm,直径1-4cm,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色菌丝所包被,头部丛聚孢梗束。孢梗束分枝或不分枝,长1.6-6cm,分结实部和柄部;结实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5-8mm,直径2-3mm,折色粉状,柄部直径1-2mm,褐色至黑褐色。质脆,易折断,虫体内充满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味淡。(2)大蝉草该品由虫体与其前端长出的子座组成。子座1-2个,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褐色;头部膨大,其顶端渐细,长4-6mm,直径6.5-7mm,

表面可见小点(子囊壳向外突出的孔口),柄部直径4-5mm。虫体白色,体内布满白色菌丝。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1)蝉棒束孢菌分生孢子梗瓶状,中部膨大,末端渐细或突然窄细,长5-8μm,直径2-3μm常成丛聚生在束丝上,形如花瓣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纺锤形或窄肾形,长5-14μm,直径1.8-3.5μm,含1-3脂肪滴。

(2)大蝉草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瓶状,长350-540μm,直径125-300μm;子囊圆柱形,有扁球形帽部,长262.5-378μm,直径6.2-9.1μm;子囊孢子细长丝状,多横隔,断裂后矩形小段长3.5-5.2μm,直径1.7-2.6μm。

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表明,蝉花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抗肿瘤、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神奇的古老中药。人工培养的蝉花含甘露醇2.18%、多糖21.73%,氨基酸19.76%,虫草素0.005%,腺苷0.05%,这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但砷、汞、铅等有毒重金属没有检出,这比天然冬虫夏草安全。因此,蝉花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同样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滋补强壮作用

陈万群等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蝉花与多种虫草中的主要成分氨基酸种类相似,含量较一致。学者们公认多种氨基酸是滋补强壮的物质基础之一,药理实验证明蝉花与多种虫草的氨基酸都有不同程度的补益作用

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蝉花水煎剂能明显延长实验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提高常压缺氧状态下及在高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证明蝉花具有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蝉花组小鼠给药1h后测定10min内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蝉花还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戊巴比妥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蝉花亦能增加小鼠在单位时间内的入睡率。由此证明蝉花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研究证明人工培养品与天然蝉花作用近同。 解热镇痛作用

蝉花对正常及人工致热大鼠在用药后2h内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用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蝉花对小鼠化学及热灼刺激性疼痛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证明蝉花具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与陈祝安等人实验均证明蝉花人工培养品亦有相同的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将蝉花菌株进行人工发酵产生蝉花菌丝,从中提取蝉花多糖,并以冬虫夏草多糖为阳性对照,灰树花多糖参比试验,对小鼠进行淋巴转化试验、Ea及E玫瑰花试验、特异性免疫玫瑰花试验(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蝉花多糖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改善肾功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内科吕迪主任等临床应用证实,金蝉花具有降低血、尿肌酐,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血清蛋白含量,减少尿蛋白的排出等功能。因此,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经进一步研究证实:蝉花对肾间质小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保护肾小管细胞Na+-K+-ATP酶,减轻细胞溶酶体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故认为蝉花能够改善肾功能。

蝉花适宜人群

1、冬虫夏草适宜人群:呼吸困难、肺纤维化、血管硬化、各类肝病、各类肾病、心衰、阳

痿、阴冷、肤干、脏躁、失眠、肿瘤、代谢综合征、红斑狼疮、脉管炎、前列腺炎、易感冒等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多病,产后体虚者和亚健康状态者是一种难得而有益的营养补充食品。

2、冬虫夏草不适宜人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感冒发烧、脑出血人群不宜吃,有实火或邪胜者不宜用。

虫草素的作用机理,是对小鼠肿瘤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虫草素可渗入到RNA中,在细胞内可磷酸化为3ˊ--ATP,因而势必导致mRNA吸收和成熟障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虫草素对人的鼻、咽癌(KD)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

虫草酸多用于脑水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调节心、脑、血管的作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 北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12.8克,而野生为7.0克,虫草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是:促进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产生各种免疫活性因子,促进骨髓干细胞、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心、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

虫草多糖的药理试验证明:虫草多糖具有抗肿瘤、抗传染病的功效、增强性功能、补肾壮阳、益精气、防止衰老、延年益寿;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功效。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到扶肝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贫血的患者用于补血,增强脾脏的营养性血流量,虫草多糖、生物活性强,适应性广,还具耐缺氧、镇痛、镇静的作用。 金蝉花味甘、性寒、具有补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飞蚊症、白内障、夜盲症、视力模糊等。 材料:金蝉花1两,淮山2两,杞子1两,羊肝1块,蜜枣5粒。

煲法:清水十二碗煲两小时

冬虫夏草和蝉花同属于虫草类中药,主要包含的有效成份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 蝉花的功效

1.高免疫力;

2.改善肾功能;

3.抗疲劳;

4.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5.抗肿瘤;

6.明目;

7.改善睡眠;

8.抗辐射;

9.镇痛、镇静。

其它

有文献报道蝉花中的腺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作用。还发现蝉花

蝉花

有抗辐射和抗肿瘤作用。前已述及蝉花具有滋补强壮功效,必定能提高生命活力,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蝉花能提高免疫功能,必然能直接或间接地吞噬或抑制肿瘤细胞,显示其抗肿瘤作用。蝉花这味古老的名贵药材,因其与冬虫夏草一样同属虫菌复合体,它们的菌种均为拟青霉菌株,且含有相近的化学成分,所以医家常作冬虫夏草的代用品。由于其药源紧缺,研究应用尚少。根据现有报道资料看,蝉花的化学成分较复杂,药理作用较广泛,很有研究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四)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僵蚕的功效:
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别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科属分类:蚕蛾科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主治:中风失音、中风口嘴眼斜、惊痫抽搐、头风、喉风、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炮制方法:
1、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
2、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僵蚕的作用: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僵蚕含维生素e9。89%,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其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日本人就十分喜用蚕丝保健品。若无僵蚕可用蚕茧、蚕蛹代替。
白僵蚕含有草酸胺,还有蛋白酶,壳质酶,脂酶等水解酶可消化角质,分解色素防疤痕去粉刺治瘀斑的作用。
1、白僵蚕一般情况下炙用,散风热宜生用。
2、小儿脾虚久泻之慢惊,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相配。
3、小儿高热惊风,其轻者,可与桑叶、钩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可与牛黄、朱砂、全蝎、南星等同用,以镇惊化痰。
4、若热盛痰壅气粗者,可与牛黄、天竺黄等并用。
5、惊痫中风,抽搐痰鸣者,可与全蝎、天麻、胆星等相伍。
6、 临床多与蝉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痒、疏散风邪。
7、癫痫发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可配天麻、全蝎、半夏、石菖蒲等。
8、白僵蚕与白芥子、肉桂、莪术等配用,治腋窝淋巴结结核、胸避结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种阴疽症。
9、痰气捕结颈项而致瘰疠核者,可与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配伍,以增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1、僵蚕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僵蚕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僵蚕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4、僵蚕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5、僵蚕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6、僵蚕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7、僵蚕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8、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9、僵蚕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10、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11、僵蚕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12、僵蚕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3、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4、僵蚕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僵蚕用药禁忌:
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相关热词搜索:中药炒僵蚕功效与作用 炒僵蚕的功效与禁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炒僵蝉的功效与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4254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