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2016-05-01 09:56: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共4篇)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利弊得失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利弊得失【摘要】作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创始国之一,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独特之处。从有利方面来讲: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美国的选举制度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基本制度...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大选选举制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篇一:《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摘要】

作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创始国之一,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独特之处。从有利方面来讲: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美国的选举制度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基本制度的继承,保持了政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008年美国大选也暴露了其资产阶级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代表的非广泛性,制度设计的非合理性,美国的政党政治严重影响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公正性,美国选举制度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弊端,就是金钱在选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他弊端。它给我们启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和它的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尤其是它的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的。所以,一方面,美国政府确实应该深刻反省自己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政治制度时切莫盲目行事,而要根据本国国情,在实践中确立或改革自己的政治体制。

【关键字】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民主

【正文】

2008年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第56届总统、首位非洲裔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先河。自此,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作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创始国之一,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看到,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联系,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从有利方面来讲: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美国的选举制度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基本制度的继承,保持了政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美国历史上,无论内战还是外战,都没有阻止或中断美国周期性的、定期的选举,这既反映了美国政治文化中忠于宪法、重视程序、相信制度的传统,也反映了美国选举制度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基本制度基础上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的创新,解决了一些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譬如候选人提名制度的演变、普选权的扩大、竞选经费改革等等,都是美国选举制度中一些探索性的试验,同时适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补,使之能够在新时代正常运转。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31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两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政治机构,操纵全国政治生活。两党的主要职能就是操纵和包办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美国政党除两大党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政党,但它们都无法影响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地位。以此可以看出选举与政党的关系。还有,美国宪法和法律条文虽然规定了公民权利,包括公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但实际上公民的权利受制于个人财产,享有充分自由权利的只能是资产阶级。

2008年美国大选也暴露了其资产阶级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第一,代表的非广泛性。选举权是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无疑是美国人民实现自己选举权的重要机会。但是由于许多美国人厌倦了政治家的政治表演,看破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因而对政治越来越冷淡。他们认为,在他们的国家,最不可信任的人是政治家和律师。美国选举中的投票率,一向低于其他西方各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选民的投票率不断下降,进入90年代以后,投票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1996年参加总统大选的选民仅占选民的49%,以379张选举人票获胜连任的克林顿总统,所获得的普选票只有法定选民的25%左右。参加两党总统预选的选民的更少。所以,即使2008年大选投票率达到40年来的新高65%,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放弃选举投票,放弃选举总统这一参与美国民主政治的这一非常重要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总统是由少数人选出来的,而不是许多美国政治家所标榜的是全体美国人选出来的。

第二,制度设计的非合理性。根据美国联邦宪法,美国总统的选举不是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即美国总统的选举实行的是选举人团制度。选民在大选中选出的是选举人,而不是总统,总统是由选民选举出来的选举人团选出的。美国各州的选举人团其选举人数不等,各州的选举人数与其在国会的议员人数相

等,如加利福尼亚州有国会议员54人,该州的选举人团的选举人也是54人,佛罗里达州有国会议员25人,该州的选举人也是25人,另外首都华盛顿特区单独设立一个选举人团,选举人数为3人,全国选举人数总数为538人。总统候选人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得到全国一半以上的选举人票,即270张选举人票。这种由开国元勋汉密尔顿等设计的选举制度,是根据200多年前美国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选民文化程度较低等情况设计的,在当时对保证选举的公正,防止舞弊等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美国的选举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选举制度的弊病逐渐显露。比如,它规定,某个总统候选人在某个州中赢得多数,他就赢得整个州的选举人票。由于有的总统候选人是以压倒多数获得某个州选民的支持,有的是以极其微弱的多数赢得某个州的支持,这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2000年大选中,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布什比戈尔少337576张选票,但就因为在佛罗里达州比戈尔多了537张选票,从而赢得整个州所有25张选举人票,并最终得到总统宝座。美国的这种选举制度,即获得全国多数选民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不一定能当选选总统的制度,使很多人困惑不解。很显然,这种选举制度很难说它是公正的。

第三,美国的政党政治严重影响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公正性。政党政治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美国极力向外推销的民主政治模式。美国有许多政党,但能够左右美国政局的主要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历届美国总统选举实际上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之间的角逐。在2000年大选中,佛罗里达州的选票是总统选举的关键,也是举世瞩目的焦点。换句话说,不管是戈尔还是小布什,谁能赢得这个州多数,谁就能赢得这个州的25张选举人票并最终当选总统。共和党和民主党双方对该州的选票方法产生严重分歧,并最终走上司法解决的道路。在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上,政党政治对民主政治的侵蚀暴露无疑。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一向标榜的所谓立法公正、行政公正、司法公正都被撇在一边,所谓民主政治、选民利益成了一句空话,一切以政党的利益为 依归。小布什最后因为共和党控制的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对其有利的裁决而连任,相反戈尔则因为这一裁决而功亏一篑。

第四,美国选举制度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弊端,就是金钱在选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美国政府标榜,美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民主,人人都有机会当选总统。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要搞政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无论是竞选参议员、众议员,还是竞选总统、州长,都必须以金钱开路,这在美国不仅历史悠久,也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美国政治学家曾经说过:“金钱是政治的母乳”。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金钱在总统选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选举经费也在不断增长,近些年来甚至呈现爆炸性增长。在2008年大选中,金钱的

作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登峰造极的地步。据一些媒体报道,奥巴马和麦肯恩共筹得近10亿美元来讨得选民欢心,这个数目与2004年相比,超过将近两倍,与2000年相比则超过三倍。这样的数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不要说铍铜百姓望尘莫及,就是筹款能力稍弱的政治家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对老百姓来说,总统、州长、国会议员,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它们只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利品。

第五,其他弊端。美国选举制度中还存在选举周期过长的问题、预选分会提前的问题、选票不统一的问题、投票方式不统一的问题等等,如果说以上所举的还算缺陷的话,下面要提到的则是明显的舞弊行为。2000年大选,在佛罗里达州,执政的共和党人通过故意少设投票点或设计复杂的投票程序等方式阻挠支持戈尔的黑人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甚至将黑人集居地装有选票的投票箱丢弃。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就此提出了诉讼。2008年大选麦凯恩和奥巴马阵营亦互相指控猖獗且普遍的选举舞弊行为,共和党人提出多项法律诉讼以阻止投假票,其中包括质疑俄亥俄州60万新登记选民中,有高达20万名登记资料不符合州政府记录。共和党认为,俄亥俄州民主党州务卿布伦纳违反联邦选举法,发现新登记选民的资料与州政府记录不符时,并未通报地方选务单位,形同“积极隐瞒欺骗行为”。联邦上诉法院随后判决俄州选举官员必须列出不符政府资料的名单。其实这些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美国现行政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以上问题是争议比较大的几个,这几个问题中哪一个也不好解决,因为它与宪法或其他政治制度、政治传统息息相关。美国大选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其一向自傲并以此供给别国的“公正性”、“透明性”不攻自破,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也充分暴露。

综上所述,美国的民主制度并非像美国政府吹嘘的是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它存在着很多弊端。就连一些比较客观的美国政治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从美国选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亦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保守性和惰性,政治上的改革、创新并没有对基本的宪政结构“伤筋动骨”,而只是对国家机器所做的“除锈”、“润滑”和“刨光”等修整,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而美国政府企图要以这种存在严重弊端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别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说明其不自量力外,还表明了它缺乏自知之明,而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美国的强权政治在作怪。它给我们启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和它的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尤其是它的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的。所以,一方面,美国政府确实应该深刻反省自己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政治制度时切莫盲目行事,而要根据本国国情,在实践中确立或改革自己的政治体制。(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参考文献】

【1】吴大英 沈蕴芳,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2】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杨祖功,西方政治制度比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篇二:《从美国总统大选看选举制度》(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美国政府与政治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美国选举制度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09级1班 学 号: 2009164849 2009164809 姓 名: 岳 皓 梅家荣 指导老师: 王忠燕

二〇一一年五月(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摘 要:

2008年美国大选是一场全世界的选秀,这次大选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本文就此次大选为切入点,进而分析美国的选举制度。从美国选举制度的“驴象之争”到现代的选举制度再到美国的未来方向做了全面分析。文中还对黑人总统奥巴马以及由大选引发的种族歧视等问题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驴象之争” 美国大选 奥巴马 选举制度 种族歧视 正 文;

一、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的转折点

1、“驴象之争”的历史渊源

“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或“驴象赛跑”。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源于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的讽刺漫画。1870年,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党人。这幅漫画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民主党即驴子”的印象。驴子虽然笨头笨脑,却被民主党人视为既聪明又勇敢的动物。1880年,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开始以驴子作为党的代表动物。把大象与共和党连在一块则是纳斯特一手搞起的。1874年,他在《哈泼斯周刊》上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用它代表不满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的共和党选民。同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大败,纳斯特又画了一幅受困的大象予以讽刺。随后其他漫画家也纷纷用大象来代表共和党。有趣的是,被民主党讥讽为大而无当、华而不

实、保守愚昧的大象,在共和党人看来,代表的却是尊严、力量和智慧。最后,共和党索性把大象作为自己的代表动物。自那以后,每到选举季节,海报和报纸铺天盖地是驴和象的“光辉形象”,竞选的会场上也时常出现充气塑料做的驴和象。驴象之争就成了美国政治竞选的形象描绘,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

2、黑人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全名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85年到芝加哥参加社会工作。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的非洲裔美国人,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在之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2004年7月,巴拉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上一鸣惊人,而后闪耀政坛。时隔四年,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国会参议员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加入到美国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当中,并成功当选美国第56届美国总统。

3、美国的未来走向何方

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当选无疑在美国政治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但是第一个黑人总统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呢。奥巴马在选战中最喜欢说“Yes we can”,现在他可以说“Yes we did”。但是目前他做到的还只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个问题都

像烫手的山芋,特别是眼前的金融危机,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全面衰退。当我们分析他所面临的困难时,我们很惊讶地看到,他极有可能成为领导美国由盛转衰的一任总统。众所周知,世界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的。美国经济不可能刚刚开始衰退不久,还未达到应该触及的低谷,却马上跳离了经济规律,又再次跃上了更一个高峰。而目前的经济危机迫在眉睫,奥巴马能否领导美国走出难关,使经济走上一个稳定发展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美国现代选举制度发展

1、美国总统的选举和权力

(1)、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选举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此后,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第三季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两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竞选旅行、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电视演说以及进行公开辩论等。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2)、美国总统的权力

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职位之一,他的权力由宪法赋予,归结起来为:"保卫美国联邦宪法及执行国会制定的法律。"美国总统的权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行政方面,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他可以发出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

在立法方面,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两院中各有2/3多数票推翻他的否决,否则该法案就不能成为法律。总统可以向国会提出各种咨文,建议他认为必须的立法。此外,总统还享有委托立法权。

在司法方面,总统有权任命联邦最高司法官员。他可提名任命联邦法官,但须获得参议院的认可。总统还可以对任何被判处破坏联邦法律的人(被弹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条件的赦免。

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是负责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官员。他任命驻外大使、公使和领事(须经参议院认可),接见外国大使及公务人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经参议院2/3多数票的批准;而总统与外国签订的一切行政协定,却不需经参议院的同意。

2、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人团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篇三:《美国选举制度优缺点》

1、受分权制的影响。分权制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特别是国会的地位比较突出。这种分权制在选举时也能够体现出来。在总统选举年,议员和总统的选举交织在一起,虽然人们更关注总统选举,但议员的竞选也时常在媒体报出并受到人们的关注。希拉里·克林顿今年竞选纽约州的参议员,媒体对她的竞选活动的报道甚至超过某些总统候选人。分权制影响着选民的行为。在大选时,当他们选择了某个党的候选人当总统时,往往在选举议员时把选票投给另一个党,以保持权力平衡。

2、受联邦制影响。美国各个州的权力很大,这也体现在选举上。各个州的选举制度差异甚大。就连一些政治学教授也难以说清各州的具体制度。选举方式差异更大。比如在投票方式上,加利福尼亚州用的是卡式选票,投完票后要由州选举办公室统一计票;路易斯安那州则是用投票机,选民只需在电脑屏幕上用手指点上所要选的项目,结果即刻被统计出来;而亚利桑那州则是通过网络投票,选民在家中即可投票。有些州在初选时,还搭车对一些州法案及人事安排进行投票。有时一张选票上有二、三十项内容。

3、政党的作用相对较弱。与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相比,美国政党在选举中所起的作用要弱得多。美国两大党并没有固定的党员队伍,在名义上,选民在选举时登记为哪一党的支持者即为该党党员。党组织对这种党员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们随时可以改而支持另一党。很多选民在选举中投某个候选人的票,主要不是考虑他是哪个党的人,而是看他的个人因素,如政策主张和个人魅力。美国两大党的组织都非常松散,联邦一级组织对州一级组织并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此类推。各级党组织的联系纽带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四年一度的选送党代表的工作。有些州有自己的党纲和章程。全国委员会每四年一度制定的竞选纲领和遴选总统候选人规程就算是全党的纲领和章程,对各州党组织有一定指导的作用。

美国选举制度的功效

总的来看,美国的选举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还在不断改革、完善。整个选举过程是有序的、透明的,选举结果也能得到公众的认可。选举有如下一些功能: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第一,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选举是获得国家权力的唯一合法渠道,谁要想掌握国家权力,只有参加竞选,别无它途。通过其它方式如政变即使控制了权力机关,其权力也不会为公众所承认。这就基本排除了因争夺国家权力而引起国家政治动荡、乃至内战的可能。自南北战争结束后,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美国政治是稳定的,没有因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而发生动荡,尽管社会下层因某些问题,如越战、种族歧视,一度出现过动荡局面,但政府的权威并未受到挑战。

第二,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美国人的民主权力有许多实现途径,如自由发表言论,但选举是最重要的途径,选民参加投票,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美国,选民参加选举投票是完全自愿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迫使选民投票是非法的。在新奥尔良的一个投票站,门前的告示上就写着:“距投票站100米内,禁止任何竞选活动”。

第三,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通过媒体展示出的竞选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选举上,促使人们关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理念。可以说,

选举是向公众宣传、灌输美国价值观的极好方式。

第四,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两党之间、候选人之间就美国现行及将来应该实行的政策展开激烈的辩论,并通过媒体展示给公众,而投票就是选民对各方政策的表态,胜者的政策自然是得到了多数选民的赞同。此外,获胜的竞争者还可以根据选举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甚至将竞敌的政策拿过来为己所用。(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第五,选举是选拔、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首先是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国家领导人。在选举中,被选举者本人要经受严格的考验,优胜劣汰。艰苦的竞选工作是对竞争者能力、智力、耐力、毅力、体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对他们个人乃至家庭成员品行及形象的检验。在竞选中,竞争者自然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人物,他们必须接受人们的品头论足。经受不起考验和检验者,自然要被淘汰。此外,在竞选过程中,许多热心于社会、政治工作的人,可以在竞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且得到锻炼。帮助某个有希望的总统候选人竞选,是进入政府高层的最捷途径。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

美国选举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选举投票率低就表明这个制度有缺陷。英国大选投票率一般达70%,而美国只有50%左右,初选投票率更低,只有20%—30%。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时间太长,令人厌倦。从初选开始到大选结束,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初选前的准备工作,则有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游戏。每四年一次,一次一年。这样时间长而频繁的竞选,而且几乎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内容,自然会使人们感到厌倦。我们考察团的一些人就说,如果他们是美国人,也会感到厌倦。

此外,长时期的竞选,不利于总统和国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是在任总统参与竞争,他难免要分散一部分精力用于竞选,因此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不可能全力以赴处理国事。大选是关系两大党切身利益的角逐,两党势必要将主要注意力用在竞选上,有时会将一些内外政策问题作为一张牌来打,攻击对方,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第二,费用高昂,富人的游戏。美国的竞选费用呈不断上升趋势。到今年3月中旬初选定局前,小布什已筹集了创纪录的7300多万美元,而且声称还要再筹1000万美元;戈尔受到职务的限制,只筹到700万美元,他打算再筹300万美元。美国总统选举是典型的金钱政治(当然这并不等于贿选或“黑金”政治),虽然捐赠给候选人的竞选基金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但捐给政党的钱却没有明确的限制(被称作“软钱”),政党可以将之转用于帮助候选人竞选。金钱政治使得穷人望而却步,甚至望而生厌。不参加投票者,穷人居多。穷人认为,选举是富人的游戏,与他们无关。虽然宪法规定,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在美国境内居住满14年者都有资格成为美国总统,但巨额竞选费用却将很多人限制在竞赛场之外。

第三,驴象之争,两党垄断政坛。民主党和共和党已垄断美国政坛近一个半世纪,两党的价值观和政治纲领在许多方面相近,而美国又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群体。许多利益群体没有自己的政治代表,而现有的政治体制又很难使第三党崛起。在投票时,很

多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是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态度,或者干脆拒绝投票。有的专家说,在参加投票的选民中,只有10%认为民主党或共和党能代表他们。不过,有些专家又认为,两党制比多党制更利于保持政治稳定。再说,在多党制下,许多执政党所得到的选民支持率也并不比美国的执政党高。在多党制国家,对执政党和主要反对党不满者,将选票投给了其它党;而在美国,这部分人则是不投票,实质是一样的。美国的一些小党如改革党,对美国现有政治体制虽然持激烈批判的态度,但他们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却很难行得通。

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篇四:《美国选举制度》

[篇一:美国选举制度评析]

选人在某州得到简单多数选票(即在参选候选人中获票数量多,不一定过半数),即获得了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在计选举人票时,实行的是绝对多数制。候选人要获得半数以上票数方可成为总统。通常选举人都由获胜候选人所在的政党提供人选。美国选举制度。选举人在投票前要宣誓尊重选民的意愿。

美国实行这种间接选举制有它自己的道理。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实行这样的间接选举制可避免政党或个人造势操纵选举,因为选举人一般是较有头脑的人,不易受政党或个人的鼓惑与误导,也不像选民那样容易出现激情和偏见,选举人实际上起了一种“过滤”或“缓冲”的作用。虽然选举人是由政党挑选的,但还是偶尔有选举人不遵守自己誓言的事件发生,而且历史上还有过三起选举团不能产生选举结果的案例。当然,由于选民的投票实际上决定了选举结果,所以美国公众关注的还是选民的投票,所谓“大选”一般是指选民的投票。

各州进行初选的时间并不一致,从选举年的1月份开始,搬迁到新的地方,则需要好重新登记。登记的目的是防止作弊。但是,各州的选民登记程序不尽相同。过去,登记程序有时被用来阻止某些公民——主要是南方的非洲裔美国人——参加选举。选务人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确保每个有选举资格的人登记在册,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被登记。一般而言,地方选务人员宁可把最近没有投过票的人保留在登记册中,而不愿误将合格选民排除。当姓名不在登记名册上的人来投票时,选举人员会发给他们一张临时选票,合适其选举资格后再将其选票纳入统计结果。

选举的投票性质

由于投票设备和选票表格一般由选务人员从当地购买,因此选民所用的设备类型及其状况往往取决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来源。美国使用的投票设备五花八门,投票技术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普遍采用的在候选人姓名旁边划“x”标记的纸选票如今已很少见。不过,许多电脑化系统仍需采用涂圈或连线符号式的纸选票,然后进行扫描和统计——这种系统称为光学扫描。一些选区仍然使用“拉杆”投票机。采用这种方法时,选民在他们要选的候选人名字或他们所支持的议题旁转动一下控制杆。另一种很常见的设备是“打卡”机。近年来,对投票方式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让选票在选举日前到达选民手中。这一趋势起始于有关缺席选票的规定,后者针对的是那些预计在选举日当天不在自己的选区(及投票地点)的选民。一些州和地方选区逐渐放宽了这一规定,允许公民登记为“永久缺席选民”,并在选举前把选票寄到他们家中。俄勒冈州完全通过邮寄方式进行选举投票,但它是目前唯一这样做的州。缺席投票的选民一般通过邮寄方式将填妥的选票寄回选务机构。另一项新规定是“提前投票”。选务人员可在选举日前最多三个星期之内在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立投票设备。公民可在方便的时候前去投票。

[篇三:美国的总统选举]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和当选总统就职。美国概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选举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其间,各党派竞选人将争夺本党总统候选人提名。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第三季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两党总统候选人耗费巨资,在全国各地开展竞选旅行、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等。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这一天被称为大选日。为避免大选日投票过于拥挤,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允许选民在大选日前45天内提前投票。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选民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在大选中,美国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在一州或首都获得选民票最多者获得该州或首都所有选举人票。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因此,根据各州选举人票归属情况,通常大选日当晚就能决出选举获胜者。

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在选举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选举人在其所在州的首府投票表决。一般情况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只是例行公事。

此外,如果两大党总统候选人各获得269张选举人票或因有第三党候选人“入围”而导致无人获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则总统人选由国会众议院决定。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

总统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直至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宣誓就职,总统选举过程才宣告最终结束。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是自1952年以来,总统候选人中首次没有在职总统或副总统的总统选举。

[篇四:美国选举制度与美国民主]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美国总是标榜它的选举制度是世界上最完善、最民主的,并且总是以教师爷自居,到处给别的国家上“民主课”,要别的国家效法美国。不能否认,美国的选举制度有其可取的一面,但要说这种选举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那就大谬不然了。

首先,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法律规定,凡是年满三十五岁、在美国出生并在美国居住十四年以上的公民,均可参加总统竞选。这听起来很是冠冕堂皇,似乎任何一个符合这样简单条件的美国公民都可以问鼎白宫。但是且慢,这里还有一道对普通公民来说根本无法逾越的关卡:金钱。参加竞选,就得组建班子,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在新闻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印发宣传材料,到全国各地作竞选旅行,组织集会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钱。没有钱,即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也休想在通往白宫的道路上迈出一步!竞选总统是这样,竞选议员、州长也是这样。据报道,在今年的大选中,全部竞选费用加起来高达三十亿美元!难怪美国人自己都说,“金钱是政治的母奶”,通往白宫的路是“用金钱铺就的”。

如此大量的金钱是从哪里来的?除了联邦政府拨给每位候选人一定数额的竞选费用外,绝大部分是大企业、大公司和各种利益集团捐助的。他们慷慨解囊,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要通过捐款来影响当选者的内外政策,为自己谋取利益。也就是说,是一种“政治投资”。而当选者也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人事安排、政策取向等方面给捐款者以回报,或者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为捐款者提供方便。所以说,每次大选,表面上是几个候选人在竞争,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较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是“有钱人的游戏”。

其次,从竞选手段看,也很难说是民主的,每逢大选年,各候选人及其后台老板和追随者都要大肆活动。忙些什么?无非是几个字: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美国人很讲绅士风度,但在竞选中,却是什么风度也不讲了。为了打击别人,往往不择手段,揭疮疤,挖隐私,泼脏水,讲粗话,无所不用其极。矛盾激化时,甚至铤而走险搞暗杀。在美国历史上,大选年行刺总统候选人的事件并不少见。至于在投票日给对方选民设置障碍甚至进行恐吓,在计票过程中做手脚,更是常事。在今年的大选中,很多黑人选民就受到了这样的不公正对待,为此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团体有色人种协会已向法院提出了起诉。

为了抬高自己,候选人都要炫耀自己的政绩,吹嘘自己如何高明,如何能干。这且不说,更有甚者,他们往往针对不同阶层选民的不同需要,甜言蜜语,什么中听就说什么,开出一大堆空头支票。还要摆出一副“亲民”的样子,走家串户,访贫问苦。目的只有一个:把你口袋里的选票掏过去。一旦选票到手,对不起,bye-bye了。什么这个许诺,那个许诺,早就抛在脑后了。

第三,选举结果往往不能代表民意。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一位候选人在某个州所得的选民票哪怕只比其对手多一票,这个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就归他所有。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赢得选民票最多的候选人不能当选总统,而赢得选民票少的却反而当选。这能说是体现了民意吗?抛开这种还算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不说,即便一位候选人赢得了全国半数以上投票选民的支持,但由于选民的投票率很低,近几届几乎都是百分之五十上下,他也只能说是四分之一多一点的选民选出来的。这样的总统,能说是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授权吗?至于像今年这样,要由法院来判定谁胜谁负,那就更是与民意相去甚远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美国大选选举制度》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总统大选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美国大选选举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美国大选选举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821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