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苏叶,陈皮,生姜

苏叶,陈皮,生姜

2016-03-27 13:25: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苏叶,陈皮,生姜(共3篇)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苏叶的好处和坏处苏叶很多人一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貌似和我们也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是这样的,平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见到它,有时候是直接被做成冷菜或者单独炒食,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苏叶的功效与作用。苏叶是一种常见的直立草本植物,茎高一般为0 3-2米。紫苏叶自古就是一味良药,药用价...

篇一:《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苏叶的好处和坏处》

苏叶很多人一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貌似和我们也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是这样的,平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见到它,有时候是直接被做成冷菜或者单独炒食,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苏叶是一种常见的直立草本植物,茎高一般为0.3-2米。紫苏叶自古就是一味良药,药用价值高,人们常将其用以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显著。而在现代,紫 苏叶也是极受欢迎的。

风林购最近一直在搞活动,在风林购上买东西很便宜,

至少比市面上便宜2-4折,还有些相关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可以去看看,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直接百度搜索风林购就可以找到。

苏叶的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

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

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苏叶的作用

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抗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来源风林购:

篇二:《陈皮》

陈皮

【中文名称】陈皮

【汉语拼音】Chenpi

【别名】橘皮、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橘皮。苏叶,陈皮,生姜

【科属类别】为芸香科植物橘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产地分布】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治疗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若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2、呕吐、呃逆证。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若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活幼心书》)。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至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4、胸痹证。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配伍效用】

1、陈皮配伍半夏、茯苓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

呕;茯苓益脾和胃、渗湿利水。三者共用,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痰湿犯肺、痰浊中阻或脾虚湿停所引起的痰多色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苔白脉滑。

2、陈皮配伍贝母 陈皮辛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贝母苦寒,清热散结、止咳化痰。二者伍用,共奏健脾燥湿、清肺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不运、痰湿犯肺之胸脘痞闷、咳嗽痰多;或痰热阻肺之咳嗽气急、咯痰不爽。

3、陈皮配伍苍术、厚朴 陈皮理气燥湿;苍术燥湿醒脾;厚朴行气化湿。三者伍用,有行气、燥湿、醒脾之功效,用于治疗湿邪阻滞脾胃而引起的各种证候。苏叶,陈皮,生姜

4、陈皮配伍人参、白术 陈皮行气宽中;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三药伍用,有补气、健脾、理气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而有气滞者。

5、陈皮配伍生姜 陈皮理气宽中、和胃止呕;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二者伍用,有理气散寒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寒饮阻胃、胃失和降所致之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6、陈皮配伍枳实 陈皮苦辛性温,入脾、肺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味苦性寒,入脾、胃经,破气散痞、泻痰消积。陈皮升多降少,以升为主;枳实升少降多,以降为要。二者相伍为用,使气机升降有序,共奏行气和中、消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运化功能不健,气机失调引起之胃脘痞闷不舒、不思饮食、腹痛、腹胀等症以及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7、陈皮配伍竹茹 陈皮苦辛性温,理气降逆、燥湿化痰;竹茹味甘性寒,清热止呕、和胃消痰。二者伍用,共奏和胃调中、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或胃有虚热、气逆不降之呃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以及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吐血证慎服。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工艺】

1、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阴干。

2、炒陈皮:取净陈皮丝,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或用麸炒法炒至内皮黄色有香气为度。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陈皮中含有川陈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对羟福林、黄酮化合物等。 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5~2.0%,广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2~

3.2%,其成分有α-侧柏烯、柠檬烯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胃及肠运动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小量煎剂可增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冠脉扩张,使冠脉流量增加,大剂量时可抑制心脏;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具有升高血压作用;陈皮提取物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鲜橘皮煎剂有扩张气管的作用;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陈皮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则使之呈完全松弛状态,用煎剂静脉注射,对麻醉兔在位子宫则使之呈强直性收缩;有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百日咳:蛇胆陈皮末(每支药量0.6g),每次用量分别为:1岁以下者1/5支,1~2岁者1/4支,3~5岁者1/3支,6~10岁者1/2 支,均日服2次,可加糖调味。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及胶丁钙注射液(分别注射,每日各1次),用量分别为:小于2岁者用维生素C50mg、胶丁钙 0.5ml;3~5岁者用维生素C75mg、胶丁钙0.75ml;6~10岁者用维生素C100mg、胶丁钙1ml。6天为1 疗程。治疗60例,痊愈56例,显效2例,进步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1):695〕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陈皮15g,干荷叶10g,砂仁2g。制成散剂,开水泡服,每日2剂,早晚各服1剂。治疗30例,治愈17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浙江中医杂志》1991;26(4):156〕

3、治疗烧伤:鲜橘皮洗净切碎捣烂,装瓶密封,待其液化至水样或糊状后,外涂局部,1日数次。治疗40余例物理性Ⅰ度、浅Ⅱ度烧伤,有止痛、消炎、收敛诸作用。〔《赤脚医生杂志》1975;(4):11〕

4、治疗冻疮:新鲜陈皮3~4个,生姜30g,加水200ml 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待温浸泡并用药渣覆盖患处。每晚1次,每次30分钟。如果冻疮在耳廓或鼻尖,可用毛巾浸药液热敷患处。治疗30例,均获良效。〔《福建中医药》1986;(1):62〕

5、治疗急性乳腺炎:

a. 陈皮70g,每日煎服1 剂,15天为1疗程。治疗45例,痊愈38例,显效 6例,无效 1 例。〔《唐山医药》1989;7(2):10〕

b. 陈皮60g,赤芍60g,瓜蒌30g。高热者加石膏、大黄;乳痛明显者加皂刺、白芷、乳香、没药。制成煎剂,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同时用热药渣外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治疗31例,治愈20例,基本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96.8%。〔《陕西中医》1990;11(6):270〕

【茶疗食谱】

1、陈皮雪耳鸽子汤

[材料] 鸽子、雪耳、陈皮、料酒、盐。

[做法] 鸽子洗净,用水焯一下,除去鸽子的血水和杂质(焯的时候可以加点料酒,去腥)雪耳先用水泡发,洗净撕成小块,陈皮洗净(陈皮不能过多,一小块就可以了)把鸽子、雪耳、陈皮一起放入炖盅,加入料酒,注入开水,隔水炖两小时,最后调味即可。

[养生提示] 鸽子的营养价值极高,它所含的钙、铁、铜等元素及维生素都比鸡、鱼、羊、肉的含量高。鸽肉又易于消化,对小儿消化不良都有很好功效。还有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

2、陈皮茶

[材料] 陈皮10g、花茶3g。

[做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调中;抗炎,抗溃疡,利胆。

[用途] 水湿停聚胁肋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咳嗽痰多。

[来源] 传统药茶方。

3、陈术茶

[材料] 陈皮5g、白术3g、花茶3g。

[做法] 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运脾健胃。

[用途] 脾胃不调腹部胀满、饮食无味。

[来源] 来源于《鸡峰普济方》。

4、苹果陈皮茶

[材料] 鲜苹果1个、陈皮3g、绿茶3g、冰糖15g。

[做法] 用苹果、陈皮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效] 解暑开胃,醒酒。

[用途] 用于食差及醉酒者。

5、黄芪陈皮粥

[材料] 生黄芪30克,粳米100克,陈皮未1克,红糖少量。

[做法] 将生黄芪浓煎取汁,粳米、红糖少量与之同煮,粥成加陈皮末,稍煮即成。

[养生提示] 适宜于慢性腹泻、体虚自汗、老年性浮肿、慢性肝炎、肾炎、气血不足等症。

6、陈皮扒鸭条

[材料] 熟白鸭肉(去骨)200克,陈皮20克,植物油50克,酱油25克,葱段20克,姜片8克,蒜片3克,大料3克,淀粉20克,清汤100克,味精、白糖适量。

[做法] 陈皮用水洗净,水煮提取陈皮浓缩汁20克,熟白鸭肉片成条,淀粉用水泡上。炒勺置于旺火,放入植物油35克、葱段、姜片、蒜片、大料,用料酒烹,放入清汤、酱油、白糖、煮沸片刻后捞出调料不要,将鸭条面朝下放入勺内。移至微火上烤透,再移至旺火上,加味精,将水淀粉及陈皮浓缩汁淋入,放植物抽15克,将勺颠翻过来,装盘即成。

[功效] 健脾、开胃、补虚。

[用途] 适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患者食用,也可作为手术前后的保健膳食。

【相关图片】

陈皮.jpg 陈皮茶.jpg 陈皮雪儿鸽子汤.jpg 陈皮来源.jpg 陈皮1.jpg

篇三:《苏叶》

苏叶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性状】紫苏叶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

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

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

软枝。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士,

干后将叶摘下即可。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

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

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

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

锯齿。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植物形态】①皱紫苏,又名:赤苏,红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国。 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采集】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

【药材】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

【化学成分】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少量。还含、枯酸、素3-(6-对香豆酰-甙)5-β-D-

葡萄糖甙。又,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

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

【药理作用】①解热作用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苏叶,陈皮,生姜

②抗菌作用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③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油0.35毫升/公斤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较缓慢。

【宜忌】温病及气弱者忌服。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功用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香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鉴定】

一、形状鉴别

1、紫苏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

2.5-9cm。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滞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2.野紫苏叶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4-7cm,宽2.5-5cm;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边缘具圆锯齿。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二、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1、紫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角质层纹理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胸,直径44-106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2.野紫苏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质层纹理不甚至明显。其余与紫苏相似。

三、理化鉴别

1、本品作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

① 以苯-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用蓄谋樟醇和紫苏醛作对照品;

② 以已烷作展开剂,用L-柠檬烯和α-蒎烯作对照品,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用价值】苏叶,陈皮,生姜

性味:辛,微温,无毒

归经: 脾经、肺经二经。

1、理气,和营。治风寒,恶寒发热,咳嗽,,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煎服。

紫苏叶做法指导:

1. 凡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抽,头痛无汗,鼻寒清涕者,可与羌活、防风、白芷等配伍,以解表散寒。

2. 凡气滞湿阻,胃气不和,脘腹胀闷,呕恶腹泻者,可与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等配伍,以行气化湿和中。

紫苏叶营养分析: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稍润,切宽丝,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紫苏叶适合人群: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紫苏叶食疗作用: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脘腹胀闷,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中毒,痈疮蛇毒辣。

【药(毒)理学】

1、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2.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毒性:紫苏的成分紫苏酮等酮类化合物均为3-取代呋喃类化合物,对小鼠、山羊、

小母牛均显示毒性作用,尤其对肺部,可因肺水肿及胸膜渗出而死亡,但给药途径不同,毒性不同,紫苏酮10mg/kg静脉注射可使山羊致死,40mg/kg灌胃却无影响。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另雌山羊静脉注射紫苏酮10mg/kg可致死,若灌胃 40mg/kg仍可存活。

【方剂】

紫苏散

组成:紫苏叶、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黄、 炙甘草各5克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束肺 。证见咳嗽痰多,头痛,发热恶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点评: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脉浮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杏苏散

组方:紫苏叶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壳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香苏散

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苏叶120克,炙甘草30克,陈皮60克,上述四药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药粉9克,水煎热服。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胸脘(胃)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胃)部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香苏葱豉汤

组方:制香附4.5~6克,陈皮4.5~6克,鲜葱白(葱头)3枚,紫苏4.5~9克,炙甘草2~2.5克,淡豆豉9~12克,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伤寒(孕妇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胸脘(胃)痞闷,苔薄白,脉浮。

苏姜汤

组方:紫苏叶22.5克,生姜2.5克,水煎成25%浓度的药汤(即两种药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药汤),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

【常用配方】

1、用於感冒: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 10 克,桂皮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4.用於胸膈痞闷、呃逆: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5.用於孕妇胎动不安。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

6.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 15 克,黄连 3 克,水煎服。

7.用於水肿:紫苏梗 20 克,蒜头连皮 1 个,老姜皮 15 克, 15 克,水煎服。

8.用於食蟹中毒: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

9.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选方】

治伤风发热

《海上仙方》苏叶、防风、川芎各7.5克,陈皮5克,甘草3克。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治卒得寒冷上气

干苏叶150克,陈橘皮200克,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治咳逆短气

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

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治伤寒啘不止

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治乳痈肿痛

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治金疮出血

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治攧扑伤损

《金匮要略》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治蛇虺伤人

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治食蟹中毒

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治寒泻

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解食鱼、鳖中毒

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子宫下垂

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

治疗寻常疣

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进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者。

古医书《金匮要略》载食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经验上常用鲜苏叶60克、


苏叶,陈皮,生姜相关热词搜索:陈皮生姜 生姜陈皮汤

1、佛手陈皮生姜(共3篇)佛手柑陈皮饮★佛手柑陈皮饮材料:佛手柑(晒干)15g、陈皮9g、生姜3g。作法:将上述药材以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并以500c c的水,熬煮至300c c饮用。效果:有助改善、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陈皮生姜茶养胃健脾陈皮生姜茶养胃健脾2015年01月07日13:17 中奢网 我有话说(3人参与佛手陈皮生姜(2016-03-19)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叶,陈皮,生姜”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叶,陈皮,生姜"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3260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