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佳节的意思

佳节的意思

2016-03-04 12:30: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佳节的意思(共3篇)每逢佳节倍思亲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

篇一:《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齐读课题。

2、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你们喜欢过这些美好的节日吗?为什么呢?

4、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1、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

2、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想念)

3、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谁来读这首诗?

4、同学们,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你们不要看书,只要用耳听,边听边想象画面。(老师朗读全文)

5、刚才听老师读,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6、是呀,我们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就能把课文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来。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约2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

刚才你们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啊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这次是默读,不出声,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铅笔划出来。(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

●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

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师问:第二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在哪里呢?指名读句子。

佳节的意思

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指名读句子。

3、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很高兴)这句话中有个词就是高兴的意思,你能找到吗?(兴高采烈)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高兴?(热闹、扶老携幼)

4、“扶老携幼”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走到一个学生身边):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我感到特别高兴)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

5、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自由练读,指名读。)

6、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理解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他独在异乡,只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他过去,他是怎样和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

(生读句子: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同学们见过茱萸吗?示图片,介绍茱萸。

3、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高兴)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4、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

5、高兴吗?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生读,齐读。)

6、回忆着与兄弟们共度重阳的画面,此时的王维还想到了什么?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7、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8、课文中说“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想一想,他们还不能一起干什么了?(不能一块头插茱萸,不能手挽着手„„饮酒作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忧愁、难过、低落、无奈、悲伤)。课文用一个省略号,表达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9、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学生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真是——(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兄弟们遍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

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配乐范读。)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我们同桌俩相互读读。(同桌读、指名读)

3、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配乐齐读)

篇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

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 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了解了重阳节,了解了王维,(课件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些生字词,下面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出示(课件2):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指名读。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感情,有的读来让人高兴、兴奋,心里暖暖的,有的让人很伤感、忧愁,心里凉凉的。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两组词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感情,指名说。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感觉怎样?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2 你能用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也正是王维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件3:古诗),生齐读

3.这堂课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情诗意。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 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这里的“佳节”是指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简要回顾重阳节习俗。(课件5)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师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1)(课件6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5岁 就 两年) 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长安) 师作简介: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而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直线距离是1300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华山,(版画书华山)王维在华山的西面,亲人在华山的东面,真是:(板书)天各一方。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

(3)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

父亲的教诲,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

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课件7):“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读出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 生:孤独,寂寞,忧伤„„

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 (独 异) 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是啊!王维一个人在外是多么孤独啊!恰逢,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看画面(课件8)。学生观赏,用学过的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情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佳节的意思

(课件9):“一年一度„„登高游玩”,指名读,齐读。

(3)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兴

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课件10):句式练习: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人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结合生活实际,读出情感。

(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出示诗句:(课件11)“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8)王维是不是就今年的重阳节倍思亲?他还会在什么时候倍思亲?(课件12)

端午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插艾草,吃粽子,会吟诵—— 中秋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会吟诵——

春节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喜迎新年,又会吟诵—— 这些节日就是诗中的“佳节”

(9)、理解诗句意思:王维看到这些,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现在你们知道“倍思亲”的“倍”是什么意思了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佳节的意思

(10)、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情感。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到佳节之时,越是激发起王维思念家乡的心情。可独在异乡的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之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课件13)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手挽着手”(和兄弟们感情很好)

指导读出高兴语气:读这一段时,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们开心啊! 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课件14)出示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 (课件15:“每逢佳节倍思亲”)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课件16)出示句子

篇三:《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读题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课题)

2*“思”就是指……(指名学生说)思念亲人,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来读 (指名生1读课题)

3*听出来,你很想念亲人。“倍”又指……(指名学生说)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了,该怎么读?你来!(生2读课题)

4*思亲之情多强烈呀!一起来!(齐读课题)

二、以题引诗

1*小朋友,告诉你们,这课题可是一句千古绝句呢,猜一猜它出自哪首诗呀?诗人是……(指名生答),教师随机出示诗题。

2*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呀?(学生答)课题中的佳节就是指这重阳节。“山”在这里指华山,“山东”是华山东面的意思。

“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答)

*很好。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生读)

预设:

如学生读得流利

*很好!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

如学生读得不流利

*你很努力地读了,但还应注意……

*如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不简单!你已与诗人王维心灵相通了,让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三、学文感悟

1*诗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明白诗人的内心,我们就得去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关于这诗的文章,好好地读读。佳节的意思

2*老师看到了,我们小朋友读书都那么投入,你能说说读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吗?(生答)——我感受到了诗人王维很想念远方的亲人。(不一定这样,只

要点到思念就可以)

(一)品析第一段

1*你们真会读书!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会有一种凉凉的感觉。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生读)

*你听出了什么呢?(指名生评价)

预设1:我听出了王维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

从哪里听出来的?(不觉已经两年了)你来读!“15岁那年……了。”

*一年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多么难过啊,一起读!(齐读)佳节的意思

预设2:我听出了王维15岁就离家了。

*小朋友,15岁还是个孩子呀,需要的是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怀!而王维却已经离家在外了,一呆就呆了2年,孤独在外,心情会怎样呢?(指名生说) *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王维的心情吗?(生读句)

*王维,离家在外,多小的年纪,多长的时间,多么孤单的日日夜夜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孤独吧!(齐读句子)

2出示上面为文,下面为全诗的投影:

*小朋友,通过学习了这一段,回过头来读读这首诗,你读明白了哪句诗句呢?(生答)诗句中哪些字或词让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呢?(独、异乡、异客) *读诗句同样要带着诗人的心情来读,你来读读!(生读)

*多孤独、多寂寞呀!一起读!(齐读)

(二)品析第二段

1读第一段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凉凉的感觉,小朋友,读读这个句子,你的感觉如何?

A:出示第二段句子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读着读着,你的心里是……(热乎乎的)

*具体说说哪些词让你感到心里热热的?(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扶老携幼”什么意思?(点红:扶老携幼)(生答)读好这个词!

*什么时候,我们会扶着老人,带着小孩呢?(如:去市里逛街、登山等) *一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特别高兴,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

师:你说得多生动啊,还是一个比喻句,而且“特别”这个词用得也特别好,还能用什么词?

生:十分高兴。

生:非常高兴。

生:格外高兴。

师: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点红:兴高采烈)读好这个词!

*非常非常的高兴,一起读(齐读“兴高采烈”。)

*真是太高兴了。什么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呀?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生:我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去上海东方明珠游玩。

生:我考试得了一百分,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去肯德基,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生:暑假的时候,我去乡下爷爷家,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龙虾。) *这么多兴高采烈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大街上是多么的热闹。谁来读这句话?(生读)

*这街上真够热闹的,一起读!(齐读)

B:课件出示句子2:“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大街上是这么的热闹,人们是这么的兴高采烈,而此时的王维却在异乡孤独一人,当他看到此情此景心情会怎样呢?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感受到王维很思念家乡的亲人。*把他的思念之情通过朗读向大家传递!(生读句子)

*重阳节到了,街上非常热闹,王维越感到十分孤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第2段)

*小朋友,读读这诗,你又明白了哪个诗句呢?读好这句诗!(先指读后齐读) *诗人王维的心多么孤单呀!浓浓的思念之情勾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

(三)品析第3段

1课件出示句子3:“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快速看这个句子,你可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开心、高兴、愉快等) *请带着你的感觉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由读)

*小朋友,现在我们就是大诗人王维和他的兄弟了,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高高兴兴地做做动作,好吗?

(师读句子,学生做动作。)

*多快乐的时光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再次感受吧!(齐读。)

2课件出示句子4: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就是——天各一方(点红),*读好这个词! *此时的王维思绪万千,他在想:兄弟们,你们登高西望,是否能看到遥远的长安,是否也在思念着我呢?除了这些,王维还想了别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呀?(省略号)

*想想看,王维还会想些什么? (生答)

*你们所想的正是王维的心中所想,谁来读读王维心中所想的句子。(生读) *华山的西头,诗人王维正深深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而华山的东头,昔日的兄弟们正在头插茱萸,登高西望(出示课件:兄弟登高图)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说话练习,师生互动)

(生:唉,要是王维在该多好啊,我们多一个人,也会热闹一些了。

生:王维啊,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们可想你了。

师:是啊,兄弟呀,我也时刻思念着你们呀!

生:王维啊,你也不要太想念我们,我们都很好,你独自一人在长安,可要多保重 啊。

师:我很好,弟兄们,你们也要保重身体呀!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呀!让我们一起重温王维回忆的美好画面吧!(配乐齐读第3段)

*出示全诗:

*此时的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引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读)

*诗句中的少一人,少的是谁呢?(生答)

*从前兄弟欢聚,如今独少一人,谁再读?(生读略。)

*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了。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配乐范读。)

*小朋友,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谁先来?(指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如一生读该诗,很有感情。)

*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

*男生,一起来!(男生读)

*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一个“忆”字,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齐背古诗。)

三、拓展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根据文中人物的情感来读好课文,感受了文字的美妙温度。从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教师手指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今中外,有过这样感慨的又何止王维一个,为了生活,很多人都要远离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朋友两地相隔,由于孤独和思念,他们留下了许多思亲怀乡的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自由读一读。 *谁想来吟诵吟诵!(指名2生即可)

2*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当你读到关于这方面的诗时,别忘了多去想想诗的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佳节的意思相关热词搜索:中秋佳节的意思 新春佳节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佳节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佳节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813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