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

2016-02-27 09:17: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一)《自嘲 鲁迅》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一)
《自嘲 鲁迅》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二)
《鲁迅《自嘲》赏析》

鲁迅《自嘲》赏析

自 嘲①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同席还有柳亚子。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借此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是指第一句。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霉运。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④ 千夫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这个儿子,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小孩子不慎跌倒,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贴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或以为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译 文】

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身都不敢翻一下却把头碰到了墙上。所以,上街都要低低地压下破帽沿把脸遮住,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就像酒装在漏船里,

在江心激流中打转一样,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真是有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我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只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 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说交华盖运,说“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脸。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本于里谚“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却赋予这个词以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而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的指责,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两联解释得极为透彻:“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对鲁迅的这种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是很重要的。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所以“躲进小楼” 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首诗时还没有迁回,所以也是讽刺国民政府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就成了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的爱和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三)
《鲁迅自嘲及解析》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①?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牛。”

这首诗,特别是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可谓家喻户晓。但多年以来论者无一例外肯定、赞赏“横眉冷对”一联,不但撇开诗题“自嘲”不顾,将自嘲释为自誉,更进一步认为鲁迅对此也持首肯、赞赏态度,其实鲁迅何尝如此。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的后面》)《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

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

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前面所说的正是“华盖”的具体内容;最后一句“我亦颇麻木„„” 说的是迫害已到了难以动弹的地步,正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注脚,是全部自嘲的出发点。

“破帽”一联是对自己过去处世态度的第一重回顾。上句原为“旧帽”,言不改故装;下句原为“破船”,言不识艰险。这是自嘲的第一方面:客观形势是“未敢翻身已碰头”,主观上却依然故我,不识艰险,不作相应策略之改变。

“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亲人的态度。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说,是对自己处世态度进一层具体剖析。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与亲的憎和爱。这一联是自剖-自嘲的第二方面。鲁迅在二重“围剿”中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对敌人是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但他非常讲究策略,最善随机应变,他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艺术家,无产阶级文化营垒的主帅。1932年前后他曾多次批评不讲策略的蛮干:时危人贱,任何人在何地皆可死„„忆前此来函,颇多感愤之言,而鄙意颇以为不必,„„因一时之刺激,释武器而奋空拳,于人于己,两无益也。(1932年3 月20日《致李秉中》)

郑君(振铎)锋芒太露而昧于中国社会情形,蹉跌自所难免。(1932年6月5日《致台静农》)

乔峰事蒙如此郑重保证,不胜感荷。其实此君虽颇经艰辛,而仍不更事,例如与同事谈,时作愤慨之语,而听者遂掩其本身不平之语,但掇彼语以上闻,借作取媚之资矣。顷已施以忠告,冀其一心于馁,三缄厥口,此后庶免于咎戾也。(1932年8月1日《致许寿裳》)

这些信中所批评的“释武器而奋空拳”、“锋芒太露”、“时作愤慨之语”正是与“横眉冷对”一样不策略的“于人于己,两无益也”的表现。由此可见鲁迅不是提倡“横眉冷对”,而是批评“横眉冷对”。

在1932年7月8日致黎烈文的信中,鲁迅更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斗争策略和采取这策略的现实依据:

我与中国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而最可怕的是动辄要你生命。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不必与之针锋相对,只须对之一笑,徐徐扑之。

从这里可以见出,鲁迅提倡的不是“横眉冷对”,而是“横眉巧对”。

同时,鲁迅对“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持有发展的认识。

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1931年4月《致李秉中》)

从“只得”与“无可奈何”可以看出鲁迅是不甘作“孺子牛”的,或者说是不赞赏“甘为孺子牛”的。他因忧国忧民,不愿有子,而又极富人伦之情。肖红说鲁迅曾承认自己对待下一代的感情是“母性”之情。(《新文学史料》1981年3期69页)他一方面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不丈夫”甚至取笔名、刻印章为“孺牛”、“孺子牛”,对膝下眼前的下一代倾注了远超于父爱之情;一方面理性上又觉得“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表达了“不甘”如此之意,视为可笑之举,列为自嘲的内容。

这里的“孺子”主要是亲属子女,推而广之,也指年青一代,鲁迅同样也由持“俯首”的姿态转为否定“俯首”的分析态度: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想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三闲集·序言》)

“躲进小楼”两句是全诗总结。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鲁迅一方面是终身在与敌人作韧性的战斗,晚年显示出更为坚定,更为清醒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实的上海,“文禁如毛,缇骑遍地”,二重“围剿”,四伏危机;进不能行寸步,席地避难长达数月;退而从北京的老虎尾巴逼退到上海且介亭。革命者何时有扬眉吐气之时,如此人生,如此中国,可悲而又可笑!这是自嘲的最后

一点。比前不同的是带有被逼退的文化战士的悲哀,失去战场、远离硝烟的寂寞。

同时,他深居孤岛,独战小楼,常常深感“吟罢低眉无写处”,并没有尽自己所能,说尽自己所想说的话,做尽自己想做的事。

我为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1932年2月4日《致李秉中》)

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左联战士柔石等走向政治斗争,“只要学起来”的铿锵哲言时刻在冲击着他,而他内心更有积蓄已久的因献身民族解放不得不放弃个人志趣的苦闷,“这显然由于他的艺术的天才在要求发展而又未能尽量发展的缘故。”(冯雪峰《回忆鲁迅》)“躲进小楼”中有一种 “千古文章未尽才”自觉的伤痛。

当然,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绝不说明鲁迅畏怯或偷懒, 也不说明鲁迅后期作品稀少或不伟大,这些却也包含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绝非自誉则可以确信。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四)
《鲁迅自嘲》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五)
《鲁迅与《自嘲》》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古诗赏析

【注释】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孺子”,鲁迅说,本意是指的自己的儿子——子婴,后来借指劳动人民了。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

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诗中的“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六)
《鲁迅自嘲》

自嘲?次鲁迅《自嘲》韵闲云一段本无求,误入红尘梦里头。觅衣逐食长劳碌,邀月拈花偶风流。身无媚骨耻攀凤,心有雅意聊骑牛。百年若得长携手,醉卧梦窗不识秋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自潮.次次鲁迅<<自潮>>韵一朵闲云荡千秋,夜销红尘莫松手.破衫闹市羞忙碌,醉酒飞车追风流.不为柴米折真骨,敢笑媚仔不如牛.千载奇缘要珍重,一叶枫红能识秋!-----------------------------------

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七)
《自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自嘲鲁迅原文 自嘲鲁迅 鲁迅自嘲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嘲鲁迅原文与译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676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