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99分的苦恼。

99分的苦恼。

2016-02-22 11:00: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99分的苦恼。篇一《99分的苦恼》 99分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99分的苦恼。》,供大家学习参考。

99分的苦恼。篇一
《99分的苦恼》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80几分,于是就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冲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 理解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A. 妈妈不满意孩子的成绩。 B. 父母对女儿期望很高。 C. 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 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B )——(A )——(D )——(C )

2. 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4. 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5. 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答案:1. B—AD—C 2. 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3. 引发冲 4. 高兴 失望 瘫 5. 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6. A 7. 要点:(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砭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三、作文天地。(30 分)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母亲也许很随和也许他(她)并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么你心目中的父亲(母亲)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如何为父吗?请以“假如我是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500 字左右。

99分的苦恼。篇二
《99分的苦恼》

(一)

99分的苦恼

佚名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80几分,于是就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冲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又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998年河南中考题》)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记叙文 B .说明文 C.议论文

4.理清文章的思路,指出事情的起因: ( )

A. 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 99分所引起的风波

5.事情的经过是: ( )

A. 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 .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 .99分所引起的风波

6.事情的结果是: ( )

A .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 .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 .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 99分所引起的风波

7.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孩子的苦恼是: ( )

A.不被理解 B . 不争气 C. 令人失望 D. 左右为难

8.妈妈的苦恼是: ( )

A.不被理解 B. 女儿 不争气, 令人失望 C. 左右为难

9.“我”的苦恼是: ( )

A.不被理解 B .女儿不争气 , 令人失望 C . 左右为难

10 .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99分的苦恼。篇三
《99分的苦恼》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暴风骤雨( ) 一瘫 ( )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坎坷:

顿悟: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果( )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参考答案:zx98.com

1、zhòu tān

2、坎坷:比喻人生道路坑坑洼洼,不得志 顿悟:忽然领悟

3、B A D C

4、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5、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

99分的苦恼。篇四
《99分的苦恼》

99分的苦恼

⑴ 女儿一年年长大了。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将来会比我

更有出息;院里的孩子没有一个能与女儿相比。 ⑵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女儿进入了小学,虽

然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妈满意。在她看来,女儿应该门门

都100分才合适。女儿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

候孩子失误,只拿八十分,于是就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⑶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

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

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

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⑷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

辅导女儿功课。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冲进门来:“爸──

爸!”我知道肯定是好消息了。

⑸女儿果然带回来了一个99分。我大喜,暗示女儿把考卷给妈妈。我看到

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 她往椅子上一瘫 我就是弄不明

白 你为什么拿不下那最后1分

⑹我震惊了„„

1.给第5自然地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明---- ( ) 责备---- ( )

5. 第⑴段中,连用四个“比”,反映了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

6. 第⑶段中的“两种目光”各指什么?“我”为什么装傻?

7. 99分给文中三人带来不同的苦恼。请你想想三人的苦恼是什么?

女儿:

99分的苦恼。篇五
《九十九分的苦恼》

阅读训练:《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只填序号) (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 __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 (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冲迈)进门来了。

4.文中划~~~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___继而

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是 ,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6.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7.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九十九分的苦恼》:I.B——AD——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3.(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5.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6.A7.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

99分的苦恼。篇六
《八上第二单元能力测试及答案》

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祝穆《方舆胜览》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弃去________。(2)铁杵:____。

(3)卒业: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太白感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杵磨成针”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萌 芽

刘 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答: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入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

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只填字母)。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果

□→□→□→□

2.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

3.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A.于是就有(甲)(引发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走冲 迈)进门来了。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______,继而是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

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6.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断食疗法”,就是指不吃任何东西,让肠胃在生理上得到休息。口渴时只喝蒸馏水止渴或只饮低能量液体,以达到祛病、改善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伊巴丹大学研究小组的观察报告证实,如果顿顿吃得过饱,会造成胃肠疲劳过度,甚至还会产生肠麻痹。这时,淤积在肠道中的食物残渣发酵,会产生有害毒素和使人体过敏的物质。这些物质经肠胃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头晕、头痛,甚至可能发生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等许多疾病。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是给胃肠找个修复日——定期断食。

“断食疗法”分为正宗断食和清汤断食两种。正宗断食是指在断食期间,只喝蒸馏水止渴,因蒸馏水不含杂质,身体不需消化,故能彻底清洗肠胃;清汤断食是指在断食期间,可适量地喝些低能量的液体,一般是由各种美味的蔬菜或水果制成,也可以是牛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次。

①患高血压、糖尿病和晚期癌症的人,不适合进行断食治疗。②营养充足的人行“断食疗法”也要做好断食之前的准备工作,请断食指导

医师做全面的身体检查,看是否适合断食。③在断食期间,要注意身体变化,若感到虚弱或经检查血糖降低,应停止断食,恢复进食。④在断食结束后,仍要遵守少食的原则,即每天三餐只吃八、九分饱,食物以素食为主,若大吃大喝,将会前功尽弃,起不到改善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

1.给加粗字注音。发酵( ) 梗塞( )

2.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加粗字“最好”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这些物质”是指________。

5.用“‖”号在下面的序号间给第四段分层次。

①②③④

三、写作

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拟题目,写一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作文要从《游子吟》的诗意出发,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母亲(或其他亲人)含辛茹苦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如细致入微的体贴,热情的鼓励,委婉的规劝,严肃的批评,甚至默默的注视„„

【例文】

深深的父爱

甘肃考生

妈妈在外地忙于工作,所以,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比较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爸爸平日关爱我的一幕幕,顿时涌上心头。

放学回家,总是先看到爸爸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日复一日,这已成了一道不变的风景。刚刚坐下,爸爸就把可口的饭菜端上桌,招呼我吃饭了。吃完饭,爸爸又一声不吭地收拾起了碗筷„„

失去时才知拥有。平常日子里,我并不十分感激爸爸。然而爸爸刚刚出差一周,我就深深感到爸爸在家的日子是多么珍贵!爸爸出差后,我不会做饭,又不愿每天去小吃摊上吃东西,日子好难过啊!这时,我才体会到,爸爸的付出给家庭带来了甜美!

上初三后,每晚上完自习已是10点半。原来9点钟就休息的爸爸,每晚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静静地等我归来。电视早已关了,陪伴他的只是一本书和一座钟。我披着深沉的夜色走进家门,爸爸总是关切地问寒问暖,好像春风迎面扑来。

可是,有时我却让爸爸失望。上学期末,我迷上了电视剧《纽约风暴》,每晚必看,而且白天也忙于为剧中人物担心,替他们设计未来,爸爸一直没吭声。直到最后,当我将沉沉的成绩单递给爸爸时,他也只是说:“电视剧演完了吗?”虽然他在笑,可我真想哭。我觉得自己——实在无地自容。

爸爸给我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是博大深沉的。他总是把这种爱寄托在一件件细小的事情当中,是那么地不易被觉察,因此常常被我忽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更是一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

相关热词搜索:99分的苦恼参考答案 99分的苦恼阅读答案 暖暖服务员的苦恼高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99分的苦恼。”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99分的苦恼。"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551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