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华清宫吴融赏析

华清宫吴融赏析

2016-02-14 10:39: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一《华清宫吴融》 华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华清宫吴融赏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一
《华清宫吴融》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

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②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

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二
《诗歌鉴赏导学稿》

第3课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自主学习内容:

(一)考点相关知识学习

1. 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见《学案》P83)

2. 阅读表格:常见的表达技巧归纳

“表达技巧”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技巧。

(二)通过题型示例,掌握规则,并完成后面诗歌鉴赏练习题:(请在20分钟内完成) 阅读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

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解题步骤:手法 + 分析 + 作用、感情

例1.(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1)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三)学习小结:

1.一般命题形式:

题目:

变体:

2.解题指导:

⑴修辞手法:辨析辞格,结合诗句,分析效果,依问答题。

答题步骤:

⑵表现手法:辨析手法,回归诗句,分析作用,陈述情感。

答题步骤:

⑶表达方式:弄清方式,陈述内容,概括优点,归纳情感。

答题步骤:

(四)变式训练

⑴(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pèi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2)(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五)选做题

《考点训练》P263第2、4、5、6题、157页词曲第2题、158第7题、159页第11题

第4课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回顾

(二)运用前3课时所学规则完成下面练习题(20分钟内完成)

练习一:(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 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练习二:(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练习三:(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练习四:(2009年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练习五:(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三)学习小结

第5课时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一)基础知识回顾

1.阅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见《学案》P83)

2.对古诗题材知识的补充

古诗词按题材分类十种常见的是:写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伤春伤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

⒈写景抒情诗(写景诗)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⒉咏史怀古诗(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思乡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⒌山水田园诗(山水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

⒍托物言志诗(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三
《诗歌散文赏析887》

崇义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命 题:郭祥海 审 题:黄晓生 2010、3、31

第I卷 阅读题(共69分)

甲 必考题(4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请按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的第1、2、3题上)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

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请按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的第4、5、6、7题上)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

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

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

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

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①

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

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

注:①本:根本,完全。②萌:通‚氓‛,民。③谨:通‚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薄:靠近 .

B、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众:使„„众多 .

C、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辟:通“避”,回避 .

D、四鄙之萌人闻之 鄙:边疆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得众而得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B、将在于众贤而已/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C、博乎道术者乎/仲尼岂贤于子乎 ..

D、下之所以事上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6、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用来证明“尚贤”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①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③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④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 ⑤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治者往往事与愿违,想要的没有得到,却得到了自己憎恶的,没有很好地任用贤良之士是根本原因。

③②

B、墨子认为王公大人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优厚的待遇来让众人变得贤能,这样国家就能达到“治”的境地。

C、如果国君任用大臣只有“尚贤”这一个标准,那么臣子效劳于国君就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为义”。

D、古代圣贤君王对不义的人不给他厚的俸禄、高的爵位,不和他亲密,不跟他接近。墨子很是赞同这种做法。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4分)

(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3分)

(3)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9—10题。华清宫 过华清宫吴融 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9、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10、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四
《2007高考试题湖北卷诗歌赏析》

2007高考试题湖北卷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一、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做此题时固然要学会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但若考生不了解华清宫的有关背景,恐怕也很难理解透作者在诗中的感情。华清宫即中国唐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当时这里台殿环列,盛况空前,但安史之乱后皇帝很少游幸。至唐末废圮,五代成为道观。知道这一背景,再读这二首诗,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出来了。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五
《鉴赏表达技巧》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六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5、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答: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4分)

答: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乙〕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甲〕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1金闺万里愁。

〔注〕1无那:无奈。

(1)乙诗第一、二句中的“新”“旧”二字有何妙处?(4分)

答:

(2)甲、乙二诗都写“愁”,试比较这两首诗的第四句在写“愁”的手法上有何 不同。(4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寇逃难,辗转流徒,诗即写于其时。

(1)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阴晴”二字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阴晴”在诗中含义是什么?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谈谈诗歌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4分)

(2)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就上句进行赏析。(3分)

10、古代诗歌阅读(6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七
《诗歌鉴赏(教)》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

高三语文组 汪珏

一、答题要求

1、诗歌鉴赏属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但应该结合诗歌分析,所有问题均要从诗歌中来,

避免离开诗歌进行猜测,或把自己的捕风捉影的看法作片面夸大。要从诗歌中找到有力的证

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鉴赏、评论要客观公正。

2、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要立足于历史的角度,要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以今

人的看法来强求古人(除非题目有特殊要求)。

3、看清题目要求,依点作答

审清题目要求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只能是答非所问,对诗歌的理解再正确也没

有作用。如果题目要求有几个问题,则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作答。不能只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

解来写而分不清条条,要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4、要有观点,有理由

答题时先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诗歌中找出根据阐述理由。理由要具体,不能只是说

些大而空的话。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答题要有条理。

二、技法点拨

(一)、诗歌“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关键词、看意象、看注解。

(二)、 答题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3、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限时训练(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全国II)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人闲,倾家事南亩。

[注]①尘垢:尘埃。

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⑵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广东)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⑴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

1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

3、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湖北)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简要说明。(4分)

答: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5湖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

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⑴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

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⑵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

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7湖南)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2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限时训练(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兖州一中1月月考)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疏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⑴词的上片情景交融,为全词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请作具体分析。

答:

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汕头3月模拟)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清人沈德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3分)

答:

⑵对诗的后两句,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你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写与友人的离别之情的。(5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东淄博2月模拟)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答:

⑵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II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3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⑵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代指竹杖。

⑴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⑵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一)

1、⑴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⑵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2、⑴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⑵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⑴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⑵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4、⑴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⑵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5、颔联:⑴“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况味。⑵“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 4

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⑶“草草” “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⑴“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般悲慨。⑵“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一层。⑶“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评分细则: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1分,答对四个及四个以上记5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

限时训练(二)

1、⑴凄清幽冷的氛围。上片写一个春天的清晨,轻寒弥漫小楼,就像萧索的深秋。室内画屏上的淡烟流水静寂地展开一片清幽。(也可理解为淡烟流水如画屏上的图画一样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出淡淡的愁情。)⑵用比喻来形容春愁。将轻柔飘飞的落花比喻成初醒的残梦,飘洒的丝丝细雨比喻为梦后生出的闲愁。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把具体的意象化为抽象的感情,生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

2、⑴选择一字分析得入情入理即可。例如:“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入”字,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里的感受。⑵后两句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了朋友与自己分手后,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甚至连梦中也无法消除孤寂和愁苦,借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与留恋之情。

3、⑴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3分,手法1分,作用2分)⑵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用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情。上下联之间的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4、⑴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⑵①作者主要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天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5、⑴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⑵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像(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5

华清宫吴融赏析篇八
《高三诗词鉴赏》

四、古代诗歌鉴赏

【归纳拓展】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试题,选用了24首诗词,设计了37道题目,对考点均有涉及,就题目而言,虽然有的侧重某一方面,有的是综合考查,但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炼词型

命题形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答题示例: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①氛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出使用该字的好处),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例2 (200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①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题目已将字词点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该词后的景象);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该词的好处)。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例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卷) ①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及使用该手法的好处),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步:结合思想内容再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第四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①

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1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牡丹花

[宋]苏 轼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答:因题干中已明确了诗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海棠花开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抓住其中要点:描摹诗歌图景) ②①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概括了意境----特点),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剖析了作者思想)。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剖析了作者思想)。

第五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例1 (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采用了通过……鞭挞了……和通过……,讽刺了……的句式)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③①②

相关热词搜索:华清宫吴融 过华清宫吴融 华清宫吴融崔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华清宫吴融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华清宫吴融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291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