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

2016-02-08 13:44: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一《评语对孩子的影响》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对孩孑的评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一
《评语对孩子的影响》

冯某,这个活泼外向的女孩看了评语蹦得老高,兴奋的嚷着“吔——!” 她是班中的文体委员,为班级做过不少事情,虽成绩只有中等,但已经比较努力主动了。为了鼓励她,我在她的评语中写着:“从第一天遇到你开始,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你那灿烂的笑容。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更为你的热情、善良、努力而感动。„„如果在学习上能够更上一层楼,那么你一定更可爱。为了成为一个美丽的天使,下学期,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金某是班中比较惹人讨厌的学生。不爱学习,脾气大,欺负了人还撒谎做无赖,成绩也差。但他确确实实有过了努力,只是常常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就一学期的时间,曾经为他费过不少心思。我注意看他的反应,他似乎不敢看,乘人不注意瞟了一眼,而后才认认真真地看下去,笑容渐渐地绽开,又渐渐地严肃起来。这是我所想要的,我想他已经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努力的门口。我这么写他的评语:你知道你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吗?你说:“老师,你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为一点小事争个你死我活,所以我不跟他计较了。”你长大了!„„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个男子汉!”相信下个学期,你的进步会更大!

曾某,聪明幽默热情,脑子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虽不做坏事却总影响别人上课做作业,从上任班主任的家访记录本里就看到了他的“顽劣”。我也气他,但他对我从来都是那么热情,老是一幅嬉皮笑脸地样子。我在评语中很不客气地写到:“我恨你,恨你好铁炼不成钢!„„只要你能努力,你一定会又很大的进步,你敢跟我打赌吗?”

反思:教师的评语,应该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应该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指引学生走向他该走的路。本案例中,老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写不同特点的评语。对努力了但还不够优秀的学生,对有了进步的学生,用热情洋溢的话语进行赞扬与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情,这时提出的希望学生就乐于接受。近年来,赏识教育、成功教育风靡全球,无数事实证明了赏识教育的价值。评语更应如此,要对学生真诚的赏识,真诚的赞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为保持和创造更好的价值而努力。但是,赏识教育又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对“顽固不化”但对教师有亲近感的学生,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对他的

“恨”与不满,咬牙切齿中包含了对学生深深的爱,将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评语真正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二
《家长教育子女的论文》

浅谈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

景德镇第十二小学 六(四)班 黄诗敏家长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我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打,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

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若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

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

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

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五、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六、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

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七、“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三
《家长对子女教育最有效的四句话》

家长对子女教育最有效的四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

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 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 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

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 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 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 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 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 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 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 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四
《家长给孩子的信》

亲爱的女儿:

你好! 看了你给爸爸妈妈的来信我们很高兴。感觉你长大了、懂事了,也为有你这样的女儿感到欣慰与自豪。妈妈觉得你第一学期就表现的非常不错。也为你的成绩感到高兴,通过我们的交流,知道你在学校生活的很好,同时我也知道这都是老师的心血,是老师在你的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让你感受到,一切欢快都因老师的爱而起。感谢老师带你和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正因这些,你要尊重老师感谢老师。

说起尊重,我看过一片文章是这样写的,尊重别人,

不仅是自己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而且能使被尊重的人获得自信与力量。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这是做人的根本,一个女孩子的言谈举止,时时都在告诉别人她的修养。帆帆,我知道你是一个听老师话、做事认真、又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好孩子。但我还是要嘱咐你几句,和同学之间一定要互相帮助并珍惜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任何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只有用这种心态,才能从心底里尊重别人,才能在语言和行动上体现出来。说话一定要清晰自然,观点鲜明。另外还要向老师和优秀的学姐学哥们学会如何做人处事,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自我发展。愿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它,妈妈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努力吧、加油吧!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你!

希望这封信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与自信,更多的帮 助与鼓励,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你也知道, 时间不早了就写这些吧,最后想跟你说“在爸爸妈妈的眼 里,你永远都是我们最可爱的女儿”!爱你的妈妈。

2012.4.19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五
《父母要如何对待孩子》

父母要如何对待孩子

每一对年轻的父母都会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美好的期望,完全的“顺其自然”是不可能的,也是言不由衷的,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免俗。女儿即将从小学毕业,我们回味着这十多年来她的成长历程,感觉蛮欣慰的。虽然我们有所付出,却实实在在地体验着女儿成长的快乐。

实际上,伴随着女儿成长的是我们自身的学习,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进而成为成功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学习将会终生伴随着我们。

首先要有“身份意识”。为人父母,一定要有“身份意识”,这里所说的“身份意识”不是要父母建立多高的权威,而是要经常想到自己的身份,眼界要宽一点,眼光要远一点。许多人主张父母应忘记自己的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可绝对化。

其次是兴趣要广泛,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必须跟别的孩子玩耍,交流,而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只有兴趣广泛才能广交朋友。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她的兴趣爱好,无论是文艺方面的还是体育方面的,有选择地让他掌握几门特长。我们的原则是动静结合,如自行车、书法和拉二胡等。我们注意到,小孩子的兴趣是有时效的,要想由兴趣成为特长,就得时不时地给她弄点新鲜感。看着别人优美的书法,她又来劲头了,我也趁机为她报名参加了书法培训班。

第三是因势利导。我们发现女儿学习兴趣广泛,什么书都爱看,其实我们没有刻意去教她,只因她爱玩电脑游戏,屏幕上经常出现一些命令和提示,她看不懂就问我们,久而久之也学了不少东西。与此同时,我们告诉她,要想玩得更好就得不断继续学习,寓学于乐,就这样,女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她自己上电脑操作,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同时,电脑的很多知识也被她装进了脑袋。

第四是培养诚实守信。我们深知,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我们跟孩子之间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的必须做到,说过不能做的坚决不做。当然,我们自身也存在不好的习惯,有时侯被女儿学会了,我们会主动承认并要求和女儿共同改正,女儿有时侯监督起我们来还是一本正经的。

第五是培养自律意识。小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或物都会出现欲罢不能和爱不释手的情况,我们觉得从小就应该培养他的自律意识。比如说,我们并不反对女儿玩电脑,有些知识性和益智性的小游戏是非常好的,关键是要有个度。女儿对电脑游戏蛮着迷的,我们可以跟她约定时间,超时就得加倍扣除下一次的游戏时间,甚至取消资格;不做完作业不允许玩游戏;玩一个小时的游戏前必须练半个小时的字。这些方法我们都用过。由于有诚信做基础,诸如此类的制约措施效果还真不错。

第六是小错不迁就,大错不追究。打孩子不是个好方法,但又不能太绝对,我们家还是略微保留了点威慑作用。女儿顽皮我们不在乎,有小错,哪怕是倾向性的,我们是不迁就的,甚至是小题大做、

矫枉过正。到她真的出大错的时候,她自己也会感到惴惴不安的,我们倒要反过来安慰他,因为她会吃一堑长一智的。正所谓处罚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

最后是挫折教育。我们在这一点上做得有待加强,女儿对我们的依赖性很强,我们给她的挫折教育太少。吃饭挑食,我们有时侯想饿她两顿又于心不忍,我们想它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还是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想办法。女儿马上就小学毕业了,要学会历练挫折,顺境时戒骄戒躁,扬帆破浪前进,遇到挫折时要学会遇挫弥坚,要想到办法总比困难多。

汪毓洁家长:汪剑锋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六
《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评估表》

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评估表

亲爱的家长,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使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您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些描述,根据您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年龄相仿的其他孩子相比,做出选择。从1到5分别代表您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差距。“1”代表远远不如其他孩子,“5”代表远远超过其他同龄孩子,而“2~4”则差距程度介于这两者之间。例如,对于“孩子喜欢吃糖。”如果选“1”,则表示“我的孩子远不如其他孩子喜欢吃糖”;“2”表示“我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喜欢吃糖”;“3”表示“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差不多(不)喜欢吃糖”;“4”表示“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喜欢吃糖”;而选“5”则表示“我的孩子远比其他孩子更喜欢吃糖。”请在符合您孩子实际情况的数字上画圈。如果您实在不知道,就在“0”上画圈。

请注意,所有的描述都没有对错或好坏之分,因此,您尽可以放心的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回答。

孩子姓名: 性别: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母亲姓名: 父亲姓名:

编号 对孩子的描述 等级选项 1 不怕生,很容易与陌生人沟通 1 2 3 4 5 0 2 不喜欢一个人单独活动或做事 1 2 3 4 5 0 3 不喜欢人多的场合 1 2 3 4 5 0 4 心算能力 1 2 3 4 5 0 7 可说出清楚的视觉表象 1 2 3 4 5 0 8 对外界噪音很敏感 1 2 3 4 5 0 9 对电脑计算机游戏感兴趣 1 2 3 4 5 0 12 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很清楚 1 2 3 4 5 0 13 对色彩很敏感 1 2 3 4 5 0 14 对歌曲或音乐的旋律记忆好 1 2 3 4 5 0 17 好朋友比较多 1 2 3 4 5 0 18 自尊心很强 1 2 3 4 5 0 19 讲话或动作的节奏感强 1 2

3 4 5 0

22 23 24 27 28 29 32 33 34 37 38 39 42 43 44 47 48 49 52 53 54 57 58 59

更喜欢去自然博物馆而不是艺术博物馆 更喜欢想入非非,或做白日梦 没有人教也能学会唱歌 很关心别人

很容易发现别人在唱歌时走调或出错 思维方式比较抽象,喜欢概括 容易从生活的成功或失败中学习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觉 常常问一些事物来源的问题 善于编一些离奇的故事或讲故事 善于模仿他人的动作、言谈举止 喜欢一个人玩或看书

喜欢户外活动 喜欢文字游戏 喜欢艺术活动。 喜欢用手触摸身边的各种东西 喜欢用言语与别人交流 喜欢用镜子玩反射光的游戏

喜欢收集各种石头、树叶 喜欢自己哼唱

喜欢问气象、天文方面的问题

喜欢听音乐

喜欢听逻辑听有悬念的故事 喜欢把事物分类或分成等级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2 63 64 67 68 69 72 73 74 77 78 79 80

喜欢拆卸和组装玩具

喜欢拼图、走迷宫之类的游戏 喜欢独立工作而不是合作 喜欢看地图、图表等形象鲜明的书 喜欢看画展或其他视觉艺术作品

喜欢说顺口溜或玩绕口令等语言游戏 喜欢唱歌和学习乐器演奏 喜欢教其他小朋友

喜欢象棋或围棋等需要讲究策略的游戏 喜欢数学及其他与数字有关活动 喜欢数学或算术游戏 嗓音好 意志坚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七
《家长对孩子的鼓励》

父亲让女儿认识真正的男性

男孩女孩 发表于 2005-10-11 20:34:36

透过父亲对情感和身体上的关心,女儿认识到,男性是善良的、富有爱心的、直率的、友好的、体贴的,而且是强有力的。她将学会如何区分哪些是尊重和关心她的男人,哪些是企图操纵她的男人。父亲可以送给女儿的礼物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无论你能做什么,

哪怕仅仅是梦想着能做什么,

尽管去做吧。

智慧、力量和奇迹,

都蕴涵在勇敢之中,

现在,就开始吧。

——歌德

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女儿就需要父亲去理解和支持她们的雄心和梦想。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向她们敞开,而父亲为女儿们提供了满足她们心灵需求的信心和才能榜样。父亲既要正确评价女儿成为女性的方式,又要描绘他们的男性品质和能力。没有这两者,就等于在女儿成长的历程中缺少了重要的东西。在父亲和女儿面前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女儿将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权威、权力、能力、愤怒、劳动、人际关系、金钱、冒险、坚持到底以及自尊。 打破危险的安排

在我们的文化史上,就在不久之前,女孩只是在洗浴完毕、换好尿布、穿戴整齐,即将送到保育院的阿姨手里之前,才被送到父亲面前让他在玫瑰色的脸上亲一亲表示爱抚。女儿对父亲敬而远之,在她的眼中,父亲是家庭的主宰者、儿童和职员的训导者以及经济来源的提供者。他下班回家时总是疲惫不堪,因此要避开孩子的打扰。这种老式的安排加大了父亲与家庭的距离,这使他神秘、有权力和比现实生活中的他更强大。有时间和他在一起就显得很特殊,因为他似乎不是这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父亲们走出了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进入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认识到,如果他们生活在家庭的边缘,女儿将失去只有父亲才能提供的指导、保护和男性精神的影响。父亲的疏远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漠不关心,将使女儿建立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限于女儿和父亲之间,还将影响到她与任何其他男性的交往。

我经常和我女儿在沙滩上玩耍。以前,我读报纸,丽莎总是在打扰我:“看这儿,爸爸!看我挖这坑。”我通常应付着点点头:“唔,好好。”接着读我的报纸。可她的声音会持续不断地传来,直到我实在无法忍受地说:“好啦,我们该收拾回家啦。”唐向我讲了“团队思想”之后,我蹲下去欣赏女儿的城堡,我们一同来建造。我们在分享着某些对她而言十分重要的经验。没有烦恼的女儿把我当成她的伙伴。有时我会在旁边构造自己的沙堡,认真感受手中的沙子„„时间就像几分钟一样快速地过去。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可以看见丽莎的眼睛闪着快乐的光芒,我确信自己的眼睛也是如此。

——伯纳德,5岁丽莎的父亲 0~7岁女孩的父亲

从出生到7岁,女孩子需要受到大量时间的关注和护理。父亲学会换尿布、抱孩子、拍饱嗝、摇晃和深情地凝视孩子的眼睛、鼓励她探索外部世界并为她第一次能控制外部世界而喝彩、全神贯注地玩“把孩子抛在空中”的游戏,这不仅让父亲得到了很大的奖赏,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发展。不管父亲在开始时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照顾好幼小的女儿,只要肯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足以让母亲感到欣慰了。一开始我觉得妻子很傻,总是注视着孩子,对着她微笑,并且对她发出的每一个叽里咕噜的声音都做出反应。可是后来我注意到,只要我的妻子一走进女儿凯莉的房间,这小家伙就会朝她微笑并且蹬着小腿表示欢迎。她确实对我的妻子有反应,但对我却很少做出这样的反应。所以我也开始对凯莉说话,让她抓住我的手指,轻轻地摇晃她。没过多久,只要她一发现我在旁边,就会举起胳膊来找我。这感觉妙极了!

——杰夫,18个月凯莉的父亲

这种早期的纽带关系为女孩编织关系的壁挂增添了新的丝线。如果父亲从一开始就和母亲一起进入女儿的生活,女孩将发展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性格。 父亲必须考虑以下问题并参与决策:

谁是主要护理者、父母的育儿观念一致吗、在女孩的生活中游戏的目的是什么、谁来为她阅读、家里看电视的规则是什么、希望女儿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给女儿选择哪些医疗途径、如何回答孩子的关于上帝的问题、如何度过家庭节日、家庭常规和生活节奏是什么、谁来做、如何安排劳动分工?哪些家务劳动适合女儿„„

8~12岁女孩的父亲

随着女儿发展自己不断增加的关系挂毯,她总是在调谐人们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而爸爸总是被排在受欢迎程度的最高位置。她们渴望独占父亲的关注。她们特别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感受、理解和尊重自己。如果父亲严厉、过于理性、压抑或者对她的情绪表达感到不耐烦,那么女儿将非常失望。情感生活——来自心灵或灵魂的信息——来得如此强烈,此时,如果父

亲开放而且能够与女儿有深层的共享,那么女儿就会像鲜花那样开放。 我总觉得自己在父亲面前必须表现像个非常可爱的乖孩子。他不是一个真正能够与人,特别是与女孩子亲近地谈论任何事情的人,所以我从来就不真正了解他。谁知道他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对他的童年和对他的同事是怎么想的。他用钱来控制我和我的姐妹,所以,如果我们想从他那里得到点什么,我们就必须在开口之前尽力做个乖孩子„„由于父亲的缘故,我在男人面前表现得很怯懦,特别是当有人冲我叫喊时,我感到厌恶。我只会迁就别人的要求,从不敢对别人提出异议。

——詹尼弗,29岁

有关钱的问题是体现父亲作用的又一个主要领域。在我们的文化中,如何挣钱和如何花钱是力量的一个标志。8~12岁是女孩子开始学习金融常识的恰当时机„„在关于钱的问题上,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家长的期望是什么、钱是怎么挣来的?如果把钱弄丢了或者挥霍无度,将会有什么后果等等。

教给女儿有关金钱的常识并非与母亲无关。我们只是说,有关钱的问题是父亲可以进入女儿生活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当代社会中,多数夫妻都是共同管理家庭财政,因此双方都有责任向女儿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13~17岁女孩的父亲

青春期的到来,既可能建立父女关系,也可能使之破裂。当这些不大不小的女孩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和她们的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们通过人际交往来判断自我的价值也时好时坏。如果一个最好的朋友突然疏远她们去找另一个更受人喜欢的人,这并不少见,女孩子们的心里就会想,自己是不是有责任,我是不是比她更苗条、更漂亮或微笑得更多„„因为她们经常为了维持人际关系或者受人爱戴而隐藏和改变自己的本性。

智力的成熟和身体的变化使女儿感到困惑,也使父亲感到迷茫。父亲在这一时期常犯的一个最糟糕的错误是,由于不知如何处理自己对女儿日益发展的性特征的反应,而把自己从女儿的生活中撤出来。事实上,女儿非常需要从父亲——她生活中的第一个男性——这里得到信心,让她确信她正经历的事情是自然的,确信父亲仍然像过去一样爱她。父亲应该为女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女儿可以在这里松口气:“我很好,父亲认为我很好。”休整后再驶向青少年时期这片迷茫的大海。

如果在女儿进入青春期的转换时期,父亲不能保持与女儿的联系,那么父女关系就会掉进通常的陷阱:女儿“只盯着父亲的钱袋”。女孩子们会看看父亲到底在关心什么,然后就开始要钱。而父亲因为疏远了女儿而感到内疚,把钱视为一种补偿。

在13~17岁的时候,父亲一定要设法对女儿说:“你现在是个青年人了,

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很高兴我们能坦诚相处,我支持你在这个世界上走自己的路,我和你在一起。”

父亲与女儿保持关系的一个关键是父亲要拓宽对自身性行为特征的理解。通常,男性对性行为特征的关注只是性交和性高潮。一个男人的全部性行为特征应该是他的存在和他与外界的联系方式。性能量的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关心、情感、亲近和创造性。对于男人来说,必须理解这些。戈登·克雷说:“我告诉父亲们,当你拥抱女儿时,即使感到不自在,也要继续。但如果觉得有问题,停止!绝大多数男人都清楚地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透过父亲对情感和身体上的关心,女儿认识到,男性是善良的、富有爱心的、直率的、友好的、体贴的,而且是强有力的。她将学会如何区分哪些是尊重和关心她的男人,哪些是企图操纵她的男人。父亲可以送给女儿的礼物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18~29岁女孩的父亲

当女儿步入成人早期,她在面临入学、就业、婚姻等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来自父亲的建议、认可和支持。现代妇女经常推迟恋爱和生育,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她的学业和工作。她们有许多问题需要请教自己的父亲,比如工资谈判、收支预算、纳税问题、投资问题、购买新汽车或者贷款买房,等等。她们也想知道父亲工作的更多细节。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父亲可以为刚刚成年的女儿提供许多人生经验。如果,父女关系存在障碍,那么,在女儿将近30岁时仍难以解决自己的困难。她的尝试经常徒劳无功,她会变得愤怒和沮丧。而父亲又可能会害怕去揭旧伤疤而使女儿痛苦。

知道吗?

女儿的计算能力来自爸爸

女儿的百米跑速度与爸爸有关

女儿通常使用左半脑还是右半脑

也与爸爸有关——

女儿未来的幸福指数更是与爸爸脱不了干系。

这里只是一些简单的数据,它们要表明的是父亲在女儿成长之路上责任重大。

密西根大学1949-2001,50年的100项调查回顾显示爸爸的关爱(更为准确的定义是爸爸对女儿生活的良性介入)对于女儿的智力发展、情感形成以及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这种影响波及女儿成年后的行为、情感稳定性及精神健康。也就是说,爸爸手中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左右着女儿的人格、心理调整以及行为过失。

这些数据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让老公演好父亲的角色,在这个关系中,我们不仅要演好母亲的角色,更要担当导演的职责。

数字:65%

界上众多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婿和丈夫如出一辙!这是因为有3/5的女儿在成年后会按照自己父亲的模式选择男友以及丈夫。在一本名为《爸爸们 女儿们》的书中提到,父亲是女儿一生中认识和了解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形象潜意识中成为女儿选择男友以及丈夫的标准,就像许多男孩子成年后会以母亲为模本选择女友和妻子一样。与父亲同类型的男人令女儿更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另有一部分父亲会称自己的女婿:“那个讨厌的家伙!”这是因为另有15%的女儿们成年后选择和她们的父亲类型截然相反的男人作为男友以及丈夫。个中原因可能是父亲的形象令她们失望,于是走向另一端。当然还有一部分女儿因为他们的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一种“可憎”的形象,成年后会对婚姻以及男人产生抵触。

无论你的老公是怎样的一个人,都应该让女儿对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他是一种类型的男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好或者不好),但他绝不代表所有的男人。

女孩子的运动能力与男孩子同样重要。让你的老公带女儿去玩吧!有一半运动能力较强的女儿是经常和父亲一起游戏的。她们的父亲像对待男孩子一样和女儿一起游戏和运动。相对于母亲,父亲所选择的游戏和运动通常更具有竞争性,女儿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有竞争意识和开朗的性格。将那种“这不是女孩子玩”的观念抛到爪哇国,如果女儿喜欢,为什么不让老公带她去踢球呢?

数字:43%

另外,女儿更多地从父亲那里感染和继承艺术天赋。

数字:36%

具有幽默能力的成年女人承认自己童年时代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反之父亲性格的压抑较之母亲更容易使家庭成员承受压力。许多患有厌食症的女孩儿在陈述病史时会提到父亲常常嘲笑她们长得不好看或是太胖。让你的老公像你一样经常对女儿说:“你真漂亮。”

数字:27%

这是一个令我们吃惊的27%,因为它是关于着装品位的!有1/4的女孩子成年后认为自己对于服装的品位来源于父亲。以往我们总认为妈妈应该给女儿选择衣服,但是调查发现大多数女孩子喜欢她们的爸爸为她们的着装出谋划策,并乐于接受他们的审美意识。

鼓励老公参与女儿的生活,比如她穿哪一条裙子更好看这样的小事情。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八
《孩子想对父母说》

孩子想对父母说:理解我尊重我

我的手小,无论何时,请不要要求我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走慢些,让我跟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家务活每天都有许多,可我的童年却是短暂的,请花一些时间为我讲一点奇闻趣事和有意义的故事,不要把我当作取乐搞笑的玩具。

我的感情很脆弱。请对我的反映要敏感一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要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是“上帝” 赐给您的一件特别礼物。请爱护我,抱我的时候要经常和我说话,教我一些动作,指导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

我需要您不断的鼓励,而不是经常严肃批评和威吓。要记住: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不要批评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不要让我经常重做某件事情,我知道做事的困难度。请不要把我和哥哥姐姐们或者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

不要怕我同您一起去度周末。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快乐,正像父母从小孩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6大点体现独生子女心理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据报道,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覆盖率在城市占有率达90%以上,农村占60%左右。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onlychildmentalhealth)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培养这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也成为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发展除了儿童本身特点(包括遗传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程度等)外,生活环境、教育条件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中教育条件起主导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会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儿童个性、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诸如任性,好发脾气,生活自理能力差或社会适应不良等)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六方面:

一.传统的家庭观念随着城乡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与养儿防老等家庭观念已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陈旧观念。这些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出现了诸如敏感、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

二.特殊的家庭地位目前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 “小皇帝” ,颠倒了家庭关系中的主次地位。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 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

三.家长期望值过高如今,“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

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四.爱的失误父母爱子女,人之常情。爱给儿童温暖、安全感,给予力量,使之情绪愉快,易于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但某些家长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这些举措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或者胆小怕事,缺乏责任感,常常难以适应社会。

五.管教方式不一致家长管教子女不单是惩罚,主要在于对期望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坏的标准,建立自我控制机制。为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行为检点,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一方严格,另一方放纵,管教态度极不一致。有的甚至当子女的面相互指责或争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难以树立威信,也使孩子无从适应,是非不辨,好坏不分,以及养成看人行事的不良品行。

六.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

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幼儿心理发育:三种常见心理行为危害宝宝身心发展

活泼单纯、天真可爱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受着大人们的百般呵护和爱抚,宠爱有加,因此幼儿期的一些心理行为常常被人所忽视,及早发现宝宝异于正常的行为并及时纠正,对于宝宝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宝常见的一些心理行为包括:

1.退缩性行为

有些孩子聪明又健康,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畏缩,在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静坐在一旁,别人问话,他脸涨的通红,不答话,有时咬铅笔、吮手指,对旁人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像这种情形,一般称为“退缩性行为”。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在团体中很容易被别人忘记其存在。产生退缩性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九
《对孩子的作品应该如何评价》

对孩子的作品应该如何评价

对于孩子来讲, 称赞和鼓励是成长的催化剂。 辅导者如果能从孩子的活动中不断发现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

并能适时地给予称赞和鼓励,比起唠唠叨叨地总是指责他们,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因为称赞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激励他们主动的学习精神, 甚至还能影响到孩子对待世界, 对待周围人物的态度。 但是,称赞和鼓励也不是灵丹妙

药,滥用称赞也会造成孩子心情的紧张与行为的错误,也会引起自满情绪。其原因就在于孩子把辅导者对一事一物时

的称赞理解为辅导者对自己全部的称赞了。有些时候,辅导者也确实把孩子一事一物一时的微小进步,夸大成为孩子

整个的完美了,一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在谈到赞美时说:“赞美应该刘诚恳的,应该具体地说也被赞美者的具体努力

与良好的行为的特点,而不应针对被称赞美者本身。”

当辅导者认为需要用称赞与鼓励来评价孩子的画或行为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具体的结果, 对孩子的称赞也不能过

分夸大,要有一定的尺度,而且前后的称赞方式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尽可能去发现孩子画中比以前画得进步的地

方,并具体地指出这些进步,比如说这张画画得更大了,更细致了,更大胆了,更完美了等等,给予适当的称赞和鼓

励。在称赞和鼓励孩子时,不但要有诚恳、善良的语言,还应该有亲切的态度,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他们的脸,抱

一抱他们,这样更容易使孩子感到被称赞和鼓励后的满足。有时候,孩子的画并不一定画得完满,但是,如果他们完

成作品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也应该得到您的鼓励,鼓励他们认真的学习精神。把孩子的作品挂在家中显眼的地方;

或故意画几张比孩子的画更稚拙的画,并告诉孩子有时候辅导者也不一定画得比他们好,这些都是一种称赞和鼓励。

在谈到辅导者对孩子的作品应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称赞与鼓励呢?这是因为辅导者对孩子画

画所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它超过您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绘画材料。鼓励为主可以使孩子

充满自信心,使他们更高兴地去面对下一张画。也许有些辅导者要问:难道只鼓励不批评就行了吗?当然要批评。不

过对幼儿的批评是应该特殊一些的。怎样特殊呢?孩子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希望别人注意的,他们往往对这件事情

的好坏没有标准,比如摔了个跟头,我们马上迫不及待地扶他起来,那么,下次摔跤,他们

就会希望有人再扶。再比

如孩子想要一件东西,开始得不到,可一哭就得到了,结果是干什么就用哭来表示。如果我们不去扶孩子,而是让他

们自己起来,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干脆任他们哭个够,孩子就会因为这样做引不起辅导者的注意而改变

方式了。做辅导者的应该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他们进步。画画也是一样,对于孩子的哪怕一点点进步都给予热

情的表扬鼓励,对孩子不认真的地方,根本不用专门去批评,不论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如何得意,只要您对某些画面表

示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只讲孩子进步的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在下一张画中按您表扬的方法去画,而对您

一屑不顾的地方不再沾沾自喜了。不过,这种方法要尽可能的少用。

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篇十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哪怕有些家长并不娇惯孩子,但社会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到他们,孩子们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

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给其它家长们一个参考资料。

一、相互沟通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参入一起,陪他玩。无论是玩什么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过去我很少打球,为了达到目的,我经常和孩子一起打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小孩与大人打球毕竟有一定差距,因此,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我常故意放他一马;但当他开始得意时我又毫不手软地击败他。他至少可以从中体会到胜利和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单纯去满足他的高兴他会认为胜利得来很容易;反过来老是让他失败他会失去竞争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小小球场与人生这个大“球场”的道理是一致的,简而言之,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烦躁时也常顾不上了。

二、善于发现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我是一个很爱音乐的母亲,很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和我一样这么喜欢音乐,因此从他五岁时我就让他开始弹钢琴。在弹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长处,他具有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看来要着重;培养,首先不能让他对钢琴产生厌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厢情愿去强求他。所以当他不想弹琴的时候我并不批评他,只是找机会对他讲述一些有关音乐的趣闻与故事,

这时,“引导”应该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就马上抓住不放,对他进行鼓励与赞扬。虽说他弹钢琴的进度非常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时间过长,最长达到半年以上,但他从来没有产生过厌烦情绪。这也是一种成功。以后,他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乐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关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我没少费心机,学钢琴、打击乐、羽毛球,包括语文、数学课外补习班等等,这些就省去不谈罢了。

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谈到这个问题上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集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作为家长更是尽心尽力,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来大有进步。

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因此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却大有提高。

当然,培养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饿复杂性。

三、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阵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每次作业几乎都是A+,为了鼓励他,我们不仅赞扬了他,还买了很多他喜欢吃的、玩的、穿的,甚至还满足了他提出稍过分的要求。结果期中考试令人很不满意。通过这件事,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该赞扬的还是要赞扬,但决不过分。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B,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

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有一次我打听到他们课外补习班连续三次被取消了,他却撒谎说去上课,其实是打球去了。这次我毫不客气,回家后我大发脾气,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球并不是坏事,主要针对他的撒谎方式。他很少见我发脾气,因此觉得自己的错误可能犯得很大,有点害怕,我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听进去了,达那以后再也没发现他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四、寻找出路

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也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方面我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经介绍过,孩子在音乐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因此必须把道理跟他说清楚,干别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长,你会失败的。比方说你爱好体育,这我不反对,但当你打算从事体育职业时,会有什么结果你自己非常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从不反驳,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怎样落实到行动上而已。

与普通的孩子相比起来,我的孩子每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天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练钢琴、练打击乐、学识谱、练视唱、听音、记谱等等。虽说他感觉到压太大,有时显得很被动,但没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松一点。其实我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严厉依然挂在嘴边。最后只能在周末的两天中适当作一点调剂,带他参加一点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他也不会感到那么乏味了。

近两年来,孩子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掌握了一定的一技之长,这是用他的勤奋换来的一技之长。换句话说,他是用现在的痛苦去换取将来的幸福,这个道理他早已明白。他曾经对别的孩子说:你现在少玩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多玩。他这种意识的形成,家长肯定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大人的行为确实会给子女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与培养是我们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冷欣可学生家长 冷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家长对孩孑的评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家长对孩孑的评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2188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