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怎样形容流水

怎样形容流水

2016-01-31 09:40: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怎样形容流水篇一《怎样描写山水》 当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怎样形容流水》,希望能帮助到你。

怎样形容流水篇一
《怎样描写山水》

当你游览在青山绿水之中,当你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当你散步在满天星空之下,当你小憩在小草野花之中……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不为大自然创作出这样的杰作而感到惊叹今天,我去登了白云山,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芳香、大自然的青翠。大自然,真的是很神奇。

走进大自然,你可以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用心去体会这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迷人风光。

我坐上了缆车。脚下的风景是那么的美丽:树叶一片一片地汇聚在一起,聚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大红、嫩黄、紫红色的花朵羞滴滴地隐躲在绿叶丛中。瞧!红色的凉亭正挺拔地耸立在绿色的海洋中,寻看着山中的一切,守护着这美丽的白云山,使它不被受到破坏。啊!大自然真美啊

我和妈妈踏着轻快的脚步登上了摩星岭。凉爽的风轻轻拂过我的汗水,哇!大自然的风真爽啊!路旁挺拔的大树直立立地站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我抬头一望,总觉得大树穿过了云霄,哇!大自然的树真高啊!到了摩星岭最高峰时,我往下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披上了一件蒙蒙地纱衣,一片迷蒙。连绵不断的山峰旁若隐若现地显露出许多房屋,而马路上的汽车则小得像蚂蚁一样在慢慢地行驶,哇!大自然的景真妙啊!

在往山下走时,我的双腿在不停地发抖,脚下那无数的阶梯让我感到摩星岭的陡峭及高耸。

大自然的一切,怎么就这么美?

怎样形容流水篇二
《关于流水节奏》

1. 某工程由A,B,C,D四个施工过程完成,划分为两个施工层阻止施工,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

拍均为2天,其中施工过程B与C之间有2天的技术间歇时间,层间技术间歇为2天,为保证施工连续作业,试确定施工段数,计算工期,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

答:本工程比较适合采用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理由;因四个施工过程流水节拍均为2天,存在最大公约数,且公约数为2,所以本工程组织成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最理想。

工期计算公式:(M+N-1)K+间歇时间

M-施工段(根据楼层数划分为2)

N-施工过程数(流水节拍/最大公约数2)=1+1+1+1=4

K-流水步距=min(2,2,2,2,)=2天

工期=(2+4-1)*2+2+2=14天

流水施工进度计划

不知道对否,请大家讨论,层间技术间歇2天具体如何理解?

刚得到正确答案

施工无间歇要求时,m=n

;施工有间歇要求时,m〉n。

m=n+∑Z1/K+∑Z2/K-∑C/K=4+2/2+2/2-0=6

T=(rm+n-1)K+∑Z-∑C=(2*6+4-1)*2+2-0=32天 (r为层数)

2. 流水施工按节奏特征不同可分为哪几种方式

答:流水施工按节奏性可分为两类: 节奏流水施工;无节奏流水施工.节奏流水分工又分为等节奏流水施工和异节奏流水施工.

等节奏流水施工就是流水作业组中每个作业队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和各作业队的流水节拍是一个常数.

异节奏流水施工是指流水组中作业队本身的流水节拍相等,但是不同作业队的流水节拍不一定相等,可组织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谢谢书上说根据流水节拍特征可分为全等节拍,成倍节拍、异节拍、和非节奏流水施工。其实节奏性亦是节拍

3. 某工程划分ABCD四个施工过程,按四个施工段组织施工,其各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3天,计算该工程的工期

答:这是固定节拍专业流水,工期T=(施工段数m+施工过程数n-1)×流水节拍t 该工程的工期为21天。

怎样形容流水篇三
《三篇写水散文比较阅读 Microsoft Word 文档》

1、写水 三篇文章水的特点,采用什么手法,又是怎样描写的? 一、《小石潭记》写水的清澈: ⑴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通过游鱼、阳光、影子从侧面反衬潭水的清澈。 ⑵虚实相生(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二、《三峡》写夏水迅疾: 写夏水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抓住水势的浩大的特点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抓住水的迅疾特点,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江水,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 三、《与朱元思书》写水的清澈、湍急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①“水皆缥碧”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水的静态美。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动态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出富春江江水的秀丽之美不和

壮丽之美。 2、写山 两篇文章采用什么手法,又是怎样描写的? 一、《三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个“连”...字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正面描写山势,是为写水势,这既能揭示水大流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山的高、陡,江面的狭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江水的迅猛做铺垫。 二、《与朱元思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㈠从视觉上写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 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

二字化静为动 ,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㈡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由绘形到摹音,泉鸟蝉猿之音,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曲,给人以美的享受.以闹写静.绘声绘色写出了山之奇. 3、三篇文章的情感 一、《小石潭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二、《三峡》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但文章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

①借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②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表现山峡的凄婉美。 ③从侧面写出了山峡渔民的凄苦生活。 ④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三、《与朱元思书》 发出”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抒发了厌弃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注意:《三峡》《与朱元思书》两文在描写山间景色时都从听觉角度来写,请默写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作用。 ①《三峡》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用:以“凄异”“哀转”的猿声突出三峡之秋凄清,悲凉的氛围,与作者哀思,悲秋之感融为一体。 ②《与朱元思书》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作用:从听觉角度展现山间优美景色,突出大自然的和谐天成。 《山峡》与《与朱元思书》 1.两篇文章都写了山的高峻,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正面描写 不同点:《三峡》运用了侧面描写 《与朱元思书》化静为动 、视听结合 2.两篇文章都写了水,内容上、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内容:都写了水

怎样形容流水篇四
《关于水的资料》

一、水资源的紧缺:

全球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世界水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水展望》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饮用水,有3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2)缺乏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水致性疾病。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25年世界用水总量达到44840亿立方米,届时受水资源短缺困绕的世界人口将增加到总数的2/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将从1990年的7800立方米减少到2025年的4800立方米。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家庭用水浪费种种,让人心痛!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望节水4.9亿吨。面对频频告急的全国用水形势,每个家庭的节水行动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1、节水洗衣机:如把所有洗衣机全都换成节水洗衣机,一年大约能节出714个昆明湖或93个怀柔水库。

2、3/6升双键马桶:一个家庭月节水近2000升

3、节水龙头:开启20万次不跑冒滴漏

4、改掉不良用水习惯:能节水70%左右

二、家庭用水的不良习惯

1、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

2、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再削皮;冲洗后再摘择蔬菜;

3、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换电视频道不关水龙头;

4、停水时忘关水龙头,来水时水流没人管;

5、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

6、为了接一杯凉水,白白放掉许多水

7、对着水龙头直接冲洗碗筷、瓜果、蔬菜时,让水一直流着等等。

节水专家分析,只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不仅为自己省了钱,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三、家庭节水有哪些妙招?

1、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作冲厕、拖地等,如此,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2、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木生长。

3、用洗涤灵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冲洗几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盐浸泡消毒,只冲洗一遍就够了。

4、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5、水龙头关紧后仍滴水,要速换橡皮垫。

6、一般用水不要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控制在低流量范围。

7、洗油污多的餐具,可先用一张卫生纸擦拭干净,再清洗;

8、衣服尽量集中一起洗,小件、小量衣物提倡手洗;

9、多用盆接水洗菜洗衣,避免长时间开着水龙头冲洗;

10、出门之前,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

四、水的公益广告

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

今天不节水,明天无泪流

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不要再让水龙头哭泣!

一滴水,折射出一片海洋;

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爱水吧!水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

节约水,就是节约你的生命。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你枯竭的血液。

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节约一滴水,生活会更美。

关爱点点滴滴,珍视江河湖海。

五、水的用途

1.你身上六成是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2.庄稼的命根子:植物含有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80%,蔬菜含水90%-95%,水生植物竟含水98%以上。

3.工业的血液:水,参加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食品厂的和面、蒸馏、煮沸、腌制、发酵都离不了水,酱油、醋、汽水、啤酒等,干脆就是水的化身。

4.有水走遍天下:在运输业中,水运的客运量和货运量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5.无水难成美景:历来的风景名胜之地,多半是以水为主角进行安排的。

六、关于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高山流水 行云流水 跋山涉水

七、关于水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3.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怎样形容流水篇五
《从作文的本质谈谈写流水账简单》

从作文的本质谈谈写流水账简单•快乐•自信

——

王子弘

作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要注意一些要素,比如文体的区分,结构的安排,语句的锤炼,主题的挖掘,情感的表达。唉呀呀,我们的孩子一看头就大了,更别说让他们写了。其实,这些有关作文技巧的东西,在孩子最初的作文中肯定是无法明确的。“小学时期的儿童还缺乏按一定的原则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往往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的行为和思考随意性很大,而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法理解“写文章”中的理性要求,刻意让他们来明白这些要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试图以此为基础教会孩子写作文,好比踩着豆腐当梯子,不是出类拔萃的“尖子”哪能掌握得了?

作文是什么?对孩子来说,作文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看法,表现他们奇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童年的真实生活,表现他们的大胆想象和创造。作文,其实应该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是引导孩子去发现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只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技巧操作的教学,那实在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悲哀。 我们的民族语言充实着孩子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呀呀学语的婴儿开始,便一直在使用、在感受这种语言。汉语特殊的结构和底蕴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熏陶甚至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品质。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教他们用乐观向上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自由的语言去表现生活,大胆勇敢地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心灵,对孩子的做人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几乎人人都知道“作文先做人”这句话,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忽略了。

然而矛盾也因此出现了。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如果我们只强调孩子写自己的真实的生活,孩子是容易做到的,但他们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绝大部分看上去都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水账:没有主题、没有中心内容、没有表达的技法,也比较罗嗦,自然称不上是好作文了。这样的东西通常会遭到老师断然否定,于是孩子不得不先费力地学习作文的要求,作文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挫伤。没有主观的兴趣,只有被动地接受,作文这门本来很简单、很快乐的课程就变得艰难了。

其实,“在儿童的审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易为新奇事物所吸引,但兴趣不易长久,而只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极感兴趣”②。结合作文的本质来看,流水账写法特别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在儿童写作入门过程中有着其他任何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容易。每一个孩子对写这种东西都充满了自信,它彻底消除了孩子的畏难情绪。记得我在第一次少儿写作课上问同学们:“作文容易吗?”只有一位同学犹犹豫豫地回答:“容易。”当我问写流水账容易吗?同学们的回答响声震天:“容易!”倘若一开始就告诉他们,作文的成功就从这里起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自认是作文高手。

其次,它真实。流水账没有审题立意的要求,没有选材构思的烦恼,记录自

己的喜怒哀乐而已,犯不着去费脑子编造拼凑。这对孩子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三,它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从口语到书面语言的顺利过渡。动笔能力的训练是孩子作文入门非常关键的一步。写作文,首先得做到有话可说。说什么呢?说平时说的话,说平时做的事,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用笔将这些“话”记下来,流水账使孩子很快树立了“用笔说话”的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各种语言表达方法有了自信的同时,也产生了兴趣。随后,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将逐渐发现“用笔说话”的乐趣,并对“把话说得精彩一点”有了欲望,产生去探究的兴趣,作文就“上路”了。

其四,流水账也符合循序渐进的要求。作文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写不好句子,当然谈不上作文了。记流水账是锻炼写好句子的最好方法,因为流水账惟一的要求就是“把话说清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它甚至比“看图说话”还要容易。一个五六岁孩子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各种游戏与交流中,必须不停地锻炼自己把话说得更清楚、更准确。写流水账,只需再多一点点耐心罢了。

流水账能不能发展成为好作文?孩子在写流水账过程中不断获得肯定和鼓励,是他们步入作文成功之门的前提。引导孩子将流水账的语言写得更细致、更精彩,是获取作文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停地表扬孩子写细致多了,再不停地告诉他们还有一点东西没写出来,可以再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还能写得更好。观察实践中的事做起来非常有趣,因为它接近于在“玩”。

以流水账作为写作入门训练,要切实把握对流水账语言的引导和发展。孩子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我们甚至看见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圣诞夜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痛苦。初学写作的孩子,尚不会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本质,也无法认识人的本质,他们的天真、好奇、贪玩的特点,使他们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因此对流水账语言的要求要结合孩子的生活,注重以好看为目的。这里的好看,不仅指好玩或有趣,更重要的是指能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心里话,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相信只要建立在快乐而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每一个孩子肯定都有能力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当孩子的流水账变得好看,作文已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他们引以自豪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或一种愉悦的游戏了。至于好看的流水账像不像作文,立意呀、结构呀是不是符合要求,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一盘非常好吃的菜,会因为没有被很标准地装在一个规范的盘子里而变得难吃起来吗?

下面是一篇简单的流水账发展成一篇细致动情的作文。

原文:

我的早晨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得起来了。懒洋洋地穿好衣服,穿上鞋子,来到洗脸间,拿过牙刷,挤上牙膏,打开水龙头,刷过牙,又拿过毛巾,胡乱地洗了把脸,挂好毛巾,就去吃早饭了。吃过鸡蛋牛奶,我就没精打采地上学去了,没办法呀,过几天就要考试了。

修改文:

我的早晨

“铃铃铃„„”急促的闹钟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唉,怎么这么快就天亮了?又是一个清晨六点。我也不睁眼,伸手摸索着摁下了闹铃开关,懒洋洋地从

被窝里钻出来。

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便揿亮了壁灯,在清冷的光晕中找到昨夜胡乱丢弃的衣裤,没精打采地套上,又挪到床沿,伸脚勾过鞋子,也懒得弯腰拔起鞋跟,趿拉着鞋一边拎裤子一边打着哈欠,摇摇晃晃地走向洗脸间。

照例是要刷牙洗脸的。但牙膏似乎跟我不情愿起床一样不愿从牙膏筒出来,我费了好大劲才挤了一点在牙刷上,便捣进嘴进而胡乱地刷起来,牙膏掉了一丁出来也不管,牙膏沫弄到腮帮上也不顾,就着水龙头漱漱口,就算完事了。又伸出食指与中指,夹住毛巾架上的毛巾一角,顺势扯了下来,打湿了,在脸上横竖蹭了几下,便往毛巾架上一搭,才不管它还在滴水呢。

早饭是百年不变的鸡蛋牛奶,妈妈已为我备好摆在桌子上。我半睁半闭着眼,抓起鸡蛋咬下一口来,含在嘴里,如上锈的齿轮一般缓慢地嚼着,难以下咽。妈妈说这是最有营养的早餐,吃了我的智商会噌噌噌地往上长。

好不容易完成了妈妈布置的早餐任务,我就背起书包,耷头耷脑地出了门。天地间已经充满了光亮,一切都像生机勃勃的样子,可我感觉自己仍在半梦半醒之间,昏昏沉沉地迈着机械的脚步向学校走去。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真希望赶快考试,考试过后我能彻底放松一下,大睡他个三天三夜呢。

习作前后比较: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情感,但仅仅是多了一些细节描写而已,作文与流水账之间区别有多大呢?

怎样形容流水篇六
《怎样观察描写景物》

怎样观察描写景物

早胜小学 房国栋

观察,是我们认识生活,写好作文的重要步骤,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观察描写的对象大都离不开四种:人、事、物、景。而景物则是观察描写的最生动的对象。大千世界,景物千种万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景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由于春夏秋冬、晨昏午夜、阴晴风雪的变化,资质韵色也会不同。春花、秋实、夏雨、冬雪、山岚、海涛、白云、飞瀑„„自然景物千变万化,大至宇宙风云,小至一草一木,形、色、声、味、质地、变化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习作时,全需要认真细致入微地去观察描写。捕捉住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把景物描绘得生机盎然,富于情趣。对景物的观察描写,常常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去把握景物的形状、色彩、声响、气味、质感等方面的特征,掌握景物的运动变化的过程规律,再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景物就更生动、更典型、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和感染读者的满腔激情。究竟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对外界事物知觉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看看、听听、尝尝、嗅嗅、摸摸。但是,这又不是一般的知觉过程,而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

那么,究竟怎样观察描写景物呢?

一、观察描写景物要有重点。

在我们面前,有山川树木、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时序节令„„这就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最好是选你自己感兴趣、感受最深的景物来观察描写,做到重点突出,形象鲜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善于观察。只要是有意义的,都可以去观察,去描写。也就是说,要想把景物写活,不能毫无选择地把可供描写的地方全都细腻、逼真地描绘出来,而必须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本质特征的地方,倾注全力加以刻画,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而保留其“特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使被观察描写的景物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朱自清笔下的景物之所以使人读后有特别亲切的感受,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关键在于他能准确抓住观察描写对象的特点,有主有次,从中辨出“新异的滋味”,获取“独特的秘密”。《绿》中描写的梅雨瀑,作者抓住其重点之处,从“分外的响声”,从“上面冲下来”,“作急剧的撞击”,水花“飞花碎玉般乱溅着”的直泻而下的气势,以及那飞溅的水花远望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多多白梅,近看像“点点随风飘散”的杨花似的姿态,着意点染了梅雨瀑所独具的雄奇与瑰丽。把读者带进一种轻柔而又神秘的艺术境界,体会到一种雄伟壮丽的“滋味”与“秘密”。

二、观察描写景物要细致。

我们要写出一种景物的特点,做到有重点的同时,还要认真细致地去观察描绘。观察描写时要集中精力,不能东张西望,浮光掠影,要全面。不但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全过程,而且要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必要时,还要对景物做某些方面法人精雕细刻,适当借助对比、

比喻、拟人、摹状、摹声、摹色、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客观景物复杂斑斓的状貌,具体而细致地表现出来。朱自清主张“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初学作文的同学,往往身临其境却不曾留意细心观察描写,因而也不能从人们忽略的地方抓住特征进行不惜笔墨地去渲染刻画,只能在别人写滥的地方,人云亦云地重复着“晴朗的天空”“蔚蓝的大海”之类的套话,这样的观察描写,虽看似具体,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观察描写就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者从严冬的时令,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瑟的原野等等自然景物描绘起,生动地勾勒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荒凉破败、凄惨不堪的景物,为下文写“我”与闰土相见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典型环境和活动场所,也衬托出“我”寂寞、沉重、悲凉的心境。确实做到了观察描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细致具体。就拿树木来说,有的顶天立地,如白杨;有的盘龙卧虎,如倒槐;有的清翠挺拔,如松柏;有的弱不禁风,如垂柳;有的遍身荆棘,如刺槐„„不妨走进“花的海洋”看看: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傲霜斗雪的梅花,有争奇斗艳的芍药,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饱经风霜的菊花,有艳丽芬芳的玫瑰,有落英缤纷的杏花„„真谓各有千秋,独树一帜。所以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其主要特征,运用笔触进行细致地描绘,让景物富有与众不同的内在美。这样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景物就富有情趣,让人读来惟妙惟肖,心旷神怡,得到美得享受和陶冶。

三、观察描写景物要有顺序。

我们观察描写任何景物,都要有个顺序。不能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没有顺序,没有步骤,观察的事物也是凌乱模糊的。景物的观察描写,必须合乎自然的规律,不能强行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有些同学观察描写景物,三心二意,浮光掠影,随眼看到,随心写来,这山望见那山高,结果让人读后乱七八糟,无头无尾。这也正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流水帐式。常见的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有以下几种:

1、按照空间方位,或定点环顾的顺序观察描写。即按照作者伫立观察的地点作为固定点,仰视俯察,远摄近取。例如《野景偶拾》一文的第六段,作者即采用了这种过程描写顺序,站在山梁上坐着放眼回顾——金红的太阳、天空、漳河水、公路„„一一尽收眼底。或“移步换景”,随着作者的游踪,按照空间位置的转移观察描写景物。又如《颐和园》一文,作者就采用这种“移步换景”的记游顺序来观察描写景物的,突出表现了颐和园的古典建筑美、艺术美和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2、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观察描写。即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先后顺序来观察描写景物。例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从夕阳落山不久写起,逐步写出“夜色初现”“夜色加浓”“月亮上来了”“月亮升得很高了”“夜深了”等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又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就是站在大海边,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来观察描写海上日出的雄伟壮观景象的。

3、按照景物的类别观察描写。即在观察描写景物时,按景物的不同属性,将其分门别类。例如《春》一文就按照景物的类别,分为草、花、风、雨、人五种,分别抓住各自的不同特征,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春天美图。

此外,观察描写景物还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上到下,从左到右,或反之。如我们观察傍晚的田野,即可以先看远处的天边,再看头顶的云彩,接着看近处的小路,最后看远处农田里忙碌劳动着的农民。若按这样的顺序观察记叙,加上细致生动的语言描绘,就会在我们面前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来。但是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有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抓住观察角度,就容易确定顺序,理清脉络,一贯到底。

总之,好的写景文章,常常是在观察描写的同时,注入了作者浓郁的感情,是山川有灵,草木含情,景因情而获得生命,情借景而得到抒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生情”,,从即物,即景的刻镂描摹中产生联想,阐述哲理,将人得思想情趣移注到原无生命的客观对象中去,把对于客观的审美发现与作者主体的精神追求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亦此亦彼,相得益彰,让情与景水乳交融,达到景随情生,情随景发,一下子展开想象的羽翼,生动的写彩绘影,扩展加深文章的意境。清代学者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要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于情之中。这样,作文时定能笔下生辉,一挥而就。

怎样形容流水篇七
《如何写好文章的细节》

如何写好文章的细节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一个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

一篇文章要想写得有文采,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细节描写要力求真实,细节真实是文章的命根子,细节描写一旦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1.要精雕细刻。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很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要细致观察事物。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地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祥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厚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

4.善于“浓妆淡抹”

描写要恰当好处。“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是写景,或是写人,都得“相宜”。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有浓的情致,淡有淡的韵味,两者各有所长,各尽其妙。

5.巧用“烘云托月”。

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触须毕现,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小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高明的作者总是想着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所谓“避正”,就是对人物不作直接的描蓦,而是通过和这一个物有关的人或景从侧面烘托、刻画,从而使习作产生抢眼的感染力。

作文如何写好细节描写

写作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 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积累和运用的综合体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仍然是感到吃力,甚至是害怕,所写出来的作文或者篇幅短小且杂乱无章,或者平淡如水,或者空洞无物,或者是别人文章的克隆品, 这其中,掌握不到正确的有效的写作方法是主要原因。在作文教学之中指导学生学会进行细节描写是解决学生作文难这一问题的很有效措施。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语言、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许多方面: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表情描写、 心理描写、情节描写等。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情节明朗化,向高潮推波助澜,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不能够没有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或者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或者使情节发展更加生动,扣人心弦。从细节描写中,读者能够体会作者的真正意图,是理解深入化的关键。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或者事件经过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巧妙运用修辞表现事物特点也是细节描写中较为有效的写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方法,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内容的细节,学生还会对作文缺乏自信吗?学生还会对作文感到难吗?

细节描写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例文中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学习和仿用细节描写,并用于写作之中,感受细节描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赏析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描写一些细节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学习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并能运用到写作之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细节描写是文章中的花朵,要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再用我们爱心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回更加灿烂。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从技巧上讲,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美化记叙文语言的重要方法。

二、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一)选择最佳的点进行细节描写

1、综合细描,第一步是选点。

选点的这个“点”应该是对中心有作用的“点”,只有“点”到位,才不至于跑题和偏题。比如以“母爱”为话题,我们选点可以是妈妈给自己加上一件外衣的动作点,可以是妈妈注视自己模样的状态点,可以是告诉自己如何做人的语言点等,其实,这个选点在某种意义上和选材相关,但不管选哪个点,都应该是表现“母爱”主题的。当然,不能正确选择“点”,我们将无法展开描述,当然也就面临着跑题和偏题的可能性了。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而这个最能表现主题的“点”也正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特写和加以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之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点进行细节描写才是最好的呢?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助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才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

老舍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成功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足见精彩的动作描写对于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自己思想、性格的制约。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成功的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动作点”,以动作细节描写为主,辅以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进行综合细描。

选择事情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点去描写,辅以其他描写方法、其他角度,才能把语言的力量集中到一处,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文字的功底。如果把动作发生以前、发生过程中、结束以后的情况等等全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文章就没有了重点,我们只能知道人物每一步所做的内容;而且容易形成流水账,篇幅冗长,笔墨均分,乏味而平淡。这是同学们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动作进行的过程中必有精彩的亮点,把握住这个亮点进行具体描写,不仅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等等,还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2、选点举例及点评

片段一

那天,我们上地理课,一位同学和老师顶嘴。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只见她踱进教室,扫视大家,问:“谁干的?站起来!可以从轻发落。” 教室里只有四种声音: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钟表的滴答声。“快站起来!别耽误大家时间!”由于是下课时间,大家都浮躁了起来。“就是!” 同学们应和着。他站起来了,满脸涨得通红。老师首先表扬了他的诚实,接着把他平静地带到了办公室。

点评:这则片段选取学校课堂上一个常见的“点”,事情不大却很真实具体。有班主任的动作、语言,有班里同学的动作和反应,也有“他”的动作和表现。可见,在选择综合细描的“点”时,无须选择那些惊天动地的大“点”,只要符合主题,都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并且写出了真人真事,真情真意和真感受。而这样的“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比比皆是吗?世事洞明皆文章呀。

片段二

“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点评: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动作点选取得很好,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

的顽强和努力。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作——“摆”“悠”“拉”“移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身子是 “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同时,作者还注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托出小勇的努力。

3、选点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对中心起作用的点。选点对其进行综合细描,并不是为细描而细描,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为指导,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主旨,是作者通过写人或记事、绘景或状物所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道理。不同的中心,选择的进行细描的点也应该是不同的。在选点时,首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那些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也就是最能表现中心的点。

例如,一个学生一次写了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选材是拔河,通过拔河要表现的中心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很聪明,没有从头到尾叙述拔河过程,而是选择了拔河时他感觉最艰难的一个点进行了细描,描写己方同学们弯曲的双腿、紧绷的肌肉、倔强的眼神、努力的姿态……一时间真是把那坚持的执着和那不屈的精神再现了出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后来,写另一篇文章,他又把自己这段得了高分的文字照搬了上去。但是,却得了很低的分。为什呢?因为文章的中心变了。后一篇习作所记的事件仍然是拔河比赛,但文章的中心却是写班主任老师宽厚慈祥的微笑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温暖,这样一来,将大量篇幅放在拔河细描上显然是不合中心,至少也是详略不当或偏离文章中心。也就是说,文章中心要表现老师的微笑的力量,选点细描的地方应该是老师的“微笑”,围绕着这宽厚、慈祥的微笑展开细节描写,将这微笑的魅力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文章中心。 所以,在综合细描之前,一定要根据中心先选择好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不能单纯为描写而描写,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嫌疑了。

(2)选择真实具体的点。选好点后,其实也就是选好了写作的素材,通过综合细描一个“点”反映整个事件的“面”,如果不能确切到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 “点”,就会流于“面”的叙述。通过点体现面,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面的效果就达不到了。所以,选择的点一定要具体。选点除了要求具体外,还要真实。所谓的真实,是指艺术上的真实,不一定就是真人真事但却一定要符合生活的、逻辑的真实。过度的夸张或有悖于逻辑的“点”是背离文章“写真事、抒真情、达真意”的基本要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选择对中心起作用且有真实、具体、生动的点,是进行综合细描的基础,没有这个点,细描就没有了依附的根基。选择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点,并对其进行细描的话,实际上就能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行文,表现中心的地方展开细描实际上就是详写;而其他地方不展开就是略写。这样文章的详略问题也就解决了。 同时选择了进行细描的点,也就解决了选择素材的问题,因为所要细描的点本身就是文章的素材。如果能对任何一个或大或小、或著或微的点都能展开综合细描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是可以写进我们文章里的。这样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对素材积累不足的同学来说,就无需捉襟见肘了。只需把点展开具体、生动的综合细描就可以了。

而文章详略问题和选择素材问题,恰恰是很多中学生不能很好掌控的地方,因此,学会选择对文章中心起作用的点非常重要。

那么,选好点后,怎么把这个点细细展开并且使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呢?这就关系到综合细描的角度问题。

教学目标:运用描写人物的各种方法,侧重各种细节描写与肖像描写,激活人物的个性。

教学方法:引趣法,回忆法,启发式双边教学法,对比法,研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成为我们的老朋友。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同学们听过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幅对联吗?(课件展示弥勒佛图片学生欣赏)

二、教学过程:

师问:你们可知道对联描写的人物是谁?

生答:

学生甲:弥勒佛

师问:看来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得不错。那么这副对联概括出弥勒

佛的什么个性?从哪几个字看出个性的?

生答:

学生乙:大肚容难容事——宽容,开口笑可笑人——乐观。

师问:看,他说得多准确啊!大家想想,个性到底是什么含义?

生答:

学生丙:人物的个性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

师说:瞧,你对人物个性了解得真全面。

师问:大家再看看这幅对联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此描写方法与个性结合点在哪儿?

生答:

学生丁:肖像描写也就是外貌描写:肚大——宽容;笑口——乐观。

师问:我们在第五组文中学习了几篇写人的作文,请你们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描写,还有什么描写呢?

学生齐答:还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师问:那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明说明吗?

学生1:我找到的是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从这些外貌描写的句子中,我知道闰土是个健康可爱的少年。

学生2:我找到的是语言描写的句子: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这些句子看出闰土的生活很丰富,他懂得很多知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怎样形容流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流水的词语 形容流水 形容流水的成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样形容流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样形容流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955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