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

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

2016-01-29 08:38: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命无运篇一《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命无运篇一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副标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一起来看看那个有命无运的女人吧! 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薛宝钗,分析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有命无运篇二
《谈命运、算命等》

谈命运、算命等

作者:一念行者

因果不真,命运不存,无常是假。

千古以来,人们都以为,在我们的生命背后,有某种力量在操控着我们,我们以为我们是有命运的。社会中就一直存在为人卜知未来的算命先生,古老的周易也被人们解读为预知未来的算数之书。我们存在着命运,真是这样吗?我们并没有一个命运存在,以为我们是有命运的,是个很深的幻象。生命的真相是,生命只有“此时此刻”,只有当下。当生命只有此时此刻、只有当下,它是没有命运可言的。生命是一个“当下”的小岛,在它的周围弥漫着幻象的大海,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我们发现“大海”并不存在,生命唯有“现实存在”。当下和现实存在是同义的,我们时刻在当下里独有现实存在。

回到真相,我们没有命运;一旦谈到命运,我们必然进入幻象。而幻象并不真的存在。命运是一个关于过去或将来的故事,而“过去”和“将来”不是真实的存在。它除了是我们头脑中的“想象”之外,你找不到它真正存在于哪。

觉悟的心没有过去未来,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它于任何事物上不增不减。当一颗清晰、诚实的像镜子一样心,只是反映如来之事、如来之物,它不为事物添加什么,也不为事物减去什么,它只是时刻活在当下,与真相保持一致,这样的心,如何能解读的出它的命运呢? 心是没有命运的,心没有命运,这就是心的最伟大和神奇之处。心有无限的化现和无限的可能,因为心任何时候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化现,且它无限到极致,因而它失去了它有命运。一颗完全开放的心,没有道路可言,因为完全开放的心没有道路可言,因而它不可能有被预测的“道”——它的命运。心是没有命运的,心的无量无限无数的可能,让心无法预测它自身。心不可能预测它自身,这是心神奇的极致。

所谓算命,是以头脑来度测心

所谓算命,是以头脑来度测心。而头脑是不可能真正知道心的。头脑是心“我知道”的一极,心是心“我不知道”的一极,用以为我的知道去试图知道我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全世界的觉者们在他们真正了解存在的真相后,几乎都说出了相同的一句话,“我知道了我不知道”。是的,关于“下一刻”,你不可能知道,那“下一刻”向整个宇宙敞开,你怎么可能知道那无限的可能呢。“我知道我不知道”,是觉者们从我以为我知道的幻象中走出来的标志。那些以为我知道的人还统统在幻象里,唯有意识到我不知道的人才走出幻象。

活出一个我不知道的状态

觉悟的人们活在当下,他们时刻安住在没有任何故事的现实存在上。对“下一刻”,他们诚实地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需要知道、我不可能知道、我不必知道——他们活出了完全的当下,他们为我们展示了走出故事的真相生活是什么样子——简单的样子。

觉者们,按照佛教的俗语,可以称他们为佛。佛们都说“我不知道”,而众生们都说“我知道”。佛是唯一不会撒谎的人,而众生们不得不撒谎——他们撒了谎他们不以为撒谎,因为他们在迷惑之中。佛不撒谎,因为他们撒不起来,一个看到过真相、见证幻象虚无的人,他不可能再欺骗他自己。他可以运用幻象帮助他人(迷惑别人——以产生某种信),但他自己却不可能再迷惑他自己。

觉者或佛们,向我们展示,命运并不存在;同时,他们也向我们展示了“走出”命运的方法——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一,在“一”中没有前,没有后,没有左,也没有右,没有因,也没有果„„因而,当下里没有命运。以为有命运的人没有在当下。完全在现实存在上的人没有命运,有命运的人离开了现实存在进入了自己的故事。而故事并不是真的,它是心自己的创编,只不过它让自己信服。

相信因果,即出命运——因果与命运

命运基于因果——那些相信命运或为他人推算命运的人,是基于承认因果存在且真实不虚的人。因果对于心来讲也是个幻象,堪破不了因果也是个幻象的人走不出轮回,走不出六道,走不出生死苦恼相系——无法真正解脱。因为只要你认为并相信因果存在,你就一定在轮回,在六道里,在不可能解脱中。因果是轮回的动力,六道是轮回的去处。只要有因果在,就有轮回和六道在。因果之动,是轮回之转;轮回之转,便造六道之途;身入六道之途,即不可能解脱。相信因果,便见生命无常;出离因果,才证恒乐我净。因果是二,是幻象流动的因,相信因果,便出命运,走出因果,有命无运。众生有命运,佛无命运,为什么?因为佛走出了幻象,而众生还在幻象里转悠。因果真实存在吗?它千真万确的存在?佛说,万法唯心造,独因果排除在外吗?当然因果也是心造嘛,心生因果生,心灭因果灭。万法唯心造,因果也是内。

常常我们描述一个解脱的人,说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内”,这是什么意思呢?三界是幻,五行因果,所谓说一个人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是说他出离了幻象,走出了因果。这种人没有命运可言,也不可能被人推算命运,因为他让他所有的幻象消失了,他活在他的真如世界里。关于他命运的故事,是别人对他的解读,而他自己一直在自己的涅槃世界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觉者与易经

中国的古书周易,常常被人说成是占卜命运、预算未来的神秘之书,一直被那些试图掌控未来的人所钟爱、所推崇,而它究竟是那样一本书吗?事实上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已经完全脱节,人们从一本他们不懂的书里——读出的是他们想读到的意思,而这和那本的撰写本意已完全没有了关系。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们用那些道道杠杠——用不同的道道杠杠记录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对他们当时、他们能力下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而已,它相当于某个人日记或当时的人们共同相信的一本“科学书”,而来到今天,那些有妄心的人、那些想操控自己或别人命运的人、那些想提前知道未知而避免恐惧的人,把自己并不真正懂的一本书——解读为自己想解读的意思,世界上第一个如此解读周易的人,他迎合了所有人的需要,因为所有人的心也都如他一样——想知道、想掌控、爱八卦,所以就流传下了,周易成为一本占卜或测算命运的书。而人们测算自己的命运或占卜自己的将来,这和那本书有什么关系?

觉者读心不读易。真正的觉者从来不读易经,他们什么也不读,如果他们读点什么,他们只读自己的心念。他们了解到,了解了自己的心念就了解了一切。觉者们知道,人的存活和外境没有任何关系,心外没有一个真正的纯粹的物质世界,一切都是心的倒映,而且他们也不想知道、没必要想知道那“外在”世界——他们没有多少想去了解物质世界的愿望,他们不想掌控,因而他们不可能去研究和掌握易经,或把它视为珍宝。觉者们大都不是科学家,如果他们是科学家,他们的研究也仅仅是个游戏,在研究那物质变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心的神奇,他们像孩子玩自己的积木一样,积木并不是重点,积木只是个借口,他们的重点是他们的乐趣。

觉者们不研究易经,他们不去算命,也不给别人算命。如果有人的生活不顺,他们困惑找不到原因——他们试图把那困惑或不顺的原因“按放”在自己的房子或宅基上,他们要去看风水。如果你找到了一个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他会顺着你的认为说你家的风水有问题,并给予你一些他们认为的——参照风水书上的建议给你建议。但如果你要遇到一个觉者呢?他会说,你的问题和你家的房子或宅基有什么关系?你的问题来自于你的心。不是你家的房子出了问题,是你的心出了问题。你的心即你真正的房子,你的心才是让你出问题的宅基。如果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你带着查看房子或宅基的问题问到一个觉者,他会把你的问题重点,由你家的房子或宅基调到你的心、你的念头和你的信念问题上来。他解决你真正的问题,他真正解决你的问题。他把你关注的重点由外部调到内部来。因为人的问题,在真相上讲,完全和外在没有任何关系。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心生问题,心灭问题,觉者在要点上帮你解决问题。

觉者们都把他们心识的重点抽回到心

觉者们都把他们心识的重点抽回到心,而最后他连心也失去了。他们主动的念头越来越少。开始他们抛弃了外在世界,他们观察自己的念头,而最后,那个“观察”也失去——他们抛弃了观察,他们抛弃了一切,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视一,而实质本来就没区别,他们活在他们宁静的内在空间里。最初他们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把自己的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外在世界,后来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内,开始他们主动觉察,后来他们被动觉察,再最后他们失去了觉察——他们成为了一个完全的被动觉知者,万有世界的一切和自己内在的一切经过他们,他们成为了一个完全的被动,一个美,一个绝对宁静,绝对清醒的存在。

觉者们把易经抛的远远的,因为易经意味着头脑,而他们连心都没有了。一个没有心的人包含一切,他把整个宇宙的所有都包含进来,一个、一点也不剩下。他与上帝齐等,一个没有心的人和上帝拥有的相同。上帝就是一个无心的人,它的心大遍一切,那无心之心就是宇宙本身。而觉者就拥有了那个一颗心。没有人再去测算命运,当你是一切时,谁还用去测算自己的命运呢?觉者们是一个失去了命运的人,他活在一个不存在命运的命运中。

神通、佛与全知全能

能很“准确”地知道未来之事的人,那百算百中的人,他近乎于“神通”。人们认为,有最大神通的人是佛,佛被人们描述为,是一个绝对的全知全能者,好像天下的知识没有他不知道的,天下的事没有他不能做的。真是这样吗?这样的佛,是一个众生大妄心的投射,而这和一个佛的实际情况没有一点关系。众生各自造自己心中的佛——那妄心之妄,而那和实际的佛有什么关系呢?世上没有相同能力的佛,但有相同快乐的佛。所有的佛都具有相同

的快乐——他们的快乐很全然,这一点相同;而除此,他们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各自拥有自己不同的技能或能力。我们说一个佛“全知全能”——但他很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种全知全能。所谓“全知”,是一个佛时刻觉知,有起心动念他便知,这个“知”是觉知的知,不是知道的知。觉知的知属于心,知道的知属于头脑。我们说一个佛全知全能——这“知”和知道的“知”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一个佛和头脑没关。 全知全能——所谓“能”,是针对佛的心自身来讲的,每一颗心都相同,它有需求,它就有能力回应、反应或行动,这就是“能”的意思。佛的心能全能,你的心也能全能,和我们完全一样。对于“全知全能”——一个普通人和佛的不同,全部停留在“知”上,不在“能”上。因为对于心来讲,它们所有的能都相同,它对自己有所求,它自己必有应。而在“知”上,则很可能不同了,你失去了觉知——无数世以来,因为你的心老是向外关注,它见物忘己,它失去了它对自身的觉知。一天二十四时,你几刻是觉知的呢?一月三十日,你哪日是知道着自己去做什么的呢?一年十二月,你哪个月是全知的生活?一生几十年,你有多少岁月在觉知之中呢?很显然,诸久以来,我们都把自己心的重要之“性”给丢了,我们就是这样深入自己梦的。“觉”这个东西,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觉而不觉,这都是实情啊。所以,对于“全知全能”这个心的能力,我们都能“全能”,但我们没有“全知”,我们只做到了佛的一半儿。如果我们也能做到另一半,那么,我们也能“全知全能”,一旦我们也“全知全能”了,那么我们也即佛了,我们则“成佛”了。

佛的全知全能,无关乎神通。若说神通也可,它只是心的本来状态和本来能力。除“全知——全然觉知”,不人人不具备外,对于心自身来讲的“全能”,人人相同,每颗心对它自身都是“全能”的。若说全知全能即是神通,或说神通即是全知全能,那么我们人人都具有神通,且我们至少都有佛一半的神通。

世人所解读的神通,是用来预知和掌控未来的。而佛的神通,则全部用在当下,用在对现实存在的觉知和反应上。一个觉者对神通的解读和应用和一个普通人是相反的,普通人的神通投向了外、投向了未来,是掌控企图的;而一个佛的神通是,他把他的觉知由未来拉回当下,由外拉回心上,他没有任何掌控的企图,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仅是喜爱和觉知。

佛的神通和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佛的神通不是用来预知自己的命运的,而是它照破了自己没有命运。若强说佛有神通,他是有神通的,他的神通表现之一是,他知道自己没有命运,这就是他的神通。你也能知道自己没有命运吗?那么你具有了佛一样的神通。

世人算命是在讲述一个谎言

世人算命是在讲述一个谎言,讲述一个神话或糊弄小孩的童话而已。世上算命的人总是算别人的命,却从不算自己的命。世上算命的人总是透过算命要别人的钱,却不算自己除此之外还没有别的途径得到钱。由此可见,算命的不真性。

算命是一个离开真相,把人带离当下,带进头脑的妄言举动。它是一个头脑糊弄心的游戏,一个人们都从中获得什么的企图。生命的真相是本没有过去未来,哪来的什么命运测算?命运不存,何来算命?

为什么某某先生算的还那么准?

讲到此处,也许人们会有些质疑:既然我们没有什么命运,为什么某某先生算的还那么准?他说的什么什么都是对的,他是怎样知道我的什么什么的呢?前因后果,是你的心桥

搭桥连上的,你的心创造了它相信的“真实”故事。也许世上有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巧机善变的算命先生常常“算准”人们的私事,但那常常是“过去”的——僵死的、固定了的故事。对于死的、定型的、固定了的、不变的东西,聪明的头脑也许有办法探知它,知道它。但对于那未来的、流动的、完全敞开的、有无限可能的,头脑怎样知道呢?很显然,算命没有多少意义。就算有先生“算准”了你的过去,那有什么用?它已经过去;而未来,他不可能“算”准,所有的“算”只不过一种猜测,而那猜测只是一种“可能”,一百万种可能中的几个。算命没有多少意义——当人们去准备算命时,也许你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去算命,你想从算命的这个举动中得到什么?安全感?安慰感?安定感?安心感?掌控的幻觉?了解你的企图,跳过算命先生或算命,你想要的——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

让我们从头脑的八卦中走出来吧

不必猜想命运或去算命,人们都来了解生命和存在的真相吧。猜想命运或去算命是基于困惑和想去除困惑,而那,了解命运或去算命并不能帮你解决。去了解真相——去觉悟吧,觉悟才是真正有用之路。觉悟不但不会再让你去猜想命运或去算命,它让你认识到,你连命运都没有,更不必算。每日,当下、当下、当下,现实存在、现实存在、现实存在,这一切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没有任何缠附的故事,除了真实、喜悦,你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生出来,这样的生活或生命多么美好?

生命,除了现实存在,其余的都是故事;除了当下,其余的都是虚幻。让我们从那些头脑创造的八卦里走出吧。八卦就是迷魂阵,头脑就是八卦场,不要再自己让自己进入困惑了,不要自己迷惑自己,息心止念,热爱现实存在,活在当下,安宁自在的生活吧。让故事是故事,你是你,让一切各自如来吧。来再一次清楚的知道:命运是个故事,因果是个故事,神通也是个故事,全知全能是个故事,算命是说一个故事„„来让我们清楚这一切。

有命无运篇三
《命相与用人》

有命无运篇四
《把握命运格言》

把握命运格言

●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我不是心灵的船长,只是它闹闹嚷嚷的乘客(奥尔德斯·赫胥黎) ●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伊丽莎白·鲍恩) ●没有什么不可以通过藐视来克服的命运(法国)

●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鲁迅) ●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蓬皮杜)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一饮生啄,莫非前定

●阎王注定三更死,并不留人到四更

●命若穷,掘着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白忙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命中若有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未富先富终不富,未贫先贫终不贫

●无福路断肠,有福不在忙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牛吃稻草鸭吃谷

●生就骨头长就了的肉

●苦瓜连概苦,甜瓜彻蒂甜(佛经)

●我们是可怜的一套象棋,昼与夜便是一张棋局,任“他”走东走西,或擒或杀,走罢后又一一收归匣里(莪默·伽亚谟)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天与人交相胜(唐·刘禹锡)

●人众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宋·苏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分人事七分天

●人算不如天算

●人难与天斗

●治了病,治不了命

●人好不如命好

●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唐·柳宗元)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古罗马)

●人的命运就操在人的手里(法国)

●命运是自己决定的(西班牙)

●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雨果)

●把命运打倒吧,尽力做人应该做的事情(印度)

●与其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蒙古)

●人应当像人,不要成为傀儡,尽受反复无常的命运的支配----(斐多菲) ●我要抱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在一个地方不满意的人,在另一个地主也未必能快乐(挪威)

●昨天是今天的镜子(欧洲) ●最好的预言是过去(英国)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鲁迅) ●乌鸦站着是乌鸦,飞起来还是乌鸦 ●漏勺在家里漏,到野外还是漏(朝鲜)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人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命小福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横财不富命穷人

有命无运篇五
《百不失一的命理精论》

百不失一的命理精论 关于用神之法。不仅是强者抑制,弱者生扶,从格等等。取用神之法,只能算准一部分命理。盲派算命,有的根本不取用神。

出生命局是固定的,流年和大运是外在影响。流年重于大运,流年是一年的太岁,主掌一年的生杀大权。一些盲派高手,弃大运不用,粗看用限运,细看用流年,也算的很准。越是思虑详细,越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命理书上说的大多数是骗人的,看起来理论体系很完备,但是无用。命理的源头在古代,现代的种种技法,多为自己臆想出来的,难以接受检验。古人大浪淘沙,经过几千年的反复锤炼,方形成完善的命理体系。

古书有八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平真诠、滴天髓、穷通宝鉴、命理约言、星平会海、神峰通考,兼顾盲派技法,一定能在八字领域成为高手。看八字主要是看人生趋势,重要事项。说一句至理,书上说的多数都对,但是相对孤立,像一地珍珠,只有得到老师真传,才会有一条串联起珍珠的链子,才会立见珍珠光辉。

六爻断事简单,有好多人推断的不错,民间算命多为六爻,批八字都很粗,看看最近的岁运,说明一些问题就可以了。六爻,比较简单,梅花也很实用,但命理是深邃浩淼,命理是大学问。比如十年大运不好,是否这十年,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大运的作用,到底该如何运用?岁为主,运次之,流年为主,大运只要不发生重要的刑冲合害化,则以流年为主。

还有个横向分类问题。子午卯酉,是将星桃花等,四败方;寅申巳亥,四生方,禄等吉神都在其中;辰戌丑未四墓库,多为太极华盖孤寡等孤僻所在。八字到手,直接就能看个大概。

驿马基本无用,不是神煞,逢冲就动,不仅仅是驿马的事情。子午卯酉多为地方动,寅申巳亥多为职业动,辰戌丑未则以冲墓论之。什么出来了,就动什么。土,越冲越旺。冲,有吉有凶。酉酉自刑,乃金到羊刃之处,互相不服,故而自刑。

看到一个论断:比如命局天干,年干为财,月干为比,那么,在此限运内就有比克财之象(亡父)。关键看父星是否有根,有根则不破,四柱通看,看根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先天信号。

其实用一个八字就能断整体家庭,六亲应用,以各自为中心算。看六亲,一说以六亲宫位为太极点,一说以六亲星为太极点,到底哪一说为是?同时看,六亲透出天干,则以星为主。就算那六亲移位了,也算。

力量看地支,流年不管盖头截脚,十神应事不变,无非在月令上变。比如戊子,子水被盖头,无非是夏天土旺的时候盖,秋冬就出头了。太岁主一年之生杀大权,只是有时候度假去了,还得听太岁的。庚寅,春天,或者甲乙月,庚度假,其他时候,还得它说了算。

神煞在岁运中也要用,一定要注意。很多人看不清自己的性格,还是要命师来看。只要地支伏藏,均按有根断(中气、余气同样有作用)。十二宫在判断强弱时,非常有用。天覆地载,永远记住这四个字! 分析大运时以天干取象,以地支看旺衰。比如,某人此步大运是偏

财运,就分析偏财,然后流年是正官就分析正官的象,以天干为主,天干主象。分析一个人的流年,最好一气呵成,有个思路的延续,一般不可中断,就像讲故事一样,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地支也可断事象。十神各自突出之命都练习一遍,自然就有心得。主要是天干,吉凶、事象都在天干,天干大约伤、煞、劫、枭的流年都不好,除非是有功(这是江湖千金不传之法宝)。地支除非发生刑冲化合,否则不用。地支只是衡量天干旺衰的。如果地支没有逢刑冲合害,基本不能互相作用。

老怕帝旺少怕衰,中年最怕死绝胎(阳干阴干基本都有用,阴干略有区别)。学会一气呵成,推理命主一生的发展趋势。看命,都是从命盘先定位他的大概寿数,然后,落实岁运。看命之前,不要下笔,先把岁运流年表上的重要的年份找出来,就好判断了。这样,人的一生波澜起伏也好,穷通寿夭也好,就是一个动态的人生故事。如果故事的章节连贯性越强,则算命越神奇。限运和大运是表象,其实命盘早有交代。 一个人为什么从贫贱而突然富贵?朱元璋,命书称为骤兴!命盘有贵气,岁运来配合,则可以实现,如果岁运不配合,则英雄无用武之地也。

不耐住寂寞,不下苦功,能成为学者大师吗?学命的偏差在于过于追求精细,而不研究大格。八字本身是宏观的学问,不是占卜,一事一断。不从宏观着手,难以成学。

虽然煞喜制化,但如日主本来很强旺,喜煞,而又去制煞,可以吗?不可。都说伤官佩印好,但如伤官本来为喜用,还要佩印吗?云:坏人

总需监督。

一般来说,成格者就好一些,这是至简的断法,千金不传。看八字务必先看格局。今人不知格局之重,妄论旺衰,只在旺衰上打转转,所以断命不精。祖先心血,全在格局二字,批命先言格局。神煞为喜,倍增其力,为忌,则为祸不小,神可以成煞。神煞也是寄托于五行之上,盖五行为本。神煞为喜为忌,也就是看原干支为喜为忌。五行精熟,不用神煞也可以知吉凶。

命盘定位了,看岁运就是讲故事了,看起来就精彩了。客户要白话,就把岁运等专业术语都去掉,一生跌宕起伏,在于重要岁运的转折,不展开,则无法写文章。以喜忌而论之,而不是用神论,淡化用神思想,淡化旺衰思想,才能逐步领会命理。喜忌,以何为框架?格局也。 命中有印是真印,先财后印,反成其福。是格局,先印后财,反成其辱。渊海子平,子平真诠,命理之源头!大运是人生走过的地域一样,流年是本年遇到的人和事。要重视年柱天干,要充分认识十干的特性,比如甲乙木,有何区别?可以画图思考,八字可以画图的。年为360日,月为30日,而且,把命主的五行划上,缺什么,一看图就明白。八字木旺的人,图上东方多,而西方无字,一眼看分明。按照干支配方向画。缺的十神方面有问题。还有虚邀,缺而不缺也。在某一个地支里还有一点余气,算有五行论。

格局永远不会改变。格局与生俱来,怎么改变?大运、流年,无非是助之、成之,或毁之、破之。

命有富贵,而不逢岁运引发,这叫有命无运,命无富贵,即使逢好的岁

运,也难以大发,这叫有运无命。关键在运上,岁运上。富贵命,岁运不配合,谓之不到位,虚名假利,怀才而不遇。

触怒旺神是要注意的。所谓触怒旺神,应当以对日元的损害来论。有些断命细致的,还要看家人八字组合?那是信息同步。看准一个,其他不用多看,信息要集中,不要分散,否则自相矛盾。在这个时空的界点上,我们抓住的象就是最直接的,不要怀疑。

天干五合五冲很重要,要和地支兼看,地支则主要是刑冲化合害。盲派还看破,比如辰丑相破。天干五冲,甲庚、乙辛、壬丙、癸丁、戊己,戊己也冲,用戊怕己,用己愁戊嘛。戊是干燥阳土有火性,己是湿润阴土,喜忌岂能并用?实质是燥湿之冲。

所谓用神,是功用之神,不是喜忌,只要日主可以担当,为我所用,而不是生克。官星都是克,难道不能用嘛?所以,用之官星不可伤,用之印星不可破,用之财星不可劫,不用之官尽可伤,不用之财尽可劫,比劫重重,往往出富豪。用神的含义,古书与今书有很大差异,今书实质上是以扶抑等等为用神,而古书是可用、功用为准,所以今人论命多不得要领。如果今人的用和古书的用,重合了,则就准确,也能算准;如果不重合,则会失准。

今人的用神,就是扶抑、通关、调候之神。胡主席不是膀大腰圆,林彪病病歪歪也不影响位极人臣。难道一生总要追求身体强壮?今人的观点,好像男命一旺就好了。

古人说,冬木,金纵多,克之无害,对吗?这句话,也不太对,是说的暗藏的玄机而已,是冬天本身月令就是水,而金的煞气被水化了。

有命无运篇六
《话说命理点滴》

话说命理点滴

关于用神之法。不仅是强者抑制,弱者生扶,从格等等。取用神之法,只能算准一部分命理。盲派算命,有的根本不取用神。

命局是固定的产品,流年和大运是外在影响。流年重于大运,流年是一年的太岁,主掌一年的生杀大权。有时,弃大运不用,粗看用限运,细看用流年,也算的很准。越是思虑详细,越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命理书上说的大多数是骗人的,看起来理论体系很完备,但是无用。

命理的源头在古代,现代的种种技法,多为自己臆想出来的,难以接受检验。古人大浪淘沙,经过几千年的反复锤炼,方形成完善的命理体系。

古书八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平真诠、滴天髓、穷通宝鉴、命理约言、星平会海、神峰通考,看八字主要是看人生趋势,重要事项。

说一句至理,书上说的多数都对,但是相对孤立,像一地珍珠,只有得到老师真传,才会有一条串联起珍珠的链子,才会立见珍珠光辉。

六爻断事简单,有好多人弄的不错,民间算命多为六爻,批八字都很粗,看看最近的岁运,说明一些问题就可以了。六爻,比较简单,梅花也很实用,但命理是深邃浩淼,命理是大学问。

比如十年大运不好,是否这十年,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大运的作用,到底该如何运用?岁为主,运次之,流年为主,大运只要不发生重要的刑冲合害化,则以流年为主。

还有个横向分类问题。子午卯酉,是将星桃花等,四败方;寅申巳亥,四生方,禄等吉神都在其中;辰戌丑未四墓库,多为太极华盖孤寡等孤僻所在。八字到手,直接就能看个大概。

驿马基本无用,不是神煞,逢冲就动,不仅仅是驿马的事情。子午卯酉多为地方动,寅申巳亥多为职业动,辰戌丑未则以冲墓论之。什么出来了,就动什么。土,越冲越旺。冲,有吉有凶。

酉酉自刑,乃金到羊刃之处,互相不服,故而自刑。

看到一个论断:比如命局天干,年干为财,月干为比,那么,在此限运内就有比克财之象(亡父)。关键看父星是否有根,有根则不破,四柱通看,看根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先天信号。

其实用一个八字就能断整体家庭,六亲应用,以各自为中心算。看六亲,一说以六亲宫位为太极点,一说以六亲星为太极点,到底哪一说为是?同时看,六亲透出天干,则以星为主。就算那六亲移位了,也算。

力量看地支,流年不管盖头截脚,十神应事不变,无非在月令上变。比如戊子,子水被盖头,无非是夏天土旺的时候盖,秋冬就出头了。太岁主一年之生杀大权,只是有时候度假去了,还得听太岁的。庚寅,春天,或者甲乙月,庚度假,其他时候,还得它说了算。

神煞在岁运中也要用,一定要注意。

很多人看不清自己的性格,还是要命师来看。

只要地支伏藏,均按有根断(中气、余气同样有作用)。

十二宫在判断强弱时,非常有用。天覆地载,永远记住这四个字!

分析大运时以天干取象,以地支看旺衰。比如,某人此步大运是偏财运,就分析偏财,然后流年是正官就分析正官的象,以天干为主,天干主象。分析一个人的流年,最好一气呵成,有个思路的延续,一般不可中断,就像讲故事一样,

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地支也可断事象。十神各自突出之命都练习一遍,自然就有心得。

主要是天干,吉凶、事象都在天干,天干大约伤、煞、劫、枭的流年都不好,除非是有功(这是江湖千金不传之法宝)。地支除非发生刑冲化合,否则不用。地支只是衡量天干旺衰的。如果地支没有逢刑冲合害,基本不能互相作用。 老怕帝旺少怕衰,中年最怕死绝胎(阳干阴干基本都有用,阴干略有区别)。 学会一气呵成,推理命主一生的发展趋势。看命,都是从命盘先定位他的大概寿数,然后,落实岁运。看命之前,不要下笔,先把岁运流年表上的重要的年份找出来,就好判断了。这样,人的一生波澜起伏也好,穷通寿夭也好,就是一个动态的人生故事。如果故事的章节连贯性越强,则算命越神奇。限运和大运是表象,其实命盘早有交代。

一个人为什么从贫贱而突然富贵?朱元璋,命书称为骤兴!命盘有贵气,岁运来配合,则可以实现,如果岁运不配合,则英雄无用武之地也。

不耐住寂寞,不下苦功,能成为学者大家吗?学命的偏差在于过于追求精细,而不研究大格。八字本身是宏观的学问,不是占卜,一事一断。不从宏观着手,难以成学。

虽然煞喜制化,但如日主本来很强旺,喜煞,而又去制煞,可以吗?不可。 都说伤官佩印好,但如伤官本来为喜用,还要佩印吗?云:坏人总需监督。 一般来说,成格者就好一些,这是至简的断法,千金不传。看八字务必先看格局。今人不知格局之重,妄论旺衰,只在旺衰上打转转,所以断命不精。祖先心血,全在格局二字,批命先言格局。

神煞为喜,倍增其力,为忌,则为祸不小,神可以成煞。神煞也是寄托于五行之上,盖五行为本。神煞为喜为忌,也就是看原干支为喜为忌。五行精熟,不用神煞也可以知吉凶。

命盘定位了,赶岁运就是讲故事了,看起来就精彩了。客户要白话,就把岁运等专业术语都去掉,一生跌宕起伏,在于重要岁运的转折,不展开,则无法写文章。

以喜忌而论之,而不是用神论,淡化用神思想,淡化旺衰思想,才能逐步领会命理。喜忌,以何为框架?格局也。

命中有印是真印,先财后印,反成其福。是格局,先印后财,反成其辱。渊海子平,子平真诠,命理之源头!

大运是人生走过的地域一样,流年是本年遇到的人和事。

要重视年柱天干,要充分认识十干的特性,比如甲乙木,有何区别?可以画图思考,八字可以画图的。年为360日,月为30日,而且,把命主的五行划上,缺什么,一看图就明白。八字木旺的人,图上东方多,而西方无字,一眼看分明。按照干支配方向画。缺的十神方面有问题。还有虚邀,缺而不缺也。 在某一个地支里还有一点余气,算有五行论。

格局永远不会改变。格局与生俱来,怎么改变?大运、流年,无非是助之、成之,或毁之、破之。

命有富贵,而不逢岁运引发,这叫有命无运,命无富贵,即使逢好的岁运,也难以大发,这叫有运无命。关键在运上,岁运上。富贵命,岁运不配合,谓之不到位,虚名假利,怀才而不遇。

触怒旺神是要注意的。所谓触怒旺神,应当以对日元的损害来论。

有些断命细致的,还要看家人八字组合?那是信息同步。看准一个,其他不

用多看,信息要集中,不要分散,否则自相矛盾。在这个时空的界点上,我们抓住的象就是最直接的,不要怀疑。

天干五合五冲很重要,要和地支兼看,地支则主要是刑冲化合害。还看破,比如辰丑相破。

天干五冲,甲庚、乙辛、壬丙、癸丁、戊己,戊己也冲,用戊怕己,用己愁戊嘛。戊是干燥阳土有火性,己是湿润阴土,喜忌岂能并用?实质是燥湿之冲。 所谓用神,是功用之神,不是喜忌,只要日主可以担当,为我所用,而不是生克。官星都是克,难道不能用嘛?所以,用之官不可伤,用之印不可破,用之财不可劫,不用之官尽可伤,不用之财尽可劫,比劫重重,往往出富豪。用神的含义,古书与今书有很大差异,今书实质上是以扶抑等等为用神,而古书是可用、功用为准,所以今人论命多不得要领。如果今人的用和古书的用,重合了,则就准确,也能算准;如果不重合,则会失准。

今人的用神,就是扶抑、通关、调候之神。胡主席不是膀大腰圆,林彪病病歪歪也不影响位极人臣。难道一生总要追求身体强壮?今人的观点,好像男命一旺就好了。

古人说,冬木,金纵多,克之无害,对吗?这句话,也不太对,是说的暗藏的玄机而已,是冬天本身月令就是水,而金的煞气被水化了。是概括,不是真理。如果流通出了问题,照克不误。

三命是工具书,渊海是哲学书,还是先熟读渊海,哲学是普遍真理,工具书则需要查验。拿来一命,脑中有渊海,手上有三命,没有算不准的。比如你可以查,己生几月,如何如何,三命上有。另外,妇命,童命,各有讲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以后再学梅花,占卜也很有意思,袖中一课,不动声色,已知结果,岂不美哉。

徐乐吾发明的扶抑、通关、调候等等,是他的杰作,不是子平祖师爷的意思,所以说,没有用神,就在于没有徐氏至今人所说的用神,用神脱离了命盘的主题,妄论旺衰,弱者就补、强者就制,结果有什么意义呢?行运走食伤,难道真要泄身?是天天睡觉休息价值大,还是发明创造价值大,不是一个泄不泄的问题,无泄无生。大家苦读穷研,终有成就,过程就是生身泄身的过程,要把人生一路整体来看。

天干看象,地支看与命盘的关系。

推命暗示的作用有限。如果断错了,照样不好,本来不好,断为好,他还是倒霉。命理是冥冥中的推力。剖腹产,命理就有信号,也是命中注定。有些故意挑了时辰而生的也算,那就是父母在八字的影响力大而造成的。

与毛时辰相同的人很多,这牵扯的问题很复杂,不要以个例而论,但是一个时辰的,其穷通规律是一样的,只是造化有轻重。其生在湖南,如果生在内蒙,则悬殊大了,生在西藏也会损格。三元九运,也对人群划分了贵贱。现在是八运艮土,凡是属性水的,都受艮土的压制,属性土的,与九运一致,多得外界帮助,属性金的,受生,做事事半功倍,皆有大数。

太岁纳音也有用,预测年时。08年太岁霹雳火,又土克水,多天灾人祸。霹雳火,克制西方,美国0809运气都不好。09还是墓库、湿土,向这些区域联想。 正官怕禄,禄怕七煞。你的官是甲,禄在午,午中有丁、己,己把甲给合绊了!!!成了土意,官还成官吗?其余干,皆如此。口诀是普遍真理,不点破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官是吉星,禄也是好物,见了反而不好。再者,禄怕七煞,何解?七煞乙,克午中己土,朋友天各一方,不能帮身。例如甲官在辛,禄在寅,

寅中丙火合绊辛,煞在庚,庚金直接克甲木,冲克为仇敌也,所谓背禄逐马,人生艰涩。这些口诀,不理解深意,死记硬背而不会应用。十干全部如此。禄怕七煞,容易失业,正官怕禄,容易落选。这才能为客户实际断事。

自刑,可说自己难为自己,消沉郁闷,有自杀倾向的多有自刑。自刑一般是指身心有慢性疾病,迁延不决。

取名之流,往往是五行缺什么就补什么,此乃大谬,忌神一补,惹祸上身,引狼入室。

批流月的时候要注意,先把太岁大运与命盘的作用分析完,然后批流月,要注意三合!六合!冲、刑!论流月,合多以绊论,绊喜则忌,绊用则凶。流月是小太极。

财官印食四吉神,破则有灾,不论喜忌,只不过是应事不同,不能用单纯的用神来论。难道父亲对你不好,不是用神,就要去冲克父亲吗?父亲有灾,不也是自己的灾啊?逢克论凶!!!这四个字就解决了。规律越简单越好,只要了悟。 岁运天克地冲进入某一柱,岂能安泰,其六亲十神,必有问题。客户在眼前,报出八字,是不允许长时间反复分析的,要看大象,点规律,抓要点,然后层层抽茧剥丝,深入就里。

比如煞印相生,如果这日主本身很旺,煞印相生,也不见好处吧?只有在日主弱的情况下,煞印相生,才能发挥功用。这样分析不对,日主不妄论强弱,只要能担当,则煞印相生有用,不能担当,煞印相生也无用。所谓的用神,就是日主能担当的福分,只要煞印相生成立,哪里还有什么强弱呢,日主必定不弱嘛。 算命不难,看流向嘛,好事看流向,凶事看十神和宫位。流向忌,切断之,流向好,切断有灾,流向忌,切断有喜。

八个字好好分析,百不失一,大象不会错的,具体断事不准,情有可原。先过大象关,就可以为人纵论一生,只不过是简批。不要简单的看吉凶旺衰,不用之财尽可劫,不用之官尽可伤。

简单的来说,发大财,母亲有厄,财星破印也,无论如何流通,还是有轻重之灾,流通的过程,是参与流通的十神在担当!设备有好坏,担当程度也不一样,怎能风过而无心?

以十神而论,食伤克官,印枭化官,比劫抗官,那么,这几种十神在命盘多,是不是就有一个象,女命婚姻一般不顺?云:第一种,拒人千里,骂夫河东狮吼。第二种,好。第三种,没有什么抗不抗。

比肩星是凶星,男女皆不利。男女皆忌比肩,所以即是帮身,也不被列入四吉神。

寅巳申,为何相刑,寅中的丙火,巳中丙火都去克害申中庚金,庚金又克寅中甲木,所以为无恩之刑。因为它们互相为财官,但是闹矛盾,岂不恩断义绝?三刑,主要是那么几点:一、寅巳申是官司、孝服之类,但三刑遇贵(贵就是贵人),官职连升,不可以凶理论;其二,三刑,以被刑者,弱者遭殃,也不一定是自己。三刑主要是法律、孝服。自刑是自己的暗疾。

财重,徒有虚名,外人看着认为有钱,实则不然,门前纱罩灯,外面光华里面空。官煞重,操心定。耗身,惹事生非,能惹不能撑。泄身,消极悲叹,身被泄,故而伤感。制煞,往往想出人头地。

木火通明,是文采功名之象。金水相涵,绝顶聪明,多为高学历。古人总结的水木,木火,金水,是大量实践而来。至于火土,土金,没有说法。土与金,配合当三思。土多金埋,土少金又脆,不好直接总结。土金未必不好,火土也未

必不好,只是不好总结概括,只能具体分析。土金多为商人。五行没有优劣,但看具体组合,只是成像的容易判断。

古代,算命一以贯之,政府一直不打压,所以很顺遂。近代,只有过了文革之后,运数一变,才开始20多年,怎能创新?种种狂妄之说,令人扼腕,但都经不起考验,流沙而已。严格按古代经典大纲,加以盲师,师徒相承的种种诀窍来论命。

有句重要的口诀:提纲克年,父母不全。这是一个隐晦的口诀,稍微一拐弯,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提纲克年,就是,生月克年命!!!出生当月的地支,克年柱的纳音。比如辛亥年,纳音金,生在火月,就为火克金。

一个人两个母亲怎么算?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怎么算?取第二个老婆才能生孩子怎么算?要重视六亲,这是让客户满意和先验的关键。流产怎么算?命主在家里是否老大怎么算?扎根怎么算?人算命总要问几岁扎根,根扎在哪里?和尚道士怎么算?脸上有痣怎么算?身上有伤怎么算?这些是雕虫小技,盲区太多。看命盘,先看格局,再看日元,然后通盘。

-----------详批八字

公元1977年10月28日18时29分出生

八字: 丁 庚 戊 辛

巳 戌 午 酉

大运:己 戊 丁 丙 乙 甲 癸 壬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7 17 27 37 47 57 67 77

1984 94 04 014 024 034 044 054

命主七岁扎根七岁运,扎根扎在书房中。酉时生人,父母双全,能力一般,皆不为官。本人占头枝。兄姊之数,没计划以前,当有三人,上不挨肩,下不担。(上有一姐,不差三岁。下有一弟,差的很多),现在这政策不好下铁口。 命局土燥拒食,不受父母之印,文化很低。我看最多断你个初中!定是早年离祖之人。运行假背禄,有年印招唤定是背禄回头,运过归根之命!

命主生人当年,母乳不足,家境艰难。虽有祖屋居住,但父母穷困艰辛。 戊午年:印禄生身,家境变好。全家能填饱场肚,但印旺回食。本人大病一场(象是痢疾),差点要了命吧?

己未年:这一年巳午未会局,行至亥子月。水火相激,不被火烧就是水烫。身上该留个记号吧?这年父母也不好,我看不是被人骗去了钱,就是招了盗? 庚申年:食神拱金局,象是父母与祖父分了家。独立了门户或母亲与祖父母吵架,不来往了?

辛酉年:这一年全家都很好,到了年底时,母亲伤了腿脚。

壬戌年:这一年你父亲要外出赚钱养家,我看是出远门了。这一年你要带孝(好象是你爷爷的哥哥吧,看着比你爷爷年长)。

癸亥年:这年家里花钱大,你本人生病要耗财。家里修房子或买新家具要话钱。别无他事。

甲子年你命里开始行大运,第一步运你走的劫财己酉这步运,是好运。 甲子年:这年父母财运好,全家平安。无明显乱事。

乙丑年:这年生起印星,入了学。伤官制官,你常常调皮挨老师训。

丙寅年:这年你学习上进,受表扬!父亲做起了小生意,母亲应该在给你怀上个小弟弟。(政策让要不让要就不敢说了)

有命无运篇七
《最惨淡无光的秋菱》

最惨淡无光的秋菱

香菱本名英莲,取名实在可怜之意,本苏州宦官甄士隐之女,三岁时一僧相面后,说其是有命无运累及父母的祸物,在红楼婪中第一,四回就交代了她的家世遭际,命运方向。

曹雪芹对这个角色给予了很大的同情和关注,香菱是金陵十二副册中唯一被提及的人物;同为丫环她的位置却被排在晴雯、袭人之上。这除了对其出身不俗的安排外,更多的是对其命运的同情吧,毕竟她的遭遇在红楼里算是最悲惨的一个吧。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反故乡。

虽然菱角与荷花同生一池塘,但荷花是有根之物,而且枝繁叶茂,丰红盛绿,芳香异常,深受人们的爱戴和重视,而菱角是漂流之物,果实黑色,虽然果肉白脆鲜嫩,质地纯洁,但果皮是黑色,不易被人发觉,又成熟于晚秋,所以这也暗示了其遭遇的坎坷,命运的惨淡!

回看她的遭遇,香菱在五、六岁时,在元宵佳节晚上被家人疏忽遗失,后被拐子偷养,“纵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所以至从跟薛蟠进了贾府,管他谁问身世,俱说不知。可怜小小年纪,便已失去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每日里受累于拐子的淫威和棍棒之下,真是可怜!

封建时代女人本来就没有地位,拐子拐去也只等养大了卖给人家做个丫头小妾之类的,这也许是香菱唯一的生存之路了。好容易碰上个认真的主,条件还是不错的,乡宦遗子冯公子,而且要择日子明媒正取,香菱也自认“今日罪孽已满了!”‘偏拐子失信又将她卖给了皇商薛家呆霸王薛蟠,别人还可,这呆霸王岂是好惹的人物,香菱没福倒还罢了,结果竟将冯公子的命也捎了去,实在让人痛心。 这薛蟠既家财万贯,吃喝不愁,亲戚权势又大,“最是个天下第一弄性尚气的人,”这样一个软弱无助的人,沦落到薛蟠手里,还指望有什么好的结局吗,别说想名正言顺有个翻身了。

就是跟着这样的人,香菱还是要尽一个女人一个小妾的本分,不然,饭也没得吃了,没准命也保不住了。当薛蟠在外面胡混惹了祸,被柳湘莲一顿毒打后,香菱也居然哭的眼睛肿了。后来薛蟠喜新厌旧,听信夏桂花的搀言,棒达香菱,连薛姨妈都看不过,“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哪一点不周到,不尽心?。。。”。即使命不好,香菱还是认了命了,伺候这样的人,就是今后活命的依托了。 幸喜这薛家寄宿在贾家,香菱有幸结识一群聪明伶俐、又如水般清纯美丽的女孩子,看着她们在大观园里起诗社、咏花吟、行酒令,香菱也似乎被她们的快乐所感染,竟一时忘记所有的不幸来,羡慕雅女,竟也学起诗来,在黛玉的引导下,领略到诗中的意趣,以至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苦吟不群,在睡梦里都喊着

做诗,宝钗都怕她呆了。在黛玉的点拨下,果然有长进,甚至还点出“宝玉”、 “宝钗”的名字都是从唐岑参“此乡多宝玉”、李义山之诗“宝钗无日不生尘”典化而来,连湘云和宝玉都不曾听说。宝玉叹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道竟有今日。。。。”

宝玉也曾替她惋惜,“可惜这么一个人,没有父母,又连自己本姓也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于了这个呆霸王。”甚至连晴雯、鸳鸯也不如,连个哥嫂也没有,又不能找到真正的爱情,婚姻无望,香菱之所以这样沉迷于诗,也许只有心灵的追求才能找到一点点净土,得以安慰自己历尽沧桑的心灵。可是自从薛蟠娶了大奶奶 “母夜叉”夏桂花,香菱连最后一点追求也被剥夺了。一个喜新厌旧,朝不保夕;一个酸狠泼辣,无风还要起三层浪,更何况她是薛蟠早取的侍妾,所以被夏桂花痛恨几分,夹在这两个混人之间,注定了这个白纸一样单纯的人的毁灭!有了这样一个皇家供商的千金大户,香菱再也不能 “香”了,从此改名“秋菱”,不是暗淡无色又能怎样,所以小命终于葬送那个男尊女悲的社会里,葬送在自己不幸的遭遇里,最终香消玉损,魂归故里!

香菱之为人,无人不怜爱的,香菱新做的石榴裙被小丫头推到水里弄潮了,袭人拿出了自己新的给以就急。

有命无运篇八
文档作者之谜》

前言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是作者自述,作者自称石头,详述成书过程,作者写出《石头记》原稿,经三人之手,几易其名,从最初的《石头记》变成吴玉峰的《红楼梦》,到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再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釵》。但这些改动的书名,最终被点评者脂砚斋全部否定,恢复作者原稿的名字《石头记》,并以80回本《石头记》面世。

自述将编辑改作原稿成书的过程交待得很清楚,作者是石头,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是编辑,脂砚斋最后拍板。但却没有交待清楚原稿作者石头是何方人氏?是已故之人还是健在的人?

从石头能够写出成书过程来看,石头应当健在;但健在的石头为何任凭编辑改动自传,而冷眼旁观,默不作声呢?从这点看,石头又像是已故之人,既然故去,如何自述?这种自相矛盾的写法,使得后人为谁是石头而争论不休。

能写出成书过程的作者,应当是健在的人,胡适先生根据脂批认为曹雪芹是作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与曹雪芹关係密切的《石头记》脂砚斋又说作者是三十年前人,彼时曹雪芹只有15岁。而且自述也清楚地说,作者是石头,曹雪芹只是将《石头记》改成《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编辑中的一个,据此蔡元培先生又质疑胡适先生的"曹氏作者"说。总之自述中的欲言又止,隐晦朦胧的写法,让“石头是谁?”,成了百年之谜。因此解开石头的存在与否,是解开作者之迷的关健。

如果作者石头是虚构的,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应是能写出自述的最后那位编辑:曹雪芹。

但如果作者石头确有其人,且在成书之前离世,那么开篇第一回自述中的成书过程,当是曹雪芹披阅十载之后增加或改写的,曹雪芹在自述中声明自已不是作者,只是说明成书过程,点明作者另有其人,但又不能透露作者的任何信息,暂且就以《石头记》主人翁石头来称呼作者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布下如此迷阵呢?

一个偶然的机遇,临桂燕怀堂王姓氏后人发现作者石头确有其人,此人的经历与石头十分相似,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他的女儿脂砚斋就是《石头记》的批注者,与曹雪芹关係密切且共同编辑《石头记》。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他不得己"诈死"求生,隐居著书。这个人物的出现,揭开了作者石头之谜。

一. 何焯(义门先生)其人 义门先生何焯,字屺瞻,晚号茶仙,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性颖异,读书数行并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一七O二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巡抚李光地应旨以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又赐进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奉命侍读皇八子府,兼武英殿纂修官,丁内外艰归。又十年,复以光地荐,授编修。明年,以飞语收系,尽籍其邸中书以进。帝览之曰:“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吴县令馈金,益异之,乃尽还其书,罪止解官,仍参书局。卒,赠侍讲学士,赐金存恤其孤。焯为学长于考订,论文与方苞异趣。其所居名赍砚斋,多蓄宋元旧椠,参稽互证,丹黄稠叠,评校之书,名重一时。有义门读书记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康熙五十四年,何焯因受皇八子与皇四子争夺储君战的牵连,被捕入狱,丢官抄家,不久获释。康熙五十七年返乡隐居,康熙六十一年,何焯弟子对外宣称,62岁的何焯“不幸病逝”。然,坊间不时有何焯“尚健在”的传闻

何元时,雍正七年出生,乾隆18年癸酉年,以江苏太仓籍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乾隆37年,以"元"姓,"时"名,"元时",出任华阳知县,41年任简州牧,据仓州志.人物.记载:何元时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老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时八十有七。

二. 义门先生与《红楼梦》

“南直召祸”,是义门先生的"滑铁卢",是何焯及其家人的心头之痛,其发生于康熙朝诸子肆谋夺位的大背景之下。储君之位,康熙先是立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后因不满意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康熙晚年,太子之位空缺,康熙便下旨,让大臣选太子,但是大臣们按照“选贤”的规则选出的皇八子,并不符合康熙的意思,于是康熙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迁怒于皇八子及皇八子的亲信。

康熙六十一年,义门先生看到雍正继位已成定局,更知雍正冷若冰霜心狠手辣,不会放过对手八皇子及其所倚重的大臣,万般无奈之中,只好选择"欺君",隐居自保。

"诈死"之后的何焯,以他的学问与才华、以他的经验与阅历、以他的性格与修养,在那样一个与过往隔绝十九年的隐居生活中,最有可能做什么事情呢?——显然是读书与写书。那么与此有关的文字记载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红楼梦》及其有关的批注点评文献中。

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这样说:

纪事之书(唐按:记事言政之书)盈签满架,《红楼》独矫其常,盖一於含蓄也。宝玉元配本属黛玉,宝钗起而谋夺之,贾母遂背黛而娶钗,於是黛玉守节死矣,宝玉不忍黛玉守节死,亦守义而亡。卒之守节义者得会合於天仙福地,肆谋夺者长嫠泣於怨雨凄风,而且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贾母一事乖谬,百戾随之,以全福全寿之人,卒不得全受以归,《书》所谓从逆凶者非欤?然韬其意於字裏行间,不使读者一眼窥破,遂成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

《红楼梦抉隐》更进一步地说道:兹胪举以质天下善读《红楼》之人:太君(皇上),无信之人也。宝玉亲事(储君之位),既许黛玉(太子),复迁异於宝琴(十四阿哥);既改宝钗(四阿哥),复游移於傅试(趋炎附势者)之妹,婚(言)可赖,盟可背,人而无信,莫此为甚!古无信史,故氏太君以史。(括弧内均为唐钤砚加注)

《红楼梦》中不仅有康雍王朝权利争夺的大背景的记载,也有义门先生个人经历的记载:

《红楼梦》脂评甲戌本第一回写甄士隐家被烧。原文是这样写的:"不想这日三 月十五,葫芦庙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 山一般。"在"接二连三牵五

挂四"这句话上,脂砚斋有段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所谓:"南直召祸",是指何焯受康熙之召到京入直南书房为皇八子之师,不 幸引来入狱和抄家之祸。书中所谓"那些小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其实是隐写皇八子及其党羽谋取皇位事机不密,东窗事发,致使诸多官员接二连三受到牵累的一段史实。

同样第一回中写英莲,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上,脂砚斋又有一段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何焯系狱主要是因为他在返乡丁父忧期间,将自己的幼女留在八皇子家托养,为皇四子所参奏,加之何焯回乡守制期间,曾四处活动,为八皇子拉拢官员穿针引线,此事也被年羹尧密奏康熙,引起康熙的反感与震怒。龙颜大怒的康熙一面将皇八子怒斥一通,一面将何焯关进大狱,一大批与皇八子、何焯关系亲密的官员受到罢免和牵 连。何焯众多有才华的门生弟子从此失去进身之阶。正是有感于此,脂砚才会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下写出这样沉痛的长段批语。

可见红楼梦作者对脂砚斋的身世是清楚的,所以会这样写;脂砚斋做为“南直召祸”的当事人之一,对隐情是了解的,所以才会这样批。南直之祸直接导致了何家的家道衰落,导致了脂砚斋的身遭离乱。

甲戌本第十三回在"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句上,脂砚批道:"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伤哉,宁不恸杀!"有人认为"树倒猢狲散"这句话是曹寅的口头禅,其实不对,由甲戌(1754年)上推35年,时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曹寅早已 去世,不可能再说此话。说这句话的主人是谁?他正是脂砚的父亲何焯。

何焯是康熙五十四年系狱丢官,不久获释,约在康熙五十七年前后返乡隐居,在何焯系狱期间,其苏州老家曾被抄家,何焯去职返乡后,看到红极一时的何府已是七零八落,一片萧条的景象,发出"树倒猢狲散"的感叹,事在情理之中,此时的脂 砚是唯一能慰藉何焯受伤心灵的掌上明珠,脂砚能清晰地记住其父生前反复念叨的这句口头禅,并在批书时发出悲叹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甲戌本十三回,针对凤姐治理宁国府"五病",有这样一条脂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可知脂砚三十年前生活在望族家庭,后遭变故。按甲戌年为1754年(乾隆十九年),前推三十年为1724年(雍正二年),雍正二年曹家尚未被抄家,因此脂批中的”余家更甚”,显然不是指曹家,而是指脂砚自己家中的一段”树倒猢狲散”的往事。

“脂砚斋”与何焯居所“赍砚斋”,仅声母之差,“脂”“赍”,韵母相同,再据脂砚斋“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的感慨,可见脂砚斋是女性,经历过“南直召祸”的脂砚斋,当是何焯先生的幼女。

《红楼梦》中有这么多与何焯有关的线索,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呢

三. 考证《红楼梦》的作者

1.《红楼梦》是传记体,非虚构: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明确了红楼梦是传记而非虚构的小说。石头说:"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点明《红楼梦》为传记,内容属实。

2.《红楼梦》成书过程: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与传记有关的五个人,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悼红轩曹雪芹。曹雪芹系披阅增删者,并没有说曹雪芹是作者。

在这五个人中,对曹雪芹的介绍最多,之后还记下他所题的一首五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显然,曹雪芹对《红楼梦》有很深刻的理解,但並非作者。

3.文字狱盛行,《红楼梦》的作者不敢署真名:

在满清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汉人防范严密,文字狱极为酷烈,一旦查出有文字犯忌,动辄施用极刑。像1755 年的胡中藻诗案。胡中藻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斯文欲被蛮”等诗句,便被斩首示众,同他相唱和的鄂昌虽是满人,也因为在诗中模仿汉人的口吻称蒙古人为 “胡儿”,被乾隆斥为“丧心之尤”,勒令自尽。

有个叫徐述夔的人写了一本小说《五色石》,署名 “笔炼阁主人”,他写《八洞天》时,又化名“五色石主人”。看来,徐氏愿意让人们知道这两本书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无论如何,不会把”徐述夔”三个字写上去的。即使如此,当乾隆查出徐述夔在署名的诗中写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时,就认定徐述夔企图“兴明朝,去本朝”,是为大逆不道。是时徐已经去世多年,乾隆竟下令剖棺戳尸,锉骨扬灰。

4.《红楼梦》通篇都有犯忌的文字,作者无意留下真名:

作者藉石头口:……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些事情是他半世亲睹亲闻,绝不穿凿失真。可见,作者确实有欲言难言的隐事隐情,准备用曲折隐晦的笔法演绎出来。事实也正是如此,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谐音、拆字、灯谜、谶诗等手法,含蓄地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信息,有的可解,有的至今也没搞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作者说出自己的真名,他的这番心思岂不白费了?官府只需拿着原书对照作者的身世,就可以定罪捉拿了。

5. 从《红楼梦》写作时间看作者: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脂砚斋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乾隆庚辰的三十年前,是雍正七年,这一年脂砚斋的父亲义门先生,在隐姓埋名七年之后,得子何元时。老来得子为义门先生隐姓埋名的生活增添了喜悦,生命有了传承的义门先

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於写作红楼梦。

显然脂砚提到的这个作书人,不会是1744年(时雪芹29岁)~1754年在悼红轩中披阅增删十年的曹雪芹,30年前的曹雪芹只有15岁,再者,能让脂砚失声大哭的做书人,明显是已经离世的亲人。

因此《红楼梦》的写作时间,应当在雍正七年以前就开始了。那时经历过"南直召祸"的成年人,除了脂砚(23岁),就是义门先生了。

根据以上五点可以看出,与传记有关的五个人名中,石头,空空道人(情僧),是一个作者不同的笔名;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三位是编辑整理者,而前两位,改了书名就消失了。三个书名,吴玉峰《红楼梦》、孔梅溪《风月宝鉴》、曹雪芹的是《金陵十二钗》,三个书名的常用程度是 递减的,但有关三人的信息却是递增的,吴玉峰前面什么也没有,孔梅溪多了个东鲁,曹雪芹不但有悼红轩,还说他如何批阅增删,外加一首绝句。如此看来,《石头记》的原稿是石头完成的,然后交由三位整理编辑。但作者是"石头",不是曹雪芹孔梅溪吴玉峰中任何的一位。

脂砚斋是在1754年(甲戌)开始点评的,很显然她与作者石头关係密切,砚台与石头原本一家,而且因为相同的原因,必须"将真氏隐去",从始至终,她象作者石头一样,不敢露出自已真实的姓名。

综上所述, 作者石头不是别人,他正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脂砚斋的父親何义门先生。 唐钤砚

四. 义门先生是《红楼梦》的作者石头

《红楼梦》作者必具备的七大要素:

1.作者经历了顺康雍乾嘉五朝,不仅熟悉明末清初的传奇典故,也熟悉乾嘉年代的用词时尚,具备这一条件的,是以义门先生为首,父女(何焯脂砚),情侣(一芹一脂),姐弟(脂砚元时)联手的红楼梦创作团队。

2.康雍乾年间的文学巨匠——义门先生通经、史、子、集四部,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流,一直到杂说小学的文字学,并都探索考证,分辨真伪,严密疏通源流,且各有题记。且治学严谨,学尽所用,一言九鼎,堪称一代国学大师,其子元时得父真传,德才兼备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

3.熟悉满清皇室生活的汉人—汉臣义门先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皇帝第八个儿子允禩的老师,兼宫廷纂修,这期间,何焯自由进出皇宫,不仅与皇八子允禩福晋福晋(郭络罗氏)关系密切,康熙其他儿子也因需要校对古籍(比如皇四子允禛,曾要求何焯校勘注解南宋学者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何焯不得不光顾他们的府邸。

4.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义门先生并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的案头工作,随着校勘鉴别的广泛、藏书的增加,何焯自觉知识的浅陋,遂走出家门,四处拜师深造。听说苏州吴县有

有命无运篇九
《望断天涯,再无回头路》

望断天涯 再无回头路

原来人生最悲哀的,不是有命无运,而是当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幡然醒悟时,却发现一切早已尘埃落定,覆水难收。

任你望断天涯,再没有回头的可能…..

凌落川,阮劭南,纵是高高在上的王者之姿,却也是无可奈何.,就像是未晞对阮劭南说过的那句话,你算不到的——是人心。

绝色倾城,一语双关,开始的时候,我一度痴迷阮劭南,因为他的那句:未晞,你要相信,纵是禽兽,也有想要保护的东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因为父辈的恩怨,一个怀着复仇的心归来,用猎人的眼光看着仇家的一切,一个因为知道当初的残忍,纵是面对自己最爱的人也恐惧的无以复加。但是就是因为这一句话,我以为他们终会跨越仇恨的鸿沟,成为彼此的唯一。

我的希望,破灭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还记得高三那年,和同桌一起转喜为悲的样子,那么清晰的印在我的记忆中,就像是未晞听到阮劭南说:我从来就没爱过你时的样子,我从来就没忘记过一样。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人都能为爱放下一切。也是那一刻,我对爱情有了一丝悲凉的绝望。

或许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小说,让我深深融入其中,无法自拔,看完之后,我缓了很久,想到那些炼狱般的伤害,想到最后落川还在痴痴的等待,我的心,就会疼。

也是至此,我对阮劭南不再抱有希望,他那样一个人,再爱一个人,也能冷静理性的将其拆骨入腹,嘴角还不带一丝血腥,甚至能够淡淡的微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这也是凌落川比他幸运的地方。凌落川,可以阴险狡诈,可以比阮劭南还狠毒,可是,他至少还有心,还知道怎样爱一个人。

当阮劭南明白自己放不下对未晞的爱的时候,他乞求未晞再给他一次机会,质问未晞的时候,未晞的一句话让他彻底堕入地狱。她说,如果说不同,或许是因为他跟我说了对不起。那样骄傲的一个人,竟然跟她说了对不起,或许未晞也很难相信,甚至是凌落川自己都很难相信,可是他毕竟是说了。面对自己爱的人,面对自己曾经带给她得几近毁灭性的伤害,他后悔了,他愧疚了,他说,如果可以,我愿意放弃生命,来挽回。

所以,未晞最终爱着的,是凌落川,而不是阮劭南。

但是,纵是两个人如此的爱着对方,却还是争不过命运,躲不过注定的劫难。

是因为不够信任,还是因为太爱,所以太怕自己的真心换来的只是一场阴谋。其实,我很理解凌落川,因为曾经自己亲眼看过一个人利用一个女孩的真心,轻易的颠覆了她的一生,更何况,自己还是帮凶。所以他患得患失,害怕未晞对自己只是利用。纵然最后因为他的离开,放弃,而终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切,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男人,这个过错,值得原谅,因为他太爱未晞,只是太爱…..

我自虐似的一遍一遍的看落川在飞机上写给未晞的话:雨落川下,白露未晞…..只是八个字,我却泪流满面,来世相约的暗语,因为今生太难相守,因为今生相见无期,所以只能期待来生,许你一世幸福安好。

这…..是怎样的绝望?

回不去的才是最美好的,阮劭南回不去的是那白衣的少年,那一心念着自己的未晞;凌落川回不去的是那夹带着悲伤的美好;未晞,因为伤害太多,因为世界太过亏待于你,所以,即使是小说,即使是假象,我也不希望你回去,就这样吧,就这样带着你对落川的爱,期待来生的相遇。

那天夜里,他看着满池美丽的红莲对她说:“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 那时的她没有回答他,只是给他写了四个字:柳暗花明。

……

白色的病房里,他哽咽:“即使这个世界让你一再失望,可是,你能不能为了我,为了我,再坚强一次,就当是为了我,为了我,好不好?好不好?”

她能做的,只是装作什么都没听到,哪怕心疼不已,却只能傻傻的看着前方。 ……

飞机上,他写下来世相约的暗语:雨落川下,白露未晞…...他说:愿我的心可以感动上苍,我的爱可以化作美丽的天使,替我去爱你…..

相信你还在这里

从不曾离去

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

若生命只到这里

从此没有我

我会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

望断天涯,没有回头路,却因为爱,可以期待来生,在绝望中生出希望,就像是未晞写下的那句话:未来是无边的狂野,我折断翅膀在飞….

有命无运篇十
《一僧一道》

宗教迷信,还是托言寓意?---《红楼梦》“一僧一道”新解 陈敬夫

僧道属宗教范畴,人所共知,本无须浪费笔墨,另求新解。然而,要认识《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真面目,恐怕就不是“僧者,和尚;道者,道士”那么简单了。他们多次出现于全书,且贯穿始终,神乎其来,幻乎其去,牵动着许多重要人物、情节,似神的灵光,又象人的思辨,似宗教迷信,又象借神以托言寓意,真不知“魂梦欲教何处觅”。有些青年读者,曾因此而感到迷惘,而红学家们又意见分歧,或者只简单地肯定、否定。因而很有必要根据全书对僧道的描写,进行具体的剖析,以引出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结论。

一、“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

僧道有神、凡之别,由来已久。

凡僧凡道,是现实世界的人。因内感于人间苦痛,外感于宗教宣传,终于看破红尘,皈依空门者,有之;因政治角逐,财权兴替,暂假蒲团以为清闲地主,或拂麈尾以为官僚政客者,有之;因不事生产,专行迷信,借宗教以欺瞒诈骗、谋财害命者,亦有之。佛门道院本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因而一般的僧道,便不能不是备受折磨、被迫而寻求逃路的奴隶。《红楼梦》写僧道,主要是凡僧凡道。如:“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的惜春;因“不合时宜,权贵不容”,不得已而带发修行的妙玉;“现掌„道录司‟印”,出入权门的张道士:口念“阿弥陀佛”,却伙同凤姐勾结官府,为几千银子害死人命的老尼姑静虚;高唱“佛法平等”,竟立意“拐两个女孩子去做活使唤”的智通、园心;“明里不敢”,“暗里也计算”害人的马道婆;既为女尼又殷切盼望跳出道院牢坑的智能;“做奴隶而不可得”,终于“绞了头发做尼姑”的芳官、蕊官、藕官等。作者对他们的生平遭际、思想性格的描写,赤裸裸,毫无讳饰,无论阶级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爱憎分明:对惜春、妙玉,尤其是芳官等,哀其不幸,深表同情;对张道士、静虚、智通、马道婆等,恶其灵魂丑恶而暴露之。而集中于一点,又无不表现为对宗教神学的无情批判,表现为“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①。

神僧神道,是幻想世界的神。神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蒙昧时期。一方面,人们幻想征服和支配自然,因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出许多英雄,即神的形象,如开天辟地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教民稼穑的神农等。这些神和神话故事,对社会实践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无法抵御,又想象有一个“上帝”在支配主宰一切,形成了原始宗教。所以恩格斯说:宗教“根源于蒙昧时期人们的狭隘愚顽观念”②。不过,那时还只是一些零星的思想形态,只因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经过历代剥削者和宗教士的不断生发扩展,才形成宗教神学体系,成为毒害人民的鸦片。

神话与宗教,都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的宣扬宗教迷信,以天上不可亵渎的神权,为地下的王权作辩护;有的则是借神话托言寓意,批判现实,表现理想,即使采用某些宗教形式,也不得与前者混为一

谈。《红楼梦》也写了个神道世界,确切地说,应该是神话世界。有人认为,一僧一道代表佛教道教,警幻仙姑代表以儒为正宗的三教合一。这完全是曲解。曹雪芹出入于三家,对三家都有批判,难道反成为三家思想的大杂烩?仙姑也好,僧道也好,什么教都不代表,只代表曹雪芹的托言寓意。

本文且说一僧一道。他们天上地下,神来幻去,是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神道神僧。其真像出现,“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据石头说:“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显然又是现实中存在的德才兼备的高人,而且有点象作者曹雪芹,只“利物济人”,并不“补天”。其幻像出现,“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显然又是愤世疾俗的狂人形象,不入王公大人之眼;狂放中似乎也有作者的影子。其命名一曰“茫茫大士”,一曰“渺渺真人”,不正是“子虚公子、乌有先生”一类假托吗?我们不必象解庵居士说他们“即作者之魂魄也”,或“皆宝玉之魂魄也”③;但看做作者为表达某些不愿或不便直说的思想意念的假借,是符合实际的。正如书中的贾宝玉,平时“毁僧谤道”,最恨有钱的愚夫愚妇“混供神,混盖庙”;一旦需要,他也“供神”,只不是信神,而是“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脂评”说:“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借观世音可比。”旧红学家王希廉也说:“茫茫大士、空空道人、警幻仙子等俱平空撰出,并非实有其人,不过借以叙述兴衰,警醒痴迷”。④既然是假借,何以非僧道不可?而且二人如同一体?有人认为,“僧道常同行止是说佛道二教有偕同一致之处”。那就不是假借,而是宗教神学了。其实,脂本八十回书,一僧一道共出现九次,涉及的人有石头、甄士隐、英莲、黛玉、宝钗、贾瑞、宝玉、凤姐、柳湘莲等,每一次都在“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即末世社会怎样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命运。因而僧道偕同,不是佛道二教偕同一致,而是借“僧道”谐生道,代表作者对地主阶级及其各类人物的生存出路的客观观察的分析和判断。

二、“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红楼梦》一开卷,一僧一道即出现在纲维全书的神话中。据甲戍本,女娲炼石补天,于大荒山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的剩下一块未用,被弃在青埂峰下。而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忽见一僧一道来到峰下,坐于石边,高谈阔论。先说了些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顽石听了,被打动凡心,便要求僧道带他“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经过苦求再三,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那大石变成一块扇坠形美玉,携入红尘,让他“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一部《红楼梦》,竟从顽石求僧道写起,用意何在?是寻求宗教出路吗?可慈航普度众生,是要超脱红尘苦海,岂有反向之理?说来也巧,僧道首次登场,竟与曹雪芹开场演说《红楼梦》同一机杼,“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这虽是偶然中的同一性,却与作者以神话引出现实描写的艺术构思契合。写神,本意在写人。顽石被弃,景况够悲苦的了;但他听僧道谈神说人,并不向往天国,倒是要求人间生活,而且是到那号称“昌明隆盛”的国家,“诗礼簪缨”的豪门大族,去“安身乐业”。这就表明:顽石求僧道,实际上是求生道,而且是上层社会地主贵族的生道。明乎此,则曹雪芹让顽石求僧道,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是要以亲身的观察体验,对地主阶级的生存命运作出历史性的宣判,也就不言而喻了。

生道,是严峻的社会问题,有盛世生道,也有末世生道。顽石求生,是盛世?末世?或者表面上是盛世,实际上是末世?作者说:“朝代年纪”,“失落无考”。这与鲁迅揭露封建主义的“吃人”历史,说“这历史没有年代”,出于同一匠心,意在“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薄子”⑤,和盘托出,以概括更深厚的历史内容,并不是没有朝代年纪。所以“脂评”指出:“据余说,大有考证”。第五回,宁荣二公之灵对警幻仙姑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第十三回,秦可卿临终致梦凤姐:“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这些虽说的是贾府,却与清王朝的兴盛同步。清朝从顺治帝一六四四年定都北京起,至一七四四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正好一百年,决非巧合。更值得考证的是下面一些奇怪数字:女娲氏“炼成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按农历计,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天。“三万六千五百”之数,不正是一百年吗?而一“用”一“弃”,还寓有对清王朝政治历史的褒贬呢。在曹雪芹看来,清初百年,尽管封建之天已破,尚能以补天之材补之;百年之后,则倾塌之势已成,补天之材尽弃,再也不可修补。那被弃顽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正反映曹雪芹家没后受到锻炼,提高了认识,才深刻感受到地主阶级及其封建统治的衰亡趋势。“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并不只是个人生不逢时之悲愤,亦大厦倾危,民生多艰之苦痛。“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则“昌明隆盛之邦”即所谓“雍乾盛世”,正处在天崩地解、方生未死的时代。“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盗,民不安生”,则生产破坏,社会动乱,地主贵族竞相掠夺,老百姓已无法安生。这盛世,已入末世,顽石求生就在这样一个由极盛转向衰亡的时代。作者正是为了反映这一时代的种种悲剧,才以女娲炼石补天为背景,幻造顽石入世亲历生活,展开全书反封建内容的描写,以宣判地主阶级的衰亡命运,表现新的人及其对新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我们将看到现实人生的探求者的艰苦历程,而不是宗教的归宿。

三、“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在甄士隐的生活中,一僧一道曾出现三次。

一次是“梦”中。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过的是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这说明他在地主集团内部,早已受到排挤,因而才于梦中求僧道为之“大开痴顽”,以“免沉沦之苦”。他的梦正是有感于本阶级“自杀自灭”的危局,而思谋出路的心理反映。僧道开导他:“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这好象是要以宗教为出路了,其实,“不忘我二人”,即不忘生道。佛教以现实世界为火坑,曹雪芹借书中人物,说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智能身在佛门,却向往红尘。她对秦钟说:“除非等我出了这牢坑”,显然以佛门道院为牢坑。龄官当着贾蔷骂贾府,“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鸳鸯骂嫂子劝自己嫁给贾赦,是“把我送在火坑里去”;富贵公子贾宝玉初会秦钟,就恨自己为什么生在侯门公府,说“„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⑥;贵为皇妃的元春,享尽荣华富贵,也埋怨当日不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都把“富贵”看做火坑。可见“跳出火坑”就是跳出地主阶级以白骨建造“荣华富贵”的罪恶渊薮,摆脱封建束缚。

一次是“梦”后。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⑦甄士隐的梦,虽是面临危局思出路,但小康生活仍然使他睡眼惺忪,醒而未醒,因而并未真感到无路可走的苦痛。所以,僧道见他抱着女儿英

莲在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陶醉于眼前繁华,“便大哭”。又是深情劝告:“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又是大笑讽谕:“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一方面是说,甄士隐一家,将因元宵节葫芦庙一场大火而破产;女儿英莲,将被拐卖为奴,后来薛蟠占以为妾,改名香菱,死于夏金桂之手(高程本改变了这一结局),所以判她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另一方面,“脂评”认为“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官小家,以小见大,是此书章法。”又说:“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就是说,写甄家实为写贾府一类大族,写英莲“有命无运”,寓有不便直言的政治内容。贾府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各有寓意。元春生于大年初一,即元宵节前。她晋封贵妃后,贾府始形成“烈火烹油之盛”。知元宵佳节,即元春代表的“初春景”,是贾府等地主贵族兴盛的象征。元宵盛景一过,自然就要“烟消火灭”。当然,或甄家,或贾府,“烟消火灭”都不会是自然火灾。偶然中无必然,岂曹侯如椽大笔之所屑为?古老的葫芦庙,当是积满历史沉渣的古久中国、末世王朝的象征。曹雪芹目睹雍、乾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烈火,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已烧得不堪收拾,因而由此及彼,幻化为葫芦庙起火,借甄家以小喻大,宣判贾府以至整个封建统治,盛景已去,下一代将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虽有生命的延续,再无发展前途,徒尔断送祖宗基业,以“烟消火灭”而告终。这显然是作者观察研究生活作出的判决,说不得因果宿命。

一次是“贫病交攻”之际。中心情节即甄士隐解《好了歌》而出走。无庸否认,《好了歌》有梦幻无常思想,但它否定功名将相、金银财富、姣妻恩情、孝子贤孙,本质上是对地主阶级人生理想生活道路的否定,对财产权力的争夺和伦常道德虚伪性的批判。僧道嘛,能不说“神仙好”?以神仙好作为摆脱尘劳的出路,与其说是皈依宗教,不如说是要自由,要摆脱封建桎梏。而且,《好了歌》的核心是“好与了”的关系:“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里固然有历史循环论的局限;但重在强调“变”,强调“若要好,须是了”,即新的好社会的到来,必须是由旧社会的死去。同时,它是针对封建末世地主阶级的腐朽衰亡现实景况而作出的哲学概括,因而就不能不承认它含有朴素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思想。甄士隐曾经过由“好”到“了”的剧变,他以亲身体验为《好了歌》作解,虽有较浓的虚无色彩,却也是衰亡现实的典型概括。所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正表明他不是“彻悟”“一切皆空”,而是“彻悟”地主阶级争夺财产权力的危机,才决然出走的。

总之,甄士隐三遇僧道,一是思脱“沉沦之苦”,二是认识地主阶级已“有命无运”,三是解《好了歌》而与本阶级诀别,反映他在认识上的发展过程。作者意在引导人们认识衰亡的必然,走向叛逆,并非诱骗苦难众生,皈依空门。

四、“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反面,要紧,要紧”

正面与背面,反映事物的二重性。用僧道提出“照背面”的方法,来认识“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可以克服片面性。

贾天祥,即贾瑞。此人“最无行止”,见凤姐就“起淫心”,终于被捉弄而死去,活该!凤姐“毒设相思局”,派出与自己不干不净的贾蓉去诱杀贾瑞,导演一场淫妇设圈套,奸夫捉奸夫的丑剧,毒则毒矣,淫却不

失其“堂皇正大”。这也许就是“诗礼簪缨之族”的本色吧。你看贾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贾琏之流,“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去。而被尊为“老祖宗”的贾母,却认为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公开承认“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以一贯性肯定其合法性。这就表明:“淫”是地主阶级的共性。曹雪芹歌颂真正的爱情,反对“皮肤溢淫之蠢物”,所以要以“风月宝鉴”,“戒妄动风月之情”。

现在有一种错觉,以为“风月情”仅仅是男女私情。其实,如“东篱本是风月主”,“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剪裁冰雪,追陪风月”之类闲情雅趣,与男女私情并不相干。还有那些富而无文者,对风月情趣,也嫉而羡之,少不得去附庸风雅;而“诗礼簪缨之族”,更把它看作富贵繁华的“诗情”。你看曹家,“秦淮风月忆繁华”⑧,“风月栋林无俗客,繁华玉蕊领芳春”⑨,“风月”就是富贵风流呵!所以,“戒妄动风月之情”,意义是双重的。作者认为,地主阶级在上述两方面都已象堕落子弟贾瑞,病入膏盲,“无药可医”;唯存一线希望,就是天天看照“风月宝鉴”。且看跛道人的介绍: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照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说来虽极玄幻,听来仍极明白:目的,警幻;对象,杰俊、王孙;功能,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方法,只照背面。以警幻为目的,男女情事,只其一端;其本仍在地主家族“运终数尽”。以“聪明杰俊、风雅王孙”为对象,不只因为他们道德上堕落,更因为政治上“竟无可以继业”者。“邪思妄动之症”,仅仅是“见凤姐贾瑞起淫心”吗?借省亲写南巡,揭露统治者“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别说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字竟顾不得了”,这种劳民伤财的“虚热闹”,所谓“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是不是邪思妄动之症?“主仆上下”,只知“安富尊荣”,“奢华靡费”,只讲“日用排场”,恣意享乐,而“运筹谋画者无一”,是不是邪思妄动之症?韩非说:“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倚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资财也。”⑩末世地主阶级上至皇帝下至贾府一类大族,不正是这样吗?看照“风月宝鉴”,何以“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凡事物都有二重性,既看正面,又看反面,叫做全面看问题。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起支配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它由正面向反面转化后,就要从反面去看。这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实在是“要紧,要紧”的。你看贾瑞,拿起“风月鉴”“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便“连忙掩了,骂道人混帐”;“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心中一喜”,就只照正面。结果乐是乐了,元气也尽了,终不免一死。许多研究者都引“脂评”“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论定为“色空”;却略去了最后一句“作者好苦心思”。什么“苦心思”?用“脂评”回答:“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凡看书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何为“表”?色空。何为“里”?正面红粉佳人凤姐,反面骷髅,即“好便是了”;对贾府说,是“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对整个封建统治说,表面繁华的雍乾盛世,本质上已是一具僵尸。所以作者要警幻,要人们照背面。然而,贾瑞之流,只喜看正面,不愿看反面,“自己以假为真”,把封建末世的繁荣假象当作真实,迷而不悟,此所以别无生路。

五、“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如果说,在地主阶级中,甄士隐代表隐遁一派,贾瑞代表堕落一代,则薛宝钗就是正统正宗了。对于她,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 有命无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877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