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016-01-16 10:56: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一《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赏析》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一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赏析》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注解1、泉壑:犹山水。译文山泉沟壑萦绕着这座茅屋书斋,云霞映衬墙头薜荔象五彩幔帷。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家仆正辛勤地把萝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会面日期。赏析��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极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辉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花鸟情态,末联写邀约。“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二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注解: 1. 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2. 补阙:官名,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

3. 茅茨:(cí)茅屋。

4. 泉壑:这里指山水。

5.怜:可爱。新雨:刚下过的雨。

6.山:即谷口。夕阳:傍晚的太阳。

7.迟:晚。

8.家童:家里的小孩。

9.昨:先前。

韵译:

山泉沟壑萦绕着这座茅屋书斋,云霞映衬墙头薜荔象五彩幔帷。

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

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仆正辛勤地把萝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会面日期。

赏析:

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极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辉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 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花鸟情态,末联写邀约。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

钱起,唐朝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题材多是送别酬谢,写山水风景时,词工意深,多有佳句遗世,其中《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人传诵,称为绝唱。

从诗题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薛帷”指“薛荔的墙帷”。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薛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本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了这里的鸟与花。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一如“花径缘客扫, 蓬门为君开”之妙。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此诗用字精准,形式工整,手法独到,写景唯美,表意含蓄,值得后人品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花鸟情态,末联写邀约。“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

这是作者邀请友人到书斋来聚会的诗。诗的大部分篇幅写了书斋及周围的幽美风景。书斋被围绕在谷口的泉壑之间,云霞从书斋外墙的薛帷间升起,可知书斋幽静,书斋所处山中高处。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可喜;傍晚,山光绿紫万状,也十分可赏。白鹭常常很早就栖息了;花在高山中,谢得更迟些。这六句写出了书斋附近的清幽美景。结尾一联则是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盛情。全诗写景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了钱起新奇清淡的诗风。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三
《花开蜂蝶驻,景美朋友来——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赏析》

经典阅

花开蜂蝶驻,景美朋友来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赏析

○浙江师范大学2005级教育学硕士杨铁金

◎原诗

谷口①书斋寄杨补阙②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③,云霞生薜帷④。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⑤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⑥,昨与故人期。

◎翻译

泉水从茅茨中流下来,云霞从薜荔丛中发生。新雨过后,愈加青翠的竹林讨人喜欢,夕照之下,映了余辉的山色惹人喜爱。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清秋的花儿总迟迟凋谢落去。家僮已经把藤萝掩映的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昨天已经和友人约好了见面的日期。

◎赏析

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翠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辉动人;鹭鸟早栖,悠闲自在;秋花未落,仍有余香。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写出书斋的幽深宁静、简朴多彩。颔联晴雨分写,色彩对比。颈联写花鸟情态,动静结合。末联写邀约,有约在先,会期已定,家仆已将幽静的小路扫除干净,随时可以迎接佳宾了。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不愧为写景妙句,为后人所称道。

诗歌以美景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和高雅的人生志趣,也写出了他对朋友的诚意的邀请。

◎注释

①谷口:地名。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当泾水出山之处,传说为黄帝升仙的地方。风景秀丽,山水宜人。

②补阙:官名。唐武后垂拱年间置,职务为侍从讽谏。

③茅茨:此处作蒺藜、茅草解。④薜:薜荔。帷:帷幕。⑤鹭:鸟名。

⑥萝径:门前为女萝所掩映的小路。萝,一类爬蔓植物的通称。径,小路。

26

◎名句点击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写出谷口晴天、雨天,各有可爱迷人的景色。诗句虽未明写色彩,但雨后之竹含“翠”,夕阳在山见“红”,寓鲜明的色彩对比,使诗歌有了含蓄的画意美。

从句型看,它实际上应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但如果改成这样就缺乏诗意了。“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的句式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竹”和“山”生命的灵动。“新雨”与“竹”之间,“夕阳”与“山”之间达到了美的和谐,美的极致。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目的是给人以如睹其物的感觉,而不是仅知其物。艺术的手法是使对象陌生化,形式复杂化,这样可以增加艺术接受的难度和强度,因为艺术的接受本身便是目的,它应该延长。”陌生化理论落实到语言运用上,就是语言变形理论,诗歌语言就是对普通语言的有组织的违反,违背常规,有意偏离语言的规则系统,通过挤压、颠倒、缩短和拉长等,使语言陌生化,产生离奇感。通过语言变形,能获得新、巧、奇、警的效果。

像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的“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改成“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再如“溶溶院落梨花月,淡淡池塘柳絮风”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古代诗歌的精致、高雅和西方现代诗歌的奇特、怪诞的效果往往是通过普通语言的变形所取得的。

经典阅

◎延伸阅读养鱼人的小屋

村庄的东边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口水库,水库边上有一间茅草屋,那是养鱼人的家。

每天放学,我都要到那里去,看着养鱼人坐在小屋前的一块石头上,手里燃着烟,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看着鱼儿欢快地吃草,听到儿子从学校回来叫他一声“爹”。

养鱼人来自外地,是个瘸子,走起路来一拐一拐地。哦,忘了介绍,我就是他的儿子。茅草屋是我的家。

屋外有美丽的湖光山色,晴天,翠竹挺直腰杆,送来清凉;雨天,风摇撼着竹枝舞蹈。白天,时有白鹭在水边散步、嬉戏;夜里,卧听天籁,有动听的昆虫的合奏,也有令人震撼的山兽的交响。因为有父亲在,我并不感到害怕与寂寞。在这里,我领略了夕阳中的山色,夜空里的星斗。小小茅草屋,风能进来,月能进来,它承载着人生的苦涩和我五彩的童年梦想。

每天晨曦中,我一睁眼就看不到父亲,因为他要在天亮之前赶到城里去卖鱼。平时割草、捕鱼父亲并不让我帮忙,他只是让我读好书。到了星期天,有城里人过来钓鱼,他却要让我过去拿这拿那的。父亲向他们夸耀儿子的聪明。于是城里人也附和着夸我几句:“这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父亲得到了许多的满足。

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那时,我插班在乡下的一所初中,学校收了我许多借读费,我觉得如果不用功读书就对不起父亲,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的前几名。尽管如此,老师告诉我不能参加这里的中考,我只能回原籍去读高中。但我知道一旦回到了家乡,就意味着失学。在我的家乡,读高中是一种奢侈品。

这个问题让父亲操心。每当城里来人,父亲就向他们打听解决的办法。

后来一位记者帮了我们的忙,他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反映了我们的情况,教育局很快就解决了我在当地考试的问题,但他们说读高中的事要等成绩出来再说。

父亲很感谢他们,就在小屋里设了个鱼宴招待他们。烧鱼是父亲最拿手的。那天,父亲在水库里抓了几条不同的鱼,做了几道农家菜。那位记者和教育局的一位领导来了,他们吃得很开心,说了一些醉话。他们说父亲要是在这里开个农家菜馆,生意一定会好得不得了。父亲恭恭敬敬地敬了酒,然后摇摇头说:“好是好,就是缺人手。”这句话,当时我就能听懂,父亲的身边不仅需要我,更需要生活中的另一半,但是……

中考我考出了高分,当地的公立重点高中却不能录取我,因为

27

经典阅

公共教育资源不能白白地让我占用。最后还是那位记者帮我联系了一家私立高中,解决了我的读书问题。

到城里读书后,有时周末也要上课,我很少回家。但每天睡觉的时候,我总梦见父亲瘸着腿,一拐一拐地行走在水的边上。

这个梦一直伴着我,直到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父亲出了车祸,永远地离开了水边,魂归故乡。

风雨中,我撕心裂肺地喊着父亲,再也无缘和父亲一同领略白鹭的悠闲自在,迟落秋花的绚烂。

后来我以父亲的抚恤金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秋天的一个黄昏,我独自来到水库边上。养鱼人的小

◎相关链接

“大历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所长亦各异。如钱起才能很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才思敏捷,善于作应酬的送行诗。卢纶曾到过边塞,其边塞诗不乏昂扬气势,带有盛唐余韵。此外,十才子都有反映战乱生活的诗,虽是冷眼旁观的客观记录,有的也写得较为深刻。

“十才子”齐名,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生活态度,不再像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的兴趣也不在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虽没有刘长卿诗那种浓重的孤独寂寞感,但总表现出一种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钱起(约722年-约780年),字仲文,浙江吴兴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青年时代几次赴长安考试,不中。天宝十年(751年)三十九岁时中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今陕西)县尉等小官。大历年间,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有《钱考功集》。在大历十才子中,钱起年辈最大,成就最高,曾与王维等人唱和,诗风也略似王维。诗以五言为多,多送别酬赠之

28

屋仍在,但不是过去的茅草屋,而是一间砖瓦房。一对父女是它现在的主人。

余辉里,那位父亲在岸边投放鱼饲料,女儿则趴在屋前的一只方凳上写着作业。

夕阳中,一面是金色的山峰,一面是苍翠的竹林,真美!

我早已泪流成行!

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

《全唐诗》收录钱起诗四百余首,其中送别诗占四分之一多,应酬诗也不少,少数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史实。其五言诗长于写景,词句干净。近体诗中佳句也较多。如:“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游辋川》);“树深烟不散,溪静鹭忘飞”(《忆山中寄旧友》);“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题玉山村叟屋壁》);“孤村凝片烟,去水生远白”(《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等。他的《省试湘灵鼓瑟》颇为后人称道。末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不仅点明环境气氛,而且能引起对曲终人杳的惆怅,被时人称为绝唱。

他的代表作如《归雁》,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瞩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春雁北归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诗人却一反常态,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劈空设问,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去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诗人在三、四两句代大雁作了回答: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婉转地表达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整首诗构思新颖,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境清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钱起也有描写家乡湖州山水景色的名诗。如《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全诗写回乡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还乡的喜悦之情。幽竹之不改清阴与花朵飞尽黄莺不啼的对比,含蓄而富有哲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是对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创新品读

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是邀约之作。我却想起这样的诗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一个人不容易,人生要得一知己难,但人们却愿意这样地等下去。招待客人,李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何等的豪爽!杜甫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喝的是自家酿的浊酒。真挚之中却有些心酸。古诗中也有许多约朋友来赏花、品茗、下棋、侃山的,但少有现代人这样,一个电话过去“今天到我家来搓两圈”的,这就是古今的不同吧。

钱起却只写自己的书斋。它在山野之中,沾了天地的灵光,泉水、山谷旁边绕,白云、彩霞头上飘,还有藤藤蔓蔓相勾连。一切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情趣。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清淡的人生,高洁的情操。他向人炫耀的只是自家的书斋,展示的却是精神上的富足与生活上的自得其乐。诗人爱这里的阴晴雨雪,爱这里的花开花落。雨后的翠竹是美的,因为它比平时更有精神,夕照山峰是美的,因为它是充满生命的暖色。爱雨后竹林的人是孤寂的,清高的;热爱黄昏的人,是寂寞的,沉思的。在这样的境地生活,作者充分享受着闲暇,生活得自由自在,不必为世俗所累。就像那些鹭鸟早早归巢,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而舒适的生活,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只有生命的原生态。但是清静并非无为,这里的花特别富有生机,已到秋天却迟迟不肯落去,生命是多么的旺盛和坚强。这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

他告诉即将到来的客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性情,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为寻找一位知音,他袒露心扉,向对方发出了真诚的信号,渴望接收到同样的信息。

但是诗人和杨补阙还不是深知,所以他要客客气气地说,我已经将山间挂满藤萝的小路清扫一遍了,随时迎接你的到来,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尊重与期待。

诗写到这里就没了,不写与朋友相见的欢愉,却留给我们许多回味。

经典阅

◎诗人故事

钱起与《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的吟着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就走到院子里,一看,没有人。觉得很奇怪,但这两句诗却一直记住着。明年,到长安去参加礼部考试。试题是《湘灵鼓瑟》。钱起就用这两句诗为结尾。主试官李暐看了他的考卷,非常赞美这个结句,以为“必有神助”。于是录取了他,名次很高。从此钱起以进士成名,从校书郎开始,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他这首诗成为唐代三百年间省试诗中的著名作品: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在唐代,各地品德、文学都好的士子,经过地方长官的访查考核,由县报名给州,由本州长官提名推荐到中央。这时这个士子就称为“乡贡进士”。乡贡进士还不是进士,仅是由本乡贡献给朝廷,已取得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省试的考试项目,主要是诗赋。一篇律赋,一首律诗。赋用八韵,诗限作五言六韵。题目或用古事,或用时事,或用三字四字成语,或用一句五言古诗。应试者可任意取题目中一字为韵,也有由试官指定题目中某一字为韵的。一般都用平声韵。天宝十年的省试诗题是“湘灵鼓瑟”。这是屈原《远游》篇中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古代相传的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都嫁给舜帝做妃子。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今梧州),二妃不久也悲伤而死于湘江之滨。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灵就是神。湘灵常常在月夜弹琴鼓瑟,声调悲凄,感动旅客。屈原作《九歌》,也采用这个神话,有《湘君》、《湘夫人》各一首,就是湘灵。

29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四
《诗歌鉴赏 语言之练字》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五
《巧解诗家语学案》

《 巧解“诗家语” 》 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语言,把握诗家语的特点;

2. 针对诗家语特点掌握方法,有效理解诗句。

高考回顾】(2014年江苏卷)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自学质疑】

回顾课本中哪些诗句是诗家语,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理解(举两例)。

【课堂总结】

【活动探究】分组讨论下列诗句的特点。

第一组:

1、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2、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满庭芳》)

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王维《送别》)

第二组: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2、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杜甫《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

5、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第三组:

1、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杜甫《滕王阁子》))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5、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第四组:

1、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王安石《南浦》)

3、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新。(李白《劳劳亭》)

4、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苏轼《江上看山》)

【迁移应用】利用所授知识理解下列两首诗。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六
《2015诗歌鉴赏之理解》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七
《广东省湛江市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二)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挽回/分娩 悭吝/歼击 着落/着迷

B.轶闻/卷帙 攻讦/劫持 鲜美/鲜有

C.心扉/绯闻 吞噬/对峙 慰藉/狼藉

D.邻居/怜悯 戏谑/琐屑 靡费/奢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亲近大自然”的呼唤使得生态旅游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久居城市的“水泥森林”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深感压抑;回到乡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令人心旷神怡。种种菜,摘个果子,尝尝自己钓的鱼煮的汤,真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

A.时尚 B.暗无天日 C.心旷神怡 D.返璞归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

B.伊拉克战争教会了英国和美国一个关键的教训,那就是在利比亚、叙利亚,不再轻易采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采取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

C.联合国安理会昨日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扩大制裁对象,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

D.孙影,一个平凡而有着不凡追求的辽源女孩,放弃了深圳的高薪工作,只身前往贵州山区支教,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去追寻他们的“梦”。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

④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是一片自然风景含有诗意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⑥④②⑤③ C.③④①⑥②⑤ D.③⑥①④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知节字子元,幼孤。年十八,监彭州兵,以严莅众,众惮之如老将。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

徒知定远军。时议调河南十三州之民输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适至军议事,知节曰:“军少粟多,簸英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料,遂省河南之役。时部民入保避寇,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知节曰:“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即命斩之。

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恃势自任,恶知节不附己,遣守彭州,付以羸兵三百。知节累请益兵,不从,贼众十万攻城,知节力战,自晨抵晡,士多死,迟明,援兵至,复鼓噪入,贼遂溃去。

自乾德后,岁漕蜀物,动逾万计。时籍富民以部舟运,坐沉覆破产者众。知节请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自是蜀人赖以免患。

徒知延州兼鄜延驻泊部署,会镇州程德玄政事旷弛,徒知节代之。诏发澶、魏等六州粮输定武,时与边寇兵交境上,知节曰:“粮之来,是资盗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寇无所得而遁。车驾在澶渊,时王超拥兵数十万屯真定,逗留不进。知节移书诮让之,超始出兵,犹以中渡无桥为辞。知节预命度材,一夕而县。

景德中,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时王饮若为枢密使,知节薄其为人,遇事敢言,未尝少屈。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时钦若宠顾方隆,知节愈不为下。 天禧初,移知天雄军,未几,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知节将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厚,必一时豪杰,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故闻其风者,亦知其为正直云。

(选自《宋史马知节传》,有删节)

【注】①红腐:指陈米色红腐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节累请益兵 益:增加

B.自晨抵晡 晡:天明,天亮

C.会镇州程德玄政事旷弛 弛;懈怠,荒废

D.得其不直,辄而诋之 诋:责骂,斥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败我师于君子馆 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

B.以有备,引去 知节请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

C.寇无所得而遁 而知节每不然之

D.簸其红腐 真宗闵其癯瘁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马知节“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 ②复鼓噪入,贼遂溃去

③知节移书诮认之,超始出兵 ④时钦若宠顾方降,知节愈不为下 ⑤天禧初,移知天雄军 ⑥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知节十八岁时住彭州监兵,因为治军从严,得到部下的敬畏。

B.知节掌管定远军时,能为百姓着想,设法省却了河南十三州百姓的运粮劳役。

C.李顺叛乱,朝廷派马知节守彭州,而只给他三百老弱之兵,他率三百老弱之兵与十多万叛军力战直到援军到来。

D.作为将门之后,马知节有勇有谋,喜爱读书,广交豪杰,当时对他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正直。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3分)

(2)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4分)

(3)知节薄其为人,遇事敢言,未尝少屈。(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薜荔墙帷。

(1)诗的颈联“闲”“迟”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妙处。(4分)

(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牡牧《阿房宫赋》)

(3)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重湖叠巘清嘉, ,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青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读者在通过文本进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和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奥秘时,不但能够实现对优美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欣赏,更能产生确证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愉悦。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是作者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情感性满足。作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情感表现出极大的感染力。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经常可以直接体验到一种人世的沧桑,体验到人类命运的一种壮阔和艰险,进而产生一种悲怆的情感。另外,文学作品中的“黑色幽默”,让人可以产生一种在压抑和解脱之间的情感经验,喜和悲的情感也可以在瞬间宣泄得淋漓尽致。这种作品内部各种情感的相互冲突与中和,酿成整体情感强度的低落,却赢得情感的真实程度和深刻程度的加强,让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满足自我实现情感的高级需要。

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当今文学作品能够摸准时代的脉搏,努力挖掘出文字的精致深邃,凸显文学作品的内涵韵味,让文学走进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从包罗万象的文学世界里感受到美,感觉到快乐,汲取到价值:让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再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学能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B.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文学作作品的文本或形象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C.在通过文本进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和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奥秘时,才能产生确证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愉悦。

D.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文学回答了“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

E.文中用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心灵的正能量。

B.文学能让读者感悟人生要义,还能让读者不断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C.文学作品中的“黑色幽默”,能让人可以产生一种在压抑和解脱之间的情感经验,以便满足自我实现情感的高级需要。

D.如果当今文学作品不能够摸准时代的脉搏,不能努力挖掘出文字的精致深邃,不能凸显文学作品的内涵韵味,就无法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

14.作者提出“让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文章认为阅读文学作品能给读者哪些方面巨大的心灵作用,请概括列举。(4分)

15.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古今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招手

①这两年间,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连古稀的父母作了邻居。他们就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过去,走过来,包括上下电梯,也就5分钟。

②去年夏初,他们从近30公里外的郊区小镇,迁来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

③转眼一年有半。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又一次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后,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包子或炒饼,茄合或馅饼,温乎乎的,像童年记忆中,抚摸脸颊的母亲的一双手。

④父母在身边,我内心的幸福滋长得茂盛。虽然不是每天都过去,但每走却能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一种方式:招手。他们和我,父母和儿子,每天清晨,一方在院子里,一方在房间里,隔着几十米的距离,相互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的节目。

⑤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一年多来,除了冬季,其他三个季节,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定时出门。6点多钟,我从窗边向下面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下面的小花园里散步了。花园是被几幢楼围起来的一个椭圆形空间,不大,尽在我的视野中。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走得很慢很慢,父亲紧贴着母亲,佝偻着的腰好像比过去更弯了,几乎是紧贴着地面。但走到迎着我这幢楼的方向时,他们都会用劲抬起头来,不停地向着我这扇窗户张望。

⑥我知道,他们在等待我,伸出手去,朝他们挥动。

⑦我住的是这幢楼房的20层,他们要仰起脸来,才能看到我所在的房间位置。我在下面张望时脖颈都感到别扭,他们抬头的动作,就要显得更吃力,更迟缓。因为角度的关系,我在上面能望得见他们,他们在下面却看不到我。

④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出一个孩童般的类似捉迷藏的念头:在他们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在他们每次走到面对这边的位置时,在他们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招呼他们。最后两次,他们还停下脚,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他们向东边走,要回自己住的单元门里去了,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这边望。

⑨过不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的声音,压该是回到房间就直接拔打的。问今天怎么没看见我,没有听说要出差呵,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

⑩我心里掠过了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八
《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复习》

诗歌鉴赏之语言复习

一、章节内容:鉴赏诗歌语言

二、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诗歌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意、隐含意、暗示意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四、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对“题眼”“诗(词)眼”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或对不同时期、不同诗(词)人的诗(词)作风格不甚了解,或对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积累不够,或组句表达不够规范,造成失分。

五、考试形式及考情分析:

考查诗歌题型比较固定,主观题,一般5-6分。

1. (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2.(2010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3.(20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愉悦人心。

小结:从几道题的设问及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所以考察语言就是考察表情

达意和从语法和修辞角度鉴赏诗歌语言,并体会诗歌风格。

六、复习过程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这一点和我们学习文言文有相似性,文言文中也说词类活用、句式特点。另外,读懂诗歌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先会翻译。如果学生能写出译文,一切会迎刃而解。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1.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

例3.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磐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溪水之中危石耸立,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好像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冷色的青松,使照在上面的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 “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正如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此两句,作者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从而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例4.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形容词作动词用,就把看不见的时光催人老化为色彩斑斓的红绿颜色,而且后面着一个“了”字,写出了樱桃由青而浅红,再到深红成熟,芭蕉由嫩绿到深绿衰老的变化过程,这就表现了韶光飞逝的时空忧患意识――青春不再,盛世难逢。

例5.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果肉鲜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

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 “绿”、“闹”、“咽”、 “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又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意为“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诗用倒装,变叙述为描写,就写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的真切情景。

B.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C.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D.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 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

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F.互文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为何出现倒装?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如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用的是 “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

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二、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1.从语法角度鉴赏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九
《2013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玲上课用)》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篇十
《炼字(公开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417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