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静网名

静网名

2016-01-15 10:34: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静网名篇一《张静诉俞凌风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静网名》,供大家学习参考。

静网名篇一
《张静诉俞凌风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张静诉俞凌风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原告:张静,女,21岁,江苏省南京点今企划有限公司上海地区首席代表,住南京市玄武区。

委托代理人:张敏,江苏南京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俞凌风,男,26岁,江苏省南京百圣利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员,住南京市北京西路。

委托代理人:朱卫中,江苏国泰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张静因与被告俞凌风发生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向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原告是网络爱好者,网名为红颜静。在南京西祠网站中,真实姓名和网名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网名聚会上通过别人介绍,原告认识了被告俞凌风,并知道其网名为华容道。2001年3月4日后,被告在网上以“大跃进”的网名多次发出侮辱原告人格的帖子,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给原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被告未作书面答辩,审理中辩称:注册ID(身份认证)的使用人不存在唯一性。虚拟的ID可以由多个用户使用,任何上网的人,只要凭借密码就可以以其身份登录。以“大跃进”为网名在网上发帖子,不能说明均是被告所为,存在被告的密码被盗用的可能。原告的网名红颜静虽然在西祠胡同网上有知名度,但不代表原告在社会上有影响。网络虚拟主体间的攻击应是道德和网站站规调整的问题。虚拟ID只对虚拟的网络社会有影响,不影响现实社会对真实主体名誉的评价。网络虚拟主体名誉的评价。网络虚拟主体不具有人格权,不受法律保护。被告没有侵犯原告的名誉权。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原告张静以“红颜静”为网台,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登记上网,并主持和管理一讨论版块。被告俞凌风以“华容道”为网名,在同一网站登记上网。“红颜静”、“华容道”在西祠胡同网站登记的都是真实网友级别。2000年11月19日,西祠胡同网站中的“紫金山下”讨论版块和“一根红线”讨论版块组织网友聚会。通过聚会,网友间互相认识,并且互相知道了他人上网使用的网名。俞凌风除以“华容道”的网名参加真实网友的活动外,还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以“大跃进”为网名登记,其级别为该网站的注册网友。

2001年3月4日,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的相关讨论版上,有网名“大跃进”发表的《记昨日输红了眼睛的红颜静》一文,文中在描述“红颜静”赢牌和输牌时,使用了“捶胸顿足如丧考妣耍赖骂娘狗急跳墙”等侮辱性言词。3月7日,“大跃进”发表《我就是华容道,我和红颜静有一腿》一文。4月30日,“大跃进”又发表《刺刀插向〔小猪寂寞〕的软肋》一文,文中有“本文所指的软肋就是一个千夫所指,水性扬花的网络三陪女;网络亚色情场所的代言人;中国网友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畸形产物--红颜静”等言词。5月8日至5月9日,“大跃进”在网上跟帖中,又重复了上述侮辱言词。5月29日,“大跃进”在《我反对恶意炒做“交叉线性骚扰”事件!》帖中,使用了“这让我想起红颜静这个假处女……”等言词。5月31日,“大跃进”在《红颜静!你丫敢动老子一个指头,一切后果自负!》一文中称,“你一不能出台挣钱,二不能为兄弟上阵出头,你要是投胎一男的,顶多是当一小白脸。”上述帖子的点击人气数均达数十次至上百次。

另查明,2001年3月4日,原告张静针对以“大跃进”网名发表的文章,也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的“接触无限”讨论版块上,以“红颜静”的网名发表了《大

跃进=华容道》一文。该文章还在西祠胡同网站的其他讨论版块发表过,文中有攻击“大跃进”的言词。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

1、原告张静提交的对网上文章进行证据保全的公证书,能够证实以“大跃进”为网名在e龙西祠胡同网上发表的一系列侮辱性文章。

2、法院从北京艺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龙公司,即网上所称的e龙)调取的该公司西祠胡同网站的网友信息及上线日志,能够证明原告张静的网名是“红颜静”,是真实网友;被告俞凌风的网名是“华容道”,也是真实网友;“大跃进”是注册级别网友使用的网名。

根据“大跃进”发表上述文章的时间,从西祠胡同网站调取了“大跃进”、“华容道”在5月22日至6月21日期间上线的时段和IP地址(按国际互联网协议确定的上网计算机地址),并据此通过江苏省公众多媒体局查明:“华容道”与“大跃进”上线使用的电话主叫号码相同,该主叫号码与被告俞凌风自认的家中上网电话号码一致,从而证实5月29日、5月31日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以“大跃进”的网名发表《我反对恶意炒作“交叉线性骚扰”事件!》和《红颜静!你丫敢动老子一个指头,一切后果自负!》文章的作者,就是本案被告俞凌风。

艺龙公司规定,凡在该公司网站注册的网友,只要自己的密码不被他人盗用,他人就不能以与自己同样的网名在该站重复登录。公证书证明,自2001年3月4日起至5月期间,以“大跃进”网名在西祠胡同网站发表的文章一直没有中断。从由此形成证据锁链中可以推断,3月4日、3月7日、4月30日等时间段中,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发表有关“红颜静”言论的“大跃进”,与5月29日、31日在该网站发表有关“红颜静”文章的“大跃进”是同一人,即本案被告俞凌风。

3、原告张静提交的网友聚会照片、证人证言,与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张静和被告俞凌风因网友聚会而相互认识,张静的真实身份及其使用的网名已被他人知悉。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

名誉,是社会上人们对公民或者法人的品德、声誉、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均不得利用各种形式侮辱、毁损他人的名誉。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网络空间尽管是虚拟的,但通过网络的一举一动折射出来的人的行为,却是实实在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第二款中规定:“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作为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网络空间,既是人们传播信息和交流的场所,更是一个健康有序的活动空间,应当受到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制约,绝不能让其发展成为一些人为所欲为的工具。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侵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原告张静、被告俞凌风虽然各自以虚拟的网名登录网站并参与网站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聚会,已经相互认识并且相互知道网名所对应的人,且张静的“红颜静”网名及其真实身份还被其他网友所知悉,“红颜静”不再仅仅是网络上的虚拟身份。知道对方真实身份的网友间,虽然继续以网名在网上进行交流,但此时的交流已经不局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交流对象也不再是虚拟的人,而是

具有了现实性、针对性。俞凌风通过西祠胡同网站的公开讨论版,以“大跃进”的网名数次发表针对“红颜静”即张静的言论,其间多次使用侮辱性语言贬低“红颜静”即张静的人格。俞凌风在主观上具有对张静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客观地实施了侵权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人对张静的公正评价,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被告俞凌风侵犯了原告张静的名誉权后,张静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于法有据,应当支持。关于原告张静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判令被告俞凌风赔偿。鉴于知道“红颜静”即为张静的人数有限,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影响在范围内有一定局限性,考虑到张静在被侵权后也曾在网上对俞凌风发表过不当言论等因素,对张静主张赔偿1万元的请求不予支持,具体赔偿数额由法院酌定。

综上,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于2001年7月16日判决:

一、被告俞凌风停止对原告张静的名誉侵害,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上向张静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须经本院审核。否则,本院将在一家全国性网站上公布判决书,刊登费用由俞凌风负担。

二、被告俞凌风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向原告张静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本案受理费510元,其他诉讼费1200元,由原告张静负担460元,被告俞凌风负担1250元。

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静网名篇二
《在红帽企业版Linux 5上,怎样使用udev给SCSI设备分配静态名字?》

在红帽企业版Linux 5上,怎样使用udev给SCSI设备分配静态名字? 解决方法:

限制条件:

本文提到的udev规则只适用于红帽企业版Linux 5。udev规则的语法在红帽企业版Linux 5和4上稍有不同。适用于红帽企业版Linux 4的规则可以参考

1. 首先是要获得SCSI设备的WWID。例如,要获得/dev/sdc的WWID, 运行命令:

# scsi_id -g -u -s /block/sdc

将得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root@rhel5 rules.d]# scsi_id -g -u -s /block/sdc

3600a0b800013275100000015427b625e

scsi_id命令发出一个SCSI INQUIRY指令给设备,访问vital product data (VPD)页0x83的数据,那里包含设备的WWID和其他的信息,或者页0x80的数据,那里包含单元序列号(unit serial number)。

scsi_id命令的执行结果(一长串字符)是设备的WWID,当前映射到/dev/sdc(/sys/block/sdc)。每一条到设备的路径和设备上的每一个分区的WWID都是相同的。设备的WWID不会改变,即使将其他的设备添加到系统或者从系统中删除。但是,映射到/dev/sdc的设备可能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创建一个静态的设备名。可以根据WWID创建设备名。

2. 为命名设备创建规则。创建文件/etc/udev/rules.d/20-names.rules。在这个文件里,添加命名规则。规则的格式是:

KERNEL=="sd*", BUS=="scsi", PROGRAM=="/sbin/scsi_id -g -u -s %p", RESULT=="WWID", SYMLINK+="devicename%n"

这将使得系统检查所有名字符合/dev/sd*的SCSI设备,并且检查指定的WWID。当发现匹配的设备时,系统将会创建设备节点/dev/devicename。如果设备上有分区,第一个分区将会是/dev/devicename1,第二个分区是/dev/devicename2,等等。现在,将上面的WWID和devicename替换成之前获得的真实WWID和想要的设备名。在这个例子中,规则应该是:

KERNEL=="sd*", BUS=="scsi", PROGRAM=="/sbin/scsi_id -g -u -s %p", RESULT=="3600a0b800013275100000015427b625e",

SYMLINK+="mydevice%n"

这条规则为WWID是3600a0b800013275100000015427b625e的SCSI设备创建设备名(一个符号链接)/dev/mydevice。设备上的所有分区名将会是/dev/mydevice1,/dev/mydevice2 等等。

3. 使用udevtest测试这条规则:

[root@rhel5 rules.d]# udevtest /block/sdc | grep mydevice

udev_rules_get_name: add symlink 'mydevice'

udev_node_add: creating symlink '/dev/mydevice' to 'sdc'

如果在/dev/sdc上有分区,运行这条命令测试将为/dev/sdc1创建的设备:

[root@rhel5 rules.d]# udevtest /block/sdc/sdc1 | grep mydevice udev_rules_get_name: add symlink 'mydevice1'

udev_node_add: creating symlink '/dev/mydevice1' to 'sdc1'

4. 最后,运行start_udev使得udev创建这些设备。

start_udev

确认设备/dev/mydevices*已经被创建,并且链接到/dev/sdc*。只要WWID是3600a0b800013275100000015427b625e的设备被红帽企业版Linux检测到,那么它将被udev固定地对应到/dev/mydevice。

静网名篇三
《这里的名字静悄悄》

静网名篇四
《很古怪的游戏名字:我喜欢安静》

静网名篇五
《教您为女儿取了个文静的名字》

120个女孩文静名字

朝旭 朝雨 春芳 春华 春娇 春兰 春岚 春荷 春琳 春梅 春桃 春晓 春雪 春燕 春英 春妤 春姝 春晖 晗玥 晗蕾 晗蕊 晗晗 晗雨 晗琴 和暖 红旭 锦曦 晶晶 晶辉 晶灵 晶滢 晶霞 晶瑶 晶燕 晶茹 可昕 明洁 明明 明钰 明轩 明凝 明熙 明智 清晖 晴岚 晴雪 晴虹 晴波 晴霞 晴曦 晴丽 晴照 晴画 诗晗 素昕 添智 晓昕 晓畅 晓凡 晓枫 晓慧 晓兰 晓莉 晓曼 晓楠 晓彤 晓桐 晓星 晓燕 昕靓 昕葳 昕珏 昕月 昕雨 昕妤 旭辉 暄和 暄美 暄妍 暄文 暄婷 暄莹 暄嫣 暄玲 雪晴 雅晗 阳曦 曜儿 以晴 映颖 映秋 映雪 雨晴 月明 月朗 昭懿 梓暄 智美 智敏 智菱 紫云 子芸 贝晨 晨曦 晨旭 晨希 晨辰 晨菲 晨钰 蕙芸 慧晨 佳晨 静云 静晨 乐芸 琳晨 梦晨 萌运 谧辰 若星 蔚星 小晨 小宸 小星 晓星 熙星 星星 星晴 星菱 星瑶 星儿 雅辰 燕晨 妍晨 忆辰 依晨 依辰 雨晨 语晨 运菱 运虹 运馨 运珊 运洁 芸儿 芸姝 芸静 芸馨 芸若 芸茗 芸熙 芸欣 芸芸 智宸 晨风 晨星 晨蓓 晨欣 晨萱 晨璐

静网名篇六
《安静cf牛b名字:有谁可以清楚》

静网名篇七
《静观“红”热潮——审视《我的名字叫红》》

6420091

静观“红”热

——审视《我的名字叫红》

摘郭秀媛要:审美性及功利性是文艺难以摆脱的矛盾。高雅的纯文艺作品难以获得较多的受众,而一味追求受众的文艺作品又难登大雅之堂。如何在作品中完美地融合这种矛盾仍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似乎完美地结合了审美性和功利性,不仅成为媚俗文学的佼佼者,还因极具艺术魅力而获得权威的青睐,并屡获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殊荣。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媚俗纪念和弦启发

享誉国际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

斯、安伯托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曼、卡尔维诺、博尔赫20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他的历史性小说《白色城堡》、自传性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以及《黑书》、《雪》等一系列图书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尤其是《我的名字叫红》——作为奥尔罕帕慕克的成名作,曾获得欧洲三大文学奖项即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更以其艺术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蕴丰富、艺术价值颇高而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风靡全球,成为时代和时尚的体现。如此流行畅销、斩获殊荣,使《我的名字叫红》不能不成为评论界众人瞩目的焦点。在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评论声中来审视《我的名字叫红》,多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媚俗的成功与纪念的维度

把《我的名字叫红》归为成功的媚俗性文学作品,应不为过。单从畅销程度上看,它已成功占领图书市场。仅以我国为例,在帕慕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的名字叫红》已于2006年7月在上海书展上与读者见面,首印了2万册,结果不到一个月又加印了1万册。10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帕慕克的消息传到中国后,近一年来,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在我国一直高居小说排行榜前10名,截止到07年上半年,销售量已经达到30万册。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如此畅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如此畅销。《我的名字叫红》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之一。

《我的名字叫红》极具媚俗的特性。这不仅体现在流行畅销上。小说第一句话“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为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就极具震撼和吸引力。它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一个血腥的残忍的凶杀案中。被杀害的死人用他的声音讲述自己惨不忍睹的死亡过程,阴森得让人毛骨悚然。这颇类似好莱坞电影的模式:先用一个激烈的镜头,把情节推到高

———————————————

奥尔罕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静观“红”热潮65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然后再把情节次第铺开。其次,作品也大用爱情调料。爱情自古就是艺术永恒的主题。痴情男子的爱情更令人动容。小说第二章便让这样一个漂泊流浪了十二年的痴情男子黑缓缓登场,渲染了悲伤忧郁的深浓至爱。残忍的凶杀、唯美的爱情,这些绝对是媚俗文学的最好佐证。随着情节延宕又散漫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文化哲思线索也展现开来。这条线涉及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和伊斯兰世界,以及当前沸沸扬扬的东西方文化冲突等问题。作者把伊斯兰的细密画、浓郁的民族精神、文化与情节人物完美融合。三条线索交错进行,不仅满足了读者对凶案悬疑侦探的心理需求,又满足了读者在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中对真情的渴望,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要,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充实、丰富和提高。如此完美地融合诸多媚俗因素的作品,畅销于全世界,成为时代和时尚的体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受众而言,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种种压力的不断增加,方今时代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一个凶杀侦探的开头,一段唯美忧伤爱情的主线,随便翻出一章就有精奥深邃的文化内涵,此起彼伏的赞誉声,世界公认的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这样一本小说的阅读确实可以产生融入时代文化的大众心理,“帕慕克热”的形成便也是自然。可以说,帕慕克在纯文学领域找到了一条通向符合大众审美的道路。媚俗,《我的名字叫红》成功了。但是,帕慕克的成功绝不只因媚俗;更在于作品纪念的维度所呈现的土耳其与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和魅力。土耳其曾经是辉煌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曾是这个帝国的首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这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跨两大洲的城市。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它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精华,汇集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精髓,有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之雅称。然而今日的土耳其显赫不再。随着辉煌的文明成为废墟,历史的落差感、疏离感、错逆感深深地击打着土耳其民族的心灵。不同文明相互交织、矛盾浑融成为了伊斯坦布尔文化的存在状态。古今迥然比较的愁怨,一种“漂泊”的状态,犹如无根的浮萍被孤立于文化边缘的、无力的境地之中,使得当地民俗既不从属于东方也不从属于西方,呈现悬置状态。

在这样复杂的状况下,面对文化浑融趋向的客观存在,面对与古代绚烂文明的断裂和错位,因而怀着忧郁的心情缅怀渐行渐远的伊斯兰辉煌文化,便构成了《我的名字叫红》的纪念维度。帕慕克说:“我出生的城市在他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困、破败、孤立。他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的一生不是抗拒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

”在这种“飘泊”和“失根”的边缘状态以及历史的疏离和断裂之下,忧郁愁怨成为作品的基调也成为特殊境况中民族灵魂的表征。帕慕克曾在《我的名字叫红》的访谈录中说:激发我写作这本书激情的主要是伊斯兰细密画;我把我看过的细密画里不可胜数的细节都放在了小说里;在爱和战争背后潜藏的古典伊斯兰故事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不过今天西方化的大趋势下,很少有人记得他们了;我的小说是想对这些被遗忘的故事和无数美轮美奂的图画致敬。可见作品中的哲思线索是在一个大文化背景下展现的纪念维度。纪念,是因为人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

———————————————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4月23日。

6620091忘记。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我们高奏国际化、创造与革新的旋律同时,更知道构成这旋律需要的每一个音符。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正是通过对伊斯兰细密画的具体描述,纪念了他敬仰的不该被遗忘的艺术与文明。

古老神秘的伊斯兰文化曾经如夏花般绚丽辉煌,随着文化浑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也终归如秋叶般静静凋零、远去……成为璀璨而美丽的琥珀,永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古老的文明已经死去,人类文明的车轮离它也愈行愈远,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也在以另外一种形态的文明而留存,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勾勒了异质文化冲突之后趋向浑融的文化历史必然趋势,同时带着忧郁的心情痛惜着古老文明的衰亡,缅怀着、纪念着曾经绚烂的辉煌文化。《我的名字叫红》中有一段最能恰如其分体现这种情怀,当一切尘埃落定后,爱情线索中女主人公谢库瑞讲述了:“于是,一百年来,吸取了波斯地区传来的灵感滋养,在伊斯坦布尔绽放的绘画艺术,就这样如一朵灿烂的红玫瑰般凋萎了。究竟要依循赫拉特前辈大师还是法兰克大师的风格,这个导致细密画家们争论不休、疑难困惑的冲突,始终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因为绘画被彻底地遗弃了,画家们画的既不像东方也不像西方。细密画家们也没有因此而愤怒或鼓噪,反倒像认命屈服于疾病的老人,带着卑微的哀伤和顺从,慢慢接受了眼前的情势。过去,他们曾肃然追随赫拉特与大布里士的伟大画师,但如今已不再梦想前辈的传奇作品;过去,他们曾对法兰克画师新奇的技法心生向往,在羡慕与仇恨中进退维谷,如今对它们却也不再好奇。就好像入夜后家家户户关起房门、城市陷入夜幕一样,绘画也无人理会。人们无情的遗忘了,曾经,我们透过截然不同的眼光观看过世界。”

二、艺术的成功与复调的和弦

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避免畅销类书籍,2005年帕慕克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小说过于畅销。2006年,不负众望,诺贝尔文学奖终归帕慕克。客观地说,帕慕克的成功绝不是因为媚俗而获得,应归功于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撇开《我的名字叫红》独特的叙述结构和叙述技巧,单谈其最为独特之处即在叙述中形成一系列角色声音——包括人和物的声音——作品的艺术魅力便可见一斑。独特的角色声音,构成不同的各类声部,各类声部之间交流、对话,共同形成一种复调的和弦。

多角度叙述视角以及由此产生了多重角色声音,是《我的名字叫红》的最大艺术特色。《我的名字叫红》共59章,叙述者在20个人物之间频繁转换,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虽然每章都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要叙述者,但运用了对话形式让第三人称“他们”以及小说中罕见的第二人称“你们”进行对话。这样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主人公与作品之间都构成了交流与对话,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多角度叙事不仅产生了延宕情节、设置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的艺术效果,还克服了限知叙述视角的缺陷,产生了全知叙事视角的功能;不仅在缩短表现距离与拉开表现距离之间游刃有余,同时又起到了反讽的效果。各声部也内蕴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生动地表现了土耳其由古老的奥斯曼帝国走向

———————————————

奥尔罕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第498—4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静观“红”热潮67现代化民主共和国时西方与东方、他者与自我、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份混杂与迷茫。

首先,独特的人物声音。独特的人物声音交叉存在于小说的三条线索之中:凶杀侦探线索、爱情家庭线索、文化哲思线索。凶杀侦探线索通过案件涉及的受害人、凶手和侦探三重声音,交错往复,推进情节的缓慢发展。爱情家庭线索中多重声音的交织构成一曲温暖的和弦,展现了人间真挚的爱情和亲情。而这两条线索仅仅是为了增加阅读体验的复杂性、艺术性、趣味性;小说的灵魂在于通过文化哲思线索,缅怀着已经凋萎的伊斯兰文化,并宣扬一种东西方文化融合共存的思想,追求人类不同文明的共存和发展。

文化哲思线索中蕴含了三种声音,这些声音的交织和冲突仿佛构成了一部多声部的交响乐。在这曲紧张激昂的交响乐中,读者不仅获得了审美享受,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索。首先,姨父大人是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他是宫廷德高望重的大臣,曾作为苏丹使者旅行威尼斯,受到意大利肖像画和法兰克透视画法的影响而改变了伊斯兰艺术信仰,得到苏丹陛下的准许秘密编写一本法兰克风格手抄插画书,主张把伊斯兰细密画和法兰克的透视画法相融合。姨父大人作为东西方文化融合先导者的声音,宣扬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思想。小说用安拉的声音肯定了姨父大人,这也说明了姨父大人是作为小说灵魂的代表声音。其次,奥斯曼大师是交响乐中的次旋律,与姨父大人这一主旋律冲突对立却毫不逊色。他是苏丹王朝的画坊总监,推崇赫拉特绘画艺术风格,崇拜毕萨特大师,熟谙波斯传说和伊斯兰绘画文化。他忠实守护着伊斯兰绘画艺术风格,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伊斯兰绘画艺术,最终刺瞎双目归于伊斯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小说带着忧伤的心情欣赏着这一旋律,表达了对已经凋萎的伊斯兰绘画文化的缅怀。再次,“蝴蝶”、“鹳鸟”、“橄榄”三位出色的细密画家可以共同视为交响乐中的和弦,小说借助他们分别回答了绘画艺术涉及到的关于“风格与签名”“绘画与时间”“失明与记忆”三个经典问题,显示了伊斯兰绘画艺术的精辟哲思。

其次,独特的图画声音。小说借咖啡馆说书人之口先后以狗、树、金币、死亡、红、马、撒旦、两个苦行僧、女人九幅图画作为交响乐的辅助和弦,让图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角色而存在。“绘画是思想的寂静,视觉的音乐”图画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用他们的不同视角表达了深刻人生哲理和东西方文化冲突。狗用嘲讽的语气批判了伊斯兰的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树表达了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嘲讽;马表现出对伊斯兰绘画艺术缺陷的批判和对西方绘画艺术的肯定;金币表现了人类的贪婪、狡诈和虚伪;死亡揭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女人则是一幅穿戴着女人裙子面纱的男人,表现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分裂与融合,“我善变的心啊,当我身处东方时,渴望西方;当我身处西方时,渴望东方。我的身体啊,当我是男人时,想做女人;当我是女人时,想做男人。身为人类何其困难,人类的生活更是无比艰辛。我只希望能享受前面,也能享受后面;成为西方人,也成为东方人。”

其中颜色“红”最重要,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小说冠以“我的名字叫红”用意也在此。小说中对于文化冲突与传承的探讨,使我们看到不同文化是在不断融合发展中共同进步的。奥斯曼大师一直坚持的伊斯兰绘画艺术风格也

———————————————

奥尔罕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第71、430—4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820091是受到了波斯和中国绘画的影响,而最终细密画的凋萎也是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红”这一声音最为深刻地表述了作者宣扬信仰和仁爱的文化旨意。“红”在作品中有三层含义,最表层是颜色;其次是信仰和真主安拉,如“红色朝我逼近——那无所不包的红,包罗着宇宙万象——如此壮丽璀璨的红,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它的一部分,想到自己能够如此接近‘他’,我不禁泪如泉涌。”安拉告诉我们“东方与西方皆属于我”还告诉我们世界的意义在于仁爱。所以“红”的更深层次象征着美好、和平与仁爱。“红”的这一主要和弦表达了小说旨意,即宣扬包容、仁爱、和平以及各民族文化作为人类璀璨文明应共同融合发展。

帕慕克登上文坛之始,他的作品中就渗透着文化冲突以及文化浑融趋向的内涵,帕慕克自己也曾说过他的所有的小说都是关于东西方隔阂与通融的作品。其中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红》更为深刻地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尖锐冲突,以及文化冲突之后无可避免的文化相互浑融的历史趋向。别林斯基说过,诗人不证明真理,但是显示真理。《我的名字叫红》正如此。

三、读者的争议与有益的启迪

《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一片赞誉声的同时也涌现出很多批评的声音,使得这部作品备受争议。争议的产生是因为这部小说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并不是最优秀的,却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和评价。从表层来看,小说最为独特的应该算是它的叙述手法,独特的叙述结构和叙述视角,三条线索错综复杂的交织以及叙述者在20个人物之间频繁转换,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的多重视角模式。这种叙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艾柯的侦探小说《玫瑰之名》,但又似乎没有《玫瑰之名》的情节那么吸引人。在爱情上,又是一个痴情男子和漂亮女子经历了很多磨难最终在一起的故事。但是帕慕克虽然用了这样俗套的框架,却不失其深刻的艺术内涵。认真阅读,透过文学技巧以及媚俗的文学成分,深入到作品最为精髓处,那深埋在炫目的“红”色之下的关于文化的探讨,关于艺术发展的探讨,关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探讨以及对传统伊斯兰文化的敬意与纪念,清明呈现其丰厚内蕴与深刻哲思,加上作者在艺术上的用心,作品的魅力便不容置疑了。

媚俗,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向,只是人们对这种趋向褒贬不一。由《我的名字叫红》的媚俗畅销也联想到当前国内通过百家讲坛“红”起的一批学者,比如于丹教授。她不断地在各地作市民大讲堂,出书《〈庄子〉心得》、《〈论语〉心得》。一方面是大批于丹追捧者的仰崇,另一方面是传统学者十分严厉的批评。在这样的誉诤中,不争的事实是传统文化得以普及和弘扬,国学再热!可见争议就是媚俗文化的一种状态。在赞扬和批评的和声中,才是完整的审视;这样也才不断使文学艺术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它的艺术审美性和功利性完美结合。文艺的发展,自古就是朝着两个方向,一个是追求艺术的审美价值,一个是追求艺术的功利价值。真正做到使这两个方面完美融合的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经济发达的时代,纯文学的作品越来越不具有影响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纯文学著作,成为专业领域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这样,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再好,也使得其

———————————————

奥尔罕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第280、2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静网名篇八
《优雅文静的cf游戏名字:我不会对谁都善良》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静网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静网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89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