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魏二阅读理解

送魏二阅读理解

2016-01-14 09:32: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一《送魏二阅读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魏二阅读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一
《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阅读答案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1分)

(2)三、四两句诗,陆时雍《诗镜总论》云:“昌龄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2分)

参考答案:

5、(1)橘柚香。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容忍让,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二
《2010年江苏高考 语文卷 诗歌鉴赏题 送魏二》

2010年江苏高考 语文卷 诗歌鉴赏题 详解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的《雨铃霖》中直抒离别之情的两个句子。

2、一、二句中的“醉别”“江风引雨”表现了惜别之情,请作具体的说明。

3、三、四句,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说明。

【赏析一】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周啸天)

【赏析二】

这首七绝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被贬龙标尉时所作。

自己贬官远方,又与友朋分别,心情可想而知,但这首诗写得含而不露,“有余蕴”。

一句,“醉别”,叙事,写出酒浓情深,尽醉为欢,却要分别,隐含着朋友、知己难以说完的离情,透着一份感伤,真是“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这份情感在诗中并没有明点。而一个“别”字精确地点明了诗题;“江楼”,记地,是宴别的地点;而且又是橘柚淡淡飘香的秋季。

二句,是写友朋离开江楼,送友人上船的情景。写法上是寓情于景: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江风吹雨,雨入船中,给人自然是一种凉意。诗中的“凉”字,虽然是一种身体的感觉,何尝不是心理的感受?这就把在饯别宴饮中的依依惜别和贬谪中的失意两种情感,在这种暗淡的秋风秋雨的景色中呈现出来。再加上一个“引”字写得很生动,它与“入”字相呼应,给人一种不疾不徐,飒然而至的感觉,真可谓善状秋风秋雨的特点。

后两句,诗人在写法上又很具特色。我们先看王昌龄的另外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王昌龄为江宁(今南京)丞时,送他的朋友辛渐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头两句是写昨夜在芙蓉楼上为朋友饯别,第二天清晨在江边送别的情景。因为朋友回到洛阳,即可与亲人团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江畔空望江水逝去。所以后两句自然引发临别的叮咛,这里,“玉壶”比喻高洁清白的品质,六朝诗人鲍照就有“清如玉冰壶”句。这里诗人拜托朋友带去自己依然冰清玉洁的坚持操守的信念。这里的蕴涵,一方面,比比任何对友朋的思念更来得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情绪与境况远不是写《送魏二》诗时的心境。

通常绝句送别诗的写法,往往后两句应归结到祝愿、叮咛、惜别之情。最有代表性的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王昌龄在这首诗中,打破这种写法,推开眼前的情与景,借助想象,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者虚拟了一个境界: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末字一个“长”字状猿声相当生动,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种虚拟的情景的展示,更能表达友朋行旅中在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同时也就把自己对友朋的留恋一并倾吐出来。

以这种虚拟手法来抒写心情,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代之为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三
《送魏二》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四
《送魏二》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五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10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②③①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上海秋季卷)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14.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B

16.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值了,而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①②②①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六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34】(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34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的季节的词语是“ ”。通过写景烘托了诗人 的心情。

2.请作具体分析三、四两句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3.下列加点字加点词语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选贤与能 遂与外人间隔 B独子其子 率妻子邑人 ....

C寻向所志 寻病终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矜、寡、孤、独 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③ 悉如外人 ④ 便要还家 ..

⑤ 男有分,女有归 ⑥ 遂与外人间隔 ...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6.(乙)文中理想大同的社会好在 _ 、 、 这几个方面。

7.请举例说明“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为我唱首歌吧„„

〔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

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

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

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

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

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

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

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

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

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

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

“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音乐会获得了

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

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

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

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

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8.因为什么事让伊丽莎白“快活”?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从中看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9.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

10.伊丽莎白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③⑾两段中描写伊丽莎白的外貌语句具体分析。

11.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12.第⑩ 段中“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自己感触,清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

(二)说明文阅读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

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

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

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

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

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

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

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

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七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

_„__„_„__„_

_„_卷号 „ „试 „考答 线 „ 要„ „ „ 不„ „ „ 内订 „ 名 „姓线„ „ „ 封 „ 装 密„ „ „级„班„„„„„„„„„„„„„„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二 20151208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故乡的一弯浅水,一株古树,变成了游子心中的圣殿;故乡的一种小吃,一条深巷, juān kè着童年的记忆。故乡是一种味道,时刻回味在舌尖,沉淀在心底,挥之不去。故乡 yùn y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针对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食品安全条例”。 D.《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留守儿童能否得到悉心照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B. 每当站在伟大祖国的地图前,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本世纪末,地球总人口数大约100亿左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⑥每题2 分) ①安不忘危, 。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 。 ③ ,思而不学则殆。 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 ⑤《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可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媲美的句子: , 。

⑥“秋”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意象。请写出一反悲秋的感慨、抒发奋发进取的豪情且不含“秋”字的诗句: , 。 5.名著阅读。(9分)

这时,林子远处一只鸟儿叫了,另一只鸟应和;马上有一只啄木鸟发出了啄木声。渐渐地早晨的凉爽而朦胧的灰色亮成了白色,随之各种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显出了生机。大自然摆脱了睡意,开始活动,这种奇妙景象在这个沉思着的孩子面前展现。一条小绿虫子从一片带露水的叶子上爬过来,时不时地抬起它的三分之二的身体在空中“四处嗅着”,然后再爬啊爬——因为按汤姆的说法,它在量叶子的长度哩,当这条虫子按它自个儿的主意爬近他的时候,他

定定地坐着,如同一块石头。随着这小东西时而朝他爬来,时而又似乎想往别处去,他的希望也时高时低。最后,它翘起身子,苦苦思索了一阵,毅然决然地跳下来,落到汤姆腿上,开始了在他身上的旅行,他乐得整个心都在笑——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将有一套新衣裳——毫无疑

问,是一套花哨的海盗制服。这时,一队蚂蚁不知打哪儿冒了出来,干起它们的活儿。其中一只气概非凡地用手抱住一只比它大五倍的死蜘蛛,使劲搬运,一直把它拖上一根树干。一只背上带褐色斑点的花大姐爬到一片草叶尖上,高得让人看了头晕。汤姆弯下腰凑近她说:“花大姐,花大姐,快快飞回家。你家着了火,孩子们没人管!”她于是一展翅飞走了,回去看个究竟——汤姆对她的反应毫不惊讶,因为他早就知道这种昆虫最容易相信火灾的传言了;她们头脑简单,他曾不止一次地利用过。接着来的是一只金龟子,顽强地滚着一个屎球。汤姆碰了碰它,看它把腿贴住身体收起,装死。这会儿,鸟儿已经嘁嘁喳喳叫得很欢了。一只猫鸟——一种北方的模仿鸟——落到汤姆头顶的一棵树上,自鸣得意地模仿着它的远邻颤着声儿唱。忽然,一只樱鸟尖叫着,像一道蓝色闪电一样冲下来,停在一根汤姆几乎伸手就可触到的树枝上。它脑袋歪向一边,抱着如饥似渴的好奇心打量着这个陌生人。一只灰松鼠和一只长得像狐狸的大家伙急匆匆地跑过,不时地停下,观察着这几个孩子,并冲他们叫,因为这些野物大概从未见过人,简直不知道该不该害怕他们。这时候,大自然已经完全苏醒,开始了活动。阳光像一支支长矛射进远近密密匝匝的叶丛,几只蝴蝶扑扇着翅膀也来凑热闹。

⑴这段文字选自 国作家 (人名)的 (书名)。(3分) 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⑶汤姆和他的伙伴们在野外观察到许多内容,如蚂蚁、金龟子、猫鸟的行为等,对汤姆的这种行为你有何看法,说说理由。(4分)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我校七(1)班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单写出你的发现,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或问题。(3分)

[材料一]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凑够一小撮”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当时引起热议。

[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

- 1 -

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探究发现: (2分) 活动二: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依照示例,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

温馨提示: (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①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 ①此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②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7.⑴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诗句。(1分) ⑵说说第二句中“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 分)

⑶分析作者在诗歌中如何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3分)

(二)阅读郦道元《黄牛滩》,完成下列各题。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有山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于深,回望如一矣。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江水又东.

( ) ②莫.

得究焉( ) ③故行者谣.曰( ) ④江湍.

纡曰(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以.

大穰(因)

B. 不以.疾也(如) C.加以.江湍纡回(凭)

D.以.

丛草为林(把) 9.用“/”标出下面句中的停顿。(1处)(2分)

犹 望 见 此 物

10.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句子。(4分)

(1)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与课文《三峡》中的景物描写方法有相似之处,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三)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

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

,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2.“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 2 -

„„„„„„„„„„„„

_„__„_„__„_

_„_卷号 „ „试 „考答 线 „ 要„ „ „ 不„ „ „ 内订 „ 名 „姓线„ „ „ 封 „ 装 密„ „ „级„班„„„„„„„„„„„„„„(四)阅读《事物的正确性答案不止一个》完成15—17题。(10分)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5、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3分)

16、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指出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本文中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试结合你的体会谈谈看法(3分)

(五)阅读李良旭的《民工父亲的“幸福”》一文,完成18一20 题。(20 分)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 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 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

- 3 -

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⑾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⑿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⒀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⒁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

18.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幸福。(3分)

19.第⑩段和第⒁段都写到父亲挺腰的动作,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两次挺腰有什么不同?(4

分)

20.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 分)

⑴请说出你对“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中“幸福”的理解。(2 分) ⑵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21. 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6分) 22.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不少于2点)。(3 分)

(三)、作文(60 分)

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这样做,值得。

请以“这样做,值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7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⑷书写工整规范。(4 分)

- 4 -

„„„„„„„

姜堰四中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二 20141229

答题纸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

(二)(14分)

8.(1)(4分)①( ) ② ( ) ③( ) ④ ( ) (2)(2分)( )

9.(2分)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种 禾

10.(4分)(1) „„„„„

_„__„_„__„_

_„_卷号 „ „试 „考答 线 „ 要„ „ „ 不„ „ „ 内订 „ 名 „姓线„ „ 封„ „ 装 密„ „ „级„班„„„„„„„„„„„„„„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

2.(2分)( ) 3.(2分)( ) 4.(8分,每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 5.(6分)

⑴(2分)① ②

⑵(2分) ⑶(2分) 6.( 8分)

【活动一:搜集资料】(2分) 【活动二:组织辩论】(2分)

【活动三:口语交际】 (2分 ) 【活动三:我来设计】(2分)栏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 (6分) [来

7.⑴(1分)

(2) (2分 (3) (3分

(2) 11.(2分) (三) (10分)

12. (3分) 13.(4分) 14. (3分)

15.(3分)16. (4分) 17.(3分) (五)(20分)

18. (3分) 19. (4分)

20. (4分)(1)(2分) (2)(2分)

21.(6分)

22.(3分)

- 5 -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八
《2014年中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一四》

2014年中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一四

(一)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二)公孙仪⑥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⑦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遽:匆忙。④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郫:pí,地名,今四川境内。⑥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⑦下人:迁就他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近有人以金质钱(抵押)B.五月披羊裘负薪(背) C.枉于法,则免于相(避免)D.其弟子谏曰(规劝)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故不复以此诫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彬后为郫令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足肤皲裂而不知

D.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虽杀臣,不能绝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22.甄彬和公孙仪都不贪财,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原创)

23.阅读下面这首股市,完成(1)(2)两小题。(5分)(原创)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情景特点?(2分)

(2)诗的三、四两句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写"送别",且景中有情,但手法上各有侧重。请对此作比较赏析。(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9.C(3分) 20.BD(4分)

21. ①和尚就用一半金子给他作为酬谢,两个人推辞往复了十多

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2分)

②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的道理。(2分)

22. 甄彬赎回的苎麻中有他人遗金且别人不知,他却坚决送回并不收酬金,可见其是独善其身式的不贪。公孙仪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会有失公正,可见他是清醒自律式的不贪。(4分)

23.(1)“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2分)

(2)两者对送别情状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昌龄的诗虚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以此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李白的诗实写送别时诗人凭栏目送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心中怅然若失的情状,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情。(3分)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九
《古文阅读参考答案》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 “双关”手法,如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 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 “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答案:A

解析: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解析: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

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送魏二阅读理解篇十
《黄冈市2014年九年级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冈市2014年九年级4月份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 , 。

5.为亲友送别,如果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听诗句“ , ”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 ”来表达慰勉之情。

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写出了杏花与春天的密切关系,营造了春天的气氛。请你再举出一例有关杏花与春雨的诗句: , 。

7.2014年,中国的“钢琴王子”李云迪举行“中国钢琴梦”音乐会巡演,每到一站,听众云集,无不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8.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妇( )皆知fùrújiēzhī 妇女和儿童都知道,形容众所周知。

汗流( )背hànliújiābâi 汗水流遍脊背,形容汗出得多。也形容非常惊恐或羞愧。 浅尝( )止qiǎnchángzhãzhǐ 刚入门就停止了钻研。 断井颓( )duànjǐngtuíyuán 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 并行不( )bìngxíngbùbâi 同时实行,不相冲突。

振聋发( )zhânlóngfākuì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炽热(chì) 龟裂(jūn) 剽悍(piāo) 退避三舍(shâ) B.荒谬(miù) 聒噪(guō) 狙击(jū) 咫尺天涯(zhǐ) C.卓越(zhuō) 蹊跷(qī) 桎梏(gù)

味同嚼蜡(jiáo) D.冗长(rǒng)

游弋(yì)

氛围(fân)

呕心沥血(ǒu)

11.下列名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D.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1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假日里,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B.考试让我焦头烂额!每年大考两次,各种小型考试则不下十次。但是每次考试都能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 C.他救助了100名贫困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

D.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我。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实验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B.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C.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 D.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1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与“他早上吃的是鸡蛋和面包”两句中加点的“和”词性相同。 B.“震撼人心”“发挥作用”“易受阻碍”“得心应手”这几个短语中有一个结构类型不同。 C.“伯诺德夫人似乎感到德军那双饿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个句子是主谓句充当谓语。 D.“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要去爬山”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1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一部儿童历险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个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的孩子。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小说中把保尔从一个无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人物是冬妮娅。

D.《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皆为章回体小说,它们代表了我国明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①⑤②④③

17.请根据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得体、连贯的话来。(4分)

月考后,妈妈问儿子:“儿子,月考分数出来了吧,考得怎么样?”

儿子皱着眉头,非常生气地冲妈妈吼道:“烦死了,我不用你管!”扭头跑进自己的房间。 妈妈被他这么一吼,惊呆了,半天才缓过神。

过了一会儿,儿子房间的门慢慢地开了,儿子面带愧色地走到妈妈的面前,低下头说:“ (20字左右)” 妈妈没有理睬他,用疑惑、生气的眼神注视着他。他抬起头来,握着妈妈的手解释说:“ ”(40字左右)

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安慰他说:“没关系,妈妈能理解,弦不要绷得太紧,要放松,妈妈相信你。”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4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8.诗人送别友人的季节是 ,从诗中“ ”一词可以看出来。(2分) 19.诗歌在构思上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颇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20—21题。(4分)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洪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20.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头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目的是通过故事引出说明对象——重水,突出其重大作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3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重水的巨大作用。 C.重水混杂在普通水中,分享出来后,提取氘,可以建造热核反应堆,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D.文章以“古怪的重水”为标题,既抓住了本文说明的重点,又吸引读者,非常合适。 21.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2分)

(三)读下篇短文,完成22—23题。(4分)

我是77届的大学生,二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英语,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学。

当时,我上大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10元钱,我居然花了80元钱,买了一部录音机,又买了一盘《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磁带,天天放着听,洗衣服的时候听,做作业的时候也听,就连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录音机都放着。

我听了好多遍,听得带子都断了,我接上去继续听。

就这样,我一共接了六次,等到第七次断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都会背了,我还接它干吗啊?”

1985年,我参加一个英文考试,得了7分,当时,我只知道那是英文考试,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水平的英文考试,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我考的是雅思。

这件事情,说明一个问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现在的孩子,学习外语的条件太好,今天换这个辅导材料,明天换那个辅导材料,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

最笨的办法,往往就是最好的办法。最笨的人做事时,会“ A ”,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 。

我的两个学生考研究生,他们连续考了四年,一直没有放弃,终于考上研究生,现在,他们的工作非常好。如果你考到第三年就放弃,这就叫“ B ”,等于前面三年都白考了。

22.结合上下文意的理解,在画横线A处填写适合的歇后语,在画横线B处填写适合的成语。(2分)

A: B:

23.总结全文,在第七段横线上填写全文的结论。(2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4—29题。(14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①

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②

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志:纪念。②一:相同,一样。③雨麦:上天下麦子。占,占卦。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④弥月:整月。⑤忭:高兴,喜欢。⑥褥:短袄。 24.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B.醒能述以文者

述:记述 C.既而弥月不雨

雨:下雨 D.既以名亭

名:著名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始旱而赐之以雨 C.其喜之大小不齐 又从而歌之 D.雨麦于峻山之阳

官吏相与庆于庭

26.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7.《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2分) 28.[甲]文和[乙]文第一段在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文章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 全文以一“志”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都与国家政治有关,从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30—33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3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⑵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为什么是“最温柔的”?(2分)

31.第②⑥⑦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了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32.请简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效果。(2分)

33.文章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结尾,水到渠成而又让人深思,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感恩有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有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请以材料所谈的观点作为写作中心,选取相关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材料所谈的观点作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认证严密有力。③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600字左右。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答案: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夜吟应觉月光寒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人间哪得几回闻

评分说明:第6题2分,其它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8.(2分)略

9.(3分)孺 浃 辄 垣 悖 聩 10.(2分)B 11.(2分)C 12.(2分)B 13.(2分)C 14.(2分)B 15.(2分)A 16.(2分)D

17.(4分)(1)对不起,妈妈,我不该对你吼的。(2)我考试时有些紧张,结果没发挥好,有些不该错的题都错了。我很为自己生气。(意近即可)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6分) 18.(2分)秋季 橘柚香

19.诗歌的一、二两句写眼前送别时的实景(1分),三、四句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友人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景(1分)。(意近即可)

20.(2分)B

21.(2分)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②重水中能提取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22.(2分)A:杀鸡用牛刀 B:行百里者半九十

23.(2分)只要选定一个目标,不朝秦暮楚,浅尝辄止,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经过一段时间,最终一定能收获成功。(意近即可)

24.(2分)D(名:动词,命名。)

25.(2分)D(A.①表顺接;②表转折 B.①因此;②把 C.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

26.(4分)(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建成。

27.(2分)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8.(2分)骈散结合或句式整齐而有变化(1分),并在句末多用“也”字(1分),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9.(2分) C(全文以一“喜”字贯穿)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建成。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30.(4分)(1)“积雪”有双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积雪(1分),又指人性的冷漠(1分)。

(2)老哑巴爱花,热爱美好事物、美好生活(1分);能与大家一起劳动,被认同、被尊重的喜悦(1分)。 31.(3分)①结构上,与前文两处写达子花相呼应。②内容上,与老哑巴的遭遇形成强烈 的映衬(花是人非)。③感情上,表达作者对老哑巴的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 思考,深化主题。(答出任意三点即给3分)

32.(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哑巴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比喻手法1分,抓住“脆弱”和“摧折”进行分析1分) 33.(4分)①表层含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2分)②深层含义: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2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魏二阅读理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王昌龄阅读答案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魏二阅读理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魏二阅读理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34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