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南北半球分界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

2016-01-11 09:47: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一: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南北半球分界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一: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一、东西半球的划分:

1、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经度值≤ 20度的经线位于东半球;经度值≥ 160度的经线位于西半球) 1.读下图,回答图中各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读下列四幅岛屿图,判断

2、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既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 二、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

1. 根据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判断

如果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如果气温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在俯视图上,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 3. 根据纬度变化的规律判断

纬度数向北递增,为北半球;纬度数向南递增,为南半球。 4. 根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来判断

由于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所以如果向右偏,为北半球;如果向左偏,为南半球。 5. 根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

在中低纬海区,如果洋流呈顺时针流向,为北半球;如果洋流呈逆时针流向,为南半球。 6. 根据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判断

如果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为北半球;如果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合,为南半球;如果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合,为北半球;如果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为南半球。 7. 根据赤道判断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8.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

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月或2月,为北半球;如果最冷月均温在7月或8月,为南半球。 9. 根据正午物体的影子判断

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北方的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即为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南方的是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即为南半球。 10. 根据北极星判断

只要能观测到北极星的地点一定在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的地点一定在南半球。 11、根据海陆分布判断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在中高纬度,陆地面积变小,尤其在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零星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

(2).北极地区为海洋——北冰洋;南极地区为陆地——南极大陆。 12.根据山坡阴阳方向判断:

温带和寒带地区:全年南坡为阳坡是北半球,全年北坡为阳坡是南半球。 巩固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2.位于南半球,又是一天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

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①与④

4.读下图,甲乙丙三图中四个岛屿,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的是 ( ) A.A B.B C.C D.D

5. 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180゜经线在东半球 D、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6.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7.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8. 位于南半球的气候类型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春分日以后,有人看到太阳总是在南方,自己的影子也在南方,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秋分日落为止。这人的位置应位于右图中的(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0.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二.填空题:读某天气系统示意简图,分析回答:

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二:各种分界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三:重要地理分界线

各种地理分界线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

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

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大海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11.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地区 地区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系 黄河水系(渭河) 长江水系(汉水)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⑦年积温3500℃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四:地理分界线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

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

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大海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11.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五:(原创)地理界线专题:包括中国世界地理分界线

地理界线专题

中国地理界线

人口分布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影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

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热量界线:

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③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年平均气温13 º -14º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⑦年积温3500℃线

世界地理界线

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

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各洲的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世界大洋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六:世界地理分界线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

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七: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八:地理分界线总结

地理分界线的总结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6)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2)太平洋与印度洋: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3)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4)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 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1)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2)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3)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1、牧区与农区的分界线

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坡连线。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摄氏度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为北方、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800㎜,一月均温小于0摄氏度,暖温带、旱地耕作区,此线以南为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一月均温大于0摄氏度,亚热带、水田耕作区。

6、大海的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长江口北岸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1)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3)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4)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5)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7、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8、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9、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10、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11、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12、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13、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4、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

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

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15、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5、综合地理界线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④年降水量400mm线;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⑦年积温3500℃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九:中国南北分界线

中国南北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目 录

 1界线简介

秦岭淮河一线

从气候特点看

农业生产及生活习俗

2地理意义

秦岭

淮河

3界线标志

4自然分界

5词条图册         

界线简介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从气候特点看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农业生产及生活习俗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地理意义

秦岭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解决了这一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方面,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621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扣除两者相互补给的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为854亿m3,入均占有量为450m3。水电资源方面,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目前浇溉方面已开发近30万kW。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779.5万h㎡,实灌面积655.1万h㎡。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8.4万h㎡。航运方面,全流域通航里程从50年代的1.2万km增加到了2万km,包括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扩建、改建。

界线标志

近年来,秦岭—淮河的一线城市为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纷纷筹划建设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标志,例如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在2008年9月28日上午,国家测绘局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司长李永雄在召开的测绘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江苏有地方在建南北分界线的纪念碑问题时,表示该纪念碑建造要按法定程序报批,并经审核批准。

李永雄说,国家测绘局十分关注这个事情,并已经和当地测绘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关于南北分界线的问题在教科书上是有一个说法“它是一个带状”,那么以后建标志到底建在哪个地方,怎么确定它,有待研究。

李永雄认为,作为南北分界线本身来讲,它是一个带状的,即使将来有一个具体数据的话确定它也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性,标志具体建在哪个地方经过科学认定后还要经过法定程序报批。国家测绘局已经责成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去了解情况。

2009年4月17日,矗立于江苏淮安市区古淮河上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真容已全面显现。 标志物为一个微缩地球,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

2009年9月9日,淮安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国测成字[2009]16号文,同意淮安市人民政府在淮安市区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自然分界

近一两年,淮河沿岸城市纷纷“争建”南北分界标志物。的确,淮河、秦岭一线历来是我国公认的南北方自然分界。可是,真的有一条“线”划分了中国南北方吗?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南北半球分界线篇十:地理分界线

高中常用的各种地理界线的重要性总结: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

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大海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11.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地区地区

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含沙量多含沙量少

汛期汛期短汛期长

结冰期冬季结冰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系黄河水系(渭河)长江水系(汉水)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⑦年积温3500℃线

高中地理知识重要分界线汇总

1.各洲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分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分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分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分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贫乏区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7.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分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2.我国综合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东西半球分界线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什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南北半球分界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南北半球分界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50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