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教育城”

教育城”

2016-01-10 16:34:0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教育城”篇一:宜居教育城 ...

教育城”篇一:宜居教育城

教育城”篇二:本资料由教育城

语文版八上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当堂训练(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 )掩映( ) 瞩目( ) ...

拓展( )冉冉升起( )凝重( )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写出相并的成语。

降:①( )______②( )________

落:①( )_______②( )________

参:①( )_______②( )_______

③( )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 )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

4.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7.2010年5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济宁市承办2014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同时,市政府承诺: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最成功的运动会。为宣传好本次省运会,请你为下面这条宣传标语的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手拉手当好东道主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我能行!

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① 7点 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②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③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8.第①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选文介绍背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原文上画出过渡的句子,并说说它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是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链接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l日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同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③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

的一个瞬间。

④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⑤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4.第①段由电头和___组成。文中加点字“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___的特点。

15.第①段特地点明“1997年7月1日零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③段写了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____、____和“瞬间”。

17.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中引述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两个“传向”回应上文的“_________”一词,高度概括了这一盛事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动手写作,我可以!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

6.别了,“不列颠尼亚”

1. zhì yǎn zhǔ tuî rán níng 2. 降:①(jiàng)祸从天降②(xiáng )降龙伏虎。落:①(luî)此起彼落② (là)丢三落四。参:①(cān)得失参半②(cēn)参差不齐③(shēn )日月参辰。3.(1)序(2)杆(3)治、即(4)幕 4 香港平稳过渡。5 D 6.7.A心连心办好省运会 8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管治行将结束,这一时刻令人刻骨铭心,值得铭记。9①降旗仪式②中英香港交接仪式③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0“一百五十六年前,„„升起了英国国旗。”11“当然,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揭示这一时刻的历史意义。12记叙、描写 13对比,饱含对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欣喜。14.导语 非常迅速及时(或时效性)15.这是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庄严时刻,所以导语一开头就点明。16.时间 地点17.指出这个“瞬间”具有 深远的历史意义。

18.着重说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19.举世瞩目

教育城”篇三:赞 美 - 教育城

教育城”篇四:教育城

教育城: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数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字母填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中.

1.-6的绝对值是()

11A.6 B.-6 C. D.- 66

2.2010年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

用科学记数法可记作()

A.238×108元 B.23.8×109元 C.2.38×1010元 D.0.238×1011元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D.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要使式子a+2a的取值范围是() a

A.a≠0 B.a>-2且a≠0 C.a>-2或a≠0 D.a≥-2且a≠0

6.下列数据:16,20,22,25,24,25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21和22 B.22和23 C22和24. D.21和23

7.关于x的方程(a -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8.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

垂足分别为E、F,AD=4,BC=8,则AE+EF等于()

A.9 B.10 C.11

D.12

教育城:

9.如图所示,在圆⊙O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的长为()

A.19 B.16 C.18 D.20

a10.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 与正比例函数y=(b+c)x

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表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

12.因式分解:9x2-y2-4y-4=__________.

13.如图,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m,

CD=6m,点P到CD的距离是2.7m,则AB与CD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αβπ′″√⊙∽∵∴∶≤≥<>⊥△□∽≈≌≠°∥∠=—-

14.已知x1、x2为方程x2+3x+1=0的两实根,则x12+8x2+20=__________.

15.若两圆相切,圆心距是7,其中一圆的半径为10,则另一个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

16.芜湖国际动漫节期间,小明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形象设计.如图1,他在边长为1的正方

形ABCD内作等边三角形BCE,并与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F、G点,制成如图2的图标. 则图标中阴影部分图形AFEGD的面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明文字说明和运算步骤.

17.(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2分)

教育城:

π1-(1)计算:(1)2010×( )3+(sin58°- )0+|3-4cos600| 22

解:

2x51(2)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3x810

解:

18.(本小题满分8分)图1为已建设封项的16层楼房和其塔吊图,图2为其示意图,吊臂AB与地面EH平行,测得A点到楼顶D点的距离为5m,每层楼高3.5m,AE、BF、CH都垂直于地面,EF=16cm,求塔吊的高CH的长.

解:

19.(本小题满分8分)某中学生为调查本校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同学,下图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绘制的统计图的一部分.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若该校共有1800名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全体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总时间.

解:

20.(本小题满分8分)用长度为20m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金属框,下部为矩形,上部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为2x m.当该金属框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时,图形中矩形的相邻两边长各为多少?请求出金属框围成的图形的最大面积.

教育城:

解:

21.(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C=90°,AD∥BC,点E在BC上,点F在AC上,∠DFC=∠AEB.

(1)求证:△ADF ∽△CAE;

(2)当AD=8,DC=6,点E、F分别是BC、AC的中点时,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1)证明:

22.(本小题满分8分)“端午”节前,第一次爸爸去超市购买了大小、质量都相同的火腿

1;妈妈3

发现小亮喜欢吃的火腿粽子偏少,第二次妈妈又去买了同样的5只火腿粽子和1只豆

1沙粽子放入同一盒中,这时随机取出火腿粽子的概率为 . 2

(1)请计算出第一次爸爸买的火腿粽子和豆沙粽子各有多少只?

(2)若妈妈从盒中取出火腿粽子4只、豆沙粽子6只送爷爷和奶奶后,再让小亮从盒中不

放回地任取2只,问恰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各1只的概率是多少?(用字母和数字表示豆沙粽子和火腿粽子,用列清法计算)

解:

教育城:

23.(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BD是⊙O的直径,OA⊥OB,M是劣弧⌒AB上一点,过点M点作⊙O的切线MP交OA的延长线于P点,MD与OA交于N点.

(1)求证:PM=PN;

3(2)若BD=4,PA= AO,过点B作BC∥MP交⊙O于C点,求BC的长. 2

(1)证明:

(2)解:

24.(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矩形ABCO,其顶点为A(0,

1)、B(-3,1)、C(-33,0)、O(0,0).将此矩形沿着过E(-3,1)、

43F(-0)的直线EF向右下方翻折,B、C的对应点分别为B′、C′. 3

(1)求折痕所在直线EF的解析式;

(2)一抛物线经过B、E、B′三点,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3)能否在直线EF上求一点P,使得△PBC周长最小?如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

教育城”篇五:本资料由教育城

3.5 去 括 号

1、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

2、能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3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一、前置准备:

1、 所含字母 且 的指数也 的项叫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

3、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二、自主学习:

1、去括号,并合并同内项:

(1)13+(7-5)= 13+7-5=

(2)13-(7-5)= 13-7+5=

(3)9a+(6 a-a)= 9 a+6 a-

(4)9 a-(6 a-a)= 9 a-6 a+a =

思考:1.上述4题的解法中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的结果相同吗?

2.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符号有何变化?

2、阅读教材p120小颖、小刚的做法,请思考它们的结果是否一样?

(1)4+3(x-1)=

(2) 4x-(x-【合作交流】: 通过刚才的例子,你能够发现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吗?

括号前为“+”,把 和 去掉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 ; 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 更多资料:

括号前为“-”,把 和 去掉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 。

三、尝试应用:

1、判断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a-(b-c)=a-b-c ( ) (2)-(a-b+c)=-a+b-c( )(3)c+2(a-b)=c+2a-b ( ) 2去括号:

1、a+(b-c) 2、a-(b-c)

3、a+(-b+c) 4、a-(-b-c)

四、例题解析:

例1: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4 a-( a-3b); (2)a+(5a-3b)-(a-2b);

(3)3(2xy-y)-2xy (4)、5-[a-(b-c)]

解: (1)

(2)

(3)

(4)

【跟踪练习】:

1.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8x+4=12 ( ) (2)35x+4x=39x ( ) (3)3(x+8)=3x+8 (

(4)3(x+8)=3x+24( ) (5)6x+5=6(x+5)( ) (6)-(x-6)=-x-6 (

2.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x-(-3x-5)=

(2)、(3x-1)-(2-5x) =

(3)、(-4y+3)-(-5y-2)=

(4)、3x+1-2(4-x)=

(5)、a-[b-2a-(a+b)]=____ ________________

(6)、9a-{3a-[4a-(7a-3)]}=

五、学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巩固:

1、、P122 习题3.6 知识技能 T1 (1), (3) ,(5), (7) T2 (1), (3) ,(5), (7)

2、试一试: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 更多资料:) )

(1)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_(a-b)___(c+d)=c+d-a+b

本资料由教育城编辑整理 更多资料:

教育城”篇六:教育城域网规划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

解决方案建议书

目 录

第1章 教育城域网概述 ..................................................................................................................................... 3

1.1 建设教育城域网意义 ................................................................................................................................ 3

1.2 教育城域网发展趋势 ................................................................................................................................ 4

第2章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建设需求 ................................................................................................................. 6

2.1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设计原则 ..................................................................................................................... 6

2.2 用户需求 .................................................................................................................................................... 6

2.3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 7

第3章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解决方案 ................................................................................................................. 8

3.1 沭阳县网络设计概要 ................................................................................................................................ 8

3.1.1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业务架构 ............................................................................................................. 8

3.1.2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拓扑结构 ............................................................................................................. 9

3.2 方案描述 ...................................................................................................................................................10

3.2.1 基础网络设计 ....................................................................................................................................10

3.2.2 沭阳县城域网出口设计 ....................................................................................................................12

3.2.3 沭阳县城域网全局安全网络解决方案 ............................................................................................16

3.2.4 融合安全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8

3.2.5 沭阳县教育城域网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31

第1章 教育城域网概述

1.1 建设教育城域网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指出,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应用多媒体CAI时,普遍的做法是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演示3,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在教师手中,实际上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索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其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例如:美国宇航局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允许他们与宇航员对话和收集关于太空的信息;在伯克利的劳伦斯国家级实验室研制了一个网上虚拟实验室软件,允许学生通过远程联网获取从专业天文望远镜收集的天文观测数据。

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对于加快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深远的意义。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信息化平台上的基础教育实验,更好地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从而达到“教会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目的。其价值体现在为使用者带来的服务体验和应用效果中。

1)通过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环境,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工作强度。比如教育系统内同步的视频会议召开,文件的批复,对下级单位的适时管理。

2)通过为教学人员服务,不仅为他们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信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一个网络备课授课的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思想与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并且集成了网内网外的资源,比如电子图书资源的共享,教学课件的共享。有调查显示,教师每周使用计算机在2小时以上的占87%,而每周使用6小时以上的占55%。从使用的方式看,前三项分别是“在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演示文档”和“自己制作课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能够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

3)通过为学生服务,使他们在网络支持下,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手段来学习学科教

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或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式、协作式、研究探索式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与能力。同时,学生们能从小接触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提高了竞争能力。

4)通过为家长服务,架设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密码进入城

域网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学校安排的作业等。学校及时从家长处得到反馈信息。学校、教师、家长一道共同参与,通过网络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学生家长们越来越忙,往往无暇经常去学校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在学

校的表现;同时,家长们又非常担心孩子在自己的疏忽之下堕落。教育网络及时地,而且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不少学校为家长和老师开通了网上联络平台,定期主动用邮件和论坛形式进行沟通,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教育城域网支持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形态的建立和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使教育模式面

临着根本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将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理念上的变化表现在从过于注重知识讲授向倡导全面、和谐发展转变;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向倡导建构的学习转变;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结论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能力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从单一化评价模式向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教育城域网作为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载体为跨学科的合作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学生按既定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城域网提供的强大的资源等工具,利用网络查找、选择、下载最新的信息资料,并通过网络进行广泛交流。学生们尽显个性特长,表观出很强的求知欲,感受和分享各自的成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响应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倡导,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1.2 教育城域网发展趋势

以下是未来城域网发展的一些趋势和要求具备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智能:智能化的校园从业务出发,依托智能管理以及智能安全,将不同业务类型、网络环境、

业务需求、应用环境下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在满足应用的同时,又能够在资源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系统监控和动态的自动调整,对于网络中的各种安全事件和攻击行为能够自动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进行防护,保证业务的不间断顺畅运行。

融合:融合代表资源的融合以及业务的融合。现阶段各个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其实都是分散的,都有自己的应用系统,并且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也是彼此独立。融合就要求各个系统、资源之间实现整合,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分配以及统一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原来各学校的广播、电视、网络都有独立的一套网络,通过融合能够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的三网合一,极大的节约了投资成本。借助统一IP网络平台,能够实现网络的融合——视频、语音、数据的“三网融合”,有线与无线的融合以及IPv4与IPv6的融合。

共享:共享就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不同地区由于教育发展的阶段不同,教育水平也是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借助网络,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西部偏远地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成果,解决发达地区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各个学校原来彼此孤立的教学资源也能够实现交流和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借助网络学生还可以跟国外的学校师生间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方便获取国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国外的老师直接可以通过网络给国内的学生上课,营造一个无边界的学习环境。

开放:在面向参与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这一背景下,21世纪的教育交流平台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通过庞大的互联网络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提供开放式的教育。老师师无论是在办公室、教室,还是在家,都可以方便获取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办公,参加学习培训;学生在家里也能够访问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在线学习;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的校园,还将引入新的社区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计划。

绿色:绿色不仅代表着节能环保,设备低功耗、低辐射、低噪声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宁静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随着网络进入校园,互联网上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随时充斥着校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绿色还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生态环境,保证学生接收到的都是健康的东西,过滤对学生成长有害的不健康内容,比如黄色网站、暴力游戏、反动言论等等。

教育城”篇七:区域教育城域网建设与有效应用

教育城”篇八:本资料由教育城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学目标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四、知识链接

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陈云,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邓小平(秘书长)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列席会议的有红军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等。秦邦宪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反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不承认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错误辩解。周恩来作了报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张闻天、王稼祥、朱德、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等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委托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随后由政治局正式通

过。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周恩来、朱德指挥。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时间:________ 出发地: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地点:________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江西、福建出发→________ →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____________ →巧渡金沙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雪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4、通过红军长征一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想?

七、目标检测

1.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开始于( )

A.1928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

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 B.会宁 C.吴起镇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牵制了敌军的力量

7.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四渡赤水河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8、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挫败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

请按右图上标号顺序,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

A、红军长征开始时间__ 年__ 月;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因为__ __ ___ _

B、长征途中,党中央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最主要内容是确立了 __ __ 的正确领导

C、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江,飞夺___ ______ 桥

D、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师地点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 xkb1.com

(2)“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3)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3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教育城”篇九:本资料由教育城

密云县2011年初中毕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

上。(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翘首(qiáo ) 脂肪( zhī ) 怪癖(pì ) 锐不可当( dānɡ ) ....

B. 附和( hâ ) 颤抖( chàn ) 惩罚( chãnɡ ) 载歌载舞( zài ) ....

C. 汲水(jí ) 强迫(qiánɡ) 乘客(chãnɡ) 追本溯源(sù ) ....

D. 祈祷( qí ) 贮藏(zhù) 颠簸(bǒ ) 妄自菲薄(fēi )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他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感觉天空都黯淡了许多。 B. 只要我们发扬古人悬梁刺股的勤奋精神,就能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最后的胜利。

C. 这是我的一孔之见,说出来真是遗笑大方了。 D. 要创造条件让科学家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工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火车站,竟然与十年未见的老朋友不期而遇,让我兴奋不已。 ....

B. 看到国家财产遭到如此惨重的损失,他怒发冲冠气冲霄汉。 ....

C. 这两座建筑虽然设计理念不同、风格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D. 他是一位高瞻远瞩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的科学家。 ....

4.下列句子中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置身事外的人往往最清醒,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B. 孩子犯了错误,该批评一定要批评,否则就不能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

C. 几次考试,你的成绩每况愈下,希望你总结教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 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这件事就好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

B.花市上有蝴蝶兰,水仙,牡丹,山茶,墨菊,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C. 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

D.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是

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象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

①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②两面巨岩,倒影如墨

③中间曲曲折折,却象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①②③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8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2004年“汉办”在韩国首都首尔建立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到现在全球已经有109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孔子学院和课堂600多所,有超过4千万的人在学习汉语。在学校组织的“我为汉语而骄傲”的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 请从下面三则材料中概括出汉语热的原因。(6分)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近年来,奥运会、世博会成功,神五、神六载人飞船升天等等,这些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材料二:华侨华人已广布全球各地,他们虽然远离故土,却无法忘却自己的祖籍文化渊源,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中华文化也因此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弘扬。世界各地华文教育蓬勃发展,‚汉语热‛传及全球,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这些都与海外华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材料三:‚俄罗斯学汉语的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而且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大学教授还要高。‛许多德国学生承认,选学汉语主要是为了将来找一个较好的工作。如今,德国已有相当一批企业与中国有业务往来,它们愿意聘用有汉语基础及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人。据报道,目前仅是在上海工作的德国人就有8万之众。

10. 下面的材料是两个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感受,请你根据他们的演讲内容,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说到汉语,最让我着迷的是神奇的汉字。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世’字创意为形,看起来像一个典型的中国三口之家,爸爸妈妈还有中间一个小孩,这种家庭的和睦,不仅是城市生活里小家庭的和睦,更是世界各国大家庭的一种和谐共存。字里有画,画里有字,神奇的汉字,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仅学习一年汉语的墨西哥姑娘达马丽斯以地道的口音和流畅的语调表达出的耐人寻味的演说内容。来自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的高迪说:‚汉语像一个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宝藏。学汉语就像是谈恋爱,时间越久越感到她的迷人魅力。抑扬顿挫的节奏,博大精深的内涵,让我感受到汉语无与伦比的美丽,她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11. 汉语的优点举不胜举,请根据自己多年语文学习的感受,为令人骄傲的汉语再填三个具体特点。(3分)

① ② ③

四、文言文阅读 (共9分)

阅读《三峡》,完成第12—14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素湍绿潭 ②飞漱其间 ...

③清荣峻茂 ④属引凄异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14分) (一) 阅读《白鹅》, 完成第15—17题。

白 鹅 丰子恺

①抗战胜利后,我卖掉了在重庆沙坪坝自建的小屋,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

②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③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④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

⑤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⑥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掉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它分娩毕,就起身,大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⑦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⑧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

教育城”篇十:教育城域网建设


教育城”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育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育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08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