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

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

2016-03-30 15:38:22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家暴  朱 ...

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
家暴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15日晚,当纽约市警方拿到尸检报告时,24岁的华裔妈妈李琳终于承认自己将2岁的女儿溺毙在家中的浴缸里,等待她的将是二级谋杀罪、过失杀人罪、危害儿童罪等指控。事件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痛惜小女孩无辜生命逝去的同时,也陷入了对海外华人儿童保护的思考。

  虐童案敲响儿童保护警钟

  事件发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二层楼公寓中。当地时间13日晚上8时,华裔母亲李琳正在为2岁的小女孩洗澡,只因女孩刚刚尿裤子,盛怒之下的华裔母亲便把女孩的头按在水里以示惩戒,最终致其溺毙。据了解,女孩的父母为福建移民,母亲李琳为全职太太,父亲从事餐馆兼职工作,工作并不稳定,而这名2岁的小女孩也刚刚从中国回到父母身边。据报道,李琳本身也有一段悲惨的童年。虽然李琳童年的悲惨经历或许给她造成了心理阴影,然而李琳亲手杀死自己2岁女儿仍是不可原谅的罪行。

  无独有偶,同样在布鲁克林47街相隔不远处,一名39岁的华裔女童母亲邱慧在3月4日被警方逮捕,因为长期虐待9岁女儿而被指控9项罪名。

  两次华裔虐童案件一经报道,华人社区哗然一片,纷纷通过媒体谴责这两个女子,认为她们心如蛇蝎,虎毒不食子,怎忍心连自己亲生女儿都不放过。然而事实上,家暴问题普遍存在。据美国卫生与福利部(HHS)2014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因家庭暴力等原因被虐儿童中,约44%是白人,约21%是非裔,约23%是西语裔,亚裔和原住民仅占极小比例,华裔社区家暴问题绝非最典型。

  据报道,在纽约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局工作超过28年的罗淑华表示,纽约市每年都会收到将近5万个儿童虐待相关的投诉,而华裔家庭的案件比例占总数的3%。罗淑华呼吁,华裔民众应当更多关注儿童福利保护法,避免过失杀人造成骨肉分离的家庭悲剧。

  华裔家庭缘何悲剧上演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华裔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并非独立与平等的关系,而是处于支配与附属的地位。“父母常常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而非独立的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丽媛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冲突出现时,华裔父母往往不会基于互相尊重的立场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而寻求更加粗暴的方式去迫使孩子顺从。”与此同时,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华裔父母更容易采用体罚等教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海外“虎妈狼爸”教育成为一种育儿“时尚”,打骂教育成为父母望子成龙的捷径。当严苛的“度”掌握不好时,常常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用心良苦的父母也只能自尝恶果。

  也有专家指出,“棍棒教育”的传统观念并不能完全解释华裔父母的家暴行为,家暴本质上是父母的情绪宣泄方式。由于隐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较弱的反抗能力,他们往往成为华裔父母最容易控制与攻击的对象。当压力无处宣泄时,孩子成为父母的情绪处理器。周丽媛分析说,家暴行为往往是“祖传”的,纵观儿童家暴事件,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家暴行为内化为孩子的部分人格。采用打骂教育的父母大多小时候也被如此“教育”过,比如案件中的华裔母亲李琳,从小受到继父母打骂的经历也让她使用了相同的教育方式。

  除此以外,文化的差异、社会的融入与海外经济压力让华裔父母承受更多的精神负担,华裔家庭亲子关系更加脆弱。“海外生存压力比较大,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离异,发泄的途径跟国内不一样”,西班牙华人徐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很多动手打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同时,华人交友圈相对封闭,华裔虐童行为往往隐蔽而持久,只有当恶性事件曝光时才会引起华人社区的注意。

  家暴来袭,华裔儿童权益何以保障

  毋庸置疑,华裔父母与孩子都是家庭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父母不可能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即便有孩子死亡的情况,也可能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西班牙华人徐先生解释到。华裔儿童权益的保障需要华人家庭与社区共同的努力。

  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需要父母认识到自身人格的缺陷,“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完善的人格对待孩子。”周丽媛补充到,“教育父母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父母不认为打孩子有问题,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同时,她认为孩子建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也未尝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解决家暴问题,华人社区的帮助也尤为重要。澳大利亚华人心理咨询师陆玮称,家庭与生活的压力是移民现实存在的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发展到极端,容易引发刑事案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应该主动寻求社区和朋友的帮助。华人社区也可以举办一些法律普及活动、亲子座谈会等,来帮助海外的华人父母强化对自我行为的控制。

  当地时间15日晚,当纽约市警方拿到尸检报告时,24岁的华裔妈妈李琳终于承认自己将2岁的女儿溺毙在家中的浴缸里,等待她的将是二级谋杀罪、过失杀人罪、危害儿童罪等指控。事件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痛惜小女孩无辜生命逝去的同时,也陷入了对海外华人儿童保护的思考。

  虐童案敲响儿童保护警钟

  事件发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二层楼公寓中。当地时间13日晚上8时,华裔母亲李琳正在为2岁的小女孩洗澡,只因女孩刚刚尿裤子,盛怒之下的华裔母亲便把女孩的头按在水里以示惩戒,最终致其溺毙。据了解,女孩的父母为福建移民,母亲李琳为全职太太,父亲从事餐馆兼职工作,工作并不稳定,而这名2岁的小女孩也刚刚从中国回到父母身边。据报道,李琳本身也有一段悲惨的童年。虽然李琳童年的悲惨经历或许给她造成了心理阴影,然而李琳亲手杀死自己2岁女儿仍是不可原谅的罪行。

  无独有偶,同样在布鲁克林47街相隔不远处,一名39岁的华裔女童母亲邱慧在3月4日被警方逮捕,因为长期虐待9岁女儿而被指控9项罪名。

  两次华裔虐童案件一经报道,华人社区哗然一片,纷纷通过媒体谴责这两个女子,认为她们心如蛇蝎,虎毒不食子,怎忍心连自己亲生女儿都不放过。然而事实上,家暴问题普遍存在。据美国卫生与福利部(HHS)2014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因家庭暴力等原因被虐儿童中,约44%是白人,约21%是非裔,约23%是西语裔,亚裔和原住民仅占极小比例,华裔社区家暴问题绝非最典型。

  据报道,在纽约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局工作超过28年的罗淑华表示,纽约市每年都会收到将近5万个儿童虐待相关的投诉,而华裔家庭的案件比例占总数的3%。罗淑华呼吁,华裔民众应当更多关注儿童福利保护法,避免过失杀人造成骨肉分离的家庭悲剧。

  华裔家庭缘何悲剧上演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华裔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并非独立与平等的关系,而是处于支配与附属的地位。“父母常常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而非独立的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丽媛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冲突出现时,华裔父母往往不会基于互相尊重的立场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而寻求更加粗暴的方式去迫使孩子顺从。”与此同时,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华裔父母更容易采用体罚等教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海外“虎妈狼爸”教育成为一种育儿“时尚”,打骂教育成为父母望子成龙的捷径。当严苛的“度”掌握不好时,常常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用心良苦的父母也只能自尝恶果。

  也有专家指出,“棍棒教育”的传统观念并不能完全解释华裔父母的家暴行为,家暴本质上是父母的情绪宣泄方式。由于隐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较弱的反抗能力,他们往往成为华裔父母最容易控制与攻击的对象。当压力无处宣泄时,孩子成为父母的情绪处理器。周丽媛分析说,家暴行为往往是“祖传”的,纵观儿童家暴事件,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家暴行为内化为孩子的部分人格。采用打骂教育的父母大多小时候也被如此“教育”过,比如案件中的华裔母亲李琳,从小受到继父母打骂的经历也让她使用了相同的教育方式。

  除此以外,文化的差异、社会的融入与海外经济压力让华裔父母承受更多的精神负担,华裔家庭亲子关系更加脆弱。“海外生存压力比较大,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离异,发泄的途径跟国内不一样”,西班牙华人徐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很多动手打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同时,华人交友圈相对封闭,华裔虐童行为往往隐蔽而持久,只有当恶性事件曝光时才会引起华人社区的注意。

  家暴来袭,华裔儿童权益何以保障

  毋庸置疑,华裔父母与孩子都是家庭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父母不可能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即便有孩子死亡的情况,也可能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西班牙华人徐先生解释到。华裔儿童权益的保障需要华人家庭与社区共同的努力。

  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需要父母认识到自身人格的缺陷,“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完善的人格对待孩子。”周丽媛补充到,“教育父母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父母不认为打孩子有问题,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同时,她认为孩子建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也未尝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解决家暴问题,华人社区的帮助也尤为重要。澳大利亚华人心理咨询师陆玮称,家庭与生活的压力是移民现实存在的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发展到极端,容易引发刑事案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应该主动寻求社区和朋友的帮助。华人社区也可以举办一些法律普及活动、亲子座谈会等,来帮助海外的华人父母强化对自我行为的控制。


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相关热词搜索:权益保障 儿童

1、言归正传,这次我家小盆友的病总算好多了(目前进入观察期,还是不敢大意。。。) 全家忙活了整整一周,累得够呛,也算是把儿童医院好好体验了一把,搞清楚了很多门道,也南京市儿童医院就医心得体会 (2015-10-24)

2、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学习3-6岁儿童学习指南的学习心得3篇(2015-11-23)

3、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00字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00字(2015-12-21)

4、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15-12-21)

5、首先感谢赫山区实验幼儿园让家长们一起分享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6岁儿童无论是从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都是幼儿的关键期。《指南》从健康、语音、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2016-01-17)

6、关爱儿童心里心得感受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得》 关爱儿童心里心得感受(2016-01-26)

7、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2016-01-31)

8、老人福利院实践心得篇一《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 老人福利院实践心得(2016-02-04)

9、教师关心留守儿童心得篇一《学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教师关心留守儿童心得(2016-02-06)

10、被关爱留受守儿童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被关爱留受守儿童心得体会(2016-02-20)

11、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怎么写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心得体会》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怎么写(2016-02-24)

12、关爱留守儿童心得总结(共4篇)关爱留守儿童心得关爱留守儿童心得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关爱留守儿童心得总结(2016-03-11)

13、给留守儿童讲读书心得(共7篇)给留守儿童讲读书心得(2016-03-16)

14、请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共5篇)关注留守儿童活动心得体会爱会点亮一切参加巴州区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纪实准备:憧憬 不安在得知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以后,紧绷的心终于松懈下来了。精神的松懈造就了行为的慵懒,在与爸妈的数次交锋后,自己也被自己的行为给打败了。从朋友口中知道了招募活动自愿者的消息后,没有任何理由就去报了名,并捎带上自己的“闺请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心得体会(2016-03-24)

15、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感想(共4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心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心得 我们今天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深受感触。留守儿童是一群很大的群体,很多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长大,极其缺乏父母的爱心理承受力合生活自理能力都比一班孩子要好。我们今天去的都是学生会的同学和班上的班干部,都是想去献一份爱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感想(2016-03-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儿童权益保障需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3322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