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

2016-02-19 10:45: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这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余,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本人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条建议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除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引导学生阅读引起转化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几个方法:

一是: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所以我们不戴有色眼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应拿放大镜去努力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倍加珍惜。如王惠萍尽管学习差,但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陈鹏学习差,但思想单纯,在勤工俭学中表现出色;郭伟学习不太好,但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运动场上也能经常看到他矫健的身影„„

二是:清除后进生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对待。学习差或思想差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以前受到老师的严厉指责和同学的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而变得“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教师也是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至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也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把教师当成知心人。“一切从头做起,老师不知你的过去,只看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师这种明朗的态度也会消除学生的顾虑,引起学生态度的转变。

三是: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如: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后进生长期失败偶尔取得某一胜利时;后进生要求进步,对自己的某种坏行为、坏习惯引起思考时。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谈到阅读的作用,如在“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阅读的作用谁都知道,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但学生阅读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学校里,从早读开始到午自习,每一节课都是安排死的,教师都得按课表上课,班里没有一节自习课,学生肯定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到家里,更有七门功课的作业等他们做,等把作业做完,

就已经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二点,疲惫得只有赶快上床睡觉。

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进系进行阅读,各科教师布置假期作业时,尽量避免那些大量的、让学生厌倦的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多布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作业,如:多办知识手抄报,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写出读后感,了解某个名人并为他们写传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值的得我们认真地去读,认真地去思索。资料来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二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这些年来,因为总忙于各种该忙或不该忙的事,因为见

惯了教师工作的是是非非,因为听惯了对教师毁誉掺杂的评

价,心似乎麻木了起来,思维也迟钝了许多,对自己曾无比

热爱的教师工作也淡漠也许多,许多日子就在这样的浑浑噩

噩中悄然而过。不经意间,我再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

教师的100条建议》细细读起来。读完,掩卷长叹,自己曾

经的骄傲荡然无存。

作为一名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教师,我自认自己的工作兢

兢业业,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毫无怨言的服从领导的安排,对

学生从不苛刻,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心,努力地与各届学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认真地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常名

列前茅,同时,也注意了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正因了

这些,我觉得我配得上一个合格甚至优秀教师的称号。可读

完100条建议后,我不禁头涔涔了,我想我与那井底之蛙又

有何区别?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满足于自己所

做的一点点人人都会做的事。与那100条建议相对照,我何

曾把其中的一条做到了尽善尽美,仔细想想,实在汗颜。总

是在与人闲聊时说我无愧于任何学生。但是不是真的无愧

呢?如果再从头来,是不是我会把他们教育得更好?是不是

可以引导他们在我所教学科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是不是我

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可惜,一切不允许我从头再来,遗憾

终究已成遗憾,只有时刻提醒自己以后注意,再注意。

100条建议中,最能引起我深思的是“争取让学生热爱你的

学科。”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

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

的数学才能。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师,那么

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

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

究。”

“请你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

的意识吧。”

读着这样的话语,我内心为之震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否

做到了唤起学生对我所教学科的热爱?而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又如何去更好地争取学生热爱我所教的学科呢?我想我

应该要做的是:

首先:让自己成为热爱语文的教师。语文这门学科,知

识包罗万象,对一位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甚高。涉及

到语文学科的训练也是繁多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要通

过语文这门学科来培养,在语文测试时试题有时也是林林总

总,让人摸不着头绪,学生的语文成绩也难以提高。于是许

多语文老师抱怨语文难教,语文的事情多。抱怨多了,也就

难免对语文这门学科心生厌恶。一个学科自己都不喜欢,又

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呢?因此,我觉得我首先要做的是让

自己喜欢语文、热爱语文,从语文学科中去寻找乐趣,当你

发现通过自己的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能力增强

了,心中应该油然而生自豪感吧。

其次:博览群书。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为广博的

知识积累,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能成长为一名优

秀的语文教师的。试想,如果语文课堂就是照本宣科,就是

读读背背课文,那是何等的枯燥。语文学科要求我们要有大

量的知识储备,要求我们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要求我们能

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去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

我们既然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

富自己的教学储备。

然后: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

道。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不能把自己处于高高在上的位

置,而应该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了解他们的生

活、学习,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要,从而给予他们正确的

引导,给予他们老师的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来自老

师的关心,尊重,感受到他与老师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成

为朋友的。当建立起了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时,你说的话,

你所教的学科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能接受你的教

育。在实际教学中,我很注重与学生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我

和我的学生能在和谐中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因为喜欢了

老师,也就喜欢了这门学科,并会争取把它学好。

再次:尽力使自己的语文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中学习语文,获取知识。语文课堂充满了灵动性,我

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说教课,更不能上成数学课。作为语文

老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

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又不能满足于教材,要

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延伸,使语文学科有机与其他学科融合。

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多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

教学模式。我觉得自己这点上做得还好吧。上语文课时,就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会让学生自己

读文,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根据

学生情况适当点拨;有时会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然后再自

己阅读解决问题;有时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又会采取

老式以讲授为主。同时教学中,我会根据需要补充相关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认为上语文课就是一种享受。

最后:鼓励学生阅读,留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学生只有

真真正正去读了,才会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才会对语文

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评价学生也好,老师也好,

成绩是最主要的。为了抓成绩,老师疲于奔命,学生陷入题

海,课标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阅读

量只不过是一句口号,学生除了卷子上的分数尚可外,口头

表达能力弱;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阅读能力低下;感

情淡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要

交给孩子什么,难道就仅仅是让他们会考试吗?因此,我想

我应该让孩子多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丰富

自己的知识与情感。

读完此书,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没有任何理由懈怠,不管

外面如何风云变幻,不管自己受到如何的委屈,我们都应该

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纯净,因为我们担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

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们也许不可

能每条都做得那么好,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做好

其中的几条或者更多,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 周洪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五里界小学 唐德珍

这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余,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本人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条建议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除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引导学生阅读引起转化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几个方法:

一是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所以我们不戴有色眼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应拿放大镜去努力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倍加珍惜。如严强尽管学习差,但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胡敏学习差,但思想单纯,在勤工俭学中表现出色;汪经纬学习不太好,但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运动场上也能经常看到他矫健的身影„„ 二是清除后进生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对待。学习 差或思想差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以前受到老师 的严厉指责和同学的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而变得“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教师也是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至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也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 中亲身体会 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把教师当成知心人。“一切从头做起,老师不知你的过

去,只看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师这种明朗的态度也会消除学生的顾虑,引起学生态度的转变。

三是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如: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后进生长期失败偶尔取得某一胜利时;后进生要求进步,对自己的某种坏行为、坏习惯引起思考时。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谈到阅读的作用,如在“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阅读的作用谁都知道,无论是教师、家长 ,还是学生自己,但学生阅读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学校里,从早读开始到午自习,每一节课都是安排死的,教师都得按课表上课,班里没有一节自习课,学生肯定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到家里,更有几门功课的作业等他们做,等把作业做完,就已经到晚上,疲惫得只有赶快上床睡觉。

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进系进行阅读,各科教师布置假期作业时,尽量避免那些大量的、让学生厌倦的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多布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作业,如:多办知识手抄报,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写出读后感 ,了解某个名人并为他们写传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值的得我们认真地去读,认真地去思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最近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

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51~60条)辅导练习

一、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如果已经查明有的学生在有些地方没有弄懂,有经验的教师并不重新从头讲起,而是在前面的( )上去寻找“可疑点”。

A、“交集点” B、“兴奋点” C、“知识点 ” D、“监督点”

2、在一至四年级,每天最少有( )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

A、20分钟 B、半个小时 C、40分钟 D、一个小时

3、(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A、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B、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C、过上幸福生活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 )的和谐。

A、兴趣 B、练习 C、记忆 D、想像

5、许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弊病,正在于精神生活中缺乏( )。

A、书籍 B、娱乐 C、活动 D、大师

6、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 ),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

A、简单化 B、单一化 C、多样化 D、复杂化

7、33年的学校工作,我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 )和( )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

A、备课 、上课

B、教研、考核

C、儿童的基础、学校管理

D、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儿童的创造

8、在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旅行”活动时,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 )

A、舍不得经费 B、开展活动时间太长

C、没有导游 D、“喂给”儿童过量的知识和印象

9、儿童脑力劳动越紧张,就应当越经常到( )里去。

A、自然界 B、家庭 C、课堂 D、娱乐场所

10、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是因为( )

A、学习不刻苦 B、教育方法不得当

C、不会阅读 D、生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

是 、 、 、 ,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2、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譬如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雇的东西多 。

3、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 。

4、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除了所有的教学法要求之外,应当对课堂教学补充提出一条很重要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当引起 。

6、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 、 。

7、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 ,也就是

说, 。

8、用 来代替 ,用 来代

替 和 ,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9、识字教学应当跟 紧密结合起来。

10、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书写、推

论、 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

1、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对 )

2、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使儿童“经常处于智力紧张状态的气氛”,就是自己的成功( )

3、列夫〃托尔斯泰建议小学老师应该热衷于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 ( )

4、只要有自然办存在于儿童的周围,那么这一事实本身里就包含着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

5、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 对 )

四、问答题。(第1、2、3小题每题4分,第4题8分。)

1、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原因是什么?

2、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3、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应当建立在哪三根支柱上?

4、为什么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五、论述题。(30分。)

(一)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

1、 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10分)

2、你有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10分)

(二)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行进,但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学生学习感到越来越难,请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建议谈谈你的建议。(10分)

答 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D 8、D 9、A 10、C

二、填空题。

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

2、两倍

3、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4、学习愿望

5、良好的情绪感觉

6、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

7、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8、记忆,思考,背诵,鲜明的感知,对现象本质的观察

9、图画

10、阅读,观察和表达思想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2、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多种多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

3、(1)鲜明的思想 (2)生动的词语 (3)儿童的创造精神

4、因为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把之,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反过来又促进智力才能发展。

五、论述题。

(一)1、这种现象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他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具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在实践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2、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2)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

(二)答案要点:

1、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2、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3、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4、老师引领

5、联系实际(略)

《给教师的建议》(61-70条)辅导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 )的态度。

2、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 ),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

3、依据在识记中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把识记划分为( )和( )。

4、紧张的( )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 )。

A.不能偏离计划 B.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C.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D.能偏离计划但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2、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 )知识。

A.分析 B.理解 C.归纳 D.运用

3、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 )。

A.变得更聪明 B.学会和人相处 C.提高能力 D.学会审美

4、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要求随时对10分钟以前还觉得正确的,必要的东西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和修正,这就意味着( )。

A.教育工作中无法预见5节课或10节课以后将会发生的情况

B.学校工作会变成一种自流的现象

C.一切教学目标将失去意义

D.我们所能预见到的,只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一般途径,而不是细节

5、真正的巩固知识,是让学生( )。

A.记忆所学知识 B.回答问题

C.讨论 D.对事实、事物、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思考

6、在课堂上,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

A.教师要想到所教的学科

B.要注意到学生

C.教师传授的新信息要准确、清晰

D.教师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不能少

7、为了满足少年期学生对于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提供事实上经常是( )的,而在进行概括上是( )的。

A.少量 B.慷慨 C.吝啬 D.大量

8、如果没有( ),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

A.思考和研究活动 B.运用和研究活动

C.巧妙的方法 D.教师的讲解

9、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激发脑的“情绪区域”的问题。( )

A.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演讲式的语调

B.讲课中要多一些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

C.讲授内容不能有过多的新材料

D.要“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知识

10、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等生,到了中学却变成了学困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 )的概念去认识周围现实。

A.概括性 B.抽象性 C.一般性 D.特殊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六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心得体会

大麦地中心学校 李绍梅

学习完了苏霍的100条建议,我觉得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时说道: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笨,只是他们把时间多数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对比自己的班级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发现后进生的问题确实是让我感到十分头疼的事情,于是我迫切的想从书中得到帮助和启迪。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相信每一个教师一般都会觉得这部分学生永远是一个最为头疼的群体,数量不算多,为害却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谓少,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令人满意,甚至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迈

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定是个后进生吗?我想,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们想想造成他们现在这种状况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还不如不学。古人不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吗?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很多所谓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为什么很多后进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后,往往后面的发展比某些所谓学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究竟是如何一点一滴消失的,他们在学校中每天最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技校学生。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心中的那些积极的因素,活跃他们身上积极的那些细胞。而不仅仅把发展的眼光局限在一些可怜的知识上面?我们应该更重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上。

所以,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识之士和更多的老师们能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现在的学生们全部教育的连贯性和阶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那么,所谓的后进生应该是另有发展能力的一个可塑群体吧。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他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小学生伴随的智力、个性、思维、认知、知识结构、价值观等表现出幼稚、多变的特点。当他们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们的头脑里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

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我们就要从他们的心里触发到他们真正的灵魂。 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会毁了一个学生,也许会毁了一个家庭,也许我们的教鞭下有瓦特,也许我们的冷眼中有牛顿,也许我们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实所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只是在语数外三门的功课上差,在品德方面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天真烂漫。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以主课的学习去评价他们,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帮助这些学生最重要是通过激励手段转化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学习上的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首先,为他们制定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只要努力一下就要达到的目标,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去挑战下一层次的目标,逐渐地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激励鞭策的作用。其次,善待学生的自尊至关重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学生的自尊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产生满足,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第三,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引用本校本班中同学原本基础很差经过努力进步较快的例子,对进步快的学生应该给予大力的表扬,就用身边成功的例子去影响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转化。第四语言的激励作用,中国是个语言丰富的国家,我们要充分发挥语

言的魅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要及时“捕捉”住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进取心。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费佳的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识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时都有过很多教师给学生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认为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

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生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学生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

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篇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长旺中心小学 王 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几条建议来谈谈自己粗浅而朴实的想法。

一、让我学到了教学的方法,例举如下:

把2500个常用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

原本也是觉得教一年级的孩子词汇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来又没想出什么可行的方法。我想这本书中教的这个方法确是十分可行。日积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获,而且并不是需要太多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也易激发。如同高年级一些老师采用的每课课前学古诗一样,对一年级的学生,学些词汇应也是切实可行的。

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你的课堂上你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你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想象呢?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背教材,还要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几人能做到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同样的课、提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卷子,那怎么能做到个别对待呢?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比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档次的问题,做难易不同的题目,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在不停地进步。

二、通过学习让我明白许多教学的道理。

如:对于后进生的工作,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细细想来,确是如此,单纯的教师一片苦心的逼,也许会让这些孩子更加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用心,确成了恶性循环的渊源,真是事倍功半之举。在我知道了这一道理之后,书中又给我们教师说明了明确的方法,那就是得让这些孩子增加阅读量。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三、通过阅读让我改变了一些观念。

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嚗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使我想到身边所发生的,有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只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有老师把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这样做过,不惜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把他们拉来补作业、背书、默写,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今天会默,明天就忘,要么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成为一种“死”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沦落为后进生,这其中我们做教师的其实是阻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想想真有些后怕,为了孩子赶快转变观念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看书吧!

教师反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009-03-31 10: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 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针对这一点,做了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察材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察材。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适合现代教学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学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这几年因自己结婚,生子,很少有闲暇时间看这方面的书。寒假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有幸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如我班的陈瑶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的运动会,我差点丢了她,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中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她是我班最会扫地的学生,学习上她没有什么造就,但她将来准会是个优秀的保洁员。还有603班的李珊,她现在本来读初中,就因刚转到我们学校时成绩太差,本该读六年级,给她留在四年级,在这后来的三年学习,她成绩没有多大改观。同家长交谈,家长说:一个读数题我亲自叫了十遍,让她重读,她还是不会,没办法。但是,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还有王望,成绩也是很不理想,我听俞老师说,王望自己会砌房子,他家的院墙和厨房都是他自己砌的,我很是大吃一惊,。如果用分数衡量他,他肯定要被淘汰,我们可能埋没了一个无师自通的建筑师。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几条分享"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2459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