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马说的板书设计

马说的板书设计

2016-09-23 14:52: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马说的板书设计(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马说的板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马说的板书设计(一)
马说的教学设计板书

篇一:23、马说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

2.理清文章结构。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伯乐相马导入

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 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注音,教师订正(见课下注释)。(学生听录音)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停顿的两处地方:

马/之千里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四人小组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提交全班解决。

2.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

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马也 (是,这;也,表判断)

才美 (才华和美好的素质)

鸣之 (之,语助词,延长音节 同《狼》久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其„„,是„„还是„„,表反问语气) 3.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

五、同桌二人对译课文

六、自读自背课文

七、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3.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后习题

背默并翻译全文。

板书

马说

韩愈

三、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

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马说的板书设计(二)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斯皮尔伯格的最新力作《战马》导入

二、 简介作者,举三反一

学生结合预习及已有知识储备简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代仁人志士的作品,找出他们身上的相似之处。

预设: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星空中璀璨夺目的诗文大家们竟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呢?

韩愈究竟在马儿们的嘶鸣声中听出了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三、 “四读”感知,涵咏生味

学生活动:

一读:读准字音(判断、标注生字词);

二读:读出节奏(区别句子主干,准确句读);

三读:读懂文意(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章内容);

四读:读出感情(抓住关键句,读出感情、韵味)。

四、 质疑启思,释疑解惑

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再读一遍,把问题或困惑之处和你的同桌交流。

师巡视、参与。

预设: 韩愈是不是食马者?

韩愈为什么能听懂马语?

他听出了千里马们怎样的心声?

引导:1,借物喻人

韩愈和千里马有着类似的遭遇:

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间

韩 愈:失意被贬,沉沦下僚

共同的心境:

千里马:“鸣之”,发胸中愁苦

韩 愈:为 文,抒士子心声

2,托物寓意

谁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何以见得?

谁决定了韩愈们的命运?何以见得?

共识: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有力抨击;

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五、 畅谈感悟,关注人生

读完本文后,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准备如何做现代的千里马?

六、 作业设计:

1、 背诵并默写全文;

2、 以练笔形式完成第五环节,并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以实际

行动来做出改变,完善自己,为未来积学储宝。

板书设计:

马 说

韩愈

伯乐(能发现、赏识、重用人才的人)

千里马(人才)

食马者(埋没、摧残人才之人)

马说的板书设计(三)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黄骅市羊二庄镇杨庄中学 张英

一 、教学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抑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同时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力求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理解文章寓意,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其中目标1、目标2为学习重点,目标3为学习难点)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展示图片, 马年说马——引出课题,介绍文体。

(二)走进文本:

1、顺读文章

(1)裸读,学生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打开课本直接读。

(2)纠读,师生共同纠错订正(针对字音和停顿)。

(3)自由读,自己朗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4)选读,同学们可以选择某一段落或全篇读。(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同组结伴展示)。

(5)教师范读。

2、研读文章

(1)解读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竞答,分必答和抢答)

①重点字词 A、马之千里者 B、世有伯乐 ...

C、然后有千里马 D、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辱: .....

E、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枥: ...

F、不以千里称也 以: 称: G、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尽: .....

H、才美不外见 才美: I、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G、一食或.....

尽粟一石 或: K、策之不以其道 L、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

M、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N、执策而临之 ...

O、其真不知马也 P、安求其能千里耶?安: ..

②一词多义

策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临之( )

之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其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 ③通假字: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饲”,喂

B、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示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D、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④句子翻译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译文: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E、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品读寓意

①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②思考问题,分析文章(小组讨论,任选题目)

A、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B、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C、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记住我们千里马的不幸„„

1、要读出对这些饲马者的谴责与不满。

2、请注意句式的选择:许多“不”字的使用,表达出了强烈的否定语气。

D、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

能揭示全文的主旨?【马说的板书设计】

注:第三自然段蕴藏着对驭马者无知、傲慢的憎恶、鄙视与嘲讽,请大家来试

一试:

1、内养情感;外修语调、快慢、轻重、紧张舒缓;读时物我两忘

2、用排比修辞刻画了驭马者的愚妄

E、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F、全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文本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四)收束全文

全班同学根据投影提示齐备全文。

七、板书设计

马说

顺读----说马

研读----谈人才 韩愈 (托物) (寓意)

马说的板书设计(四)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等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通解全文 2、锻炼小组合作能力,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培养学生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教师讲述: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 1、指名介绍 2、教师投影强调: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

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解题(过渡后投影)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四、朗读训练 1、听读

要求: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祗 骈死 槽枥 粟 一石 食 才美不外见 邪 2、指名读。(一人一段) 3、自读 五、疏通文意

1、结合注解自译,圈画重点字词及疑难。 2.请学生找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 3、教师强调。 (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2)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六、整体感知【马说的板书设计】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1、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有怎样的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耶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文中那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5、过渡:千里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心生怎样的情感?(同情。)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你能从这三个也字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吗?(自渎每段末句,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段末“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末“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愤怒、谴责) 第三段末“也”,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深刻嘲讽) 再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 七、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遭冷遇。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八、难点突破

教师提问: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和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托物寓意 九、拓展延伸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如果你是千里马,要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重用,该怎么做?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给韩愈写一封信,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

《马说》说课 惠安堡中学 关瑞芬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惠安堡中学的关瑞芬。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二、说目标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原则: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五、教学过程

1、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知识.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3、了解作者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4、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5、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马说的板书设计(五)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复习本文重要的文言字词。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愚昧无知,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下的人才培养。

二、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

2、品味文中5个“也”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难点)

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品析法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文章 (1分钟)

1.激趣导入:

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增长,各种名贵轿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街头,大家知道哪

些名贵轿车呀?名车成为人类彰显身价地位的第二张脸。

在没有机械的时代,每个英雄的生命中也总有宝马良驹为伴【多媒体 马】,能

够日行千里,辅助项羽所向无敌的骏马名骓;载着刘备越过檀溪,摆脱追兵的宝马“的卢”;还有那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赢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称的赤兔马。“好马配英雄”,令人羡慕。倘若这些好马没有配上英雄,或者没有赏识者的怜爱,是否还会让人羡慕,名垂后世?(学生小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去看看千里马如何才能配英雄的情况吧。

【多媒体:马说 韩愈】

(二) 技巧诵读,感知全文

1. 听读标注,技巧诵读【多媒体:听读标注,技巧诵读】

师:语文课缺少不了“书声琅琅,笔间点点”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通过朗读,培

养文言语感。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屏幕上的字音,要读得准确、流畅【多媒体 易错的字音】<课程理念: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学生齐读,教师点评:(同学们读得很流畅,咬字清晰,读音准确,但是在节奏

停顿和重音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应该是预设内容〉(2分钟)

师:知不足而改之,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朗读这篇课文,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根

据老师的范读时的停顿和你的语感,划分好节奏停顿,标注好需要重读的字词。(2分钟)(放录音,做标记)

师:根据老师的示范朗读和你们的标注,相信同学们在朗读上一定有所进步。请

大家抬头看着屏幕上老师的标注,我们再一次来朗读课文。不仅要读得准确、流畅,还要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

[多媒体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朗读时,教师在黑板上写组别。师点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为你们

在朗读上取得的进步感到骄傲。屏幕上的节奏停顿,不是唯一的标准,划分节奏除了

可以按照朗读的语感,还可以按语法来划分。比如最后一句,按语法则应该在“其”

之后停顿。<删去,初中语法知识很少,再说文言文语言结构与现代文有区别>大家以

后在划分节奏停顿时,灵活处理就可以了。<这样说,学生更是无所适从>)【马说的板书设计】

(三) 字词过关,智力比拼 (2分钟)

师:现在我们一起解决字词问题。我们用小组知识抢答的方式完成,看哪个小组

最厉害!

【多媒体出题,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其、也、之”的归纳。黑板上写上小组的序

号,划正字的方式计分】<课程理念: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探究解疑,推究文理 <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思考疑问(4分钟)

这篇文章的文意并不难,老师根据文意,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先

自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得出你们的答案。

(注意,尽量用原文作答)<课程理念:学生主体性、身心发展特点、 >

(1) “伯乐和千里马”二者是什么关系?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板书:伯乐 千里马 决定 依靠】

(2)千里马有什么才能?

明确: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量大)。【板书:日行千里、食量大】

(3)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遇见了“食马者”,会有怎样的遭遇?

明确:祗辱于„,骈死于„,不以„„【板书:食马者 受辱,骈死,不能行千里】

(4)为什么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才能会被埋没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这几个原因中哪个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何“食马者”不让千里马吃饱?)

【板书:不知马】

【马说的板书设计】

师:食马者不知千里马具有特殊的才能,导致千里马连普通的常马也比不上,自然难以实现

日行千里的才能。

(5)第三段中,具体反映出食马者“不知马”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4分钟)

师:“策之„„通其意”三个句子一起连用,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排比

师:排比的句子应该怎样去朗读?

明确:读出层层递进,感情越发强烈、强调的感觉〈课程理念:语感、修辞〉

师:你觉得在这个排比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发言明确,师引导:假设你是作者,你亲眼看到千里马被食马者痛打、遭受

饥饿、而且还不能被人理解。你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激愤,作者激愤的感情层层递进。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读出层层递进、越来越激愤的感觉。) 【多媒体】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食马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无知、愚昧” 【板书:无知、愚昧】

师:食马者明明愚昧无知,却还不懂装懂,觉得自己可以识别千里马,只是千里

马太少,于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你们觉得,食马者说这句话时,应该用怎

样的语气? 【多媒体】

明确:狂妄的、骄傲的<这个评论对吗?>

师:这可以反映出,食马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狂妄骄傲 <这个结论对吗?> 【板书:狂妄、骄傲】

<以上几个问题未体现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 课

程理念,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放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这就是初高

中教育的衔接点>

(请一位学生来扮演食马者,想象当时食马者的表情、动作,再加上他说的这句

话,把食马者这种狂态展现出来。)〈此环节省去,从情感、态度上看,缺少包容〉

师:食马者明明是主观意识上出现了问题,却把自己没能发现千里马的原因推给

客观条件的不如意。【板书 无马】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践得不成样子的千里马,却对

它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作者实在难以忍受,发出了怎样的议论?文章结尾进

行了自问自答,不是无马,其实是真的不知马,巧妙地提出本文的中心句。

【板书:无马 不知马】

“无马”是食马者主观上犯的错,“不知马”才是真正的原因,作者把“无马”

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出来,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对

千里马的遭遇呢? 【多媒体】

明确:对食马者(态度)的嘲讽、控诉;惋惜、悲哀。【板书 控诉 惋惜】

(四) 感悟文情,象征写法< 课程理念: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感悟文情(4分钟)

(1)结合文中反复出现的词,体会作者感情。

师: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怀着痛惜之情,对食马者无知狂妄,作者进行了嘲

讽。文中还反复出现了五个“也”字,也字作为语气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

语气。请大家勾出含有“也”字的句子,从句子中去揣摩这五个“也”字应该读出怎

样的语气?从而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5个“也”字:在揣摩语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多媒体】

第一个“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对象:千里马)

第二个“也”字:批判、嘲讽的语气(对象:食马者)

第三个“也”字:惋惜、批判的语气(对象:千里马)

第四个“也”字: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对象:千里马)

第五个“也”字: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对象:食马者)

2.托物寓意(3分钟)<整体寓意,个体象征>

师:我们回到题目,马说这个题目让我们想起了学过的另一篇文章——《爱莲

说》,到底什么是“说”呢?它有何特点?

明确: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是文人志士借用谈论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

想。本文是作者《杂说》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

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师:《爱莲说》借用莲花象征品质高洁,那大家想一想,《马说》里的 “千里马”

“伯乐”“食马者”,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 【板书】

千里马:指人才

伯 乐: 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指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点拨:在封建时代能决定人才命运的是哪个阶级)

师: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就更能体会到文中千里马在食马者的压制下 “受辱,

骈死”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的不幸遭遇,实质是指人才因为统治者的

无知愚昧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处于不幸的境地。

3.补充背景(2分钟)<拓展,>

【多媒体:写作背景】

师:文人写文,灵感多是来自个人的经历。韩愈为什么要写一篇关于人才的文章

呢?本文的主旨(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韩愈19岁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名落孙山,第四次考中进士,因没有参加吏部考试而不能

授官,他放弃了考试这条路,开始“跑官”,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

守门人挡在门外,之后投入地方军阀也遭受失败,从自己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

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下了此文。

师:请大家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控诉。

【板书:流露 控诉】

师:这种将抽象的道理寄托于具体形象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人才受摧残压制的事

实,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板书:托物寓意】

明确:托物寓意(不是“托物言志”,不是重志向、兴趣;而是重现象;)

(四)拓展迁移,畅谈感言 (6分钟)<初高衔接链接内容>

1、本文写中唐时期的人才现状,封闭的选人制度拒很多有才之人于千里之外。那当今的人才面临怎样的现状呢?我们来看两则新闻报道,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想。(问:或者明确限制一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才现状,你们应怎么做?) (由两位学生分别播报新闻,另外几个学生拿着牌子。)

新闻1,揭示选拔人才的弊端:职场选拔潜规则多、不太公正的选人制度(关系户、行贿者),选拔标准有问题(残疾人、外貌丑、身高矮、未婚青年女性等)

新闻2,揭示人才展现出路多:招聘网(智联招聘)、招聘节目(职来职往)、方式多样化,机会多等。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如果你是千里马,用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你呢?>

(五)教师结语(1分钟)

在封建社会,人才因统治者的昏庸无知而被埋没的悲剧,让我们痛惜。当今社会,我们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励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能改变我们自己。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为驰骋生活中的千里马!

【多媒体】

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千里马━━ ——人才——————┑托

│ │物

马说——伯乐━━ 善于使别人才的人—— ┥

│ │寓

┕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 ┙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马说的板书设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马说教学设计附板书 马说板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马说的板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马说的板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6497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