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说 > 字数少的说说

字数少的说说

2016-01-02 02:05: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字数少的说说篇一《为什么最好少说“教育”二字》 ...

字数少的说说篇一
《为什么最好少说“教育”二字》

字数少的说说篇二
《说说繁体字和简体字》

说说繁体字和简体字(转) 来源: 柯里昂的日志

1、“後”和“后”。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義時,通常使用的是“後”。

2、 “裏”、“裡”、“里”。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里”只是指里程,是計量單位,另組詞如“鄉里”、“里弄”等。而表示諸如“裡面”的意思時,要用“裏”。但是目前港臺同胞大多已用“裡”代替較難寫的“裏”。“裡”和“裏”两个字,臺灣取“裡”為正字標準,香港按小篆寫法取“裏”作正字標準,所以港臺使用並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類的意思時,要用“面”。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時,要用“麵”。還有像“××大麯”,因為用糧食發酵,所以要用“麯”而不是“彎曲”的“曲”。

4、在表示“發送”、“發財”的意思時,用“發”。但是在“頭髮”“毛髮”中,用“發”就不對了。

5、“特徵”、“徵象”和“徵兵”、“徵詢”、“徵稅”的“徵”,不是“征討”和“長征”的“征”。“徵”是“跡象”、“召求”、“詢問”、“證明”的意思,“征”是“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6、“沖”,在簡體中是二點水。傳統上,本來三點水的這個“沖”是正體,但簡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個點,“過於繁瑣”,被廢掉了。(也有無緣無故被廢掉的,比如“羣”,以前是“群”的正體。還有“閒”,是“閑”的正體。目前港臺也是多用“閒”,如“休閒”、“空閒”、“閒聊”。。。)

但是,在表示“衝擊”、“衝撞”、“面對”、“衝要”這些意義時,應該用“衝”。如: “衝動”“衝鋒”“衝啊”等。

在表示水流湧動,如“沖洗”、“沖刷”,或者直飛而上,如“一飛沖天”時,用“沖”。在道家術語中,也用“沖”表示一種空虛的狀態,如“沖虛道長”。

7、“臟”“髒”絕對不是一個意思。“臟”指臟器,如“心臟”“肝臟”“腎臟”等。而“髒”指不乾淨,如“髒亂”“髒話”“骯髒”“弄髒”等。

8、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時,用“干”。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時,要用“乾”。表示“樹幹”“骨幹”的意思時,要用“幹”,說“幹掉他”的時候,也要用“幹”。

9、 “复”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復”、“恢復”、“回復”、“報復”等意思時,用“復”;表“複雜”、“重複”、“繁複”等意義時,用“複”。 二字同源,差異微妙。如“重複”、“複習”,微軟拼音也會搞錯。其實,“複”的本義是重衣,有重疊義;“復”的本義是往來,帶有方向性。按照本義引申,就不會犯錯了。

還有“覆”。香港網友說:“反覆”不是“反復”;“複習”不是“復習”。回復 = revert;回覆= reply。在粵語中,複、覆 FUK^7 (高入),復 FUK^9 (低入),不會混淆的。

“佣金”中的“佣”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佣”是阴平,應該作“傭”。

10、在表示“我”或者姓氏的意思時,可以用“余”,而在表示“多餘”之類的意思時,必須用“餘”。我不知道簡化字表中怎麽有“馀”這個字,但打繁體字最好還是採用“餘”而不是“馀”。

11、“匯”和“彙”在傳統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現在卻簡化成一樣的“汇”。“匯”指“匯入”、“匯流”;而“彙”指“類”,今組詞如“詞彙”、“語彙”等。

另:現在有商家如“滙豐銀行”,我不清楚“滙”的確切含義和起源,感覺看起來像是“匯”的異體。望達人告知。

12、在表示“爭鬥”的意思時候,應當用“鬥”;在表示一斗兩斗的“斗”這個計量單位,或者“北斗七星”時,才可以用“斗”。

13、古漢語中“纔”和“才”是分得很清的。當表示“才能”、“人才”的時候,用“才”。按照《王力古漢語字典》中的註,“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財;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輔助理解。

至於作副詞“剛剛”這個意思解的時候,就應該用“纔”。在古時,這兩個字有時相通,但正體是“纔”。現在由於“纔”字筆畫過於繁瑣,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14、“於”和“于”,在上古不單用法不同,讀音也不同。作介詞講的時候,多用“於”,表被動和比較。如“甚於”、“勝於”、“至於”等。但是根據王力先生的講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時,多用“于”。備參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于”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詩詞中的語氣詞了。雖然“於”有時也用作感嘆詞,如“於戲”之類。

16、“注”、“註”同源,“註”字後起。“注”取“灌注”義,如“注入”、“注視”、“關注”、“賭注”等;“註”取“記載”義,如“註釋”、“註冊”等。簡體字把“註”字簡掉了,我認爲不合理,是一種退步。

17、“游”本義是在水中行動,如“游泳”;又指水流的段落,如“上游”、“下游”;另外還作爲姓氏使用。在表示“旅遊”、“交遊”、“遊民”等意義時,應當用走之旁的“遊”。所以“西游記”應為“西遊記”。

18、“籤”“簽”用法不同。“簽”字後起,用來表示署名,所以“簽字”“簽寫”“簽發”“簽單”“簽訂”“簽證”“簽名”“簽到”要用“簽”。其餘表“竹籤”“牙籤”“書籤”“標籤”“求籤”“抽籤”等義仍用“籤”。

19、表示“僅僅”、“但”、“正好”這個意義的副詞,可以用“祗”、“祇”、“衹”、“秖”、“只”(FT!)。其中常見的有“衹”、“只”。但是這些字,又統統有其他的意義和讀音,比如“祗”又表示“恭敬的”,如“祗奉”;“祇”又讀如qi2,表神,如“神祇”;“衹”又指僧尼所穿的衣服;“秖”本義指穀物開始成熟;“只”作爲量詞,與“隻”相通,又作爲語氣助詞,經常出現在先秦詩歌的句尾。。。這些都不管,習慣的用法是:副詞“衹是”或“只是”(現在用“只”的越來越多);量詞“一隻”。

20、“釐”是“厘”的本字。但是在現代漢語的使用習慣中,表度量單位的那個“釐”被“厘”取代,

如“厘米”、“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等。而表“治”、“理”、“改”這些意義時,仍然用“釐”,如“釐定”。

21、“瞭”指眼睛明亮,引申為明白。在這個意義上,“了”和“瞭”相通,如“瞭解”“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瞭”都不能代替“了”。而且“瞭”本身也有“了”不能代替的用法,如“瞭望”、“瞭亮”等。

22、“畫”“劃”“划”三字需要區分。“畫”指繪圖,如“畫畫”;又指簽署,如“畫押”;又指筆畫。在說“整齊畫一”時,似乎應用“畫”,有人也用“劃”。。

“劃”多用在“劃分”、“計劃”、“劃傷”、“劃火柴”等詞彙中。“划”則指划水前進,組詞如“划船”;又指合算,組詞如“划得來”,這是不能用“劃”來代替的。

23、“丑”“醜”不同。“丑”本義為地支的第二位,“丑牛”是也。由於地支也用作表示時辰,所以也有“丑時”。在中國傳統戲劇中還有“丑角”。“醜”則指“醜陋”、“醜惡”、“家醜”等意義。

24、“丰”與“豐”音同義近,雖或可通,但在文獻上用法各見特異之處。說文解字:“丰,艸木丰丰也”,取草木壯盛樣子為義;又“豐,豆之豐滿也”,取祭品豐盛為義。因此,“丰”、“豐”雖都具多、富的意思,本義卻未盡相同。今日用法上,“丰”多作“風”的假借字,作神態解,如:“丰神”、“丰姿”、“丰采”、“丰儀”等。“豐”則多作積多盛大的意思,如:“豐功”、“豐年”、“豐富”等。另武當名人“張三丰”,則不用“豐”字。亦有因其音同義近,直借“丰”為“豐”的異體字。

(摘自中華民國教育部在綫國語辭典的“辨似”)

24、需要正名的是,“着”並非“著”的簡化字。在古代“着”字就已出現,是“著”的假借字。它在後世演化出來,用作表示念“zhe”的那個語助詞。這樣,“著”字就專門用來表示它本來的“著作”意義而不必兼職了。現在中國大陸的用法是正確的。而臺灣的字表把“著”作爲正體,“zhu4”“zhe”“zhao2”統統用一個“著”來表示。我猜是由於“着”字在歷史上的使用不夠普遍,但是這種對“正體”的堅持並不科學。聽説香港就不這樣用法。

25、“弔”跟“吊”不能混。在“弔唁”、“一弔錢”這兩個意義上可以通用,但亦多用“弔”。“弔”的本義是哀傷,故組詞為“弔喪”等;“吊”的本義是懸吊,故組詞為“上吊”“吊燈”“吊銷”等。

26、“幾”“几”本不相同,後世有時把“几”用作“幾”的異體字(畢竟筆畫少好寫嘛)。“几”是象形字,指小桌子,組詞如“茶几”“几案”“窗明几淨”等,是萬萬不能用“幾”代替的。

27、“累”“縲”“纍”。在作“繩索”義時,三字相通,引申為“捆綁”、“囚繫”,組詞如“纍紲”“纍臣”“傷痕纍纍”等。用作“疲勞”、“牽連”、“負擔”等義時,應用“累”,組詞如“連累”“虧累”“勞累”等。另外“傷痕累累”似乎也常用,在Google搜索:

關於傷痕纍纍大約有87,3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傷痕累累大約有311,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看來如今用“累累”的更多。

28、“奸”“姦”的用法是有分化的。指陰險狡猾的人,多用“奸”,如“奸商”、“奸人”、“老奸巨猾”等,另外“漢奸”這個意義上也用“奸”。幹違法亂紀的事情,我們稱之爲“作奸犯科”,這時

也應用“奸”。而在“姦淫”這個意義上,我們大多用“姦”,組詞如“通姦”、“強姦”等。

29、“霉”“黴”雖然在表示“黴菌”、“發黴”這個意義上通用,但“霉”字晚起,正體應是“黴”,組詞如“黴壞”“黴黑”“青黴素”等。但是,“倒霉”“霉頭”“霉氣”“霉運”等,似用“霉”較多。比如用Google搜“倒霉”:

關於倒霉大約有224,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倒黴大約有16,5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網友補充說:"倒霉",臺灣一般用"倒楣",也是有典故的,就是應考失利,把門楣上的旗子放倒,表示運氣不順.但“霉頭”“霉氣”“霉運”的用法是對的,因為"霉"字的確有不好的意思;只有"倒楣"時, 不用"倒霉",否則負負得正,倒霉卻變成好事兒了!

30、“蘇”“囌”“甦”。“蘇”作爲江蘇和蘇州的簡稱,是我們所熟悉的,它還指植物名,引申為穗狀裝飾物,如“流蘇”。在“甦醒”“復生”的意義上,“蘇”“甦”相通,以“甦”為正體,組詞如“復甦”“甦醒”等。至於簡體“噜苏”轉換為繁體是“嚕囌”,下面有網友介紹,此處略。

31、“壇”“罈”不同。“壇”指用於祭祀之高臺,如“天壇”“地壇”;又指法場,如“七星壇”;又指某種團體的總稱,如“文壇”“影壇”等。“罈”則指瓦製容器,組詞如“酒罈”。另外作量詞也是用“罈”,如“一罈”、“兩罈”。

32、“綫”“線”同義,但具體使用中好像有地區差異。通過搜索Google發現:

關於線大約有9,600,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綫大約有326,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應該是臺灣用“線”較多,而香港用“綫”。

33、關於“準”“准”,除“准許”這個意義上用“准”外,其餘一律用“準”。

34、“折”“摺”的用法有區別,在“褶皺”、“奏摺”、“存摺”“摺尺”“摺扇”等含有“褶曡”意義的詞裡,多用“摺”。類似的還有“擺”、“襬”,在和衣服有關,比如“衣襬”“下襬”等詞中,用“襬”。

35、在指代高山時,“嶽”“岳”相通,以“嶽”為正體。如“山嶽”、“河嶽”、“五嶽”、“岱嶽”、“淵渟嶽峙”等。在作姓氏時,多用“岳”,如“岳飛”。“岳父”“岳母”,也是用“岳”。

36、“升”“昇”“陞”三字在“登”的意義上相通,以“升”為正體。“昇”本義為太陽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歌舞昇平”似用“昇”更正式。在一些人名上,如清代寫《長生殿》的洪昇,也不要搞錯。“陞”則不需理會,處理古文時才會用到。

37、表示“穀物”的意思時,應當用“穀”,而不是“谷”。如“五穀雜糧”。表示“聖人”、“聖潔”等義時,要用“聖”而不是“圣”。

38、“借”、“藉”的意義有所交叉。在表示“依賴”、“假借”等意義時,多用“藉”,如“憑藉”、“慰藉”、“藉故”等。

39、從形旁可以看出,“獲”指獲得獵物,“穫”指獲得農作物,是有分別的。現在“獲”字用途

較廣,而“穫”用得越來越少了。不過,在講收割莊稼時,還是應該用“穫”,尊重古人造字的本義。

40、“跡”、“蹟”在表示前人遺蹟的意義上相通,“事蹟”﹑“遺蹟”﹑“名勝古蹟”等詞,用“蹟”比較多。而在“足跡”“痕跡”“筆跡”“絕跡”等詞上,大抵是用“跡”。

41、在表示“喧鬧”的意義時,“哄”“鬨”相通,如“鬨鬧”、“起鬨”、“一鬨而散”等,都可以用“哄”來代替。但在表示“哄騙”“哄小孩”等意義的地方,不能用“鬨”來代替。

42、在“摒除”這個意義上,“辟”“闢”相通。如“辟邪”“闢謠”等。在“開墾”這個意義上,多用“闢”。如“開天闢地”“另闢蹊徑”等。

43、嚴格説來,“參拜”“參差”等用“參”;“人蔘”用“蔘”。不過今日通用“參”。

44、作量詞時,“杯”“盃”皆可。但在“獎盃”這個意義上,今多用“盃”,如“金盃”“銀盃”“銅盃”“世界盃”。

45、在“醃製”這個意義上,多不用“腌”而用“醃”。如“醃肉”、“醃菜”等。

46、“別”“彆”不同。“彆”的本義是弓箭末梢彎曲的地方,引申為執拗,組詞如“彆扭”“皺彆”等。而在“分離”、“區分”、“折轉”、“另外”、“不要”等等意義上,統統用“別”。

47、“冬”“咚”“鼕”。“冬”就不說了。“咚”“鼕”相通。。(暈,跟不說一樣。。。)

BUT,如果說鼓聲“鼕鼕”地響,正統的用法還是“鼕”而不是“咚”。。這個是不是過細了。。。汗

48、“夥”與“伙”。在“夥伴”和用作量詞的意義上,“夥”“伙”通用,但以“夥”為正體。“伙”可指代伙食,組詞如“開伙”等。

49、“范”多用作姓。表示“模範”“規範”“範圍”、“防範”等意義時,用“範”。

50、“黨”和“党”。“政黨”“朋黨”“君子不黨”等詞,是用“黨”。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古代民族“党項”,不能用“黨”。

51、在“希望”、“樂意”的意義上,古今通用“願”。只有一個特殊詞彙,即《論語》中的“鄉愿”,用“愿”。

52、“卜”“蔔”不通用。“蘿蔔”用“蔔”;表“占卜”“預卜”和表示姓氏時,用“卜”。

53、在表示“吹襲”這個意義時,應用“颳”而不是“刮”。如“颳風”、“大風把美女的帽子颳掉了”,等等。

54、表“摘取”、“採集”、“採納”、“開採”等意思時,應用提手旁的“採”;在表示“文采”、“文飾”這些意思時,用“采”。“彩”、“綵”也不同,作“顔料”、“光澤”、“喝彩”等意義時,用“彩”;

字数少的说说篇三
《说说繁体字和简体字》

说说繁体字和简体字

1、“後”和“后”。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義時,通常使用的是“後”。

2、 “裏”、“裡”、“里”。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里”只是指里程,是計量單位,另組詞如“鄉里”、“里弄”等。而表示諸如“裡面”的意思時,要用“裏”。但是目前港臺同胞大多已用“裡”代替較難寫的“裏”。“裡”和“裏”两个字,臺灣取“裡”為正字標準,香港按小篆寫法取“裏”作正字標準,所以港臺使用並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類的意思時,要用“面”。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時,要用“麵”。還有像“××大麯”,因為用糧食發酵,所以要用“麯”而不是“彎曲”的“曲”。

4、在表示“發送”、“發財”的意思時,用“發”。但是在“頭髮”“毛髮”中,用“發”就不對了。

5、“特徵”、“徵象”和“徵兵”、“徵詢”、“徵稅”的“徵”,不是“征討”和“長征”的“征”。“徵”是“跡象”、“召求”、“詢問”、“證明”的意思,“征”是“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6、“沖”,在簡體中是二點水。傳統上,本來三點水的這個“沖”是正體,但簡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個點,“過於繁瑣”,被廢掉了。(也有無緣無故被廢掉的,比如“羣”,以前是“群”的正體。還有“閒”,是“閑”的正體。目前港臺也是多用“閒”,如“休閒”、“空閒”、“閒聊”。。。)

但是,在表示“衝擊”、“衝撞”、“面對”、“衝要”這些意義時,應該用“衝”。如: “衝動”“衝鋒”“衝啊”等。

在表示水流湧動,如“沖洗”、“沖刷”,或者直飛而上,如“一飛沖天”時,用“沖”。在道家術語中,也用“沖”表示一種空虛的狀態,如“沖虛道長”。

7、“臟”“髒”絕對不是一個意思。“臟”指臟器,如“心臟”“肝臟”“腎臟”等。而“髒”指不乾淨,如“髒亂”“髒話”“骯髒”“弄髒”等。

8、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時,用“干”。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時,要用“乾”。表示“樹幹”“骨幹”的意思時,要用“幹”,說“幹掉他”的時候,也要用“幹”。

9、 “复”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復”、“恢復”、“回復”、“報復”等意思時,用“復”;表

“複雜”、“重複”、“繁複”等意義時,用“複”。 二字同源,差異微妙。如“重複”、“複習”,微軟拼音也會搞錯。其實,“複”的本義是重衣,有重疊義;“復”的本義是往來,帶有方向性。按照本義引申,就不會犯錯了。

還有“覆”。香港網友說:“反覆”不是“反復”;“複習”不是“復習”。回復 = revert;回覆= reply。在粵語中,複、覆 FUK^7 (高入),復 FUK^9 (低入),不會混淆的。

“佣金”中的“佣”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佣”是阴平,應該作“傭”。

10、在表示“我”或者姓氏的意思時,可以用“余”,而在表示“多餘”之類的意思時,必須用“餘”。我不知道簡化字表中怎麽有“馀”這個字,但打繁體字最好還是採用“餘”而不是“馀”。

11、“匯”和“彙”在傳統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現在卻簡化成一樣的“汇”。“匯”指“匯入”、“匯流”;而“彙”指“類”,今組詞如“詞彙”、“語彙”等。

另:現在有商家如“滙豐銀行”,我不清楚“滙”的確切含義和起源,感覺看起來像是“匯”的異體。望達人告知。

12、在表示“爭鬥”的意思時候,應當用“鬥”;在表示一斗兩斗的“斗”這個計量單位,或者“北斗七星”時,才可以用“斗”。

13、古漢語中“纔”和“才”是分得很清的。當表示“才能”、“人才”的時候,用“才”。按照《王力古漢語字典》中的註,“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財;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輔助理解。

至於作副詞“剛剛”這個意思解的時候,就應該用“纔”。在古時,這兩個字有時相通,但正體是“纔”。現在由於“纔”字筆畫過於繁瑣,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14、“於”和“于”,在上古不單用法不同,讀音也不同。作介詞講的時候,多用“於”,表被動和比較。如“甚於”、“勝於”、“至於”等。但是根據王力先生的講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時,多用“于”。備參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于”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詩詞中的語氣詞了。雖然“於”有時也用作感嘆詞,如“於戲”之類。

16、“注”、“註”同源,“註”字後起。“注”取“灌注”義,如“注入”、“注視”、“關注”、“賭注”等;“註”取“記載”義,如“註釋”、“註冊”等。簡體字把“註”字簡掉了,我認爲不合理,是一

種退步。

17、“游”本義是在水中行動,如“游泳”;又指水流的段落,如“上游”、“下游”;另外還作爲姓氏使用。在表示“旅遊”、“交遊”、“遊民”等意義時,應當用走之旁的“遊”。所以“西游記”應為“西遊記”。

18、“籤”“簽”用法不同。“簽”字後起,用來表示署名,所以“簽字”“簽寫”“簽發”“簽單”“簽訂”“簽證”“簽名”“簽到”要用“簽”。其餘表“竹籤”“牙籤”“書籤”“標籤”“求籤”“抽籤”等義仍用“籤”。

19、表示“僅僅”、“但”、“正好”這個意義的副詞,可以用“祗”、“祇”、“衹”、“秖”、

“只”(FT!)。其中常見的有“衹”、“只”。但是這些字,又統統有其他的意義和讀音,比如“祗”又表示“恭敬的”,如“祗奉”;“祇”又讀如qi2,表神,如“神祇”;“衹”又指僧尼所穿的衣服;“秖”本義指穀物開始成熟;“只”作爲量詞,與“隻”相通,又作爲語氣助詞,經常出現在先秦詩歌的句尾。。。這些都不管,習慣的用法是:副詞“衹是”或“只是”(現在用“只”的越來越多);量詞“一隻”。

20、“釐”是“厘”的本字。但是在現代漢語的使用習慣中,表度量單位的那個“釐”被“厘”取代,如“厘米”、“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等。而表“治”、“理”、“改”這些意義時,仍然用“釐”,如“釐定”。

21、“瞭”指眼睛明亮,引申為明白。在這個意義上,“了”和“瞭”相通,如“瞭解”“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瞭”都不能代替“了”。而且“瞭”本身也有“了”不能代替的用法,如“瞭望”、“瞭亮”等。

22、“畫”“劃”“划”三字需要區分。“畫”指繪圖,如“畫畫”;又指簽署,如“畫押”;又指筆畫。在說“整齊畫一”時,似乎應用“畫”,有人也用“劃”。。

“劃”多用在“劃分”、“計劃”、“劃傷”、“劃火柴”等詞彙中。“划”則指划水前進,組詞如“划船”;又指合算,組詞如“划得來”,這是不能用“劃”來代替的。

23、“丑”“醜”不同。“丑”本義為地支的第二位,“丑牛”是也。由於地支也用作表示時辰,所以也有“丑時”。在中國傳統戲劇中還有“丑角”。“醜”則指“醜陋”、“醜惡”、“家醜”等意義。

24、“丰”與“豐”音同義近,雖或可通,但在文獻上用法各見特異之處。說文解字:“丰,艸木丰丰也”,取草木壯盛樣子為義;又“豐,豆之豐滿也”,取祭品豐盛為義。因此,“丰”、

“豐”雖都具多、富的意思,本義卻未盡相同。今日用法上,“丰”多作“風”的假借字,作神態解,如:“丰神”、“丰姿”、“丰采”、“丰儀”等。“豐”則多作積多盛大的意思,如:“豐功”、“豐年”、“豐富”等。另武當名人“張三丰”,則不用“豐”字。亦有因其音同義近,直借“丰”為“豐”的異體字。

(摘自中華民國教育部在綫國語辭典的“辨似”)

24、需要正名的是,“着”並非“著”的簡化字。在古代“着”字就已出現,是“著”的假借字。它在後世演化出來,用作表示念“zhe”的那個語助詞。這樣,“著”字就專門用來表示它本來的“著作”意義而不必兼職了。現在中國大陸的用法是正確的。而臺灣的字表把“著”作爲正體,“zhu4”“zhe”“zhao2”統統用一個“著”來表示。我猜是由於“着”字在歷史上的使用不夠普遍,但是這種對“正體”的堅持並不科學。聽説香港就不這樣用法。

25、“弔”跟“吊”不能混。在“弔唁”、“一弔錢”這兩個意義上可以通用,但亦多用“弔”。“弔”的本義是哀傷,故組詞為“弔喪”等;“吊”的本義是懸吊,故組詞為“上吊”“吊燈”“吊銷”等。

26、“幾”“几”本不相同,後世有時把“几”用作“幾”的異體字(畢竟筆畫少好寫嘛)。“几”是象形字,指小桌子,組詞如“茶几”“几案”“窗明几淨”等,是萬萬不能用“幾”代替的。

27、“累”“縲”“纍”。在作“繩索”義時,三字相通,引申為“捆綁”、“囚繫”,組詞如“纍紲”“纍臣”“傷痕纍纍”等。用作“疲勞”、“牽連”、“負擔”等義時,應用“累”,組詞如“連累”“虧累”“勞累”等。另外“傷痕累累”似乎也常用,在Google搜索:

關於傷痕纍纍大約有87,3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傷痕累累大約有311,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看來如今用“累累”的更多。

28、“奸”“姦”的用法是有分化的。指陰險狡猾的人,多用“奸”,如“奸商”、“奸人”、“老奸巨猾”等,另外“漢奸”這個意義上也用“奸”。幹違法亂紀的事情,我們稱之爲“作奸犯科”,這時也應用“奸”。而在“姦淫”這個意義上,我們大多用“姦”,組詞如“通姦”、“強姦”等。

29、“霉”“黴”雖然在表示“黴菌”、“發黴”這個意義上通用,但“霉”字晚起,正體應是“黴”,組詞如“黴壞”“黴黑”“青黴素”等。但是,“倒霉”“霉頭”“霉氣”“霉運”等,似用“霉”較多。比如用Google搜“倒霉”:

關於倒霉大約有224,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倒黴大約有16,5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網友補充說:"倒霉",臺灣一般用"倒楣",也是有典故的,就是應考失利,把門楣上的旗子放倒,表示運氣不順.但“霉頭”“霉氣”“霉運”的用法是對的,因為"霉"字的確有不好的意思;只有"倒楣"時, 不用"倒霉",否則負負得正,倒霉卻變成好事兒了!

30、“蘇”“囌”“甦”。“蘇”作爲江蘇和蘇州的簡稱,是我們所熟悉的,它還指植物名,引申為穗狀裝飾物,如“流蘇”。在“甦醒”“復生”的意義上,“蘇”“甦”相通,以“甦”為正體,組詞如“復甦”“甦醒”等。至於簡體“噜苏”轉換為繁體是“嚕囌”,下面有網友介紹,此處略。

31、“壇”“罈”不同。“壇”指用於祭祀之高臺,如“天壇”“地壇”;又指法場,如“七星壇”;又指某種團體的總稱,如“文壇”“影壇”等。“罈”則指瓦製容器,組詞如“酒罈”。另外作量詞也是用“罈”,如“一罈”、“兩罈”。

32、“綫”“線”同義,但具體使用中好像有地區差異。通過搜索Google發現:

關於線大約有9,600,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綫大約有326,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應該是臺灣用“線”較多,而香港用“綫”。

33、關於“準”“准”,除“准許”這個意義上用“准”外,其餘一律用“準”。

34、“折”“摺”的用法有區別,在“褶皺”、“奏摺”、“存摺”“摺尺”“摺扇”等含有“褶曡”意義的詞裡,多用“摺”。類似的還有“擺”、“襬”,在和衣服有關,比如“衣襬”“下襬”等詞中,用“襬”。

35、在指代高山時,“嶽”“岳”相通,以“嶽”為正體。如“山嶽”、“河嶽”、“五嶽”、“岱嶽”、“淵渟嶽峙”等。在作姓氏時,多用“岳”,如“岳飛”。“岳父”“岳母”,也是用“岳”。

36、“升”“昇”“陞”三字在“登”的意義上相通,以“升”為正體。“昇”本義為太陽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歌舞昇平”似用“昇”更正式。在一些人名上,如清代寫《長生殿》的洪昇,也不要搞錯。“陞”則不需理會,處理古文時才會用到。

37、表示“穀物”的意思時,應當用“穀”,而不是“谷”。如“五穀雜糧”。表示“聖人”、“聖潔”等義時,要用“聖”而不是“圣”。

38、“借”、“藉”的意義有所交叉。在表示“依賴”、“假借”等意義時,多用“藉”,如“憑藉”、“慰藉”、“藉故”等。

字数少的说说篇四
《复杂的简体字说说:心累到一定的程度》

字数少的说说篇五
《说文解字的作者》

《说文解字》的作者

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

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于世。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关于许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从《许慎传》中则无从得知,因为该传过于简略。清代学者曾对许慎的生平和事迹详加考证,如严可均的《许君事绩考》,林颐山的《许慎传补遗》,陶方琦的《许君年表》,诸可宝的《许君疑年录》,钱大昕的《许慎传漏略》等。(参看《说文解字诂林》前编下《许君事迹类》各文)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证,我们知道许慎生于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初期,在举孝廉后,到了洛阳,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章帝建初八年(公元八十三年)精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师贾逵奉诏在黄门署讲授《春秋左氏传》、《谷梁传》、古文《尚书》和《毛诗》,许慎此时住在京师洛阳,大约就在这时从贾逵受古文之学,并帮助老师整理秘府旧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了《说文解字》初稿。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他与马融、刘参以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奉诏在东观校定五经、诸子、史传等书,勘定脱误,是正文字。汉安帝永初六年(公元112年),除洨长,但因病未赴任,晚年家居授经,曾向高彪传授《左氏春秋》。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派子许冲向朝廷献《说文》等书。卒于桓帝建和(公元147—149年)年间之初,享年八十余岁。许慎一生的著作除《说文解字》以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古文孝经孔氏说》、《汉书注》等。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不存,仅有清人的辑本,现将日本学者福田襄之介所制《许慎年谱》附录如下,以供参考。

许慎年谱

字数少的说说篇六
《带诗意的文字控经典说说:时间向来慷慨温柔》

字数少的说说篇七
《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

那些说到心坎的文字 说:

1.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得的多了,看透的多了,快乐越来越少了。 不得不承认,时间改变了很多,很多 。我疯过,傻过,执着过,坚持过,我爱过,到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过。 2.

我无只论会受把了它多憋少在委心屈里。 。 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能和谁说。

3.□■□■我这人,就这德性。 不要在我面前指指点点,更不要在我背后说三道四, 受得了你就受,受不了他妈的就有多远滚多远。

4. 世界上最难过的事,莫过于自己爱的人爱着别人,而自己却还在

傻傻地自作多情。

5.传递一句话:我有一个很棒的妈妈,我爱她。

6.据说母亲节最好的礼物是儿媳妇,妈,儿子不孝……对不起!

7.其实,总有那么一群人。其实,不管是男是女。 都在一起嘻嘻哈哈度过了最宝贵的时光。 而那时光,是一辈子抹不去忘不掉的。2 B岁月,永远铭记。

8.难过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很好,很开心; 失落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9.如果你喜欢的那个人名字中带有L、C、T、X、Y、W、S、M、J、H的都请转发下,玛雅人预言,转发者会幸福一辈子。

10.听着别人说关于你的故事,我要有多坚强,才敢装作若无其事。

11.5月20号,你能不能写一条说说,上面挂着我的名字。 然后说你这辈子,只特么爱我一个人。转到你空间,看谁会为你而写。

12.我就一个妈怎能不爱她

13.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敢爱,只是不想重蹈覆辙受伤害。

14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倾我所能、尽我所有 我给过你的,给不了第二个人 你给过我的,也请不要再给第二

个人

15.谁敢把以后的幸福都搁我身上赌。 我就敢豁了命的陪你到最后,不会让你输。

16.男人要有志气,跟一个女人谈恋爱谈到结婚,不要替别人养未来

老婆。 女人要有骨气,跟同一个男人谈恋爱谈到结婚,不要替别人

照顾未来老公。

17.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的签名是为我而换,网名是为我而取,脾气是

为我而改,性格是为我而变。

18.“你在干嘛呢?” 总会有个人这样对在乎的你开头。其实是想说我

想你了。

19.曾经的那些友谊,曾经的那份单纯再也没有了。不得不承认时间

让我们彼此改变了许多许多

20.我在线不是不发给你、是我在等你发给我,因为我不知道我重不

重要如果你在线不主动发给我、那一定是因为我不重要了。

21.是不是一个人的存在,往往要在消失后才能体会出来。是不是一

个人的真心,往往要等到失去后你才会懂得珍惜?

22.我曾经天真的以为,用真心对任何人,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友情,

真正的爱情。 后来,认识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才知道一切都只是我以为。 感

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你们教会我成长。

23.有时候那些白天很坚强的人,也许就是晚上哭着哭着睡着的人。

24.如果你只是想玩玩,你告诉我,我玩得起,陪你玩到底.如果你是认真

的,请你对我好点,别整天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很累的. 对我好,我十倍记住你,对我不好,我百倍还给你.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25.其实第一次遇见的时候我真的没想到会有今天的爱你爱的无法自

拔 。

26.据说好多人早上看时间不是为了起床,而是看还能睡多久。

27.其实,我不会很贪,我要的不多 一个平平淡淡 陪我走到最后

的爱人 一个疯疯癫癫 陪我二到永远的朋友

28.我保护她,那是因为她是我老婆,我未来的妻子,我孩子他妈。 我

关心他,那是因为他是我老公,我未来的丈夫,我孩子他爸。

29.有人伤害你,你却原谅。有人背叛你,你却想挽回。有人不爱你,

你却讨好。何必为爱委屈自己呢?一个人如真心爱你,绝不会对你忽

冷忽热。一个人如真心想追你,绝不会跟你玩暧昧。没有哪种爱情,

需要你放弃尊严作践自己的。与其卑微的恋爱,还不如选择单身。

30 被我们遗忘的,往往是最开心的。被我们记起的,往往是最痛苦

的.

31.生病时,妈妈说,别吓妈妈。吃饭时,妈妈说,别管妈妈。出门

时,妈妈说,别念妈妈。妈妈病时,妈妈说,妈妈没事。 我有一个好妈妈,时光你别伤害她。

32.其实有时候在街上手机不离手不是有多想玩,而是掩饰自己没人

同行的尴尬。

33.我不在乎你的曾经,我要的是我们的以后。 34我总是把事情都埋藏在心里,后自欺欺人地笑,自欺欺人的心

烦。

当别人问起,我总是回答,没事。 嗯,我没事。

35.有时候我不说话并不是心情不好,只是想静一静,一个人就好。

36.不要等我哭了,才说你多么心疼。不要等我累了,才说你愿意等

我。不要等我走了,才说你多么爱我。那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37.目前的状态是: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 ”。

38.表面都是心连心,背后却在玩脑筋。 那些爱耍心眼的人,离我远点。

39.想哭的时候,闭上眼睛不让它流泪;伤心的时候,找个地方静静

的发呆,告诉自己、要坚强;孤独寂寞的时候,静静的想着某人,听

那些一起听过的歌; 难过的时候,学会了伪装自己,对别

人笑;失落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失败的时候,尽管已无

力也要爬起来,告诉别人,我很坚强。

40

变请不要说我变 因为我没

只不过懂得了 别人怎样对我 我就该怎样去对待别人

41.你有没有特别特别相信一个人,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却反手被

<实我狠承狠认打,了我一遇个到耳过光。? >

41.我不是安徒生,给不了你童话。我不是张杰,给不了你天下。 我不是谢娜,给你写不了年华。我只有一颗不值钱的真心,在等能珍

惜它的人。

字数少的说说篇八
《随便说说字符集和编码(超级经典的)》

随便说说字符集和编码(超级经典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他们看到8个开关状态是好的,于是他们把这称为"字节"。 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他们看到这样是好的,于是它们就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 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遇上00x10, 终端就换行,遇上0x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例好遇上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x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

他们又把所有的空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编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一样,世界各地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但是很多国家用的不是英文,他们的字母里有许多是ASCII里没有的,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从此之后,贪婪的人类再没有新的状态可以用了,美帝国主义可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也希望可以用到计算机吧!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呢。但是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民,我们不客气地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

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特别是某些很会麻烦别人的国家领导人。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把 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老实不客气地用上。

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 扩成了 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

(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在DBCS系列标准里,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那时候凡是受过加持,会编程的计算机僧侣们都要每天念下面这个咒语数百遍:

"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连大陆和台湾这样只相隔了150海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的兄弟地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DBCS 编码方案。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但是那个台湾的愚昧封建人士写的算命程序就必须加装另一套支持 BIG5 编码的什么"倚天汉字系统"才可以用,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而且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有那些一时用不上电脑的穷苦人民,他们的文字又怎么办?

真是计算机的巴比伦塔命题啊!

正在这时,大天使加百列及时出现了:一个叫 ISO (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 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

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ascii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

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这时候,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程序员开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strlen函数靠不住了,一个汉字不再是相当于两个字符了,而是一个!是的,从 UNICODE 开始,无论是半角的英文字母,还是全角的汉字,它们都是统一的"一个字符"!同时,也都是统一的"两个字节",请注意"字符"和"字节"两个术语的不同,"字节"是一个8位的物理存贮单元,而"字符"则是一个文化相关的符号。在UNICODE 中,一个字符就是两个字节。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

从前多种字符集存在时,那些做多语言软件的公司遇上过很大麻烦,他们为了在不同的国家销售同一套软件,就不得不在区域化软件时也加持那个双字节字符集咒语,不仅要处处小心不要搞错,还要把软件中的文字在不同的字符集中转来转去。UNICODE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于是从 Windows NT 开始,MS 趁机把它们的操作系统改了一遍,把所有的核心代码都改成了用 UNICODE 方式工作的版本,从这时开始,WINDOWS 系统终于无需要加装各种本土语言系统,就可以显示全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字符了。

但是,UNICODE 在制订时没有考虑与任何一种现有的编码方案保持兼容,这使得 GBK 与UNICODE 在汉字的内码编排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简单的算术方法可以把文本内容从UNICODE编码和另一种编码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必须通过查表来进行。

如前所述,UNICODE 是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为一个字符,他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5不同的字符,这大概已经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号。如果还不够也没有关系,ISO已经准备了UCS-4方案,说简单了就是四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21亿个不同的字符出来(最高位有其他用途),这大概可以用到银河联邦成立那一天吧!

UNICODE 来到时,一起到来的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兴起,UNICODE 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只不过为了传输时的可靠性,从UNICODE到UTF时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受到过网络编程加持的计算机僧侣们都知道,在网络里传递信息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数据高低位的解读方式,一些计算机是采用低位先发送的方法,例如我们PC机采用

的 INTEL 架构,而另一些是采用高位先发送的方式,在网络中交换数据时,为了核对双方对于高低位的认识是否是一致的,采用了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文本流的开始时向对方发送一个标志符。如果之后的文本是高位在位,那就发送"FEFF",反之,则发送"FFFE"。不信你可以用二进制方式打开一个UTF-X格式的文件,看看开头两个字节是不是这两个字节?

讲到这里,我们再顺便说说一个很著名的奇怪现象:当你在 windows 的记事本里新建一个文件,输入"联通"两个字之后,保存,关闭,然后再次打开,你会发现这两个字已经消失了,代之的是

几个乱码!呵呵,有人说这就是联通之所以拼不过移动的原因。

其实这是因为GB2312编码与UTF8编码产生了编码冲撞的原因。

从网上引来一段从UNICODE到UTF8的转换规则:

Unicode UTF-8 0000 - 007F

0xxxxxxx

0080 - 07FF

110xxxxx 10xxxxxx

0800 - 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间,所以要用3字节模板: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将6C49写成二进制是:0110 1100 0100 1001,将这个比特流按三字节模板的分段方法分为0110 110001 001001,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得到:

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这就是其UTF8的编码。

而当你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时,记事本的编码默认是ANSI, 如果你在ANSI的编码输入汉字,那么他实际就是GB系列的编码方式,在这种编码下,"联通"的内码是:

c1 1100 0001

aa 1010 1010

cd 1100 1101

a8 1010 1000

注意到了吗?第一二个字节、第三四个字节的起始部分的都是"110"和"10",正好与UTF8规则

里的两字节模板是一致的,于是再次打开记事本时,记事本就误认为这是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让我们把第一个字节的110和第二个字节的10去掉,我们就得到了"00001 101010",再把各位对齐,补上前导的0,就得到了"0000 0000 0110 1010",不好意思,这是UNICODE的006A,也就是小写的字母"j",而之后的两字节用UTF8解码之后是0368,这个字符什么也不是。这就是只有"联通"两个字的文件没有办法在记事本里正常显示的原因。

而如果你在"联通"之后多输入几个字,其他的字的编码不见得又恰好是110和10开始的字节,这样再次打开时,记事本就不会坚持这是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而会用ANSI的方式解读之,这时乱码又不出现了。

字数少的说说篇九
《8个字的伤感短说说大全 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1、我,永远不是谁的谁。

2、心的位置,已经空了。

3、学会,走出痛苦迷区。

4、寂寞,只愿一人独享。

5、其实,我也曾在乎过。

6、手放开,让彼此自由。

7、素时景年,一世疏离。

8、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9、忘不了你,离不开你。

10、为你赌注,义无反顾。

11、我的幸福,与你无关。

12、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13、想告别,永远的寂寞。

14、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5、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6、心很久,没人关心了。

17、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18、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19、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20、咫尺天涯,阴阳两隔。

21、爱你,等于爱上寂寞。

22、爱上你,我输得彻底。

23、独揽萤火,照亮寂寞。

24、浮伤年华,忧伤说笑。

25、没有你,我依然很好。

26、人心不古,世态炎凉。

27、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8、谁为了谁,辜负了谁。

29、已失去的,留作回忆。

30、同片天空,不同的路。

字数少的说说篇十
《说说汉语的幽默美——以汉字的幽默为例——刘芬》


字数少的说说相关热词搜索:qq说说字数限制 说说字数限制 说说有字数限制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字数少的说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字数少的说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oshuo/1023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