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实习报告 >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

2016-02-06 09:13: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比拟写土壤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一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08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二
《土壤生物学》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三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章》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

2

2012/11/26

3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四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习题》

高等土力学

第一章 土的物质构成及分类

1 蒙脱石和伊利石晶胞结构相同,但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胀缩性,为什么?

2 用土的结构说明为什么软粘土具有较大流变特性,原生黄土具湿陷性?

3 试述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特征及控制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

4 非饱和土中水的运移规律与饱和土中水的渗透规律有什么不同?

试述非饱和土和饱和土中孔隙水迁移规律的异同点?

5 X射线衍射法是怎样分析粘土矿物成份的?

6 粘土表面电荷来源有哪几方面?利用粘粒表面带电性解释吸着水(结合水)形成机理?

7 非饱和土中土水势以哪种为主?如何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势大小?

8 非饱和土中的土水势主要由哪个几个部分组成?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速率主要与哪几种因素有关?

9 请用粘性土的结构解释粘性土具有可塑性而砂土没有可塑性的机理。

10试简明解说土水势的各分量?

11土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12分散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粘性土具有分散性?

13粘性土主要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如何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

14为什么粘土颗粒具有可塑性、凝聚性等性质,而砂土颗粒却没有这些性质?

15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的同种粘性土(初始孔隙比相同)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压缩,达到稳定的压缩量和需要的时间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16粘土的典型结构有哪几种,它们与沉积环境有什么联系,工程性质方面各有何特点?

17粘性土的结构与砂土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18为什么粘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流变特性?

19粘土矿物颗粒形状为什么大都为片状或针状,试以蒙脱石的晶体结构为例解释之。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五
《2015土壤学实习报告》

2015土壤学实习报告

第1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

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第2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

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

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

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

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六
《热电比拟法测定土壤热物性的实验研究》

专题研讨

热电比拟法测定土壤热物性的实验研究

余斌,颜亮,王沣浩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基于热电比拟分析的理论,建立了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热电比拟的测试模型,并搭建了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测试实验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西安地区土壤热物性参数的数据,验证了热电比拟模型测试土壤热物性参数的准确性。文中提出的热电比拟模型为土壤热物性测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对地源热泵的推广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热电比拟;

土壤热物性;

热作用半径

●●-●●-●-●--●●-●--●●-●-_●●--●----●-●---_●-●-----●-●●-●●●●●-●●-●-●---_-●-●●-●--●●

中图分类号:TU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449(2009)04-0010—04

引言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地下的土壤等

1.1土壤埋管热交换器的热电比拟原理H

单元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在冬天把低品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暖或加热的地方,在夏天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品位热源中,达到制冷或降温的目的。由于地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经济环保、安全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近十几年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地源热泵市场也日趋

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l世纪最有效的

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合理设计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前提是准确测量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目前,可用于测量地下换热器周围土壤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主要有4种:土壤类型辨别法、稳态测试法、探针法和现场测试法。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影响着测试的准确性。就目前而言,现场测试法仍是最为有效的测试土壤热物性的方法弘一。本文基于热电比拟分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热电比拟的现场测试模型,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热电比拟模型测试土壤热物性参数的准确性,为土壤热物性测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丝塑2£壁丝—之一J…:

图1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物理模型

热电比拟法测试土壤热物性参数模型的建立

图2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热电比拟原理

万方数据

t。l≥崭猢第媾

专题研讨

一个埋有聚乙烯(PE)U型换热管的直径为d、深度为Z的管井便构成了最基本的单元垂直地下埋管土壤换热器。其中如为地下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影响直径,在直径d2处土壤保持初始温度“不变。从整体上看,直径为破、深度为Z的土壤柱体便成了地下埋管土壤换热器的蓄热装置。

如图2所示,用热电比拟法研究土壤埋管换热器性能时,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对数传热温差△£,i相当于RC回路中的‰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平均热阻尺相当于RC回路中的电阻尺,直径为政、深度为Z的土壤柱体的热容C相当于RC回路中的电容C。地源热泵系统向地下蓄热装置放热或取热的过程,如同图2中的RC回路在施加电压地条件下通过电阻R向电容C充电或放电的过程。

1.2施加恒定阶跃热流时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热响应曲

线

t。l—埋管进口水温度,℃;t以—埋管出口水温度,℃;tb一土壤初始温度,℃;Po—恒定阶跃热流量,kW;C一土壤埋管换热器的热容,kJ/。C;尺一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热阻,℃/kW;

丁—恒定阶跃热流时系统运行的时间,s。通过式(1)得到热阻兄以后,土壤的平均导热系数可由式(3)计算:

A=击,n鲁

热管直径,m;

(3)

式中d。一u型换热管的当量内径,d。=讵一面,吐为换

破一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影响直径,rn;

Z—地埋管深度,m。

2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测试实验台

由于图2中的RC回路为一阶惯性环节,可以在输入阶跃电压或在阶跃恒定电流条件下,根据过渡时

实验台建设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包括1口50m深的主井、4口13.5m深的温度测试井、1台移动式测试车及数据采集系统等主要部分,整体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

间内回路中的电压或电流响应来反算电路的电阻和电

容。而描述热量运动规律的微分方程组和描述电荷运动的微分方程组在形式上是相同的,热量运动和电荷运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采用热电比拟坂理求解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热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利用阶跃定热流响应测试地埋管土壤换热器性能的方法。

当对单元地埋管土壤换热器施加恒定阶跃热流量Po时,相当于图2的RC电路中施加恒定电流,,用这种方法对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热响应曲线测定比较容

易。在实验中,只要保证图1中的电加热器输入功率

恒定,然后记录地埋管进出口水温,计算出总的对数传热温度差出。,通过分析对数传热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就可以了。施加恒定阶跃热流后,对数传热温度差△“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下式:

图3买验台系统原理图

1-PE管2一热电阻Ptl003-Y型过滤器4一流量计

At沪POR+等T

(1)(2)

s一阀门6一水泵7一补水装置8一水住查看裳王

9一电加热器10一水葙

山一鱼唑

In(等)

Atl=t,l—tb

2.1实验台主井及测试井

在本实验台建设中,地下埋管选用DN32的PE

管,长度100m,管外径为qb32mm,管壁厚3ram。考虑到

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确定主井深度为50m,并埋入贴有温度传感器的单u型的PE管,测试井井深13.5m,并埋人贴有温度传感器的UPVC管。考虑到西安地区地温的温度变化趋势和实际施工情况,实验台选择布置4口测试井,测试井与主井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

△t2=tw2一tb

式中△£。一第i时刻土壤埋管换热器的对数传热温

差,℃;

△£,—埋管进口温度和土壤初始温度的温差,oC;

△z:—埋管出口温度和土壤初始温度的温差,℃:

万方数据

枷:潞粼II・-

总第128期第,n卷

专题研讨

的温度之前,先打开水泵开始对系统中的水进行循环,测量结果见表1。

综合上面2种测试方法,取其平均值为土壤初始平均温度,即tb=15.6℃。3.2地源热泵的热作用半径测试

地埋管土壤换热器在吸热或放热时,引起周围土壤温度发生变化,并逐渐向周围扩散。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区分土壤温度是否受到扰动的界面,定义此

图4测试井与主井相对位置图

界面到换热管轴心的距离为热作用半径纠。单元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影响直径d:即为热作用半径的2倍。热作用半径的测试是通过实验台的4个测试井来完成的。图5给出了运行12h、120h、240h、360h、480h后,在

实验台搭建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钻孔直径为120mm,回填材料均为粗砂,人工回填。2.2移动式测试车及数据采集系统

参照图3中的地面以上部分,移动式测试车主要包括循环加热水箱、水泵、流量计、阀门、管道、数据采集模块、电脑等部件。其中循环加热水箱1个,体积为0.1m,,水箱内的加热器功率调节范围为0—3kW。循环水泵1台,热电阻温度传感器3只,流量计、电压表、电流表各1只。

实验台需要采集温度、流量、加热功率等数据。其中实验台地下共布置了48个T型热电偶,用于测量PE管和测试井在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其测量结果同测试车上的3个热电阻测量结果一起可以在电脑上实

13.5m深处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

p、

魁赠黪

O.00.81.62.43.2

时显示并记录,流量和加热功率数据则采用人工记录。

离主井中心的距离,m

图5测试井土壤温度随距离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在距离换热管轴心1.6m以外的

实验测试工作主要在2008年4月~7月期间进

土壤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为土壤的初始温度。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实验台无法连续测量主井周围的温度变化情况,但是由实验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实验时间

行,实验期间机组连续运行20d以上。通过实验获得的

数据,按照土壤热物性热电比拟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3.1土壤初始温度的测试

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可以通过在U型管外壁面所贴的热电偶测量或测量静置若干天后u型管内流出水的温度得到。通过热电偶测量土壤初始温度时可以直接读数,通过Ptl00热电阻测量u型管内流出水

表1土壤初始温度测试结果

热电偶测鲢Ptl00热电阻测量

项目

深度,m

l23

103050

内,该实验台单元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的热作用半径应

该在1.2~1.6m之间,取其平均值1.4m。3.3实验数据处理

参考第1.1、1.2节,当施加恒定阶跃热流量P0=1.8kW时,用最/J、Z.乘法根据实验所测到的对数传热温差△t.j随运行时间变化线性拟合出的热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

根据公式(1)、(2)、(3)计算可得,该实验台所处位

置土壤的导热系数A=I.894W/(m・℃)。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从工程地质环境勘测可以看出,主要的地质构造由人工填土、黄土、粘性黄土及砂土组成,水流堆积层厚度达400。1000m,较少存在密度较大的岩石州。在实验台施工过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验台主

土壤温度,℃

15.2

循环次数土壤温度,℃

15.916.O

15.815.9

15.315.415.3

平均温度,℃

万方数据

,2

I;揣第埔

岛艘

研讨

18

性,热电比拟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测试时间,需要准确测

试地埋管的热作用半径,这给实验测试带来了一定困

16

难。但是,在进一步完善该测试方法以后,将为更有效、更准确地测试土壤热物性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对地源

14

热泵的推广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护、椭赙蕞辎籁莨

12

【1】徐伟,张时聪.中国地源热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太阳能,2007,

(3).

10O

96

192

288

384

480

【2】于明志,方肇洪.现场测试地下岩土平均热物性参数方法【J】.热能动力工程,2002,(5):489—492.

运行时间/h

图6对数温差随时间变化图

【3】于明志,等.用于现场测量深层岩土导热系数的简化方法【J】.热能动

力工程,2003.(5):512~515.

f41曹琦.土壤源热泵单元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曲线热电比拟分析【J1.工业建筑与设计,2007,(4):17—19.

井的钻孑L位置的土质以人工填土和粘性黄土为主。参

考文献【7】中给出的致密粘土(含水量15%)的导热系

数为1.4~1.9w/(m・℃),对比本文实验所得结果,可以看出热电比拟模型得出的土壤导热系数是准确的。

【5】5周哑素,等.土壤热源热泵系统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传热过程及合

理间距的分析lJ】.东华大学学报,2001,(5):10—15.

【6】陈萌,管燕玲,李异.地源热泵在西安地区的应用前景【J】.建筑热能通风窄调,2008,27(3):39-41.

4结语

热电比拟的测试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模型简单,不像其它模型那样需要一系列的假设简化后才能计算土壤的导热系数。基于热电比拟模型的实验测试方法简单、可靠,而且其数据处理容易,只需根据在测试

【7】刁乃仁。方肇洪.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0.

【8】(美)美国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M】.徐伟

(译).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01.

【9】冯健美,等.土壤热源热泵地下换热性能分析叨.太阳能学报,2002,6

(3):349—353.

【10J张旭,等.华东地区土壤及土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J】.暖通

空调.2004。(5):83~89.

【11】彭孝芳,等.u型管埋地换热器周围上壤传热性能测试方法【J1.制冷

与卒凋,2007,(3):53~58.【12】AUSTINWA.Developmentof

Thermal

an

时间内的地埋管土壤换热器进出口温度,计算出随时

间变化的对数平均温差,拟合出热响应曲线,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准确得到土壤的热物性参数。实验证明采用热电比拟模型测试土壤热物性参数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

可以看出,与其它的土壤热物性测试方法相比,热电比拟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

InSitu

System

for

Me∞ufingGround

state

Properties[A].MasterofScience1rI伧sislC】.Oklahoma

University,Stillwater,Oklahoma,1998.

收稿日期:2008—12—04修回日期:2009—06—16

Experimental

Study

on

TestingofSoilThermalPropertiesbyAssimilate

HeatandEiectricityTheory

YUBin,

(BuiMing

Energy

YANLiang,WANGFeng-hao

710049,China)

on

ResearchCenter,Xi"anJiaotongUniversity,XVan

Abstract:Anewtestmodelofsoilthermalpropertieswaspresentedbasedtheassimilateheatandelectricity

theoryandthecorrespondingtestplatformWasestablished.ThentheexperimentaltestwascarriedoutandthetestdateWasanalysed.Itobtainedthesoilofferedpump.

Keywords:assimilateheatandelectricity;

soilthermalproperties;thermalinfluencingradius

thermal

propertiesofXi’an

area

andprovedthe

aceuracy

ofthis

mode.The

newtest

mode

heat

newwayoftestingthesoil

thermalproperties.It

haspositivesignificancefortheextensionofground

source

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本项目得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No.610719)。

余斌(1982-),男,陕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源热泵系统及应用;王沣浩(1972一),男,陕西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万方数据

熊128流粼I・3

总第

期第3(1卷_1J

热电比拟法测定土壤热物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余斌, 颜亮, 王沣浩, YU Bin, YAN Liang, WANG Feng-hao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2009,30(4)0次

参考文献(12条)

1.徐伟.张时聪 中国地源热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太阳能 2007(3)

2.于明志.方肇洪 现场测试地下岩土平均热物性参数方法[期刊论文]-热能动力工程 2002(5)

3.于明志.彭晓峰.方肇洪 用于现场测量深层岩土导热系数的简化方法[期刊论文]-热能动力工程 2003(5)4.曹琦 土壤源热泵单元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曲线热电比拟分析 2007(4)

5.周亚素.张旭.陈沛霖 土壤热源热泵系统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传热过程及合理间距的分析[期刊论文]-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5)

6.陈萌.官燕玲.李异 地源热泵在西安地区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3)7.刁乃仁.方肇洪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2006

8.美国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徐伟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 2001

9.冯健美.高晓兵.屈宗长.王迪生 土壤热源热泵地下换热性能分析[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 2002(3)10.张旭.高晓兵 华东地区土壤及土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4(5)

11.彭孝芳.朱汉宝.周亚素 U管埋地换热器周围土壤传热性能测试方法[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7(3)12.AUSTIN W A Development of an In Situ System for Measuring Ground Thermal Propenies 1998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4日

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篇七
《阅读与写作5》

阅读与写作

第五期

主办:高二语文组

(2011年5月7日)

议论文写作技巧(二)

如何分解分论点

一、技巧讲解

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论点分解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2006年高考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内涵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如,2007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2007年高考吉林省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2007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2.纵向分解法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

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如,《扫盲表彰会》一文这样安排分论点: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业;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A.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修辞分解法

修辞分解法,就是借助比喻、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1)比喻式分解。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借

助喻体,形象化地表达,使文章富有语言美、意蕴美。如,2007年高考河南一考生写的《教育是门艺术》在提出“艺术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这一中心论点之后,这样分解论点:教育是导航标;教育是启明星;教育是

支船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育的艺术性,形象而富有启发作用。

(2)对比式分解。运用联想、对比思维,用对比手法分解中心论点,往往是两个分论点,涵概正反两个方面。如,2005年高考广东一考生,面对“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调动联想、巧用对比写的《米卢与孔明》一文这样分解论点:(对米卢)我们铭记他的失败,忘忆他的成功;(对孔明)我们铭记他的成功,忘记他的失败。由此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这种联想、对比思维,显示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比拟式分解。调动想像思维,采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追求说理形象化和趣味性。如2007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在爱的牵动下飞翔》一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采用比拟式分解:(借“风筝”之一口向“引线”告白)爱我就不要把我牵得太紧;(借“蛹”之口向世人宣誓)不要用剪刀,剪开我周身的束缚,痛苦让我自己来承担。在饶有趣味的情节化段落中完成对论点的证明。

二、范文引路

读书是快乐的

贵建明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磨擦是人们无从逃避的必修课,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许多诱惑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有人选择轻歌曼舞的筵席,有人选择五光十色的荧屏,有人选择费心劳神的麻牌,但我要说一方有书的天地,是更适宜我们心灵憩息的乐园。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

雪芹,去访问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少了一分愚蠢,多了一分睿智。仿佛与对贤相对而坐,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学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祥和宁静。书又是益友,痛苦时,书给你安慰;消沉时,书使你振作;迷茫时,书给你方向。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滋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的了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知,修心,养性,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写法指引]文章开头引用戚继光的名言“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读书之乐,

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结尾照应开头之意,以反问出之,收束干脆利落。

作者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感方面用足了功夫:写读书之乐,则有“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写读书之益,则有“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写读书之获,则有“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丰富而畅达的比喻、排比,尽显作者表达个性。

三、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的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 子) ②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干戈。 (管 仲)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④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⑤非但我们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⑥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3.思路指引

写“和谐”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开思路:

①从“和谐”涉及的范围思考。可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等方面写作。对个人而言,可从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方面去谈;对一个家庭而言,可从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等方面去谈;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可从农民工待遇、社会保险、干群关系、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方面去谈。

②从“和谐”产生的条件思考。比如信任与和谐,要想和谐首先需要信任,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人和单位,人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和谐就不会产生。此外,宽容、友爱、善良等

人格精神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③从“和谐”的结果的来思考。“家和万事兴”,和谐可能使家庭万事兴旺,美满幸福;“美在和谐”,和谐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和谐可以创造盛世,真正的太平盛世应该是和谐的社会。

[参考拟题]①洒一缕春阳 ②成长与环境 ③逆风而行④百炼方能成钢⑤蓬生麻中,不扶则直 ⑥童心可敬 ⑦早恋=自毁 ⑧唱响正义之歌 ⑨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和谐 ⑩和谐来自友善

4.例文点评

追寻和谐之美

天空的美,是穿一身蓝;森林的美,是披一身绿;太阳的美,是热情奔放;月亮的美,是皎洁柔和……和谐之美,更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她宇宙间最伟大的美丽;她是宇宙间所有生灵永远的追寻。

和谐之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期盼和谐的人们,让我们一起

追寻和谐美的足迹——

和谐之美在宽容中。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和片静土上让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浇熄怒火,化解仇恨;她感化邪恶,播种善良。她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她可让人间充满真情,让人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滋润。宽容是和谐的摇篮。

和谐之美在诚信中。诚信人性的底色,她是一切美德的心灵土壤,她默无声息地孕育着和谐之美。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和谐之春的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间多一缕和谐的馨香,多一曲和谐的旋律,多一首和谐诗篇。

和谐之美在友善中。友善之与和谐,如春花之与之阳光,如春草之与雨露,拥有友善之心,你的身边才会绽放和谐的鲜花。携一颗友善之心,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友善,你会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你会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只要你对每棵树、每一滴水,每株草友善,你就会

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你就会朋友如柔云,新亲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加美丽和谐。

和谐之美在淡泊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有淡泊情怀之人,方能享受和谐之美,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苍鹰搏击长空,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享有自由翱翔的蓝天;风帆乘风破浪,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享有浩潮壮阔的大海。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拥有淡泊的情怀,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乐园。

追寻和谐之美的人们,只要你播下宽容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友善之心,伴着淡泊的情怀,充满和谐之美的人间天堂就会向你敞开大门。

[简评] 升格回顾:标题醒目,嵌入“追寻”一词,富有动态美。结构完整,匀称,主体部分由分论点明晰的匀称段落构成,相辅相成,匠心独运。语言富有文采,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兼排比的语句,形象而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颇具抒情色彩;丰富的四字短句,节奏感极强。

补白:

洞察之魅——梁文道

年初,梁文道出版了他在内地的第一本书,取名《常识》。8个月后,他的另一本书问世,名曰《读者》。把“常识”和“读者”联系起来,你会理解,为什么他从来不以“学者”自居——他总是说,读书是一种志业。在他看来,中国社会“正常读者”太少,所以一些基本的“常识”才需要不断重申。

他会给你举BBC记者的例子,这位记者在向读者推荐最被低估的文化产品时,选择了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巨著《世俗世纪》,这是一本真正的大部头,“这表明他的阅读范围到了那儿,这是我心目中一个媒体上发表意见的人应该达到的水平。”这当然也是梁文道对自己的要求。

更让人好奇的是在台湾长大这段经历对他读书习惯的影响。已知的情形是,他十几岁的时候,也曾经是到处打架的小混混,可是台湾的小混混,居然也读书,梁文道读川端康成,就是“老大”介绍的。再想想我们这边,就忍不住要矫情地唏嘘一下。

本期选稿:周建飞 本期校对:陆莉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比拟写土壤的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比拟写土壤的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ixibaogao/2103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