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入党申请书 >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2016-09-01 10:29:4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共3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 天气;2 溶解;3 声音;4 我们的身体。每个单元有7课,共28课。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会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风向;会用自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第一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天气;2.溶解;3.声音;4.我们的身体。每个单元有7课,共28课。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会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风向;会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引导学生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意识到天气是如何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的,来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2.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会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并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过程;设计“怎样加快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3.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认识到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4.运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有些班级学生思维较活跃,一些学生课外知识较多,大部分同学实验习惯较好。但个别男同学注意力不太集中,上课不能很好遵守纪律,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有些班级学生课堂纪律较好,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课外知识还不丰富。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 天气 8课时

2. 溶解 8课时

3. 声音 8课时

4. 我们的身体 8课时

六、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溶解》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4课,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阶段为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为第7课,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4.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5.经历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过程。

6.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7.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验证实验过程。

8.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1.发展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认识到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等科学工具进行实验和测量的必要性。

3.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并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 探究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

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在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和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 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样经历会加深学生对

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

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德尔两个基本指标。【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3.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4.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1.按照教科书的步骤和要求做各种声音的实验。

2.运用文字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将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4.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画图交流结果。

5.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

6.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2.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2.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我们的身体》包括七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第1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第2课,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

第3、4课,从学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增多这一现象入手通过采集数据,讨论“跳动起来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和“跳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两个问题,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

第5课,主要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

第6课,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究重点,认识食物在口腔里面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再一次感受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的特点。

第7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发挥着总结和提升的作用。学生在讨论中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爱

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能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3.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4.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5.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6.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过程与方法

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和完善。

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4.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5.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3.认识到研究中会有不完善的结果,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的重要性。

4.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第二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2016四年级科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第三篇

四年级科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我校四年级有2个教学班参加考试,总的来说,成绩较为理想。四(1)班参考人数35人,总分1330分,平均分38分,最高分48。四(2)班参考人数35人,总分1329分,平均分37.7,最高分47。

二、 试卷整体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

试卷整体分析

这次试卷都是笔答题,共5道大题,题量较大,难易适中。试卷内容都以基础性知识为主,考查了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也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力。此外,考试关注全体学生,还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

这次试卷都是笔答题,有填空题。学生失分较严重。判断题,失分相对较少。选择题失分较多,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失分。分析题;也有失分问题,可能是学生理解有偏差,知识迁移能力差,或者学生的文字表述不明确。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失分原因综合分析

题填空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失分。选择题也有失分现象。可能是学生理解有偏差,知识迁移能力差。分析

题,可能是学生理解有偏差审题错误,或者学生的文字表述不明确。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图形题,学生对实验材料有的写不全面失分,实验过程也表述不完全丢分。

四、今后教改措施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学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立足平时,立足学习实践,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规范在单一的主教材中,要及时补充现实中的知识。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

4、要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篇2]

一、试题分析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试内容紧紧围绕新课标,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及运用等方面的考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难度适中,尸体立足于教材,在检测学生给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科学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考察。

二、情况说明

四年级参考认识444人,满分33分,总分11834分,平均分26.65,及格率98.91%,优秀率47.23%

三、具体分析

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填空题内容均为教材最基本内容,学生科学笔记上应有记录的概念性知识,较为基础,从试卷来看,学生作答较为理想。

判断题部分考题选自在课堂上教师强调过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主要注重对学生课堂知识吸收能力的考察,从试卷来看,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产生混淆的情况。

简答题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的考察,也体现学生学科学的情感态度,从试卷来看,学生作答情况也较优秀。

四、教学建议

(一)从试卷看有部分学生语言自主能力较差,答题语言表达不够严谨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科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要细化教材,做到不遗漏重要知识点,同时,还要及时补充生活中会需要的生活常识。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对教师形成依赖,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科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篇3]

中考试已经结束,拿到学生试卷后我对本次学生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和梳理,现从本次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提高措施方面对本次考试进行一下总结。

一、 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考试主要涉及到科学四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从各部分分值的分布来看,判断16个小题,分值32分;选择8个小题,分值24分;填空8个小题22个空共 22分,。这些属于测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题16分,重点测查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知程度。 回答题1小题共6分,旨在了解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扩展。 试题特点:①知识面较广,知识点基本上覆盖了每个章节,各章节所占的比例分配较合理,重点、难点较突出,基本上把知识点融在背景中。②试题基本上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最突出的优点是突出了科学这门课的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运用的考查。③题型基本上是按照科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命题的。

二、考试成绩分析

学情分析:四年级共有35名学生,其中,优生人数更少,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偏多,而且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中,学习态度也是不佳,有时还有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因此,在高分段中,目前特别拔尖的学生太少。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得分率较高的题主要是第一、二题判断题和选择题。第三题填空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前三单元的知识点,由于教师把单元知识分解到每课,每课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在课内记住,学生印象较深刻,所以答题效果还可以。

2、这张试卷失分率较高的部分主要是第四题填图题和第五题实验操作题。由于平时教师只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于实际操作没有很好的教学,因此失分的比较多。

综合学生的情况,概括起来问题有两点:

1、从学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但是有的知识点掌握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不认真的对待这门学科,在课后很少进行循环复习的。

2、学生普遍在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十分薄弱,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较差,说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1、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多做试验,向课堂上要质量,精讲多练。

3、平时多点进行专题性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学习。


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科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rudangshenqingshu/6051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