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2016-10-26 18:27: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共7篇)2014年沈阳中考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答案译文大道之行也⑪ 大道⑫之行也,天下为⑬公,选贤与(jǔ)(通“举”)能⑭,讲信修睦⑮。故人不独亲⑯其亲,不独子其子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孤、独、废疾者⑱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⑲,女有归⑳。货...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4年沈阳中考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答案译文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一篇

大道之行也⑪ 大道⑫之行也,天下为⑬公,选贤与(jǔ)(通“举”)能⑭,讲信修睦⑮。故人不独亲⑯其亲,不独子其子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孤、独、废疾者⑱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⑲,女有归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wèi)己⑵。是故⑶谋闭而不兴(xīng)⑷,盗窃乱贼而不作⑸,故⑹外户⑺而不闭⑻,是谓⑼大同⑽。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抚育自己的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6. 故:所以。 17.[外户]泛指大门 18[闭]关闭 19 谓:叫做。 20[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

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1)。竹工破之,刳(4)去其节,用代陶瓦(5),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7),蓁莽荒秽,因(16)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10)。远吞山光(18),平挹江濑,幽阒(2)-(11)辽夐(12),不可具(15)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19)之暇,被(14)鹤氅(3),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8)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17)居之胜概(13)也。 彼齐云、落星(9),高则高矣!井干、丽谯(9),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

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1).椽:(chuán) 房椽

(2).阒:(qù)

(3).氅:(chǎng)

(4).刳:剖、削

(5).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

(6).子城:大城所附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

(7).圮毁:坍塌

(8).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

(9).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楼名

(10).通:相连

(11).幽阒:指环境的清幽寂静。阒,寂静。 (12).辽敻:写事业的辽阔绵远。敻,绵远

(13).概:状况,这里指生活状况

(14).被:通“披”,披着。

(15).具:详细。

(16).因:于是,就。 (17).谪:封建王朝官吏贬官或降职远调。

(18).远吞山光,吞:眺望 (19).公退:公事完毕,回来

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我从竹楼上向远处望,山色尽收眼底,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幽静辽远,不可以描述他的形状。 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 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罢了。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舞女,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甲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贬齐安(黄州)的命令。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唐临对人宽容大度。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让人找来童子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最后都没有追究他的过失,他的宽恕待人达到了这种地步。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知道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唐临对人宽容大度。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让人找来童子对他说:"今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我刚才让你去拿白衣衫,就不要去了。"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最后都没有追究他的过失,他的宽恕待人达到了这种地步。

唐高宗即位,唐临担任检校吏部侍郎。这一年,升任为大理卿。唐高宗曾询问唐临关押在监狱的囚犯人数,唐临回答很贴切。皇帝高兴的说:"我从前还是太子的时候,你就侍奉我,我继承了皇位,你又在我身边,为了报答你从前的功劳,所以让你担任这个官职。但是国家最重要的,在于刑法,刑法太苛急人就会伤残,刑法太宽容就会使人逃脱罪责,一定要折中,合我的心意。"唐高宗又曾经亲自审问死囚,前任大理卿判决的罪犯号叫喊冤,只有唐临判决的罪犯没有说话。皇帝感到奇怪,询问原因,囚犯说:"我们确实犯了罪,唐大人的判决,既不冤枉也不用酷刑,所以我们断绝了翻案的念头。"皇帝感叹了很久说:"担任法官的不就该这样吗!"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大意】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提示】孟子这句话是对齐宣王说的。一天,齐宣王在他的离宫接见孟子,问他说:你这位贤人也有游玩的兴致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但作为君主,要与民同乐。然后说了上面这句话。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总是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成为英明君主。

26| 乐:快乐 民:百姓 之:的 者:的人 亦:也,也是 忧:担忧,发愁

意思:把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那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自己的忧愁的人,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自己的忧愁第一个乐是文言文中的以动用法,即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快乐。以此类推,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那百姓也会以他(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二篇

【湖北省恩施州】三(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语文八上《大道之行也》)

【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语文八上《桃花源记》,有改动)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⑵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加点

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⑷停数日,辞去去: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20.【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2分)

三处画线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分)

【答案】18.⑴通举,推举,选举;⑵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⑶顺着,沿着;⑷离开。

19.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⑵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20.⑴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⑵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⑶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if !vml]--;<!--[endif]--;友好好客。

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浙江省宁波市】三(三)(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加点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恶: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加点词:于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答案】14.⑴以为亲(赡养)⑵憎恶(2分,每小题1分)

15.B(2分)

16.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大道之行也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三篇

《大道之行也》练习

基础知识题

1.画线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选贤与能。 通 意思: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③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下列画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4.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6.指出画线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亲: 子: 7.填空

①《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②“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同”社会的特征。

阅读完成习题。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①讲信修睦 信:______修: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______.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______作:______ ④故外户而不闭 闭:______

3.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

1.B(害人)

2.①“与” “举” 推举 ②“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③“蕃” “番” 多 ④“说” “悦” 愉悦、高兴 3.B

4.①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②恶:憎恶 ③乱:造反 作:兴起 ④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5.①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②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6.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7.①西汉 戴圣 49 ②论语 孟子 礼记

8.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

1.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②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③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④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3.①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②总——分——总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略 (二)

1.mù ɡu1n fèn wù

2.①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 ②货:财货 ③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④闭:用门闩插门。 3.,,,。,,,,,,,。,;,。,,,

4.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

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_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四篇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_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18 是:这
19 终:终老,终其天年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初中文言文大全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五篇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岳阳楼记(范仲淹) 宋定伯捉鬼<搜神记>
木兰诗<乐府诗集>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论语十则<论语> 三峡(郦道元)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口技(林嗣环)
工之侨献琴(刘基) 陋室铭(刘禹锡)
黔之驴(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公输<墨子>
卖油翁(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为学(彭端淑) 地震(蒲松龄)
狼(蒲松龄) 山市(蒲松龄)
狼三则(蒲松龄) 童趣(沈复)
孙权劝学(司马光) 魏公子列传(司马光)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伤仲永(王安石)  陈谏议教子<能改斋漫录>
陈万年教子<汉书·陈万年传> 陈遗至孝<世说新语·德行>
崔篆平反(崔篆)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夸父逐日<山海经> 李遥杀人案<梦溪笔谈>
墨子怒耕柱子<墨子> 牧童逮狼<聊斋志异>
南歧人之瘿(刘元卿) 娘子军<续世说>
书法家欧阳询<书林纪事> 陶侃惜谷<资治通鉴>
田子方教育子击<资治通鉴> 王翱秉公(王翱)
一箧磨穴砚<砚谱> 小儿不畏虎(苏轼)
鹦鹉灭火<杂宝藏经> 于令仪诲人<渑水燕谈录>
猿子<

文言文父善游翻译_父善游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六篇

文言文<父善游>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文言文父善游翻译_父善游阅读答案
[注释]
1善:擅长
2岂:难道
3这:的人
4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5遽急:立即
6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7悖:违反
8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9引:带着,抱着
10之:代词,指婴儿
[译文]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文言文父善游翻译_父善游阅读答案
[鉴赏]
1做任何事,2无论做什么事情,对待事物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就必定会犯错误。
3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做出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4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文言文方子振学弈阅读答案_方子振学弈翻译赏析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第七篇

文言文<学弈>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文言文方子振学弈阅读答案_方子振学弈翻译赏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鉴赏]
<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文言文方子振学弈阅读答案_方子振学弈翻译赏析。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相关热词搜索:初一文言文abc 一屠暮行文言文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答案应把它还原到abc哪一处,为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7099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