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魏征进谏名言

魏征进谏名言

2016-04-14 09:31: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魏征进谏名言(共5篇)魏征进谏故事魏征进谏故事二则(一)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

篇一:《魏征进谏故事》

魏征进谏故事二则

(一)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因人而异)

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尤其是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一天,他问魏征:“贤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魏征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说:“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象声音立刻就有回音一样,一年之内就可见到效果,二年见效就太晚了,怎么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书仆射((ye)封德彝嘲笑魏征的看法,魏征说:“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象饿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更快。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事在人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听从了魏征

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太宗虽然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入伍。同时奖赏魏征金瓮一口,以资鼓励。 (一个深明大义,虚怀博纳;一个忠心耿耿,勇于进谏——主明臣直)

在唐太宗个人享乐方面,魏征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还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

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对于唐太宗的品德修养,魏征也很重视。他直言不讳的对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一直牢记在心。一次,太宗问魏征怎样做一个明君而不要做一个暗君,魏征就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u阳平调 死亡)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哀荣了。魏征成为唐太宗预防自己犯过的一面明镜,这充分体现了魏征在唐太宗治理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魏征进谏名言

魏征以直谏著称,但并非不讲究进语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的开导太宗,使其醒悟改过。

贞观十一年,太宗到洛阳巡视,魏征随百官同行。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请群臣,又带群臣泛舟积翠池。太宗指着两岸的景色和宫殿,对大臣们说:“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结果官逼民反,身死异乡。而今这些宫殿、园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与佞臣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魏征立即回答道:“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万民幸甚!”——随机发挥式的进谏唐太宗一听魏征之言,觉得很有道理,主张君臣共勉。他又要求群臣赋诗助兴,群臣恭请太宗先赋,太宗略一沉思,立即朗声吟道: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魏征进谏名言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天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这首诗,太宗命名为《尚书》,他以《尚书》中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为例,指出他们身败名裂、国破家亡是由于作恶多端,咎由自取。那些克己俭朴、勤政爱民的明君,尽管在历史上不多,但却名垂千古、青史流芳,这就在于他们注意修养,不断做好事,为民谋利所致。太宗此诗,通过咏史,抒发了自己立志做一个“克己明君”的襟怀。群臣

一听,齐声赞颂。太宗要求群臣逐一赋诗,魏征当仁不让,立赋《西汉》一诗,他朗诵道: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终籍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这首诗,魏征以西汉初年几个有作为的皇帝高祖、文帝、景帝、武帝为例,说明帝王贤明,勤劳国事,既建武功,又修文治,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魏征希望太宗向刘邦等帝王学习,既“受降”于秦王子婴,建灭秦之武功;又礼遇儒生叔孙通,开文治之基业。

太宗聪颖过人,一听此诗,便知魏征暗含讽意,他激动的说:“魏征忠心耿耿,不仅以奏疏谏我,而且赋诗时,又以礼仪开导于我,真可谓知古德的忠直之臣。”——讽谏

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很高。有一次,他问群臣:“魏征与诸葛亮相比,哪个更为贤良?”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魏征不如他。”太宗却说:“魏征以仁义之道辅佐我治国,希望我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就此而言,诸葛亮也不能同他相提并论。”可见,在唐太宗的心中,魏征的才德是何等之高

篇二:《魏征进谏故事二则》

魏征进谏故事二则

(一)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尤其是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一天,他问魏征:“贤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魏征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说:“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象声音立刻就有回音一样,一年之内就可见到效果,二年见效就太晚了,怎么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书仆射封德彝嘲笑魏征的看法,魏征说:“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象饿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更快。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事在人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听从了魏征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太宗虽然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入伍。同时奖赏魏征金瓮一口,以资鼓励。

在个人享乐方面,魏征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还又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魏征进谏名言

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对于唐太宗的品德修养,魏征也很重视。他直言不讳的对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一直牢记在心。一次,太宗问魏征怎样做一个明君而不要做一个暗君,魏征就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哀荣了。魏征成为唐太宗预防自己犯过的一面明镜,这充分体现了魏征在唐太宗治理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魏征以直谏著称,但并非不讲究进语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的开导太宗,使其醒悟改过。

魏征进谏名言

贞观十一年,太宗到洛阳巡视,魏征随百官同行。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请群臣,又带群臣泛舟积翠池。太宗指着两岸的景色和宫殿,对大臣们说:“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结果官逼民反,身死异乡。而今这些宫殿、园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与佞臣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魏征立即回答道:“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万民幸甚!”唐太宗一听魏征之言,觉得很有道理,主张君臣共勉。他又要求群臣赋诗助兴,群臣恭请太宗先赋,太宗略一沉思,立即朗声吟道: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天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这首诗,太宗命名为《尚书》,他以《尚书》中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为例,指出他们身败名裂、国破家亡是由于作恶多端,咎由自取。那些克己俭朴、勤政爱民的明君,尽管在历史上不多,但却名垂千古、青史流芳,这就在于他们注意修养,不断做好事,为民谋利所致。太宗此诗,通过咏史,抒发了自己立志做一个“克己明君”的襟怀。群臣一听,齐声赞颂。太宗要求群臣逐一赋诗,魏征当仁不让,立赋《西汉》一诗,他朗诵道: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终籍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这首诗,魏征以西汉初年几个有作为的皇帝高祖、文帝、景帝、武帝为例,说明帝王贤明,勤劳国事,既建武功,又修文治,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魏征希望太宗向刘邦等帝王学习,既“受降”于秦王子婴,建灭秦之武功;又礼遇儒生叔孙通,开文治之基业。太宗聪颖过人,一听此诗,便知魏征暗含讽意,他激动的说:“魏征忠心耿耿,不仅以奏疏谏我,而且赋诗时,又以礼仪开导于我,真可谓知古德的忠直之臣。”

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很高。有一次,他问群臣:“魏征与诸葛亮相比,哪个更为贤良?”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魏征不如他。”太宗却说:“魏征以仁义之道辅佐我治国,希望我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就此而言,诸葛亮也不能同他相提并论。”可见,在唐太宗的心中,魏征的才德是何等之高。

篇三:《谏臣魏征流传千古的名句》

谏臣魏征流传千古的名句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进谏名言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5、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9、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篇四:《魏征名言名句》

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8、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9、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0、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11、天下安危,唯在为政善恶。

12、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魏征名言名句

13、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14、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心为心。

1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6、山有朽壤而崩,古人不以为患;()唯政教有失,乃以为灾。

1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8、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19、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

20、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2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2、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2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4、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25、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篇五:《知错能改的名言》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 列传>

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4、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知错能改的名言。——<周易>

5、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6、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7、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8、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伊训>

11、人不怕犯错误,1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4、改过不吝。——<尚书 仲虺(huǐ)之诰>

15、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16、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8、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19、浪子回头金不换。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2、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魏征进谏名言相关热词搜索:魏征进谏翻译 魏征进谏的故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魏征进谏名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魏征进谏名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3552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