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2016-10-15 11:44:02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 ...

  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 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 (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 怀念 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 怀念 母亲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描写语言,把握描写方法,体悟母子真情。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在磨难中坚强成长。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欣赏《暴走妈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视频,你最想说什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这节课,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品读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走进史铁生和他母亲的别样人生,感悟母子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首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边听边标画生字词,并思考完成这样两个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检查字词预习

  (二)检查听读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导航: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本文写我怀念身患重病的母亲悉心照顾双腿瘫痪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

  或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线索:看花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四、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一起去看花,多平常的小事!伟大的母爱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再说说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动作)

  “悄悄躲出去”,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 (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让我读懂了母爱就是理解、宽容、牵挂、关切、小心翼翼!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对比)

  点拨: “娘俩“指的是谁?——母亲和儿子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③“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ê你怎样理解“我”的表现?21岁的史铁生,风华正茂,生龙活虎,忽然瘫痪了双腿。命运太残酷,太突然,他被打懵了,是谁都一下子承受不了。

  ê母亲要和儿子好好活,母亲能活得好吗?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的?

  ①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插叙)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见的症状,往往发病较快、危险度及病死率也极高。)

  ê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当一个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是生龙活虎般的只有 21岁的儿子瘫痪了双腿,娘要是没了,儿子可怎么活?作为母亲,还有比这更揪心的痛吗?

  ê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有没有选择发泄、怨恨、逃避、甚至放弃?没有!(与儿子的自暴自弃形成对比)她是怎么做的?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非常迅速,说明母亲早在一旁观察我的举动;“忍住哭声”儿子的自暴自弃使母亲痛不欲生,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贴心。(母亲的爱好坚定!)

  ê此时此刻,老师深信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声,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哪个同学愿意把这句让人听了揪心的话“忍住哭声”读给大家听?(指导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语言、神态)

  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她怕什么?(怕儿子触景伤情)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会有怎样的伤感?联想)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可见母亲的耐心、慈祥。

  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语言、动作)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的原因: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母亲的爱好细心!

  5.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插叙)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母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读出来。) 你俩要好好活。母爱是无私的!

  教师总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

  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思考“好好活”

  在母爱的温暖里,一颗冰冷的心活过来了,“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从哪一段看出来的?

  齐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你怎样理解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深意。

  (方法导航:先弄懂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和人生谈感悟。 )

  此处的菊花,既实指看到的眼前的菊花,暗含深意。

  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详写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实则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菊花)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母亲的品格和母爱以及人生百态),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托物寓意。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首尾呼应,表明“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我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的活下去,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里面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吗?愧疚之情、悔恨(忏悔)。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作家史铁生:

  21岁的他,风华正茂、生龙活虎,却不幸瘫痪了双腿;后来又身患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透析来维持生命。

  28岁的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之后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51岁的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59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捐献了脊椎、大脑和肝脏。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2.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①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 经过人生的“秋天”,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让我们用响亮的朗读祝福这个坚强的“好好活”着的史铁生!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永安她的灵魂!齐读第6段。

  五、体验感悟,拓展文本

  作者曾经沉沦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曾一度忘却了如何去爱。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幸福的你,生活在妈妈的呵护里,那写满了你和妈妈故事的点点滴滴都是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为你操劳为你牵挂的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语给妈妈传话。

  我用心语传话

  妈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

  六、交流感受,总结升华(分享收获)

  谢谢同学们,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知道感恩的好孩子,老师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这节课,老师真切的感觉到,同学们的心灵为母爱的真情所震撼。相信你们肯定收获了很多东西,请从内容、写法、情感,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等方面进行梳理,然后与大家分享。

  课堂总结语:一位母亲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儿子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人生的道路无论怎样崎岖不平,我们都要好好活!

  (齐读)好好儿活,活出个样来,给母亲看!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相关热词搜索:优秀教案 教案

1、秋天的怀念作文600字 秋天的怀念600字 【第一篇】:秋天的怀念  对于秋,包含了我很多怀念,对于我,怀念秋也有很多值得一说的话题,古 秋天的怀念(2015-08-27)

2、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15-09-09)

3、我的眼眶湿润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那是因为我被课文里的内容深深打动了。文中写道 , 自从作者的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还不时的砸东西。母亲常常伤心不已。有一次秋天的怀念读后感100字(2015-09-12)

4、第一次读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是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上,当时感受不是很深,但是现在再去读一遍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体会。《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2015-09-14)

5、文章中,作者用细腻平淡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失去双腿时母亲与自己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始终相信最简单的语言和最无意之间的动作总是能传达出最伟大的感情。文章中,作者读后感《秋天的怀念》(2015-10-26)

6、初一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一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2016-01-12)

7、初中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2016-01-12)

8、读秋天的怀念篇一《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读秋天的怀念(2016-01-14)

9、读秋天的怀念 有感篇一《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读秋天的怀念 有感(2016-01-15)

10、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共2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一)静静的合上书卷,沉浸在《秋天的怀念》中,默默地品味着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生命的无奈与坚强。史铁生是一位坚强的残疾作家,然而在他的背后有一位更伟大却又鲜为人知的人--他的母亲。读完《秋天的怀念》,不经意间,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2016-03-14)

11、  静静的合上书卷,沉浸在《秋天的怀念》中,默默地品味着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生命的无奈与坚强 今天,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秋天的怀念400字赏析(2016-04-09)

12、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欢迎参考!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秋天的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2016-07-1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908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