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2016-09-24 14:24: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一)
篆刻教学设计_

教材内容表

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表

教学目标分析表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详案

形成性练习设计和对方案的评价建议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二)
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

”教学设计

掌握镌刻印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2、问:有没有同学篆刻过印章?篆刻印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印床、印泥、刻刀、砂纸、铅笔、白纸、印蓝纸、刷子

材料:青田石、寿山石等

印章制作技法介绍

朱文:将印文周围部分刻除,印文突出。

白文:与朱文相反,将文字笔画刻去,印文凹下。

(1)冲刀:用刀角顺着要刻的线条推力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行速度。冲刀角度小,与平面约成30度。冲刀的特点是出锋锐利,印文挺拔刚健,适宜镌刻平方正直较规矩的印文。

(2)切刀:执刀角度比冲刀大,约成60度,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刀角一起一伏,将要刻部分镌刻。

边框与界格

根据印章的风格决定是否要边框和界格。

二、第二阶段活动——操作性学习

(一)布置本节课任务:

临摹白文阴刻——水上人家

1.操作步骤:

设计印稿——磨平印面——转印印稿——检查印稿——镌刻——铃印——修改,调整

2.提出注意点:

(1)印稿设计布局要求体现:横平竖直连斜曲,顶天立地布满格。留边出气显神韵,冲边借边巧用格。空空相等找匀称,疏密相兼是风格。

(2)刻印时候注意走刀不宜过快,防止划伤手指。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总结问题,质疑。【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5.展示学生作品。

6.学生自评、互评。【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7.教师对整个印章篆刻学习与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填写学习评价表。

8.在掌握刻印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刻朱文或其他肖形印。

(二)按照教师要求规范工具的摆放,清洁完各自的桌面和地面,等待教师检查,经教师检查合格允许后方能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是以实物、事件为载体,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一种项目引导教学方式,由以下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组成:1、围绕项目确定专题;2、围绕专题设计规划;3、围绕专题实施操作;4、围绕作品评估改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主导思想,就是强调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甚至通过自学也能了解或训练教材中提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新的教育思想上分析,它符合当今课改的要求,即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操作中找到问题,在实践中质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使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投影展示操作方法,全体同学分组练习。各小组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虚心学习,耐心讲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操作氛围,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并总结大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在这里教师不是越俎代庖的详尽指导者和示范者,而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困惑时,教师用协商的口吻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启发,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劳动与技术成绩的评估以老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想结合、作品的终结性评估与平时的形成性评估想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由于劳技学科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及时通过引导和演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体现创新精神,有益大脑开发。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我试图实现观察与操作,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模仿与创造,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三)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篆刻教学设计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作为一所县城高中,学校虽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包括资金上对材料的投入,还为我们提供篆刻兴趣小组活动场地,但是作为全校五千多名学生,在课时上的安排就是一个大问题),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我们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再加上高中生首先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我专门设计本课的教学计划,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作为每一美术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在此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本课分成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篆刻欣赏课,通过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课时,手工制作橡皮章,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如橡皮、肥皂,制作简单的印章,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因为简单易行,既让学生对篆刻有初步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为下一步的治印做下良好的铺垫。

第三课时,篆刻的讲解和示范,在工具材料这一块,我们教师把一些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把玩,教师加以说明就可以了,也可以在示范过程当中讲解,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透彻, 第四课时,学生动手治印,通过亲身动手体验,使学生掌握治印的基本技法,达到本课总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案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懂得治印的技法。

三、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和学生动手刻印练习相结合。本课分成四个课时,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四、学情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度时期,一方面他们勇于探索,他们对美好的事物不仅敏感性强,而且接受能力快。高中生正逢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执刀刻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手、眼、脑的配合和灵敏素质。

五、教学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刻字的方法。

2、重点:篆刻鉴赏和治印及其方法。

六、教具与学具

1、教具:刻刀、青田石、印泥、砂纸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肥皂、土豆、橡皮),砂纸、圆镜、牙刷等。

七、讲授新课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生听课。 篆刻这一模块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师应对每一部分内容了如指掌,做到游刃有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印材方面我们完全可以放开学生让学生分组自行收集相关的石材和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也来当一回“鉴赏家”,在篆刻的发展史方面可播放视频资料。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如橡皮、肥皂,制作简单的印章,引起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比如制作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卡通图案章。

2、新授课

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的完美与巧妙的。 印章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画面构图完整。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看,有姓名印、别号印等。(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3、欣赏优秀的篆刻作品,名家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促进学生了解这门艺术在,字法,刀法,篆法上的独特语言,并且能够运用这种艺术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个性。

4、教师演示。

篆刻的刻印: ①写印稿: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用小楷笔蘸上浓墨写印稿.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然后用毛边纸或宣纸盖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以刻了。 ③运用刀法:初学者可先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时,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转石不转刀,盖印文的线条显得浑厚而不扁薄,有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查看,用小镜子照印面,仔细观察,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八、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为自己制作一个姓名章。通过动手体会篆刻之美,体验书法、章法、刀法的巧妙结合和独特语言,掌握治印的基本技法。

九:作业布置

篆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审美元素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为自己设计篆刻一枚朱文名章。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四)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五)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

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一、 篆刻教案教学目的篆刻教案

1、 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 教具与学具

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 讲授新课

1、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 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 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 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 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 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 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 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 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 设计印稿

(1) 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2) 排列方法

a、 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 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 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c、 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 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 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

四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旧课

①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 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三、 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 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

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 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 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 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 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 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w_19rsken3hl.html

/w_19rs29v5k1.html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篆刻教案 印章的篆刻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篆刻,教案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529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