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6-09-23 10:13: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大同小学 林秀梅

教学资源开发:

“骨骼”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它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骨作用、骨保健等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骨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本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展开。具体地说,这节课是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 “摸”即摸皮肤下的骨头,感受骨在身体中的位置;“拼”即把骨骼分解图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全貌和个数,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过观察动物的骨,使学生更加了解人的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

3.骨骼模型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

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评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骨头数,还应该说出骨头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能不能称一块骨头为骨骼,突出骨骼是一个完整骨架的概念。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0.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评析】通过学生分解骨骼图,再还原骨骼图,力图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观看他人拼的骨骼图,以便进行比较和相互印证。 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二、观察骨骼的特点

1、 用放大镜观察动物腿骨; 2、用锤子轻轻敲打动物腿骨的表面; 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交流。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人的骨和动物的骨有哪些相同之处?

4.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解剖开的猪筒骨或其他动物的骨头,指导学生认识骨头的内部构造。也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学生上网查找自学:了解剖开的骨的内部构造以及人骨构造和特点的有关资料或者说明。

【评析】本环节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学校的网络资源,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分析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三、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些运动,让学生发现其中那些骨参加了活动。从而总结出骨骼具有运动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一些具体的运动会涉及到许多骨,教师应在学生忽视时给与提醒。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颅腔、胸腔图)讲述:头骨里装有人体什么器官?胸骨和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你知道里面装有什么?

3.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4.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5.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观察:请一名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两侧、向前弯曲自己的躯干,其他同学观察。

判断:请你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姿势是否正确?为什么?

讲解:少年儿童的骨比较软,正确的读写姿势能使脊柱健康发育,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使脊柱变形,形成驼背或S形脊柱,并且脊柱一旦变形,不但很难看,而且会影响人的活动,影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书桌距离一拳,握笔手指距笔尖一寸。

讨论:少年儿童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你们知道怎样才能使骨骼长得粗壮、坚固,个子长得高吗?

【评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因此,不只是让学生知道骨和骨骼的作用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学以致用,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充分体现科学的价值。

四、拓展: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3.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小结:鼻尖中含有软骨。

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教学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那些动物的骨头?

生:有鸡的骨头。

生:我带来的是猪的腿骨。

师: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它们?

生: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师:你们发现动物骨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生:骨头的表面很光滑。

生:动物的骨头很硬。

生:猪的腿骨中间细,两头粗。

生:骨和骨之间有个小骨头连接。

师:那么骨头里面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用小锤把它敲开,看一看里面的样子。 生:骨头内有一些小的管子。

生:骨头内有白色的液体。

生:骨头内的软软的东西是骨髓。

师:同学们说的对,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所以骨头是有生命的。

【评析】在学生了解了人体的骨骼系统组成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物的骨头之间的异同点,研究动物骨头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教学反思:

一.从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入手,去认识了解骨骼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本课的教学设计先从运动的主要实体—骨骼开始,从学生曾经感觉到的骨的经验入手,引导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体上的骨并且通过拼图和观察,来感受骨骼的存在,帮助学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骼的作用。在宏观上认识骨骼。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骨骼。从问题——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在把全身骨头分为四部分的基础上,指导学习摸各部分的骨头并完成记录;再结合X光下的手骨的观看,说明什么是骨骼,骨骼由多少骨构成;最后要求学生把骨头的图形拼成完整的骨骼,使得学生能充分认识骨骼。

最后引导学生了解骨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骨(如猪等),借助认识其他动物骨获得的经验,说明人骨的构造及其与其他动物骨的相同点。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活动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熟悉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和数量,知道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的构成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自由地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隐藏于身体内部的骨骼在人体的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体骨骼的存在可感却并不可见,属于一个暗盒结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借助X光照片、人体骨骼教学挂图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片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与组成。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中感受人体的奥妙。同时也对骨骼有了全面地认识和了解。

三.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利用上网查询有关骨骼的结构与特点,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有机的结合,通过学校的网络资源,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分析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骨髓等问题,也可以更多的获得有关信息,比如骨密质、骨松质、骨膜等。

《骨骼》一课是中年级教材中教学难度较大的一课,主要是由于骨骼在身体的内部,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前关于骨骼的感性认识很少,要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全身骨骼及其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难度大是显而易见的。所设计的这课教学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也是围绕着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2、关 节

红岩小学 任秀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在上一课研究骨骼的基础上,重在研究关节的作用,它以指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为枢纽,通过找关节、绑关节、找同类型关节、踮脚尖后脚跟下落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懂得关节的类型和在运动中的作用。

预期学习结果:

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知道什么是关节以及关节的作用。

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笔、木棍、夹板、胶带或绳子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上节课通过研究,知道了人体所以的骨头共同构成了整个人体的支架,也就是骨骼,有没有想过这副骨骼是不是完全合拢的呢?人怎样才能运动的呢?

2、学生交流。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与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揭示课题:关节)

(二) 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 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 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1骨骼 (成人206块)

构 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 用: 运动 支撑 保护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二课 关节

教学内容:课本P5-6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第二课时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但有个别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总课时23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2、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3、指导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 4、使学生认识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了解常见的力。

5、能区别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并根据具体情境选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骨骼与肌肉、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 难点:物体的运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家长关注。本单元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就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肌肉这三个主要构成方面,强调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来进行构建的。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骨骼、关节、肌肉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教材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得整个单元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渐展开。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

3

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分析与解释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4、结论与拓展

(1)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骼和肌肉的作甩。

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先研究运动的主要实体:骨骼,接着探讨运动的主要表现:关节活动,再引导感觉运动的主要动力物质:肌肉,最后研讨运动的保障:保健。这四者的相互关系是,肌肉收缩导致骨运动,关节为骨运动提供了可能,保健是运动的保障。

单元课时分配

4

第 周

5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 一 单 元《骨 骼》

一.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2.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3.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五)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严家渠小学

2014-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

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三册。全册教材包括了“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5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共5课时,具体包括:骨骼(1课时),关节(2课时),肌肉(1课时),骨骼、肌肉的保健(1课时)。

第二单元“养蚕”共4课时,具体包括:我们来养蚕(1课时),给蚕宝宝记日记(1课时),我们来抽丝(1课时),养蚕经验交流会(1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共6-7课时,具体包括:一切都在运动中(1课时),运动的快慢(1课时),运动的方式(1课时),小车的运动(2课时),摆(1-2课时)。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共7-8课时,具体包括:力在哪里(1-2课时),物体形状改变以后(1-2课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课时),摩擦力的秘密(2课时),降落伞(1课时)。

第五单元“岩石和矿物”共3课时,具体包括:调查(2课时),预测(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措施:

1、以“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为主线,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活页备课

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出版社四年级科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70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