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2016-09-22 13:16: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共4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一)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解:

(二) 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

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解:蒙古:内陆国,有利于畜牧业,陆上交通

日本:岛国,有利于海上交通,渔业等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东北平原中温带一年一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两年三熟一年二熟

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 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山水环绕)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沃野千里)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四、(四)师生释疑: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温度带主要以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为主。干湿地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所以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四、读图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部局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东北的地理位置

二、东北的气候特点

三、东北的农业特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二)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

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六)课堂检测

1、东北平原主要由 、 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 气候,冬季 ,夏季 。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

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 )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参考答案: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促,A B D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三)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情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差异等,对区域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激情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

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设施的特点,我将采用地理教具、班班通PPT课件,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东北的兴趣,使学生对东北地区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环节。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

(3)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5)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将P29—30活动1、2、3布置为作

业,其中第3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四)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题: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学习内容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觉得位置和相对位置,运用“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等图像,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结合“沿东经125读东北地区剖面”,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气温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

五.教学策略: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设计: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是学生读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

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

活动1

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活动2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比较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二、地形特征

学生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思考: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击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阅读:“白山黑水”

三、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学生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

学生活动

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

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

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小结(略)

八、课后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 地理位置

二、 地形特征

三、 气候特征

十、教学反思


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相关热词搜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东北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54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