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2016-09-22 10:29: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共5篇)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11章 全等三角形11 1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①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②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③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通过两个重合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一)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11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②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③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复写纸、剪刀、半透明的纸、多媒体课件(几个重要片断中使用)等.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1.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

片断1:图案.

注: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片断2: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一幅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片断3:教科书第90页的3幅图案.

2.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注: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

图片的收集与制作

1.收集学生讨论中的图片.

2.讨论(或介绍)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制作类似图形的方法.

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注: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认可.

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

3.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构造的,与同伴交流.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学生运用自制学具理解)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注:通过构图,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解析、应用与拓广

1.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教科书91页图13.1-1中的△ABC,然后按“思考题”要求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或播放相应的课件)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2.以图13.1-1中的两个三角形为例,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并说出图13.1—2、图13.1—3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善于对基本三角形变换出各种图形,观察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变化,体会当公共边、公共角完全或部分重叠时,如何快速寻找.

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

4.学生运用自制的两块全等三角形模板,用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先独立拼出教科书92~93页中的5个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再与同伴交流,你还能拼出其他图形吗?

拓展与延伸

1.议一议:右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把它分成三个、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例1 已知△ABC≌△DFE,∠A=96°,∠B=25°,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注: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鼓励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尝试找到分割的方法,并可用分出来的图形是否重合来验证所得的结论.

小结提高

1.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注: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3.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学设计

复习过程,引入新知

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注: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注: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操作过程,

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也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 让学生通过实物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给出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

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明确一下书写过程.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6页的思考及练习.

注: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书写推理过程. 反思小结

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 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03页习题13.2中的第1、2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104页第9题.

3.备选题:

(1)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

①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

②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

③画射线AD.

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

(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

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

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2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应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教学目标【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ΔA'B'C'剪下,放在Δ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注:让学生动手操作具有“一般性”的实验,增加学生的现实感受,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获得结果.

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注:归纳、分析得到的规律,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出示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通过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推理论证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证明书写.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

(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

要想证AB=DE,只需证△ABC≌△DEC,△ABC与△DEC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 注: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注:让学生思考、交流、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释解心中的疑惑.

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

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

注:教给学生寻找全等条件的方法,完善学生全等的证明书写.

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注:通过课堂小结,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解题经验.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教学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②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

③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

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复习(用课件演示)

(1)作线段AB等于已知线段a,

(2)作∠ABC,等于已知∠α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回顾作图方法,用课件演示.)

注:复习旧知,为探究“ASA”中的作△A'B'C'作好知识铺垫,让学生在知识上做好衔接.

2.引人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

生:“SSS”“SAS”

师: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注:复习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个条件,提出判别全等的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1.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种情况.(课件出示“探究5„„”)

(1)探究5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师:怎样画出△A'B'C'?先自己独立思考,动手画一画.

注:让学生独立尝试画ΔA'B'C',目的是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培养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并在独立作图过程中,提高分析、作图能力,获得“ASA”的初步感知. 保证作图的正确性,这是探究出正确规律的前提.

在画的过程中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小组合作交流解决.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二)
人教版11.1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

课题名称:11.1全等三角形

第 1课时

设计者:林武章

修改者:蔡文铸 类别:【原创】【整合】【引用】

教学过程:

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一)(演示课件)把学校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学校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

象这样的图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动手操作:把一张白纸对白,然后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能够完全重合]

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板书: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动手操作: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定义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板书课题:13.1全等三角形]

(四)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能够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会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4、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一)自学课本:2、3页的 内容(时间5分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二)检测:

1、动手操作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以课本P3页的思考的操作步骤,请三个学生上黑板完成(即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新的三角形)

思考: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归纳: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它们依然全等。

2、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1)对应的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

(2)对应边(三条):重合的边

(3)对应角(三个):重合的角

图一(平移)

图二 (翻折) 图三(旋转)

归纳: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另外: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3、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

请学生表示图一、图二、三的全等三角形。(注意:要把对应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请写出平移、翻折后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相等的边。

三、 课堂训练

1、下面的每对三角形分别全等,观察是怎么变化而成的,说出对应边、对应角。

2、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如图)

(1) 线段AB、DE是对应线段,有什么关系?线段AC和DF呢?

(2) 线段BE和CF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若∠A=50º,∠B=30º,你知道其他各角的度数吗?为什么?

3.议一议:△ABE≌△ACD,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A=40º,∠B=30º,求∠ADC的大小。

作业:课本4页习题11.1 第3题

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

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性质

课堂小结: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另外: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3.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要把对应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后反思:1.学生在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和对应边时往往会找错,这是因为没有找准对应的字母。

2.学生在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把字母对应错误。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三)
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A

A1

C

11

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演示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A

D

A

D

E

BC【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B

C

EF

D

B

C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 △ABC≌△DEF,△ABC≌△DBC,△ABC≌△AED.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C

A

B

问题:△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D

∠C=∠B;∠A=∠D;∠AOC=∠DOB.AC=DB;OA=OD;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

B

D

EC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和∠CAD. 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A

B

CD

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在两个三角形中∠A的对边分别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组对应边.而AB与AE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与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与∠D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与

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做法二:沿A与BC、DE交点O的连线将△ABC•翻折180°后,它正好和△ADE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Ⅲ.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1.

课本习题12.1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Ⅴ.作业

课后作业:顶尖 板书设计

12.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A

'

BCB'C'

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 相等的角是:∠A=∠A′、∠B=∠B′、∠C=∠C′.

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对应线段(边,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4. 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3eud教育网 /retype/zoom/cd283296dd88d0d233d46ac0?pn=2&x=0&y=0&raww=642&rawh=1034&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773.0841121495328&md5sum=f685099f74e41a51cd4970dc86396eb3&sign=24e1cda0a1&zoom=&png=485-15671&jpg=101256-154865" target="_blank">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全等三角形ppt 人教版三角形面积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39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最新成考报名

成考报名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