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2016-09-21 11:15: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共5篇)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目标〗1 知识:(1)解释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2)观察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2 能力:(1)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2)运用记录、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一)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教学目标〗

1.知识:

(1)解释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2)观察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能力:

(1)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2)运用记录、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情境,引出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引出“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针对模拟探究实验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细胞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对此学生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裂比较抽象,学生先观看细胞分裂过程的课件,然后讨论,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后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得出。

2.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计算、分析、讨论以及结合挂图分析讲解等方法。

〖教学用具〗

1.课前要求学生制作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

2.动物、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课件

3.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染色体变化挂图;

4.用马铃薯制作棱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看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细胞。

设问:大象的身体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两者的细胞比较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大象的身体大的原因在哪儿呢? (激起了学生好奇心,纷纷进行推测。)

教师总结:其实两者的细胞在大小上没有什么区别,大象身体大的原因在于体内细胞数目多。

现在再来看看新生儿和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量,新生儿体重一般只有3~4kg,成人体重一般在50~70kg,是父母的细胞比新生儿的细胞体积大还是数目多呢? (进一步认识生物的体积与细胞大小的关系)

答:父母细胞的数目比新生儿的细胞多。

据测算新生儿体内一般有1012个细胞,其父母有1014个细胞,两者在数量上相差100倍,但细胞体积是差不多大,父母身材高大的原因是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目多。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或问,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多不方便。细胞为什么不长大一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内的活细胞是有生命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细胞是活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就要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那细胞体积小是否与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中的物质交换有关呢?(引导提出探究的问题) 你们认为呢?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有的同学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那你们怎样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的学生就小声议论:细胞那么小,又看不到,我们没有那么小的工具来测量细胞大小,用什么方法才能去证明呢?

同学们议论得好,细胞体积很小,我们很难对细胞的体积和细胞膜的表面积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就是科学家也很难对细胞进行精确测量,怎么办呢?

科学家通常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某些复杂或不易直接进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较大的正方体模型代替细胞,如用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先计算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再将两者进行比较,问题就转化为研究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这样问题就简化、易于理解了。

同学们可以拿出课前要求大家准备的正方体进行实验了,但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结果,四个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是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变大,还是减小呢?

(学生讨论并进行预测,可能的预测有三种:随着正方体的体积增大,(1)比值增大,(2)比值减小,(3)比值不变。)

预测后,学生分别计算四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及比值,并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内。

讨论、分析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与自己的预测是否相符。 学生汇报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从数据可看出,四个正方体从小到大,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分别为6、3、2、3/2,如

果正方体的体积再增大,比值会怎么样呢? (学生答:减小)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答:正方体的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反之则越大。)为了让学生都能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再如下提问。

1.把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表面积与体积比呢? (6面,6平方厘米,6/1)

2.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是多少?(3/1)把它放入红墨水里,它6面共24平方厘米被染红,我用刀把它切成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面积与体积比又是多少? (3面,3平方厘米,3/1)

3.如果把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情况会如何呢?(平均2面,2平方厘米,2/1)

如果把正方体换为其他的几何模型,结论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结论应用到细胞中去,同学们能说说看吗?

学生答:细胞越大,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细胞越小,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大。

设问:这对细胞有什么好处或意义呢? (激发思考)

问:体积较大细胞与体积较小细胞比较,在生活中哪种细胞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呢?谁又会产生更多的废物要排出体外呢?

答:体积较大的细胞。

问:如果细胞无限生长,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较大细胞的表面积即细胞膜的面积相对较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问:同学们现在理解了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吗?

答: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二课时

(一)设问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体积很小,而细胞又能不断地生长,那么细胞将怎样才能保持较小的体积呢?生物体内那么多细胞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种方式就是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生长;另一种是细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细胞可能一分为二,同学们认为会是哪一种呢? (答:第二种)

(二)新课

同学们说得对,我们把一个细胞变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裂。细胞是如何从一个变为两个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学们先观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播放课件)

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归纳、总结。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核分裂―细胞质分开―2个新细胞【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核分裂―新细胞膜、细胞壁―2个新细胞

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还记得细胞核的作用吗? (在遗传有重要作用)为什么细胞核能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呢?

结合挂图分析讲解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强调染色质里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前,染色质细长,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分裂时,染色质缩短变粗变为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细胞分裂有什么特点?然后归纳总结。

细胞通过分裂把染色体(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又有什么意义?

1.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2.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而繁殖后代;通过细胞分裂使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教学反思〗

在经过最初两个班的教学实践后,我发现活动中问题的设计以及组织讨论的效果比较好,大多数学生理解了细胞的体积与表面积(细胞膜)、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但部分学生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后来又做了改进,我自己用马铃薯做了一些棱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体,用红墨水进行演示。又设计了一些问题。

1.把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面积与体积比是多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二)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三)

〖教学目标〗

1.知识

(1)解释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2)观察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能力:

(1)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2)运用记录、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情境,引出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引出"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针对模拟探究实验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细胞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对此学生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数目增多。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得出。

2.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计算、分析、讨论、分析讲解等方法。

〖教学用具〗

课前要求学生制作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看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细胞。

设问:大象的身体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两者的细胞比较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大象的身体大的原因在哪儿呢? (激起了学生好奇心,纷纷进行推测。)

教师总结:其实两者的细胞在大小上没有什么区别,大象身体大的原因在于体内细胞数目多。

现在再来看看新生儿和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量,新生儿体重一般只有3~4kg,成人体重一般在50~70kg,是父母的细胞比新生儿的细胞体积大还是数目多呢? (进一步认识生物的体积与细胞大小的关系)

答:父母细胞的数目比新生儿的细胞多。

据测算新生儿体内一般有1012个细胞,其父母有1014个细胞,两者在数量上相差100倍,但细胞体积是差不多大,父母身材高大的原因是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目多。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或问,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多不方便。细胞为什么不长大一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内的活细胞是有生命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细胞是活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就要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那细胞体积小是否与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中的物质交换有关呢?(引导提出探究的问题) 你们认为呢?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有的同学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那你们怎样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的学生就小声议论:细胞那么小,又看不到,我们没有那么小的工具来测量细胞大小,用什么方法才能去证明呢?

同学们议论得好,细胞体积很小,我们很难对细胞的体积和细胞膜的表面积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就是科学家也很难对细胞进行精确测量,怎么办呢? 科学家通常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某些复杂或不易直接进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较大的正方体模型代替细胞,如用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先计算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再将两者进行比较,问题就转化为研究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这样问题就简化、易于理解了。

同学们可以拿出课前要求大家准备的正方体进行实验了,但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结果,四个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是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变大,还是减小呢? (学生讨论并进行预测,可能的预测有三种:随着正方体的体积增大,(1)比值增大,(2)比值减小,(3)比值不变。)

预测后,学生分别计算四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及比值,并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内。

讨论、分析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与自己的预测是否相符。

从数据可看出,四个正方体从小到大,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分别为6、3、2、3/2,如果正方体的体积再增大,比值会怎么样呢? (学生答:减小)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答:正方体的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反之则越大。)为了让学生都能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再如下提问。

1.把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表面积与体积比呢? (6面,6平方厘米,6/1)

2.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是多少?(3/1)把它放入红墨水里,它6面共24平方厘米被染红,我用刀把它切成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面积与体积比又是多少? (3面,3平方厘米,3/1)

3.如果把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情况会如何呢?(平均2面,2平方厘米,2/1)

如果把正方体换为其他的几何模型,结论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结论应用到细胞中去,同学们能说说看吗?

学生答:细胞越大,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细胞越小,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大。

设问:这对细胞有什么好处或意义呢? (激发思考)

问:体积较大细胞与体积较小细胞比较,在生活中哪种细胞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呢?谁又会产生更多的废物要排出体外呢?

答:体积较大的细胞。

问:如果细胞无限生长,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较大细胞的表面积即细胞膜的面积相对较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问:同学们现在理解了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吗?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答: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二课时

(一)设问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体积很小,而细胞又能不断地生长,那么细胞将怎样才能保持较小的体积呢?生物体内那么多细胞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种方式就是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生长;另一种是细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细胞可能一分为二,同学们认为会是哪一种呢? (答:第二种)

(二)新课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同学们说得对,我们把一个细胞变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裂。细胞是如何从一个变为两个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学们先课本,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归纳、总结。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出现新细胞膜、新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还记得细胞核的作用吗? (在遗传有重要作用)为什么细胞核能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呢?

强调染色质里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前,染色质细长,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分裂时,染色质缩短变粗变为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细胞分裂有什么特点?然后归纳总结。 细胞通过分裂把染色体(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又有什么意义?

1.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2.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而繁殖后代;通过细胞分裂使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教学点评〗

这两课时的教学亮点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计算和进行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的道理。其间有学生的预测、计算、讨论、获得结论,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习了模型法。细胞分裂的过程用课件演示,也使难点容易突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质量都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三)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2)培养学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如实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中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

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学具:四个棱长不同的正方体 2、教具:正方体萝卜块,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看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细胞。 (2)展示课件

设问:大象的身体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两者的细胞比较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大象的身体大的原因在哪儿呢?

(激起了学生好奇心,纷纷进行推测。)

教师总结:其实两者的细胞在大小上没有什么区别,大象身体大的原因在于体内细胞数目多。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呢?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讨论题:请同学们回忆,细胞通过什么结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膜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制的正方体,仔细观察,假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细胞,那么细胞膜的表面积与体积怎样计算?(细胞的表面积近似于立方体的表面积)

【展示课件】【展示课件】四个菱长不同的正方体

讨论题4: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你们桌面上四个大小不等的立方体,讨论并猜测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哪个正方体更大?

请同学们识别上图中四个体积不同的立方体,分别计算出表中的有关数据

【引导】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们收集的数据,讨论下面的问题。 【展示课件】

讨论题5:“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随着立方体体积的增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逐渐减小) 【引导进一步讨论】

猜想:根据讨论得出的规律,你会对细胞的生命活动(物质交换)做出怎样的猜想?

【活动】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取四块大小不同的立方体萝卜块,同时放入着色的水中,观察两个萝卜块浸透的情况。

讨论题6

(1)着色的水在大小不同的四个萝卜块中扩散的速度是否相同?着色的水到达两个萝卜块中心的时间是否相同? (2)正方体大小与正方体的物质扩散有什么关系? 讨论题7

(1)由讨论6得出细胞大小与细胞的物质扩散有什么关系? 通过刚才的观察,“随着萝卜由大块儿变成小块儿,它的表面积逐渐增加”。

【小结】体积较大细胞与体积较小细胞比较,生活中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产生更多的废物排泄到体外。但是,细胞若无限生长时,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四)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word教案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板书设计【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什么是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的意义

学生学校情况

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 (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布置作业 《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五)
七年级生物上册_2.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赵祥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 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进行生物研究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难点: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活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入:科学家研究大象和小鼠的细胞时发现,大象虽然身体庞大,但它的细胞与小鼠细

14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异。一个人的身体大约有10个细胞,但细胞体积不比孩子细胞大多

少。爸爸妈妈的身体高大,是因为他们身体的细胞数量多。那么,为什么细胞的体积这么小?细胞数量为什么这么多?细胞的较小体积与其生命活动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要进行下面一些活动。

板书: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2、活动:1、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以下要求:

(1)、假设教材P51的方法步骤1下面的四个立方体是四个细胞,你预测一下,是细

胞体积大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呢还是体积小呢?

(2)、进行比赛:根据教材P51的方法步骤2上面的要求,将计算的结果填在自己

书上的相应的空格内,看哪些同学计算的有快有准确?

教师请一部分同学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要求学生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答案?其中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指出,之所以出现第二种错误,是同学在计算的时候忽略了正方体的六个面。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道:是怎样影响的呢?

活动2: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速度的关系。

1、切取三块大小不同的立方体萝卜块同时放入相同浓度的红墨水中 一段时间后,将三个萝卜块切成两半观察三个萝卜块浸透的情况。

2、切取三块大小不同的立方馒头同时放入相同浓度的红墨水中

一段时间后,将三块馒头切成两半观察三块馒头浸透的情况。

总结:即较小的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板书: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我们已经已经知道,细胞可以生长,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停止生长,有些细胞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这就是细胞分裂。

那么,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1、 播放细胞分裂的动画,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的微细变化。

再看教材P52图3-17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教材上的叙述,总结细胞分裂的过程。 讲解:讲解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边讲边总结为:

(1)细胞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质一

分为二,这样1个细胞-》2个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细胞核一分为二-》在两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细胞膜-》并

产生新细胞壁,这样1个细胞-》2个细胞。

(2)细胞分裂的特点。

能够分裂的细胞,染色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当细胞分裂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导入:细胞为什么要进行分裂?有什么意义呢?

(3)细胞分裂的意义

讲解: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进新个体生长,并使生物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可见,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概括为:繁殖、生长、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课堂总结 :提问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活动1: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活动2: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速度的关系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 细胞分裂:细胞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2、 细胞分裂的过程:(1)动物细胞分裂(2)植物细胞分裂

3、 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 细胞分裂的意义:

繁殖 生长 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相关热词搜索:细胞增殖和分裂的区别 细胞增殖复习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11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