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白杨树教案

白杨树教案

2016-09-21 11:10: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白杨树教案(共5篇)《白杨》教案《白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白杨树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白杨树教案(一)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

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白杨树教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白杨树教案(二)
白杨树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两个课时)

一、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而且真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相对和谐、自由的空间,通过对学生不同朗读的引导,推动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自主提问、积极参与课堂,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运用多种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们在朗读中读出自己对白杨树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读出层次,读出感悟。

2、过程和方法:在《白杨》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思考问题、仔细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在这篇课文中陶冶情操,感悟默默奉献的精神,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深深感悟他们西北建设者的不易,提升他们的情操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爸爸借助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2、理解借物寓人的手法,真正读懂白杨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四、课前准备

1、寻找西北的戈壁图片和白杨树的图片。

2、寻找建设者的图片,以前新疆前后变化的图片。

五、课堂内容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大西北呢?或者对大西北有一定的了解呢?我们都知道啊,我们常说的大西北是我们国家的西北部,那里干旱、缺水,尤其到新疆那边一带,都是一个戈壁,有很多沙漠,那在这样的地方,是否还生长着植物呢?如果有的话,这样的植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这种植物的课文,在我国的西北生长着普通的一种树----白杨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

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中间展示一些西北的戈壁图片和白杨的图片)

(二)内容讲解

1、首先请学生看到题目《白杨》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白杨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2)白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3)写白杨到底是为了写什么,仅仅只是写白杨吗?还是另有深意。

(教师点出题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一定的引导,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真正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2、带着这些思考,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默读这篇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时间阅读课文,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能很好的思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便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好的理解课文。)

3、让学生说有哪些不懂、不认识的生字词:戈壁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三)课文全解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白杨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找到具体段落,学习1-3段,大致介绍了白杨的生长环境,请学生指出白杨生长环境的特点,并找出课文中描述白杨树的句子,然后用线画出来,细细品味。请同学朗读找到的句子,突出“没有山、没有水,浑黄一体”读出白杨树生长环境恶劣的感觉。

2、根据学习4-14段。这样样的生长环境下,白杨树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4-14段,分别代表爸爸、女孩、男孩、旁白。读完后请同学找出描述白杨树的句子用线画出来,细细品味。

(1)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甘愿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有一种什么精神?(全体同学朗读,体现白杨奉献精神的句子)

(3)爸爸为什么会笑容全失,脸色变得严肃呢?爸爸有一段介绍白杨树的话,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指出关键词“从来”、“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理解,把“它”换成“你”换个人称来读试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4)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还是另有他意?

(爸爸也是在表白自己,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5)读14段,这段话用了三个“只知道”,三个“只知道”说明了什么呢? (三个只知道表明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6)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3、学习15-16段

(1)齐读15~16段落: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2)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3)“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请学生朗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心愿呢?

(四)深入探究、回顾

白杨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呢?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呢?

(五)升华

展示一些图片,对比新疆建设前后的图片和一些建设者辛勤工作的图片,看完之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构造整个建设以及变化的场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也深化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新疆建设者的艰辛,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感悟)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本文中令你们感动的句子,明天上课来分享令自己感动的理由。

(2)熟读课文,背诵父亲描述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3)抄写生字词并每个字组三个词,每一个生字词三遍。

【白杨树教案】

七、板书设计

白杨【白杨树教案】

(1)白杨生长环境:环境恶劣的戈壁

(2)白杨的特点:高大挺秀、正直高大、坚强、无私奉献、坚强不屈

(3)白杨的深意:以物喻人,歌颂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杨树教案(三)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师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白杨树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1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2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哪儿„„哪儿„„”“很快)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

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不管„„不管„„总是„„”)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1、造句: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

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杨树教案(四)
白杨树教案

名师孙双金《白杨树》课堂实录

——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东南大学 孙双金执教课堂实录 10月25日

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朱少平整理 10月26日

文章。师: 20年前,我参加全国上课的文章就是《白杨树》,今天我又来上这篇

师:同学们,20年前,你们在哪里啊?

生:我还没有在我妈妈的肚子里。

师:同学们上课前,轻松一下,听首歌吧!

师:这是一首写什么的歌呢?

生:赞美白杨。

师:那么我们就走进白杨的世界。

师:写课题

生:读课题

师:就白杨说白杨,同学们提问题?问问自己,问问老师和同学。

生:哪儿的白杨?

生:为什么以白杨为题目?

生:为什么要写白杨?

生:难道单单是写白杨吗?

师:就仅仅是些白杨?你还想了解白杨什么?

生:白杨长得怎么样?

走进课文!师:白杨有什么特点?值得作者写文章来赞美?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

师:课文哪一段告诉我?

生:第三段,沿着铁路……

师:她找到了铁路,这是南京的吗?具体是哪儿?

生:通往新疆……

师:大戈壁,读

师:第一段开门见山,齐读第一段

师:大戈壁是怎样的情景?

生:广袤无垠

生:荒凉

生:风吹

师:干燥,吹沙走石

生:寸草难生

师:齐读这一段

师:哪儿的白杨?戈壁滩,还有呢?

生:接下来窗外——高大挺秀

师:这是外在形象,你说词语意思?

师:从哪儿写出高大挺秀呢?请同学们读4—10小节

一生:读4—10小节

师:用笔圈出:高——大——直——秀

师:通过兄妹俩的对话

生:……

师:分角色朗读

一男生:读儿子的角色

一女生:读美美的角色

师:读父亲的角色

师:课文中写出“秀”吗?

一生:第12段

师:你读

生:一男生读第12段

师:齐读第12段

师:读出什么内在特点?

生:适应能力强

师:他读出,你读出?老师喜欢听不同的意见。

生:坚强(长出粗干的样子)

生:生命力(不管遇到风沙)

师:总结出:适应能力强,生命力强

师:齐读第12段

师:第12段第三句你读出什么特点?

生:坚韧(不管遇到风沙)

生:坚强不屈(不管遇到风沙)

师:带着敬仰的情感,再读第12段第三句

不在绿军装,在那内在品格。师:爸爸用三句话概括了白杨: 1本质;2生命力;3坚强不屈。白杨的秀,

师:师读课文中的三问

生:学生三答,读下去

师:读第13段,爸爸只是

生:学生接着读下去

生:生第14段,师提醒他们只知道,生接着读下去。

师:新疆怎么样?

生:(从百科全书中)知道新疆……

师:毛主席号召人们到边疆去,你们知道新疆的艰苦吗?

生:饭吃不饱?

师:你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

生:从文中大戈壁

师:讲住宿挖坑睡觉的事情。

师:齐读第14段

师:读第15段,现在呢

生:读第15段

师:爸爸想什么呢?一男一女

生:爸爸还想什么呢?学生陷入了深思。

师:为什么爸爸笑?

生:信任

师:信任?用词准确吗?

生:白杨就是儿女

师:大白杨像父亲,小白杨是女儿。那么风沙指的是?

生:新疆条件

师:说明什么?

生:说明面对困难

师:把爸爸的内心世界,把爸爸对孩子在新疆的成长期盼读出来。

生:齐读

师:集体读,不能抒发感情。

生:一男生读

师:文中那最后一句,该怎么读,结束急促的感觉。再找学生读。

生:……成长起来。

的心愿。请学生设计板书。师:成长起来,读到这里,文章仅仅写白杨吗?通过写白杨树写建设者爸爸

生:建设边疆(关键词)

生:坚忍不拔

生:为名服务

生:克服困难

生:为民造福

师:把两个孩子带到边疆做什么?

生:子承父业(一女生回答)

为什么不选别的文章呢?师:好!子承父业,扎根边疆。 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要选到五年级的课文里?

生:借物喻人

师:借什么物?喻什么人?

生:白杨是边疆建设者

师: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师: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好?才选入教材中?来发表你的高见。

生:没有正面写,而是通过兄妹对话!

师:你有大学生的水平。构思巧妙值得学习!

生:间接描写

师:这是高中生才能了解的水平!

生:赞美建设者

生:……

师:提示,叶……;皮……

生:生接着读完了

师:写出外形,提示写品质。

生:齐读

师:圈出白杨品格,拿笔圈出最后一段

生:倔强

生:挺立

生:不折不挠

师:让学生读

生:读

师:欣赏这一段,写得好在那里?同桌讨论看看,这一段有什么特点? 生:开门见山

生:先写外形,后写品质

生:由内到外

生:这一段用“力争上游”描写树?

师:拟人,看似写树,实是写人。(比拟)

生:写外形,写倔强

师:前后照应

生: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师:名篇值得品味

生:齐读:那是力争上游的树……

师:文人骚客赞美白杨,再看歌词吧!

师:朗读歌词: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师:歌词的特点

生:最后一段反复

生:押韵

生:把小白杨和人的品质合二为一

师:借物喻人

生:用比喻手法,白杨的绿叶比成绿军装,非常形象。

师:你心目中欣赏的植物是那一种?

生:梅花不畏严寒

生:竹子青翠挺拔

生:松树,大雪压青松

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师:写作赞美,请大家写自己喜爱的植物。

师:7分钟找学生找三个学生上台发言。

生1:水仙花

生2:梅花

生评:(衬托)天气越冷,花越开放

师:先夸奖生3,再让学生读

生3:仙人掌

师: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评:独、偏僻;对比手法;句式:不是……;而是……

师:学语文,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师:在歌声中结束上课

生:向后转,老师再见!

附加:三、借助整体联系,揣摩父亲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文本主旨。

师:好,孩子们眼中的白杨树是树,而父亲眼中的白杨树是表白着自己的心,他在表白着自己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好,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看看父亲是干什么的?我找同学把这段资料读一读。

课件出示新疆省厂建设兵团的相关材料,指名一生读资料。

(资料原文: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

师:这是解放以后我们国家为了保卫边僵、发展边疆,我们从这个数字上看啊,一开始是1950年是11万人,到了60年末已经达到了多少?

生:(齐答)72.41万人。

师:到新疆建设的人陆续地、源源不断地、一批又一批地到那里去。而那里是怎样的环境呢?刚才我们已经从这个第一自然段看出来了,(教师再次将课件切换到荒芜的戈壁滩的四幅图片哪一张,逐一指着图片) 这是干旱的,这是荒芜的,这呢?新疆待开垦的土地,看看这儿,这是我们第一自然段描绘的景色,什么景色呀?

白杨树教案(五)
3《白杨》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三读:快速浏览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作者以白杨为线索,按怎样的顺序写白杨的?

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三、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白杨树教案】

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体会白杨的特点

①师:课文的题目是白杨,读了课文你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了吗?

请大家先自读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 ②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我知道白杨树非常直。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生根成长。

生: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是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的吗?(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大家都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 你体会到的是白杨树外在的特点,哪儿需要就去哪儿,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师: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自读后)它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存在。

生:那里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师:(演示图片或课件)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请同学再来读爸爸的介绍。

生:(再读)

师:(再次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________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街道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祖国的边疆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沙漠的边缘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师:(为学生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让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生:(齐背)

抓住关联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说一说其他的树,如,青松、白桦、银杏树;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几句话,夸一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如,筑路工人、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军人。

2体会爸爸的心

师: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请大家再次读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 白杨树与这位父亲和边疆建设者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服从安排,不怕困难,坚强执着,无私奉献。

小结: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白杨树外在的特点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

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作者在写白杨树,也是在写边疆的建设者。

②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心愿和志向呢?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体会后继有人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A为什么微笑?

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B白杨树几棵小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什么? 小结: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三、体会人物描写特色,体会人物的精神

1、一开始,两位小孩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吗?(指导朗读孩子的谈话。孩子的天真稚气)

2、听了孩子的谈话后,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3、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三、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白杨树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白杨树教案范文 双语小学白杨树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杨树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杨树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11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