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2016-07-30 14:02: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共5篇)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许 红 冰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四联小学2010年10月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四联小学 许红冰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很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根据新...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一)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许 红 冰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四联小学

2010年10月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四联小学 许红冰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很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的兴趣。”当前的语文教改中,一些专家指出:一定要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训练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和词句教学一样自始至终值得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训练。

一、 要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打好朗读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 说: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读得正确”抓起。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狠抓一个‘准’字。所谓‘准’,就是要求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而且还要注意不能唱读。为了真正做到发音准确,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加强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发音不准的现象。初读时可适当放慢速度,反复读数次,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只有从严要求,持之以恒,才能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

二 、抓好标点、句子结构、关键词语三个坏节,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在读“准”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停顿。有的学生往往不根据标点来停顿,有的干脆一读到底。这样的朗读不可能表达清楚句子的意思,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清每一句话,学会读完一句话,要适当停顿。掌握好“停顿”可以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句子概念,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条理化的训练。

要读得正确、流利,必须注意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每句话总可以分为若干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又可读出短暂的停顿。这就是所谓的朗读节奏。当然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完全不必抽象地去讲句子的结构,而应在教师启发下,通过例句分析,初步地了解句子的组成。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如 读“孔雀的尾巴最好看”一句,教师可提问:谁的尾巴?尾巴怎么样?引导学生分成“孔雀的”“尾巴”“最好看”三个部分,读出节奏来。

教师还可通过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重音要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强度体现出来。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三、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雨点儿》一课,让学生分角色当小小花、小草、雨点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小松鼠找花生》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四季》一课的雪人大肚子一挺这一段,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想象式朗读【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

画面,结果学生想象的画面非常生动,远远出乎我的意料„„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对以上这些指导朗读的方式,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不同阶段的需要恰当地选用,讲求训练的实效,防止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在一年级阅读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所采取的朗读方式便有所不同。如:初读课文时,主要要求学生人人能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般采用较多的是个人读,教师应留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对于拼音能力较差的个别学生,可采用领读的方式教他;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朗读作为帮助理解课文的手段,做到多读少讲,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解决疑难问题。但不是那种单调的、枯燥的“天地玄黄喊声一片”的死读、傻读,而是要采用范读、领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朗读;熟读课文阶段,在学生理解全文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采用齐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等。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来选择读书方式,如“天对地,圆对方,严寒对酷暑„”就可以采用对读方式进行。总之,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选取最佳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

四、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准语调。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2

“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课题的研究

接马峪学校 乔文霞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四、研究的过程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课堂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

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

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

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五、课题研究解决方法

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2、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3、要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具体到每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其次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读流利;最后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通、读熟、读懂的过程。一年级朗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

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

六、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

课堂上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1、范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最快捷的方法。一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制约,朗读的文章少,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因此,课堂上教师必要的范读非常重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指导学生怎样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四到”。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心里想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评读

重视朗读后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享受朗读的乐趣,体验朗读成功的喜悦之情。

3、教读

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教读。这样,老师既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4、自读

自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这种方法在初读课文和练习用自己的体会读课文时经常用到。学生自读时,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表扬读书认真专注、读书姿势正确的同学,适时帮助、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5、分角色读

分角色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分角色朗读要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

6、表演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7、齐读

齐读训练面大,读起来比较有气势,适合短小精悍的课文,但齐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不唱读,学生不能有口无心的读,不能只用口,不用眼。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精心地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在课堂上要按《小学语文课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三)
一年级朗读训练

东莞市一年级下册语文朗读水平测评考卷

镇区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成绩

选自《1 柳树醒了》第1-3节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 梳着梳着,

小柳\\梢啊,绿了。

东莞市一年级下册语文朗读水平测评考卷

镇区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成绩【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选自《2春雨的色彩》第2—3自然段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

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 柳枝也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 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 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作品3

镇区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成绩

东莞市一年级下册语文朗读水平测评考卷

选自《6胖乎乎的小手》第1-2自然段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

把画贴在了墙上。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镇区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成绩

东莞市一年级下册语文朗读水平测评考卷

选自《7棉鞋里的阳光》第1-2自然段

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

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妈说。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妈

镇区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成绩

东莞市一年级下册语文朗读水平测评考卷

选自《8 月亮的心愿》第1-2自然段

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月亮自言自语地说:“明天孩子们去郊

在床上,身旁有个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 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 好天气。”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四)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随笔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随笔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一年级语文《借生日》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五)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沙坪坝区南开小学 卢 绿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刚刚接触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觉得他们说话特别慢,学完汉语拼音部分后开始识字和阅读的学习,这时在语文课上尽管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让学生读的时候,我发现它们好像没有受到一点启发和影响,依然是拖拖拉拉,没有感情,连续几个星期都是如此,为此我询问了年级的其他几位老师和自己在其它学校教一年级的老师,他们告诉我他们班的孩子也是这样,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这时候,我开始思考,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和要求太高,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的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一步步的训练。

一、一年级的朗读首先要读正确、流利

所谓正确就是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教师领读是主要方法。在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流利。流利首先是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把词连在一起读。如“晚上,爸爸在看报。” “爸爸”“在”“看报”这3个词要连读,就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对

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要读正确流利一段话是不太容易的,因此要采取分布教学,逐层递加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第一册第三课《在家里》有一段话“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一段话共有三句话,先一句一句地教读,学生自由练读,读得比较熟后再连起来读,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样孩子开始看起来那么长的一段话到后来自己也能流利地读出来,无疑给他们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二、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1.创设情境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例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同学们被优美的情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

2.表演读。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燕子组、小白兔组、小鱼组、小蚂蚁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组,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

3.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展示朗读的最

高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里特点,我在班级中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其中他们最喜欢和老师比赛,有一次我和全班同学一起读一篇课文,我读单数段,学生读双数段,在读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他们特别喜欢这种方式,而且能从老师读前一段中学到一些朗读方法,把后一段读得有声有色,读完一遍后,他们往往还不尽兴,要求再读一遍,这一遍要求换过来,我读双数段,他们读单数段,看到孩子们那么浓厚的读书兴趣,我的心里感到非常欣慰,这种方法在后来的语文课上就经常用到。

三、教给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

当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这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变“我要读”为“我会读”。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我采用更多的是范读引领法,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从网上找到的有关课文范读资料,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

特别是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一个角色,就会有恰当的表情,就能读出抑扬顿挫。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

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就会笑容满面地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四、培养语感,运用朗读

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及朗读能力,仅仅靠课内的阅读量肯定是不够的。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外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加以运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时我利用中午“自主创新活动”时间让学生读读自己最近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的喜欢的儿歌,短文,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活动,常常提前一天就在家练习,到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都争取有感情地背下来,在老师给他们的这个舞台尽情地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增加了大家的阅读面,自己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锻炼。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一年级朗读训练的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朗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年级下,朗读训练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52590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