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

2016-01-12 09:45: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教案中图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教案中图版

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扁鹊、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齐民要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说出扁鹊的“四诊法”。了解《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等著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归纳古代医学与农学的重要成就,能够正确评价医学、农学的名家名著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历史间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制作“中国古代医学、农学主要成就简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中医学、农学的重要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扁鹊、华佗等医学家诊病的故事,使学生认识科学家不畏艰难、

大胆实践、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确立坚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本课重点介绍古代三大医学家和农学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感。 难点:

中医中药知识,如中医的诊断方法、麻醉法等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要做适当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华佗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 扁鹊和“四诊法”

1、介绍扁鹊:“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医医理,提出“四诊法”,被奉为中医脉学的始祖。因他医术高超,人们以传说中的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名称之,本名秦越人。

2、“四诊法”:望、闻、问、切 二、华佗和麻沸散 1、介绍华佗

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华,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手术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为奠定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做出了贡献。

2、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

三、医圣张仲景

1、张仲景也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又一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贡献在于东汉末年瘟疫流行的乱世,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并博采众方,写下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使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时间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后人尊其为“医圣”。

2、读课本思考:张仲景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书P98 页) 四、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是传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特点。在众多的古代农学家和农业巨著中课本选择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范例因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反映了中国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业科技全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中国和世界农学史上居重要地位。该书对两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做了系统和精彩的总

结,严谨、详明,堪称后世农书的典范。

课堂巩固

看书完成下列表格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二:【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5.2《古代医学与农学》教案

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扁鹊、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齐民要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说出扁鹊的“四诊法”。了解《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等著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归纳古代医学与农学的重要成就,能够正确评价医学、农学的名家名著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历史间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制作“中国古代医学、农学主要成就简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中医学、农学的重要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扁鹊、华佗等医学家诊病的故事,使学生认识科学家不畏艰难、

大胆实践、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确立坚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本课重点介绍古代三大医学家和农学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感。 难点:

中医中药知识,如中医的诊断方法、麻醉法等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要做适当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华佗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 扁鹊和“四诊法”

1、介绍扁鹊:“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医医理,提出“四诊法”,被奉为中医脉学的始祖。因他医术高超,人们以传说中的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名称之,本名秦越人。

2、“四诊法”:望、闻、问、切 二、华佗和麻沸散 1、介绍华佗

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华,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手术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为奠定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做出了贡献。

2、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

三、医圣张仲景

1、张仲景也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又一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贡献在于东汉末年瘟疫流行的乱世,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并博采众方,写下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使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时间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后人尊其为“医圣”。

2、读课本思考:张仲景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书P98 页) 四、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是传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特点。在众多的古代农学家和农业巨著中课本选择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范例因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反映了中国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业科技全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中国和世界农学史上居重要地位。该书对两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做了系统和精彩的总

结,严谨、详明,堪称后世农书的典范。

课堂巩固

看书完成下列表格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三:第五单元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

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扁鹊、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齐民要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说出扁鹊的“四诊法”。了解《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等著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归纳古代医学与农学的重要成就,能够正确评价医学、农学的名家名著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历史间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制作“中国古代医学、农学主要成就简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中医学、农学的重要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扁鹊、华佗等医学家诊病的故事,使学生认识科学家不畏艰难、

大胆实践、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确立坚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本课重点介绍古代三大医学家和农学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感。 难点:

中医中药知识,如中医的诊断方法、麻醉法等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要做适当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华佗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 扁鹊和“四诊法”

1、介绍扁鹊:“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医医理,提出“四诊法”,被奉为中医脉学的始祖。因他医术高超,人们以传说中的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名称之,本名秦越人。

2、“四诊法”:望、闻、问、切 二、华佗和麻沸散 1、介绍华佗

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华,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手术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为奠定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做出了贡献。

2、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

三、医圣张仲景

1、张仲景也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又一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贡献在于东汉末年瘟疫流行的乱世,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并博采众方,写下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使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时间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后人尊其为“医圣”。

2、读课本思考:张仲景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书P98 页) 四、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是传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特点。在众多的古代农学家和农业巨著中课本选择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范例因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反映了中国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业科技全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中国和世界农学史上居重要地位。该书对两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做了系统和精彩的总

结,严谨、详明,堪称后世农书的典范。

课堂巩固

看书完成下列表格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四:第二课 古代医学和农学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五:第二课_古代医学和农学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六: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学习要求】

(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重点难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 一、四大发明

【合作探究】 问题一 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 (1)造纸术

纸张发明之前,中国人的书写材料是什么?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特点?纸的发明和使用起到了什么作用?

甲骨、金属器皿、竹简、木简、布帛…...

比较笨重,不便携带(学富五车的故事。成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作用: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比一比】其他文明的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纸草纸 古希腊-----羊皮纸

古巴比伦------泥板 古印度------树皮树叶除了古代埃及的书写材料和我们的不相上下之外,其他的都落后于我们。(注意:自豪但切莫自大) (2)印刷术 雕版印刷,特别适用于同品种、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业性(书坊)印刷。比如小说,刻制好一套印版,印书出售,售完再印,无疑比活字版无法保存印版,有较大的优越性。书坊,固然是商业化的书籍生产企业,但是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总体上微弱,而商品图书的市场又只是面向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个人群在社会总人口里的比例很小,对商品图书的需求量虽然不绝于时,然而每个时间断面上对某种图书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于保存,便于

多次少量印刷,适应了古代中国的印刷商品经济状况。现在,江苏扬州的广陵古藉刻印社集中保存了我国古代遗存的印刷雕版,其中明清版片有20多万片。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到古代活字印书版的遗存。扬州还建立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古代印刷除了书坊印刷外(其产品在图书版本学里叫做“坊刻本”),还有政府部门(特别是学政机关)主持印书(称为“官刻本”,清代的最高级别版本是武英殿的“殿刻本”)、郡王自刻印刷(藩刻本,明代)、贵族富绅自刻图书(家刻本)。这些游离于商品图书市场之外的书本,往往对图书的外在形式和文字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雕版术因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比活字术更能得到精品书籍,得到了在非商品图书方面的优先而广泛的应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版刻图书 (3)火药

【拓展阅读】

火药的具体发明时间不可考证,但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的医书或炼丹书之中,所以至少是在唐代(公元618~907年)之前发明的。中国发明的火药属于黑火药,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只是简单地将硝石,硫磺,

木炭等几种天然物混和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属于物理范畴的制造方法。而且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认识,经验主义的积累,中国古代一直都用阴阳五行来解释黑火药的原理(如宋应星《天工开物》) 问题二 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P37学思之窗)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或者书上P37页第二段)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流入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

--

(1)材料一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 。 (3)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吗?如何正确理解四大发明对西方所产生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就 1、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成书年代:东汉

特点: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历史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演变为算盘,元末明初已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 明清 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

明朝 时,珠算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2、天文学-----《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的需要

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吿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 (2)成就

a、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的记录

b、有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是后人辑成的)

c、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元代郭守敬的。 3、历法------《授时历》

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种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为人们为了社会生产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记时系统。历法能使人类确定每一日在无限的时间中的确切位置并进行记录。 (1)中国古代历法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时与季节有密切关系。因此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 材料二 颁历也是君权统治的象征。臣民奉谁的正朔就表示接受谁的统治。因此,“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到清末3000多年,中国历法数十改,制历逾百家,是世界上历法科学最发达的国家。

----以上都选自张培瑜《中国古代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a、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b、统治者的支持 (2)历法取得的成果 a、夏朝:《夏小正》 b、商朝:殷历

c、秦汉:历法越来越精确 d、元朝:郭守敬《授时历》,与公历基本相同,且比公历早了三百年。 【拓展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独创,这是中历的第一个特点。它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在历书中有着固定的月份和日期范围,使中历具有较强的阳历性质。

中历一直配合采用干支来纪时(年月日时),这是中历的第二个特点。殷墟卜辞显示,3000多年前古人已熟练地用干支纪日。西汉末至今,一直用于支来纪年。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纪月,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可称之为干支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月。在节气历中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而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不同,后者月长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节气历日趋完整。它实际上是“十二气历”和“天历”的滥觞。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只在历书中注记或民间用于象数、选择和命理学中,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 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拓展阅读】

《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素问?和《灵柩》两部分。该书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都源于此书。

三、阅读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其原因在于王朝一统天下的统治以“授命于天”为根据,历法的编制是为了“授农以时”;古代医药学以为“君亲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从而保证了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先进,解决了皇帝的生活享乐问题,也为百姓解决了生活用具和衣着的问题。四大发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程度,纸张、指南针、印刷术作为社会通讯(交通)工具,火药和火器用于军事,都直接为大一统服务,与大一统的社会组织形态紧密相关。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学著作无一不是强调应用。

中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记录仔细而系统,但古代科学家却没有对这些记载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寻求规律。明代的三部科技巨著,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三大领域的最高水平的总结,但只限于记录、归纳、总结生产经验,缺乏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

实用性:大多服务与农业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论的升华。 技术化:没有独立的理论。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什么具有实用性、经验性、技术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以农为本”的立国治国方略,坚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而科技成果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尽管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相近,但由于发展方向不同,却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自然哲学的发展本来就有两种结果,其一是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严密的符号化的逻辑系统,并和严格的实验相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其二是进一步抽象概括,并和政治伦理道德观念相结合,形成远离自然科学的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系统,走向政治伦理哲学。结果,西方走上了第一条道路,而中国走上了第二条道路。这样,中国的自然哲学总体上离自然科学越来越远,最终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宣传和说教的工具。 【思考】

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等方面) ①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③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④教育事业发达;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

A.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②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③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教学反思】

11.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欧洲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以下叙述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B.欧洲人使用而不创造

C.阿拉伯人传播了中华文明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科技成就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七:农学概论教案

农学概论教案

第1章 作物学概述

本书重点介绍农学学科中作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涵盖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作物学的主要内容。本书较好地体现了作物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共性和先进性,兼顾内容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旨在为认识和分析作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本书可作为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农学类以外相关专业学生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和培训人员的基础性农业科技用书及拓宽知识领域的参考用书。

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系统的主体成分,作物生产维系着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国民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因而,作物学被认为是农业学科门类中的核心学科。作物学及作物生产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社会和现代农业力求解决人口、粮食、环境、效益等多重问题的发展进程中,了解和研究作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生产必须以优良品种为基础;优良品种遗传潜力的发挥有赖于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和相应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遗传和生产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作物学科的两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旨在综合探索和阐明大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持续生产与改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长期以来,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作为农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和教学体系,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随着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作物学课程的设置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综合型作物学教材,以服务于农学类专业的新型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本书作为植物生产类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专门为农

学类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等)学生设计的专业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及培训的人员的一本重要的基础性农业科技参考用书。

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一、 作物学的概念与范畴

1. 概念:作物学(crop science): 农业科学(agriculture science)之一: 是关于大田作物(field crops)生产与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2. 范畴:(1)研究对象范畴:大田作物(庄稼),包括粮、棉、油、糖、麻、烟;园艺作物:茶、桑、果、菜、药、杂。

(2)学科范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crop cultivation and farming system)和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相关学科:植物学(botany)、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植物营养学(plant nutrition)、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植物遗传学(plant genetics)、土壤学(soil science)、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 二、 作物学的地位与作用

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我国十几亿

1.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的资料的生产,以此来满足人们所必须的衣、食、住及其他东西。(2005年调查数据:联合国2月26日对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进行了重新预测指出,由于世界人口出生率降低及艾滋病等疾病后果严重,联合国将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数从原来的93亿下调至89亿。中国,从12.75亿到13.95亿;那是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

穿衣:目前我国服装原料80%来源于农业生产,合成纤维仅占20%。化纤产品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但石油等石化原料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因此农业作为一种经济的、可再生的纤维来源是不可代替的。

2.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农业生产。一些轻工业原料只能来源于农业生产;人们对原粮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对农产品加工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因此,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轻工业的发展仍受制于农业产品,特别是受制于经济作物及优质作物的生产状况。

3.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比较弱,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在国家总出口额中有较大的比重。

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四大特点。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最新消息,我国农产品出口努力克服国内外反倾销和禽流感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实现稳定增长。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第一、水海、园艺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8.2亿和27.6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和29%。第二、农产品出口价格普遍得到提高。商务部重点检测的30种大宗农产品种,有27种出口单价上涨。第三、粮食出口数量减少,出口价格有所上升。上半年我国出口粮食334.2万吨,金额5.5亿美元,下降63%和48%。同期出口的大米、玉米和小麦价格分别上涨23.5%、30%和23.7%。第四、禽流感对我国禽肉及制成品的影响正在逐渐缩小。

4. 种植业比重较高: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即农业生产结构受文化传统、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种植业占的比重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发展,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压力大、口粮任务重,加上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种植业提供饲料,因此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及其基础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5.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现代机械技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二是应用现代农艺成果,有较高的单产和商品率;三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有五个特征:一是强大的技术支撑和驱动;二是向生产领域的拓展;三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四是生产组织的规模化、管理的企业化和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五是可持续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具有六个特征:一是一整套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借助于现代工业基础,发展农机和电力工业,以机器设备替代人力、畜力以及传统的简单手工工具;三是农业化学化,借助于现代化工业基础,发展农用化学工业,

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农用塑料制品等;四是作物和畜禽品种良种化;五是农田水利化,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六是组织管理科学化。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应当具备七个特征:一是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和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三是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四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五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六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七是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三、 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

1. 性质:

1) 应用性: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学科。与工业生产的

环境、对象的比较。

2) 综合性: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目前,农产品中劣质产品过剩与优

质产品不足的矛盾及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种植业的效益也将日显重要。高产、优质和高效是我国作物生产的唯一选择,也是作物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植物生长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只要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认识作物学体系,综合运用和集成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使作物学的研究符合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3) 生态性: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生态学科。 作物学研究和生产发展中

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系统平衡的意识,兼顾生产力增长、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安全,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作物生产与其他的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因不同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生产条件、作

物种类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就构成的作物的生产的地域性,如干旱-抗旱品种;反复

进行生产调查,如北方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引到南方表现成熟延迟、产量低、品质差,东北大豆引入南方则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产量低。

(2) 明显的季节性-不违农时;作物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要合理掌握农时

季节,使作物的高效生长期与最佳环境条件同步。

(3) 生物性-生长的规律性:季节性、序列性、周期性

农作物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作物的一生就是把光能转成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不同作物种类具有不同的个体生命周期,一年生和两年生作物; 作物个体的生命周期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有序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小麦的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和光周期现象 photoperiod)。

(4) 技术的实用性—通用、便用:作物学是一门较强的技术学科,着重将自然科学

及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5) 生产的连续性—用养结合:农业工作者要有全面和长远的观点。

(6) 复杂性—整体的观点、系统的方法: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和有结构性

的复杂

第2节 作物学的发展进程

一、 作物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1. 中国古代作物学

(1)综合性:春秋战国《吕氏春秋》农业生产“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

之者天也”

(2)经验性:经书、歌谣谚语、老农、实践

2. 西方近代作物学:300余年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八:第2课 古代医学和农学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九:医学生物学公开课教案

医学生物学公开课教案

第十四章 第一节 四 生态系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态系概念及基本结构。

(2)生态系的基本功能。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生态系基本结构的生物类群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3、态度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态系的知识的学习,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全球性,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带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教学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能满足并影响人类生存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称为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物体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态系?它有什么样的功能?

二)教学

(一)生态系的概念

提问:生态系的概念?(学生回答)

1、概念中生态系由哪两部分组成?

2、概念中生态系依靠什么建立起来的?(回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建立起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3、生态系的大小(回答:生态系有大有小,多种多样。教师补充: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生态系的基本结构

教师提问:生态系的基本结构由哪些组成?

教师引导:1、生态系中的生物部分具体有哪些?(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什么样的生物类群?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3、生态系的非生物部分有哪些?(回答:能量、水、氧气、二氧化

碳、无机盐。)

(三)生态系的基本功能

教师提出:生态系的基本功能是指生态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能量流动

提问:1、能量流动的概念?

2、能量是通过什么来流动的?(回答:食物链,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能量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并逐级递减,及传递率为10%~20%。(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食物链。)

3、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

二、物质循环

提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提问:1、概念中的物质指什么?(回答:C、H、O、N、P、S等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师补充:是元素,不是指物质。)

2、概念中循环的区域?(回答: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运动,这些化学物质的运动带有全球性,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水的循环

水是以气态进行循环的。

(2)、碳素循环

碳元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教师分析:绿色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CO2合成糖类等有机物,逐级传递给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又通过呼吸作用把含碳有机物转变为CO2返回大气,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和排出物被分解者利用产生CO2返回大气;化石燃料开采后燃烧产生CO2排放到大气。) 教师提问:人类活动对碳素循环的影响主要是什么?(回答: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提问:1、“温室效应”的危害?(回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涝灾害等。)

2、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氮素循环 自然界固氮

固氮

工业固氮

人类的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表现方面:

1、 燃烧化石燃料和氮肥生产排放含氮氧化物污染大气。

2、 过多的硝酸盐排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

3、 大量使用氮肥加速农作物生长速度,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因改

变土壤结构,使农作物产生对化肥的依赖性,改变了食物的自然属性。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需要不断输入;物质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可以反复利用。)

2、归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

三)结课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生态系的概念,生态系的基本结构,生态系的基本功能,理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点,完成课后复习题。

六、版书设计

十四章 生态系的概述

(一)生态系概念

最大的生态系——生物圈

(二)生态系的基本结构 生产者

生物群落

生态系 消费者

非生物环境 分解者

(三)生态系的基本功能

能量流动

生态系的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

(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循环、反复

1

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

2、关系: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

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篇十:第二课古代医学和农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古代医学和农学 中国古代农学 古代农学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代医学和农学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84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