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2016-10-28 11:18: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共7篇)第三课时《石壕吏》第三课时《石壕吏》班级: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二、预习导航1、给加粗字注音(1)老翁逾墙走 逾(...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第三课时《石壕吏》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一篇

第三课时《石壕吏》

班级: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二、预习导航

1、给加粗字注音

(1)老翁逾墙走 逾( ) (2)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3)如闻泣幽咽 咽( ) (4)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吏呼一何怒 一何: (2)老翁逾墙走 逾: 走:

(3)急应河阳役 应: (4)独与老翁别 别:

(5)暮投石壕村 投: (6)死者长已矣 已:

(7)三男邺城戍 戍: (8)二男新战死 新:

3、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三吏三别: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最后提出疑问

2、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抓住记叙四要素来概括)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是夜捉人?

2、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各个人物的表现

3、请说说“妇啼一何苦”之“苦”,苦在何处?

4、“苦”的根源是:

三、重点研讨:

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你能具体说说吗?

四、课后拓展:

有人说老妇的致词不是一口气说出的,而是被官吏一句一句的逼问出来的请同学们把吏呼的过程补充出来(注意语气)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五、课后检测

(1)杜甫是 大诗人,字 ,别号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三别”是指他写的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5)阅读《石壕吏》,完成下面问题:

①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②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是 。

③“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石壕吏》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二篇

第15、16课时 《石壕吏》

一、学习目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二、预习导航

1、给加粗字注音

(1)老翁逾墙走 逾(yú ) (2)三男邺城戍 邺(yè ) 戍( shù )

(3)如闻泣幽咽 咽(yè ) (4)老妪力虽衰 妪( yù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吏呼一何怒 一何: 多么 (2)老翁逾墙走 逾: 越过 走:逃跑

(3)急应河阳役 应: 应征 (4)独与老翁别 别:告别

(5)暮投石壕村 投: 投宿 (6)死者长已矣 已:完结

(7)三男邺城戍 戍: 防守 (8)二男新战死 新:最近

3、背景介绍:【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以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这个话题导入

2、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著名的《三吏》、《三别》

(二)课文的朗读

1、自由读:注意字音、语气、停顿(咽:三个读音)

2、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3、齐读:注意语气、停顿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最后提出疑问

2、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抓住记叙四要素来概括)

时间:“暮”;地点:“石壕村”;主要人物:“老妇”; 事情的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听妇前致词”;结果:“独与老翁别”

为什么是夜捉人?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

3、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各个人物的表现【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吏:呼、怒(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老妪:啼、苦

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世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老翁:走

我:听

4、请说说“妇啼一何苦”之“苦”,苦在何处?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三层意思:三个儿子全都应征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家中现状: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委屈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老妇自请应役

5、“苦”的根源是: 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安史之乱)

(四)重点研讨:

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你能具体说说吗?

作者对官吏的憎恨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人民的同情

(五)课后拓展:

有人说老妇的致词不是一口气说出的,而是被官吏一句一句的逼问出来的请同学们把吏呼的过程补充出来(注意语气)

明确: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六)总结

1、放映中央台的《石壕吏》的讲解词

2、评价:“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 袁枚)

四、课后检测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别号 少陵野老 ,他被称作诗圣 ,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诗集》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5)完成下面这个语段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1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1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1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12.A

13.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新战死‖„„无完裙‖„„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16.参考:“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因此唐军平叛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也具有维护李唐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唐玄宗骄奢淫逸,麻痹自满是“安史之乱”的原由,统治阶级的昏聩导致的灾祸却要受压迫的人民来代受,是封建社会的“道理”,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老翁有没有去“爱国”的权利和义务,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农民是没有“国家”的概念的只有当奴隶的权利和义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只有两种时代,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和要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老翁只想好好当奴隶,不想连奴隶都做不成,去做昏庸政治的殉葬品,这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意识,因此不能说他不爱国

《石壕吏》八上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三篇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涵咏、朗读、鉴赏,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2、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受该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悟性的培养。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投影仪:安史之乱的图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有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记下了真实的一幕。请打开书,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情况。(看注解一,请一位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杜甫的情况,教师补充) 总结(投影):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石壕吏》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篇。

二、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作品。请一位学生朗读。

正音:逾 看 戍 妪 咽

读完后,请把大意说出来。

三、概括大意,明确要求,强调不要逐词逐句翻译,只要概括就行。【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1、 一学生概括,其他学生更正补充,师生共同探讨。

2、教师点拨

1)该诗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用原诗回答。

有吏夜捉人。(板书:捉)

2)为什么不说征兵?而捉人为什么在夜里?官吏来捉人时,老妇干什么?

明确: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

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

老妇出门看(板书:看。开始)(同时解释“看“;照料门户,掩护老翁逃走)

3)诗的二三段所叙述的故事从何而来?从哪句可以看出?

明确:是隔门听来的。“听妇前致词”里的“听”可以表明。

4)故事的结局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了解?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可以知道老妇被抓走了。(板书:走。结局)

四、学生朗读这首诗,读后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教师点拨:

1、 诗人为什么要交代投宿石壕村的时间“暮“?

明确:战乱中,作者一直到傍晚才匆匆忙忙找到宿处。暗示社会混乱。

2、 吏与老妇当时总的情况哪两句作者作了交代?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板书:呼、啼、怒、苦)

3、诗人隔门听老妇悲苦的诉说,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来表诉。第三段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这中间有吏的活动吗?请想象中间出现的情况。

明确: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i),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叫藏问于答。

凶狠的吏肯定不会相信老妇的话,一定会盘问搜查的,老妇则会苦苦哀求(板书:查 求)。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三段,能背的同学脱离书本,不会的地方可以看书。(此处可以在指导中背诵,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朗读次数)

1、 朗读指导:该诗所叙之事悲惨,中间换韵多,读时应有沉郁顿挫之感。

2、 想象老妇悲苦的表情和吏的凶恶嘴脸,然后上黑板画两张脸谱。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六、深入创新探讨(这两个问题看学生程度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前面提出,并且有解决的契机,当时就解决;如果当时不能解决,可以在这时解决;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

1、诗人为什么不出来仗义执言?

明确:请注意这是诗歌,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再现现实。也许杜甫是后来听说这事儿;也许夜晚杜甫宿在老妇的远邻,隐约听到嘈杂声,过后祥查;也许杜甫顾虑自己身微言轻,出来说话只会招致老妇一家更大的灾难„„(学生可以分析,只要合理,就可以予以肯定)

2、老妇自请赴役是否自愿?作为国家子民老翁逾墙逃走的行为是否逃避责任? 老妇是被逼无奈,是因为想给吃奶的小孙子留下母亲。(板书:逼)老翁的逃走决不是逃避责任也是残酷的兵役所逼,况且这家人已经为战争贡献了所有儿子。

七、最后配乐朗读这首诗(配《二泉映月》)(尽量脱离课本朗读)

1、 个人朗诵

2、 集体背诵

八、结束语

战争,尤其是不义、不顾人民死活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我们要珍惜这和平的好时光,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平。

板书:

吏:捉 —— 呼——怒——查——逼(脸谱)

妇:看 ——啼——苦——求——走(脸谱)

(开始) ————————(结局)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四篇

<石壕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前言]
<石壕吏>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释]
(1)暮:在傍晚。  投: 投宿。石壕村:今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 官吏,(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唯: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备晨炊:还能够做些伙食差役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登:踏上
(23)独:唯独、只有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鉴赏]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杜甫的诗全集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五篇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的诗全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的诗全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0、<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1、<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12、<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3、<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6、<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19、<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0、<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关于战争的古诗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六篇

1、<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关于战争的古诗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关于战争的古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6、<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3、<垂老别>

唐·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木兰诗>

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梅岭三章·其一>

近代·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杜甫的古诗
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第七篇

1、<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古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的古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6、<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8、<临邑舍弟书至>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外勹内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1、<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2、<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4、<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15、<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7、<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18、<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1、<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22、<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3、<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24、<秋雨叹(三首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25、<秋雨叹(三首其一)>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26、<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27、<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8、<梦李白>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29、<秋雨叹>(三首其二)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30、<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31、<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32、<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33、<后出塞五首>

(一)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三)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五)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3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35、<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36、<征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37、<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
秋风袅袅吹江汉,只在他乡何处人。
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

38、<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39、<绝句(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40、<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41、<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42、<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43、<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44、<奉赠王中允维>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
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45、<观兵>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46、<不归>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47、<秋笛>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
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48、<日暮>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49、<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50、<送远>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石壕吏老妇的致词 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石壕吏中老妇致词的十三句诗,暗示了官吏的逼问,请将上下文补充完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7144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