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现代词 唯美现代词

现代词 唯美现代词

2016-01-21 10:09: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代词篇一《唯美现代词》 教我如何不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词 唯美现代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词篇一
《唯美现代词》

教我如何不想她

是刘半农先生于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先生将此诗谱曲,在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 这首诗歌还首创了“她”字。

全诗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伦敦

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刘半农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而且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 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我读过他的诗集《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收集在这本诗集里),其中一些诗篇,内容非常通俗、平民化,很多句子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甚至还有用家乡江阴的方言撰写的诗篇、记录的民谣。 关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中有一段叙述。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 后来刘半农知道了这件事,为此而打油四句: 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曲者赵元任,是上世纪中国最有威望的语言学家。我年轻时曾经在高校从事过语言学工作,传说赵元任的听辨能力特别好,他外

出考察方言,每到一个新地方,只要用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当地方言的语音规律整理清楚。 作曲、唱歌是赵元任的业余爱好,他的业余音乐水平高于当时一般的专业音乐家。尤其是合唱曲的写作,他的水平高于一般。他的合唱曲《海韵》(徐志摩词)即使以现代标准来衡量,仍然是一首合唱精品。他的独唱曲也不同一般,就拿《教我如何不想她》来说吧,旋律优美、丰满,非但精确传递了歌词的精神,而且可以说提升了歌词意境。赵元任在这首歌里,以十分娴熟的技巧安排了转调,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这首歌曲用的是西洋作曲方法,但是旋律完全是中国味,而且不是一般地移植或改编民歌曲调,虽然赵元任自己

在《歌注》中说:“有点像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末几字。”但是我觉得完全是一种新曲调。 关于《教我如何不想她》,我还想说四个问题: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最后一个字,究竟是男的“他”,还是女的“她”?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编辑的《赵元任歌曲选集》中用的是男他,可是在刘小蕙著作的《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是用的女“她”。 上世纪20年代,白话文兴起、翻译文学涌现,汉字第三人称不分男女造成很多不便,此时刘半农提议造新字“她”。周作人先生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1918年8月)上透露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和负面的反响。刘半农就撰文《她字问题》发表在上海时事新闻(1920年8月9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刘半农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小蕙在《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1920年9月4日,在伦敦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引入

诗句。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原作应该是女的“她”。 二、题目的“叫我”和“教我”不统一,我查了各种版本,似乎两个都用,即使在刘小蕙的《父亲刘半农》一书中,也有时用“叫我”,有时用“教我”,看来可以作为同义词通用。 三、在这首歌里出现了倒词,举例“叫我”两字,在演唱中听来就好似“脚窝”,香港的王沾先生曾经提及此点,歌曲翻译家薛范也曾对我说过此事。笔着认为:这是因为30年代是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初创时期,作曲家们还没有重视汉语歌词的四声和音乐进行的关系,他们更重视音乐从整体上表达歌词的意境,在这一方面,《教我如何不想他》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范例。由于歌词和音乐的优美,80年来,并没有因为倒词而影响了这首歌曲的经典地位。 四、国内曾有人探讨《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究竟是谁?赵元任先生1981年回到中国时,有人请教了赵先生,赵先生回答说:这是想念祖国。 我个人从年轻时直到如今,都是把这首歌作为情歌来领会的,而且《教我如何不想她》初次发表的原名就是《情歌》,当然祖国之情也是情,但是从这首诗的用词造句来看,更接近男女爱情之“情”。 作为一首抒情诗篇,不必硬性地界定每个细节的具体意义,应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想象、意会诗歌的内涵。《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祖国之情、男女爱恋之情、是她、是他,这些都可以让演唱者、听歌者自己去理解。 英文翻译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By: Liu Bannong

Tiny clouds drift in the sky,

A breeze blows on the ground. Ah! The breeze rustles my hair,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The moonlight makes love to the sea, The sea makes love to the moonlight. Ah! This sweet silvery night,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Fallen flowers slowly float on the water, Small fish slowly swim beneath the water, Ah! My swallows, what are you saying?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The withered tree sways in the chilled wind, The prairie fire burns at twilight. Ah! Remnants of sunset's orange clouds are still in the west. Tell me,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Translated by Nathan Guerin)

影响

据说,诗中的“她”,属中国文字的首创,以前汉字中没有‘她’字。结果,立即受到守旧者的反对。但由于好用,受到大家的欢迎,以后字典也收录这个字。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原名寿彭,后改名 刘半农

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在炉边打着盹儿,取下这本书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的读着,你曾经的柔柔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浮现心底,眼影深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5

多少人爱你飞扬的青春岁月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爱你的美丽,或真、或假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只有一个人爱你圣洁的灵魂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那饱经风霜哀戚的容颜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炽热的炉栅边,你弯下腰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10

低徊,叹惋爱的消逝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越过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他的面容隐没在繁星之中

这首诗选自叶芝1893年的诗集《玫瑰》,是叶芝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给他心中的女神,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茉德.冈。

1889年,23岁的叶芝在伦敦初次见到茉德.冈,茉德当时已是初露头角的明星,醉心于政治。短短的九天时间里,茉德每天都邀请叶芝到她的房间一起进餐,在餐桌上他们讨论戏剧和政治。这次短暂的会面永久的改变了叶芝的生活和创作,多年以后叶芝回忆起这次会面,仍难掩心中的激情:

“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这种美,我一直以为只存在于名画、诗歌和古代的传说中。苹果花一般的肤色,脸庞和身体恰如威廉.布莱克所谓的最高贵的轮廓之美,从青春至暮年都绝少改变,那分明不属于人间的美丽!”

茉德.冈年轻聪明、充满热情而又不同流俗,她憎恨英语和大英帝国,全身心的投入爱尔兰独立事业,甚至不惜抛弃自己优越的家世。

1891年叶芝第一次向茉德求婚,但遭到拒绝。她要的只是叶芝的友情,替她写诗和剧本,而与叶芝结婚则非她所愿。

茉德.冈的离经叛道延续到她的私人交往之中。叶芝向她求婚的时候,她与法国记者吕西安.密尔瓦已经有了两个孩子。长子夭折,女儿伊索尔德则活了下来。而叶芝对此一无所知。1902年茉德.冈在又一次回绝叶芝的求婚的时候说:你在悲伤中,创造出美丽的诗篇,对此,你感到快乐。而婚姻是如此乏味,诗人永远不应该结婚。

1903年茉德嫁给了激进的爱尔兰共和军首领约翰.麦克布莱德,并育有一个男孩,两年之后婚姻破裂。叶芝继续向茉德求婚,但还是被拒绝了。1916爱尔兰激进组织发动了反英起义,但惨遭失败,麦克布莱德以叛国罪被处死。叶芝先后向茉德和伊索尔德求婚,均遭拒绝,这是叶芝最后一次向茉德求婚。

期间,在1898年12月,茉德.冈曾含蓄的暗示她有意下嫁叶芝,她向他袒露了与吕西安的关系,并承认伊索尔德是她和吕西安的女儿(之前叶芝一直以为伊索尔德是她的养女,叶芝还极力为她

辟谣,但看起来那些流言并非空穴来风)。她向叶芝坦白孩子的身份本来是想获取他的信任,但结果适得其反,叶芝感到极度的耻辱,退缩了。

在1928年的《意向和回忆》中,他写道:

out of pride,

Cowardice,some silly over-subtle thought

Or anything called conscience once.

直到此时叶芝仍然没有摆脱1898年事件带给他的耻辱感。

茉德.冈对他的摊牌,打破了他脆弱的安全感。她向他表示自己只是个难脱红尘的凡人,击碎了叶芝在《苇间风》中表现出来的细腻情感。叶芝也曾懊悔的说他错误的理解了茉德.冈的“理想主义”。

尽管如此,茉德始终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并且一直是他诗歌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叶芝与茉德.冈的关系阴云密布,茉德性情暴躁,像男人一样雄心勃勃。而叶芝则相反,敏感细腻,虽然也同样积极的参与爱尔兰独立运动,但他更多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并不主张不择手段的采取血腥的暴力去赢得独立。两人性格的两极化,注定了叶芝对茉德的爱只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苦涩的单恋,而这对叶芝的文学创作未始不是幸事---他为茉德.冈所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剧作可作最好的注脚。

PS: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开头的那一段,就取自叶芝的这首诗。

2012-04-14 17:54:56 来自: 木豆(坚持理想不容易人要努力)

序曲

冬天的黄昏沉落下来,

带着甬道中煎牛排的气味。

六点钟。

呵,冒烟的日子省下的烟尾。

而现在,凄风夹着阵雨,

裹着泥污的

枯叶一片片吹送到你脚边,

并把空地上的报纸席卷。

雨总拍打着

破损的百叶窗和烟囱管,

而在街道的拐角,孤单地

一辆驾车的马在喷沫和踢蹄,

接着是盏盏灯光亮起。

清晨醒来而意识到了

轻微的啤酒酸腐味

发自那被踏过有锯木屑的街道,

因为正有许多泥污的脚

涌向清早开张的咖啡摊。

随着其它一些伪装的戏

被时光重又演出,

你不禁想到那许多只手

它们正把脏黑的帘幕拉起

在成千带家具的出租房。

你从床头拉下一床毯子,

你仰面朝天躺着,并且等待; 你打个盹,看到黑夜展开 那构成了你的灵魂的

成千个肮脏的意象,

它们对着天花板闪光。 而当整个世界转回来,

从百叶窗隙又爬进了光亮, 你听见麻雀在阴沟聒噪,

坐在床沿上,你取下了 你那卷头发的纸条,

或者以脏污的双手握着 你那脚板磨得发黄的脚, 这时你对大街有一种幻觉, 那大街对此不会知道。

他的灵魂被紧张地扯过

那一排楼房后隐没的天空, 或者被固执的脚步践踏着, 在四点、五点和六点;

还有装烟斗的短粗的指头, 还有晚报和那些眼睛

对某些坚定的事物如此肯定, 一条染黑的街道的良心 急不可待地要接管世界。 我深深有感于那些幻想

缠绕着这些意象,而且抱紧; 我还想到某种无限温柔 和无限痛苦着的生命。

用手抹一抹嘴巴而大笑吧; 众多世界旋转着好似老妇人 在空旷的荒地捡拾煤渣。 (查良铮 译)

Preludes

T.S. Eliot

I

THE WINTER evening settles down With smell of steaks in passageways.

现代词篇二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

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 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 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 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 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 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 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 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首先: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次: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

再次: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

最后: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 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

如何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

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

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情的形象。“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4.以理解诗。有些诗歌,我们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首诗,我们只要弄清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在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中,以理解诗也是一种方法。例如1999年第lO题,分析B这个备选项是否正确,就可以从抓事理方面人手。诗中作者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这几个字来修饰限制“土地”,可见诗人所写的“土地”并非和平时期的土地,而是正在遭受着磨难的土地。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挣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逆来顺受,一点都不愤恨吗?道理非常明确:他们一定又悲又恨。加上诗中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来象征这种情感,用“温柔的黎明”来象征对光明

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备选项B是恰当的。又如要判断这一题的C项是否正确,我们也只需弄清,作者为什么愿意“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原因。通过下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作者之所以愿意这样,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既然爱得深沉,为她献身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判定C项也是恰当的。5.以文解诗。文学性强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现代诗歌虽然在形式、押韵方面比古诗自由,但现代诗歌也同样具有语言委婉、概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色。所以,鉴赏现代诗歌.不得不注意它的文字特点。例如分析纪念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张志新烈士的<重量>一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分析这首诗,我们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文学语言来看。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作者把英勇献身的烈士和“苟活者”进行了对比,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充分揭示出了革命者与“苟活者”生命价值的巨大反差,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如鸿毛.从而达到了歌颂烈士的目的。又如判断1999年高考第lO题D项分析是否恰当,我们也要注意分析这首诗的文学特点。诗人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激情而又深沉的意境。所以,我们要抓住比喻手法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表达出了要为土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的深情。通观全诗,比喻句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为止,最后两句已不是比喻的内容,诗人回到了直抒胸臆上。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判定.D项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项是该题的答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一项新内容,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目的。

(一)测试要点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郑敏的诗《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

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方面的。

《双桅船》 作者: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现代词篇三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于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大多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发起人郭沫若为筹备稿件先去京都见田汉,郑伯奇,穆木天,,晶孙(九洲),张定璜(即张凤举)与何畏。再卜东京会郁达夫,成仿吾 张资平,徐祖正。郭回北京后《创造季刊》第一期出版于1922年5月1日。共出6期,(第1卷4期至第2卷2期 )。 1924停刊,这是该刊前段。办《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刊物,得到实力单薄的上海泰东书局支持。

创造社成员间没有划一的主义和思想,只是主张本著作者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初期的主要倾向是浪漫主义,提倡浪漫主义文学。他们看到自然主义的失败,便反理知主义,走上浪漫主义道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艺思想上崇自我、重个性、抒发内心,在文艺创作上追求“艺术至上”。题材偏向普通生活(包括爱情)充满乡土风味(如英法俄小说). 创造社成员各有不同的独特色彩,例如郭沫若受德国浪漫派影响至深,他崇拜自然,尊重自我和提倡反抗。郁达夫染上“世纪末”的颓废色彩,成仿吾在理论上接受了“人生派”的主张,但作品却感受着象征派、新罗曼派的魅惑。张资平比较富于写实主义的倾向,他初期的作品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创造社办刊物,出丛书,推动文学创作,借鉴世界文学的最新潮流,加速新文学的现代化。前期提倡浪漫

主义文学,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1925年五卅惨案后,分别提倡革命文学,开始抛弃浪漫主义与接受写实主义。

 代表诗人: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冯乃超 李初梨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诗人: 应修人 汪静之 潘漠华 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

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人: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早期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诗人: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现代派/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

现代词篇四
《现代词》

流着泪说分手 你终于对我说分手 我们走到分岔路口 多希望这一秒永远停留 当你转身离开以后 我站在原地没有走 眼眶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流着泪说分手 我不愿让你走 嘴边还有残留的爱 没有问候

你却说走就走

狠心让爱这样到尽头 不愿让你走 我还没有罢休 我伤心的颤抖 这无力的双手 我只能够回忆

当初对你的曾经拥有 当你转身离开以后 我站在原地没有走 眼眶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流着泪说分手 我不愿让你走 嘴边还有残留的爱 没有问候

你却说走就走

狠心让爱这样到尽头 不愿让你走 我还没有罢休 我伤心的颤抖 这无力的双手 我只能够回忆

当初对你的曾经拥有 LA LALALA

生命树

在那天

宁愿乾旱地死 不沾一勺水 逃避酿成眼泪 在那天

连根都要拔起 枯乾的脑海

期望不想念谁 原来就算

摊开伤口要你面对 未曾使你挂虑 原来就算

依依不舍你也别去 未见有离情别绪 曾将身体发肤 随便北风宰割 但是我糟蹋了我 你都不会有一丝痛楚 悲哀到碎落了 黄叶只得堆空壳 你都不知不觉 当天想过死 全为今天醒觉 活着要公告世界 我抛低你也开花结果 总可以努力维持 自我活得多坚壮 至少可抛开束缚 在这天

阳光将我唤醒 新一天到访 然後自然进睡 在这天

重新工作自己 将光阴抱紧 存在不必为谁 明日练到

真的刚巧见你伴侣 面容并无畏惧 明日练到

不屈不挠到放下你 就算痛能捱下去 曾将身体发肤 随便北风宰割 但是我糟蹋了我 你都不会有一丝痛楚 悲哀到碎落了 黄叶只得堆空壳 你都不知不觉 当天想过死 全为今天醒觉

活着要公告世界 我抛低你也开花结果 总可以努力维持 自我活得多坚壮 至少可抛开束缚 十年後重生的我 活得应该比你好 怀念恐怕不必 十年後人生找到 自己栖息的领土 然後开枝散叶 繁殖出花与蝶

现代词篇五
《现代名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1. 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

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

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1925年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是新月社的后期,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9.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主张:“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10. 浅草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

11. 湖畔社

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清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精炼”为特色。

12.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13. 京派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等。 “京派”不是一个文学社团组织,其创作也不是以北京为主要描写对象。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也不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月刊,《文学杂志》月刊等。

京派强调艺术的独立口格,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14. 论语派

30年化工的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林语堂。以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后又办《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看穿”,主张“以我为中心”。

15. 中华全中文艺界搞敌协会

1938年在武汉成立。

大会推举老舍、郭沫若、茅盾、丁玲、巴金、朱自清、许地山等45人为理事。 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不少,文章入伍”的口号。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

16. 孤岛文学

195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在党的领导下,孤岛进步作家以报刊、戏剧舞台为阵地,发表文章和公开演出,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励观众,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孤岛文学的作品有鲁迅的《鲁迅全集》、《大时代文艺丛书》;文艺刊物《世纪风》多刊登杂文;专业剧团有丁玲等的上海剧艺社,演出现代剧各历史剧。

17.“七月”(诗)派

早在抗战前期,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就团结了一批青年作者,这是七月派的雏形。

1945年《希望》杂志创刊,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发表。绿原、鲁藜、阿垅等人的诗歌创作。使得“七月”派更为壮大。

“七月”派抒写重大题材,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

18. 九叶诗派

40年代后期,围绕着《诗创造》、《中国诗歌》等刊物活跃着一批年轻诗人。辛笛、 陈敬客、袁可嘉等人,从不同侧面暴露国统区的黑暗现实,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既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又从西方现代诗派中吸收一些表现手法,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诗歌流派,即“九叶”诗派。

19. 战国策或战国派

“军事第一,胜利第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等反动口号。在文艺思想上,林同济在《寄语中国艺术人》中提倡反理性的“恐怖、狂观、虔诚”为创作的“三道母题”。战国策派在文学上的代表作是陈铨的剧本《野玫瑰》。

20. 主观战斗精神

由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博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街头诗歌运动: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二、象征诗派:20年代中期,中国诗坛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象征主义最主要来源于法国,李金发是第一个把法国象征主义介绍到国的诗人。他于1925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老舍的创作道路?

1、初期阶段:初步显示作家基本风格,即关注市民命运,作品故事性强,语言幽默,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2、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标志着幽默风格走向成熟的长篇小说《离婚》,短篇小说《月牙儿》,最著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

3、后期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构建了完整的“平民世界”,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组成)。

四、丁玲的创作道路?

1、初期阶段:20年代,主要表现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2、中期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过渡时期,作品内容发生根本变化,面向社会命运,面向时代生活,短篇小说《田家冲》。

3、后期阶段: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作品成熟的标志,作品的深刻性、艺术的圆熟都达到一个高潮。

五、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

2、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

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六、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意义?

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更多地表达了抒情色彩,体现一种清新和舒展的风格,突出的是揭示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比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七、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而且始终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

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有一种回顾、总结的味道;

2、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意味,描写的不仅仅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

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八、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 鲁迅:

从《狂人日记》到《伤逝》,始终走在潮流前面,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叶绍钧:

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

钱钟书:

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

九、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挖掘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金锁记》在表现人与金钱的关系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深度?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女作家(如冰心、萧红、丁玲等人,稍作点评)相比,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哪些方面更显示了自己的独有魅力?

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对其他三位作家稍作点评即可。

现代词篇六
《现代词四首》

现代词四首

采桑子.世界杯

万人空巷足球赛,老也瞧瞧,少也瞧瞧,夜深灯明又一宵。啤酒咖啡激情夜,醒也激嚎,醉也激嚎,声嘶力竭觉未着。

入梦令。美人

翩若惊鸿曼舞,才貌双全翘楚。后生皆仰慕,才知名花有主。痛苦,痛苦,泪流满面无睹。

如梦令。班主

天资聪慧律己,形态端庄得体。学生皆敬仰,解题刨根问底。奋起,奋起,高考折桂同喜。

如梦令。渔民

漫步河堤远眺,鸟儿水上鸣叫。千帆劲归航,满载希望来到,欢笑,欢笑,回家团聚炫耀。

现代词篇七
《现代名词解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5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6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7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8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

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9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10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1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12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13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14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14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5浅草-沉钟社: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大都侧重表现自我《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16莽原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17未名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18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19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20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21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

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22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23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24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25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26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27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

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28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29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30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31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3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33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

现代词篇八
《现代词汇学》

填空

1、词汇包括语言中的和。

2、词汇学又分和和,还有比较词汇学。

3、一般根据构成合成词语素的表义作用把语素分为的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叫词根,把构成合成词的意义不实在,而且只出现在合成词前面或后面的语素叫词缀。

4有联系的义项的词。同音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从现时看不出联系的义项,因而被看做是各个声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5、多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造成双关。同音词的双关叫谐音双关,一词多义的双关叫意义双关。

6、反义词在逻辑上有

7、语体色彩可以分为和

8、一般把词典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一是为综合性百科辞典和专科性百科辞典。语文词典分为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

9、成语的语法结构分为、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

10、同音词可分为。

判断

1、区分词、词组和短语。(P1~9)

2、判断词根词缀。(见填空题第3题)

3、引申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分为(1)、从本义、基本以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P69~70)

4、等义词,概念意义完全相同(P101~102)

5已久的人名、地名,即使在语音上有出入也不另译。3.人名按同名同译、同姓同译、同音同译的原则译音。4.译音用字采用常见易懂的字,不用冷僻字。

6、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P216)

名词解释 词汇学: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一般认为,它研究词的性质、词的创造和结构、词义的本质和内容、词义的发展、词的各种关系,研究词汇的划分、关系、发展,研究各种词语的应用和规范等。词汇学又分具体词汇学和一般词汇学,;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还有历史比较词汇学。 本意和基本义:本义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例如“封”,本义是“加土培育树木”,《左传.昭公二年》“封殖此树”中的“封”就用的本义。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意和基本义一致的词有如:割、圆等。基本义和本义不一致的词很多,如:封、集、兵等。词的基本义都是词义义项,不能是语素义义项。 历史词语:历史词语指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行为,有一部分历史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现在成了遗迹、文物,历史词语也包括一些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的名称。主要有:古器物的名称、古典章制度的名称、古官职名称、古人名、古地名几类。 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词素在不同的词中意义有差别,我们把词典所归纳的意向

的意义叫语素共义,在构词中出现的变异叫语素变义。语素变义的表述可用各种同语素共义同义近义或相关的词语,因此可有不同的措词。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的关系常见的三种类型有关联关系、种类关系、借代比喻关系。

简答

1、词汇的系统性。

词汇的系统性体现在:

① 词的结构的系统性,词在结构上是很有规则地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词的组织结构的系统性。

② 词义关系的系统性,一般认为,从词的意义关系来说,词可以构成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

③ 同族词的系统性,汉语的同族词体体现出词汇的多层次的系统性。

现代词篇九
《现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2.个体小农经济: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

行商制度(即“洋行制度”)是指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要求下,特许设立的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而是采取特殊的行商制度进行。

5.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是《南京条约》规定的,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发生法律纠纷,英国领事有“查察”和“听讼”的权力。即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按中国法律处置,而要按英国法律处置,这无疑是为外国侵略者的罪恶活动找到了个护身符,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破坏。

7.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是在美国著名政客顾盛来华对清政府软硬兼施之下,中美于1844年7月3日签订的。条约共三十四款。美国依据利益均沾的原则,除了取得英国已经取得的一切特权之外,还获得了在中英条约中没有或尚不明确的权利。它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是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总部设在香港,。卜海设管辖仃。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9.“黄金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21年这几年间,中国私人 资本得到空前发展,被称为

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工或扪佃开垦耕种,于是期”。这是因为西方列强忙出现了一些农垦公司或垦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殖公司。 市场的压迫;铁路的修筑也14.四行二局: “四行二局”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中有利的条件;还有最明显最国银行、交通银行、小国农直接的原因是战争造成的民银行与中央信托局、邮政进出口大变动。参战国对中储金汇业的简称。它是国民国输出洋货大为减少,而中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国的出口则迅速增加,尤其的核心。 在棉纺织业、面粉业、榨油15.南三行: 金融业的发展业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与城巾经济的兴起和国内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直接关系,,1912—1927年,中国潮: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各大城巾相继山现了上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家银行。1916年前以官办银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行为主,在这之后商办银行潮。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即占据主要地位。1916—大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1920年五年间,全国新设商潮的起点。从1922年到办银行达73家。在—[:海、1923年2月,长达一年的时杭州等城市出现的卜海商间里,全国罢工共达100多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行、浙江实、[k银行,则被上。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称为“南三行”。

大罢工,遭到反动军阀的血16.法币改革: 答:国民党腥镇压。从“二·七”惨案政府建立后,迫于西方资本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主义在1933年至1934间,低潮。

转嫁其国内经济危机,如美11经营地主: 经营地主是国就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国白银大量外流,给中国经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济造成严重困难,国民党政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府不得不考虑实行币制改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 革。1935年8月,在国民党12北四行 :北四行是指在政府要求下,英国派经济顾北京、天津等出现的盐业问李滋·罗斯来华策划帮助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改革的行和中南银行的简称农村内容足,统——货币发十;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农村权,确定法币准备金和法币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指对外汇率,以及推行新辅币农村富农经济的发展。富等。这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农经济在近代指的是一些的—件大事,它克服了自清富裕农民采用长工种地,代以来的货币混乱状况,推进行全部或部分的商品生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产的农业经营方式。根据商业的繁荣,电为国民党政资本主义性质的多少,农府加强对商业银十;的控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又分制,实现其对金融的垄断和为新式富农和旧式富农两控制创造了条件。

种。新式富农经营方式的17.井岗山土地法: 《井岗特征是,土地经营者从国山土地法》是1927年12月家或地主手中租人土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然后进行生产投资,采用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它的雇工形式进行资 本主义主要内容有3点:一是—没商品生产。这是完整意义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上的资本主义农村经济。所有,以分配给农民个别耕旧式富农的经济特征是,种为主,禁止土地买卖;二占有部分土地的富裕农是分田以人u平均分配为民,由于家庭劳力不足,主,同时也实行以劳动力为经常雇用一个或几个长工标准进行分配;三是分配土种地,按月或按年给子支地区域以乡为单位为主,同付工资,自己也参加劳动,时也兼有几个乡或区为单生产的农产品只是部分为位的。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商品。这是既具有资本主式肯定厂农民分配土地的义性质又带有封建性的农神圣权利,极大地推动了土村经济形式。

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13.农牧垦殖公司:是19 18.土地革命路线: 答: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190年大革命失败后,同年开始放垦官荒,将大量生10月毛主席在井岗[11建立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民间开垦,不少官僚地主、当时革命根据的土地问题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十·分尖锐,是农村革命的1

首要问题。农村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土地制度,它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压迫和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条土地革命的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19.粮食出荷: “出荷”是日语,意为出售货物或商品。粮食出荷日本帝国主义在小国东北实行的,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 20.伪满洲中央银行: 伪满洲中央银行是日本帝国主义1932年在东北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是伪满政权金融的中心,它是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金融统治的主要工具。 21.华北开发社会: 华北开发会社成立于1938年,是日本最高当局经营华北重要工工矿企业的实体,由大仓财阀太谷尊任总裁,资本 7亿多日元。它垄断了华北地区大部分矿山、煤炭、制铁、发电、交通运输、盐业、纺织等生产部门。

华中振兴社会: 华中振兴会社成立于1938年,由儿玉谦为总裁,资金1亿日元,主要从事华中各省的铁路、水电、航运、电报、电话、无线电等项门,总部没在上海。

22.经济统制政策:抗口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其统制范围包括工矿业、金融业、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国民党政府主要是采取统销、专卖和限价等方法实施经济统制。 23.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它是抗战期间办理以重工业为主的国营工矿业的主要机构。 24.工厂内迁:抗战前,中国近代工矿业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内 地工业十分薄弱。为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受灭顶之灾,或防止其留下加强日军的侵华实力,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内迁。

25、四联总处:四联总处是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行联合办事处的简称,成立于1937年。它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国家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业的核心枢纽, 26.《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1946

年11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为美国全面控制中国奠定厂基础。这个条约从文字上看适用双方,似乎是平等的。但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根本不可能到美国去大量开矿、办企业,更谈不上在美国口岸任意航行或从事其他经济文化活动。所以这个条约中所谓的平等关系是虚假的,实际上它只是美国一方在中国享受的权利。 27.金元券: 国民党政府大规模制造内战,造成军费开支激增。再用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已不可能,就于1948年8月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决定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 元券。金元券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金元券l元含金量为0.22217克,含美元0.25元,但不能兑现。规定限制法币收兑,而1元金元券兑换法币300万元。国民党政府这一紧急“币改”措施,标志着法币的彻底崩溃。 28.银元券: 国民党政府临覆灭前,由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闫锡山,于1949年7月公布银元券发行办法。规定银元券1元含纯银23.4932448公分,面额有1元、5元、10元、50元、100 元5种及辅币4种,实际仍然是不兑现的纸币。银元券一出笼就遭到群众抵制,纷纷拒用,也宣告彻底崩溃。 29.《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7月到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它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极大地推动厂土地改革的进行。 30.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米脂县杨家沟召开 会议,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商业三项内容。这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经济革命的道 路,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31.《五四指示》: 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5月4日发布了《五四指示》.提出了土改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打击汉奸、豪绅、恶霸,剥夺他们的土地;对一般地主可用有偿或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对中小地主生活适当照顾;一般不动富农的土地;保护工商业;不侵犯中农土地,要使中农得益。农民分得土地后应巩固其所有权,调动其生产热情,发展解放区的生产。由于《五四指示》的贯彻执行,解放区翻身农民到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32.土地改革: 抗战胜利后,全国内战危机已{—分严重,阶段矛盾 已取代了民族矛盾。同时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已不满足减租减息的要求,锋芒直接指向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于 1946年5月4日发布了《五四指示》,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方式和“实现耕者其I/1"的革命要求,于是,各个解放区大力宣传贯彻执行《五四指示》,迅速掀起厂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群众性的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高潮。

2

相关热词搜索:代词
  • 1、荔枝形容词(2016-01-23)
  • 2、教师形容词(2016-01-30)
  • 3、六年级英语名词,代词,形容词综合复习题(2016-07-30)
  • 4、三、用适当的代词填空。(2016-07-30)
  • 5、感知人称代词I,you的用法(2016-09-21)
  • 6、初中代词复习(2016-09-2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代词 唯美现代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代词 唯美现代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1593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