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郭敬明的词

郭敬明的词

2016-01-14 11:13:1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郭敬明的词篇一《郭敬明作品的关键词》 ...

郭敬明的词篇一
《郭敬明作品的关键词》

郭敬明的词篇二
《郭敬明经典词句选粹》

郭敬明经典词句选粹

郭敬明经典词句选粹

1、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2、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3、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6、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7、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8、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9、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0、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11、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4、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15、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6、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7、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8、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19、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0、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1、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22、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3、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24、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25、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26、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

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27、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28、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29、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30、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3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的命题。

32、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33、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34、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35、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36、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37、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38、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39、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0、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41、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42、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43、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44、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不管我随着风飞翔到云间我都希望你能看见,就算我偶尔会贪玩了迷了路也知道你在等我。

45、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郭敬明的词篇三
《郭敬明为何成功?——郭敬明的关键词》

郭敬明的词篇四
《郭敬明《蜀绣》原词》

歌名:《蜀绣》(又名《芙蓉锦》)歌词:郭敬明作曲:刘佳 严丹丹演唱:李宇春*红色部分是原本的歌词,后来因制作等其它原因修改为目前歌曲中演唱的版本。这里放出 的是原版。A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A2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C1 君可闻破锦每一针 杜鹃啼血声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红尘过几轮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C2 君不闻刺绣又一针 破晓鸟鸣声君不想夏去秋风深 西窗映孤灯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D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A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A2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C1 君可闻破棉每一针 杜鹃啼血声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红尘过几轮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C2君不闻刺绣又一针 破晓鸟鸣声君不想夏去秋风深 西窗映孤灯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C3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风吹狼烟声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浓情蜜意此话当真C2 君不闻刺绣又一针 破晓鸟鸣声君不想夏去秋风深 西窗映孤灯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郭敬明的词篇五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小说特色

摘要:作为80后新生派小说代表作家郭敬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坛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狂潮,读他的文字,宛如读着一代飞扬跋扈、张扬不羁的一群年轻人,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温暖 感性 唯美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写了一群北京青年的青春,写了这群青年在经历了种种人情世故后,或堕落,或成熟,或忧伤,或幸福的结局。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去思索体味什么是青春,什么事成长。正如郭敬明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体会到那种“人都是有方向的,匆匆地起飞了,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的无奈,成长是一个明白更多,懂得更多,理解更多,甚至与过去的世界完全颠覆的蜕变。林岚、闻婧、顾小北、白松、陆叙、火柴······他们的学生时代正如现在的我们,生活风风火火,潇洒畅快,笑容肆无忌惮,是青春刚开始的时候,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抱着美好的憧憬,很纯粹地去爱去生活,那是与社会接触得少而保持的单纯。

郭敬明小说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郭敬明小说令人感动的情愫很多,对文中的角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自我分析,让人为之震颤。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和闻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她们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性格,有着一份深深的默契。所谓朋友,除了要祸福同当,还贵在相知,文中有一片段是这样写的:“我还陷在回忆里,闻婧永远没心没肺的,自己在那笑得支离破碎的,也不管我是否在忆苦思甜。正当我顾影自怜的时候,她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我借着昏暗的灯光折磨自己的眼睛,然后看到了一个画的很丑的笑脸,和一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从这就可以看出郭敬明很擅长于把生活中小小的温暖放到他的小说里,闻婧以仿佛什么都没有察觉的姿态给了林岚很大的安慰。为什么闻婧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因为闻婧太了解林岚,林岚永远不会愿意把自己悲伤脆弱的一面展现在人前,所以闻婧只能没心没肺地笑给别人看,笑给林岚看,然后悄悄递去一张安慰的纸条。这简单的情节并不轰轰烈烈,可是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它唤起了我们相识的记忆,让我想起那个曾在我一个人偷偷趴在桌子上哭时,轻轻拍我肩膀的人。从这不仅可以看出林岚闻婧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使得林岚闻婧的形象鲜明,突出了林岚要强敏感的心理同时体现了闻婧在风风火火的外表下一颗善解温柔而细腻的心。

第二,感性充足,而理性却反映出他真实的年龄,他还不能超越自己思想年龄的局限。小说构思小处显示出稚嫩。

相信看过郭敬明小说的读者都有同样的感受,郭敬明很善于驾驭文字,这点毋庸置疑。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对小说的整体把握还是有所欠缺。可以看出,他在写《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下意识想写一个悲剧,而事实呢?尽管小说的结局并不圆满,可这个不圆满的结局多少还是有点牵强。小说结局是这样的,陆叙在重症室中苏醒,林岚去看他,心情低落,陆叙贫嘴变相安慰林岚,结果林岚一激动就推了陆叙脑袋一把,就是林岚这么一推,陆叙死了!真让人有点啼笑皆非!在医院的重症室里还能保持平日里的嬉皮笑脸的模样来动手动脚开玩笑,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更别提还是在病人刚被抢救醒来不久的时候。陆叙的死,死得莫名其妙而且毫无意义,以至于后来作者费心营造女主角在男主角死去后忧伤而孤独的氛围,我都难以融入其中,甚至觉得有点可笑。往回拿林岚和顾小北的分手

来看,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原因难免落于俗套,就因为顾小北看见林岚与白松拥抱了一下,两个人就误会到分手,这与作者之前塑造的顾小北的形象自相矛盾。顾小北是什么人?顾小北与林岚交往了6年之久,往死里宠她,无论林岚怎么撒泼耍赖,他顾小北只会一脸温柔地笑着笑着继续他的护花使命。一对交往了6年的情侣为了一个只要说一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误会就分了,有点离奇。而文中却不断描写两人因此而分手后如何这样那样的纠结痛苦,确实让人感到这剧情天矫情,令人反感。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靠语言的合理表达,还需要精心设置以及对全文的正确把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第三,郭敬明的语言唯美、飘逸、华丽、空灵,给人在看书的同时得到了一种舒服的视觉享受,这是郭敬明小说中的一大突出特点。

郭敬明运用文字如行云流水班流畅,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这些比喻极具个性。他的句子,有80后的张扬,追求自我的代表性。“鲜血沿着我们爱情的道路撒了一地,我和他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血淋淋的爱情”,古往今来,我们形容爱情鲜有用“血淋淋”三个字的,从这也体现了郭敬明用词的大胆,富有视觉冲击性,虽然夸张得太过,可这与小说人物本身的年纪相适应,年轻而张狂,用夸张的文字才更恰当地表现了青年那般什么也不顾,什么也不管的冲劲。“每个人都是一张似乎刚从 冰箱里拿出来还没有解冻的脸,有的还带着有些霜花”,这是林岚初到公司上班的感受。作者巧妙的联系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的特点,将公司里职员间漠不关心的麻木而不带表情,甚至还看不真切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且喻体新颖独特。“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梦,有时候我们沉溺其中不愿意醒来,我们就在梦里哭了笑了又难过了开心,当梦醒了我们又开始另外一个梦。那些不愿意从梦中走出来的人,就永远地留在回忆里。”这段话,极大地代表了郭敬明语言文字的特点。郭敬明自己也说过,他并不擅长写故事,他只是擅长用文字来一层一层剥削自己。这段关于生活与梦以及回忆之间的关系,有点朦胧,带点感性,深深打动人心;他用他对生活与梦的诠释,用一种忧郁的气息,去让我们反思,使我们回味于其中,这就是他语言的魅力,有种令人反复品味却为之折服的魅力。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语言风格。郭敬明的小说每篇主旨不一,他也坚持用不一样的感觉去写每一部小说。而《梦里花落知多少》预言都比较诙谐幽默,作者使用这样的语言风格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所服务的。文中一群青年活得风风火火,个性张扬,爱耍贫。林岚生平两个爱好,一个看电视,另一个睡觉。微微曾经这么说过林岚:“你丫总有一天睡死在床上。”林岚一听就乐了,说自己当然死在床上,难不成还站着死或撒丫子跑着死,这话说得多新鲜啊。就这么一个对话,就可以看出对话的两人性格特点,一个说话毫无顾忌,一个说话爱贫。

这就是郭敬明,他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善于渲染气氛,在他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在语言的国度里,就是一个年轻的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麾下,有洪流般气势。

书中最后以每个人的日记形式正面或侧面地描述每个人的变化,那变化有种让人心痛的感觉曾经的轰轰烈烈就这么在看似非常简单的描述中慢慢淡去了,留下的仿佛只是那时的梦里的一地落花。

读郭敬明小说,是在读他,也是在读风华正茂的我们。

参考书目: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的词篇六
《郭敬明,我因你为榜样》

郭敬明,我因你为榜样

首次听到偶像这个词,我就觉得这个词语四周好像散发出光芒。偶像在现实中是大家常常谈到的对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喜欢的偶像。这些偶像或许是明星,或许是作家,或许是自己的老师,或许是„„总之都是自己敬佩的人,我的偶像就是郭敬明。郭敬明(1983年6月6日—),中国青年作家,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最漫画》等杂志主编。出生于四川自贡。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华语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读者由此称他“四维”或“小四”。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被众多读者视为其最具标志性代表作[1]。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并因此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2]。现在他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一名导演,由于他亲自指导,,《小时代》的电影也是被人热捧,票房近五亿啊!他说,电影不可能会被每个人喜欢,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他令我十分佩服,热捧,票房近五亿啊!他说,电影不可能会被每个人喜欢,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是小小的星辰,小小的。但努力着,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我坚信他这句话,我经常对自己说加油,我们能行。同学们,我们继续努力吧!相信未来一定因我们而美妙哦!

初一:致童年

郭敬明的词篇七
《丽与熟_郭敬明_韩寒小说语言风格对比_肖莉》

2015年第1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163期 No.1.2015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um No.163

□修辞学论坛 主持人:高群教授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1.007

丽 与 熟

——郭敬明、韩寒小说语言风格对比

肖 莉,毛晶晶

*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新世纪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韩寒,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小说语言风格:前者用辞绮丽,清新优美;后者遣词圆熟,老练精湛。郭、韩是80后作家群的代表性人物,研究二人的小说语言风格是对整个80后作家群小说语言风格的一个总体把握。

关键词:绮丽;圆熟;郭敬明;韩寒;小说语言风格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5)01-0037-04

新世纪文坛出现的两朵奇葩当属郭敬明和韩寒,他们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且同为80后青春文学作家,但二人小说语言风格迥异,可以清晰地分为语言的“丽”与“熟”两种风格特征。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的“丽”有三种韵味:从自然流露的清新明丽,到匠心独运的美妙绮丽,再到信手拈来的华美淫丽,其小说语言紧紧围绕一个“丽”字展开,用“丽”字形容郭敬明作品的整体文风最为恰当;韩寒的“熟”亦然:从锋芒毕露的文意娴熟,到遣词造句的老辣圆熟,再到炼字炼意的精湛纯熟,其小说语言自始至终不离一个“熟”字,“熟”可以最贴切地形容韩寒小说语言的整体风格。郭敬明和韩寒的小说语言始终是值得称道的,也是受关注和研究最多的。但目前对二人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多是逐个地从单一特征入手,并没有对二人小说语言进行多阶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研究。本文将围绕郭、韩小说语言的“丽”与“熟”,对二人小说语言风格特征的三个层次进行比较研究。

————————

一、清丽与娴熟

陆机在《文赋》中最早描述语言的清丽风格:“藻思绮合,清丽千眠。”意思是构思文章的语言要像彩绘一样明艳有光彩,清亮有光泽。而语言娴熟则指熟练运用词语,灵活地用语言架构出思想内容,笔法像织毛衣的针法一样技艺精湛。郭敬明和韩寒的早期作品分别呈现清丽与娴熟的风格。

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和《悲伤逆流成河》,文风清丽尤为突出,且在此基础上又添几分自然与柔婉。当时的郭敬明刚刚20岁出头,其小说语言还未经过多锤炼,是干净而纯粹的。小说中许多意象都是天然雕饰而成,如《夏至》中的“香樟树”和“浅川市”,看似简单的两个名称却带来一股既疏淡又撩人的香气,作者在整篇小说中多次提及这两个意象,使整篇小说焕发出一种清润亮丽的气息。语言清丽的要义也指作者清新奇特的用词,包括对词语敏感地捕捉和变幻搭配新词,构成新句。这是一种语言陌生化特征,作者要冲破

[2]

[1]

*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小说语言的艺术创新研究”(L12DZW019)。

作者简介:肖莉(1963-),女,山东蓬莱人,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毛晶晶(1990-),女,

满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37·

句法结构对词语的束缚后,对其进行感性地重组,从而形成新式语言风格。如:

少年和少女,伫立在落日下的灰白校园,四个人互相交换各样不同的目光。

悲伤的。心疼的。怜悯的。同情的。爱慕的。

像各色油漆泼入空中,搅拌,最后变成黑漆漆一片。(《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

这是《悲伤》中四位主角第一次见面时的场面描写。虽然字数不多,但被分为三个自然段,在小说排版占半页篇幅,表明作者留予读者想象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留予想象空间之前,作者首先清晰地概括了当时的情景,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而后直接抛出五个形容词,这五个词各自组成五个短句,仿佛有无限想说的话,却又一语凝噎;最后只得留给读者一个黑色的画面,既无奈又决绝。小说中四人关系错综复杂,第一次见面时又是非常突然地不期而遇,所以在语言处理上,作者并没有费尽心思地渲染气氛,也没有分别处理当时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利用精准的形容词和一个巧妙的比喻句清楚地展现了这一幕,最后出现“黑色”这一意象,将这三段文字所要营造的氛围一并融合,极富张力。

《三重门》是韩寒的处女作,出版后销量惊人。与郭敬明恰恰相反,韩寒的小说语言之娴熟显而易见。《三重门》题目中的“三重”二字就非常讲究。书中交代,“三重”是《中庸》里提到“王天下有三重焉”,意思是:如果想称霸天下,需要礼仪、制度和考文这三个重要的事要做,但男主角林雨翔却将“王”转念成同音字“忘”,“决定把Susan忘掉”。当然,“三重”一词绝不是书中引用古文中随便摘取的。综合全书内容,“三重”也可以被理解为“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成长必经阶段,还可以看做是“小学、中学、大学”这三个教育时期。但无论怎样解释,韩寒都是有意将“三重”一词的意思变得扑朔迷离,语言有神秘感则更吸引人。

另外,语言娴熟的要义在于用简约的语言表达深层的语义。与郭敬明善于感性地使用形容词以及非常注重小说分段、页面排版不同,韩寒更理性地处理语言,虽然表面看去比较粗糙,但实际品读却耐人寻味。如:

许多人悲伤只是想展示给大家看自

·38·

[3]

己很悲伤。(《一座城池》,韩寒)

同样是写悲伤,上文中郭敬明利用颜色词、比喻句等大肆渲染,而韩寒却只言片语道出“悲伤”的真谛。“悲伤”是一个描述人心理情绪的词汇,如果不是当事人,是不可能感受到的,更不可能看到。“悲伤”为什么会从内在的心理词变成外在的情绪词,是因为郭敬明善于将这种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他的描述比较主观,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出,悲伤是黑色的;韩寒则以比较客观的口吻分析了悲伤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情绪词,意在让读者进一步深读,读出小说主人公是真正的悲伤,还是假装悲伤。

二、绮丽与圆熟

“绮丽”一词原形容花纹优美艳丽,晚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将辞藻丰富且考究称作“绮丽”

[4]

。绮丽的文风比

清丽多一分美艳,比华丽少一分妖冶,阅读时既不觉得寡淡,也不觉得浓烈,是一种舒适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瑰丽意境。这需要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握用辞。“圆熟”一词最初则用于形容画工,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称:“笔法圆熟,用意精到。”

[5]

后用来指词语使用灵活,文意练达。圆熟的文笔

比娴熟多一分圆润,比精熟少一分尖锐,看后令人不禁想知其然,也想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写作手法,作者懂得适可而止地向读者铺叙,适时驻笔,引人深思。

郭敬明和韩寒的小说题材同为青春文学,但二人的创作“同向不同义”:出生于四川一个小城的郭敬明始终摆脱不了自己内心构筑的一个美妙世界,文字的绮丽犹如各种绚烂的花朵盛开在他笔下;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出生、成长的韩寒,年龄尚幼却已看到社会百态,不知不觉已参透生活的本质,所以下笔圆熟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写手,对文字的掌控能力远远超出同龄人。他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堪比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清醒犀利的表达方式与王朔的《凶猛动物》不相上下。

请看郭、韩是如何分别写到“月”这一意象的:

①生命一定将于某个氤氲樱花香味的破晓或月光笼罩的暗夜消陨……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樱花凋零的凄凉和月落时的静谧……(《幻城》,郭敬明)

②今天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在灰色的夜里,人类的建筑才是最黑的东西。(《一座城池》,韩寒)

①中的“月”,与“花”一同出现,我们会联想到“花好月圆”,是圆满幽美的画面。但文中意境恰恰相反,①两句的中心词分别是“生命消陨”“凄凉静谧”,所以,作者先将“花气”和“月光”这两个“花”和“月”的延伸意象抛出,都是一些触碰不到的东西,给人以缥缈感,衬托出了生命的易逝。而后,又直接写“花谢”和“月落”,与人们印象中“花好月圆”形成反差,不但脱离了“花月”的俗义,而且成功点染了文中所需要的气氛。这是郭敬明用词的高明之处,传统的修辞手法已不能入其法眼,取而代之的是任凭想象驰骋的新辞新句。

②中,韩寒笔下的“月亮”还是那个在夜里抬头一看就能看到的月亮,本身并没有什么意象的延伸,但他将其向外部拓展,引出其它意象:“星星”“夜”“建筑”。这表明韩寒比较注重的是词语之间的关联性。这句话语言简洁,却涉及到四个意象,形成了两个自然物和一个人为物的对比,即月亮、星星与建筑的对比。我们常说“月黑风高”,总觉得夜里的黑暗是大自然带给人类,殊不知韩寒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人类的建筑在夜里才是看不见的、最危险的阻碍,这样黑暗的阻碍都是人类自找的。韩寒的语言平铺直叙,圆熟之处在于将语言的内在含义藏在表面含义之下,用意练达。

三、华丽与精熟

“华丽”指文章华美,有富贵奢华之气。文学创作需要文采,但如果不是真情流露,而是故意以各种炫目的词语堆砌内容,就会导致内容不充实,甚至谬诞。《二十四诗品》中形容绮丽过头的文章是“浓尽必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进一步说明:“辞溺者伤乱。”意思是辞藻泛滥的人苦于寻觅更加华丽的辞藻而伤透脑筋。当然,文章需要适当的华丽,尤其是郭敬明在创作伊始形成的清绮之风,完全可以继续保留这种风格,但不应发展为过分的华丽。“精熟”的核心在于“精”,浓缩到逐字逐词的简练精准。精熟风格不是语言表达的熟能生巧,而是文字功底过硬,经历了“从薄到厚”和“从厚到薄”的打磨,其中,“从薄到厚”是“熟练”,“从厚到薄”是“精湛”,两个过程缺一不可。韩寒小说语言风格从“圆熟”到“精熟”的进化在情理之中,这是随着年龄而积淀的老练和纯熟。

① 二月前后,春天隐隐地撩开了她那妩媚动人的裙摆。(《小时代3.0刺金时

[6]

[4]

代》,郭敬明)

②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 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形容春风冷硬,而郭敬明将二月比作一位性感女郎,冷艳妩媚,撩人心弦。①是拟人句,句里隐含“女郎隐隐撩开裙摆后会裸露肌肤”之意,暗指小说情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发展,变得比之前更真实、更露骨一些。作者用“隐隐地”“妩媚动人”等词描写春天的到来,有暧昧的情绪在其中,但文字表面又彰显华美艳丽的风格,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中。同是为下文奠定基调,韩寒则完全没有隐含的情绪,直接交代“空气不好”,而这里的“空气”又可以理解为两种意义:一指真正的空气,这里的环境被污染而产生雾霾、沙尘暴等;二指社会风气不正,这里的人和事都不再善良和公正,甚至不按常理出牌、没有道德底线。②是一个因果句,正是由于空气太差,才导致“我”现在就必须上路,不能再等了,有种被逼无奈的味道。①②分别是郭敬明、韩寒两部小说的开篇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基调完全不同。从语言和用辞来讲,前者善于利用华丽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后者青睐精炼词句,短短十二个字的开场白就如此练达,虽然没有诸多定语和用辞,但“拙辞孕巧义”,显示了作者精熟的写作技艺。

郭敬明小说语言由“绮丽”变为“轻绮”,即轻浮繁缛,始于《小时代》出版的热销。已然成为文化公司董事长的郭敬明在小说中增添了许多有关“金钱”“奢侈”和“淫靡”的词语,突出表现为句子中堆砌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名称:

宫洺要不就是从米兰时装周展台上走下来的,要不就是PRADA、Dior Homme广告上那样的男人。(《小时代1.0折纸时代》,郭敬明)

这样的句子在《小时代》中很常见,几乎每一页都可以看到,有时甚至看不到人物和情节这些小说要素,只有混杂了中英文的国际名牌。读者起初追捧的是郭敬明清绮的文风,但当追捧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的作品中出现淫丽之风的时候,读者也照样痴迷。或是惊服,或是羡艳,这些距离平凡人生活很远的奢侈品,足以勾起人们蠢蠢欲动的欲望。而郭敬明想要的就是用此类语言勾住读者的心。这时的郭敬明已变作了商业化写作的奴隶。

·39·

相反,商场失意的韩寒,创作之路进一步精熟,语言不再局限于抒发个人胸臆,而发展为时代和社会的代言人:

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然后告诉我,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行吧……再见了朋友。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

《1988》是韩寒的第一部“公路小说”,主人公陆子野在一路开车前进的过程中回忆了他的朋友们。这段写在结尾的话是陆子野对朋友们的感谢,也是对未来艰难旅行发起的挑战书。实际上,陆子野原本是个混混,在污浊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看到朋友们死去,如流星划过,却照亮了他的生命,令他也爆发出了自己的小宇宙,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喷薄欲出。这段话中,“高墙”“沟壑”都是社会腐败、生活艰辛的象征,但朋友们已将高墙撞开、沟壑填满,这正是韩寒通过这部小说想鼓舞当代年轻人的:无论社会和生活坑害过多少人,你也不能放弃前进,要顽强勇敢地走下去。韩寒小说语言的精湛之处在于,他不直接赞美光明或奚落黑暗,他将“好的”“坏的”都说成是“普通的”,这样就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中心思想,读者再以自己的思维去解读,从而更好地领悟其深意。

郭敬明、韩寒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出道十余年

来,出版小说数量多、文字量大,销量也动辄上百万册,给不景气的文坛增添了一抹亮色。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在创作时仍然秉承一贯的语言风格,只不过在各自“绮丽”和“圆熟”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然而,将文风进一步提升品格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追求商业化和过于刻意地迎合读者口味。文学语言应是发自内心的流露,作者不能将语言文字生拉硬套到一起,那样只能起反作用,读者也不会永远对那样的语言抱有新鲜感。郭敬明和韩寒的小说创作之路还很长,其小说语言风格也不可能就此定型。语言风格会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对语言风格的研究也要不断更新和深入。

———————— 参考文献:

[1]陈宏天,赵福海. 昭明文选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2]维什克洛夫斯基. 散文理论:中译本[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3]韩寒.三重门[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7. [4]吴航斌.人面桃花相映红——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别裁[M].北京: 线装书局,2010.

[5]近藤秀真.《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中译本[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6]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

Gorgeousness and Adeptness

——GuoJingMing, HanHan’s Novel Language Style Comparison

XIAO Li,MAO Jing-j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116044, China)

Abstract: The new century youth literature writers GUO Jing-ming and HAN Han have formed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of the novel languages since started writing: the former is gorgeous, pure and elegant; the latter is adept, sophisticated and exquisite. Guo and Han are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the 80s writer groups. To study the two writers’ styles of novel languages is an overall grasp of the whole 80s writers’.

Key Words: Gorgeousness; Adeptness; GUO Jing-ming; HAN Han; the language of the novel style.

·40·

郭敬明的词篇八
《郭敬明》

郭敬明的词篇九
《郭敬明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技巧探究》

圃豳圈201

口白智童

3年第12卷第20期

郭敬明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技巧探究

【内容摘要】郭敬明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具有着独特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

有着尊重艺术和尊重生活的一面,同时也有着市场利益驱动以及时代环境驱动作用下的媚俗一面。这两种特点在郭敬明所创作的文学文本具有着显著的特征。本文从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消费特征两个方面对郭敬明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技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郭敬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消费特征

【作者简介】白智童(1979.1l一),女,吉林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比较教

育学

一、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一)言情和柔婉。柔婉的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细腻的笔墨、柔美的格调,所选取的句式大多细致而深沉,形容描述

从而增强文学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在郭敬明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华丽色彩的语言文字,其中《爵迹I》、《爵迹II》以及《幻城》是这种语言风格的代表性文本,语言的华丽性主要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容貌以及场景描写体现出来。另外,郭敬明一些语言风格并不华丽的作品也会展现出华丽的

也相对深情而含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阴柔美与纤秀

美,语言节奏则舒展缓慢。语言风格需要与书写的内容具有

较高契合度,在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中,柔婉的语言风格主要

服务于言情的题材。言情作为郭敬明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在他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展现,所以服务于言情的柔婉风格也存在于他的大多数作品中,特别是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夏至未至》甚至是玄幻类文学作品《幻城》中都能够轻易找到柔婉风格的大段文字,同时这种语言风格在描写、叙述事件甚至人物语言中都有着鲜明体现。正因为郭敬明文学作品中具有这样一种写作风格,所以他的作品曾被批判为做作与矫情,这种评价与郭敬

视觉感,如在《小时代1.0》和《小时代2.o》中虽然并没有在

人物描写上运用过多的华丽语言,但是在作品中所描述的奢侈品牌以及时尚场所却能够让作品笼罩上一种华丽氛围。对于这种华丽的语言风格,读者具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对辞藻的过分堆砌,二是作品用词千篇一律。从辞藻的堆砌方面来看,辞藻使用量的

合理性应当与作品内容相契合,以《爵迹I》为例,由于这部作

品主要是展现动漫般的精致与唯美华丽,所以这种对华丽辞藻的大量使用比较符合作品需要,但是如果以魏谦升所提出的“富贵天资、自然清淑”为标准,那么郭敬明对华丽语言则

明文学作品语言所体现出的柔弱特点甚至无病呻吟是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在对一个作家创作语言作出评价的过程中,

实质上是对文学语言所承载的情感所作出的评价,所以在对郭敬明文学作品是否做作和矫情作出探讨的过程中需要判断郭敬明作品的情感表达,如果读者能够意识到郭敬明的作品消费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并且对中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特点有一些了解和宽容后会发现,这种在成人看做矫揉造作的文字对于中学生而言却是一种真性情的表达,这也是郭敬明文学作品容易感染年轻孩子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郭敬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批判与否定,因为这种语言风格的存在具有真诚与合理的一面。

(二)视觉和华丽。华丽的语言风格重视绚丽之美的表现,与务实清真和少用辞藻的朴素风格相比,华丽的语言风格力求绚烂、多用辞藻。在郭敬明文学作品中,华丽的语言风格显而易见,这一点也是获得读者们公认的。这种华丽语言风格在郭敬明小说中的使用与读图时代中强调视觉效果的现象具有紧密的联系。郭敬明将华丽的语言风格与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形象描写结合起来能够制造出绚丽的画面感,美好的事物总是招人喜欢,并且华美的环境与人物形象也会触动读者的暖昧之心,所以郭敬明文学作品中华丽的语言风格能够让读者的本能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存在过多斧凿雕琢的痕迹。从用词千篇一律来看,郭敬明作

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确有重复的现象,许多相似辞藻的大量出现使人物之间容貌的特点区别十分模糊,虽然笔下的人物容貌都十分精美,但是除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之外很难区分。

二、郭敬明文学作品的消费特征

(一)情感生产的配方化。郭敬明文学作品中配方化的感情模式主要体现为怀旧情调以及三角恋情导致情深的兄弟姐妹劳燕分飞的模式。一是从怀旧情调来看,如《幻城》开篇出现的回忆性文字,这种回忆性的书写姿态让作品氛围被怀旧情调笼罩,强化了作品的伤感色彩。再如《夏至未至》中对同学、朋友、学校窗户、夕阳、CD甚至街边的牛肉面所进行的描写都将读者带回到泛黄的记忆中,展现出了伤感、温暖、疼痛而又柔软的记忆中。这些怀旧的情感能够让读者产生一种对过去时光的向往,在慰藉读者情感的同时催生读者的消费行为;二是在郭敬明的作品中对兄弟或者姐妹之间的情

感都进行了有力的书写,如《幻城》中的樱空释为了让卡索得

到幸福和自由而杀死了多个占星师,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幸福、自由和生命,而卡索也为了让樱空释复活而不辞辛苦去寻找隐莲。这种感情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微微、闻靖、林

.123.

国蟹誓圈重墨圈2013年第12卷第20期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原因探究

口阚京田

【内容摘要】近几年,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人员逐渐增多,成为毕业生出路之一。分析这些学生出国留学的原因,希望能

够对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给予借鉴,也让毕业生清晰地认识自己出国的目的,避免盲目留学,耽误学生的学业和前程。并且针对这种留学扩大化趋势,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

【作者简介】阚京田,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老百姓财富的增长,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留学当成一种教育投资,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最近几年,留学市场不断扩大,留学人员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理性。原来高中毕业生直接去留学,但是由于一是年龄小,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二是现在不少单位就业更看重国内大学第一学历,所以现在不少人大学毕业后才去国外留学。

近年来,随着艺考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学艺术的行列,毕业生越来来多,许多工科类和综合类院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办学特色,也为“艺考热”加了一把火,艺术类高岚之间,《夏至未至》的陆之昂、傅小司之间同样存在,但是这

校毕业生大多专业性相对较强,选择就业面比较狭窄,这几年往往形成进来难出去也难的局面。笔者在艺术院校工作多年,通过每年的就业统计发现,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深造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艺术类毕业生通过出国留学来缓解就业压力、增长学识,增加就业砝码,有些甚至为了换专业和移民等目的,形成了一股艺术类毕业生出国热潮,留学已经从单纯的精英化行为,演变为个人追逐梦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经历。

一、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原因

第一,为了增长学识、提高见识和增加就业砝码,这是大众主要为青少年,本应传播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这种对死亡的描写具有制造噱头的嫌疑。

(三)物欲呈现的夸示性。夸张性消费已经超越了对实际需要的满足而带有明显的炫耀成分,这被作为显示自身身份地位与财富的途径,郭敬明文学作品中夸示性呈现出的物质欲望与夸张性消费如出一辙。郭敬明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人士凭借自身的文字致富,在文学以外的郭敬明流溢出的炫耀心态也折射在其文学作品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所具有的消费行为都有着夸示性质,尤其是在《小时代》中充斥着各种奢侈服饰和高档场所,其中所涉及到的奢侈品牌就有十几个,并且这些品牌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出现,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消费方式也被大众所接收,所以郭敬明在文学创作中所选择的这种创作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潮流并迎合了读者,同时郭敬明对奢侈品的夸示性呈现也是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所作出的展示,这种消费狂欢使其作品所具有的消费特征十分明显。

些人的感情最后都分崩离析,在此过程中三角恋产生着很大

作用。兄弟以及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能够让读者产生感动和羡慕的心理,而这些人的劳燕分飞以及情感的分崩离析又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尤其是这种结局与三角恋产生的爱恨情仇具有紧密关系,不得不说这是十分叫座的情感模式。

(二)噱头。郭敬明文学作品中所制造的噱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性与死亡。一是在文学作品中对性的大尺度描写。虽然很多人对文学作品中性的描写并不支持,但是市场信息却证明有这类噱头的作品相对畅销。“80后”文学在性的描写方面改变了处理策略,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并不会出现过于露骨的描写,但是这种不露骨的策略并不代表着没

有对性进行描写,如郭敬明近些年创作的《爵迹》以及《小时

代》以性为噱头的特征十分明显,这种对读者感官欲望的刺激迎合或者说吸引了读者。郭敬明在使用这种噱头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性行为进行暗示以及对性感、美丽身体的展示,并且其中还具有一些“猛料”,如乱伦、同性恋等社会焦点话题,这使郭敬明作品中的消费特征体现十分明显。二是死亡这个噱头在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郭敬明的文学作品多有忧伤的基调与悲伤的结局。死亡这一点在《悲伤逆流成河》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部作品中顾森湘和易瑶的自杀都是残酷、冰冷的世界所造成的,虽然对死亡的描写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均有呈现,但是考虑到郭敬明作品的受

【参考文献】

1.人邻.染了后青春期的忧郁以及略略的荒诞[J].百花洲,

2010

2.金仕霞.郭敬明小说论[J].文教资料,2009

3.刘俊峰.心灵生存空间的自我解构——由郭敬明《幻城》看

“80后”写作[J].小说评论,2009

.194.Industrial&ScienceTribune

郭敬明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与技巧探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白智童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与科技论坛

Estate and Science Tribune2013,12(20)

1.人邻 染了后青春期的忧郁以及略略的荒诞 20102.金仕霞 郭敬明小说论[期刊论文]-{H}文教资料 2009(3)

3.刘俊峰 心灵生存空间的自我解构--由郭敬明《幻城》看"80后”写作[期刊论文]-{H}小说评论 2009

本文链接:


郭敬明的词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郭敬明的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郭敬明的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1364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