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观月文言文

观月文言文

2016-05-11 10:38: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观月文言文(共5篇)金沙堆观月 古文今写金沙堆观月古文今写在如今的湖南省洞庭湖与青海河之间,有一个经湖沙多年堆积而成的小岛,当地人们把它唤作“金沙堆”。在皓月当空下金沙堆的景色是最为美丽动人。金沙堆高度为七八十尺,四面环绕着清澈的湖水,离开岸头像有数百里的距离。堆上的沙子细而软,脚踩在沙滩上,就如同踩在金色的高级地毯上...

金沙堆观月 古文今写
观月文言文(一)

金沙堆观月古文今写

在如今的湖南省洞庭湖与青海河之间,有一个经湖沙多年堆积而成的小岛,当地人们把它唤作“金沙堆”。在皓月当空下金沙堆的景色是最为美丽动人。

金沙堆高度为七八十尺,四面环绕着清澈的湖水,离开岸头像有数百里的距离。堆上的沙子细而软,脚踩在沙滩上,就如同踩在金色的高级地毯上,简直无一丝丝的瑕疵。想是每一颗沙子的粗细大小都十分匀称,是金子磨成的金粉吗?在皎洁的月光下,静悄悄地闪着金黄色的、珍宝般的光辉。

寂静的天空中无一丝丝云朵,独自垂挂这那一轮明月,越发显得月亮的洁白无暇,像足那个争强好胜的丫头,正拼劲全力在发着光,发着亮,偏又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和谐的美景。

平静的河面上发出潺潺的水声,微风拂面带来些泥土特有的气味。水面倒映这圆月,就似水润剔透的玉石;经过精心打造的的玉盘。站在堆上,时时感到微微的湿气袭来,整个人融入这样的美景中,仿佛就在梦境中,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洁白的月光,折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与金沙的靓丽,一并向四周绽放,光彩激射,那亮彩几乎耀得几乎让我睁不开双眼,让我的身体不由的寒冷和目光呆滞„„

阆风、琅台、广寒宫、这些神话传说里的仙境,我虽然没能亲生去过,料想也不过如此吧!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 六(3)班 严亦凡

2011年文言文阅读
观月文言文(二)

2011年文言文阅读

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

②循吏:奉公守法。

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④说:同“悦”,喜欢。

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揭( ) 阴( ) 柯( ) 安( )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来源:学。科.网]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9.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

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2010年 文言文阅读

一、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16分)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百丈山记①◆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海拔690米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6.[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2分)

7.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分)

8.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就( ) 殚( ) 若( ) 或( )

9.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10.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2分)

1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12.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2分)

2009年文言文阅读

一、观山水之美景(16分)

[甲文]

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文]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观月文言文】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观月文言文】

9.分别解释 [甲] [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4分)

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2分)

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

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2分)

13.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008年 文言文阅读

一 自然之风物(8分)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分)

2014湖北黄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观月文言文(三)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C.当亦如是而止耳 问今是何世 ..

D.虽未尝身至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答案】D

【解析】A项“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是“好像”的意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B项“似与游者相乐”中的“乐”是“逗乐”的意思,“山水之乐”中的“乐”是“快乐”的意思。C项“当亦如是而止耳”中的“是”是“这样”的意思,“问今是何世”中的“是”是“是”的意思。

【观月文言文】

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境过清 .

A.扶苏以数谏故 B.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咨臣以当世之事 ..

【答案】A【观月文言文】

【解析】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是“在”的意思。D项是“来”的意思。D项是“把”的意思。只有A项是“因为”的意思。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答案】D

翻译与默写题(共10分)

11.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2)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2分)

【答案】(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2)写下来把它作为金沙堆观月记。【观月文言文】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乙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观月文言文(四)

<观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其全诗如下: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观月文言文(五)

文言文<北人食菱>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鉴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观月文言文相关热词搜索:观月文言文翻译 观月文言文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观月文言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观月文言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4053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