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一次别离》观后感

《一次别离》观后感

2016-01-10 12:28:04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喜欢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连续看了几遍以后我似乎看到了更多的内容,包括信仰、道德、婚姻、家庭、亲情、爱情、诚实、谎言,甚至政治与国情等...

《一次别离》观后感

  喜欢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连续看了几遍以后我似乎看到了更多的内容,包括信仰、道德、婚姻、家庭、亲情、爱情、诚实、谎言,甚至政治与国情等。

  影片开始,看到西敏和纳德在法院的那幕时,被他俩与法官之间的的对白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边看边思考,在接下来整整120分钟的时间里,丝毫不觉得拖沓啰嗦,最后在一种无名的心情和纠结中似懂非懂的结束了! 完了又百度了一下,没想到当年正是这部小成本的电影(30万美金),PK掉与之争夺最佳外语片的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投资6亿元人民币)而一举囊括了包括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女主角的银熊奖、第69届美国电影金球奖等43项大奖!

  个人水平有限、表达能力较差,因此,花了好几天时间,加上参考一些影评,才有了下面的这篇观后感,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影片中所有的涵义,只好把它推荐给大家,让每一个人凭自己的看法去理解!

  《一次别离》大概内容: 西敏因纳得不肯跟她出国而要与他离婚,而纳得却抛弃不下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年迈的父亲。最后由于理由不够充分,离婚申请被驳回。西敏也说纳得是一个好人,没有家庭暴力和任何不良嗜好。不难看出这两人之间其实有着很深的感情羁绊。故事进行到这里,我所预见的就是两男女主角离婚不成后,可能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别离,在别离发生期间,两个人慢慢发现离不开彼此,最后又走到一起的爱情故事。 但当我看完影片后,不由为自己这种肤浅的预知而感到难堪。影片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爱情,我也体会到一部小成本电影荣登奥斯卡榜的实力。

  看到怀孕的瑞兹被纳德推出门外摔倒后,我知道事情后果的严重性,我为瑞兹打抱不平,责怪纳得的心硬。但接下来的那个镜头令我难以忘怀,纳得在浴室帮父亲洗澡,一次一次地认真擦洗胳膊、腿、后背……突然他伏在父亲的肩上失声痛哭(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意象),浴室里只有水声和间断的哭声,那会儿,我能体会到纳德的无奈和痛苦!我明白,他也只是一个有感情的普通男人而已。

  信仰

  《古兰经》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当瑞茨试图为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清洗身体时,她给阿訇打电话,咨询这样做是否违犯了教规,是否会影响到信仰的纯洁性。类似这样的桥段,在此后还可以见到多次,毋庸置疑,《古兰经》作为穆斯林的精神指导和行为准则构成了道德的束缚。

  在诸多谎言之下,影片没有一个无辜者,也没有一个单纯的牺牲品,人人都背负着各自道德范畴内的罪恶,然而为影片把守最后一道关卡的恰恰是片中众人共同所拥有的:信仰!法律不是万能的,再详尽完备的法律也无法穷尽人心之复杂。我们注意到,案件的当事人几乎都在撒谎,无论是瑞茨、纳德还是他的女儿特梅;瑞茨知道自己前一天已经胎死腹中,这正是她突然外出看病的原因;纳德也早知道瑞茨是个孕妇,可仍然雇用了她,并且在法庭上坚称自己并不知情;特梅在得知父亲撒谎后,虽然内心十分挣扎,可仍然在法官面前帮他圆谎。尽管都曾凭《古兰经》起誓,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终究还是选择了隐瞒真相。显然,法律在影片中并没有成为道德制约的实体,相反,我们看到的正是如今全世界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以规则为游戏前提,道德却失去制约而肆意妄为。

  片中最后一次《古兰经》的被提及发生在最令人始料不及的高潮段落:纳德终于妥协并同意支付赔偿金给女佣,但他只要求女佣对真主发誓,她的流产确因纳德的推搡所致,女佣最终畏惧了,毫无意外的被自己虔诚的信仰击溃。到了这里,真相已经不再重要,我更多的为剧中人无法逾越的底线而暗自叫好!这是一种威严的存在,以至于可以令被随意践踏的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最终,让一切迎刃而解的,是信仰的力量!这种基于《古兰经》而树立起来的道德准则,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的生活。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纳德和瑞茨分属两个不同的阶级,但在真主面前,他们是平等的,都受到信仰的约束。纳德深知撒谎是一件大罪,所以当法官让他传呼女儿作证时,他没有唆使女儿为自己作假证,而是让女儿自己去选择,这多少显示了他的内心仍在与良知做斗争。在瑞茨的身上,这种信仰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直接。作为虔诚的穆斯林,在为老人洗澡之前,她都要打电话询问这是否违犯教规。还有到最后,纳德和西敏已经同意出钱进行赔偿,她也深知依靠这笔钱,自己一家可以摆脱生活困境,但因为害怕女儿今后会受到诅咒,她还是选择了说出实情。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古兰经》的巨大作用,例如瑞茨的丈夫追到学校质疑家庭教师的证词,可当家庭教师对着《古兰经》发誓,并再次确认之后,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在瑞茨的家里,纳德支付赔偿的唯一要求,是当着双方孩子的面,她以《古兰经》起誓说她的流产是自己造成的!恰恰是这一点,击溃了瑞茨和丈夫的神经。很显然,他们确实想过收下钱,把谎言进行到底,但最终还是被信仰带来的道德感所击败。

  相比之下,经过多年无神论的洗礼、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大概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了。尤其是像“会受到诅咒”这类的担忧,更是常常被视为愚昧无知者才有的想法,是一种迷信。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又一次领教了宗教对于社会的正向作用,在司法条文无法触及的灵魂深处,《古兰经》确立了更高的价值标准,人们对它的敬畏远远超过了法律。面对世俗的牢狱之灾和教义的威严审判,经过痛苦的挣扎,主人公们最终选择了向善。

  不得不承认,《古兰经》确实是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最有力的秩序维护者!

  一位网友说,穆斯林应该庆幸,他们不仅拥有细致入微的法律,更有公正的真主给他们提供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即使贫贱,如瑞茨一家在物质上虽然一无所有,但至少他们还有信仰,正如瑞茨的丈夫所说:“我可以对着《古兰经》发誓,我们都有人性。” 是的,幸好我们还有《古兰经》。

  另一位网友说,看了一些伊朗电影,我曾一度有一种优越感,感觉伊朗比我们更落后,而且物质生活也远不如我们富足,但是直到看完《纳德和西敏》,我忽然发觉,我们其实比人家还穷,因为人家手中有一本《古兰经》,而我们却两手空空!

  家庭

  家庭的沟通是家庭片经常需要解决的戏剧问题。本片开始便是纳德和西敏的离婚,因为一个要走,一个却因为老人而留,最后又来到法庭,二人旧话重提,补回了电影开场前的省略部分。电影中又涉及到孩子,双方都因为各自的利益,将谎言这种社会道德连锁反应般地强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说圆一个谎,就得说十个谎。那么带上孩子说谎,就是谎言的代际延续。

  电影始于家庭的沟通,终结于家庭的沟通,而纳德的女儿从中更是作为二人婚姻沟通的桥梁,但最终却无能为力。

  故事没有给一个答案,生活不就是这样么?不因为你与它做过对抗,它便与你妥协,可能这种僵持状态才是人一辈子所要面临的!

  影片的最后一幕,导演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去设想女儿特梅如何在离婚双方作出选择,这个场景采用中长镜头一气呵成,观众此时与特梅感同身受,此时的特梅流泪了,她多么的想不做出这个选择,她多么的希望父母可以像以前一样快快乐乐的幸福生活在一起,她多么的希望这个关系到整个家庭未来走向以及自己命运的选择,不要落在她稚嫩的双肩上!

  然而,每个人都很明白,无论她作何选择,都是痛苦和无奈的;无论如何选择都会伤害到另一方;无论如何选择她的未来命运都不会掌握在她自己手里。因此,观众不禁发问,究竟是谁逼迫她一定要在父母中二选一的呢?究竟为何要作出如此无奈的抉择?为何要让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早早的去承担家庭与社会的重压?

  国情

  影片在很多地方暗含着深意。如,于很多伊朗人而言,这个国家就像一位沧桑的老父亲,尽管它有很多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割舍。纳德便是如此,患病老父的只言片语也能令他感到高兴,影片以一组对比的画面来表现纳德对父亲的亲情,纳德给轮椅上的父亲刮胡子,笑声显示出他和老父相处愉快,另一组画面是纳德给摔下床后的老父洗澡,洗到一半,他抱着已经失语的老父失声痛哭。这一笑一哭似乎在表明,尽管老父现在已然是他的重负,但他的喜怒哀乐还是来自于他,一如伊朗人对故土的眷恋。

  西敏则代表着另一部分想要改变的伊朗人,就像纳德所言,她的内心是恐惧的,遇到问题,她总是想拿钱解决,或者是干脆逃避,不论对搬钢琴的工人,还是和丈夫有官司纠纷的钟点工。西敏害怕滞留在无望的故土,决计带女儿离开,可事实上,她又对未来的他国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她起初一直希望丈夫同行,哪怕一直等到出国最后期限前的40天。

  在这样的情形下,片尾的特梅陷入到了两难境地,选择和离异了的父或母生活,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是留守固有的传统,还是去往未知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梅代表着很多将要做出抉择的新一代伊朗人,影片虽是开放式的结局,但通过特梅的那句颤抖着的“我已经做出了决定”表明,导演对新一代还是有着一些期许,他让特梅连说了好几遍,并表示这个决定她要避开父母告诉法官。避开父母,似乎暗示着新一代想要抛开固有的束缚和影响来做决定。

  回归到西敏最初与丈夫离婚的原因是纳得不愿跟她出国,她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这个环境下,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影片在法律、教育、宗教、社会阶层,老人、妇女和孩子的视角上以小见大展示给我们一副伊朗现状,这个真值得我们去深思!同时,放眼现今的中国,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结尾

  作为一部文学性非常突出的电影,《纳德和西敏》给出了一个美妙的结尾:纳德和西敏分坐玻璃门内外,各自低头沉思,若即若离,虽然彼此看得非常清楚,实则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全片到此,音乐响起,一段轻柔缓慢的钢琴曲慢慢响起,一个个的音符溢满沉重的离愁,这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一段音乐!故事在这里走向尾声,所有的纠结都没有明晰的结局,直到字幕出现,我还在等待某着种答案…… 尽管影片没有交待最后特梅是跟了西敏还是纳得,但是我知道这个已经不再重要了……

  我觉得用语言来描述这部影片的内涵真的有些苍白!两个家庭,不同阶层,宗教和现实,法律和人性,交杂着无数的矛盾和冲突。在看到其他对这部电影的影评时,侧重点无一例外地都放在了伊朗的宗教和阶级差异上。的确,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瑞兹严肃的宗教问题,影片最后都是瑞兹的宗教信仰致使这个家庭放弃了来自纳得、西敏的补偿金。

  而最让我深刻的是,西敏最后依旧和纳得离婚了,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坚定了自己想要和对方分开的决心,他们分居后发生的这个瑞兹流产事件给他们彼此带来了什么认识?事实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在于他们个人本身上的变化,和对彼此的改变。西敏留下仅仅是因为女儿特梅不愿意离开,而女儿特梅不愿意离开又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留下母亲就不会离开,她不希望父母离婚!

  其实西敏也是想留下来的(特梅说的,她说妈妈会留下来的,她的东西都在车上,我都看见了!)可是纳得依旧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在给予1500万补偿金后就间接证明自己导致了瑞兹的流产,他不敢面对这个结果。于是,他坚持自己没错,最后,他赢了。

  瑞兹和丈夫没有接受这笔钱,他们在这个事件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被人指控,险些拘留,女儿索玛耶见证了一场大人的斗争,家里经济更加困难。而纳得自己心力交瘁,妻子与他离婚,孩子对他不信任,自己面临着良心的审判。

  这部影片无疑是优秀的,它引领人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片中演员的表演几近生活化,质朴自然而具表现力,成年演员自不必多言,两个小演员的表现也令人赞叹,不论钟点女工年幼的女儿索玛耶在经历了整个事件后那满含幽怨的一瞥,还是中产阶级纳德和西敏的11岁女儿特梅于片尾眼含泪水回答法官的问题,都在最微妙的情景下打动着观众。而且很显然,在整个冲突中,心灵受到伤害最大的不可避免的是成长中的孩子!

  西敏:“他连‘你别走’、‘别这样’、‘我不想离婚’这种话都没说过!好像我们十四年来的生活什么都不算似的……”

  纳德:“让她给我个移民的理由!”

  西敏:“那你给我个留下来的理由!”

  纳德:“我可以给你1000个”

  西敏:“我只要一个就够”

  纳德:“我父亲,我不能抛弃他,还要别的理由吗?”

  西敏:“那你就可以抛弃你老婆?”

  西敏:“他爸患有老年痴呆,连自己儿子和周围的人都不认得,所以在他身边的人是你还是别人,对他有什么影响?”

  纳德:“你为什么这么说?有影响的?”

  西敏:“那他认得你是他儿子吗?”

  纳德:“可是我知道他是我父亲呀!”

  西敏:“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作为母亲,我有权这样做!”

  法官:“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种环境,夫人?是留在国内由双亲关怀好,还是出国失去父亲好?”

  法官:“那决定是什么?”

  特梅:“我必须现在要说吗?”

  法官:“如果你还没决定……”

  特梅:“我决定了”

  法官:“如果你还没决定……”

  特梅:“我决定了”

  法官:“决定是什么?”

  法官:“你想让他们出去等吗?”

  特梅:“他们可以吗?”

  法官:“先生,请你出去一会儿,你也是的,夫人”…………


《一次别离》观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观后感

1、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昨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09-16)

2、2015光明与阴霾观后感篇一《2015警示教育片《蚁贪之祸》观后感(三篇)》倡廉意识,x月x日,xx县工商质监局组织全局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题材片 2015光明与阴霾观后感(2015-09-16)

3、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 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09-16)

4、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 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09-16)

5、2015阅兵仪式观后感篇一《2015年阅兵仪式观后感》9月3日,我在电视上观看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2015阅兵仪式观后感(2015-09-16)

6、2015阅兵观后感篇一《2015阅兵观后感》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学校让学生在家观看阅兵式,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候,心中无比 2015阅兵观后感(2015-09-16)

7、2015阅兵观后感500字篇一《2015阅兵观后感》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 2015阅兵观后感500字(2015-09-16)

8、2015阅兵观后感600字篇一《2015阅兵观后感》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学校让学生在家观看阅兵式,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候,心 2015阅兵观后感600字(2015-09-16)

9、70周年大阅兵 观后感篇一《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今天将在北京召开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大会。体现祖国强 70周年大阅兵 观后感(2015-09-16)

10、70周年大阅兵的观后感篇一《抗战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 70周年大阅兵的观后感(2015-09-16)

11、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篇一《抗战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 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2015-09-16)

12、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1000字篇一《纪念抗战胜利70年大阅兵观后感(1000字)》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 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1000字(2015-09-16)

13、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100字篇一《纪念抗战胜利70年大阅兵观后感(800字)16》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2015年9月3日,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100字(2015-09-16)

14、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200篇一《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今天将在北京召开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大会。体现祖国 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200(2015-09-16)

15、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200zi篇一《纪念抗战胜利70年大阅兵观后感(800字)16》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2015年9月3日,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200zi(2015-09-1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次别离》观后感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次别离》观后感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uanhougan/1199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