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2016-12-07 11:37: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共9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人:杨娟(所在小组:杨娟,刘光茂,牛雨薇),2014级商学院贸易经济一班,学号:201422361417 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1日-8月30日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 调查地点:所在乡镇,农村,社区 调查原因:空巢老人...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一篇

“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 调查人:杨娟(所在小组:杨娟,刘光茂,牛雨薇),2014级商学院贸易经济一班,学号:201422361417 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1日-8月30日

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 调查地点:所在乡镇,农村,社区

 调查原因:空巢老人的增多,社会问题严重

 调查对象和范围:1。农村和社区的孤寡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的家庭;

村委会、居委会等相关部门; 医疗救助机构;

社会帮扶组织等。

2.调查者所在村庄,社区

3.调查对象10个以上

 小组分工:

一、选题背景: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二、调查内容:

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 空巢老人经济状况:经济来源;收入状况;工作状况。 空巢老人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子女状况;子女工作状况 空巢老人健康及医疗保健情况:健康状况;医疗保障情况 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 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状况:子女探望情况;亲朋照顾情况;与亲朋联系情况

三、调查过程:

1.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调查。造成“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长期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子女们外出75%是外出务工,13%是外出经商,求学的占2%,剩余的10%在外居住,调查发现,2010年,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大体相当,男性老人占44%,女性占56%,预计到了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要多出3000万,中国的空巢老人比例将达70%,这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加,同时,空巢老人的性别比例也严重失调。根据空巢老人的界定,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的是60到65岁以上的人,而空巢老人则不是对年龄有严格定义,空巢家庭定义是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组成的家庭。这样的界定使得空巢老人的范围进一步增大。据数据显示,65岁到69岁的空巢老人占所有空巢老人的73.7%,70岁到79岁的空巢老人占总数的21.3%,其中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比例为5%,根据世界老龄化的标准,我国空巢老人中65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年龄偏高,对于社会养老的要求加剧。据调查,空巢老人的职业也不尽相同,离职退休人员达到34%,另外,农村的空巢老人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员占51%,除此之外,自谋职业以及无职业人员占到15%,这表明,空巢老人的职业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集中于农村的农业人员,加大建设农村养老制度迫在眉睫。

2. 空巢老人经济状况。从调查的数据来看,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自己的主业收入,主业收入占到74%,另外低保金占12%,子女赡养占14%,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可知农村的空巢老人占据多数,大多数老人仍然是自己去参与体力劳动和一些甚至繁重的体力活动去挣取生活费,老人们还担负着农业生产的重担,都是为了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或者是用于抚养孙子孙女长大和读书等。每月的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大多数老人生活拮据,生活费基本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仅给老人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补贴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空巢老人在60多岁的年纪都不再工作,进入退休,除去个别的因素和个体,而农村的老人,在子女离开家乡后依靠一些农业劳作来获得收入,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个年龄的老人们,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从整体来看并不乐观,需要引起重视,经济来源少,收入水平低,工作繁重,是当前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早点解决这样的问题,给空巢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是一个不为了吃穿担忧的晚年,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尽的义务,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3.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空巢家庭包括这么几种: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有空巢家庭;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是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数据显示,其中类空巢家庭占大约61%,纯空巢家庭占39%,“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自然而然就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这样的家庭状况使得老人生活孤独,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另外,根据调查,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一部分还来自对孙辈的照料,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之外,还要为了孙辈的上学和生活担心和筹划,生活过的很紧张,还是因为代沟问题,祖孙之间难以沟通,因为经济困难,拮据难以满足孙子的购物要求,文化程度低而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老人的教育方法等与叛逆期的孩子产生情绪对立现象。这些都是空巢老人的家庭面临的现状。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4.空巢老人健康及医疗保健。调查显示,老年人中,大部分身体健康,而有42.9%的老人多病缠身,多数的农村空巢老人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有高血压,26.9%患有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老人认为附近的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另外,从附近的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的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虽然城市的空巢老人绝大多数都有相应的退休金,可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

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仍有34.8%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5.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子女外出,自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他们一面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这样使得他们的心里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外,调查发现,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幸福感、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这些与枯燥寂寞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老人的文娱活动,我们做了调查。在调查的村庄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村子仅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人的社会活动较少。平时他们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60.6%,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1%,下棋、唱歌、听戏的占16.3%。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仅占12.8%,从不参加的占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里缺乏安全感。因此,文娱活动单一,缺少文娱活动是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另外一个的重要原因。

6.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状况。空巢老人的子女们都外出,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就是自己的邻居和一些离得较近的亲戚。资料显示,大多数空巢老人愿意平时主动和邻居多交流联系,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其中82%的空巢老人表示平时愿意与邻居们多多的互相往来,12%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在有事的时候去找邻居帮忙,只有6%的空巢老人从不和邻居来往。空巢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不在一起居住,和自己的一些亲戚距离的也比较远,因此,自然而然的互相往来的就少了,老人自己处于一个孤独寂寞的环境之中,生活单调简易,精神寂寞。有的老人则会主动邀上自己的好朋友(离得近的),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互相给予彼此心灵上的慰藉,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除此之外,有的空巢老人是跟自己的孙辈一起生活的,孩子的存在让老人的生活不再那么的孤单,但是同时也给老人增加了心理负担,由此看出,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孤寂。

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以上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进一步的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当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实高龄空巢老人的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娱设施的建设。调查显示,农村中供老人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少之又少,加强农村活动设施的建设,提高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老年人休闲提供合适的场所,促进老年人在文娱活动中缓解生活中的寂寞感,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同时,组织“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等提供日常服务。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亟待解决。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老龄工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大河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造福空巢老人,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有质量保证。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二篇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生科 赵晓乐 2009211774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三篇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

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

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

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

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

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

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

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

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

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

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

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

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

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

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

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

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

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

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

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

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

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

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

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

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

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

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

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

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

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

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

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

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

“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

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

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

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

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

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

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

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

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

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

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

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

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

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

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

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

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

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

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

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

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

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

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

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

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

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生科 赵晓乐 2009211774篇

二: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课程名称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人文社科学院 班 级: 11 文秘班 姓 名: 成宇童 学 号: 11111222 完成时间: 2012年2月2日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

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

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

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

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

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

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

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

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

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

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

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

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

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

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

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

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

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

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

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

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

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

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

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

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

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

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

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

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

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

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

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

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

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

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

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

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

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

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

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

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

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

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

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

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

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

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篇三: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

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

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

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

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当地学生的陪同下对农村空巢

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淮阳县四通镇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

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

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

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

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

79.5%是依靠在家种植小麦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

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

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

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

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

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

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

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

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四篇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

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

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

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

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五篇

关于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无奈收入菲薄。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参加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很低,到医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如果小孩比较调皮,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对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

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四、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实践内容

(1)走访了长安区部分社区,如鑫园小区、君悦花园、金堆城小区等,看望了这些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房间、清洗衣物、为老人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散步,倾听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内心想法。

(2)根据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共计1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五、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总数的1/3,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以自理。在调查中显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样年迈或缠绵病榻。

(三)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本次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将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所调查的社区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很少,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社区有比较完善的活动器材,所以老人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少数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6、 体会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感触颇深,接触了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深切的体会了他们目前的处境;我也收获了许多,我觉得不仅是完成了一次社会调查,更是从中获得了一次品德的升华,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空巢老人的难处,不让空巢老人也成为我们父母的代言词。许多大学生身在异乡上学,不能随时感恩自己的亲人,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份爱给更需要的空巢老人们,给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让我们相信,也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附录: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周岁。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 B、没有

4、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一点点

5、您每月生活费是 元。

6、现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吗?

A、有 B、没有 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A、有 B、没有 C、很少

9、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 B、散步 C、打麻将 D、出去旅游 E、无娱乐方式 F 、其它

10、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满意 D、.比较满意

11、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 B、与父母多联系

C、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D、其他

13、不能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经济原因 B、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C、生活习惯 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 C.无所谓

15、您是否愿意帮助儿女带小孩?

A、愿意 B、不愿意 C、.力不从心 D、无所谓

16、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C、丰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和外出儿女的联系方式:

A、电话 B、书信 C、 不联系 D、其他

18、您认为您现在的生活应该怎么改善?提出您的建议。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六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四川新闻网记者9月13日成都讯(记者蒋亮)9月13日,第三届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在蓉举办,第***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出席会议。一份来自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空巢老人接近五成,针对空巢老人心理关爱也因此成为本届大会主题。

老年问题迫在眉睫

“关爱空巢老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空巢老人共享社会发展成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顾秀莲指出,中国空巢独居让老人焦虑和抑郁等身心疾病加速发生,使其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谈到如何提高相关工作水平时顾秀莲强调,要切实增强关爱空巢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多种方式慰藉空巢老人孤寂的心灵,同时全面构筑为空巢老人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并要用积极心理学帮助老年人打开心灵的快乐之门。

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农村孤独居住老人也已接近四成,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管问题成为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社会神经的敏感问题,特别是由于缺少精神慰藉、心理关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一位与会专家介绍说。

成都经验备受各界关注

当天会上,来自十九名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和主题演讲,成都黄再军爱心护理院题为护理空巢老人心理关爱实践与技巧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在介绍成都经验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黄再军特别提到了鼓励老人再婚问题,而成都在军爱心护理院的朱继熹和杨清玉老龄夫妇正是晚年结合的成功案例。“我们是在护理院舞会上认识,后来经常见面研究艺术,就慢慢产生了好感。再后来院长发现了情况就主动为我们牵线,还给我们的子女做通思想工作。”朱继熹夫妇告诉记者,建立新家庭后两位老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但是生病有人嘘寒问暖、端茶送饭,关键是心里的寂寞和孤独感再也没有了。”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七篇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2016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八篇

镇有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有5302人,占总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格式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第九篇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16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7679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