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2016-05-25 10:26: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共4篇)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耀州区高级职业中学 张玉云一、 常见疾病及防治夏季温度较高,入伏以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而空气中的含氧降低,会给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和运动人体消耗较大,大家应提高防范措...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一)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耀州区高级职业中学 张玉云

一、 常见疾病及防治

夏季温度较高,入伏以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而空气中的含氧降低,会给心肺疾病或

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和运动人体消耗较大,大家应提高防范措施,预防中暑及其它疾病的发生。

夏季是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中暑、乙脑、心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空调病及

食物中毒等多种疾病易发期。现为同学们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1.夏季肠道疾病多见于:急性肠炎、胃肠炎、痢疾、食凉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胃肠道疾病多见症状: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急性高热等症状。胃肠疾患轻症患者可均情服用:胃肠安、藿香正气水、氟哌酸、黄连素片。

腹泻次数增多或大便中含有粘液及脓血便,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高热而无明显腹痛、腹泻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确诊疾病性质进行治疗,防止因脱水使病情恶化。 预防:生吃蔬菜水果或冷藏食品要切实加热消毒后再食用,冷食和冰镇饮料要适度,鱼蟹类水产品要选用鲜活品种当日食用。

2.中暑:中暑是夏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出汗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内科急症。

中暑症状:全身疲劳无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汗多或无汗,肌肉痉挛,严重者昏迷危及生命。

防治:快速将患者转至通风凉快的场所,服用藿香正气水,补充盐水患者很快恢复。若患者出现体温大于38℃、面红,大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快虚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员应加强通风隔热措施,合理休息膳食搭配合理,补充含盐水分,适当掌握锻炼的强度和时间。特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肺功能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此季节中要科学安排日常生 活,定期检查按时服药,防止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预防方法:

1).避开烈日。

2).多喝水。

3).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

4).避免以盐锭剂补充盐分。

5).避免酒精。

6).避免咖啡因。

7).勿抽烟。

8).慢慢适应气温的转变。

9).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

10).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散时可帮助散热。

11).中暑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

意。

12).戴帽子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逐渐秃头的人。

13).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选择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15).一旦中暑,请为患者泼水,将患者移到有冷气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则给予

补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湿敷患者。

3心血管疾病: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因此加重了有心脑肺疾患病人的心肺功能负荷。

患者有心肌缺血、高血压、哮喘的病人如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心律不齐或出现上

腹痛、后背痛、牙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防止突发病情变化。

防治措施:病人应经常检测血压,胸闷胸痛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含服速效救心丸、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硝酸甘油急救药品。若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夏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咽炎、扁条腺炎、气管炎、哮喘病等。

症状:咽干咽痛、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夏季少吃辛辣烧烤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喝水冷饮要适度,保持大便通畅。

5.皮肤科常见病:风疹、荨麻疹、毛囊炎或疖肿。

由于潮湿的环境破坏了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使身体排汗不畅,导致生痱子、起疖肿等

皮肤炎症疾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降低了身体的防御能力。

预防措施:少吃辛辣食品,保持练好生活习惯,室内要勤通风,洗温温水澡,不要冷水

冲洗。

6.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季一般人的胃口都比较差,如果没有足够

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另外,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7. “冷”过敏、空调病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空调不要温度太低,如果有过敏体质的战士,突然进入空调室,犹如从夏季突然转入深秋季节,上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气管、支气管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另外,夏天大家都喜欢吃冷饮,这也是一个“冷”刺激。

夏季应该从防“冷”入手。首先,空调尽量要少用,不要一进家门就直接进空调房,能用电扇时最好就不要用空调。其次,家用空调要注意定期清洁,因为灰尘中的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源。 最后,运动完之后不要打开冰箱拿起冷饮就喝,可以先喝一些温开水,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

8.皮肤病

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 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而且,与人体的抵抗力有较密切的关系。

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

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局部皮肤不干净,表面就会堆积很多的皮屑, 在这种情况下真菌极易生长而发生癣病,脚气患者夏季很难受,因为除了脚趾间的皮肤发红、糜烂、生小水疱之外,还会瘙痒及有异味。

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他们排汗量大有关系。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出汗后没有得到及时清洗,

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尽量分开生活用具是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勤洗澡并更换内衣,一定要穿皮鞋的男士袜子要选用棉质的,以利吸汗、透气;不要共用鞋袜、毛巾;尽量避免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

9.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是抑制细菌繁殖,大致要注意8条:

(一)、挑选食品,要选择新鲜、无变质的。

( 二)、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 三)、挑海鲜,最好选择活的。

(四)、为防止熟食被细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开;做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五)、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

(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七)、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八)、消灭苍蝇、蟑螂、红蚂蚁等细菌的传播媒介。

十、菌痢

菌痢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的传播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1)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有人检查菌痢患者居室物品的污染情况发现,桌椅有14.7%、玩具10.7%、床铺18.6%、患者手指20.9%、被单31.8%、门把及拉手81%的痢疾杆菌培养阳性。说明健康易感者,特别是儿童的手接触上述污染物品时,很易被感染。

(2)经食物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上可生存数天,甚至十余天;并可在葡萄、草莓、黄瓜、西红柿、凉粉、肉冻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

引起菌痢散发。带菌的厨师如将痢疾杆菌污染食物、菜板、瓜果及凉菜,可引起菌痢暴发。

(3)经水传播。若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水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如未经消毒被饮用,常引起暴发流行。施工、生产、野营、居民区共用污染供水管道,往往引起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同用水源人群间的广泛传播。 (4)经蝇传播。苍蝇生活于粪便污物之间,蝇体常带病原菌。

卫生条件不好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常被传染。因苍蝇引起的菌痢流行,其发病率上升与家蝇密度升高常是一致的。痢疾杆菌感染人的剂量为10一l00个,比霍乱和其它肠道病原菌的感染剂量小1万一10万倍,故必须严格讲究卫生,注意严密消毒,洗净手,把住不干不净饮食的入口关,才能防止痢疾的传播。

预防菌痢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农村和郊区,应以粪、 水、垃圾管理,消 灭苍蝇,宣传个人卫生为主;城市则应重点抓饮食行业、托幼机构,搞好基层培训,制定卫生制度,宣传预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措施

1、隔餐隔夜的饭菜,食用前要回锅加热烧开,保证食用安全,不过最好是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2、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生菜、生肉、生鱼虾、生蛋等,特别是动物的内脏,可能带有病菌,都要与熟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

3、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蟑螂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4、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5、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十一、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而全世界病例数每年高达50000例,死亡数15000例。

一)疾病分类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 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二)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据不同报道,发病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5-1000。 约在病后一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它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发病者罕见。

4.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具有本病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的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引起了爆发流行。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本病呈高度散发性。

四)临床表现

1.疾病症状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分4个阶段。

(一)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脑疝、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二)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一、 常见疾病及防治

夏季温度较高,入伏以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而空气中的含氧降低,会给心肺疾病或

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和运动人体消耗较大,大家应提高防范措施,预防中暑及其它疾病的发生。

夏季是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中暑、乙脑、心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空调病及

食物中毒等多种疾病易发期。现为同学们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1.夏季肠道疾病多见于:急性肠炎、胃肠炎、痢疾、食凉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胃肠道疾病多见症状: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急性高热等症状。胃肠疾患轻症患

者可均情服用:胃肠安、藿香正气水、氟哌酸、黄连素片。

腹泻次数增多或大便中含有粘液及脓血便,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高热而无明显腹痛、腹

泻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确诊疾病性质进行治疗,防止因脱水使病情恶化。

预防:生吃蔬菜水果或冷藏食品要切实加热消毒后再食用,冷食和冰镇饮料要适度,鱼

蟹类水产品要选用鲜活品种当日食用。

2.中暑:中暑是夏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出汗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内科急症。

中暑症状:全身疲劳无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汗多或无汗,肌肉痉挛,严重者昏

迷危及生命。

防治:快速将患者转至通风凉快的场所,服用藿香正气水,补充盐水患者很快恢复。若

患者出现体温大于38℃、面红,大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快虚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员应加强通风隔热措施,合理休息膳食搭配合

理,补充含盐水分,适当掌握锻炼的强度和时间。特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肺功能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此季节中要科学安排日常生 活,定期检查按时服药,防止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预防方法:

1).避开烈日。

2).多喝水。

3).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

4).避免以盐锭剂补充盐分。

5).避免酒精。

6).避免咖啡因。

7).勿抽烟。

8).慢慢适应气温的转变。

9).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

10).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散时可帮助散热。

11).中暑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

意。

12).戴帽子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逐渐秃头的人。

13).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选择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15).一旦中暑,请为患者泼水,将患者移到有冷气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则给予

补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湿敷患者。

3心血管疾病: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因此加重了有心脑肺疾患病人的心肺功能负荷。

患者有心肌缺血、高血压、哮喘的病人如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心律不齐或出现上

腹痛、后背痛、牙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防止突发病情变化。

防治措施:病人应经常检测血压,胸闷胸痛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含服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急救药品。若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夏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咽炎、扁条腺炎、气管炎、哮喘病等。

症状:咽干咽痛、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夏季少吃辛辣烧烤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喝水冷饮要适度,保持大便通畅。

5.皮肤科常见病:风疹、荨麻疹、毛囊炎或疖肿。

由于潮湿的环境破坏了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使身体排汗不畅,导致生痱子、起疖肿等

皮肤炎症疾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降低了身体的防御能力。

预防措施:少吃辛辣食品,保持练好生活习惯,室内要勤通风,洗温温水澡,不要冷水

冲洗。

6.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季一般人的胃口都比较差,如果没有足够

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另外,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7. “冷”过敏、空调病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空调不要温度太低,如果有过敏体质的战士,突然进入空调室,犹

如从夏季突然转入深秋季节,上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气管、支气管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另外,夏天大家都喜欢吃冷饮,这也是一个“冷”刺激。

夏季应该从防“冷”入手。首先,空调尽量要少用,不要一进家门就直接进空调房,能

用电扇时最好就不要用空调。其次,家用空调要注意定期清洁,因为灰尘中的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源。 最后,运动完之后不要打开冰箱拿起冷饮就喝,可以先喝一些温开水,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

8.皮肤病

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

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

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而且,与人体的抵抗力有较密

切的关系。

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

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局部皮肤不干净,表面就会堆积很多的皮屑,【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真菌极易生长而发生癣病,脚气患者夏季很难受,因为除了脚趾间的皮肤

发红、糜烂、生小水疱之外,还会瘙痒及有异味。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他们排汗量大有关系。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出汗后没有得到及时清洗,

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尽量分开生活用具是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勤洗澡并更换内衣,一定要穿皮鞋的男士袜子要选用棉质的,以利吸汗、透气;不要共用鞋袜、毛巾;尽量避免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

9.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是抑制细菌繁殖,大致要注意8条:

(一)、挑选食品,要选择新鲜、无变质的。

( 二)、食物在食用前应充分清洗和浸泡。

( 三)、挑海鲜,最好选择活的。

(四)、为防止熟食被细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开;做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顿凉拌菜。

(五)、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决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

(六)、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七)、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八)、消灭苍蝇、蟑螂、红蚂蚁等细菌的传播媒介。

十、菌痢

菌痢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的传播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1)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有人检查菌痢患者居室物品的污染情况发现,桌椅有14.7%、玩具10.7%、床铺18.6%、患者手指20.9%、被单31.8%、门把及拉手81%的痢疾杆菌培养阳性。说明健康易感者,特别是儿童的手接触上述污染物品时,很易被感染。

(2)经食物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上可生存数天,甚至十余天;并可在葡萄、草莓、黄瓜、西红柿、凉粉、肉冻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

引起菌痢散发。带菌的厨师如将痢疾杆菌污染食物、菜板、瓜果及凉菜,可引起菌痢暴发。

(3)经水传播。若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水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如未经消毒被饮用,常引起暴发流行。施工、生产、野营、居民区共用污染供水管道,往往引起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同用水源人群间的广泛传播。 (4)经蝇传播。苍蝇生活于粪便污物之间,蝇体常带病原菌。

卫生条件不好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常被传染。因苍蝇引起的菌痢流行,其发病率上升与家蝇密度升高常是一致的。痢疾杆菌感染人的剂量为10一l00个,比霍乱和其它肠道病原菌的感染剂量小1万一10万倍,故必须严格讲究卫生,注意严密消毒,洗净手,把住不干不净饮食的入口关,才能防止痢疾的传播。

预防菌痢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农村和郊区,应以粪、 水、垃圾管理,消 灭苍蝇,宣传个人卫生为主;城市则应重点抓饮食行业、托幼机构,搞好基层培训,制定卫生制度,宣传预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措施

1、隔餐隔夜的饭菜,食用前要回锅加热烧开,保证食用安全,不过最好是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2、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生菜、生肉、生鱼虾、生蛋等,特别是动物的内脏,可能带有病菌,都要与熟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

3、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蟑螂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4、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5、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十一、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而全世界病例数每年高达50000例,死亡数15000例。

一)疾病分类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 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二)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据不同报道,发病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5-1000。 约在病后一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它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发病者罕见。

4.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具有本病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的发病率已逐年下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引起了爆发流行。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本病呈高度散发性。

四)临床表现

1.疾病症状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分4个阶段。

(一)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脑疝、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

2014年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方案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三)

通 知

XX乡村民: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射功能增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出现

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染

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好

预防十分重要。 为做好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我院

定于5月15日在全乡范围内对部分村民代表培训。望各位接到通知

后能按时参加,无故不得迟到缺席。

XX乡卫生院

2014年5月13日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主讲人:XX

一)流行性感冒 病因: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

染源主 要是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以咳嗽、喷嚏所致的空气飞沫传播

为主,通过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治疗:应及早卧

床休息,多饮水,防止并发症。高热、头痛者给予解毒镇静剂。进行

抗病毒治疗。 预防:监测病情,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用流感灭活

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可作预防。 (二)细菌性痢疾病因:是由志贺菌

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病菌通过污染的食物、

水、餐具、手及苍蝇而传播,并经口感染。 治疗:卧床休息,少渣

清淡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者可用物理降

温或解热镇痛药物,腹痛、里急后重者可用阿托品。给予抗菌治疗。

预防:严格饮食卫生要求,作好给水位卫生,管好垃圾、粪污,并做

到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作好消毒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霍乱 病因;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患者

及带菌者是重要传染源,经被污染的水源、食品和日常生活接触及苍

蝇等媒介途径传播。 治疗:早期、迅速、足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抗菌及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病人严密隔离,卧床休息,注意保温,

饮食以流汁为主,剧烈呕吐者暂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 预防:

早发现,早报告。对病人所在单位人员集体检疫,并组织预防性服药,

必要时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四)鼠疫 病因:是由鼠疫杆菌引起

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动物间。

鼠类和野生啮齿动物,尤其以黄鼠和旱獭属为主要的传染源,借蚤吸

血而传播。肺鼠疫的传染源是病人。 治疗:严密隔离,就地治疗,

不宜后送。急性期绝对卧床,予流质或半流饮食及足量水分,可静脉

补液。给予镇静、止痛药。抗菌治疗,必须早期、足量给药。 预防:

与菌痢,霍乱基本相同。进行灭鼠、消毒。 (五)病毒性肝炎 病

因: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有甲、乙、丙、丁、戊、庚六

种。传播:1.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

如甲型肝炎;2.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如乙型肝

炎。 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和合理

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应忌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可根据

不同病因,不同临床分型和组织学分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预防:

1.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加强粪便管理。 2.

管理传染源,加强疫情传报及病人隔离,饮食行业及幼托人员应定期

体检。3.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疫苗。 (六)病毒性肠炎 病因:

是一类由不同种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肠腺病

毒和诺瓦克病毒也常见,此外尚有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和

小圆病毒等。 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以补液、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对症处理为主。 预防:以注意饮食卫生为

主。

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培训

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村民了解卫生保健理念,提升防病

的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预防常见传染病知识。

二、培训对象 乡辖区村民代表。

三、培训形式 讲座、互动式交流。

四、培训内容 1.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

五、主讲人:XX乡卫生院 XX

XX乡卫生院

2014年5月13日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小结

在炎炎夏季来临之际,为防止夏季常见病的发生。我院特组织

人员于5月15号对全乡辖区内的部分村民代表进行培训。夏季易出

现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

染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

好预防十分重要。主要就一下几个问题进行培训: 1、 夏季常见的

传染病类型。 2、 夏季各类常见病的病因。 3、 夏季各类常见病

的预防措施。 4、 夏季各类常见病的治疗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

各村医提高了对夏季常见病的预防意识,加大防治措施。使村民对夏

季常见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XX乡卫生院

2011年5月18日

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四)

[篇一: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工作目标,新的工作重点。xx年,我校为将健康意识给学生灌输到位,让学生们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都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最终目的让其都能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习。将这一重点工作我们小学也制定出了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xx年学校工作计划还将以以dxp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大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声誉。小学卫生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

4、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5、协助少先队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三、活动安排:

九月:1、制定体卫工作计划;

2、筹备学生训练人员;

3、阳光体育活动开展。

十月:1、召开校阳光体育活动和秋季卫生大检查活动;

2、组织筹划校运动会;

3、筹备阳光体育活动的比赛

十一月:1、三、四、五、六年级广播操比赛;

2、一、二年级阳光体育活动的比赛;(项目特定)

3、三。四年级阳光体育活动的比赛(项目特定)

十二月:1、五、六年级阳光体育活动的比赛;(项目特定)

2、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元月:工作总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夏季健康知识讲座图片 夏季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及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小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42952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