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2016-05-16 12:40: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共5篇)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人:黄美娟 吴春南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一)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 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 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袁振国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他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有些地区在学生减负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

在。袁振国表示,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是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要求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通过调整教材内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等推进减负。二是要求学校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课外校外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减负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加强校本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本作业练习册,形成作业设计的新理念,促使作业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2、通过对义务教育校本作业内容的研究,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的研究。从课外作业的总量上减轻课业负担,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有时间去完成,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2、按知识点设计义务教育校本作业的研究。每个知识点设计1—2题典型题目,避免同样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大量做,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效控制作业的总量,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3、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难度的研究。避免普通学校学生做重点学校编写的题目而做不下去的现象,避免乡村学校做发达地区学校编写的题目也做不下去的现象,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从而从难度上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4、研究编写校本作业设计练习册过程中科组成员和备课组长之间,各学科与教务处之间分工与和合作的关系,促成校本作业设计练习册完成与使用。

5、校本作业设计与学生课业减负的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和报刊,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资料,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具体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研究课后作业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创设条件,设臵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从而分析研究,主动揭示其因果关系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与学生交谈,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设计出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校本作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本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是市级课题,课题立项之初,吴春南、黄美娟两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的课题的选题、课题的立项的学习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和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了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与组织、课题方案的撰写,同时吸收了杨光艳、许 敏、黄良勇、吴昌明等成员参与课题研究,该课题终于在2010年3月—2010年5月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2010年6月通过批准立项,获得课题立项证书。课题组成立后,组织讨论会,学习课题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以及各成员的研究任务。

(二)、中期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10月)

中期研究阶段,本课题组开展实践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表的方式,通过与学生和科任老师交流的方式,通过课题小组成员开会讨论的方式,通过查阅参考资料的方式,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活动:

(1)、问卷调查研究活动

本课题组选择了三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层次的班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一:目前你拥有哪些教辅资料共有几种?请填写。 调查问题二:教辅资料的习题的完成情况,请打“√”选择。调查问题三:每天老师布臵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请打“√”选择。调查问题四:你希望每天用在做各种作业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请打“√”选择。调查问题五:你希望用在文体活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请打“√”选择。调查问题六:对教辅资料的征订,你对学校和老师有哪些建议?请打“√”选择。由吴春南、黄美娟、杨光艳三位老师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并与学生交谈,收集学生意见,最后由黄美娟老师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撰写问卷调查研究报告论文。 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见辅助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编写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研究活动

①吴春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课题方案的撰写,组织讨论会,分配课题组各成员的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同时,负责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目前已撰写3篇研究论文,2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其中有1篇论文获市级教育教学教研一等奖。

②黄美娟,小学语文高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目前已撰写3篇研究论文,3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其中右2篇论文获市级教育教学教研奖。

③黄良勇,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④杨光艳,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英语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⑤许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⑥吴昌明,中学生物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生物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3)、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本课题研究的是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问题,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不做作业或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应付检查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本作业练习题,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去练习,检验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通过反复的老师编题和学生练习,完善校本作业练习编写的方案,形成义务教育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达到通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减负

(三)、后期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

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结题报

告,申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活动:

(1)、将获奖研究及其它有关研究论文汇编成文集。该文集收集了语文、英语、物理、生物等不同科目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教学领域撰写的如何让学生课业减负,如何设计校本作业等研究论文。通过结题活动,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总结,形成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新观点、新理念,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 (2)将校本作业设计编写案例汇编成文集。该文集收集了语文、英语、物理、生物等部分科目典型的校本作业设计设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介绍了如何根据本课题提出的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根据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筛选练习题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控制校本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减轻课业负担,可供教师们在编写义务教育校本作业借鉴和参考。 (3)将学生课业负担问卷调查表汇编成册。通过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写出一篇问卷调查报告。 (4)、获奖论文证书复印件、课题立项复印件汇编成册。 (5)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吴春南、黄美娟两位教师合写的论文《也谈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学生课业减负》在2011年防城港市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该论文提出了一些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减负的新观点、新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文章中提到的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对指导中小学教师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义务教育本作业练习册,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文章中提到的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的内容如下:(1)、有效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每学科每节新课课后作业题不超过10题。理由是:初中开设十几个科目,其中有七、八个是中考必考考试科目,按每天平均上四、五个科目计算,都布臵作业大约有五、六十道题目,而学生有效的做作业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学生每天作业题的总量不超过三十题,这个范围学生是可以承受。(2)、按知识点设计义务教育校本作业。每节新课课后作业按每个知识点设计2—3题典型题目。理由是:每节新课都有几个知识点,针对知识点选择典型题目,能有效地消化课本的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控制作业的总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同样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大量做,这就是题海战术,搞得学晕头转向,无形中增大了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每节新课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可。刚讲完新课就要求学生做一些深题、难题、偏题、怪题、那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很多教辅练习册将深题、难题、偏题、怪题都堆积在一起,学生一看就头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

课题结题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二)

万店中心学校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是在我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3月申报的曾都区级教研课题。三年来,在区教研室、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克难奋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和效果,得到了教研室、教科所专家的充分肯定。现将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研究课题申报后,以教务处为龙头,学校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为主要成员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的方案,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

二、对照计划,抓好课题研究的落实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能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不骄不躁,一丝不苟,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在全校形成一股浓厚的教研氛围,引领全体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来,提升了揍我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每周一次理论学习不放松,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学习、搜集资料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以新课程为载体,以实际教学过程为依据,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上好每堂课,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有效课堂的教学流程。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写有效性课堂体会、教案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等文章600余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近三年来,课题组采用走出去的形式远学杜郎口,近学修武,共外出学习考察10余次,形成3000多公里,撰写学习体会报告20余万字。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依托网络开展学习,学校建立有效性课题QQ论坛和有效性课题研究新浪博客,构建课题研究平台,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实现了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博客”,一个“课题研究QQ群”,一个“班主任七彩工作坊”,还有很多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搭建起与名校名师交流的桥梁。

近三年来,全体班主任教师作为有效性课题研究的班级负责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建设班级文化、学习小组建设、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提高,三年来教师的获奖捷报频传,获奖的层次越来越高,获奖的渠道越来越广。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10篇,主要有即:孙晨曦《师生的约定》、《班主任在有效性

研究中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课堂有效性研究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之一》、刘峰《一节灵动的语文课》;刘友波老《老班长被冷落了》、《曾都区万店中心学校八(3)班关于开展“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与工作思路》、《关于“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的课堂模式改革初步设想》、刘友东《熟记公式 巧解圆锥》、陈浩老师在《小事•烦事•乐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理清的六大关系》等。

出版教辅书刊20余本,主要有《掌控中考·四川卷·河南卷·安徽卷》(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孙晨曦)、《感动课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孙晨曦)、《黄冈金牌之路.练闯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主编孙晨曦)、《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单元.期末卷〉人实九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主编孙晨曦)。还有我校聂太保、魏伟、万大江、代曾林等老师参入编辑的《掌控中考》(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物理、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师用书,成为畅销教师用书。

论文获国家级奖励15 人次,省级奖励 30人次。2011年秋,我校的何春杰老师取得了省语文课说课比赛一等奖;王书芬老师获得了随州市说课一等奖; 2012年春,随州市曾都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征文”活动,我校20人次分别获得了区级一等奖、二等奖;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太极拳特色学校”称号; 2012年4月,我校的付小铸老师荣获随州市政治优质课一等奖; 2013年3月王云老师参加随州市青年教师英语大奖赛荣获说课一等奖; 2013年4月学校被随州市教育局授予“德育课题先进单位”称号。

实施有效性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约束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快,能力提升快。连续四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我们与其他乡镇的主要学科人评分由原来低5~10提升为高5~10分,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也证明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成效显现。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比例大幅上升。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国家级20人次、获省级35人次、获市级80人次。学生发表优秀作文40篇。

三年来学校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工作开展的扎实。我们创造性把全省“大家唱、大家跳”和课题研究有机的结合,让用“大家唱、大家跳”达到激发活力,锤炼毅力,提升素质的目的。在学生广泛地推行广播操、武术操、校园集体舞、太极拳。受到省、市、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推举我校作为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阳光体育锻炼”案例之一。

三、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通力配合,课题结题圆满成功。

在课题研究的冲刺阶段,学校校委会成员出色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又能做到团结协作,相互补位。特别是教务处的全体工作人员牺牲双休时间整理档案、装订资料、制作幻灯片。

5月6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鉴定会在学校隆重举行,参加课题结题鉴定会的有曾都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关英廷、区教育专家、区教研室主任邹全明、副主任詹申宝、教科所主任陈良义、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出席本次结题鉴定会学校校长马中立、校长助理王元勇、常务副校长陈国明、曾都区其他兄弟各学校教学副校长及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组的全体成员。

上午,与会的领导、专家及老师们随机听了课题组成员的语文、数学、英语等11节结题汇报课。

下午,在万店中心学校会议室召开了结题鉴定会。会议由学校校长助理王元勇校长主持。首先,马中立校长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随后课题参与组织者孙晨曦副校长做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课题研究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课题组成员、教师代表李桂初老师就参与课题研究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课题组顾问、区教科所主任陈良义主任主持了专家答辩环节,在此过程中,专家提了几个问题,要求课题组成员进行即兴答辩,课题组成员的老师们即兴回答了专家的提问,万店中心学校常务副校长陈国明校长对老师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补充。区教研室副主任詹申宝用了“实”丰”两个字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彩点评,也就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曾都区教研室邹全明主任宣布课题结题鉴定,在鉴定中,他高度评价了课题组所做的工作,整个研究过程井然有序,规划论证充分,材料翔实丰富,成果显著,指出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关注教学效益,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推进,取得的成果丰硕,宣布课题顺利结题。【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最后区教育局关英廷副局长对课题结题进行了祝贺,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就有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谈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他希望万店中心学校要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

怎样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三)

怎样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总结报告是对课题研究工作所进行的总结,即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全过程中的各种记录、阶段总结、研究成果等进行汇总,并以书面总结报告的形式来反映,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结题”。“结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构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并且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同学们从未做过课题研究报告,甚至对课题研究的书写格式、内容和基本要求都不太清楚,故本文从“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谈谈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问题,希望对同学们的结题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

课题研究报告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 学术论文的写作结构是:

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三者的表达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共同之处。以下就从应用最多的学术论文体例,向同学们介绍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

1.标题

标题是对课题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向阅读者说明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标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即可采用“立论式”——标题揭示报告的中心议题;也可以不点明题意,仅指出研究的问

题范围,即采用“非立论式”,它的结构往往是一个短句或是一个带定语的名词,如《关于×××的研究》,这是一种常见标题形式;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即采用“驳论式”,不过这种标题形式在课题报告中采用不多。有时在标题中想表达的内容较多,但又不宜将标题写得太长,这时则可采用在主标题下加副标题的做法。

一个好的课题报告的题目,一般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确概括课题报告内容,能反映研究方向、范围和深度;二是文字简练,具有新颖性;三是便于分类,也就是说,不仅使人从题目上就能判断该课题研究属于什么知识范畴,而且能抓住该课题在这一领域里相关问题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及特点。因为只有把自己的研究问题置于特定的背景下,纳入 一个系统之中,才能显示出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2.内容摘要

正规的课题研究报告,一般应写出报告的摘要(提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其作用在于使阅读者通过这段概括性的文字介绍,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

但要注意,内容摘要并不是整个研究报告的段落大意,它要求表述的内容准确简练,结构严谨。有些大型课题研究报告的内容摘要往往独立成篇,甚至列出总目录。总目录能反映全文各主要部分的基本要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顺序,以及从属的层次。当然,对于同学们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并不要求达到如此之高的标准。

3.序言【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序言(引言、前言、绪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指出已 1

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说明自己选择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实际原因以及探讨研究的重点。二是简介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三是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切忌空泛、含糊其词,或者是言过其实。

4.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它是课题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个研究报告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领域的课题研究报告与社会科学领域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正文部分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自然科学研究报告,主要讨论取得成果所用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的研究过程,以事实材料和数据资料说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社会科学研究报告,更着重于讨论取得研究成果所用的论证手段及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推理论证,显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论文,都要注意事实材料的可靠以及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论据要丰富充实,论证要遵循一定逻辑思维的要求,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分出层次,条理清楚,以体现研究的水平。

5.结论与讨论

结论是围绕正文(本论)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来说,结论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作出的最后判断;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结论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

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铺垫出来,并引申出新的思考,因此,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课题研究报告。讨论是从理论上对研究结

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讨论的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

面:阐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设,讨论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理论意义、

实际意义,指明该研究的局限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或理论观

点的启迪,或研究方法的借鉴。课题研究报告中应列出直接提到的或利用

的资料的来源。一是帮助阅读者了解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和已有成就,作为

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二是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个人治学的严谨;

三是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由于马虎,转引他人研究观点而产生的

误解或不同的理解。注释与参考文献,不仅便于阅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

情况,而且参考文献的多少与质量,反映了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所投入的

力量,以及自身的研究水平、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引文注释大体上分为四种:页末注(脚注)、文末注(段落或篇后注)、

文内注(行内夹注)以及书后注。无论采用哪种类型注释,引用文字一定

要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期数、页码、

出版单位和时间等。如果是转引,一定要说明是“转引自”或“参见”,要

说明是采用了别人的某理论观点或事实材料。

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有完整准确的出处,以便于阅读者查找。参

考文献的呈现应按规范的格式要求。一般是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加书名

号),书刊名称或出版单位,图书的卷数、册数或期数,出版版本年代日

期,页码。参考文献可按时间顺序,或按内容重要程度,或作者姓名标以

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要直接引用。

在较大型的课题研究报告中常有“附录”。附录一般包括详细的原始数

2

据、实验观察记录、图表、问卷、测试题或其他不宜放入正文中的资料, 以资查证。

二、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是在“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获得了

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看法之后才动笔写作的。课题研究报告写作不是实践 材料的简单罗列和汇总,而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对自己的看法 或论点进行逻辑的论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课题报告不 同于写抒情诗、散文以及杂文之类抒发感情的文体,不能是因感而发、随 意写作的,因此,撰写课题报告,它应有一个构思与写作的基本程式’,以 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步骤。

1.构思列提纲

在撰写课题报告之前,首先应做好写作材料的准备。所谓写作材料准 备,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鉴别取舍和分类整理。譬如有些资料可 能需要进行核对,有些图片可以加编序号,有些数据可以制成表格,等等。 写作材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写作构思。一篇好的课题报告, 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思考。课题研究报告构思的过程,就是考虑 报告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考虑课题报告如何开头,

问题如何提出,材料如何组织,内容如何布局,结尾如何适当,等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腹稿。

光打腹稿还不够,正式写作之前,还应列一个提纲。提纲是课题报告 的基本骨架。列提纲就是组织材料、结构文章,全面周到地考虑如何搭好 文章的框架,明确文章的层次和重点,做到眉目清楚,纲举目张。同时, 列提纲也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使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条理化和系统化。 如果一面写作一面考虑课题报告的结构和取材,难免会出现思路不清晰和 缺乏条理性。

提纲的编拟应根据选材的需要和课题报告的类型来确定,因此提纲的 拟定形式可多种多样,各人可有各人的特点。对于同学们来说,开始不妨 把提纲列得尽可能细一些。列提纲的方法就是把要讨论的问题、材料、观 点、结论按逻辑顺序合理安排。可以将文章划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 可再分成几个小部分,编好大小序码,反映出层次,确定每一部分要讨论 的问题和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同时,应初步拟定好各部分的小标题。

2.初稿的撰写

写初稿就是根据提纲构思内容,并运用文字和图表按照课题报告的写 作要求表达成文。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写好报告的开头和结尾。 ,

写课题研究报告如同做文章,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很重要的。许多 同学感到写文章开头难,其实,写课题研究报告的开头是比较容易的。课 题报告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引言,主要是提出问题,写作原则是开门见 山,落笔入题,一开始就接触报告的中心内容,或者一开始就提出论点, 引人注目。不要写与研究报告无关的套话,不要戴大帽子,兜大圈子,落 笔离题太远的开头,读之令人厌倦。

结尾是全文的总结,写作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和讨论的结论,指出尚未 解决的问题,但不是要重复正文的内容。结尾必须写得简明有力,意尽言 止。既不要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也不能对研究结果不作交代,草率收场。 3

(2)注意文章的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课题研究报告必须做到层次清楚,分段恰当,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课题报告是否有层次,上下有联系,是可以从大小标题来判断的。简单地 说,就是大标题要能覆盖住小标题,小标题应从属于大标题;小标题之间 应有很自然的逻辑联系,且各个小标题又具有相应的并列关系。如果彼此 之间互不联系,就不可能组成一篇结构紧凑和有层次、有条理的研究报告 了。

文章内容要紧扣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写清楚一个问题。段落也不要 太长或太短。每一段讲一个意思,前段与后段要有一定的联系。前后文连 接紧密和过渡自然,不要有明显的割裂和突然的跳跃。这样,读起来就会 感到眉目清楚,不会有材料拼凑和东拉西扯之感。

初稿要为课题研究报告定稿打一个好的基础。初稿虽然在文字方面有 些粗糙,或是某些内容尚欠斟酌,但必须达到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即有完整的结构、清楚的层次、充实的材料、逻辑的论证,以及有明确的 观点和结论。在这个初稿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文字润色,就可以成为一 篇比较好的研究报告,否则,很糟糕的初稿要进行修改是很困难的。

3.报告的修改

初稿写完之后,从头至尾看几遍。如有可能,可征求老师或同学的意 见,然后进行修改。如果时间允许,初稿或是修改过几遍的稿子最好搁一 段时间,进行“冷处理”。因为当时可能感觉不到文稿有什么不足,过了一 段时间后,肯定又会有新的认识,这时再看原稿,就会感到不满意,确实 需要进一步修改。这时有可能把报告改得文字更加严谨,表达更加确切, 说理更加透彻,从而使研究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

报告的修改和初稿的写作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文章 结构和正确的文字表达。但是从思维方法来说,初稿不妨多采用一些发散 思维以开拓思路,广觅材料,力求报告内容丰富充实;修改报告时主要是 使用收敛思维。因为初稿难免会材料臃肿,词句重复,所以要对论文进行 压缩,对材料进行提炼和集中,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哕嗦重复 的词句,以达到结构严密,论点突出,文字简练朴素。【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报告修改时首先要审查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真实可靠和典型,推 理是否严密。再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文字表达是否清楚洗练。修改的方 法可以归纳为“增、删、改、调”四个字,而以“删、改”为主。也就是

增加必要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和不重要的字、句、段,修改错误的或不妥 当的地方,调整结构和先后次序。

报告修改要从全局着眼,先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修改着手,然后进行语 句、文字加工。因为如果先去进行文字方面的修改和推敲,以后又进行结 构调整和篇幅的删削,就可能事倍功半,白费功夫。

(1)内容的修改。

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内容。如果初稿的内容不好,观点陈旧,也就没有 进一步修改的价值。内容的修改主要涉及观点和材料。修改时首先看论文 的观点和立论是否正确,再看材料是否真实可靠,论据是否充分,最后看 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分析得是否有道理,推理是否合乎逻辑。

材料要真实。如果材料不够真实、准确和可靠,课题研究报告就缺乏 准确性,因而也就缺乏科学性。

4

材料要适用。如果采用的材料与课题报告的论点关系不大,或根本不 相关,即材料和观点不统一,推理不合逻辑,即使材料真实可靠,也不能 用来说明观点或证明论题。出现这种情况,修改时就必须修正和更换材料。 材料的多少要恰当。要避免材料的过多和堆砌。过多的、不重要的材 料只能成为累赘,应把它删去;反之材料过于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则 为论据不足,应设法增补材料。

(2)结构的修改。

一看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有恰当的开头,有 充实的素材,有分析和论证,有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如果结构不完整就应 加以补充,做到结构完整而且前后匀称。

二看层次是否清楚。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课题报告的层 次。如果报告中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上去判别。例如,报告在内容 布局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分析和 讨论问题时是否眉目清楚,分段是否恰当等。讨论问题时要一个问题说完 再说另一个问题,切忌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前一段内容的叙述和讨论要 能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内容,上下衔接,读起来觉得层次清楚,条理顺 畅。此外,分段也要恰当。分段太多太碎,会给人以破碎零乱之感;分段 太少,段落太长,也会使人感到层次不清。因此,结构不当的课题研究报 告,要下功夫进行修改和作秩序上的调整。

三看结构是否紧凑。如果文章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 的材料和离题太远、无关紧要的废话,从而使文字简练、结构严谨。

(3)篇幅的修改。

课题研究报告的篇幅不宜过长,应该提倡写短文。我们要求能用最少 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样自然就使自己的课题研究报告的质量提 高了。

删削是修改工作的重要一步。删削自己的文章常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情,同学们往往看不出自己文稿中的毛病,对自己花了劳动写出来的东西 往往不愿割爱,不愿下功夫去剪裁和压缩。因此,学习写作,必须学会删 削,必须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

课题研究报告经自己修改后,最好再请别人提提意见,尤其是自己指 导老师的意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将有助于把课题报告修改得更好, 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大有帮助的。

(4)句子的润色。

修改报告初稿时,必须认真地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润色,对句子进行 锤炼推敲,从而使语言的表达能够准确、清楚、精炼和朴素。

课题研究报告的语言要求真实和朴素,避免不必要的形容词、修饰词 和带形象色彩的用语。对于实验或考察的叙述,文字要力求简明扼要,不 必像报告文学那样强调生动的描绘和气氛的烘托。说明性文字叙述也要求 做到简洁和明快,不说套话、空话。

句子的修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正病句和用词不当之处; 二是将烦琐的句子尽可能改得精炼简洁一些;三是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 号改正,笔误的订正等等。

(5)题目的修改。

课题研究报告写作,往往是根据报告要论述的内容,在执笔前先初_拟 5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四)

[篇一: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课题结题报告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04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06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篇三: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价值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的发展。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教研、走向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本课题就是通过对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机制和教师素质提升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探索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校本培训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从表层的物质、中层的制度、深层的观念三个层面入手,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

从实践意义上看,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立起校本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之路,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的双丰收。

(1)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3年1月,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工作方向。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校本教研实施的有效途径,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经历研讨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校本培训也更能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素养更加有效。校本教研方式更加灵活,教师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快捷。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①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要自觉地用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研究工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仅是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可以保证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

②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教师还抱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不放,对自己的学科素养提升缺少必要的认识,没有变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很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同时,传统的校本教研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形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研究,分析学校传统教研的利弊,除糟粕,纳精华,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学校有效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拓展思维,开放时空,经过研究认证,寻找到新的适合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教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3)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智慧,调动教师高涨的教育教学热情,努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反思现状、寻求突破的能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课题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踪或汲取经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进行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通过专家的指导,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一种校内在职提高培训。

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地区,如法国、瑞典和中国香港特区,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尤其是美国,在1986年以后采用校本发展策略的地区和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发展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导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导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课题研究,正是强调教师在素质提升过程中,要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决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单纯是认知成份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当中,教师人格的充分发挥、意义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空间的开辟、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具有极好的启示。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既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突出多元性、强调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注重开发性是该理论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校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长效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于实践与研究的相结合中,构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体系和内在机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改革学校现有的教学研究制度,改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研究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2、具体目标

①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②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③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④推进新新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发展性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①理论业务学习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的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究把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实行集中教研制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交流、个人自学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校教研活动制度的建设。以该制度来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按教育局现有划分,分片协作教研为主要形式,形成中心辐射、区域协作、学科互动的校本教研格局。学校坚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科室、年级组、学科备课组的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③学校教研激励机制的建设。通过该制度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及时予以奖励和表彰。学校根据实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示范活动、课改开放日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良好平台。

④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建设。为营造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要求教师必须积极申报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把课题研究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扎实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学校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

①教师个体开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意识,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②本校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主动争取同伴互助,形成教师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③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灵活多样的模式,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①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生命的价值。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老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老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称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的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展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的价值。

2、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校园文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创新之处:

结合本校情况,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学校文化;探索可操作的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的模式与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实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学校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校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通过调查学校的师资状况以及学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七、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结合我校实际,此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2月)

(1)启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水平”课题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我们在全校老师中进行了“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你认为什么是校本培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什么意义?

②本校一般开展什么样的教研活动,你喜欢 哪种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间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么处理?

⑤你对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哪些建议?

⑥你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关?

⑦你最愿意参加的的培训是哪一类?

⑧你在教研活动中擅长的行为是什么?

⑨你平均每周看有关学科的学术书刊的时间是多少?

⑩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2、攻坚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

①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各学科组结合学校的课题方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实施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学科组学期初确定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其研究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a、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建议,基本达成共识。b、广泛开展“五课一研”活动,具体包括五种课型的听、评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c、交流研讨,包括上教研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等。d、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情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特别强调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归档。学校课题组还将结合几个生本实验班开展的各种生本教育研讨活动,收集、积累各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等资料汇编成册。

②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集中培训与自培活动。课题组定期举办集中或自培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围绕主题多实践、勤记录,及时收集典型材料,进行总结交流。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③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①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安排、教案、课件、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图片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竹溪县继教中心确定我校为本课题试点学校,达到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目的。为此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每学期都开好两次会,即学期初各教研组计划交流会,学期末各教研组工作总结会。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要做到“七有、六保证、五个一、五上好、四组织”的基本要求。七有: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反思、有收集、有评比。六保证: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内容、保证质量、保证经费、保证考勤督查。五个一:每位教师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五上好: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每学期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四组织:学校、年级组、学科组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高质量组织下列活动:每周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每月组织好年级组教研活动;不定期组织好学校教研活动;创造机会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总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找准问题,以活动为载体,使问题化为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科组长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订阅了<十堰教育>、<湖北教育>等各类教育期刊,还在校园网上添加了校本教研专题,开设了“教师园地”专页,为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并且链接提供他校相关资料和资源供老师们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组每周五举行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教师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做好学习摘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辅导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学校全体班主任参加县继教中心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2010——2012年学校共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骨干教师为期30天的异地跟岗学习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培训,20名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两年来共计38名校级骨干教师参加湖北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2011年暑期还安排了全体英语学科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整体教研水平有所提高,为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外出学习。

1、我校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周五的集体备课暨业务学习会上,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学科教研组里说课,把教学设计思路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评课及改进提高建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较多,而且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学期的校内教学研讨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或新进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提高。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校本培训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2010年10月,我校的刘雪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4月,谭宗香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科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5月,李平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数学观摩示范课教学,2011年10月,吴海云老师被推选参加了十堰市优秀教师语文观摩示范课教学,她们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3、“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本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两年来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十堰市、竹溪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达百余人次。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评课及反思交流。使教师们看到了同样的学情下,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

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我校周玉芳、唐芳、郭东辉、张平、马莉、张婧等六名教师在竹溪县第二届小学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中,均取得县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年来,由于我校校本培训的业绩突出,校长颜春霞、副校长汤青琼、教科室主任周叶丽均受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三)突出“五课一研”,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实抓集体备课。教材是实施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期初,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们的集体备课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课前对话——分工拟写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四步流程进行,突出写好个人修改创新环节。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实践证明,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狠抓课例研究。尤其是狠抓“五种课例”研究,即“学科带头人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校级名师上好教研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新进教师上好常规提高课”的课例研究。建立“比较式”课例研讨和“评语式”点评制度,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为了克服课例研究“虚”的病症,我们开展了平行班教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录相课”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是:先由平行班教师分别在各自的班上同一内容的课,然后平行班老师各自说课,集体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形成最优教法。在“专家引领”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进行多次“磨课”,要求同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全程听课,听后再根据“评语式”点评制度的要求,真诚地给每位授课教师写出评语,评语中既要热情的肯定其优点,又要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根据修改意见重上一次。2010——-2011学年度我校共推出周保华、毛仁侠、刘雪云、刘婧、谢从美、李霞、乔海燕、夏春等10名骨干教师参与此项活动,不仅这10名教师受益匪浅,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各学科教研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吴梅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伯牙绝弦>、郭东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英语、马莉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粉刷匠>、吴海云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有机结合,灵活教研。

2011年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我校广泛开展“五类课”的教学比赛活动,灵活教研。抓好新进教师的达标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以及老教师的示范课,注重过程研究。通过“观摩与研究——交流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的形式,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老师们互相观课、议课,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4、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期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期末学校将教师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通过这项活动,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迅速提高。目前,我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已即将汇编成册。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各年级组办公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全体教师欢聚一堂,或围绕课题畅谈自己的思想,发表独到见解,撞击思维的火花;或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反思各自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五)

[篇一: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关热词搜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4122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