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6-09-13 10:52: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共6篇)团结乡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团结乡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遏制布病的高发势头,有效控制人间、畜间布病在我乡的发生和流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的和意义通过全面落实综合...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团结乡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团结乡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遏制布病的高发势头,有效控制人间、畜间布病在我乡的发生和流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疫情扩大,消除布病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保持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系统开展监测工作,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规,突出政府行为,部门协作,依靠科学,动员全社会参与,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布病的目的。

二、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布病综合预防和控制 (一)畜牧部门要落实好“检、免、杀、消、管、宣”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畜间布病疫情。

(二)卫生部门要负责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调查、处理、病人的诊治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一是搞好疫情监测。布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布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资

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二是搞好诊断和治疗。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病人及时做出诊断。三是搞好疫区处理。进一步完善布病疫情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布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三、加强健康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布病防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科学饲养方式的培训,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布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布病防治基本知识为主,同时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饲养家畜。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团结乡政府成立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乡布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布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本乡布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各村开展布病防控工作。建立监督机制,对各村布病防疫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布病疫情调查、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配合畜牧部门开展家畜检疫、免疫工作;发生暴发疫情时,协助卫生和畜牧部门做好疫区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大蔓延。

(二)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举报私自购畜者,一经查实,

根据数量和金额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导检查。要加大布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将布病防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造成布病疫情发生和蔓延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后附:团结乡政府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团结乡布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张忠文 刘 伟 副组长:杨 秋 尚立明 成 员:王建军

李国军李金武于金奎王洪波孟伟忠廉 臣侯广武肖景宏刘 阳冷雪东

霍长义

姜佐华 李秀学 王秀娣 吕淑芳 孟庆民 杨红岩 吕 俊 李淑芬

篇二: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案细则(培训)

2015年吉林省布病防治项目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吉林省重点地区布鲁氏菌病

防治项目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二○一五年五月

目 录【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一章 吉林省重点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案 ............................................... 2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2

二、目标任务 .................................................... 2

三、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 .......................................... 5

四、保障措施 .................................................... 5

第二章 吉林省重点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细则 ....................................... 8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 8

二、组织领导与实施 .............................................. 8

三、工作内容 .................................................... 9

四、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 ......................................... 13

五、保障措施 ................................................... 13

第三章 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工具 ......................................................................... 22

第一节 针对普通群众/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 .................... 22

第二节 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教材 ................................... 39

第三节 供基层卫生人员使用的培训教材 ........................... 46

第四节 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教材 ................................. 68

第一章 吉林省重点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案

吉林省是布病老疫区,80年代末、90年代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93年全省仅报告3例病人。1996年疫情出现回升,2000年以来,疫情大幅上升。2009年为历史最高,报告病例3617例,发病率13.23/10万,发病人数是2000年的82倍。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布病防控工作,将布病列为我省重点防控传染病之一。2013年全省报告发病2060例,发病率为7.85/10万。 2014年全省报告病例1921例,发病率为6.98/10万。我省疫情主要集中在白城和松原地区,占全省报告病例的70%。

虽然我省布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防治经费短缺,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有效的防治措施不能充分落实,我省的布病疫情一直处于高位,特别是白城和松原地区职业人群多、疫情重。布病传播性强,对群众身体健康损害大,在畜间传染源大量存在、得不到及时消除的情况下,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未来数年内我省可能会出现布病疫情扩散,疾病流行的态势。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布病防治工作,重点落实各项布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提高专业队伍防控能力,落实布病防治措施,控制布病疫情。

二、目标任务

2015年在洮北区、洮南、大安、镇赉、通榆、前郭、长岭、乾安、扶余、宁江区、农安、双辽12 个重点县(市、区)开展项目工作。

(一)重点职业人群防护干预(181万元)

项目县对重点职业人群实施防护行为干预工作,提高防护能力和水平,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当地每年发病高峰前2个月,向牛、羊养殖户发放布病防治干预包,干预包应包括:橡胶手套、口罩、帽子、消毒药品、宣传单等。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农安县和双辽市每县(市、区)至少发放4000个,宁江区至少发放2000个,由

各县区疾控中心负责统一采购发放。

(二)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78万元)

将布病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项目,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宣教工作方法和内容,大力普及布病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疫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防病意识,主动参与布病防治工作。

1、配备乡卫生院宣传栏和村卫生室宣传板

项目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常年备有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栏,村卫生室悬挂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板,均要配备布病宣传手册,诊室张贴宣传画等。宣传栏、宣传板由各县区疾控中心统一制作。

2、在疫区开展宣传讲座

各县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每季度1次,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专业人员每2月1次深入疫区,向高危人群开展咨询、讲座等面对面宣教工作,宣传重点为“购入牲畜检疫、饲养牲畜免疫”的科学养殖知识和防护知识。对乡镇(村)卫生院(室)相关人员适当发放补贴。需保留工作影像资料和宣教记录。

3、对就诊患者进行布病健康教育覆盖

松原、白城的乡镇卫生院每2月开展1次布病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活动地点在卫生院门诊,要有活动记录,并常年对前来就诊患者进行布病健康教育,覆盖率大于90%,对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适当发放补贴。需保留宣教对象签名簿。

4、开展同伴教育工作

在松原、白城所属市县(除宁江区外)各选择10个重点乡,每乡选择5个重点村,每村聘请2名当地有影响力的同伴教育者,疾控中心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后,采取小型聚会或逐户宣传的方式,定期开展(每3月1次)同伴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者对本村高危人群和布病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教育高危人群了解布病防治相关知识,促进高危人群危险行为改变,督促布病病例及时就诊。对同伴教育者给予一定补贴。需要保留培训记录、每次同伴教育签到簿和受教育对象布病防治知识考核表。

5、宣教效果考核评估

各项目县疾控中心制定宣教效果考核评估方案。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前后,

要对干预人群进行防护行为调查,考核宣传教育效果,及时改进宣教方式与内容。每个县(市、区)选择5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选择1个村,调查200人。

(三)病例管理与治疗督导(35万元)

将病例管理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建立病例档案,开展急性期病例治疗督导。实行病例管理补助,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建立病例档案,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案督导患者完成规定治疗,开展面视服药、健康促进等工作,按管理急性期布病患者100元/例的标准给村卫生室规范治疗补助。

每个急性期病例每个疗程4次现场督导。督导病人按规定正确用药,包括用药时间、方式、剂量等。每次督导要有登记,治疗结束后要进行效果考核(疗效判定)。要求建档率100%,治疗督导率100%。

(四)专业人员培训(46万元)

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班,规范疫情监测、疫区处理、布病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基层诊治水平。

1、省级培训:由吉林省地方病一所组织统一对项目县(市、区)专业人员培训。

2、县(市、区)级培训:由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对乡、村临床医生(含乡级防保人员)培训每年3次。

(五)诊断试剂(35万元)

用于购买布病的体外诊断试剂。

(六)技术指导和督导考核(52万元)

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吉林省地方病一所定期对市、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进行督导考核、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市、县级疾控中心对所辖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布病防治机构进行督导检查,每年督导4-6次。督导结束后,需由督导人员撰写督导报告,并反馈相关部门。

(七)布病防治试点项目(10万元)

为探索当前条件下控制布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为制定吉林省布病防控机制和策略奠定基础,计划在乾安县开展布病防治试点项目。通过在项目县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工作,结合目前吉林省布病流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

篇三: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5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1篇: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在教育局、卫生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使我校健康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加强领导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健康已成为当前居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把健康工作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主要措施

1、将碘缺乏病列入教学内容。要求卫生与健康教师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卫生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碘缺乏病和地方甲状腺肿大。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2、在学校开展专题性活动。向家长、学生宣传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学校在其最醒目的场所刷一条永久性关于地方病的标语。如:坚持食用碘盐,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等等,让地方病防治的意识渗入学生脑海;每月办一期地方病防治专栏,向教师、学生形象、生动的介绍如何防治碘缺乏病和地氟病知识;搞一次实践性活动,如做半定量测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鉴别非碘盐与合格碘盐的区别,提高保健意识。

3、召开家长会,让专门教师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止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同时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甲状腺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4、通过卫生部门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了解地方病在学生中发病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院补救。

5、对学生定期进行有关地方病防治的常用知识检测,了解学生知晓情况,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一篇有关地方病防治的作文,不断提高保健意识。

6、加强班级管理,将地方病防治列入班级管理内容,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日常饮食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继而让家长形成健康的做饭方式。

7、加强领导定期考核。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考核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学校的健康档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教案、学生材料等进行检察,督促学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健康教育在学校顺利开展。

三、实施目标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教育局及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力争地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使我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四至六年级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80%以上,对地方甲状腺肿大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2篇: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20XX年是“十二五”的XXX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好我县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根据《省20XX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今年的地方病防治工作仍然是碘缺乏病监测为重点,迎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省级考评验收,实施中央财政地方病防治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防治机制,加大投入,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快我县地方病(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程。

二、目标任务

以碘盐监测为手段,以健康教育普及碘缺乏病知识为抓手,以消除碘缺乏病、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为目的,加强工作力度,确保省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目标的如期完成。

1、碘盐监测

①在 镇分别抽取四个行政村,每村抽取15户居民开展居民食用盐碘含量监测。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于3月底前完成样品的采集工作,并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发现非碘盐,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

②县疾控中心负责样品收集和检测上报工作。碘盐监测工作在4月15日前完成检测与上报工作。

2、健康教育

①于3月份由县CDC举办一期乡镇卫生院地方病防治技术人员培训班,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进行培训。

②于5月15日碘缺乏病宣传日进行上街宣传和广播宣传,对宣传活动总结上报。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由县CDC负责乡镇卫生院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防治水平。

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质量

各乡镇卫生院明确专人负责盐样采集,为确保样品质量,由县CDC为被采样户提供1元钱的补助。盐碘检测由县CDC检验所专人负责化验,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3篇: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X年,为了巩固我镇的地方病防治成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现根据嘉善县20XX年地方病防治监测工作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现将今年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按照《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进一步巩固成果,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一)查、灭螺工作:

1.春季轮查:根据我镇“十二五”规划20XX年我镇轮查村为江家村,三月初做好查螺前准备工作,建好应查村新图帐,组织好专业查螺队,并进行上岗培训,于四月上旬按上级要求的查螺方法开展查螺,严把质量关,接受县疾控中心现场督导查螺工作。

2.设监测点查螺:对当年未安排轮查的村,即缪家村、曹家村、洋桥村、东云村、大云村,每个村开展重点复杂地段设点10个,面积不少于8000平方米,进行监测查螺。

3.秋季设监测点查螺:对春季查螺时淹没的地段、毗邻地段、低洼地等地形复杂的重点地段开展秋季监测查螺。

(二)输入钉螺的监测工作:

1.引进水生动植物检索:在春秋两季对全镇内,从外地引进(尤其是来自疫区)的水生动植物要以村为单位随机进行调查摸底,现场检索钉螺并做好记录。

2.打捞漂浮物:在6月中旬对东云村对外毗邻的反修河地段设点打捞漂浮物检索钉螺工作,做到专人负责,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完整,防止外来钉螺的输入。

(三)病情监测工作:

1.开展门诊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对门诊医生做好培训,落实报病任务,对不明发热和有体征的疑似血吸虫病人作血清学监测查病,阳性者再作粪检,并进行扩大治疗,做好报告制度。

2.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开展对我镇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中来自疫区的打工人员200人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发现阳性者再进行粪检追踪确认及进行扩大治疗,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来自湖区五省的学生进行血清学查病,作输入性传染源监测。

3.加强对晚血病人的管理:及时掌握晚血病人的动态,如发现切脾、死亡等要做好调查,统计,上报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项目要求做好晚血内科救治工作。

4.家畜的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家畜的引进,屠宰,病情的监测。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5、加强血防联防工作:根据嘉兴市血防联防工作要求按照“联系争主动,协作讲风格,工作求实效”的基本原则积极配合值班镇(街道)开展血防联防工作,完成上级要求的血防联防任务。

三、其它寄生虫病防治:

1.疟疾防治:卫生院“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血检总数要达到辖区总人口的0.2%,在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人数的80%,发现病人迅速上报县疾控中心,对血检阳性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同时进行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周围人群预防服药。

2.丝虫病防治:根据《浙江省达到消灭丝虫病病原学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往来于丝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人员开展丝虫病监测。继续开展对慢丝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慢丝病人上门进行随访、体检、登记和建立健康档案,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慢丝病人的动态,对慢丝病人发“流火”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改善体征的治疗,并给予适当优惠;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汇总工作,完善慢丝病人关怀照料工作档案

3、布鲁氏菌病防治

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布病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调查、疫点处置工作;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布病临床和防治知识培训。

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根据卫生部《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坚持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碘盐监测、病情监测,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

1、碘盐监测:根据县地慢科要求,于4月10日前完成采集60户食盐样品,做好半定量检测并及时送县地慢科进行全定量检测。

五、加强宣传教育:【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1.在查螺期间开展血防宣传教育,在各村张贴县政府《关于发动群众识螺.查螺.报螺》的布告,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发动群众报螺,对报螺点进行现场鉴定并作好记录。对积极报螺者给予适当奖励,并继续开展对中小学生“三个一”活动,(即上一堂血防知识课,放一次血防录像,组织一次查螺)。在组织学生查螺时必须有老师带队,确保安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血防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科学性的认识。

2.利用碘缺乏病“宣传日”采用广播、黑板报、宣传资料、上街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长期开展,确保居民食用合格碘盐,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消灭地方病的危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巩固监测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领导、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确保地方病防治成果长期巩固。

第4篇: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20XX年我镇的地方病防治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和省、市血(地)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根据《绵竹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20XX-20XX年)》和《绵竹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方案》的防治目标,紧紧围绕接受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标准考核验收(CB15976-20XX)开展各项工作。根据《绵竹市二O一三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的要求,现将2015年我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任务目标

20XX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接受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验收(CB15976-20XX)开展各项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播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巩固传播控制达标成果,积极推进20XX年我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工作进程,完成并接受2015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考核验收。

1、不发生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和病畜;

2、20XX年阻断达标考核验收前全镇11个流行村继续保持查不到活螺;

3、全镇完成市地办下达的查螺83万平方米,巩固成效灭螺46万平方米。

二、实现20XX年阻断达标迎检具体工作步骤

1.1月以镇政府名义下发《20XX年血防工作计划》;

2.2-3月镇政府组织召开20XX年血防工作会及部门协调会,安排部署20XX年血防工作,研究血防阻断达标事宜,20XX年血防工作会议,会上与各村签定《20XX年度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参加人员各村主任、村医生以及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一把手”工作制和问责制,督使“一把手”领导亲自过问和参与。

3.4-5月各村开展螺情调查、药物灭螺工作和适宜灭螺技术推广(黑色地膜灭螺、荣宝灭螺);各村泥沟类型的有螺环境60%以上必须采用泥敷法药物灭螺,全镇落实一个村的几处环境做好灭螺现场试点,组织流行村相关人员现场参观学习。

4.6-7月镇开展阻断达标自查工作,完成并提交《20XX20XX年绵竹市镇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报告》和《20XX20XX年绵竹市镇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技术报告》,报至市血防阻断达标办。

5.8-9月各项阻断达标资料按要求准备就绪。

6.10月接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检查验收。

三、年度目标工作任务

篇四: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5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五: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6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计划

一、工作机制

1、由县农业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主要负责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免疫抗体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的监测工作,负责病原学监测样品采集和送检工作。

2、采取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按国家监测计划的要求,按时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集中监测任务,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同时要把监测工作和免疫工作相结合,当发现动物群体保护水平下降时,通知立即补免;当发现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及时报告,并落实强化免疫措施;对阳性动物群体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对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阳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发现疫情隐患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3、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月1-7日报送动物疫病监测月报,8-14日报送动物疫情月报。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传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监测计划安排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家禽及野生禽鸟。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

3、集中监测数量:根据全县2月份、8月份实际禽类存栏量的0.1%来确定。其中,商品代饲养场户不少于4个(其中水禽场户不少于2个,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拭子样品总量均应不少于100份;1个猪场(血清和鼻腔拭子各≥20头份/场),野鸟新鲜粪便样本≥10份;对发现的死鸟要全部进行检测。

4、检测方法:血凝抑制试验

5、监测结果处理:结果为阳性的家禽及其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如复查结果仍为阳性,再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二)口蹄疫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猪、牛、羊。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集中监测数量:种畜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存栏50-300头饲养场户:3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屠宰场采1个场的血清样品和淋巴结(血清样品≥10头份/场、淋巴结≥10头份/场);散养户采2个村,每村监测猪、牛、羊血清样品(每个畜种≥5头份)。

4、检测方法:0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亚洲I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

5、监测结果处理:结果为阳性的,需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如复查结果仍为阳性,除0型口蹄疫外,样品再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和病原分离鉴定;对阳性畜进行扑杀,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2监测时间:在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

3、集中监测数量:种猪场:1个场(血清样品≥30头份/场);散养户;采1个村(血清样品≥10头份/场);采集流产、死胎及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料组织不少于10份,采样部位为肺、淋巴结、脾脏、肾组织。

4、检测方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猪场采取净化措施。

(四)猪瘟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集中监测数量:种猪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商品猪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散养户采2个村(血清样品≥10头份/场);采集流产、死胎及以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料组织不少于10份,采样部位为肺、淋巴结、脾脏、肾组织,可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监测采样相结合。

4、检测方法: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ELISA方法。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猪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五)鸡新城疫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鸡、鹌鹑等家禽。重点对养禽场的家禽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阳性样品及时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

3集中监测数量:每次集中监测采集所有商品代饲养场4个(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以上血清样本、拭子样品总量不少于100份。

4检测方法:免疫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禽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六)布鲁氏菌病监测

1、监测范围:所有乳用牛、羊。

2、监测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并在11月底前完成,具体监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02)进行,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4、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家畜应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监测到的阳性场定期进行跟踪监测。

(七)牛结核病监测

1、监测范围:所有乳用牛。

2、监测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并在11月底前完成,具体监测时间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检测。

3、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

4、监测结果处理:检测结果阳性的牛应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监测到的阳性场定期进行跟踪监测。

篇六: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5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6314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