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发言稿 >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08-17 11:16: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共6篇)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发布了我国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并对此进行解读。他表示,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盛来运:...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发布了我国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并对此进行解读。他表示,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盛来运: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

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产量略有减少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夏粮总产量略低于最高年份2015年,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473万吨,下降3.9%。生猪存栏40203万头,同比减少3.7%;生猪出栏31959万头,同比减少4.4%。

二、工业生产稳中略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47%。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17亿元,同比下降0.7%。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91089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085亿元,增长20.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824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2.4%,自筹资金增长1.4%,利用外资下降7.2%。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202亿元,同比增长25.1%。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5%。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5.6%。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增长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24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889亿元,增长11.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683亿元,同比增长11.2%,商品零售139455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6857亿元,增长7.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环比增长0.92%。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367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

五、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6月份,进出口总额20378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11745亿元,增长1.3%;进口8633亿元,下降2.3%。贸易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为出口

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上半年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0%、7.8%和4.7%。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上半年进口铁矿石4.94亿吨,增长9.1%;原油1.87亿吨,增长14.2%;煤1.08亿吨,增长8.2%;铜274万吨,增长2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28.2%,鲜菜价格上涨18.2%。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8%,6月份同比下降3.4%,环比上涨0.2%。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工收入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505元,同比名义增长8.3%。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09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3%和7.2%,快于东部地区0.9和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5%,快于东部地区1.8和2.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5.2%。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2元。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2.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7和13.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发布的上半年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下面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篇二: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6年经济预测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经济走势展望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消费方面,网上商品零售、通讯类商品、旅游等领域消费高速增长,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出口保持正增长,而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下降。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显著,多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而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

重庆和贵州两地逆市上行,实现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长,领跑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相对平稳,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长区间;辽宁、山西等资源型、重化工业大省下行压力较大,减速幅度大,增速低于3%,甚至其省内部分地市出现负增长,情况极不乐观。

企业景气分化,同一行业内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上市企业紧抓市场、政策机遇,发挥其规模、品牌等优势,发展相对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

民生持续改善,收入就业指标表现较好。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5.2%。居民收入实现了“两个高于”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6367元,同比实际增长7.7%,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3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结构性通缩压力加大。受新拉涨因素不足,及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全年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低于2%,个别月份低于1%,物价总水平平稳。但受国内需求总体偏弱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生产领域中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5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大,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风险已较为突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4.7%,较上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更低,新开工大项目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受到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经济增速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致使部分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

同时,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动服务意识差,仍然存在投资项目需要各部门串联会签审批现象,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低也影响稳增长措施的落实。

二是市场出清困难。截至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负增长记录,且伴随经济增速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局面缓解难度进一步加大,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

1 —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到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 47.5%。10月份,全国22个城市5大类品种钢材社会库存环比有所上升。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830.81万吨,比上月增加26.93万吨,上升 3.35%。当前急需通过市场出清恢复市场供需平衡。

但受过剩产能行业重资产技术经济特征、地方政府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和清除“僵尸企业”仍面临种种困难。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是就业压力逐步凸显。今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就业稳定,但受资本市场波动、总需求低迷影响,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在下行,10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已较7月份的年内高点降低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

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部分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目前勉力维持的就业局面可能会被打破,部分隐藏性失业可能会显性化,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可能将对明年的就业稳定造成影响。

同时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调研中反映,图书、服装、家电等产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四是金融风险加大。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效益恶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金融领域传导。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逐季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连续16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进一步升至 1.59%,环比上升0.09%,同期拨备覆盖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集资问题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016年投资增长可能降至9%左右。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一是企业经营景气度下降影响投资积极性。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解释。

201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负增长,较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恶化抑制企业扩大投资。且上半年受益于股票市场持续活跃,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若去除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利润数据显示的还要差。

二是产能过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资动力不足。从今年行业统计数据来看,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且伴随经济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三是高新制造业规模尚小,难以提供足够投资支撑。全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出全部制造业投资近4个百分点,但其占比不足10%,对制造业投资增长拉动较弱。

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一是当前的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虽然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增速连续多月

提高。但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都连续多月负增长,仅有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正增长。

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1%。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上行是结构性上行而非整体上行。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景气上行更多,三四线城市低迷。从房屋购买结构看,改善型住房景气度高,而刚需房和高端房类的景气度相对较低。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下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回落2个百分点。一是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明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次下降,则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将受到极大约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新预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资竞争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

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7%,高于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但年度比较来看,却是持续减速。二是受失业显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信心可能有所减弱。三是一些热点消费可能减速。首先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效应减弱。其次,今年受黄金价格波动及股市波动引发的避险情绪增强的影响,三季度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金银珠宝类消费大幅走强,平均增速达到13%,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

一是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报告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复苏会有所减弱,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环境优化和低基数可能提高出口增速,进口可能低速增长。今年进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致,进口数量降幅不大。预计明年进口数量将窄幅下降,价格影响降低,进口实现低速增长。

总体来看,明年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篇三: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上半年我市经济形势分析汇报

上半年我市经济形势分析汇报

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要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升势头,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9%,提高6.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8%,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5%,提高3.2个百分点。此外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0%,财政总收入增长32.4%,增幅虽比去年同期略低,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一)产业发展来势较好。

农业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共出栏生猪138.77万头,同比增长2.0%。粮、猪等主宗农产品价格今年来一直较为稳定,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早稻、晚稻、晚优稻价格每50公斤分别为108元、122元、138元,分别上涨13.6%、24.5%、27.8%;生猪价格目前为每公斤15.4元,较春节前上涨5.5%,较去年同期上涨53.6%。主宗农产品价格看好,加之中央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预计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57万亩,较上年增加1.4万亩,其中优质稻70万亩,超级稻17.25万亩。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19个。一季度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3.3%。

工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2.66亿元,同比增长42.6%;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20.1%。其中高加工度产业实现增加值41.22亿元,增长33.9%。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65亿元,增长57.6%。工业运行特点:一是重点产业贡献突出,拉动作用强。全市六大重点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4%、36.0%、74.3%。二是骨干企业来势较好。全市16家骨干企业有13家实现增产,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60.49亿元,增长43.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三是园区工业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全市园区一季度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7.89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九华示范区一季度完成产值过亿的企业有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一季度完成产值42.2亿元,增长70.4%。高新区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增长58.6%。

服务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均呈稳中求快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2%,旅客周转量与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21%与12.4%,旅游总收入增长40%。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6亿元,增长13.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6.7个百点。

(二)需求增长保持强势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引领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1亿元,同比增长36.9%。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是在建重大项目。一季度,全市投资完成额上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有19个,同比增加12个,完成投资额20.11亿元,增长8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1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今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松动。但从目前我市情况看,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尚好。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81亿元,增长25.9%;商品房竣工面积32.22万平方米,增长68.1%;销售面积30.28万平方米,增长4.7%,实现销售额9.32亿元,增长28.4%。今年国家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购房者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抑制了刚性需求,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投资性需求也产生影响,从目前我市情况来看,老百姓持币观望的意愿增强,预计后期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房屋面积、竣工房屋面积增长可能会放缓,全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平稳运行的状态。

消费持续活跃。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46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增长34.5%。农村消费市场零售额大幅增长主要受“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一季度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81万台,实现销售额1.75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增长90%以上;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总量达2.77万台,实现销售额0.97亿元。

出口强劲恢复。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36亿美元,同比增长77.0%。其中出口总额2.09亿美元,增长79.9%。我市外贸企业已逐步摆脱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出口恢复性增长势头强劲。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工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89亿元,同比增长48.5%;

其中利润7.72亿元,增长47.6%。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41.9%,

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长3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稳定,增幅均在30%以上。

(四)经济增长活力增强

招商引资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4.4%;内联引资31.3亿元,增长52.6%。年初组团参加央企对接活动,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达140亿元。

非公经济较为活跃。一季度全市非公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同比增长23.1%,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完成39.2亿元,增长70.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6%,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

园区发展势头喜人。至3月末,全市共有入园企业920家,其中投产企业634家。一季度全市园区共实现技工贸收入204.6亿元,增长81%;实现财税收入7.1亿元,增长42%。

(五)民生得到新改善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季度全市财政支出中教育、卫生、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4.9%、125.7%、30.6%;环境保护、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倍、5.5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70.3%。

劳动就业稳步扩大。通过实施五大就业工程和开展“春风行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就业。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2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02元,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1197元,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达39.9%,增长24%,拉动农民收入增长9.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全市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了开门红,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隐忧和问题,值得重视。

(一)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隐忧

一是企业流动资金更趋紧张。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已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导致投放的社会信贷总量缩减。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虽较年初增加26.21亿元,但同比少增10.36亿元,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应收帐款大幅增长。至3月末,全市工业企业应收帐款达113.45亿元,同比增长49.6%。在货币政策趋紧,银根紧缩的背景下,应收帐款的过快增长,不仅使企业流动资金更趋紧张,同时也增添了企业经营风险,部分企业将面临资金链安全的压力。二是工业运行成本攀高,企业增效难度加大。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上调,导致企业购进成本和融资成本走高。据调查,一季度煤炭均价同比上涨15%左右,其中电煤上涨30%以上;汽油、柴油年内已两次调价,价格分别提高850元/吨和750元/吨。全市金融机构授信规模受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后,贷款利率同比上浮5%-10%,加大了企业财务运营成本,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了挤压。

(二)新开工项目不足,投资后劲仍需加强。

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229个,较上年同期减少4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06亿元,同比减少46.1%。新开工项目中,计划总投资上亿的项目为零,而去年同期有9个。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8.09亿元,同比下降24.5%。

(三)物价高位运行,后期潜在上涨压力较大。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以及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市物价一直高位运行,1-3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5.0%、5.8%、5.5%,1-3月累计同比为105.4%。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类,涨幅分别为9.1%、10.1%。食品类中涉及的16个种类,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鲜菜上涨19.6%,居各类之首;其次是粮食,涨幅为15.1%;此外油脂、干豆及制品、蛋类、肉禽及其制品涨幅分别达13.2%、11.8%、11.7%和11.6%。居住类中住房租金价格、水电燃料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8%与5.9%。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当前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国内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二是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粮价上涨将带动相关食品乃至蔬菜等农产品及工农业产品成本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助推物价上涨;三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成本上升,各省的最低工资已经平均上调了15%-20%,工资成本普遍上涨,自然会推动产品价格普遍上升;四是国内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抑制,可能使部分资金转向消费领域,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针对目前我市物价情况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综合分析,我市后期cpi上涨的潜在压力较大,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价格涨幅在5%左右。

三、对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的判断

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复苏一直受发达国家高失业率、欧美国家债务危机、西亚北非等国家动荡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不确定性。而且,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油价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但是,世界经济并未因此呈现消极状态,全面持续复苏态势仍然保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月5日公布的中期经济初评报告显示,除日本外的六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比预期强劲,尤其中国等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

从国内环境来看,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高位运行,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较大,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但是在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会改变。一季度全国gdp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总体良好。

从自身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仍是我市经济社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建设,我市具备城市建设加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的氛围浓厚等其他中部城市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运行。

四、措施建议

【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深入调研,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对基层企业,尤其是目前停产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抓好投资项目的落实与协调,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加大“三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投入力度机遇,积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和沟通,大力争取国家对市重点项目和产业的支持,确保中央投资稳定增长。二是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破解我市发展的资金瓶颈。三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三)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逐步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二是继续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重点。组织实施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行“两型化”、低碳化改造。三是加强管理节能。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

(四)抓好价格监控,遏制物价过快增长。

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调控物价的政策措施,遏制物价过快上涨。一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扶持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米袋子”、“菜蓝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储运体系,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串通定价、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三是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严控地方调价项目。四是完善因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确保困难群众生活稳定。

篇四: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区农村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概况及特点

2016年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52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20.19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7.95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1.12亿元,增长4.9%;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637元,同比增长11.9%。

今年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畜牧业生猪、家禽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粮食产量略有下降。

二、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形势分析

(一)粮油生产概况

2016年,全区粮食播栽面积4.67万亩,同比增加1.5%;粮食总产量20.56万吨,同比下降0.9%。主要原因是:大春生产稻谷、玉米、高粱扬花期雨水过多,影响了产量。如稻谷今年平均单产为633公斤/亩,同比每亩减少12公斤,下降1.9%。所以今年稻谷产量为13.66万吨,同比下降1.8%。

油菜籽种植面积3.12万亩,产量3849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蔬菜生产概况

蔬菜播种面积15.20万亩,同比增加2820亩,增长1.89%。产量达到37.99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长5.11%。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力量。着力提升设施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共计面积3万亩;积极培育良繁基地,目前在全区建设有升降温设施的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面积达到2万平米,优质种苗辐射面积较大;加快“三新”技术应用,引进示范推广蔬菜等新品种,推广蔬菜高效立体栽培,探索“粱+菜+油”等新模式14项。

二是,积极创新产销新型对接模式。以农民专合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直供直销、农店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都有效保障了菜篮子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流通,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畜牧业生产概况

区2016年出栏生猪41万余头,同比基本持平;出栏牛840头,同比增长16.5%;出栏羊3.3万只,同比增长4.28%;出栏家禽270.5万只,同比增长3.09%;出栏肉兔23.66万只,同比下降4.4%;禽蛋产量1882吨,同比增长3.01%。

1、生猪生产情况:加大项目引导,加大对老旧猪场的新、改、扩建,加大猪场优质种猪的引进,提高了猪场的生产规模及养殖生产效率。2016年到2016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约340万元,完成新建扩建猪场41个,新改扩建标准化猪舍面积1.52万平米,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1万元,引进优质种猪698头,可年增优质仔猪约1.5万头;投入344万元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建设圈舍面积3900平方米,示范并带动一大批生猪养殖场的发展。

生猪价格回升温和对市场行情好转的预期,养殖户养殖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及出栏量均快速增加。

2、家禽生产情况:与生猪市场行情不同,近年来家禽市场行情较为平稳,林下鸡等优势特色家禽养殖价格优势明显,从事家禽规模化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及规模不断提升。

林下散养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根据近年来价格监测统计,散养土鸡价格从2016年到2016年9月,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价格从最初33.71元/公斤一路上升到2016年42.40元/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从育雏到市场一整套产业链。从2016到2016年,主要发展有以下养殖乳化基地:魏坝养殖专业合作社魏坝林场土鸡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优质林下散养鸡约5万只,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可年出栏林下鸡10万只以上;通滩镇团结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鸡约3万只;泰安阳院子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可年出栏林下鸡2万只以上;分水、弥陀、江北、华阳等地配套建成了一批家禽乳化和专业育雏场(厂),市场行情看好。

农户散养家禽的积极性提高。我区家户普遍有散养家禽的习惯,多利用房前屋后竹林、荒山、坡养殖鸡鸭,现在禽苗有专业场进行乳化、脱温和前期免疫,养殖成活率及管理劳动强度大量下降,加上市场价格上升,养殖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升。

三、国家强农惠农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公益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亩补贴14.75元。

2、贯彻落实情况:

林业和财政等部门明确责任,做好联动,共同推进。根据省、市核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资金下达计划,由区农林局提供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给区财政局,区财政局直接将生态补偿资金划拨到各镇、街(景区)财政所,各镇、街(景区)农林站提供兑付花名册给财政所,财政所将补偿资金划到信用社,信用社凭花名册发放到农户(或集体帐户),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

公示公开,公正透明。在兑付前,各镇、街(景区)对领取生态补偿资金的名单、补助标准、补助面积、补助金额以及管护完成情况在项目村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资金封密,拒绝现金。补偿资金实行封密封运行,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或集体帐户),拒绝现金支付。

3、存在问题:上级下达的公益林面积与我区天保二期工程上报的面积不一致,个别镇、街有不按时、随意变动林权权利人姓名和面积来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的情况,林农的森林管护意识差,生态效益补偿涉及的林农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较低。

(二)粮种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与方式:玉米、小麦、青稞、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资金实行直接补贴方式,即根据2016年实际核实的种植面积和补贴标准将资金直接发放到种植农户或其他种植者。

2、贯彻落实情况:

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实际种植面积的终审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所在行政区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具体以村为基本单位开展实际种植面积的登记、汇总、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农业部门提供的经过终审确认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提供的补贴清册,原则上通过“一卡(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到种植户和其他种植者。在个别不具备“一卡(折)通”发放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但必须规范发放的程序和办法。

3、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征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了上级拨付资金的面积大于核实的面积,由此产生了剩余资金;由于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当年不能到位,导致上访事件发生;由于种粮大户补贴作物种类太少,导致我区种粮大户数量少;按现行政策,种粮大户补贴仅限于水稻、玉米和小麦,而我区高粱作物未纳入补贴范围,制约了我区种粮大户的发展;个别乡镇的个别村未进行公示;个别乡镇资料建档不完善;个别乡镇个别年份存在发放现金;个别乡镇良种补贴款发放不及时。

4、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台农业机械(其中国30%,市补10%1,区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筹50%)的标准执行。

(2)贯彻落实情况:

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区2016年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并与各镇街(景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积极加强与区财政的衔接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协调经销商,确保补贴政策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手中。

(3)存在问题: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大、中型及大功率机具在我区的推广很艰难,导致整个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从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地域等因素来看,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处于农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售后服务来看,部分经销商售后服务跟不上,机具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不能及时到位,用户反响较强烈;镇街(景区)购机补贴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对操作系统不熟悉,操作设备陈旧。

四、2016年农民增收完成情况,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情况

2016年,区农村住户调查共9个点,90户,根据结果显示,全年我区农民现金收入11637元,同比增长11.9%,呈现出较快速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增势迅猛,成为全区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2016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29元,同比增加1038元,增长20.0%,占农民纯收入的53.53%。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我区轻工业园区、酒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引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等因素,使用工量大幅增长;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2、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有效来源。2016年,全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4738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3.2%,占农民纯收入的40.71%。增长原因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的自然灾害较少,特色产业发展如蔬菜、规模养殖、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促进了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发展。

3、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有效来源。随着各项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及助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农村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2016年,我区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元,增长11.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

1、收入渠道狭窄,依赖性强【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我区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大块,两项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过大,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尤高;家庭经营中又以一产业为主,对劳务、农牧业产业依赖性过大。

2、家庭经营比重失调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一产业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过大,没有二产业收入,三产业收入基数小。二产业发展不够,三产业比重偏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本地就业,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农民增收。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创收能力差

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只能以传统方式种养,不能靠科学致富,所以种养殖业效益低;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素质较低,多从事体能型工作,技术含量低,收益不高,且就业竞争力差,容易失业。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面临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一)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以及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在家务农的农民均为老年人,土地上所产生的效益差;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区的农村经济要保持稳定发展,应在提高土地效益和发展龙头企业上下功夫。

(二)土地流转中的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部分业主有怕的思想。很多业主搞开发要求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协议,认为这样更可靠,办事情更方便。

2、流转合同主体错位。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主体是承包农户,少数乡政府、村组织由于推进规模经营心切,越俎代庖,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法律手续不完备,容易产生纠纷。

3、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为土地转让、互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区至今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服务中心,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

4、管理力量不足。目前农经管理体制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形势的需要。

(三)畜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畜牧经济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阶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土地瓶颈的制约。区是市主城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相关园区、旅游区、住宅区不断建设,适合猪场建设的区域大量缩减,养殖用地审批越来越困难;二是经济瓶颈的制约。由于大多养殖户原始积累比较少,规模养殖场建设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甚至要上千万,业主筹资困难;三是环境保护瓶颈的制约。目前采取的沼气和干粪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方法简单不够彻底,而新型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发展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巨;四是技术瓶颈的制约。大多数养殖业主对规模养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观念、饲养模式还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标准化养殖推广使用仍然困难,养殖户参与意识不强;五是人才瓶颈的制药。从事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区的规模养殖场户中,懂技术、善管理的少之又少。因而,对市场预测准确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差、新技术应用推广慢,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进程。

篇五: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全区经济运行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区坚决贯彻“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在稳定中运行

(一)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主要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长1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比上年增长1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2016年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5%、4.8%、2.9%和4.9%。粮食产量达到20.5万吨,已连续9年保持在20万吨以上,产粮大县地位稳固。江南片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初见成效,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3个,蔬菜、高梁、水果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到48万亩,2016年蔬菜、高粱、水果累计实现产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蔬菜实现产值11.30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37.0%,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贡献率为49.2%,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产业优势明显。

工业经济稳健回升。2016年区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比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1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8、2.5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县区中列第5位。白酒龙头老窖集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成立电商销售公司,与酒仙网等白酒专业电商开展营销合作,推出老窖婚庆定制酒、“三人炫”等网络专销产品;区属白酒加快发展,泸窖酒业2条白酒包装生产线建成投用,新建窖池198口,新增白酒酿造产能500吨、白酒包装产能1800吨,白酒产业增速趋稳。长液全面投产,华宇钻采设备产业园和瑞奥机械完成技改扩能,城坤实业完成重组,中恒建材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年白酒、机械、建材三大支柱行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个百分点。酒类、机械、建材行业分别较上年增长12.6%、9.6%、22.6%,机械和建材行业稳中有升,对工业稳定增长的支撑贡献逐步扩大。百草堂、天植药业等现代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5%。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2016年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1-12月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总量、贡献率在全市各县区中均位居第1位。其中106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拉动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个百分点。华润购物中心(全球500强第143位)正式入驻;轻工业园区万诚国际中心引进的红星美凯龙企业完成平场,一期项目启动建设;融豪翡翠城健身中心试营业;诚通物流成功申报3A级物流企业,中远物流泸酒发展区包材JIT配送中心、诚通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顺利通过市上验收。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佳乐世纪城中国金融中心揭牌成立,引进乐山商业银行和9家投资公司、小贷公司入驻城西金融街。目前我区列入统计的银行增加到13家,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高出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8.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服务业增长4.4个百分点。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酒城乐园建成投用,成功举办油纸伞文化节,年接待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华阳西岸田园party开园迎客,首日接待人数近万人。全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5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4.27亿元。

(三)保障要素激发增长活力

投资要素保障有力。2016年,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实施枇杷沟、前进上路等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改造棚户区4074户。实施农村征地拆迁项目15个,征收土地9520.92亩。蓝田旧城改造项目完成二组团二期主体工程和东升路杆管线迁改。通滩温泉和风情古镇项目完成招商引资、温泉探矿权申报和项目规划设计。25个市属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27.61亿元。忠山隧道141户全部完成征收,城西、城南、黄舣高速路连接线完成扩建征地和建设,隆纳高速西二期建成通车,产城大道完成建设范围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分水岭高速互通完成跨线桥建设。2016年全年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31、78.32、199.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9%、0%和44.1%,一、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2016年区累计入库新开工投资项目12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个,累计完成投资1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9%,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9.6%,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2.9个百分点。新入库项目个数的增加,投资规模的扩大为我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目前我区亿元投资项目共计114个,实现投资额227.1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0.8%,大项目拉动经济提速效果明显。

招商成果继续扩大。围绕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链招商,积极参加“酒博会”“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大项目、大企业。世界500强华润集团、红星美凯龙等4家国内500强企业成功落户我区。引进领秀滨江城市综合体、妙典酒业等亿元以上项目42个,邓氏桂圆、丹林梨花源农业观光等500万元以上项目83个。全年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136.53亿元,增长16.5%;引进省外国内到位资金68.67亿元,增长16.5%;到位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5.0%。

资金供给较为充裕。2016年区银行存贷款实现双增,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56.81、39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29.0%。我区始终把企业作为稳增长核心,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召开重点企业家座谈会,组织政银企对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争取并兑现企业扶持资金3800万元,推荐酒类企业担保贷款1.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30亿元。

就业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区大力促进业工作,继续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3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54万元,扶持创业人数1322人,实现带动就业3391人,成功创建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2个,市级信用社区11个。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3.2%,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看,八大类指数呈“四升四降”格局。其中烟酒、家电、交通通讯和文化娱乐类价格分别同比下降0.8%、1.0%、0.6%和1.3%,食品、衣着、医疗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4%、2.7%、5.2%和0.2%。

二、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6年区在经济换挡减速的同时,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5.8:64.6:29.6调整为5.5:64.6:29.9。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1.6%、71.6%、26.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8.2、3.0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跃

2016年,区实现非有公制经济增加值194.1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1.5%,高出GDp增速0.1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税收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开放,民间资本活力得到不断释放,民间投资在陆续实施的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激励下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10.31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4.8%,比上年增长5.9%,对全区投资的贡献率为95.9%,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7.5个百分点。

三、质量与发展同步

(一)三个收入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6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加2648元,增长10.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实现平稳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6.9%、9.1%、122.3%和20.9%。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增长11.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0.0%、3.2%、1.6%、11.2%,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GDp同步增长。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11个镇街财政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3.3%,8个镇街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千万。

(二)民生优先促发展

立足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累计支出民生资金17.9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1%,全面完成民生工程76项目标任务。教育三年攻坚工程完成投资3.4亿元,新改建学校41所,职高、习之学校建成投用,城西教育组团加快推进。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探索建立工作推进新模式,八大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签约4000余户,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枇杷沟改造签约达93%。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开工10000余套,建成1550套,许多被征地拆迁群众得到有效安置。农村公交全覆盖工程新改建通村公路55公里,新增农村公交线路9条,农村公交覆盖面达63%,农村群众反映的出行难得到有效缓解。江北片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江北、方山4个镇8万余人用电“同网不同价”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敬老养老工程新增社会养老机构8家,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7.4%。

四、经济发展前景预判

2016年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水平均高于全国、全省,但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增幅低于全市水平,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的其他指标对照市下达目标仍有差距,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主导产业遭遇困难,工业发展整体疲软,现代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等问题。展望2016年,在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宏观大形势下,经济发展也将有所放缓,高基数快增长的压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发展年”主题,深度对接国家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把握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把握好明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可能,突出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在做优存量中提升实力,在做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做优白酒产业,做强机械制造业。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围绕构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大力实施“双千”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掌握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促进全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加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篇六: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2016公司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

文章标题:公司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

DYYS公司2016年上半年生产运行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

年初,根据省市经济会议精神,DY公司及时召开了职代会和会议,提出了力争实现阴极铜突破2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的“三突破”目标。

上半年,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生产运行情况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生产经营实现“双过半”。其中主要产品产量、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1、产值、利税、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上半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亿元,为全年计划的96.53,同比增长111.5;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00.9;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41.1。产值、利税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主产品价格的上升和主要产品产量的增加。

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全部达到计划要求,其中阴极铜、硫酸、白银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矿产粗铜完成万吨,为年计划的48.02,同比持平(因新系统检修影响,上半年矿产粗铜、硫酸产量未能实现任务过半,但超过进度计划要求)。阴极铜完成万吨,为年计划的51.14,同比增长19.61;黄金完成公斤,为年计划的49.06,同比增长35.64;白银完成公斤,为年计划的51.78,同比增长49.57;硫酸完成万吨,为年计划的43.09,同比增长5.93。

2、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上半年公司技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技改投资万元。确保冶炼20万吨能力达标的3#转炉改造和制氧站扩能工程正在抓紧设备安装,万吨阴极铜生产系统建设已经完成厂房屋面吊装。促进矿山持续发展的铜绿山矿井下深部开采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扩大铜储量和可控铜资源的矿山边深部探矿及省内外找矿付诸实施。与民营公司合资建设的10万吨废杂铜再生利用项目正在抓紧落实前期。30万吨铜冶炼改造扩能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并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资建设的5万吨铜线杆项目正在商洽中。

二、下半年生产经营安排

尽管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形势良好,企业整体运行质量提高。但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铜金银等产品价格高位且波动频繁的价格风险。满负荷、高强度的生产,原料进厂、库存占用势必增加,一旦市场价格变化,将给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影响。二是产销平衡及生产组织难度大。进厂原料品质、均衡性无法保证,确保原料供应将是下半年的重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原料结构需要调整,冶炼粗、精炼能力的平衡衔接难度大。三是进入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大,任务繁重。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确保实现全年“三突破”目标。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生产组织协调,努力实现超产增效。千方百计克服冶化满负荷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矿山露天、井下生产能力及原矿综合品位下降等困难,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协调,努力提高日产水平,确保全年生产阴极铜万吨,矿山铜万吨,黄金斤,白银吨;硫酸万吨,铁精矿万吨。精心组织好产品销售,不断改进销售方式,拓宽销售领域,完善销售网络,力争全年实现利润、产品产量、产值、利税再创历史新高。

2、抓紧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实力。着重抓好冶炼改造、铜深加工、矿山基础建设、增储找矿、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今年7月底完成冶炼3#转炉改造和制氧站扩能工程,年内基本建成5万吨阴极铜生产系统,为明年阴极铜生产能力达到万吨打下基础。二是年内完成铜绿山矿露天剥离工程,井下深部开采工程达到进度要求。三是年内完成万吨铜冶炼改造扩能工程方案论证和报批报备等,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四是力争年内开工建设5万吨铜线杆项目。

3、加强节能降耗,实现管理增效。坚持把“严、细、实、新、恒、齐”的管理观念落实到各项管理中,向严格管理、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方向努力,促进公司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提高。一是不断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下半年,通过落实整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切实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防止管理出现漏洞。二是不断加强专业管理和定额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继续严格成本分析控制,并逐月逐季对比分析和考核兑现,确保冶化生产和矿山采选成本同比降低。三是加快综合利用的新产品开发,重点抓好贫化炉渣回收有价元素可行性研究,回收铜、金、银、钛等金属,并在阳极泥中提炼稀贵金属。

4、切

实做好安全环保。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及环保责任制的实施,重点加强冶化生产现场、矿山井下、露天深部、尾矿库等重点部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安全保护及责任意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公司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公司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报告。sN6

相关热词搜索:2016年后半年经济形势 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上半经济形势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fayangao/5668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