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大戟中药作用

大戟中药作用

2016-10-25 11:11: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戟中药作用(共5篇)中药功效及综合笔记中药学功效笔记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芨、白蔹、天花粉;藜芦反人参、沙参、党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狼毒畏弥陀僧、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牙硝畏三棱注: A为重...

中药功效及综合笔记
大戟中药作用 第一篇

中药学功效笔记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芨、白蔹、天花粉;藜芦反人参、沙参、党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狼毒畏弥陀僧、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牙硝畏三棱

注: A为重点药

第一章 解表药

概念: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内经有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发散风寒药:共13味药

A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之要药

A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温一身之阳气(心阳、脾阳、肾阳)

A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苏梗对气滞型的胎动不安有较好效果。

B生姜:解表散寒、温肺止咳、温中止呕、解鱼蟹毒。 呕家之圣药 能解百毒

A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被称为夏月之麻黄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的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痒、止痉、止泻(肝脾不和型的腹泻)。 与秦艽同称为风中之润剂

羌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性善上行,治上半身风湿,入足太阳经,治后头、颈项痛

白芷: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有美白的效果。入足阳明经,善治头痛、眉棱骨疼痛,牙痛。

细辛: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有小毒,细辛不过钱。入足少阴经,善治头痛连齿。

藁本: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善治巅顶头痛

苍耳子:解表散寒、通鼻窍、胜湿止痛。 治疗鼻渊、鼻鼽之要药

辛夷:解表散寒、通鼻窍。 治鼻渊之要药。 既能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麻黄、香薷 。

既能解表、又能入胃经的药物:紫苏叶、生姜、香薷。 既能解表又能通鼻窍的药物: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既能解表又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羌活、白芷、细辛、藁本

2疏散风热药:共10味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利咽透疹。 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热解毒,宣肺祛痰。 还可以润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息风止痉、明目退翳。 蝉蜕也有止痒之功。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也可祛风湿、止痛。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常搭配黄芩,小柴胡汤。

升麻:疏散风热、透疹、升举阳气,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通经活络。 葛花有解酒的作用。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入心经。

既能解表又能透疹的药物: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

升麻、葛根

既能解表又能升阳的药物:柴胡、升麻、葛根

第九章 清热药

概念: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内经有云:热者寒之。

1清热泻火药:共8味药。清热泻火药用以治疗热在气分,其表现为大烦、大渴、大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组成白虎汤,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表现为大烦、大渴、大热、脉洪大有力 张锡纯善用石膏,首创石膏阿司匹林汤。宜打碎先煎。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常配合黄芩使用,治疗虚热。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泻火效果比天花粉好。常用于治疗肺痈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生津效果比芦根好。现代研究发现,天花粉的针剂可导致妇女流产。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可以治疗心

火上炎和心火下移小肠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清三焦之热,尤善清心火。治疗黄疸效果较好,常搭配大黄、茵陈蒿等药同用。治热病火毒炽盛,可搭配三黄,组成黄连解毒汤。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可以降血压 泻肺胃之火的药物: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 泻心火的药物:淡竹叶、栀子

泻肝火的药物:夏枯草、决明子

2清热燥湿药:共7味药

A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上焦之热。 肺、胆之热。 为治肺热咳嗽之要药。治疗血热导致的胎动不安。【大戟中药作用】

A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清中焦之热,心、胃之火。三黄中最苦寒的药。治泻痢之要药,常搭配木香组成香连丸。

A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清下焦之热,肾之虚火。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与椿皮的区别

中药的作用及功效
大戟中药作用 第二篇

中药的作用及功效 清热解毒的安神药是:朱砂

1.咸味作用: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2羌活主治:祛风湿、散风寒、止痛

3.葛根升麻共有的功效是: 发表、升阳

4.夏枯草清肝火又能——明目

5龙胆草功效是:清热燥湿

6.射干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又祛痰、散结

7.具有清热解毒,熄风定惊的药物——蚤休的功效是: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毒蛇咬伤、跌打肿痛、肝热生风、惊风、高热神昏》

8.五加皮的功效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 (风湿痹证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善补肝肾,为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又利水消肿。

9. 具有驱风通络,凉血消肿的药物是:络石藤 祛风通络 又凉血消肿

10.砂仁配木香是:化湿行气、调中止痛

11.萆薢的功效是:湿热淋痛, 又活血通经 ,瘀血经闭

12.茵陈的功效是:清热利湿退黄,善清利疏理,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兼治湿疹、湿疮。

13.莱菔子的功效是:消食化积 善消食除胀,食积胀满,又降气化痰 痰壅咳喘

14.6.6肝病患者忌服----贯众?雷丸?南瓜子?使君子?苦楝皮? 是苦楝皮苦寒有毒,能伤胃损肝

15.虎杖的功效是:血滞经闭、疮痈肿毒、胸痹腹痛又活血定痛、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泻下通便、利胆退黄,为烫伤、毒蛇咬伤要药。

16.五灵脂的功效是: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17.降气化痰,疏散风热的药物是:前胡, 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寒热,{性微寒,又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及痰热咳嗽)

18.全蝎研末内服的用量

全蝎、蜈蚣:研磨吞服 每次 0.6—1g

19.石菖蒲的功效是:开窍祛痰、宁心安神, 开窍祛痰力强,用于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又化湿和胃(湿浊中阻、噤口痢

20.补气健脾炒用,燥湿利水生用的药物是: 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21.沙苑子的功效 是: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养肝明目 ----兼补肾阴,为平补阴阳之品。又补脾止泻。

22.墨旱莲的功效是:肝肾阴虚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长于清热、凉血、止血。(阴虚发热、血热出血)

23.蟾酥的功效是:善解毒止痛(咽喉肿痛)又开窍醒神(夏月痧胀腹痛吐泻) 性温,有毒,消肿止痛

24.腻膈碍胃的药物,伤津伐胃的药物是:甘味药

25.使药、臣药的含义是:使药是1,引经药2,调和药.1,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2 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摇物.

26.蒿本、防风、蔓荆子的功效是:. 蒿本、风寒、风湿痹痛、头风头痛)主散太阳经风寒湿而归肝经(善治厥阴头痛,寒凝肝脉之脘腹痛)

防风、祛风解表 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药, (风寒、风热、风湿)又胜湿止痛、止痉 (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破伤风、小儿惊风)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27、垂盆草、蒲公英、鸦胆子、大青叶功效

垂盆草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蒲公英 消痈散结(善治乳痈、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又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鸦胆子 (热毒血痢) 又燥湿、杀虫、截疟、蚀疣

大青叶 凉血而消斑 (温毒发斑、口舌生疮)

28、茜草科,消肿散结的药物是: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消痈 (治疗消化道肿瘤)

29、大戟科,泻水逐饮得药物是:甘遂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药力最强(兼治风痰癫痫) 京大戟 ,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 泻下逐饮强于红大戟(兼治瘰疬痰核)

30、表证夹湿是:香薷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为“夏月麻黄”(治疗夏月感冒、阴暑证、署湿证)

31、肝肾亏虚胎动不安的药物是:杜仲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温补力强,为肝肾亏虚腰痛、足膝无力之要药。

32、木通、萹蓄的功效是:

木通 : 利水通淋又清心利尿 (口舌生疮)兼通经下乳, 关木通 : 长于清心火 (用量)川木通 :长于利水湿

萹蓄 : 利水通淋 { 又杀虫止痒 (湿疹、阴痒)

33、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小茴香的功效

干姜:回阳、散寒止痛 辛热入脾胃心肺 (亡阳证、脾胃虚寒 无毒力弱,回阳救逆须配附子,长于温脾阳(脾阳不足脘腹冷痛吐泻)寒湿痹痛) 又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附子:回阳、散寒止痛 { 又善补火助阳(命门火衰之证及阳虚水肿、外感、自汗、胸痹)辛热有毒入心肾脾 有毒力强,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入肝脾胃 {疏肝下气 治呕吐(胃寒、肝火犯胃呕吐)燥湿止泻 脾胃虚寒泄泻、脾肾阳虚五更泄、寒湿泄泻

肉桂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肾阳虚衰、脾肾阳虚;脾胃虚寒、寒湿痹痛、阳虚胸痹){善温经通脉(寒凝经闭、痛经、寒疝、阴疽)

小茴香:温中散寒止痛 { 又理气和胃 (寒疝腹痛、睾丸坠痛、胃寒呕吐)

34、乌药、化橘红、川楝子的功效

乌药 : 又温肾散寒,为治寒疝腹痛的要药及肾阳不足的尿频、遗尿。

化桔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食积、咳嗽) { 兼消食

川楝子 :又杀虫疗癣。治肝气郁滞之胁痛、腹痛、疝气痛,和虫积腹痛、头癣。

35、艾叶、槐花、白茅根的功效

艾叶是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多炒炭用,生用散寒止痛 (脘腹冷痛)

槐花 苦寒入肝大肠 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尤其便血、痔血)又清肝泻火、通便。(热结及肝热目赤)

白茅根是: 清热生津 、止呕、利尿 {偏入血分,凉血止血

36、三棱、鸡血藤的功效

三棱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血瘀气滞之癥瘕、经闭痛经、 性平、偏于破血,血瘀疼痛效佳。产后瘀阻、跌打损伤、食积胀痛)

鸡血藤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血滞经闭、痛经、手足麻木、风湿痹痛、外伤跌打)

37、杏仁、百部、苏子、葶苈子的功效

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善于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风寒、风热、肺热、肺燥、肺寒咳嗽均可用)。

百部 : 润肺止咳,用于多种咳喘(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尤肺痨咳、百日咳。又灭虱杀虫。

苏子 :(咳喘证、肠燥便秘){ 善于降气消痰 (痰壅气逆、上盛下虚之咳喘)。

葶苈子:(咳喘喘满、水肿) {大寒,清泻肺热以平喘,作用强。用于痰浊阻肺喘息不得卧之喘满,及胸水腹水。

38、磁石、朱砂、琥珀、代赭石、龙骨的功效

磁石重镇安神 辛咸寒入肝心肾(相须,心悸失眠无毒,长于平肝潜阳,宜于阴虚阳亢之失眠,也用于肝阳眩晕。

朱砂重镇安神甘寒入心 有毒,长于清心泻火,宜于心火上扰之失眠。

琥珀镇心安神 均入丸散 (心悸失眠/惊风癫痫 )无毒性平,治心神不安无论寒热,又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血滞经闭、癥瘕、小便不利)

代赭石 降气止呕 (气逆呕恶、喘息){ 长于平肝潜阳(肝阳眩晕),又凉血止血 (吐衄崩漏)。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长于镇惊安神用于心神不宁兼肝阳上亢者,又治惊痫、癫狂。

39、人参、龙眼肉的功效

人参 补气生津 甘微苦微温入脾肺 大补元气,为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安神增智(心神不安、失眠、健忘)

龙眼肉 补心脾、益气血 。

40、仙茅、杜仲、益智仁、骨碎补的功效

仙茅 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杜仲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杜仲又降压) {温补力强,为肝肾亏虚腰痛、足膝无力之要药。

益智仁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肾虚阳痿、不孕、遗精、遗尿、尿频;脾肾两虚泄泻) {温脾散寒为主,又开胃摄唾(口多涎唾)

骨碎补补肾 、活血、 止血、 续伤 (肾虚腰痛脚软、跌打损伤、金疮肿痛) { 功专补肾。(肾虚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41、麦冬、枸杞、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的功效

麦冬 :养阴清肺、 润肠通便 { 微寒,滋阴清热润燥力弱,又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胃阴虚口渴、 心阴虚、心火旺之心烦失眠)

枸杞子 滋补肝肾、明目 { 兼润肺(虚劳咳嗽)

巴戟天 补肾助阳、 祛风除湿 (肾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兼阳虚者) { 力缓 肉苁蓉 补肾助阳、 润肠通便 { 润肠力强

补骨脂: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补肾阳为主,又纳气平喘 (肾虚作喘)

42、莲子、椿皮、赤石脂、桑螵蛸的功效

莲子 甘涩平入脾肾 补脾止泻 、益肾固精 补脾力强,又养心安神 (心肾不交之虚烦不眠) 椿皮 涩肠止泻 苦寒,用于滑脱偏热者。又清热燥湿(湿热痢疾)止血、止带、杀虫

赤石脂 涩肠止泻 甘温,用于滑脱偏寒者。又收湿敛疮生肌(湿疮流水、溃疡不敛)止血、止带

桑螵蛸 固精、缩尿、止带 又补肾助阳(阳痿不育)

43、药性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44、影响中药有毒无毒的因素是 广义的毒的含义: ①“毒”为药物的总称

②“毒”指药物的偏性 (即治疗疾病又毒害人体)

③“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狭义的毒)

1. 确立依据: ①含不含有毒成分 ②整体是否有毒 ③用量是否适当

45、痰火互结结胸证,黄连配————

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肺 内服 燥湿化痰、外用散结消肿 燥湿化痰为湿痰寒痰证的要药。又降逆止呕,为呕吐 痰饮、胃寒、胃热、胃虚、妊娠呕吐

瓜蒌 甘寒入肺胃大肠 清润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为治疗痰热及胸痹的要药。 (热痰、燥痰咳嗽、胸痹结胸、乳肺肠痈,肠燥便秘)

46、大黄功效

大黄苦寒脾胃大肠肝心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攻下力强(多种积滞证及急腹证)又利湿退黄(湿热黄疸、淋症、 湿热痢疾凉血止血(高热神昏、血热吐衄)活血化瘀(瘀血诸证)

47、枳实药理作用 本品有调节肠胃蠕动,抗胃溃疡,抗炎,利胆,镇静,镇痛,抗过敏,升高血压,强心,增加心脑肾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利尿及兴奋子宫等作用

48、蒲黄的功效

蒲黄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内外伤各种出血及瘀血证){治瘀血出血无论寒热,又利尿 (血淋涩痛)。

49、郁金性能特点

郁金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泄降,入血走气,“为活血行气凉血的要药。能活血止痛止血,凉血清心又疏肝解郁、

治血瘀气滞热证为宜 活血破瘀、利胆退黄 (肝郁气滞、高热神昏、血热出血、湿热黄疸)

50、枇杷叶的功效

【大戟中药作用】

枇杷叶 清热化痰止咳 ,兼能润肺治燥咳,又和胃降逆 (胃热呕吐)

51、牡蛎的功效

牡蛎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心悸失眠,肝阳眩晕及遗精、遗尿 长于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兼心神不宁者,又软坚散结(痰核、瘰疬) 带下、崩漏、自汗、盗汗等滑脱证)煅后制酸止痛(胃酸呕吐疼痛)

52、菟丝子的功效

菟丝子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养肝明目 兼补肾阴,为平补阴阳之品。又补脾止泻。

53、收涩药 凡是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收敛固涩,治疗滑脱之证

酸涩 入 肺、脾、肾、大肠

固表止汗 (自汗、盗汗)

敛肺止咳 (久咳、虚喘)

涩肠止泻 (久泻、久痢)

固精缩尿止带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

兼收敛止血 (崩漏)

注意:为治标之品,多配伍 补虚药

中药功效
大戟中药作用 第三篇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 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薄 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蝉 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 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 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 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大戟中药作用】

马 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大戟中药作用】

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 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蕲 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大戟中药作用】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 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石 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萹 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 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泽 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癥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苏 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中药大飞扬的功效与作用
大戟中药作用 第四篇

大飞扬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大飞扬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带根全草。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消肿,解毒。治肺痈、乳痈、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疔疮肿毒、牙疳、产后少乳 。脾胃

大飞扬的功效与作用:
大飞扬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带根全草。中药大飞扬的功效与作用。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消肿,解毒。治肺痈、乳痈、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疔疮肿毒、牙疳、产后少乳 。脾胃虚寒者忌用。别名:鞍叶羊蹄甲、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大奶浆草、大乳汁草、大本乳仔草、大号乳仔划、飞扬、天泡草、木本奶草、毛飞扬、节节花、白乳草、奶子草、过路蜈蚣、红骨大本乳子草、金花草、乳仔草,蚂蚁草、神仙对坐草、蚝刈草、假奶子草、脚癣草、猫仔癀。

大飞扬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1、大飞扬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中药大飞扬的功效与作用。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2、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把,加食盐、乌糖各少许,
3、大飞扬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4、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5、大飞扬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6、大飞扬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7、大飞扬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8、大飞扬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大飞扬。

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大戟中药作用 第五篇

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或光果甘草的根茎,生甘草的功效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生甘草的作用是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生甘草用药禁忌是

生甘草的功效:
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或光果甘草的根茎,生甘草的功效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生甘草的作用是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生甘草用药禁忌是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生甘草。

药名:生甘草
别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用法用量:1。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5--9g。
药材来源: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或光果甘草的根茎。
配伍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生甘草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一般根据有无炮制来分为炙甘草和生甘草两种,用于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益气宜炙用,医生开中药处方时一般习惯将生甘草写成甘草,炙甘草写成炙甘草。

1、生甘草治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2、生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此方名凉隔丸。
3、生甘草治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4、生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5、生甘草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6、生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7、生甘草治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8、生甘草治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9、生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10、生甘草治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1、生甘草治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12、生甘草治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13、生甘草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4、生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5、生甘草治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6、生甘草治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7、生甘草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18、生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19、生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20、生甘草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21、生甘草治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22、生甘草治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3、生甘草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24、生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25、生甘草治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26、生甘草治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27、生甘草治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28、生甘草治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29、生甘草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30、生甘草治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31、生甘草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32、生甘草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33、生甘草治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
34、生甘草治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35、生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36、生甘草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生甘草用药禁忌: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生甘草。
2、生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生甘草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大戟中药作用相关热词搜索:中药大戟价格 中药大戟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戟中药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戟中药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7071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