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2016-06-13 09:58:2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共4篇)《拿来主义》周水娇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的作品、写作背景及杂文的文体特征。2、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3、体悟本文辛辣生动的语言风格、4、探究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破立结合的写作手法。5、联系现实,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文中...

《《拿来主义》》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第一篇

周水娇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作品、写作背景及杂文的文体特征。

2、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3、体悟本文辛辣生动的语言风格、

4、探究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破立结合的写作手法。

5、联系现实,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社会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2、探究文中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梳理——探究——感悟

【知识链接】

1、 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2、 作品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3、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中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4、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等,只要是富有浓厚的文学性何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杂文特点:短小

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称为“匕首”或“投枪”。

5、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及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类比论证: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学习过程】

一、 默读全文,初步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孱头脑髓自诩吝啬国粹

蹩进残羹冷炙

2、 解释下列字词:

(1) 礼尚往来:

(2) 残羹冷炙:

(3) 冠冕堂皇:

(4) 孱头:(5)鱼翅:(6)国粹:

3、反复诵读,品味下列句子准确、生动的语言特征。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除了作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主义”?它们有什么表现及后果?

2、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3、 什么是“拿来主义”?

4、 对大宅子有三种不同人物,请大家小组讨论,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点。

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或者古代文化遗产。

人物 孱头 昏蛋 废物

心理

行为

本质

特点

5、“拿来主义”者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是怎么占有,挑选的?通过比较,大家说说这些比喻的内涵是什么?(小组讨论)

名称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特点

态度

做法

本质

内涵

6、“拿来主义”是怎么对待文化遗产的?实现“拿来”的条件是什么?

7、梳理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文章的提纲

三、激活思维,探究感悟。

1、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那几种论证方法?

2、本文在立论方式有什么特征?

四、反思感悟。

1、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认为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当代人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学习鲁迅了,那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想法的?

2、鲁迅的“拿来主义”对现代的我们是否指导意义?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hán)鱼鳍(qí)冠冕(miǎn)残羹冷炙(zhì)

B、叠巘(xiàn)寒蜩(tiáo)酹酒(lâi)羽扇纶巾(guān)

C、蟊贼(máo)湖泊(pō)按捺(nâi)负隅顽抗(yú)

D、内讧(hîng)羌族(qiāng)匍匐(púfú)铤而走险(tǐng)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领导作决策,明明违背法律、法规,却很容易地戴上冠冕堂皇的“帽子”得以实施。

B.大量的残羹冷炙都被专利拥有者盘剥而去,对我们的企业而言,剩下的利润也能使人胃口大开啊。

C.因为台湾当局拒绝公布贿选人名单,岛内民众在星期四对此勃然大怒。

D.社会大环境是中小学生“礼尚往来”的主要原因,而家长的言传身教亦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延伸阅读】

足球中的拿来主义

中国足协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职业化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技术上的东西,很早就有人出去了,从最早的古广明、迟尚斌,再到职业化初年把整个年轻的健力宝送到足球王国巴西,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流洋的球员,杨晨,李金羽,谢辉,孙

继海,李铁,邵佳一他们,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把杜威送到哪哪。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他们出去对提高中国足球有什么关系,总之,现在出去的人是越来越年轻化了,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夸过他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终究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中国足球的水平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好,外国人能把中国出去的球员当盘菜吗?(就是菜的话,出去的球员都是大咸菜)。外国俱乐部夸中国的球员有潜力。他们的拿不出东西,大腕球员不来,只好夸咱们的球员。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其实甘肃天马的加扎就是一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瞎怕了。先有英国的足球流氓(中国有了),东南亚的赌球开盘,意大利的黑哨(中国裁判学会了)。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我在这里说得似乎有些勉强)。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原话。低素质的中国足球人很难领悟) 假如我们有幸学会了“巴西”(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西队吗???),或者学会了南斯拉夫(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尔干雄鹰吗???),我们不思进取,照样玩儿完。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学巴西,学南斯拉夫必须要超过他们,变成自己的。首先要咱们的中国足球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足球不能成为新足球。

<p align=right>周水娇</p>

《18《拿来主义》教案(最新)》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第二篇

拿 来 主 义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

1、 两课时

2、 学习本文可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应该认识到本文不仅论述了对外国文化遗产应该“拿来”,而且也涉

及对待本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3、 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

内涵。

教学过程:

第 一 教 时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辑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政变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了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作品集简况

1、 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2、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3、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4、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5、 杂文集十六部

6、翻译了果戈里的〈死魂灵〉等作品。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鲁迅先生1934年6月4日写的关于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署名霍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创造的名词,由此再衍生出了“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等,在修辞学上称为仿词格,如文化团体----武化团体,人道主义----狗道主义。拿来主义是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战斗口号,经鲁迅创造后,约定俗成,已为今天人们所普遍采用。

四、文体知识

关于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拿来主义》是一篇极能体现鲁迅特点的杂文,鲁迅的杂文文体特点极其鲜明,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化和讽刺手法的运

用。

五、 研习新课、讲读第一节:

提问:鲁迅主张拿来主义,首先批判送去主义,第一节却从批判闭关主义起笔,为何?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归纳:第一个问题,由闭关主义引出送去主义,说明古今反动派的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什么都是”揭露了反动派在很广泛的领域内所实行的都是媚外投降的政策。

第二个问题,因为本文着重讲文化上的问题,所以用了“别的且不说”一转,接着举了“学艺”上的三个例子,作用是说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为下文的剖析和抨击树立了靶子。

“捧”“挂”“发扬光大”,讽刺幽默,讽刺国民党政府积极推行“送去主义”的发动政策。

“不知后事如何”隐语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也可算得上显出一点进步”反语,实为堕落,包含作者的鄙视与憎恨。

提问:文章题旨是讲拿来主义,而第一节为什么却讲送去主义的事实呢?

归纳:为下文树立靶子,从写作技巧上讲是先破后立,先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

六、 讲读第二节;

这节用了“礼尚往来”的成语,既有往----送去主义,就必定有来----拿来主义,此句着重指出:至今没有人讲“拿来”, 揭露了发动政府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实质。

七、 讲读第三、四节:

(一) 送去主义的后果和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 教师归纳:第三节扣住一个“送”字加以引申发挥,写法上采取先抑后扬,虚扬实抑的手法。

作者大赞送出去的种种:能送“也不算坏”。扬为抑用,肯定为了否定。所谓丰富、大度,只是自欺欺人,是掩盖媚外卖国之遁词。带有讽刺的意味。

通过对反动派的所作所为的剖析,集中指出了“送”的危害,作者构思了这么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要不然“讨一点残羹冷炙”,其危害导致经济衰败。

“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是隐语,是说反动派不要把祖国的资源出卖殆尽,把子孙后代推入万劫不复的奴隶境地。

(三) 提问:第四节的大意是什么?

归纳:由奖赏说开去,把反动派的送去主义与帝国主义的送来主义(抛给)联系起来,指出奴才与主子里应外合,将中国进一步推向殖民地的深渊。

辨析抛来,抛给的不同含义:

抛来------与帝国主义的奖赏不同,是指对方并不出于恶意而输送进来的东西,也可理解为正常的贸易交往,并无强迫之意。

抛给----并非帝国主义漫无目的的恩赐,是一种带有强迫与恶意的输出。

不是抛来,是抛给(主权丧失)

“我在这里并不想举出实例”一语带住,实际上是对反动派卖国政策作含蓄的讽刺和批评,暗示了一个尽人皆知的事例。

八、 总结第一部分:(1-4)

这一部分的中心是分析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表现和危害,回答了为什么要拿来的问题。

辨别“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含义:

名称 特点 后果

闭关主义 惧外 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媚外 发展为降外

送来主义 敌人侵略手段 民族沦为奴隶

第 二 教 时

一、 讲读第五、六节:

(一) 指名朗读

(二) 提问:我在这里也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有什么作用?

归纳:在上文充分揭露“送去主义”的基础上开始转到论述“拿来主义”,在上下文中起到过渡作用,由上文揭露批判送去主义转入下文提倡实行拿来主义。同时对第一部分中的第二节“礼尚往来”的伏笔相照应。

摩登,即“赶时髦”,对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丰富”“大度”等时髦话加以讽刺,“吝啬”与“送去主义”者的大度相对照,也含有讽意。

提问:第六节写人们对外来文化有“怕”和“恐惧”心理,有什么作用?

归纳:人们心中之所以造成“怕”“恐惧”心理,这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前者主动权在别国,后者的主动权在自己。

提问:在划清了界限,澄清了思想的基础上,第七小节开始正面解释什么是拿来主义?

归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言简意赅,是承继上文所得出的结论。

二、 总结第一部分:(5-6)

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三、 讲读第三部分(7-10)

以下八、九小节鲁迅借形象设喻手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拿来主义”的含义。

提问:作者用“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是什么?

归纳:错误态度 表现 比喻义

孱头――――怕、徘徊―――― 逃避主义(不敢接触)

浑蛋――――大怒、放火――――虚无主义(全盘否定)

废物――――羡慕、欣欣然―――投降主义(全盘肯定)

说明:第一类,怕字当头,毫无勇气,软弱无能,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第二类,头脑发热,左得出奇,他们不加分析,对外来的事物一概排斥,以示其“清白”“立场坚定”,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第三类,他们鼓吹“全盘西化”,完全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脚下,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方的投降主义者。 提问:在第九节中,鲁迅提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怎样占有和挑选呢?

归纳:喻体 本体 态度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吃掉(吸收)

鸦片 文化遗产中的有益也有害的事物 加以批判吸收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固有的有害无益的东西 存放一点期于毁掉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的毫无价值的腐朽事物 彻底抛弃

提问:最后一节共5节,是对“拿来主义”观点的总结。提出五个问题:

究竟应该怎么对待文化遗产?总提我们对中外文化的态度。

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照应了上文一节所选内容。

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承接第八节,继承文化遗产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照应第九节,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本文的结论,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才能造就一带新人,也才能有新文艺的创造。

四、 总结第三部分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

占有―――挑选――――创新

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回答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五、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六、 归纳主题:文章在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的“送去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送去主义”基础上,提出了拿来主

义这一战斗口号,生动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对待之外文化遗产的基本态度。

七、 归纳写作手法:

(一) 运用比喻,以小见大。(比喻论证)

(二) 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第一部分先揭批“送去主义”,在此基础上再论述“拿来主义”。在第三部分中讲“拿

来主义”也是有破有立,批判“孱头”等三种人之后再讲“拿来主义”。

(三) 文章脉络:从“送出去”到“送进来”树立靶子,为第二部分论述“拿来主义”做铺垫。

附:论证艺术部分板书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布置作业:1、注音释义

八、板书设计

批判送去主义(1---4)

(1) 揭示来源 闭关主义

举出表现 送古董 (物)

送古画、新画【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送梅兰芳 (人)

(2)揭出实质 媚外

(3)指出危害之一 讨残羹冷炙 ( 经济衰败)

(4)指出危害之二 不是抛来是抛给 (主权丧失)

主张拿来主义(5---10)

(6)拿来不是送来(抛给)(反面)

(7)拿来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正面)

(8) 占有 正确态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正面)

错误态度:反对旧主人的

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

放一把火烧光----混蛋

羡慕旧主人的

大吸剩下的鸦片---废物

(9)挑选 鱼翅: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鸦片:送到药房里去,却不弄玄虚

烟灯、烟枪: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的毁掉

姨太太:请她们走散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10)创新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第三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1、注音:

) ) ) )

糟粕( )瞌睡( )冠冕堂皇( ) 吝啬( ) 国粹( )徘徊( )磕头( )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2、改正别字

辨解( )残羹冷灸( )礼上往来( )嘻笑怒骂( )针贬时弊( )

自栩( )陷 井( )积重难反( )暴唳恣睢( )祖上荫功( )

二、文本探究(浏览1——7段)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

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5、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6、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xǔ) 精辟(pì) 吝啬(sè) 殷红(yīn)

B、磕头(kē) 炽热(zhì) 蹩进(bié) 孱头(càn)

C、国粹(cuì) 冷炙(zhì) 包庇(bì) 玄虚(xuán)

D、脑髓(suǐ) 冠冕(guàn) 譬如(pì) 给与(jǐ)【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古董 徘徊不前 仪节 并行不背

B、摩登 发扬国光 大度 默守成规

C、辩白 丧权辱国 辨识 磕头贺喜

D、勃兴 勃然大怒 慰籍 概莫能外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二、基础巩固

1、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引用;B.强调 ;C.讽刺或否定;D.特定称谓。下面几句话,分别属于哪一种,依次填写

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②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推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③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2、对“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3、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的议论,不属于比喻的范畴。

B.用比喻来描述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不构成比喻论证。

C.用比喻来说明沦为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

D.既有形象的议论,又有比喻的成分,属比喻论证

4、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

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6.第3-7段这5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 D.举例论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

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

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毁灭________

三、开放平台

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四、艺术探究

“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个大问题,鲁迅先生用简短的文字就阐述得明白透彻,为什么?(点拨:总结写作特点。)

【巩固练习】

1、仔细阅读《拓展阅读》知识,运用探因分析法紧扣论点对下列论据进行分析。 换一种角度思考,将有另一种收获(论点)。

相信大家对“牛仔大王”李维斯并不感到陌生,对他的发迹史也略有所闻:他一开始是想到西部淘金,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和其他所有的淘金者相同的困难。面对挡住淘金者西行去路的大河这一障碍,他想到了利用替淘金者摆渡赚钱;面对西部缺水的困境,他想到了卖水给淘金者赚钱;面对到西部淘金的人裤子极易磨破的现实,他想到了用破帐篷来制造裤子买给淘金者赚钱。后来,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论据) (分析) 2、以“学然后知不足”为题,运用类比引论法写一段作文开头。 3、运用比喻论证补充下面一段文字论证部分。

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地去学习。 【拓展阅读】几种论证方法

①类比论证

类比法是把两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的论证方法。

【类比法通式】A,因为B有C;D,因为B有C;E,因为B有C;┅┅现在, G有B了,G也会有C。

《讲座心得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第四篇

[篇一: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

本次讲座,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太谷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张四宝主任大体讲的四种教育模式的框架和四种教学模式设计要点给我印象很深。我觉得四种模式都很有创意。在我们学校也可行。在实施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类学生都有事可做。讲座心得。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相比,确确实实能让差生不差,尖子生更尖。

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说没有耽误学生,没有耽误教育,


随笔关于《拿来主义》相关热词搜索:拿来主义ppt 拿来主义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随笔关于《拿来主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随笔关于《拿来主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4597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