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2016-09-23 10:57: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共3篇)...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㈠ 夏朝 【前2070~前1600】

1. 内容:

⑴ 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⑵ 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

⑶ 王位世袭制

2. 特点: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㈡ 商朝 【前1600~前1046】

1. 内容:内服与外服制度

2. 特点:

⑴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⑵ 商朝与外服的关系相对松散。商王对方国的控制有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㈠ 封邦建国 —— 分封制

1. 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2. 分封对象:

3.

⑴ 直接目的: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⑵ 根本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统治

4. 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5. 特点:

⑴ 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贵族为主

⑵ 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为“天下共主”

⑶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纽带】

⑷ 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6. 作用:

⑴ 积极:

① 周朝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 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关系更加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④ 密切了同周边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疆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

⑵ 消极:

① 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②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隐患

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势力强大,春秋时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解体

㈡ 宗法制度

1. 含义:处理同一宗族内部之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继承权利的制度。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度】

2. 内容:

⑴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⑵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 目的:

⑴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 根本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5. 特点:

⑴ 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合一

⑵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⑶ 与分封制互为里表

⑷ 族权与王权统一,家与国同构,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

⑸ 事实上形成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多层次宝塔式等级秩序

6. 作用:

⑴ 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⑵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⑶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⑷ 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⑸ 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㈢ 礼乐制度 —— 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地位

㈠ 特点

⑴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⑵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的,以宗法制为核心。】

⑶ 带有浓郁部族特色【牢固的血缘关系】

⑷ 有很强的专制性

⑸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⑹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⑺ 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

㈡ 地位

中国社会出现早期的政治制度,从而使中国早期的政治文明形成,对后世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二)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必修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新课讲授

一、导入新课

聊天的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假如碰到需要向陌生人问路时,直接叫:“喂,往某某地方怎么走?”这种方式是很不礼貌的,应该客气地称呼一下对方,你们怎么称呼陌生人的呢?(生:那要看那陌生人的性别和大致年龄,叫师傅、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小妹„„)

师:可是这位陌生人真的跟你有师傅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吗?没有,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叫呢?(生:不知道其名字,只好这样叫)在单位、在院子里,你父母对知道名字的熟悉的同事、邻居、朋友也往往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张哥李

姐王大婶这样地叫,这是为什么呢?(生:为了拉关系,表示亲近)

师:在西方国家是不是也这样呢?在中国,一个孩子生下来,七大姑八大姨,区分精细,在英语里没有这么精细的称谓, aunt和uncle两个单词就囊括我们多少种亲戚称谓。在工作场合,见了父母都得叫名字,而在中国你叫父母名字试试看(学生笑),所以到外企上班,第一件事是先取个英文名。可能我们平时对此没有感觉,但仔细想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明显不同的表现。我们习惯于把亲族关系渗透到一切场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小到问路,大到治理国家。这些都可以从宗法制度里找到渊源。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表面上看来和我们很遥远,实际上这是中华文明的童年时期啊,就像一个人一样,童年并非无关紧要,童年期有时会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向了解历史给今天中国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怎样一笔遗产,就需要从夏商周三代讲起。

二、讲授新课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早期国家的诞生:三皇五帝的传说(拓展知识部分)

2.夏朝的政治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①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 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到禹时,夏部落逐渐强大,其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原始社会末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2070——1600年, 那时已经出现管理部落族人和其他部落的臣民的公共权力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3.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小方国,这样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前1600——1046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

①内外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②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封邦建国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新王朝的建立给周武王带来了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那么,何谓“分封制”呢?

1.含义: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防止商的遗族叛乱,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如鲁、燕)

异姓功臣(姜尙,齐)

先代贵族(微子,宋)

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度。分封的对象有异姓功臣,先代贵族和同姓亲族。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

4.西周的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但这种制度有没什么隐患?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势力强大,可以控制诸候。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落,诸候国势力日益强大,诸候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出现大国吞并小国,诸侯相互相争战的局面。而周天子对此却无力干预,这时出现了“楚王问鼎”的故事

5.影响

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含义:按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问:如何能维护统治和稳定?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问: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所以,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嫡子及庶子有着双重关系,在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又是君臣关系。

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问:想一想:“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问: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它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6.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三)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胪溪中学 廖钊俊老师

聊天的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假如碰到需要向陌生人问路时,直接叫:“喂,往某某地方怎么走?”这种方式是很不礼貌的,应该客气地称呼一下对方,你们怎么称呼陌生人的呢?(生:那要看那陌生人的性别和大致年龄,叫师傅、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小妹„„)

师:可是这位陌生人真的跟你有师傅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吗?没有,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叫呢?(生:不知道其名字,只好这样叫)在单位、在院子里,你父母对知道名字的熟悉的同事、邻居、朋友也往往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张哥李姐王大婶这样地叫,这是为什么呢?(生:为了拉关系,表示亲近) 师:在西方国家是不是也这样呢?在中国,一个孩子生下来,七大姑八大姨,区分精细,在英语里没有这么精细的称谓, aunt和uncle两个单词就囊括我们多少种亲戚称谓。在工作场合,见了父母都得叫名字,而在中国你叫父母名字试试看(学生笑),所以到外企上班,第一件事是先取个英文名。可能我们平时对此没有感觉,但仔细想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明显不同的表现。我们习惯于把亲族关系渗透到一切场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小到问路,大到治理国家。这些都可以从宗法制度里找到渊源。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表面上看来和我们很遥远,实际上这是中华文明的童年时期啊,就像一个人一样,童年并非无关紧要,童年期有时会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向了解历史给今天中国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怎样一笔遗产,就需要从夏商周三代讲起。

新课讲解:

一、夏代的政治制度

B.C.2070年 禹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1)、制度:①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 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禹本来想继续禅让制,把位子传给舜的儿子伯益。但伯益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伯益主动放弃了,建议禹的儿子启来继承。加上启也是个强势的人,特别想当老大,禹就借坡下驴,顺水推舟把王位传给了启。约公元前2070年,启在老爸的基业上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部落联盟首领也正式升级成了君王。启上位之后,等到他该禅让王位的时候,他一想我这王位是我爸爸传给我的,我凭什么传给外人,于是就不传了,禅让制到了他这一代就没有继续下去,从此演变成了王位世袭制,这个制度在中国一直就延续了四千多年,直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王位世袭制才算终结,可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觉悟是有悠久历史的。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材料: 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九州之伯”等。另有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等 ——白纲《中国政治制度史》

夏朝设置了中央、地方官制,制定了刑法,说明夏朝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拥有权力,而这些权力是凌驾在全社会之上的,我们称之为“公共权力”。

特点: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看商朝政权特点。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二、商代的政治制度

①B.C.1600年 成汤

②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孙淼《夏商史稿》:“ 商代有很庞大的官僚机构„„商代“内服官的数量很多,有各种职守„„商代最高的官吏是“相”,常在王之左右„„所谓“卿士”为官吏中的“贵者”„„“师”也是官名,师长是武官。„„商代有侯伯之称。按照“内服”、“外服”的说法,侯伯属于“外服”官„„这些侯伯,并不是商王朝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国家是与商王朝并立存在的方国„„(有些)侯伯,在本国内虽然也是一国之主,但他们都是商政权中的高级官吏”。

阅读材料回答: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什么是方国联盟?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提示: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

来组成方国联盟。

“服”的本意是指服侍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的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

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和相对稳定的血缘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

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

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③特点

1)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内外服联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划分内外服和运作一套职官制度完成的。内服官,如政务官

有尹、冢宰等,比如伊尹就是商汤的辅弼之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伊是姓,名挚)外服官,有侯、

甸、男、卫、邦伯等,他们都是外服的主要统治者。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帝太戊„„殷复兴,诸侯归

之,故称中宗。帝阳甲之时,殷衰„„於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

A、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B、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有很大的自主权

C、与商进行战争。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

商王朝,这个王朝它太不把人当人了,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人殉”。殷商王朝有一个制度,就

是贵族死了要大量杀人陪葬,这方面有大量出土文物可以作证;第二是“人牲”,牺牲的“牲”,牲口的

“牲”,就是在祭祀的时候杀活人做牺牲。祭祀在我看来就是请神吃饭。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文化原因,

就是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命之源,因此请人吃饭是很大的情义,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或者交换,有人

情味儿在里面。神也是一样的,你要请神帮忙,就要请神吃饭,请他吃饭你得上菜,菜是什么?菜就是

“牺牲”,中国古代的“牺牲”有马、牛、羊、猪、狗、鸡,合起来叫“六牲”。去掉马叫“太牢”,牢

房的“牢”,宝盖头下面“牛”,以牛为主,所以叫“太牢”。去掉牛只剩下羊叫“少牢”,反正你得请神

吃东西,吃什么呢?就看你请神办的事有多大。请神办一件小事,说我今天出门一路平安,杀只鸡就够

了。现在要跟谁打仗,要请神说要全胜,杀马都不够了,得杀人,杀人也要根据情况来,也有等级。一

般打个小仗,杀奴隶,打个中仗杀平民,打个大仗杀贵族。最后,奴隶没有生命安全,平民没有生命安

全,贵族也没有生命安全,太不得人心了,太不把人当人了。

同时,商王朝,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

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

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

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

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甲骨卜辞、青铜礼器和殉葬遗骸,表明商王朝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的王朝。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和祭祀,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他的权力和地位是神授的。商王及附属国统治者,既以神权巩固自己的世俗地位,又以世俗权力率民敬神,二者始终共生并存,相得益彰,形成极富个性的商文化。

三、西周封建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

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公元3000年前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武王伐纣”。根据史

书的记载,武王出兵是在子月,就是1月份。灭掉殷纣王是丑月,即2月份。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飞

机、导弹、坦克,主要靠步行。胜利为什么来得这样快?《诗经》里有一首诗,传说是周公写的,写的

是他参加一次典礼。这个典礼是祭奠周人的祖先,就是祭祖。周人战争胜利了以后,就要祭奠祖宗。结

果那些打败仗的商人,就是殷人的遗民们,也穿着周人的衣服参加祭奠。周人当时就想,若干年以后,

我们的子孙会不会穿着人家的衣服去参加人家的仪式?我们的胜利来得这么容易,我们的政权能巩固吗?我们周王朝能够做到长治久安吗?这是周人要思考的一个严峻政治问题。谁思考?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文的叔叔。“武王伐纣”三年以后,周武王就一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儿子周成王。周成王接位,因其年幼而周公摄政,所以这个问题就由周公来思考。那么周公究竟实施了哪些制度,来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呢?

(一)、封邦建国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具体是怎么做呢?就是把天下分成好几块,分好后把国境线划出来,然后在国境线上犁沟,挖很深的沟放水——界河。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在堆在两边的土上种树,这样一个动作就叫“封”,封建的“封”,“封”字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再指定一个弟弟或者庶子来当这个地方的国君,这个动作叫“建”,合起来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封建”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

②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防止商的遗族叛乱,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③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如鲁、燕)

异姓封国:功臣(姜尙,齐)、姻亲、殷商降族、(微子,宋)古方国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

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

把原来商王的内服区域分成小块交给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管理,即派遣外服官。但是武王去世后发生的“三监之乱”,使得外服诸官及其附属国威胁中央的问题暴露出来。

封商纣子禄率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④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⑤分封制作用:

A、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 确立天下共主地位

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不过你还得记得土地所有权是王的,不是你的,所以你要听命令,要贡献财物,天子打仗就派兵跟着打,这是义务。最关键的义务当然是服从命令,需要经常到镐京来给天子请安,朝觐。该你来,你不来,这个事儿就大了:一不朝,削其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次第往下降,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二不朝,夺其地,又该你来,你还不来,一般人也没这么干的,胆儿肥的600里封地给你砍300里,三不朝,六师移职,第三次不来,你就别混了,天子就派兵来打你了。同时,周王也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对诸侯国实施保护,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商代的附属国和西周的诸侯国有何不同? 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内外服是松散的联盟关系;分封制是相对密切的臣属关系。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商朝内、外服制度,即商王(中央)与外服(地方)的关系是松散的联盟关系;西周的封邦建国是相对密切的臣属关系。中央与地方从松散联盟关系发展到相对密切臣属关系,从政治文明历程看,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C、形成森严等级序列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民这样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

那么是否这个制度是否就能解决一切的事情呢?下面,我们看两个案例:

俺们来做包青天——

案例一: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案例二: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王后所生,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到底周王的位置由谁继承呢?还有其他被封分出去的诸侯家里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儿子们都抢着继承父亲的位置,这该怎么办才好?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二)、宗法制

①定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的一种制度。

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叫做“嫡”,嫡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为什么叫做嫡呢,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当中只有妻和丈夫是媲宜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制度,这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是只能一个的,“妻”是“齐”,只有妻和夫才是平行的,你去看“妻”和“夫”两个字,字形上都有两根簪子,“夫”就是一个人上面一个簪子,叫“夫”,它来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成年礼仪,中国古代啊,一个人成年以后要把头发盘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在清代以前,我们民族是留全发的,人的一生只剪一次头发,然后这个小孩子头发就继续长,长长以后不再剪了,从当中齐眉毛往两边分,这个叫做“两髦”,所以这个小孩子也叫“童髦”,这头发再长长以后,就开始往两边盘,男孩子盘在两边,要盘成一个兽角的形象,野兽的两只角,这个叫做“总角”,所以儿童时代也叫“总角之时”。女孩子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这个形状像什么呢?像一个树桠,所以小女孩叫“丫头”。 那么男孩子长到20岁,女孩子长到15岁,这个时候就要把头发往当中梳,当中盘起来,给他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杆,男的叫“夫”,女的叫“妻”,在这个时候同时要给他们订婚,成年、束发、指婚、还要干什么事呢,那就是取字,我们中国古人是有名有字的,这个名是出生一百天以后父亲取得,男孩子长到20岁,女孩子长到15岁的时候,请一位嘉宾给他们取一个字,表示他们可以加入社会,可以有社交活动了。因为在中国古代名是贱称,字是尊称。那么你成年以后,你要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时候,如果有女孩子还没找到婆家就不给他举行这个仪式,也不给他取字,叫做“待字闺中”,她其实是没找到婆家。这个制度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名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妾。首先妾家和夫家不叫婚姻关系,不能认她们娘家;第二个呢,妾生的孩子不能认自己生的母亲为母亲,要认“妻”为母亲,正妻生的儿子叫嫡子,老大叫嫡长子,这个嫡长子的地位极高极高,嫡长子在他父亲之前死了,全家戴孝三年,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庶子有很多不如嫡子的地方,比方说,他不能继承血统,不能继承遗产,不能主持家族的祭祀仪式,好多地方不如嫡子。

③内容:确立了具有相对含义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所谓天子就是天的嫡长子,所以他该得天下,但是他还有叔叔,他还有他爸爸的儿子,他还有弟弟,这些人呢,就把他们分出去,分到“国”,国的领导人叫“国君”,也叫“诸侯”,这就是封建,所以封建制是和宗法制结合在一起的。那么国君由谁继承呢,国君也有庶子,再往下分,分到谁呢,“大夫”,

“大夫”就是国君的庶子,大夫的封地就叫做“家”,大夫不也有妾,也要生庶子呢,怎么办呢,没有分了,但是给承认他的贵族地位,叫做“士”,这就形成了一个封建的宗法的贵族制度,而这些家族以外的人,就是庶民,也就“小人”,为什么,因为按照宗法制度,嫡长子这一宗叫做大宗,非嫡长子的这一宗叫做小宗,小宗之人就是“小人”,那么天子、诸侯、大夫、士叫君子,因为他们是君之子,国君之子,家君之子,也叫做“大人”。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从西周封建到春秋战国,就是这样一种国家制度,这样一种国家制度,这样一种国家制度,我称之为“邦国制”,邦国就是一个天下,许多国家,许多政府,许多元首。因为每个诸侯国都有一个国君,就是国家元首,它有自己的政府,它有财税,自己的军队,它有外交权,诸侯国之间可以展开邦交,可以结盟,可以通商,可以打战„„这些诸侯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家没有这个主权。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两个案例,到底该怎么判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继承关系。假设我不是嫡长子,但我有才华,成绩巨大,我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替代嫡长子吗?

学生:不能。

嫡长子继承他父亲的那个位置的同时,还继承了什么?

学生:土地、财产、权力。

教师讲解:简单地说:世卿世禄制。

强调继承制原则。宗法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翻译:正妻所生立长子,正妻无子,立庶子先看嫔妃,即庶子母亲的出身贵贱)。在这个原则中的关键字是:长、贵、贤。贵,是第一标准;长,是第二标准;贤,是第三标准。

④.作用: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地位);

B、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相关热词搜索: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6474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