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016-08-10 09:59: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共6篇)生物实验方案设计模板实验名称一、 实验目的(描述本次实验具体的实验目的)二、 实验过程(简易流程图)(针对实验目的,用箭头等描述完成本次实验所经历的实验过程,即对各个节点进行串联。 如:斜面种子YPD培养基(6个500ml摇瓶,100ml培养基 个),30℃培养24小时 无菌操作台混合6个5...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生物实验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实验方案设计模板

实验名称

一、 实验目的

(描述本次实验具体的实验目的)

二、 实验过程(简易流程图)

(针对实验目的,用箭头等描述完成本次实验所经历的实验过程,即对各个节点进行串联。 如:斜面种子YPD培养基(6个500ml摇瓶,100ml培养基/个),30℃培养24小时 无菌操作台混合6个500mL摇瓶种子50L发酵罐(底料25L),30℃培养18-24小时过滤微滤浓缩喷雾干燥。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三、 实验所需材料

(针对实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流程,初步拟定各个环节所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 如:主要试剂、摇瓶、摇床、发酵罐、离心机、抽滤机、干燥箱、喷雾干燥塔等等,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四、 过程控制方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流程,描述对环节进行基本的调控。要保证实验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均是可控,变量最好是唯一的,便于后期数据分析。 如:种子摇瓶培养过程中温度、搅拌等的控制;发酵罐培养过程中PH的调节,溶氧的调节等是如何进行调节;过程中在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取样等等。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五、 所需检测指标

(根据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对重点需要关注的指标进行在线或离线取样测定。如: pH、菌体量、酒精、酶活力、还原糖、氨基氮等等,明确测样频率,对过程中可能变化比较大的过程可做重点监测。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六、 绘制记录表

(根据实验过程中重点考察的过程进行传票的制定,即发酵记录表。越详细越好,每次实验必须得有。实验之前打印出来,用在存档,后期实验数据分析和不同批次比较。)

篇二: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 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

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

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

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

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

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

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

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

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

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

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

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

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NaCl1.5g、琼脂4.5g、蛋白胨3.0g)、Lugol氏碘

液、可溶性淀粉0.6g、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无菌水等。

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甲山校区药用植物园面的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 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 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6。

3、分离 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6、10-5、10-4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

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

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 1.0g; NaCl 0.5g; 牛肉膏 0.3g;琼脂1.5g;pH6.4

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 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5、α-淀粉酶鉴定

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

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称取蛋白胨 1.0g; NaCl 0.5g; 牛肉膏 0.3g; 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

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

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

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6、 纯化 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

养。

篇三: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015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定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己流进盖玻片下,如果有液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一定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周围一定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出现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起进行切片,本实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形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养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匀的离散细胞)。⑵吸取汁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迅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匀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

四、预期结果:

1、成功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结构。

2、通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通过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指导方法与指导流程:

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徒手切片的方法,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问题,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

实验总结(1、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西红柿果肉细胞的差别;2、由同学们提出发现的问题,号召所有的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方案二:微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4.5mL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0.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0.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10、10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0.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0-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同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面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只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可以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大量的黑烟,导致大量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方案三: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NaCl1.5g、琼脂4.5g、蛋白胨3.0g)、Lugol氏碘液、可溶性淀粉0.6g、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无菌水等。

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甲山校区药用植物园面的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6。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6、10-5、10-4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6、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篇四: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01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反思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知道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进化实例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反思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学生在搜集、讨论、交流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画面、数据和素材,一定能产生情感的震撼与升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反思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分析实验,将课下活动与课上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体会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加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研讨活动中,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结果,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态度、求新、求异精神的主旨。

(4)教学效果良好。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篇五: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015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第1篇: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部教务处的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课堂为指导,扎实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2个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好、兴趣较浓。但每个班都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学生物没多大劲。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中考试题研究,落实生物奥赛培训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5、定期开展生物奥赛培优和后进生辅基工作。

第2篇: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永年县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关于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关于动物部分

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路边中的作用,其知识结构简图如下: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强化了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而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难点。

(2)、关于细菌、真菌部分

其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两大部分。本单元的第四章标题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时,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

2、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三、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

(1)尝试教学法。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科学的方法流程。

(2)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辩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四、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3)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3篇: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复习七年级上册、下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的相应知识。

三、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突出学科特点。配齐仪器、标本、挂图、模型、等必要的生物教学用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考试备考要做到:

(1)注重基础

(2)联系实际

(3)重视实验

(4)反映现代性

(5)加强学科基本观点教育。

6、发现、培养对生物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积累经验与资料,为今后组织学生参加初中生物竞赛做好准备。

四、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的落实,并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五、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八年级有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很高,这学期生物要进行会考,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生物的重视程度。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这次会考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第4篇: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 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 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篇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2015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方案一: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改善教室学习环境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总感觉教室空气不太好,在一个30平方的室内,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十张桌子,坐着五六十个学生,还在讲台的一侧放着扫把、拖把、垃圾桶等。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请假,很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教室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交往的家,是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关注教室环境,并尽一切可能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从关注教室学习环境入手,学生能说出教室的学习环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什么需要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家园——教室的学习环境。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思维导向图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了解教室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3)了解相关的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原因;

(4)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上图书室查阅、向环保部门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3)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教室目前的学习环境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4)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500字左右的作文,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他们还不是很明白应该如何去写;

3、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的年龄,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兴趣浓厚;

5、教室学习环境与学生日常学习联系紧密,学生容易想到改善的方法;

6、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定认识,但不是很透彻。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研究目标:(1)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了解不良的教室学习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3)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2、研究内容:(1)通过观察,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搜集资料,查找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因素;

(3)通过调查或上网查找资料,提出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甚至还可以直接进行实践,让老师或其它同学加以评价。六、资源准备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电话、空气污染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显微镜、放大镜、摄像机、照相机、调查报告表、实验报告表、量化评价表。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1、介绍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利用演示文稿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联系好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等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与合作。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根据老师提出的选择课题的原则和技巧各小组分别提出一个课题;

2、经过全班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并和大家日常学习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改善教室学习环境;

3、讨论教室学习环境的不良因素并能想到一些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

1、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原则:

(1)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2)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选题应联系实际。

2、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技巧:

(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

(2)选择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课题;

(3)从课外读物上去寻找感兴趣的课题;

(4)从生物课本中去寻找延伸的课题。3课时成立课题组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成立课题小组;

2、各小组投票选出小组长;

3、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具体分工。1、在学生自愿成立小组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性别搭配、各组人数相对平均、个体间能力搭配尽量均匀等;

2、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制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2、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制定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施课题计划和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阶段:

本阶段的收集资料有很多种方式或途径:例如,上网查找、调查访问、去图书室查找等,部分小组去采访环保局工作人员或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然后各小组长将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分析;

2、实地考察阶段:

各小组在学校33个班级的教室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并且询问各班级同学对教室学习环境的感受,然后,各小组长根据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比较好的班级教室环境和比较差的班级教室环境,并让小组成员讨论好和差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3、实施阶段:

调查访问环保局或环境监测部门,获得教室环境中主要由哪些有害物质,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教室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小组分工协作,找到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1、组织学生到县环保局请教并采访专家;

2、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3、做好各小组的协调分工工作;

4、指导小组长完成每次任务的汇总、筛选、分析工作;

5、及时跟踪各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对比较落后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6、指导各小组成员适时调配活动方案,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7、及时指出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

8、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对此次活动更加充满兴趣和激情。4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题,再加上改善教室学习环境与每个同学的日常学习活动联系紧密,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兴趣很浓厚。对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各小组能够很好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都非常关心。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问题,例如,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写得都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很多指导,以后,应建议语文老师多点教学生练一练这些实用文章的写法。

量化评价表:

请打“√”:自评□小组评□老师评□所属小组名称被评价人姓名编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1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优良合格需努力主动提出设想、建议2合作交流主动与组员配合,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3学习技能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实践方法方式多样4实践活动积极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合作5成果展示成果有新意6综合评价

方案二:研究课题名称:电脑游戏的利与弊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当今的科技可谓是日新月异,电脑已成为城市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脑的游戏功能更以它的丰富多彩,新颖剌激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其中尤以在校的青少年为游戏的主力军。但学生一旦玩上瘾,真正的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可心早已飞到家中的游戏机上了,脑子里想的是回家后如何攻下一关游戏的;甚至于为了早点回家玩游戏,可以“忘了”值日生工作,可以“忘了”完成家庭作业等。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爱玩游戏,不能单给以简单肯定和否定,尤其是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的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不好甚至会给社会带来隐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到当今游戏良莠不分,哪些类型的游戏才是适合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弊;玩游戏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能沉溺于游戏中。

3、课题介绍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游戏的知识,为这次实践活动奠定知识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更具有真实感,比简单说教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懂得玩电脑游戏的目的,除了开心娱乐外,还可以了解和掌握电脑的技术、吸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它的利弊以便扬长避短。玩的时间和数量要掌握好,一定要适度,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要学会辨别游戏好坏,多玩一些智力类的游戏,最好是有家长监督引导。在硬件上千万不要和别人攀比,更不要为了要钱去网吧而做坏事。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脑游戏的基础知识。

2、掌握收发邮件、网上论坛讨论、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网页等信息技术技能。

3、掌握一些适合学生玩的益智类游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收集问卷调查能写出调查报告,开论坛能写出分析报告,听报告能写心得体会。

3、最后能根据各种材料,整理出研究成果:电子报刊和网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沉溺电脑游戏的现状担忧。

2、积极主动去了解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

3、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

4、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的对待游戏的观点。

5、通过活动,增强互相关心、团结写作的集体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2、掌握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

3、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

4、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5、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游戏的利弊;

6、学生对采访、问卷调查、网上开论坛等活动很有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当今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

2、学生沉溺游戏中的原因(论坛)。

3、了解玩游戏的利弊(论坛)。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专家讲座)。

5、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研究成果:电子报刊和网页)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网络游戏的种类,分析哪些适合学生,哪些是不适合学生的游戏。

2、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到学生玩游戏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对游戏沉迷的程度等。

3、分析数据和案例,总结玩游戏的利弊。

4、听专家讲座,采访老师、家长,总结如何玩游戏才最合理,写心得体会。

5、以开设网站、论坛和布置校园宣传栏等方式,向同学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

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

1、我与电脑游戏

2、电脑游戏利与弊

3、玩不玩电脑游戏?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网上和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

2、开设网上研究论坛(百度贴吧),提供讨论主题给大家讨论。根据大家的发帖和回帖,研究如何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小组讨论,得出“如何正确看待电脑游戏”分析报告。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报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小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电子报刊和网站。

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源:

1、各类电脑游戏的介绍(文字和图片);

2、学生玩游戏调查问卷

3、提供两则新闻:

(1)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说,为防止学生沉溺网游,影响休息学习,建议网络游戏分时段开放。

(2)配合政府、学校新推出的课本系列,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了DS英文软件,让学生通过电玩学习英语

提供三篇文章:

(1)学生玩电脑游戏心理的初探与思考

(2)“引导”还是“禁止”?论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玩电脑游戏

(3)你如何看待小学四年级教材教学生玩网游?

作为学生开设论坛的讨论话题。

4、制作研究成果的技术方法: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如何制作网页。

5、评价量规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录音笔、宣传板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1、调查报告;2、分析报告;3、心得体会。

汇报成果:电子版刊和网页

2、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方案三: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作文其实就是说话,而说话人人都会,那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甚至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呢?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出了创新作文这一理念。

2、课题的意义:

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出的创新作文这一理念,实际也是一种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学生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写作达到一种“乐此不疲”的境地,有创造性的收获。

3、课题介绍:

创新作文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觉得: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该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来承担。创新作文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就必须着力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积累创新作文素材等。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这便是我提出的创新作文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学生目前作文现状。2、明确创新作文的理念。3、把握创新作文的实验目标。4、掌握创新作文的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施创新作文三要素训练。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3、开发思维专题训练,把握创新技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由厌恶作文转变为爱写作文。

(二)、通过下面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2、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创新技法的研究。3、如何夯实作文基础,丰满创新羽翼的研究。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1)、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2)、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还不高,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生硬,审题立意能力不强。(3)、作文没新意,缺个性。(4)、这些学生都积极上进,渴望有好的方法指导,写出好作文。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篇总结;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创新作文,后结集成校园专辑;要求学生建立创新作文学习小组q群,课后交流;最后总结时,要求学生都作一个专题发言。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研究训练阶段都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观察体验生活。2、举办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料:1、全国各地有关创新作文研究情况的书面介绍。2、有关思维训练的书籍。3、有关创新作文技法介绍的书刊。4、有关本地社团活动情况介绍。5、有关网站推介。6、q群公布。7、评价量表。

学生提供的资料:相机、专门笔记本、作文本、资料收集夹。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八、总结与反思:

首先,各小组针对本小组成员在各阶段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训练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打分。其次,作文编辑小组,将推荐上来的作文,公平、公正地评出一、二、三档次,并结集在校内出版。最后,各组选派一个研究训练成果突出的代表在总结大会上作专题发言。教师针对本次研究学习过程作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作文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计划用时:四--五课时。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生物实验设计方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模板 生物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物实验设计方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5486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