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6-12-23 10:06: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共9篇)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一、背景和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一篇

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一、背景和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带来了物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从而使得我们对幸福感的探究变的更加的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幸福感'也逐渐成了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热词,201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幸福感'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肯定,社会普遍认为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来的客观标准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在的主观感受,于是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构成,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温暖等因素息息相关。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有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幸福感调查研究情况却鲜见报端。事实上,公安民警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其作用不容小觑。公安机关是我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得以有序展开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的警察群里而已,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是其他职业所无可比拟的,而伴随着这样的职业性质,广大公安民警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强调要让公安民警'真切拥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新形势下的公安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但是,如何提升民警幸福感却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因此,我们对公安民警幸福感开展样本调查研究,既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不同警察群体之间的幸福的差异,也为明确各类警察人群在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所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展开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从而真正的做到了解公安民警'幸福感'的具体依托和形成。保障人民警察的幸福生活和快乐工作,让我们的警察队伍成长的更加健康与和谐。

二、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民警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市**区分局部分民警开展了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在抽样的过程中尽量实现了样本在不同性别、年龄、警种,职级、任职年限之间的平衡,提高调查样本对于公安队伍的代表性。此次问卷调查共设选择题40条,问答题5条,共有120名民警参加问卷调查,主要从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感等情况对民警的'幸福感'深入调研,并对分局创建幸福警队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于职业荣誉感而言,大多数民警对自身荣誉感看待较重,较珍惜自身职业。从对有关警察职业的看法,及对自身职业荣誉感的认知这个几个问题来看,大多数的民警对警察这份职业抱有很强的荣誉感。有78%的人认为,职业荣誉感是警察职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动力。所以对于现在的警察而言,职业荣誉感是他们在精神上热爱这份职业的关键点。但是同样的单纯从选择警察这份职业的问题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现在虽然大多数在职的警察对本职的荣誉感很看重,但是当初报考警察的动机也不仅仅处于对警察职业的喜爱和向往,报考警察职业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出于职业情感理想、谋求公务员待遇、家人的建议意见成为三大主流,数据显示:喜爱和出于追求荣誉感而报考警察、出于寻求一份稳妥的'铁饭碗'和父母及亲友的要求、建议,分别占35.3%、33.5%和21.6%。另一方面,目前的青年对所报考职业(警察)的前期性认识更充分,其报考决定也更为理性,对岗位也更懂珍惜。74.8%的新警表示体会到择业的不易,对现职业倍加珍惜。79.4%的新警面对其他职业收入待遇高,能理性认识并接受职业间的这种待遇差别。所以从这些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警察荣誉感是一个警察认知自我,加强工作责任心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态度,但是荣誉感并不能完全装换成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还是必须结合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在工作的收入,稳定性等各方面做好保障,这样才能使警察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得到稳步的提升,才能够让警察会以职业的荣誉感为奋斗的目标。

(二)、对工作归属感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多数警员对工作内容还是存在颇多质疑,工作是否和本职相适应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对现在警员所处理的日常工作和本身的预期相比较。有45.3%的警察认为其工作和所处职位应负责的内容有出入,有44.2%的警察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完全符合预期想法,剩下还有10%的警察认为现在所做的工作完全和预期不符,没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从这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工作的归属感,警察这份职业因为其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每每都需要负责各种疑难类的案件。所以,对工作的归属感非常强烈,如果一个警察无法爱上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那么对

于这份职业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从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感'。同时对于职业的调查中,对于警察的这份职业而言有88%的民警表示仍然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并且有87%的民警表示会努力工作,争取有所成就。假如让民警重新选择职业,61%的人表示会继续当警察,29%的人会选择其他党政机关。这也看出了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警察对本职工作的'幸福感'感受不深,没能真正的融入这个职业,融入这个集体。

(三)、从职业成就感这方面出发,大多数警察认为成就感的中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身的职业成就,二就是社会肯定。首先,从我们警察职业本身的升职情况以及各种嘉奖的现状来看,有69%的人满意于现在的升职速度和现状。有23%的人认为警察的升职速度过于慢而且各种的嘉奖较少。剩下8%的人认为警察的各类职务职级安排十分不合理,对基层民警的职业成就感帮助不大。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群众和相关媒体等对警察工作的看法。近些年来有关警察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大家也都十分的关心警察职能的运用和监督。从而导致了对警察的不信任日益加剧。从我们的调查分析中也看出。对于警察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一项,65%的民警认为有了很大或一定的改观;同时也有25%的民警认为比以往有所倒退。有10%的民警更是认为现在的形象非常的差,到了历史的低谷。所以,如何保障民警对于工作职业本身的成就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警察而言,想要在工作成就这些方面获得'幸福感',就要更好的认识自身工作的性质,更好的和人民群众多沟通,互相了解,互帮互助,形成更好的警民关系。

(四)、关于生活的满意度而言,现在的警察主要从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家庭生活和婚姻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现有的工资待遇,54%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非常的合理,23%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有待提高,还有23%的民警认为警察的工资待遇过低。所以,从这份调查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现在的大多数警察而已,保障生活的工资待遇还是有的,但是更有进一步的期待和期许,以希望能够有更合理的工资待遇,从而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那么,对于婚姻及家庭问题的调查显示,89%的民警认为自身的婚姻较为和谐,76%的民警表示能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家人对民警工作的态度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占81%,还有19%是理解但不支持。这样就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大部分民警能够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并且家人对于警察的工作表示理解。

综上所述,分局民警在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方面有相对较高的满意度,而在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度上民警的幸福感相对较低。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主观方面:

1、心理层面

(一)心理压力大。有个国内通行的说法: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没错,警察经常面对暴力行为,不断面临死亡的高危险,使从事警察工作的人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学家提供的资料表明:警察在参加工作后的头三年中所接触到的社会丑恶现象,就要比普通人一生接触到的还多。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违法犯罪活动更加多元化、动态化,一些新型犯罪和作案手段超过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维稳处突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二)组织压力。有研究发现,警察受来自于组织机构的压力甚至比工作压力更大,通常警察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和麻烦更多地来自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比如管理风格不适应,沟通缺乏,社会支持不足等等。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其他工作负荷过大,时间紧张,人员短缺的职业领域,如医生、护士、教师、消防员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职业压力、应激通常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性质,而非具体的工作内容。(三)家庭压力。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值班、加班、节假日上班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任务时更要随叫随到。这使得民警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部分家人对于民警工作性质虽表示理解,但也无形之中施加了不少压力。另外,部分民警对于因不能较好的照顾家人,内心深处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压力源之一。

2、生理层面。在当前警务活动繁重和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类临时性工作、突击性勤务任务繁多,加之上级公安机关开展的行动一边倒的压至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形成严打活动经常化、专项斗争全年化的态势。多数基层民警为完成工作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经常牺牲正常休息时间,却又没有更多的时间补休、调休。警察普遍感到工作累、精力透支、身体吃不消。例如,**区公安分局康桥派出所民警,在'扫毒害保平安'专项行动中,每人每月平均加班天数13天,每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5.6小时,致使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各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患有与压力有关的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肠胃功能失调,皮肤病,偏头痛和胃溃疡等;由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使警察患有情绪障碍等方面的心理疾病,警察个体经常被发现比其他大部分职业的工作者更为紧张和焦虑,拥有更高的癌症发病率、自杀率、离婚率。据问卷调查统计,53%的警察表示'经常吸烟',他们当中又有75%以上的警察认为'公安工作加剧了他们吸烟行为的频率',吸烟的原因多是'工作压力大,遇到困难时,吸烟可以帮助提神与思考'。由于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整,生活无规律,导致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差、个人情绪无处宣泄、家庭关系紧张,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二)客观方面

1、社会期待日益增高。随着法治进程加快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文明规范执法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上。再加上'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群众有很多非警务问题也拨打110,而且动辄投诉。大部分的民警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每天接处警的内容都是各类纠纷、打架、盗抢等,这些问题长期反复困扰着基层一线民警,也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2、社会舆论有失偏颇。'做警察难,做一名好警察更难'。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机会多,其中会遇到不少性情火爆、刁钻的办事群众,一旦处理结果不能满足群众的期盼,就有可能引发群众在网上发表帖子进行舆论攻击等此外,因极少数公务员在岗位上抑制不住贪婪的欲望,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收红包、贪污腐败等现象,加上社会转型期矛盾容易滋生,部分群众的仇富、仇官心理也较为明显,往往将'腐败'、'贪污'等词眼与公务员联系在一起,警察更是被误认为直接将罚款收进自己的腰包,这让部分警察忍受着较大的公众压力。少数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眼球效应',对涉警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反复报道,而对警察的默默奉献和工作成果等正面消息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提。再加上目前舆论媒体等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监督更为透明化,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很容易将少数民警的不当执法行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警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致使民警的许多合理执法行为被误解,甚至被暴力阻碍。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和不客观性,不但误导了公众对警察的印象,也对警队形象和警察情感造成了伤害。

3、结构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警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当民警发现虽然自己长期牺牲与家人欢聚的时间,带着负疚感兢兢业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很容易丧失工作动力,变得士气低落、没精打采、萎靡不振。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在公用经费保障、警务装备配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在民警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执法权益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队伍保障机制与社会形势发展尚有差距,与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

四、对策与建议

(一)、思想上做好引导,帮助民警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价值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幸福的量尺',其粗细、长度都不会相同。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二篇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导言

对于幸福,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幸福是主观的客观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不管在物质缺乏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一直把幸福看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追求幸福。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近年来,随这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幸福感”一词被频繁提及。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

在幸福感被不断提起的时候,台州市的市民们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带着好奇,我趁着国庆长假的空闲,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国庆期间

调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调查对象:学生、自由职业者、上班族、公务员、农民。

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共发出20份调查问卷,回收20份,有效份数为20 份。在最后将数据统一进行对比,最后从中得出结论。因为调查方式是采用随机调查,抽取的人群分布在不同阶层,所以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

问卷设计:问卷主要从基本情况(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与收入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幸福感评价六个方面着手,调查居民当前主观幸福状况。

二、调查内容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在为目前幸福感打分中,打分为60~70(幸福感一般)的被采访者占30%。有近30%的被采访者选择了分数为70~80(比较幸福)的打分,有25%的被采访者选择了60分以下(很不幸福)。有15%的被采访者为自己的幸福状况打了80~100(非常幸福)之间的高分。

台州市居民幸福状况打分

1、经济收入和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但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在8000以上占15%(有3个人),而这三个中有两个的幸福状况打分在60~70之间,而另一个甚至低至60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5000之间的有9人(占45%),而5000~8000之间的有2人(占10%),这11人中幸福打分为70~80之间的有4个人,感到还可以的有5个人,而很不幸福的则有2个人。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正相关,幸福感受到了社会因素、个人情感、所处环境等的综合影响。【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2、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幸福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在这次的调查中,关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有5个。其中在工作、学习环境中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有9个(占45%),一般的有5个(占25%),十分融洽的有4个(占20%)。其中感到十分融洽的有2个觉得很幸福,2个就觉得比较幸福。人际关系一般的有3个觉得不幸福,2个觉的一般,另一个觉得比较幸福。有8个人(占40%)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而这之中有3个感到比较幸福,1个感到十分幸福。在使自己不幸的因素中,55%的受访者觉

得就业趋势使自己不幸,30%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影响自己的幸福,受房价影响懂得占20%,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也占了10%。稳定的社会对人们的幸福感有这较大的影响。

3、男性比女性更幸福

在调查中,男女性幸福感存在着一点的差异。男性一共有9个(45%)受访者,其中感到非常幸福的有1/9,比较幸福的占2/9,感到一般的占4/9,感到不幸的占1/9;而在女性中感到幸福的占1/12,感到十分幸福的占3/12,一般的占3/12,而不幸的占了3/12。

4、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幸福感比较强烈且家庭中对教育比较重视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35%的人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其中有50%感到幸福,一半感到一般,本科受访者中没有感到不幸的;而中专及高中一下的受访者占45%,1/3的受访者觉得很不幸福,感到一般的占1/3。

在家庭消费支出主要用于的选项中,教育位列第二,占了60%,仅此于日用品消费等的其他类之后。成为家庭消费中的大类。

5、家庭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在所有的调查中发现,构成幸福的元素中理想的爱人占10%、婚姻和爱情占10%;而在使自己不幸的因素中,家庭不和睦也占了10%。

6、休闲生活的多样性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业余生活乏味,对生活的幸福感一般。由此得出,休闲生活的多样性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身心健康

65%的受访者认为健康和长寿是幸福人生构成元素之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最为重要,而舒适只有的生活让人心情愉悦。

2、社会公平

在自己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社会公正公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别占70%和45%,他们认为收入差距悬殊会让人心里产生不满,与高收入着对比,就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丰富,自然觉的不幸福。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公平公正是社会魅力所在。社会失去了公平,一切竞争依靠关系上位,那么这个竞争变得可笑,也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

生巨大的影响。

3、社会关系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工作、学习中,社会地位得到了认可,受到了尊重,人际关系处理较好的,幸福较强。幸福感在社会关系中得到了提升。

4、家庭生活

一个幸福的家庭是由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家人和一个能避风雨的家组成。如果家中不稳定,整天充斥着争吵,这无疑会降低你的幸福感,而安定愉悦的家庭生活则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因此,家庭生活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5、自我价值是否实现影响幸福感的提升

在调查中,有55%的受访者在影响自己幸福因素中勾选了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测这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幸福感。

四、建议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中有共性也有差异。根据我们调查统计的结果,就如何提高台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提几点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生活条件和设备。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2、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在提升生产水平的同时,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渠道。也可以激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比如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了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首先应该引导人们的心态向乐观积极的方面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也能调整和化解

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另外还要增加公共绿地,健身场所及设施,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都说健康是福,很多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比如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工作压力等。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小了,居民区的医疗条件好了,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高。

4、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注重收入分配的公正合理。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提倡建立和谐家庭。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为此,要提倡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尽量避免矛盾冲突。

五、结语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发现本市的幸福感仍需提升,而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收入分配更注重公平、增加工作岗位等方法对提升居民幸福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 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教师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三篇

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在物质条件日益发展的今天,校园在美化,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真的感到幸福了吗?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试成绩,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许多教师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职业倦怠产生,教育的幸福感更谈不上了。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于孩子们其他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却不予足够的支持,甚至强烈反对,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为此,我们在“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了幸福感调查,然后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概况

采用自编的《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了9个选择题和 4个简答题,包括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工作压力、学生素质、学校评价、学校环境、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的回答选项包括A 满意、B 比较满意、C不太满意、D 不满意,调查时间为 2016年9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幸福感分类指标分析

1、教师总体幸福感

从总体上看,教师幸福感并不高。

2、职业认同

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一般,达到 74.2%,其中十分热爱,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的占25.7 %,教师对自己的劳动和收入同其他行业相比,满意程度较低,只有 32.5%。

3、专业素养自我满意度

教师专业素养自我满意度很高,达到 97.1%;给学生上课时的心情,轻松、愉快,有成就感的占 52.2%;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的占90%;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的占 50.6%。

4、工作压力

教师对工作量的满意度较低,达到 63.9%,其中认为在正常范围的占 33.1%;稍大,但可承受的占33.8%;很大,勉强承受的占20.9 %;很大,很难承受的占

7.1%。

5、学生素质

教师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一般,达到79.3%,其中认为所教学生很好的占36.7%,大部分很好的占42.6%;认为素质差、不好教的占 20.7%;师生关系紧张、看到学生就心烦的为0。

6、学校评价

教师觉得学校对自己的评价客观、公正的满意度很低,达到84.8%,其中认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公正对待、很满意的占 5.1%;评价还算公正、认可的占

8.9%;认为看重教师的不足、批评多的占 28.9%;不够客观公正的占13.6%。教师觉得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学校得到发挥和认可的程度一般,达到 74.6%。

7、学校环境

教师对学校的环境总体满意度一般,达到73.4%教师对学校业余生活和文体活动的情况满意度很低,达到56.7%,其中认为适时开展、能有效放松心情的占11.8%;基本能够满意的占23.7 %;认为内容较少、流于形式的占33.7%;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的占 30.8%。

8、制度管理

教师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满意度一般,达到 79.4%,其中满意的占16.6 %,比较满意的占38.5%,不太满意的占52.4%,不满意的占 10.1%。

9、学校人际关系

教师对学校人际关系满意度很高,达到 94.1%,其中认为融洽和谐、非常满意的占 50.6%,认为相安无事、较满意的占23.4%,认为有一些小矛盾、小烦恼的占 11.2%,认为关系紧张、比较痛苦的占 5.8%。

(二)教师幸福感分项指标分析

依据各分项指标的满意度进行排序,教师对专业素养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上课时的心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评价3项指标排在满意度分值的前三位。而自己承担的工作量情况、学校的业余生活和文体活动2 项指标居于最后二位。具体数据见表1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当问及教师对幸福人生由哪些元素构成、觉得学校比较关注教师的哪些方面、在学校使您感到压力较大的方面3个分项指标的多选题时,教师的选择顺序见表2

三、结论及分析

满意度的分类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专业素养自我满意度最高、学校人际关系次之,以下依次为制度管理、学生素质、生活状况、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学校评价、工作压力、学校环境、职业认同的满意度。教师的幸福感并不高。

满意度的分项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最满意的是教师对专业素养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上课时的心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评价,说明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感觉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最不满意的是学校的业余生活和文体活动。说明当前师生课业负担较重、工作时间长、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的情况下,另外虽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趣味运动会、羽毛球比赛等,但大多数教师每天只是忙于本职工作,基本没有任何活动的时间,感觉很枯燥。

教师对“幸福人生由哪些元素构成”的选择顺序,说明教师关注的重点在生活,工作仅占到第六位,说明教师对幸福人生与职业的成就感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教师对觉得学校比较关注教师的哪些方面的选择顺序说明学校关注的重点与教师关注的重点形成较大的反差。

教师对在学校使您感到压力较大的方面的选择顺序,说明以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管理,必然带来相应关注及压力,教育改革几乎没有带给教师较大压力,也正好说明教改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

炭步中学地处乡镇,农村学生家长进城务工经商,外来工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失去了有力的监控,造就了学生的难管,难教育。这样的学生倘若迟到早退、吸烟喝酒旷课,单靠教师教育显然没有力度。就是双亲在家的,也有不少人穷生富养,家庭难以管束,还得靠学校,靠教师。

炭步中学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电视、网络的陪伴下成长,从小到大或娇气,或任性,有的到学校看不惯老师,经不起批评教育,很多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力就花费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力,父母的娇惯,学生的叛逆,社会的问责,使教师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

农村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常识,家庭教育经常出现问题,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不是很默契、得法,难以有良好的稳定的家教。如果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方式存在分歧,教师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必然产生挫折感从而导致教师感到幸福感缺失。有些家长学识

浅显,只看到眼前利益,只要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对学生道德教育比较忽视;有的家长将子女送到学校,视作“卸包袱”,把教育的全盘任务一手“奉送”给教师。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时有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直接向教师问罪,到学校闹事,影响恶劣,幸福感荡然无存。个别学生调皮,家长失控,搞得教师精疲力竭,身心劳累。教师付出的劳动代价大,收获不一定成正比。

四、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只一味地强调规范与制约,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程序化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性行为而进行严格地控制。那么在这种规范的制约下,“教师就会被纳入到单调、重复、封闭、无思想的轨道式教学生活之中,教学的创造性与智慧性资源泯灭于繁杂、琐碎、超负荷的日常工作之中,人被降格为物,教学被等同于体力劳动。”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学校应该注重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民主的教师管理,是当前校本管理的客观,它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和“教师第一”的思想,改变以往重“事”不重“人”、只“管”不“理”的管理倾向,把教师视为管理的根本,通过加强与教师沟通和情感交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来增强教师工作的主人翁精神,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幸福感。什么都能伤,最不能伤的是人的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学校需将对教师的关爱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学校对教师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尊重教师的劳动、引领教师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铺设台阶、为教师的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1、关注教师的生活状况

学校管理者能够让关心、关爱到达教师内心深处,才能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这也是能为学生做的最好的事情。的确,如果校长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教师内心充满幸福,就会将这种关怀传递给学生,所谓“以爱生爱”。因此,教师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与工作绩效一样,也值得学校高度关注。要积极发放精神福利,强化精神鼓励。人都有这种体验: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去做事情,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工作会做得出色。相反,在抑郁、苦闷的情况下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会采取被动应付形式,其效果不会好。每个教职工都是教育组织中的一员,他们都希望在

某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四篇

某一高三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学生也在承担着各方面的压力。本调查报告从了解中学生幸福的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中学生幸福的来源和获得幸福感的方法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学生;幸福状况;影响因素;调节方法。

【引言】本调查报告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通过访谈一位高三学生,以《中学生幸福感》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

【背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也渐渐发现中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做不完的作业,一次接一次的考试测验,家人的期待,老师的要求……今天,中学生幸福吗?什么是幸福?

一、研究方法

1,、对 象: 高三学生

2、研 究 工 具: 《中学生幸福感》访谈提纲

3、具体研究方法 :访谈法

二、研究过程

录音誊写

中学生幸福感访谈提纲

主持人:陈某某 院校:岭师

受访者:陈韵 学校:湛江市实验中学 班级 :高三(10)班 年龄:18 岁

访问时间:2013年11月

主持人:你好,我是湛江师范学院一名大三学生。

受访者:哦,你好。有什么事吗?(疑惑的表情)

主持人:是这样的,我要做一个作业,关于中学生幸福感的心理访谈,因此需要

找一位中学生, 这个访谈是要用手机录音的,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的,请问你愿意接受访谈吗?

受访者:不好吧(有点犹豫)

主持人:这个只是我们的作业,我会保密你的信息的。

受访者:那好吧。(点头)

主持人:那真的太谢谢你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吧,请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受访者:好的,你好,我是湛江市实验中学高三(10)班的陈韵,我读的是文科,

今年18岁,我家在雷州。

主持人:好,欢迎你。在生活中,你感到幸福或者开心的事多吗?

受访者:一般吧,我觉得。(呵呵)

主持人:那你觉得幸福的事情主要是哪些呢?

受访者:幸福的事情,一方面,我觉得是我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学业,虽然家里

经济不好,但还是不放弃我的学业,坚持让我上学;家人也主张我独立生活,自己拿主意。另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也感到很幸福,有读书的机会,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还有老师的关心。(思考的样子)

主持人:你刚才谈了这些幸福的事情,那在生活中,你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

么呢?

受访者:我觉得是春节。

主持人:为什么呢?

受访者:因为春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家里非常热闹,特别是小孩,也就是我的

侄子、侄女。很喜欢他们说话的声音。

主持人:嗯,新年一家人团团圆圆,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总的来说,你会经常

感到幸福吗?

受访者:我觉得还是一般般吧。

主持人:那当你感到幸福时,你知道自己是怎样去获得幸福的吗?举一个例子来

说一下。

受访者:这个也说不清,比如,在最近的月考中,我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我心里

很开心,因为从这次考试中,我可以知道我的学习方法对不对,以后要怎样改进。(开心)

主持人:就像你说的,有时幸福的获得是说不清楚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都幸

福,但并不是事事如人意。那在生活中,你觉得最不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

受访者:我觉得是我目前的学习成绩吧。(挠挠头)

主持人:学习成绩,为什么呢?

受访者:我现在已是高三的学生了,但我的成绩很不稳定。我觉得我没有找到适

合的学习方法,有种死记硬背,花的时间虽比别人多,但效果不好,对考试已经麻木了。(表情有点沉)

主持人:确实,你现在已经是高三,明年6月就高考了,时间一天天的逼近,心

理压力也是难免的。特别是成绩不稳定这种情况,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让自己树立信心,开心起来呢?

受访者:办法倒是有的,我会找同学聊天,特别是同班的同学,听取了他们的建

议,自己在反思一下,感觉就好多了。除此之外,我也会找老师或是家人。

主持人:你的这办法不错,找人倾诉是一种解压的好方法,其实也可以去做做运

动,听听歌。那好,我这里有几张表情各异的人脸,你觉得个哪是接近你目前的总体感受呢?(出示图片)

受访者:B吧,我觉得我目前的心态还是很好的,因此我的生活还是幸福的。呵

呵。

主持人:B是一个微笑,体现了你生活还是幸福的,希望你能朝A努力,这样你

的幸福感就会更强。另外,希望你一直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地学习,明年高考取的好成绩,加油!非常谢谢你的合作。

受访者:呵呵,谢谢。

三、分析与讨论

这次访谈我是采访一位高三的女学生,通过这次访谈,我得出了中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是来自各个方面的。

(1)学校生活与幸福感的关系。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能处理好学习,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积极主动的应对能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从而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信心,就会体会的学习的乐趣,从而感觉到学习的幸福。另外,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会增强中学生的幸福感。

(2)家庭与幸福感的关系。中学生在经济方面是依赖家庭的,家庭经济优越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有更多的优越感;家人的关心或者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也会增强中学生的幸福感。

(3)社会生活与幸福感的关系。如果中学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或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圈,他们会感到朋友之间的快乐。

四、建议

中学生的幸福感是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当然还与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有关,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得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着手。

(1)家庭。应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因为这样父母能够尊重子女,与子女保

持良好的感情沟通,善于听取子女的意见,有利于子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气氛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2)学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和谐的人际文化。另外,还要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课程或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其学习技巧,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感受学校的归属感和学习的成就感。

(3)社会。社区可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可以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调节好心情。

(4)学生。学生自己要学会正视自己,悦纳自己,要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学会喜欢自己和相信自己。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学习并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

【参考文献】【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1. 丹芬妮. M.基茨/王曙光/张胜康 著《交流访谈及其互动沟通技巧》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张旭东/刘益民/欧何生 主编 《心理学概论》 2009

3. 谢旭兰/陈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对策[J].教育探索,2006

4. 高峰,《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

关于常州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五篇

关于常州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羽 学号13060815 班级:13营

人们把幸福看做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郭明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名生产总值”。他们认为,政府施政应该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把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置于经济发张之上,近些年来,法国、英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名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中。

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就要求全面衡量人民的基本福祉。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幸福指数”成了一个被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路高频提及的话题。“幸福”一词频繁被提及,那么常州市居民幸福感又是如何?

一个人的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这两个因素是能够左右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这次针对常州群众的一个调查是相当必要的,我们从统计中得到下面的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精力非常充沛,心胸开阔,心理非常健康 ,这些人群在之后给自己的幸福得分往往比较高,这也证实了之前的推测,当物质条件已经基于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精神层面上的升华往往能够带来生活上的快乐;有43.7%的人表示有精力应对工作生活,心理健康,这个同上面的选项有很大的趋同,同样他们表现出来的幸福程度也是很理想的。14.34%的人说自己 精力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一般 ,这些人群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幸福感有所摇晃,给出的建议应该是加强生活中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比如艺术、书法等等爱好从而来改善自己的内涵。有3.06%的人精神状态较差,经常感觉郁闷 ,对于这少部分人群,他们需要的更多是提高自己的兴趣爱好,改变对生活中事物的看法,降低自己的要求,不要过高的高估自己应该达到的生活水平,不要随意喝别人攀比等等。当然其中也有极少部分人说不清自己目前的心理,也许是出于对现状的盲目,不能处理好当前的一些情感,但是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大部分人群的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还是很健康的。

前面我们已经调查并分析了人们对于自己精神和心理的看法,无论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状态,好或者坏,其实更重要的是自己心态平衡的能力,这是像大自然一样自我修复的能力,自我净化的能力。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得出的结果是:31.8%的人群属于能坦然面对现实,享受目前生活状态,心态平衡能力佳的状态;40.38%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心态平和 ;五分之一的人能接受现实,心态平衡能力尚可 。不能面对现实;有5个人表示怨天尤人,心态平衡能力差,极少数人根本无法接受现实,偏激抱怨,心态平衡能力极差 ,2.12%的人无法说清自己的心态平衡能力。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和上面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的问题相结合,不难发现,一个精神和心理状态好的人的心态平衡

能力也非常好,一个精神和心理状态差的人的心态平衡能力不尽人意。心态平衡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更简单的说,其实它们更像是一个因果关系。心态平衡能力好导致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佳。不好便带来了精神和心理的不和谐。所以总结发现桃花园工业居民区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平衡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当这两个重要因素的能够占据大部分人群的心理时,其实幸福感应该不会落后,每个人的“健康”带来的更多的是这一个地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调查结果表示有35.18%的人表示家庭另外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比较和谐 ,11%的人觉得家庭的和谐程度一般,极少数的人觉得不和谐 或者很不和谐。还有1%觉得说不清家庭关系。统计能看出该地区的大部分人群觉得家庭是和谐的,“家和万事兴”同样在幸福的概念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具体的分析在后面的什么是衡量个人的幸福指数的第一指标中会有所提及。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中可以了解到9.41%的人群觉得非常满意 将近一半的人比较满意38.04%认为自己的人际处理满意度一般 并且有2.55%的人对自己的处理人际关系不满意极少数人觉得很不满意或者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部分人群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少部分人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

关于贫富差距其中11.20%的人认为该现象非常严重 ;48.77%的人就得这个问题比较严重;30.36%的人觉得一般;而有4.36%认为这个问题不严重;少数人觉得贫富差距不存在另外有4.17%的人群说不清贫富差距是怎么回事。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将近6成的人认为常州市的贫富差距是严重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外界能够影响到人们内心对于现实一个“公平”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衡量。因此而带来的幸福的挫败感会在比较中产生,这个问题上要改善民生,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先富带动后富,缩小贫富差距。

物价一直是民生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5.69%的人群认为非常高; 将近一半的人认为物价比较高;38.33%的人群觉得现在物价一般

3.61%的人觉得物价并不高 当然还有极少数人觉得较低或者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物价与人们的收入并不能很好的和谐起来。物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生计。面对物价波动幅度太大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消除腐败的问题,用消除腐败的问题解决社会贫富悬殊太大的问题,用消除腐败的方式解决某些特权环节造成的物价失控的问题,让垄断行业消除特权在某些方面赋予的权力意义,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环节中参与竞争。对具有地方保护的物资,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税制和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做完前面的那么多问题之后,人们已经对于幸福定义应该又重新的审核了一遍,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调查之间关心到他们最终的幸福指数,调查得出结论是: 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第一指标是身体健康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才是衡量幸福指数的第一指标,19.89%的人们认为物质生活水平应该是第一指标

7.56%的人群觉得第一指标是实现自我价值 少数人们觉得有其他的指标。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身体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谐占据了对幸福的大部分定义,由于年龄段的差异,各个时间段的追求和珍惜的东西不同导致了不同人们在意的食物不一样。所以第一指标并不能趋向一致。

人生中最幸福的是哪个阶段?是儿时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还是青春恋爱时段充满想望、橦景未来?是年少轻狂,不被世俗的羁绊所累,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的阶段?还是老年坐享天伦之乐?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有42.64%的人选择了儿童;30.48%的人认为是青年阶段; 还有15.87%的人觉得应该是中年 ; 13.19%的人选择了老年。无论我们选择了哪个阶段,当我们到达那个年龄时,我们需要做的中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每时每分,过好自己的生活,让幸福陪伴在身边。

问卷的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为自己的幸福打分,从这个问题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常州市的居民们的幸福感如何。调查显示:15.86%的人很自信的给自己打了91-100分43.78%的人们选择了 81-90分,看来他们的幸福还有上升空间 30.78%的人们给自己打出了71-80分,这个分数阶段的幸福感不是很高,但是当幸福一一步一步来临的时候他们肯定能显出更大的愉悦。7.64%的人觉得自己的幸福感得分应该是在61-70分,当然也有1.91 % 的人觉得自己的幸福没有及格。居民的最后打分让我们了解到了这里的大部分人们还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

2016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六篇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一)

1、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相同的问题,但是我们决不能悲观。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该国所讴歌的‘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南亚国家,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第一位。不丹给我们地球人展示了许多高深莫测的东西。”

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许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总的来看虽然有点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总比不做强。”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2、调查意义

通过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关注与调查,有助于人们对自身幸福状况的了解和对于更高层次幸福的追求。并且对于政府来说可以由此更为贴切的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好的去满足,明确了政府的发展方向。并且这样各国有利于政府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也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上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调查分析

此次社会实践,我选择了一个家具城,通过与这里的工作人员的交流并且发放了调查问卷,我获得了这样的信息。从前这里的中高档家具并不走俏。而近几年,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对于家居用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也通过了近一个月的亲身体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些中高档的家具。对于生活的物质、精神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更高层次的追求。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

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社会保障、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居民生存幸福与否的起码条件。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最终影响幸福指数的大小。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自然会提高幸福指数,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⑴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指数最低的是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呈现出阶梯式增长,也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⑵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指数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40-59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70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指数最高,18-29岁之间的次之。

⑶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指数要高于男性。

⑷幸福感较强的是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下岗失业及无业人员、国有企业和农民。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八成被访者感觉生活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23.92%和59.07%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7.70%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仅9.31%的居民觉得自己不幸福。

4、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幸福指数的过程中热情超乎想象,将幸福指数与官员政绩直接挂钩,有的甚至出台了幸福指数一票否决制。为了在城市幸福指数评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员纷纷现身各种媒体和公众中间,为提高本地幸福指数拉票造势,展开了新一轮的幸福指数排名争夺。这种热情的背后隐含着对幸福指数的数字依赖和指标崇拜。

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指数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指数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但幸福指数并不等于幸福感本身。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领导者,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指数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5、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6、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背景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本该是共享劳动成果的时刻,而社会各处却充满了忙碌与疲惫的身影。由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你幸福吗?”这是一个现实有引人深思的问题。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的条件和状态的一个客观判断,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主观判断。幸福指数来源一个贫穷的王国——不丹王国,为了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王国的国王提出了要建设幸福王国,让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机来到的时,有些国家也尝试通过“不但模式”度过危机。幸福指数受到了世界的重视,成为了与GDp一样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小组于20**年11月19日到20**年11月30日对广东医学院东关校区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问卷调查,向素来不同学院的大学生发出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96张,回收率为98%

二、发现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54.0%的同学对自己生活的质量比较满意,8.2%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到很满意,感到不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23.0%和14.8%。

(二)78.2%的同学对生活存在有压迫感,且36.7%的同学对大学忙碌生活感到有点烦,甚至有14.3%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玩得太疯,荒废了学业,感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虽有点忙碌但还很充实的占20.4%

(三)44.9%的同学精神满足对象是亲情:认为家庭美满是作为一个幸福人的重要标准的占56.1%,还有45.9%同学选择亲情作为人生的信念,大学生对亲情甚为依赖。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学对感情生活的瞒住状况表示还可以,而有24.3%的同学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满足的仅占10.2%。

(五)26.3%的同学对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中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经济状况,25.6%的同学表示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最不满的占18.6%。

(六)71.3%的同学认为谈恋爱能够提升自己幸福指数,渴望谈恋爱,二以为谈恋爱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对爱情不那么渴望的仅占28.7%

(七)58.0%的同学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比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标。19.3%的同学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社会价值一般般,30.7%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会价值。

(九)有44.3%的铜须认为在得到别人认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学认为如果身边有许多朋友关心他,就会感到幸福。

三、分析问题:

幸福指数是幸福感的量化。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问卷调查,从数据中发现幸福指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出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逐步从追求温饱转变为发展自己。也正是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了大学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面对了毕业后的巨大竞争压力,大学生感到了强大的压迫感。正中压迫使得大学生打包带压抑,对生活充满不满,是大学生幸福指数削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过了高考的压抑之后,踏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普遍出现了目标迷失,一些同学收到高中时期的影响,认为大学就是吃喝玩乐,绝对自由,继而衍生出一种“伪幸福感”。更多的同学在走进大学校园后,感到了诸多的不如意,大学更像是一个比武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越来越经济化,实用化的商业气氛充着大学这个曾经的象牙塔,到处可见宣传单,到处可见推销员,使得初入大学的同学迷失了对幸福的定义也扭曲了,认为精神文化对弱于物质基础,而经济上的不如意的同学更加容易产生一种错觉,矮人一等,这种感觉更加容易让人产生对幸福理解上的错误。只有少数同学在适当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而没有各种困扰,但他们却不能理解其他同学。在这种综合作用下产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乡进入到大学这个小社会,现代大学生们虽然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但却是抑制不住内心对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会的现实更加是让稚嫩的大学生感到无助,这时亲情变成了他们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亲情的传达却隔了一段很长的距离,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也使得大学生感到内心孤独。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里,内心的喜悦与悲伤得不到倾述,使得大学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也是个性飞扬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学生除了向家人倾诉,也开始渴望爱情,希望爱情能填补内心的那一块空地,希望用爱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于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过分的关爱,使得很多大学生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你的感受,当与人交往时,经常发生口角,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交不上朋友。还有许多大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失去了许多朋友的机会。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变,说话滔滔不绝,但很随意地承诺了别人,然而最终不能兑现承诺,失信于人最终朋友们都慢慢远离他。

(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很模糊,大学生不清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应该具有那些品质,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大学生对社会价值没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学生出现可对生活难道迷茫的情况。

四、提升幸福指数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关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指数。

(一)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逐步增强,使得大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对大学生的改革创新的思维严重抑制,所以应该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环境。(

(二)明确幸福的定义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幸福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生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不懈奋斗。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确定远大的理想,树立积极地精神支柱,为理想奋斗和感知幸福。通过组织一些演讲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去正视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大学生摆脱迷茫,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三)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利用大学这个小舞台,通过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动活动,在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架起一条通道,解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大学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谊,构建他们的人际圈。亲情固然是我们永远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却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依赖于父母,要看好自己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大学一些活动,这技能锻炼自身的能力,又可以从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会感到不幸福。

(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爱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为悲剧的毒酒。大学生应该慎重对待恋爱,不能轻易做出承诺或表达爱意,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毁掉自己的一生。因为大学生失恋而自杀的事件已经不再少闻。要通过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样大学生应该处理好情感和学业的关系,别因为情感的问题而耽误学业。正确认识恋爱观才能让恋爱成为幸福的来源。

(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将心与心,要想一下别人的感受,这样让人感到很贴心。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轻易承诺别人,一但作出承诺的必须兑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台是宽广的,我们大学生应该勇于展现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为创造更多交朋友的机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倡导优秀文化,用积极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构建大学生社区服务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机会,让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可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社会贫苦人群服务,从而使大学生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小结

在各位组员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一些因素,同样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许幸福很难把握,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来将不只是梦想。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三)

如果说新加坡人是全球最冷漠的人还不足够的话,那就再个新加坡封多一个号——他们现在还成了最不幸福的人。起码,盖洛普的调查结果是如此。据盖洛普的调查,新加坡甚至明显比伊拉克、也门、阿富汗和海地等国家的人更悲观。

也许最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次调查中,中国内地竟然排名第十。中国内地有76%的受访者感到幸福,排第十位,与美国的结果一样。

据《海峡时报》网站称,盖洛普在20**年进行了一次对世界上接近150000个人的调查。盖洛普在对调查的解读称,在所调查的国家中,新加坡的成年人的正面情绪最低。

新加坡报纸《联合早报》对此也有详细报道:在受调查的全球最幸福国家排行榜148个国家中,新加坡排名最后。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的快乐指数最高,前10名有八个是南美国家,排名第一的是巴拿马。

对于同时被标上“冷漠”与“不快乐”这两个标签,虽有受访者认同调查结果,但多数新加坡人质疑这项调查的完整性,更有人激动地驳斥这些说法,认为会让外国人对新加坡人产生错误的印象。

销售执行员杨益才(32岁)受访时说,调查指新加坡人的正面情绪最低,也同样发现新加坡人较少产生负面情绪,综合对五个问题的答复就断定新加坡人缺乏情感,似乎不太可靠。

他说:“一些人看到之前的调查结果,就评定说新加坡人冷漠。现在又因另一套排名指我们缺乏正面情绪,说我们不快乐,这有欠公平。”

最新调查报告中指出,若根据经济指标,新加坡的表现相当好,但新加坡人却最缺乏正面情感,这会令一些只专注于传统经济指标的分析家和国家领导人感到惊讶。盖洛普一名合伙人克里夫顿在报告中说:“一个国家的收入高,并不等同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快乐和幸福。”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盖洛普日前发表的一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称,中国内地在全球十个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十,与美国相当,并且略高于日本和中国香港。

中国内地有76%的受访者感到幸福,排第十位,与美国的结果一样。日本以72%的幸福指数排在第14位。而中国香港只有69%,处于下游位置。亚洲最幸福的国家是泰国,超过八成泰国人在调查中给出正面的回应。

在这项调查当中,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的快乐指数最高,在全球最幸福国家排行榜中名列前10名的有八个是南美国家,排名第一的是巴拿马,有较多巴拿马人针对问题给予正面答复。连宗端说:“我认识一些拉丁美洲人,他们确实较轻松的看待生活。但新加坡人也只是比较紧张,生活节奏较快,不至于感到不快乐。”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七篇

幸福感调查报告(一)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感调查报告(二)

一、牡丹江市8成以上居民感到幸福

随着牡丹江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牡丹江市居民的收入、就业、出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感逐步提升。调查显示,20**年牡丹江市幸福指数为85.26,比五年前提升了3.53个百分点,调查中牡丹江市8成以上的居民有幸福感,达到82.89%,比五年前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市区80.92%的市区居民有幸福感,幸福指数为84.51,比五年前提高1.58个百分点;六县(市)中海林幸福指数最高,为87.76,比五年前提高5.91个百分点,85.33%的海林人有幸福感;林口幸福指数最低,但也超过80达到80.94,比五年前提高3.34个百分点,82.67%的林口人有幸福感。

二、五个层面居民感到最幸福

一从性别看,男性居民幸福感高。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男性居民的幸福感达到83.07,比女性高0.34个百分点。二从年龄看,50-60岁的居民最幸福。调查显示牡丹江市50-60岁居民幸福感达到85.3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7个百分点;其次是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为83.99,40-50岁居民幸福感为82.73,30-40岁居民幸福感为82.45,18-30岁幸福感为81.65。三从学历看,本科学历居民的幸福感最高。本科学历的幸福感达到84.20,幸福感最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幸福感为83.74,大专学历的幸福感为82.76,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幸福感为80.94,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为79.87。四从收入看,收入越高越幸福。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居民最幸福,幸福感为85.17;收入2万-3万的居民幸福感为84.67;收入1万-2万的居民幸福感为83.96;收入5千-1万元的居民幸福感为81.67,收入5000元以下的居民幸福感为80.48。五从职业看,农民最幸福。牡丹江市农村居民幸福感为88.22,居各行业之首;其次是私营企业主,幸福感为84.9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为84.5,大中专学生幸福感为83.2,离退休人员幸福感为83.01,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幸福感为81.94,电信、金融、证券业人员幸福感为81.85,个体户幸福感为78.34,灵活就业者幸福感最低,为77.3。

三、居民幸福的六大因素分析

1、经济状况是幸福感提升的基础

20**年牡丹江市人均GDp达到22645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五年前提高12635.3元,提高幅度比全国高497.3元;城乡收入达到9904.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9元;(

2、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提升的前提

人要幸福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牡丹江市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病床的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1.4张,比全国平均水平多7.3张;牡丹江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五年前增加了0.5岁,达到72.5岁,身体越来越健康,牡丹江市居民健康状况的幸福感达到82.1,比五年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另外牡丹江市居民对求医问药的幸福感为65.9,其中企业主和灵活就业者对求医问药的幸福感仅在55%左右;从地域看,宁安求医问药幸福感最高,最高达到72.7;市区达到62.1;穆棱求医问药幸福感最低,仅为55.1。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3、婚姻美满和家庭温馨是幸福的主要原因

美满的婚姻、和谐的家庭生活是牡丹江市居民感到幸福的主要原因。一是牡丹江市居民婚姻美满度高。牡丹江市离婚率仅为2.79%,比全国平均离婚率低17.91个百分点,牡丹江市居民对婚姻的幸福感达到84.2%,比五年前提高7.6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状况改善。随着牡丹江市城乡居住状况的改善,牡丹江市居民对居住状况的幸福感达到85%,比五年前提高了7.5个百分点;仅个体户、灵活就业者和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达到80%。三是养老敬老提升。牡丹江市居民对养老敬老的幸福感达到96%,其中40-50岁、50-60岁及60岁以上的三个群体幸福感超过97%。四是对子女成长满意。牡丹江市居民对子女成长的幸福感达到95.95,其中50-60岁、60岁以上两个群体的幸福感达到100。

4、事业发展是幸福的保障

调查显示,牡丹江市居民就业的幸福程度为67.08,接近七成,在六大因素中幸福度最低。一是公务员对事业前景预期的最幸福。全市居民对事业前景的幸福感为72.87,分职业看,灵活就业者幸福感为54.88,个体经营户为65.97,工业、商业及服务业人员为69.96,公务员感到最幸福,为90.28。二是30岁以下居民对当前选择职业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选择职业的幸福感为63.91,是19个问题中最低的,其中18-30岁的为72.12,幸福感最高,30-40岁的为62.53,40-50岁的为63.69,50-60岁的为61.42。三是30岁以下居民对工作节奏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工作节奏的幸福感为66.01,50-60岁幸福感为61.93,40-50岁为68.74,30-40岁为66.14,18-30岁为68.79。四是高学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为71.71,其中男性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达到72.65,比女性(70.86)高1.79个百分点;高学历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最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和本科学历居民的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都超过80%,初中及以下最低,为66.86。

5、社会状况是增强幸福感的支撑

随着牡丹江市加大安全、教育、文化及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牡丹江市人民群众对社会状况幸福感显著提升。一是50-60岁的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方面的幸福感为80.1,其中50-60岁的居民,对近些年牡丹江市治安情况的变化了解最透,幸福感最高,为90.4;而18-30岁的年轻人接触到的治安事件相对较多,幸福感因此最低,为71.2。二是40-50岁中年人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目前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幸福感为78.2,分年龄看,因近些年政府对40、50人员的关注度、扶持度加大,40-50岁的居民在这方面幸福感最高,为81.8;18-30岁的最低,为72.7。分学历看,本科学历最高,为89.4;高中中专学历者最低,为67.4。三是老年人对社会服务方面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社会服务方面的幸福感为79.1,其中分年龄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到最幸福,为84.1;幸福感最低的是30-40岁的居民,为75.6。分职业看,最幸福的是农村居民,为88,幸福感最低的是大中专和中学学生,为65。四是收入低的居民对教育事业发展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幸福感为77.2,分年龄看,最幸福的是50-60岁的居民,为77.67;其次是18-30岁居民(76.06)。分家庭收入看,最幸福的是年收入5000元及5000-10000元两个收入群体居民,均为75,说明牡丹江市教育投入使这个层面的群体受益最大。五是年轻人对文化娱乐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文化娱乐方面的幸福感为80.2,其中,最幸福的是18-30岁的年轻人,为82.7。另外在收入分组中,收入在2万到3万的居民对文化娱乐的幸福感最高,为87.8;六是老年人对目前的社会风气感到最幸福。从调查结果看,牡丹江市居民对社会风气的幸福感为71.8,分职业看,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最高,为84.9,电信、金融、证券业人员的幸福感最低,仅为45.9。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为75.2,30-40岁的人群幸福感最低,为61.6。

6、环境改善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深入,居民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城市更绿了、天空更蓝了、街道更干净了、出行更便利了,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环境保护、城乡卫生、生活舒适便利三个方面的感到最幸福,环境改善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一是老年人对环境保护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对目前的环境保护方面幸福感为77.8,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为91.1;18-30岁人群最低,为68.2。分职业看,农村居民最幸福,为89.4,大中专、中学学历人群幸福感最低,为60。二是老年人对城乡卫生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对目前的城乡卫生方面幸福感为79.5,60岁以上人群最幸福,为86.6;其次是50-60岁人群,为86.3;幸福感最低的是18-30岁人群,为74.8。三是老年人对当前生活舒适便利感到最幸福。对当前生活舒适便利方面,牡丹江市居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感达到84.7。其中,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幸福感最高,切身感受到改革发展对生活的改善,达到93;其次是50-60岁人群,为92.9。分收入看,年人均收入2万元-3万元的家庭最幸福,达到92.2;其次是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幸福感达到90.3。

四、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1、求医问药还有不足。因目前牡丹江市在卫生资源分布、医疗资源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中有456人对求医问药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30.9%,比五年前上升3.6个百分点。

2、社会风气还需提高。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迷信、奢靡享乐、唯利是图等现象,调查中有451人对社会风气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30.6%,比五年前上升5.4个百分点。

3、就业问题仍很突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找工作难、灵活就业者上岗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调查中有372人对择业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25.2%,比五年前提高6.7个百分点。

4、工作压力有待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企业间竞争激烈,外部生产、营销、服务压力大,内部绩效考核、岗位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调查中有378人感到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认为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25.6%,比五年前上升5.3个百分点。

2016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八篇

公安民警幸福感调查与思考

一、背景和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幸福感"渐渐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人们希望通过对现在社会个人幸福感的研究来分析出现在人类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认知情况。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带来了物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从而使得我们对幸福感的探究变的更加的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幸福感"也逐渐成了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热词,201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幸福感"的作用已经被社会所肯定,社会普遍认为其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来的客观标准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在的主观感受,于是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构成,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温暖等因素息息相关。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幸福感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有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幸福感调查研究情况却鲜见报端。事实上,公安民警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民警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安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其作用不容小觑。公安机关是我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得以有序展开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的警察群里而已,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是其他职业所无可比拟的,而伴随着这样的职业性质,广大公安民警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强调要让公安民警"真切拥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新形势下的公安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但是,如何提升民警幸福感却成了各级公安机关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因此,我们对公安民警幸福感开展样本调查研究,既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不同警察群体之间的幸福的差异,也为明确各类警察人群在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所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展开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从而真正的做到了解公安民警"幸福感"的具体依托和形成。保障人民警察的幸福生活和快乐工作,让我们的警察队伍成长的更加健康与和谐。

二、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民警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市**区分局部分民警开展了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在抽样的过程中尽量实现了样本在不同性别、年龄、警种,职级、任职年限之间的平衡,提高调查样本对于公安队伍的代表性。此次问卷调查共设选择题40条,问答题5条,共有120名民警参加问卷调查,主要从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感等情况对民警的"幸福感"深入调研,并对分局创建幸福警队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于职业荣誉感而言,大多数民警对自身荣誉感看待较重,较珍惜自身职业。从对有关警察职业的看法,及对自身职业荣誉感的认知这个几个问题来看,大多数的民警对警察这份职业抱有很强的荣誉感。有78%的人认为,职业荣誉感是警察职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动力。所以对于现在的警察而言,职业荣誉感是他们在精神上热爱这份职业的关键点。但是同样的单纯从选择警察这份职业的问题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现在虽然大多数在职的警察对本职的荣誉感很看重,但是当初报考警察的动机也不仅仅处于对警察职业的喜爱和向往,报考警察职业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出于职业情感理想、谋求公务员待遇、家人的建议意见成为三大主流,数据显示:喜爱和出于追求荣誉感而报考警察、出于寻求一份稳妥的"铁饭碗"和父母及亲友的要求、建议,分别占35.3%、33.5%和21.6%。另一方面,目前的青年对所报考职业(警察)的前期性认识更充分,其报考决定也更为理性,对岗位也更懂珍惜。74.8%的新警表示体会到择业的不易,对现职业倍加珍惜。79.4%的新警面对其他职业收入待遇高,能理性认识并接受职业间的这种待遇差别。所以从这些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警察荣誉感是一个警察认知自我,加强工作责任心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态度,但是荣誉感并不能完全装换成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还是必须结合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在工作的收入,稳定性等各方面做好保障,这样才能使警察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得到稳步的提升,才能够让警察会以职业的荣誉感为奋斗的目标。

(二)、对工作归属感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多数警员对工作内容还是存在颇多质疑,工作是否和本职相适应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对现在警员所处理的日常工作和本身的预期相比较。有45.3%的警察认为其工作和所处职位应负责的内容有出入,有44.2%的警察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完全符合预期想法,剩下还有10%的警察认为现在所做的工作完全和预期不符,没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从这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工作的归属感,警察这份职业因为其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每每都需要负责各种疑难类的案件。所以,对工作的归属感非常强烈,如果一个警察无法爱上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那么对于这份职业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从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感"。同时对于职业的调查中,对于警察的这份职业而言有88%的民警表示仍然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并且有87%的民警表示会努力工作,争取有所成就。假如让民警重新选择职业,61%的人表示会继续当警察,29%的人会选择其他党政机关。这也看出了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警察对本职工作的"幸福感"感受不深,没能真正的融入这个职业,融入这个集体。

(三)、从职业成就感这方面出发,大多数警察认为成就感的中心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身的职业成就,二就是社会肯定。首先,从我们警察职业本身的升职情况以及各种嘉奖的现状来看,有69%的人满意于现在的升职速度和现状。有23%的人认为警察的升职速度过于慢而且各种的嘉奖较少。剩下8%的人认为警察的各类职务职级安排十分不合理,对基层民警的职业成就感帮助不大。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群众和相关媒体等对警察工作的看法。近些年来有关警察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大家也都十分的关心警察职能的运用和监督。从而导致了对警察的不信任日益加剧。从我们的调查分析中也看出。对于警察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一项,65%的民警认为有了很大或一定的改观;同时也有25%的民警认为比以往有所倒退。有10%的民警更是认为现在的形象非常的差,到了历史的低谷。所以,如何保障民警对于工作职业本身的成就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警察而言,想要在工作成就这些方面获得"幸福感",就要更好的认识自身工作的性质,更好的和人民群众多沟通,互相了解,互帮互助,形成更好的警民关系。

(四)、关于生活的满意度而言,现在的警察主要从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家庭生活和婚姻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现有的工资待遇,54%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非常的合理,23%的民警认为工资待遇有待提高,还有23%的民警认为警察的工资待遇过低。所以,从这份调查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现在的大多数警察而已,保障生活的工资待遇还是有的,但是更有进一步的期待和期许,以希望能够有更合理的工资待遇,从而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那么,对于婚姻及家庭问题的调查显示,89%的民警认为自身的婚姻较为和谐,76%的民警表示能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家人对民警工作的态度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占81%,还有19%是理解但不支持。这样就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大部分民警能够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并且家人对于警察的工作表示理解。

综上所述,分局民警在职业荣誉感、工作归属感方面有相对较高的满意度,而在事业成就感和生活满意度上民警的幸福感相对较低。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主观方面:

1、心理层面

(一)心理压力大。有个国内通行的说法: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没错,警察经常面对暴力行为,不断面临死亡的高危险,使从事警察工作的人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学家提供的资料表明:警察在参加工作后的头三年中所接触到的社会丑恶现象,就要比普通人一生接触到的还多。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违法犯罪活动更加多元化、动态化,一些新型犯罪和作案手段超过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维稳处突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二)组织压力。有研究发现,警察受来自于组织机构的压力甚至比工作压力更大,通常警察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和麻烦更多地来自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比如管理风格不适应,沟通缺乏,社会支持不足等等。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其他工作负荷过大,时间紧张,人员短缺的职业领域,如医生、护士、教师、消防员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职业压力、应激通常来自于工作环境和性质,而非具体的工作内容。(三)家庭压力。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值班、加班、节假日上班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任务时更要随叫随到。这使得民警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部分家人对于民警工作性质虽表示理解,但也无形之中施加了不少压力。另外,部分民警对于因不能较好的照顾家人,内心深处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压力源之一。

2、生理层面。在当前警务活动繁重和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类临时性工作、突击性勤务任务繁多,加之上级公安机关开展的行动一边倒的压至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形成严打活动经常化、专项斗争全年化的态势。多数基层民警为完成工作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经常牺牲正常休息时间,却又没有更多的时间补休、调休。警察普遍感到工作累、精力透支、身体吃不消。例如,**区公安分局康桥派出所民警,在"扫毒害保平安"专项行动中,每人每月平均加班天数13天,每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5.6小时,致使不少警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各种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患有与压力有关的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肠胃功能失调,皮肤病,偏头痛和胃溃疡等;由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使警察患有情绪障碍等方面的心理疾病,警察个体经常被发现比其他大部分职业的工作者更为紧张和焦虑,拥有更高的癌症发病率、自杀率、离婚率。据问卷调查统计,53%的警察表示"经常吸烟",他们当中又有75%以上的警察认为"公安工作加剧了他们吸烟行为的频率",吸烟的原因多是"工作压力大,遇到困难时,吸烟可以帮助提神与思考"。由于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整,生活无规律,导致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差、个人情绪无处宣泄、家庭关系紧张,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二)客观方面

1、社会期待日益增高。随着法治进程加快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文明规范执法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上。再加上"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群众有很多非警务问题也拨打110,而且动辄投诉。大部分的民警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每天接处警的内容都是各类纠纷、打架、盗抢等,这些问题长期反复困扰着基层一线民警,也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2、社会舆论有失偏颇。"做警察难,做一名好警察更难"。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机会多,其中会遇到不少性情火爆、刁钻的办事群众,一旦处理结果不能满足群众的期盼,就有可能引发群众在网上发表帖子进行舆论攻击等此外,因极少数公务员在岗位上抑制不住贪婪的欲望,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收红包、贪污腐败等现象,加上社会转型期矛盾容易滋生,部分群众的仇富、仇官心理也较为明显,往往将"腐败"、"贪污"等词眼与公务员联系在一起,警察更是被误认为直接将罚款收进自己的腰包,这让部分警察忍受着较大的公众压力。少数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眼球效应",对涉警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反复报道,而对警察的默默奉献和工作成果等正面消息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提。再加上目前舆论媒体等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监督更为透明化,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很容易将少数民警的不当执法行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警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致使民警的许多合理执法行为被误解,甚至被暴力阻碍。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和不客观性,不但误导了公众对警察的印象,也对警队形象和警察情感造成了伤害。

3、结构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警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当民警发现虽然自己长期牺牲与家人欢聚的时间,带着负疚感兢兢业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很容易丧失工作动力,变得士气低落、没精打采、萎靡不振。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在公用经费保障、警务装备配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在民警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执法权益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队伍保障机制与社会形势发展尚有差距,与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

四、对策与建议

(一)、思想上做好引导,帮助民警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价值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幸福的量尺",其粗细、长度都不会相同。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标准,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在工作、生活中,民警是否感到快乐幸福,属于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尽管这种感受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根本还是取决于每个人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取决于思想境界、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公安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职业,并不是享受型的岗位。"公仆"的职责定位和"奉献"的使命担当,注定了这个职业有苦、有累、有委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义无反顾地坚守和承受。我们要针对民警的幸福诉求,坚持不懈地开展警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深入地进行警察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实事求是地解决损害民警幸福感的思想问题和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只有整个警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把警察从职业谋生层面上升为事业追求层面,形成一种导向、一种风尚、一种氛围,民警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只有树立了正确、积极的幸福观,警察才会有阳光的心态,懂得与群众换位思考,善于从服务群众中享受乐趣、获得幸福,并时常将自己的幸福与群众的幸福"对表",乃至幸福着群众的幸福,那么警察的幸福观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能为群众实干,干出实绩,警察的幸福感也自然会提高了。

(二)、工作上适度调配,合理安排量度强度,协调工作娱乐时间。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对各单位现有的警力和承担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分工,尽量精简机关警力,把警力更多地向基层实战部门倾斜,做到警力资源与工作量的大体平衡,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不当。此外,民警长期紧张的工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但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三)、制度上加强完善,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保障民警合法权益。公安维权机构要注重维权信息评析研判,加强民警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推动公安机关改善警用装备,进一步制订完善执法规范,注重民警提高自身执法水平、应变处突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和收集固定证据能力,切实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原则执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在依法维权的框架下,全省各级公安维权部门继续创新维权机制,推动公安维权工作走制度维权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把维护民警执法权益作为关爱民警、从优待警,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警心工程"来抓。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强一线执法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与舆论媒体的良性沟通,善于挖掘宣传,把公安民警的拼搏奉献、正义忠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展现在群众面前。对那些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少数媒体,公安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手段,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只有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树立起法律和警察的权威,民警才能放心执法,才能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6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第九篇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镇旧城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成为目前制约我镇旧城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旧城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旧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旧城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旧城,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旧城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旧城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旧城改造。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旧城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城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城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旧城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旧城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旧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先建设安置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旧城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置协议,(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旧城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旧城改造考核情况作为居委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年度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幸福感调查2016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幸福感调查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902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