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6-10-12 10:05:3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共9篇)淄博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淄博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前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第一篇:《淄博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淄博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淄博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淄博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淄博市 “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 淄博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淄博市 “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淄博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淄博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淄博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淄博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淄博市地区政府、淄博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淄博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15800元 电子版:15500元 纸介+电子:15800元

第一章 淄博市“十二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淄博市发展概况

一、淄博市行政区域划分

二、淄博市地理位置分析

三、淄博市发展历史情况

四、淄博市环境资源概况

第二节 “十二五”淄博市发展成就分析

一、“十二五”经济发展规模

二、“十二五”结构调整情况

三、“十二五”人民生活水平

四、“十二五”社会改革加快

第三节 “十二五”淄博市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第一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第二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三、第三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四、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第二章 “十二五”淄博市社会建设及投资状况

第一节 “十二五”淄博市交通领域发展分析

一、“十二五”淄博市交通领域投资情况

二、“十二五”淄博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

三、“十二五”淄博市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四、“十二五”淄博市高速公路建设投资

第二节 “十二五”淄博市市政设施建设分析

一、“十二五”淄博市城市绿化建设情况

二、“十二五”淄博市城市供水建设分析

三、“十二五”淄博市城市污水处理分析

四、“十二五”淄博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

第三节 “十二五”淄博市能源供应消费分析

一、“十二五”淄博市城市燃气投资分析

二、“十二五”淄博市电力供应情况分析

三、“十二五”淄博市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四、“十二五”淄博市能源消费需求分析

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淄博市信息化建设分析

第三章 淄博市“十二五”重点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行业

一、“十二五”农产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农产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农产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农产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二节 食品行业

一、“十二五”食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食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食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食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食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食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食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三节 建材行业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一、“十二五”建材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建材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建材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建材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建材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建材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建材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节 医药行业

一、“十二五”医药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医药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医药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医药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医药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医药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医药行业十强企业

第五节 化工行业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一、“十二五”化工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化工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化工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化工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化工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化工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化工行业十强企业

第六节 装备制造行业

一、“十二五”装备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装备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装备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装备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装备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装备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装备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章“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分析

第一节 “十三五”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影响

二、“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三、“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举措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四、“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第二节 “十三五”产业发展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

三、“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促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机制研究

五、“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节 “十三五”生态文明与环境研究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一、“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二、“十三五”环境治理及模式创新研究

三、“十三五”低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战略研究

第四节 “十三五”社会环境发展研究

第二篇:《十三五规划全文》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 / 23 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共理想,人生齐高飞!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

2 / 23 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共理想,人生齐高飞!

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 / 23 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共理想,人生齐高飞!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4 / 23 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共理想,人生齐高飞!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5 / 23 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共理想,人生齐高飞!

第三篇:《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中共山东省委文件鲁发〔2015〕19号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全面总结山东“十二五”时期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对编制好山东“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形势环境。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全国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区域合作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长期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从我省看,仍处于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性和回旋空间。同时,我省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定过程;科研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下降,潜在劳动生产率逐步降低;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加快实现我省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推动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工作全过程。必须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在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上下功夫,做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势条件,围绕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把山东建设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省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

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平安山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深入推进,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两区一圈一带”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政府履行职责约束性任务目标,水和大气质量持续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优美宜居,展现绿色、生态、美丽山东新形象。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省域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率先发展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我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以改革完善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为着力点,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以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导向,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建立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为目的,着力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为抓手,着力深化知识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以优化财税政策为引导,着力强化金融支持创新作用;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褒奖成功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加快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战略性转变。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支持实施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在核心电子器件、系统软件、生物基因、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安全、节能减排降碳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构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山东,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开放协同创新平台和网络,面向全球引进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机构,积极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市场、

管理、企业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巩固提升农业发展优势,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技术创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成千亿斤粮食产能省。深入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空间。着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物质技术体系,提高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全国种业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统一服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土地集中型、托管半托管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持续打造“三品一标”品牌,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 (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突出优势。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强化“扶优、引导、倒逼”机制,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加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扶优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技术积累广、产业集群多、深耕潜力大的综合优势,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提高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现代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形成制造业强省建设的骨干支撑。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加快园区升级,推动要素整合,打造一批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创建、营销网络拓展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构建质量发展体系,培育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鲁货”国内外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制造业服务化、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利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发展。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培育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数字影像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构建省会城市群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胶东半岛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带动我省服务业升级的增长极。 坚持拓展内涵、打造品牌、便民优先、引领时尚,发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休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好客山东”、“仙境海岸”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 (五)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蓝色经济、民生建设新空间,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发展分享经济,实现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再造,促进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远程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宽带山东、智慧城市和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六)积极构建发展新体制。围绕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促发展,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减少行政许可,提高行政效能,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统筹协调和决策咨询机制,加快建立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布局调整和产权多元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大力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投资收益合理回报机制,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第四篇:《十三五规划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 作者: 宣传部 来源: 宣传部 发布: 2015-11-04 15:28 [字体:大 中 小]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

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篇:《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全文)

2015年11月03日 16: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

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

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第六篇:《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

要最新热点解读

新华社受权于17日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面是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内容,欢迎阅读关注。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污

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效,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

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二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第七篇:《2016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9日在宁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开展“三比一看”和“三转一加强”活动,强化政策引导,突出项目带动,攻坚克难,铁心拼搏,深入实施“环三”规划,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9.0%;公共财政总收入147.4亿元、增长5.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4.39亿元、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8.32亿元、增长11.3%;出口总值242.49亿元、增长7.3%;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5亿元、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90元、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2元、增长10%。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着力调优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以农业农村“五位一体”为抓手,加快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85亿元,增长4.6%,粮食总产量64.06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4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家。茶叶、水产、食用菌、果蔬、林竹、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坦洋工夫荣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海鸥水产获批建设全国第一家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冠渔业远洋捕捞船队赴印度洋作业,实现我市远洋捕捞业零的突破。工业大盘总体稳定。组织实施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及时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融资金、拓市场、增效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7.85亿元、增长9.7%。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9家、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3家、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合成革产业逆势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7%。中国不锈钢行业大会、第六届中国生态合成革论坛在我市成功召开,扩大了行业影响力和集聚力。广生堂药业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市民营企业上市A股零的突破。新能源科技、亚南电机获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创新型企业9家、发明专利授权166件、驰名商标4件。第三产业加快培育。实现增加值465亿元,增长9.1%。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福安、古田、屏南入选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屏南成为阿里巴巴在我市营运的首个农村淘宝县。旅游业进一步升温,接待游客1840.68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151.97亿元,增长19.2%。评选产生10项“十佳”旅游品牌,新增周宁陈峭、福安廉村、穆云畲族生态旅游区3个3A级景区。第五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金融服务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18.85亿元、1400.96亿元,分别增长12.2%和5.6%。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二)强化投资引领,项目带动成效显著。组织实施市重点项目380个,完成投资698.7亿元,其中年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10个。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21.4亿元,七个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完成295.7亿元。宏旺、甬金一期、新能源二期等9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中聚天冠、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周宁抽水蓄能电站等10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霞浦核电基地、上白石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衢宁铁路宁德段开工建设,合福铁路宁德段建成通车;福寿高速、京台高速宁德段、沈海复线柘荣至福安段、宁连高速飞鸾互通至罗源界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6.6公里;改造新建普通干线公路236公里,近90%的乡镇实现“镇镇有干线”。电网建设更趋完善,新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座。

(三)突出宜居宜业,城乡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政配套不断完善,实施城建项目77个,完成投资22.04亿元。塔南片区、东侨工业集中区路网进一步完善,金马北路、金漳路等市政道路动工建设。新建一批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电力管网及公交场站,新增电动公交车85辆。城镇化建设取得实效,福安、屏南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启动,29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持续推进,赛岐、太姥山小城市培育试点全面展开,建成一批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镇容镇貌进一步提升。宜居环境建设扎实开展,创建美丽乡村134个,其中示范村13个,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4条。改造棚户区49万平方米。拆除“两违”建筑物446.34万平方米。完成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城乡防灾减灾设施得到加强,除险加固水库62座、海堤15条,治理中小河流12条。

(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申请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军方、国家部委肯定和支持。宁德港区口岸扩大开放继续推进,漳湾作业区水域获准临时开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综合改革覆盖全市公立医院。市医院、闽东医院医疗集团进入实质性运转,蕉城、福鼎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三张清单”公布运行,近两年市级共下放委托审批事项148项,基本实现简政放权的预定目标。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预决算公开范围扩大,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有序推进,一批项目运用PPP模式建设。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市国投公司、交投集团、城建集团完成整合重组。福鼎在全省率先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市县两级全面设立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一体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推行,新增市场主体3.42万户,增长37%。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对接签约“三维”项目166个,总投资1278.34亿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和增资项目21个。水产品、茶叶出口预计分别增长16.7%、34%。第六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被列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区域协作深入推进,友城联系更加密切。

(五)坚持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1个、减排项目156个,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推进,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福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危废处置中心启动建设,鼎信、联德等企业加大投入,环保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淘汰黄标车1821辆。“水十条”加快实施,落实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项目5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主要流域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均达100%。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霞浦污水处理厂二期、福安柳堤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27个重点乡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造林绿化19.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9.65万亩。深入开展矿山“一退三清”工作。成立环三绿色发展基金会。柘荣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寿宁、蕉城、古田通过省级生态县(区)验收。

(六)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加快进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中小学校扩容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学位5767个。义务教育完小校以上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古田、霞浦、寿宁、柘荣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验收。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新增床位408张,市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挂牌成立,“海云工程”完成四期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医养老保险全覆盖。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指标。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全国首部畲族题材舞剧《山哈魂》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畲族银雕工艺研发中心入选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有线广播应急预警系统四级联播联控。古田、福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我市及蕉城、福鼎、古田、霞浦获评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首届全国青运会击剑赛事在我市成功举办,十六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等项目启动建设。霞浦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工、青、妇工作扎实开展,统计、老区、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档案、老龄、地方志、气象、防震、外事、侨务、残联、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致力安定稳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习近平总书记对福鼎赤溪村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得到国家层面肯定。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0多个,83个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帮扶项目500多个,完成造福工程搬迁6420户,实现脱贫约3万人。屏南、寿宁列为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防抗“苏迪罗”“杜鹃”台风及灾后恢复生产和安置重建工作扎实有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全市民生支出185.19亿元、增长31.2%,占公共财政支出74.8%,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3.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151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都有新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13.56万人。市社会福利中心和5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6765套,配租配售4162套。“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各类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起数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达94.74%。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趋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两乱”整治成效显著,宗教领域总体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海防、人防和打私工作进一步提升。

(八)践行“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下降19.3%。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建立健全府院、府检互动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并报告工作,依法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配合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项调研、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78件。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和协商建议,办理市政协提案207件。主动接受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得到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宁德“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的五年,是撤地建市以来进步最快、发展最好的五年。这五年,是宁德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提速晋位,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先后突破百亿大关,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在全省位次前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大关,是2010年的3.3倍。实现了规划提出的“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海西发展格局中位次前移”的“两个力争”目标。这五年,是宁德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农业加速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和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分别是2010年的1.3倍和2.2倍,培育形成6个百亿产业,特别是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千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电商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宁德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这五年,是宁德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的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1.39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一大批能源、交通、市政、农业、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350万千瓦,占全省新增容量近四分之一,在全省率先跨入“核电时代”;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9.6公里、普通公路通车里程107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732万吨;新建城市主干道190公里,完成海堤强化加固64.4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86个,新增围垦面积6300亩;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宽带”。这五年,是宁德城乡面貌得到新提升的五年。中心城区拓展到34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7.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6.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市区及县(市)城镇建成一批城市综合体,城市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域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新增省级生态县8个,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3%,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和3.5个百分点。这五年,是宁德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的五年。民生项目累计投入628.26亿元,是“十一五”的3.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0年增加9175元、5890元。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452个贫困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市贫困低收入人口从2010年的20.3万减少到11.5万。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7695户11.25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4.17万套。14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双高普九”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推进,“海云工程”覆盖大部分农村人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水平逐年提升,综治考评跃居全省前列。

“十二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属驻宁机构、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增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金融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稳增长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够优,创新能力比较弱,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偏慢,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培育不足,环境刚性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不高,管理不够精细,部分地区脏乱差和城区交通拥堵等现象仍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亟需攻坚拔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隐患;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还要进一步深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是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规划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实施“环三”规划,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草案提出经济总量、质量效益、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四大类33项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0.5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2350亿元,进一步向全省中游水平迈进;人均生产总值约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这些目标,紧扣中心任务、突出理念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上下衔接,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实现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七个方面:

(一)打造宁德产业升级版。认真落实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高质高效新产业的“大宁德”。坚持做优一产,用工业方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茶乡、菌都、药城、果竹和水产大市。坚持做强二产,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崛起、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4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百亿企业。坚持做大三产,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补短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力。突出重点,组织实施“八大投资工程”。围绕构建畅通便捷新交通的“大宁德”,加快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着力建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一批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能源项目,打造海西多元化能源基地。加快实施上白石水利枢纽、主城区生态补水、溪南半岛引调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数字宁德”建设,以加速宽带化、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为重点,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2016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市发展,着力构建宜业宜居新城镇的“大宁德”。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连通“一城四区”城市主干道,推动中心城市向临海布局、环湾发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地标建筑、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坚持以城促产、强产兴城,统筹推进县域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大镇、生态强镇和文化古镇,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景观带,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3%和60%。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结提升“宁德模式”,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组织实施“六百千万”工程,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年统筹13亿元用于扶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确保2020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脱帽”,452个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1022个边远偏僻自然村完成整村搬迁安置,11.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五)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延伸拓展的重要衔接点。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一港五区”布局,加快连接内陆省份战略通道、域内互联互通快速通道建设,形成以三都澳国际化大港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加快“民参军”“军转民”步伐。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五大工程。积极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营造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良好环境。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加快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特色品牌海外影响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六)构筑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注重源头管控,持续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环保节能改造,严把节能减排关,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强化生态文明绩效考评,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覆盖,打造优质优美新环境的“大宁德”。

(七)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构建幸福和谐新民生的“大宁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闽东之光”,实施“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丰富多彩新文化的“大宁德”。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力度,提升全民健康保障水平。办好十六届省运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推进依法治市,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深化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年、创新创业提升年、改革任务落实年、服务发展深化年“四个年”活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十三五”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均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转型路径。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鼎信、联德、宏旺、甬金、新能源科技、宁德核电等6个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项目,推动冶金新材料建成千亿产业集群;以先进产能和关键技术为牵引,扎实实施柘荣药业、古田药业等156个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项目,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坚持抓整合、重创新、促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机电器、船舶产业要抢抓机遇,化解金融风险和过剩产能,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实现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以亚南电机、安波电机为龙头,加快发展伺服电机、新能源驱动电机,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以白马船厂、福宁重工为龙头,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军民融合船舶、高技术船舶,支持长兴重工建设华东地区船舶综合保障动员中心。引导合成革、化油器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推进新工艺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延伸。

增强转型动力。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组织实施18个国家、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对接和推广“数控一代”,促进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力争“机器换工”100台套以上。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控制软件、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组织实施榕屏化工、安发生物等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生产装备升级。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千人计划”和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2016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自

第八篇:《2016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7日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周连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淄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间,我们集中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00亿元,是2010年的1.5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7.9亿元,是2010年的1.96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外贸出口分别达到2730亿元、1948亿元和57.9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11倍、1.94倍和1.4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3771.3亿元和262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53倍和1.56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0元和14530元,分别是2010年的1.66倍和1.84倍。全市三次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3.7:61.6:34.7调整为3.5:54.2:42.3,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协调性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

五年间,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办成了一批关系淄博长远发展的大事,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我市先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跻身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列,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集中力量在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动能上求突破,在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约发展上求突破,在加严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质量上求突破,在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改善民生上求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8.67%,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4%、10.5%和3.4%(海关口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和8.7%,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三五”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凝聚建设工业强市的强大共识,研究出台“工业强市30条”、“园区发展20条”等重要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淄博经济开发区、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主城区南部区域等重大生产力布局,市级财政兑现支持工业发展资金11.2亿元。坚持把优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强后劲的重要抓手,与8家省级银行签订授信金额1546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19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实际到位外来投资突破500亿元,中船重工、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汉能光伏、远成物流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1.7%(新口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积极应对严重干旱,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生态淄博建设加力提速。全面打响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和孝妇河流域综合治理两场攻坚战,集中实施1237项环保治理工程和九大环保专项行动,全市“蓝繁”天数同比增加30天,空气质量良好率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0.6%和25.7%,比“十一五”末分别改善30.4%和68.3%。开展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锅炉集中整治,全面推广集中制粉、集中制气等清洁生产技术,成为全省高效煤粉锅炉试点示范市。大力推广型煤和兰炭,散煤无序排放问题得到破解。完成68处石灰石矿山关闭任务。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路域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旱厕改造,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三是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淄博新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景观水系等功能项目进展顺利,齐盛湖公园、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济青高铁淄博段以及济青高速、滨莱高速淄博段扩容有序展开,联通路东延、东四路北延等一批城市路网工程建成通车,总投资10.44亿元的41个交通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代表山东省圆满完成“迎国检”任务。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35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88公里,新解决16.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5.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和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1%。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降低冬季居民供暖价格,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全年6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如期完成。淄博三中新校、重庆路小学、市实验幼儿园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水平明显提升。启动文化名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提升社会治理“三四二”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统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气象、人防、史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援藏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五是区域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强力推进“三最城市”建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审批时限和收费标准达到全省最低。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5万户,同比增长149%。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出台企业资产顺位抵押政策,建立8支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611家,2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博山区、周村区重大区域政策争取以及重点地炼企业申请进口原油指标取得重要成果,陶博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建成全市统一的民生热线服务平台,完善“市长市民面对面”等制度安排,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切实改进政府工作。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法律顾问制度,公布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开通淄博市行政执法网,搭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谱写了在困境中奋进、在转型中发展的壮丽篇章。这五年,是老工业城市加速转型发展的五年,是淄博新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们在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上奋力前进的五年。五年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亲切关怀,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与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负重奋斗、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淄单位、驻淄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淄博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延续低位运行态势,稳增长的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撑和带动转型升级的优质大项目不足,新的发展动力尚未形成;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质量任务艰巨;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安全生产、市场出清、民生改善等方面矛盾易发多发;各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规划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淄博转型发展的决战时期。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着力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淄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此:

《规划纲要(草案)》全面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其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指导和遵循,自觉贯穿于转型发展的全过程。

《规划纲要(草案)》集中体现了市委“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和实现“十个新突破”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用力、持续加力,以坚定的信念和决胜的力度,推动全市各项事业走在前列、实现跨越。

《规划纲要(草案)》突出强化了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两大战略任务,集中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上精准发力,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城市形态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变。

《规划纲要(草案)》充分考虑了我市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2019年和2018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60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5%和12%左右。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显著提升。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建设鲁中创业创新中心,推动淄博高新区与中关村共建产业基地,打造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淄博园)。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化工、机械、建材、冶金、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实现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

2016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打造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创意会展、影视(动漫)传媒、印刷出版、工艺美术五大优势文化产业。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到2020年,四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累计下降3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力争达到70%,全市70%以上的流域水系达到Ⅲ类水体。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主城区“生态屏障”。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48%以上。

五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突出主城区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中部淄川、博山、周村、临淄、桓台转型发展,打造北部高青健康服务业和南部沂源生态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3%和63%以上,主城区实现全域城市化,城镇化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策划实施一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造“三横一纵”客运铁路网、“三横三纵”货运铁路网、“三横两纵”高速公路网以及“六横四纵”区际干线路网;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启动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建成“五交两直”特超高压为支撑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坚韧城市和智慧城市。

六是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德工业4.0示范区、中以淄博创新谷、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平台、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境外营销展示中心等开放合作载体,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来投资突破2800亿元。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0亿美元。

七是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今年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居住区整治,农村社区改造和“五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住环境;到202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8%,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平方米。

八是发展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目标,“三最城市”建设成果更加巩固,企业发展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法治淄博、平安淄博、诚信淄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到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分别突破50万户和800亿元。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压力、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一定要主动顺应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动淄博转型发展爬坡过坎。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十二五”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要我们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十三五”的壮丽蓝图变为蓬勃发展的美好现实。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根据市委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保持稳定,实际到账外资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为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我们紧紧抓住优质项目建设这个转型发展的“牛鼻子”,自去年7月份开始,集中对2016年度重点项目进行策划论证,确定全市重大项目290个,总投资2478亿元,年度投资79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69个。化工产业项目大幅减少,新兴产业项目占到工业项目的58%,文化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项目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也包括涉及年度投资58亿元的“绿动力提升工程”,34亿元的11个水系建设和生态修复提升项目,58亿元的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居住区整治项目以及31亿元的21个教育、医疗项目。同时,还确定了年度投资247.8亿元的113个主城区及全市统筹城建重点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落实了市政府牵头负责人和具体责任单位,明确了融资渠道和要素保障部门,部分项目已展开前期工作。这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认真扎实地实施好这批大项目、好项目,有信心、有决心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实现加速换挡、弯道超越。具体措施上,将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十个新突破”,努力做到“一个确保、三个着力、四个加快”:

(一)确保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一是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全面落实中央、省出台的各项减税清费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政策措施,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坚决兑现“工业强市30条”政策,增强企业抵御经济下行和在困境中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完善覆盖各经济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经济活动的调度、分析机制,有效应对经济形势变化。

二是切实加大有效投入。紧紧抓住290个年度重大项目,以及首批总投资195亿元的13个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项目,细化落实“三个跟着走”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力以赴保开工、保建设、保质量、保达效。围绕转型发展的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继续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重大区域政策以及政策性贷款的争取力度,适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带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

 

2016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自

第九篇:《201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3月8日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周连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全市上下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保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下大气力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土地等要素资源保障能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三驾马车”拉动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29.77亿元,比上年增长7.4%。粮食总产达到173.6万吨,大旱之年实现“十二连丰”,成功创建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20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增加34个。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5.7%、12.4%和6.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55亿元,增长7.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6%和11.5%。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减乘”三篇文章向纵深推进。组织实施主导产业“铸链”提升工程,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14.9亿元,淄博被列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跨入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和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正式成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7%,服务业占比达到40.6%,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1.3个百分点。集中力量推动招商引资,面向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招商取得重大进展,汉能3GW光伏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陶博会暨新材料论坛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全市实际到位外来投资385.8亿元,同比增长43.2%。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生态淄博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电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对316家能耗与排放大户逐一落实综合性治理措施,取缔违法、重污染小企业和加工作坊460家,超额完成黄标车年度淘汰任务,巩固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煤炭清洁利用监管政府规章,全年煤炭消耗总量净削减超过10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增加27天,15个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3.7%和29.3%。下大气力搞好大环境绿化,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迈上新水平。淄博新区建设加快提速,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开发稳步推进。韩莱路大修、鲁泰大道西延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运行通水。17个省、市级示范镇开工项目408项、完成投资214.2亿元,四个层级的城镇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新一届城乡规划委员会,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桓台县被列入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出台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年开工农房15368户,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80.6公里,新解决了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全面落实民生政策,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民生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7.5%。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新增城镇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9.7%和10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3%,保持了就业形势稳定。巩固提升覆盖城乡的全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大病保险制度,连续十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450元和每人每年2880元,提高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了基层干部教师待遇。深入推进“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年内有4万户、11万人脱贫,我市被列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村居审计工作,实现村居审计“制度全覆盖”。启动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74个、13500套(户),建成10000套(户)。搞好全市社区服务中心布点规划,推行老旧社区简易物业管理,初步解决了脏乱差问题。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国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高青、沂源等全省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5-20分钟”城乡文化服务圈加速形成,文物保护工作实现重要突破。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城镇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推进,我市在第23届省运会上获得总分和奖牌“双第一”。启动实施一孩生育登记及“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2‰以内。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首创人民防空手语警报,在全国推广普及。深入实施“三四二”社会治理工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市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统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气象、史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援藏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七)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活力明显增强。努力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减少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1项,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施建设项目“联审代办”、市与区县联网在线审批和“一费制”改革,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0%以上。启动实施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02万户、注册资本329.8亿元。取消、免征1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23项收费标准,严格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有效减轻了企业和社会负担。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12家,融资额超过150亿元,有1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预决算公开、预算绩效管理、政府购买服务、“营改增”试点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等5项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地政地籍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组建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法律顾问委员会,开通淄博市行政执法网,搭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了土地和矿产权网上交易,创建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市长市民面对面”等制度安排,倾听群众呼声,改进政府工作,先后征集社会各界对市政府工作的建议意见2369条,建立长效性制度24项,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认真践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承诺。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74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9%以上。我们坚持从严治政,坚决惩治腐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518件,党纪政纪处分531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淄博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成功蝉联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的进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与社会各界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淄单位、驻淄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淄博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潜在风险增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培育新的增长点任务艰巨;污染治理还不够科学有力,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加大,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营商环境建设与市场主体的要求还不适应,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差距较大。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逐项深入分析,研定切实有力措施,坚决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2015年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丰富“发展、实干”工作内涵,突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集中力量推进转型升级、生态环保、城乡统筹、文化强市和民生建设,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在努力完成“十二五”既定任务的同时,认真编制好我市“十三五”规划。

201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对我们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淄博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前所未有,稳增长、促转调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更清醒地看到,经济增速放缓给我市转型升级打开了宝贵的“机会窗口”。新常态不仅是新挑战,更是新机遇。只要我们痛下决心,放下片面追求速度与规模的包袱,彻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老路,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坚定不移地抢抓新机遇、推动转调创,就一定能够加速淄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一定能够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更加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

——进一步突出解放思想,推进深度转调。时刻清醒认识我市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腾笼与换鸟、速度与质效、当前与长远等重大关系,自觉主动地按经济规律办事。抓住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存量、优化增量,以转求进、以调促优,加快解决结构偏重、核心技术偏少、附加值偏低、能耗和排放偏高的问题,集中精力打造淄博经济升级版。

——进一步突出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突出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坚决破除制约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千方百计激发经济内生动力,让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进一步突出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务实推进“三最城市”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

——进一步突出发展惠民,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坚持把群众之所望作为政府工作之所向,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面向新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部署要求,淄博作为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城市,必须自我加压、积极作为,高点对标、争先进位。要紧紧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扎实有力地稳增长保发展。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经济在健康区间运行,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内需拉动力。坚持以优质项目建设为纲不动摇,抓住机遇,策划论证和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一批重点存量调整项目、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重点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年内集中力量推进首批177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1285亿元。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实行市和区县领导挂包重大项目责任制,加强全程跟踪服务和专项督查考核,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尽快投用达效。努力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根据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加快培育市场空间大、综合效益好的消费热点,创新消费供给,增强消费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强化金融支撑作用。务实推进政银企合作,健全市、区(县)两级政策性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解决企业贷款抵质押率偏低、过度依赖担保等突出问题,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抓住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用改革的思路、重组的办法,从根本上破解部分企业资金链困局;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导责任、银行与企业的主体责任,完善风险预警处置、大型客户债权银行联席会议等有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持打击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提高财政经济质量。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确保税收增长真实反映转型升级成果。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行税式支出管理,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改革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清理整合扶持产业发展的有关专项资金,建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淄博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淄博沂源十三五规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淄博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6825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